如何定位小說《英雄志》中的角色楊肅觀?
答一點新鮮的東東。在看過的所有武俠中,在其所處世界中,沒人比得上楊大的格局。在某種程度上,楊有些像曹操,還是武力值≈呂布的曹操。壓制的其他主角喘不過氣來,內控廟堂,外控武林,更難的是低調的可怕。而另一面,雖然這麼牛,但他又不像 種馬主角,打敗各路強敵,走上人生巔峰。他很壓抑,很克制,寧靜而致遠
這類問題,不妨去英雄志貼吧,直接點開精品區,可以這麼說,英雄志吧的精品是百度武俠作品相關吧和武俠小說相關吧里含金量最高的,其次是金庸吧。不過友情提示,只看別說話就好,因為英雄志吧同時也是武俠類吧最變態的一個,或許是因為《英雄志》裡頭作者塑造了各種價值觀衝突的人物,吧里的諸人也各自有著自己的價值體系,彼此摩擦、融合,愈演愈烈,自己上演了一出至今沒有完結的「英吧志」,不幸的是,我也深陷其中,所以我說盡量不要參與,只看不說最好。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是《英雄志》的魅力所在啊。
童年
「景泰十四年。」老婆婆又冒出來了,她掀開布簾,笑道:「那年阿光到家裡借錢,說要再拼一次科考,以後就沒回來了。」
「賤婆娘!你到底向著誰?」那老丈怒吼狂叫,將布簾摔了回去,他見眾人瞧著自己,趕忙咳了幾聲,道:「婦道人家,不須一般見識。」唐王爺不置可否,只微笑道:「後來呢?你沒去找於姑娘要債?」那老者臉上一紅,忙道:「這也沒法子啊,咱們找不到阿光,怕他捲款逃亡了,便去他家裡找人,後來於姑娘把房於抵給我們,便帶著孩子走了……」 「等等……」唐王爺訝道:「孩子?阿光有孩子?」那老者道:「有啊,那孩子倒是比他爹爹強多了,六七歲年紀,人靜話少,一雙眸子炯炯發光,那時候咱們趕他母子出門,他也不哭不叫,居然還懂得安慰娘……」
楊大6歲以前的生活——家庭貧困而且被人嘲弄,父親是一個落第秀才,屢試不中,借了別人的錢科舉,沒有回來,舉家被趕出家門。
少年——親眼目睹在枯井中親生父親(存疑)的生活黑暗中,有人靜靜計數。
一、二、三、四、五……不,不,上次數到了一億三千四百五十二萬,該把計數加上去才是。五十二萬又一……五十二萬又二…… 到底多久了?除了水波無奈地拍打岸邊,這裡什麼都沒有。 幽暗、沉靜,眼前看不到景象,耳里聽不到聲響,心死絕望,悲傷無奈,尺許見方的泥濕地,將他包圍於孤島。除了抱膝靜靜坐著,口中默默計數,他什麼都不能做。老天爺……
為什麼還要活著?是為了面對無止無盡的黑暗么?還是要來償還自己的無邊孽債? 迷濛仰天,眼前什麼都沒有。孤寂令人茫然,黑暗使人疲累,就這樣繼續念吧…… 一億三千四百五十二萬又三、又四、又五…… 一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又一、又二、又三…… 忽然之間,計數停頓了。 喀喀喀……頭頂傳來聲響,石板終於要開啟了。頭頂墜落了泥灰,好像黎明將至,黑影仰首向天,看著神佛給他的慈輝。 抬頭往上看,那久違的藍天圓圓的、小小的,雖只巴掌見方,但那迷人的色澤,依舊是蔚藍的。 頭頂灑下了神佛的福賜,降臨到面前的水光上。龍的眼淚在發亮。 陽光閃耀,碧波蕩漾,腳邊的水窪雖也圓圓小小,但那深不見底的波光,依然是清澈的。孩子……是你么?
嘴角顫抖著,黑色的身影啊啊嘶嘎,已是喜形於色。 「喂!」尖利的嗓音墜入井中,「井裡有人么?」 頭頂冒出了喊聲,雖是童稚的微弱語音,卻激得四下一片迴音。嗡聲繚繞,嗓音來到了井底,卻讓那人的一顆心沉了下去。 不是……不是他要等的人…… 迴音慢慢消散,過了半晌,又來了一聲呼喚。心底的希望又燃了起來。 「喂!井裡有人么?」 換了幅嗓音過來,喊話的人雖然換了,但那語音急促依然。 不是……兩手捧住了臉面……這依然不是他要等的人…… 「呸!」一口唾沫吐出,從天上墜落,打響了面前的井水,激起了小小的漣漪。「楊紹奇!你不是說你家後院鬧鬼么?」吐口水的孩童訕訕罵著:「費了那麼大勁兒,硬把這鬼井的石板搬開,怎沒瞧見半個鬼影子啊!」
「我……我也不知道……」嚅嚙的孩子,語氣尷尬,「我也是聽我娘說的,她說這井裡鬧鬼鬧得凶,要咱們平常別來後院玩兒。」 先前說話的孩童哦了一聲,笑道:「這樣啊。搞不好太陽還沒下山,鬼還不敢出來。」說著說,又往井底叫了一聲,「嘿!有鬼嗎?趕緊出來哦!」 頭頂上的兩名孩童探看不休,小小的黑影蔽住了難得的日光,黑影在池水上漂蕩不停,彷彿嬉鬧的小鬼,正在捉弄著地獄裡無奈的牢籠客。 轟地一聲,石板闔上了,頭頂又是黑沈一片。 頑皮的孩子們走了。 黑暗降臨,心也沉了下去,此時睜眼還是閉眼,俱都無妨。反正眼前全是黑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算算全是黑的,這雙招子有或沒有,並無差異。 一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又九十七、又九十八、又九十九……害怕的感覺襲來,是不是念到兩億、三億、四億,他都見不到心裡的記掛?雙手掩面,黑暗的身影哭泣了。
楊大發現自己出外趕考再無消息的父親被囚禁了,囚禁在枯井中,母親對他已經毫無感情。父親如此悲慘的生存方式想必以後是他永遠的噩夢。
少年(2)便在此刻,好似神佛聽到了他的哭聲,石板又開了。
藍天映照,頭頂傳來一聲低低呼喚。 「大叔,我來了。咱弟弟沒見到你吧?」 天頂傳來了天籟,清脆悅耳的聲響中,孽龍看到了一個孩童,那張俊美尊貴的臉孔靠向井邊,低低呼喚:「大叔,你還好么?」 孩子、孩子……淚眼朦朧中,黑影拚命點頭,雙手向上揮舞,似乎想抱住那孩子。 一道繩索飛降而下,打起了幸福的漣漪。小小的身影攀爬下來,出現在自己面前。那是張孩童的紅臉蛋,俊美可愛的小公子,正對自己笑著。 不由自主地伸手出去,輕輕撫摸他的小臉,小公子從懷中拿出一隻鴨腿,湊手送到面前喂著,嘴中出現了油膩膩、香噴噴的好味道,渣吧渣吧,雖然是冷的鴨肉,滋味卻是如此甜美。 「大叔慢慢吃,還有酒呢。」聰明的面孔泛起了笑容,小手拿出一個小葫蘆,送到嘴邊喂飲,呼嚕嚕、咕嘟嘟,甘醇甜美,這是真正的上等美酒。 吃飽喝足,再來便是最開心的時刻了。小小的身影抱了過來,依偎自己胸前。暖呼呼的孩子,永遠那麼體貼人意,這是上天給他最大的恩賜,黑影笑了,小公子也笑了,一年到頭,兩人就真心笑這麼幾回。 輕撫眼前的孩童,再也捨不得放開。三百六十五天,四千三百八十個時辰,只要有一刻這般光亮,其餘的三百天全都有了顏色。就像暗室里的一點燭輝,不用照得滿間明亮,只要面前的方桌亮了,一切都是美的……孩童仰頭望著他,幽幽說著。「大叔……我……我……」
怎麼了呢?小公子秀氣的雙眉緊蹙,他揉著自己的耳孔,好似有些疼痛。 「我要離開家了。」 咦?晴天霹靂響起,黑影怔怔地發抖。 「因為……」小公子低頭向地,鮮血從右耳滲出,「我要去少林寺了……」 不、不、不可以……去了少林寺,你就不能來看我了啊……不由自主間,喉間發出了嗚嗚的聲響,黑影抓住孩童的臂膀,咿咿啊啊地叫著。小公子仰頭望著他,埋首入懷,兩人緊緊相擁。黑影的肩頭上下起伏,縱使無法言語,他的臉上依然熱熱燙燙,他知道自己在哭,淚水翻騰,沾濕了腳邊,墜入了深井。 「大叔不哭……」孩子的語氣十分柔緩,他掩住了右耳,說道:「總有一天……」 我一定會回來的。 我會打破這口井,把你帶離無邊苦海…… 我會帶你回到人間,回到你該有的榮光……
少年時代的楊肅觀改變不了父親的境遇,還被迫離開他,去少林出家,從後面的內容可以看到,他完全是被迫的,因為一開始天絕法師選的是他的弟弟紹奇,但是潛龍(假楊遠)拒絕了,為了逼楊大去少林,打的他右耳鮮血淋漓。當他從少林回來的時候,父親在井底變成了骷髏。
那管家卻是個老糊塗,兀自笑說往事:「唉,說起大少爺啊,老朽最是佩服了。他打小一絲不苟,專愛抄書,不只三字經、古文選,連什麼大藏經、法華經,長阿含經,他也是邊抄邊默,慢慢都記熟了。
還有靈定和尚回憶楊大在少林寺愛吃甜糕和素齋。有網友預測他把真假楊遠的事情告訴了師傅天絕,不管真假,反正於事無補,天絕沒有正面干涉這件事。反正從寺里出來,沒多久就是文武雙全看起來異常體面的「風流司郎中」了。
風流司郎中時代 楊進入讀者的視野,實際上是從這裡開始的,在《英雄志》這部書里楊肅觀一直是個冰山人物,他之前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迷,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又只是表面的楊,獲取的信息量和伍定遠、盧雲這些外人是一樣的。所以到最後,作為讀者的我們只能在以後設想當時楊肅觀的生活,那些藏在冰山下的真相。從風流司郎中到修羅王風流司郎中和修羅王互為表裡,合而為一就是整部《英雄志》中壓抑的最深的主人公——楊肅觀。侯門深似海,文楊武秦,是天生的對手。
伍定遠的故事一開始就展現在大家眼前,盧雲光明地讓人安心,即使表面上看他的命運是如此悲慘,透過這兩人的眼睛,大家一步一步地走進英雄志的故事。其後秦仲海的身世之謎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注意力,這個英俊穩重、有勇有謀而且家世顯赫的十全郎中就變得不那麼重要,和憨直的盧雲相比,他是那麼八面玲瓏,老成持重,不過這是符合他的生長環境和家庭背景的,不足為怪的,而且分寸把握的非常好,並不讓人討厭。楊第一次真正引起讀者的注意,恐怕是因為一個「神運算元」的鐵口,在這個人的眼裡,好端端的蟾宮折桂之命,風流瀟洒的治國棟樑卻原來滿是冰霜,玉兔嫦娥更已凍成冰塊一般。楊的不同尋常顯露了出來,可是因為秦的命運在這裡更顯異常,所以在這裡,楊的真實景況不過初顯崢嶸而已。 楊肅觀是一個極其隱蔽的人物,如果要說「英雄」,恐怕也是整部《英雄志》中爭議最大的人物。他的秘密一旦揭開,這部書的結局也就到來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楊雖然只是最重要的冰山人物,卻還是真正的主人公,因為《英雄志》的故事展開的主要推動力是他。 長成以後的楊是真正的修羅王,因為他沒一個面貌是真,也沒一個面目是假,後來他略微換了一張皮——風流司郎中成了仁義楊太師,可是實際上還是一樣的。 楊肅觀的最可怖之處就是他處處的表裡不一,「春風得意馬蹄急」的少年得志才剛剛被渲染,盧雲羨慕他,上司愛護他,家庭庇護他,「十全郎中」的形象剛剛得到確認,作者立刻筆鋒一轉,在11卷第1 章中這樣寫楊:「從小到大,時時覺得背後傳來一股寒意,便連睡夢中也不得稍瞬。十餘年苦熬下來,那無數驚懼的寒夜,令人魂膽凍結的鬼魔,永遠揮之不去。」 人前風神俊朗的外表和人後鬼魅驚懼的內心形成了修羅王的第一重詭異面目,而這背後的原因,作者也在慢慢地給我們抽絲剝繭,楊的身世也慢慢顯露了出來。 對楊的身世最重要的揭露來自15卷第一章,在這裡,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楊肅觀的最大的噩夢和最私人的秘密是「真假楊遠」之謎,最初所作所為的動機是為了「救父」,後來是「為父報仇」。「黑暗中俊美的身影跪在地下,他緩緩從懷中取出一本經書,玉白的手指將折頁翻開,撿出了一顆鈕扣。
針線穿過了扣鈕,細細柔絲彷彿親情相思,來到了面前破舊朽爛的衣衫上,衣衫上整整齊齊地排著兩排鈕扣,胸口的那顆卻早已遺失。修長的手指輕和緩柔,過針補線,他要縫回那失落已久的東西。 俊美的面孔靠向黑影,親吻那早成骷髏的屍身。 「爹,觀觀依著承諾,回來帶你走了……」 地下的文碟書寫著主人的身分。楊遠啊,他那與惡魔訂下天真交易的俊美父親,就這樣靜靜地躺在井底……等候自己回來…… 隆隆聲響中,神佛開啟了天關,霎時之間,黑影飛墜而下,腳邊有很大的水花濺起,那是一條巨龍般的繩索,連接了地獄與人間,即將引渡自己,返回殺戮的修羅場。 貴公子抱起了骷髏殘骸,左手握住繩索,他輕輕拉扯,巨龍旋即緩緩上移,巨龍背負著父子親情,將他們緩緩載回人間故土,將他們領往該去的地方。 二十六年的生命里,曾有人攔阻過他,那不只是一個人,而是八方鎖鏈、將他緊緊綁縛。 父親的權謀、母親的涼薄、上司的猜疑、師父的執念、同儕的妒嫉,種種綁縛隨著朝廷局勢的起伏,將他拖向無邊地獄。人人都在運用他、污染他,讓他成為黑污罪業中的一把血刀。經過了無數年的煎熬折磨,沒人留意到刀口已經卷了,代罪羔羊的心也已碎了。
在這裡,最為明顯的是為「修羅王」悲劇人格的形成提供了一個環境理由——楊幼年就目睹家門慘劇,而他天資極高,在極為險惡的環境中早早領悟了堅忍的生存之道,並由此突破,形成了自己扭曲的佛國理想,在這裡,還有一個起到絕對性作用的人不可以不提,那就是天絕「神僧」。
修羅王的無情——關於艷婷的小插曲 修羅王說:「願天地罪孽盡歸吾身」。可是,《英雄志》中被罵得最多的不是修羅王,而是美貌的小女子艷婷。唉,大多數人能容忍大男人的負義,卻不能容忍小女子的薄情。 艷婷愛肅觀,定遠愛艷婷——這就是關於這三個人關係最俗的大白話。風流司郎中在書中一出現就伴隨著女性的追求,遺憾的是,女性看了心醉的地方,男人看到的是危險,楊肅觀在女性那裡得到的善意比從男性那裡的多得多,尤其是當他還沒有權力可以讓他的同性臣服於他的時候更是如此。整部書中,艷婷是最愛修羅王的人,被他利用的最徹底。仲海曾經這樣評價我們的楊大人: 「你這人重利害多於重情感,愛名聲甚於愛性命,雖比老子小了七八歲,卻是個狠角色,似你這般人,怎會放不下情場糾葛?說你不專情,那是抬舉你了,該說你天生無情才是。」 而楊大人聽了這番話後卻是哈哈大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仲海也!」 修羅王果真無義無情?看看13卷1章,又言之鑿鑿。 當年艷婷一人流落京城,天天在楊府門前苦等,凄風苦雨等來的卻是伍定遠,一片赤誠感動了芳心,至此,兩人因緣已經註定。艷婷捨棄那塊相思的令牌,至此已有了解。可是這兩個人誰也沒有想到,遠處,楊肅觀正在遠遠觀望。 旁人如果洞察,一定會說修羅王果然心機深沉,一早布好陷阱,只等兩人結緣,日後好加以利用。可是,作者第一次實寫了他的心事:「大雨中飛來一樣物事,咚地輕響,那東西正墜在草叢之中。一雙修長手掌伸了出來,緩緩將之拾起,低頭去看,那令牌上刻著幾字,見是「兵部職方司」五字篆文。
將令牌揣入了懷中,跟著一個身影轉了過來,那人左手打傘,身穿黃衫,看他模樣沉穩,俊臉英挺,正是令牌的主人來了。 雨夜寂寥,「風流司郎中」身懷討逆要務,卻在深夜來到荒野,莫非有甚圖謀?楊肅觀淡淡一笑,回頭朝草棚看去。黑夜間營火升起,遠望過去,火光暖和,看來好生溫馨。 沒什麼圖謀,簧夜來此,只是為了兩位故人而已。小不忍則亂大謀,人海茫茫,不該相認的人,那便不能亂了方寸。哪怕是萬人咒罵,那也不必在乎。
願天地罪孽盡歸吾身,楊肅觀既能說出這等話,人生如何下場,他早有覺悟。他向草棚里的兩人微微頷首,霎時袍袖輕拂,飄然遠飁。這一段描寫的餘音緲緲,道是無情卻有情。那麼楊肅觀此時自己的處境又如何? 「大戰將起,天下風起雲湧,少林一戰生死難卜,江充也好、怒蒼也罷,甚至連師父的計策也讓人放心不下。此戰如此兇險,為求避人耳目,楊肅觀便偽離京城,這幾日只在京城暗中走動。他私下差人察看艷婷的動靜,直至伍定遠現身接手,這才放下了一樁心事。 」楊肅觀滿腹心事,緩緩朝京城走去。 該做的都已做了,心事已了,再無旁騖,便該囑咐自己的身後事了。身後事,便是交代遺言。自從看過達摩院的那人以來,他已有必死覺悟。以當年劉敬的聲勢手段,只要誤觸朝廷陷阱,還不是給人群起攻之,落個一敗塗地的下場?楊肅觀自知一隻腳已踏入了鬼門關,少林之戰若敗,代罪羔羊必死無疑,便算僥倖險勝,為了達摩院里的那人,怕也難逃厄運。也是為此,離家時便已交代胞弟紹奇,要他今夜子時到東華門的廣南客棧相候,為了娘親弟弟,他有幾件大事要親口交代。 楊肅觀說:「修羅王臨,眾生無懼死,無懼死則無心苦,無心苦則無悲無淚,如此天下安樂矣!」是錯的,這句話正確的說法是「修羅王無懼死,無懼死則無心苦,無心苦則無悲無淚,如此天下安樂矣!」
靈吾玄志——修羅王是如何練成的 如是我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修羅王什麼都不是。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天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然他是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的威力、鬼蜮的惡性。 因此,修羅王非神、非鬼、非人,修羅王是怪物,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金剛之性最終化身修羅,靈吾玄志這四個字便是註腳。楊肅觀既是靈吾,又是玄志。這才是他的真名,製造他的兩個父親用名字在他身上刻上了自己的理想,像雙重詛咒,牢牢附在身上。靈吾是戒名,楊幼年代父出家時,師父天絕給他的,吾就是我。意思就是「吾之悟」。天絕是他精神上的父親,「佛國」理想的源頭來自於他。玄志是他的號。楊科考中第,父親楊遠(潛龍)便以此相贈。黃者,玄色也。其中睥睨江山的野心不言而喻。「靈吾玄志」,吾心自悟,以玄為志。1.殺天絕——修羅之路的起點。 客棧的意思,便是說天下一切來人,全是過客。大掌柜也是過客。 在《英雄志》中,有三人權霸天下——秦霸先、江充和楊肅觀,天字第一號客房內也換過三位主人——隆慶、景泰和正統。景泰和正統是親兄弟,正統即位,景泰本來完全沒有機會,可是正統親征途中的意外遇害給了覬覦權位的弟弟天賜良機,而正統並沒有真的死亡,天無二日,兩個皇帝的存在,便是此後天下塗炭的預兆。直至正統復辟,他們的政局兵連禍結、禍起蕭牆,以至於朝廷內部天災人禍,能臣英雄、小人奸賊無一能夠全身而退,豪傑秦霸先以一種極慘烈的姿態謝幕,巨奸江充也是慘淡離場。 現在,故事接近結局了,我們除了等著看善良者如何得善報,也想看看第三位大掌柜修羅王最後以什麼樣的姿態告別中央的舞台以區別前面兩位。 修羅之路起點如果要溯源,那肯定是從修羅弒師開始的。在此之前,雖然一切已經初顯崢嶸,但是尚有可救贖之道。楊肅觀親手毀了自己精神上的父親,同時繼承了導師的衣缽——佛國的理想這時變得如此重要。 情節的發展決定了天絕聖僧一定要死,因為這個武藝高強、睿智慈悲的老和尚對人心中對於權力的渴望一無所知,對權欲的渴望和失去權力的恐懼都可以使人瘋狂,他面對的是一個處心積慮幾十年的瘋子——潛龍,還有一個極其害怕失去權力的潛在的瘋子——景泰。天絕必死,關鍵是誰會動手? 天絕的悲劇在於他死不得其所,智慧的高僧成了愚蠢的農夫,人們會說他在自己懷裡溫暖了一條蛇。而天下的悲劇在於那條蛇在內疚的煎熬下變成了一條毒龍,他企圖還給師父一個佛國以贖清自己的罪孽,使佛禮歪曲了師傅的理想,把佛國變成了魔國。 我們現在隱隱約約開始知道隆慶帝除了這兩兄弟以外,還有第三個兒子——私生子潛龍,其實一切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他。潛龍的罪過在於他擁有高貴的血統之外,還意外的擁有如此出色的頭腦,遠遠勝過他那兩個享盡富貴的哥哥。我相信作者以後還會給我們講講潛龍的故事,可能又是一個很長的英雄夢。楊肅觀和潛龍的鬥法成了《英雄志》書中最隱蔽的一條線索,楊肅觀以為潛龍囚禁了自己的親身父親,並且偽裝成他的樣子出現,直到最後害死了他,他最初的根本目的就是殺死這個假楊遠,以便為父親復仇。家門慘變,楊肅觀進入少林寺以後,真正能夠安慰他的就只是師傅天絕,從一些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到,在他殺死天絕之前,他最信任的也最能仰仗的就是他。如果不是實在不得已的理由,楊根本不能這麼做。即使他已經成為了各派的代罪羔羊,上司和父親聯手把他推進火坑,他也已經準備好了面對這個躲不掉的結局,可是依舊是天不從人願,那這個「不得已」到底是什麼呢?我以為是楊肅觀要阻止「潛龍繼位」,這個「大贏家」企圖利用所有這些人的你爭我奪的空隙來個坐收漁翁之利,從而實現他的「玄志」。既然他無法說服師傅不去做那些愚蠢的作為,也無法讓他相信潛龍的所作所為,為保大局,還有保住自己和為「父」報仇,就只有釜底抽薪,殺死師傅,帶走正統,拿走玉璽,讓潛龍空忙一場。這裡他唯一失算的就是秦仲海的反映。楊認為只要把秦霸先事件的真相讓仲海知道,就能讓秦幫助自己,可是仲海的唯一反映就是「憤怒」——不可抑止的對天地人心的憤怒。 好了,我要說楊的聰明是上天的詛咒,他的智慧像一泓秋水,明澈清晰,有的時候遲鈍糊塗反而意味著福報。2. 困龍——修羅之路的盡頭
如果說殺天絕是楊大萬不得已的作為,那麼斗潛龍則是他終生的志願了。他恨這個人咬牙切齒的程度遠遠勝過他對天絕的敬愛。書上說:楊的父親是當朝五輔大學士楊遠,地位超然,不涉黨爭;母親於氏,母親那邊的親戚還甚廣,有一個弟弟楊紹奇。楊大自己擔任的職務是兵部五品司郎中,善穆侯手下得力之第一大將。楊家都是進士出生,可見家學淵源,「一門三進士」,趕上蘇軾他們家了。表面上看,楊家是真讓人羨慕,雖然不是天潢貴胄,亦是詩禮傳家,加上大兒子文武雙全,處事練達,飛黃騰達指日可待,比那些紈絝子弟強的實在太多了。連盧雲那樣高尚且高傲的人也羨慕他,雖然不至於對楊生妒忌之心,但是見了他自卑是肯定的,看看自己,再看看人家楊郎中,「命歹不怨社會」。可惜,什麼「風流司郎中」改成「薄命司郎中」才對啊。
楊肅觀的身世一直是《英雄志》撲朔迷離的最大原因,按照書中的說法,北京郊區有一個叫楊家村的小村莊,這個村裡男女的相貌都非常出色。隆慶時族中的六叔名叫楊契,楊契生一子一女,兒子名叫楊辛,而女兒正是隆慶帝的情人,顯然隆慶帝非常愛她,費了極大的事一直把地道挖到了她的家裡。(這個皇帝不地道,把人家楊家村都遷到京城裡不就完了,京城的市容也能改善,皇族的相貌改良也可以靠他們嘛)。這個女孩兒未婚產子,皇帝一定是要想辦法給他們母子以名分的,可是在此之前,一場大火毀了楊家,除了楊辛的兒子楊刑光僥倖逃脫所有人都燒死了。這場大火的始作俑者肯定是知悉內情的,最大可能就是書中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皇太后,景泰和正統的生母。不管怎麼說,可憐楊刑光形影相弔,於是拚命讀書,準備科舉,但是又屢試不中。實際上,楊家在這一次大火中,還有一人沒死,那就是楊氏沒有名分的兒子,至少楊家村沒有他的陵墓,可以肯定的說,他就是日後的潛龍。毫無疑問,潛龍的身份是皇家肯定的,很可能還是皇家授意安排他受過極好的教育,否則「靖江王陽」的稱號來得太過突然。他怎麼投的怒蒼目前原因不明,但是從秦霸先對他的態度可知,朱陽的皇家身份秦公也是認可的,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也參與了正統帝的親征,潛龍的野心看來也是慢慢培養出來的。怒蒼敗,和他也有著很大關聯,最大可能就是他和太皇太后、柳昂天等人達成了某種協議而出賣了秦策。後來他被囚少林寺也是受到皇家保護的,和他的怒蒼同僚相比享有非常優厚的對待,後來他把玉璽質於少林,也就獲得了自由。
而他的姑表兄弟楊刑遠呢?此時還是屢試不中,唯一的成就就是娶了美貌的於氏姑娘,生了個可愛的兒子觀管。這個於氏並不是楊家村人氏,而是從江南來投親的,按照書里的說法看楊刑光雖然相貌俊俏,卻是資質有限,不少人都為於氏嫁了這麼個丈夫而為她惋惜,這裡我們可不可以給大家這樣一種解釋:於氏本來就是潛龍的妻子,少年時潛龍在江南遇見她,發生情愫,潛龍自然無法告訴她自己的真實身份,最方便的說法就是告訴她自己是京城楊家村人士,於是潛龍失蹤後,於姑娘自然去那裡投親,如果此時於氏已經有孕,那麼她孤身一人,必然要找個丈夫矇混過關,當然也可能她是孤獨無一嫁給楊刑光,這裡有一個問題,如果事情如前,那麼觀管(楊肅觀)就是潛龍的兒子,如後,就是楊刑光(真楊遠)的兒子,其中的奧妙可能只有於夫人知道,問題是有沒有相信她,當時又無法驗DNA,實在很難給出科學的證據。
孩子的絕望之處在於他再聰明絕頂,也無法事先知曉那些大人諱莫如深的事情。觀管(楊肅觀)在楊家村慢慢長大懂事,在他的眼裡,不管親身父親到底是誰,他心中認可的卻只有眼前這個把他養大的這個——善良單純的楊刑光。
楊刑光在屢試不中的情況下,遇見了他的堂兄(弟)潛龍(朱陽),潛龍文采菁華,雙方做了交易,由潛龍冒名楊遠參加考試,很難說於氏事前事後知不知道其中的陰謀,是陰謀的積极參与者,還是被動的接受者,總之在情感上她是完全傾向於潛龍的。潛龍中舉以後,鳩奪鵲巢,囚禁真楊遠,最不滿的人只有那個無人重視的孩子。想來真楊遠是更可愛的,也更接近人性,而那個假楊遠滿腹陰謀,想來已經算計了無數人,也最害怕被人算計,多疑是他的本性,難道他會真的去關心眼前這個孩子嗎?於夫人雖然心裡內疚,但是她未必真正明了眼前事件的真正涵義,自然也就無法對兒子述說,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是真實的,只是兒子從此認定母親的天性是涼薄的,出賣了他的父親。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孩子立誓要復仇,當然他並不知道復仇的對象可能是真正的父親。少林寺代父出家很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陰謀,可能是作為質子,因為天絕一開始是看中他的弟弟楊紹奇的。不管大魔頭是如何長成的,顯而易見的是年少的楊肅觀是熱誠而且執著的,看了那麼多的爾虞我詐以後,他是急切想獲得某種可信仰的牢靠的東西,表面上他是那麼聰明好學的孩子,若干年後還被作為模範介紹給新一代的孩子,但是已經沒有孩子像他這樣無助和缺乏安全感。
下山回「家」以後,居士靈吾遇到的第一個打擊可能就是他所想拯救的對象已經化成了一堆枯骨,天絕聖僧的高徒怎麼樣在潛龍的爪子下活著,是他的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不負眾望,楊肅觀中了進士,進了官場,有了「玄志」。他始終是一顆旗子,而且需要繼續作為一顆棋子去平衡各方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台台大戲中間,楊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既參與表演,又欣賞演出,暗地裡還在籌劃另起爐灶的一出全新的戲。實踐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種種命懸一線的危機中,終於讓楊成長為繼潛龍以後朝廷最出色的陰謀家。
「柳門四將,觀海雲遠」這台大戲,四人只有楊肅觀一人不在夢中,他知道楊遠通過他來洞悉柳江劉(潛龍很可能一直用母親和弟弟的安危來鉗制楊大。);也知道柳侯爺通過他來監視楊遠,結成表面的柳楊聯盟;雖然他基本站在江充和劉敬的對立面,但是他也應該知道這個鐵三角是景泰朝的柱石,要想報仇,首先要打破這個穩定的局面。
「東風吹醒英雄夢」,楊肅觀從來沒有過英雄夢,自然他能夠看穿周圍這些相識身為「傀儡」的不幸,但是想必他也羨慕他們身為「傀儡」而不自知的幸福。
修羅王不是善類,好,第一個要倒下的是劉敬。
真正參與的第一件改變時局,震天動地的大事就是殺了三大權臣之一的劉敬,劉敬是秦公以後第一個企圖復辟的武英舊臣。從後來在獄中潛龍威脅他的話——「羊皮的消息是我放出來的,劉敬也是咱設計殺的」(14. 6)可以看到,故事發展到這裡,潛龍一直是陰謀最大的源頭,「羊皮事件」的始作俑者,從潛龍那些威脅利誘的話里可以推測出楊肅觀從少林寺回到家裡,一直因為母親弟弟的緣故被這個父親威脅利用,所以在「劉敬事件」中潛龍是謀算者,而肅觀只是他的工具。
並不是所有挑起爭端的陰謀家都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因為事端一旦發動,它便有自己的天命和線索,陰謀家們鹿死誰手很難確定,不見得哪個能夠永遠運籌帷幄,而只能見機行事。潛龍讓羊皮引出 『戊辰歲終,龍皇動世,天機猶真,神鬼自在』,使得天下大亂,以便坐收漁利。他為什麼要干涉忠心耿耿的劉敬的復辟行為,而不是坐山觀虎鬥,任其火併呢?
我認為這裡最大的可能就是江楊之間的秘密約定,另外劉敬密會秦仲海讓潛龍感覺到了某種危險的氣息,顯然他要承擔秦霸先遇害的首要責任;而肅觀在這件事情上的最大收穫就是他終於徹底了解「天機」,於是,他有了「改局」的最大資本,小楊敏銳的政治嗅覺人所共見,自願還是被迫暫且不提,要說他天生就是干政治的。
如果說在「殺劉敬」的時候,肅觀只是一個倍受擺布的棋子,那麼「救仲海」是他擺脫控制的第一步,這一步成功了,潛龍會發現在這以後「他的孩子」真是越來越不聽話了,直到最後完全站在他的對立面,讓心中早已積聚的仇恨來了一個徹底發泄。
楊大一開始並不主張去救仲海,他一再勸阻盧雲,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一方面他受潛龍的擺布,他滿心仇恨恐懼;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從來不越雷池半步的人,他一直是以「聰明乖巧的孩子」、「出眾順從的弟子」和「能幹周到的下屬」面目出現的。無論他出於什麼目的最終去幫助盧雲救秦,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小楊肯定是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甚至可以說清醒地把自己質於眾矢之的,顯然潛龍第一個便不會放過他。
但是,從此,他自由了,在所有的枷鎖卸下之後,一個不擇手段、百無禁忌的楊肅觀才真正開始了他的宿命。後來,他對盧雲說:「盧兄,我從小就是個守規矩的人。只要是父母尊長訂下規範,我一定遵守。現下我長大了,知道得多了,父母慢慢也管不住我了……如今唯一還能給我規範的,只剩下……」他頓了頓,仰望無盡晚霞,輕聲道:『上蒼』。」
唉!「敗戰將」!真是九死一生!!
特別喜歡這一段——
那貴公子還劍入鞘,將兩具屍首踹落隧道,跟著掩上木板泥土,把模樣遮掩了。從頭到尾,手腳俐落至極,全無分毫猶豫。
滿天星辰閃耀,那貴公子仰望浩瀚銀河,輕聲道:「方今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仲海啊仲海,你定要東山再起,可別辜負我的心意了……」
有些網友譴責楊肅觀虛偽狡詐,我認為這是把孫曉看扁了,既然是「英雄志」,那麼楊應該也是英雄群像中確定無疑的一個。
怎麼說呢?用流行的話來說,楊肅觀的性格是慢慢地被環境扭曲地,他性格地複雜程度遠遠勝過我們的「憨狀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啊,楊既冷酷無情,但是還有重情義、輕生死的一面;可惜海水慢慢熄滅了火焰。
景泰朝三大權臣一夕灰飛煙滅,心機深沉的潛龍、豪勇善斷的柳昂天和姦猾多謀的江充任你有千般回天之力,還不是束手就擒,外帶柳門還是英豪輩出,江太師網羅天下,普通人還可以絕處逢生,但是這樣的人絕路便是死路。
他們不幸都撞見了修羅王,並且錯把它當成了可以擺布的小棋子。
修羅王害他們是罪過嗎?我看即使用法律的角度來說,也是正當防衛;或者說修羅臨世原是他們逼出來的,修羅本身楊肅觀是被逼到了什麼地步?
生不能生,死又不能死。應該說,仲海的得救是「觀雲遠」的合力,這是他們最心心相印的一次配合,沒有事先的謀劃,做的卻是天衣無縫的漂亮:盧雲在明,出力最大;肅觀在暗,關鍵之極,他刺出了最重要的一劍,秦憑藉這一股好風逃出了虎口。但是肅觀的悲劇正在這裡,盧云為了仲海,捨生忘死,拋官棄妻,只是僥倖沒有獲罪,可佩可敬;肅觀呢,幫了仲海,害了自己,從此九死一生。說一句題外話,無論如何,《英雄志》英雄群像中最有氣度是楊郎中,別有一種堂皇的氣概。
秦楊之間命運因為互動連為一體,修羅和怒蒼都集中體現了一個「逼」字,都是傷痕纍纍,只是性情不同令他們體現的方式不一樣,一個集中體現在外傷,斷腿白髮,痛斷肝腸,哀傷都映照在別人的眼裡,卻無法述說;而另一個卻是內傷,無血無淚,風雨黃昏,外人看到的永遠是最淺的微笑,一樣也是無法訴說。
秦走了,他有他的故事去發展;楊也要走了,他遇到的是死路。
天命無常,怒蒼禍亂,風煙再起。理所當然,秦的頂頭上司柳昂天是第一逃不脫干係的,老謀深算的他以退為進、負荊請罪,並主動推薦柳門第一大將楊肅觀為代征北大都督,用意是首先把自己解脫了,然後是把楊遠拉進棋局,不讓他再冷眼旁觀;潛龍諱莫如深,不動聲色;做個順水人情便把自己不聽話的「雜種兒子」和少林一起作為替罪羔羊推到了刀鋒上。江太師一看,哈哈!坐山觀虎鬥。
伍定遠一生畢竟有盧雲這個患難知己,父母雖早亡,想來關愛都在;盧雲孤苦,但是摯愛有倩兮,關愛有嗣源,兄弟有定遠、仲海,都是傾心相待;仲海亦然。但是這裡,楊郎中遇到的個個深諳機謀,三大權臣全身都是武藝,昂天圍魏救趙 、潛龍順水推舟、江充只等著渾水摸魚。
都是「假人」啊!後來艷婷剛剛窺見一絲端倪,就在發抖。
《紅樓夢》里雪芹先生給薄命紅顏們寫判詞,我也忍不住給《英雄志》的英雄們寫判詞,「觀海雲遠」四大將,第一便是「司郎中」:
天下無人不識君,術中有數也難逢。
修羅哪堪鏡花照,原來生死都寂寞。
————
附上鏈接:《英雄志》相關回答匯總- 孔鯉的回答典型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信奉邊沁的功利道德哲學,他要達到的就是全體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對於王一通這樣的小人物,他是不會有任何同情的,因為這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也沒有能力阻止王一通這樣的人出現,但他卻會力求使王一通這樣的人的遭遇不會成為大眾的平均值。而秦仲海這種讓社會混亂後重新洗牌的革命者就是他眼中的大敵。而盧雲這種絕對主義道德的信奉者則是其意識形態上的大敵。
楊是楊阿光的兒子,楊阿光是隆慶帝的私生子。啪啪啪.....相比於朱陽,楊阿光什麼都沒有。最後單純如斯被科舉騙的傾家蕩產,同時又被朱陽給騙了,被囚於井下。楊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長大的,被朱陽操控,被朱陽要挾,被少林監視,被柳侯爺利用。他的心變成了什麼樣子,可以想一想。仔細讀書的都可以發現楊肅觀是一個很會利用女人的人,不管是胡媚兒,顧倩兮,艷婷,還是他的母親,淑琴,都是他棋盤上的棋子。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歸功於朱陽的模範和他母親的變節。 他多疑,虛偽,玩弄同僚的感情。他立浩志,意圖讓眾生入輪迴,生者不懼生,死者不畏死。他賣友,殺師,囚養父。必將被唾棄他是英雄也不是英雄。
應 @孔鯉的邀請把下文貼來,所以就匿名啦。。。
楊肅觀與盧雲_英雄志吧 據說這也是他的文章。。。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楊肅觀和盧雲,究竟有什麼相似的?
為什麼我們這裡說的是楊肅觀和盧雲,而不是伍定遠、而不是秦仲海?因為楊盧二人是為了天下人的。不同的是前者是替天下人鋪好了路告訴他們要怎麼做,後者是天下人怎麼做他為了他們怎麼做。關於他們二人的性格我們以現有的二十二卷和孫曉關於某個問題的最近回答(比如他關於聖光是誰的問題以最後回答為主)為藍本,而且文本以後期為主,畢竟寫了十八年,其他的一切來源都不作數。孫曉自己說過——我寫楊肅觀時做了一個設想,這個人是經歷過考驗的,所以他對人性有一個貼近本質的看法,人的恐懼與人的盲目與人的自私,構成了世界,楊肅觀對人是同情而且憐憫的,但他始終站在山頂上觀看眾生,他不願意加入到裡面,他的矛盾是自己後來被迫下海,擔任指引者的角色,但其實他自己也需要指引,這是他把修羅之令交給盧雲的原因之一。盧雲最出名的幾句話是什麼?「仁者,二人也。」「正道,就是對的事情」。再看看顧倩兮對盧雲的評價。「你與我,我與他,都是兩人之間的事。」這些特點在文中怎麼表現的呢?仁者,比如地道裡頭為伍定遠擋槍;正道,堅持在顧嗣源的勸誡下不動搖;你與我,輕而易舉就信任好人胡媚兒……於是,盧雲的形象飽滿了起來,無論是為人喜還是為人不喜,他都堅持自己認為該做的事(顧倩兮云:「這世上有許多人,他們打一出生便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事。也因此,他們從不抱怨,更不會悔恨,不論結果是甘是苦,他們都會一件一件,把該做的事情一一做完。」),忠誠可靠、品格高尚,但同時也有致命缺點:把人想得太好,不願去觸及人性罪惡處,心高氣傲。這些特點和楊肅觀什麼關係?因為很多都是,楊肅觀想做而做不到的。孫曉以前說過楊肅觀把盧雲當做一塊寶,捨不得讓它掉下之類的話,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楊肅觀是「平心而論,外子確是當世英雄,能夠肩擔整個天下。放眼當今世上,並無第二個男人可以企及」(顧倩兮語),和盧雲相似的一點是楊肅觀也是一心為了天下,不同的就好像上面說的,一個是主動去引導人,一個是看到人們怎麼做而再去想該不該。楊肅觀身世不好,很不好。濃濃的宿命感和童年的壓抑一直壓在他身上,同時這種情感又促使了他瘋狂的上進,加上自己認為的對人性的醜惡的看法,以及自己對佛國的理解,楊肅觀不再覺得自己改變不了什麼了,他可以站在高處了,這時的他是孤獨的,他對周遭的同伴們有著內心深處不能說的看不起。——他身世苦楚,一心為了天下人,卻和一群只為了自己的自私的人在一起(說到最自私的,其實就是秦仲海,很多人都喜歡看到秦仲海在書裡頭的豪舉,但幾乎沒有人願意在生活中看到他),而他鄙視的,更是骨子裡自私卻表現出非常不自私(原諒一個文盲想不出什麼詞了)的人們。這種孤獨、自卑、鄙視的心態終於導致了楊肅觀需要認同。秦仲海和盧雲來了。秦仲海是楊肅觀的極端反面,在更根本的、更深處的層面上,他們是一致的,只是在對於天下這個小框架中,他倆是處在兩個極端的。書裡頭沒有說他們兩個第一次相遇,留出空間給大家想像,但書裡頭的【煮酒論英雄】、【雙雄會】,則細緻地刻畫了他們二人的對比,這種惺惺相惜卻又只能對立的情緒瀰漫在了整部書,推動了整個歷史。再之後,就是盧雲。盧雲和秦仲海不一樣,雖然更深處他們依舊是一樣的。【敗將戰不死】裡頭,有非常生動的描述——「盧雲淡然一笑,道:『楊郎中,該懂的,盧雲一定懂。』他向前一步,摟住楊肅觀的腰(摟你妹啊摟!),道:『不該懂的,盧某比牛還笨,就是開不了竅。』」、「楊肅觀默默望著他,忽地頷首道:『盧雲,您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無怪仲海這般敬重你。』」——楊肅觀對待盧雲是什麼態度呢?——一個我想要成為卻成為不了的人、一個我想改變卻改變不了的人,他比我幸運。於是,楊肅觀從這一刻起,才開始認認真真對待這個在眾人眼中「非只柳門的幾位早成大人物,連瓊芳也由無知少女出落成動人美女。天地巨輪無情轉動,人人都離開了,卻只有盧哥哥留在原地,獨個人緊抱這些莫名其妙的無用之物」的盧瑟。楊肅觀真真正正開始欣賞起他來,他甚至願意以縱敵的行為來完善盧雲。於是,楊肅觀自己也發現佛國可能有著致命的缺陷(當然我沒發現……),於是野狗說:「他的矛盾是自己後來被迫下海,擔任指引者的角色,但其實他自己也需要指引,這是他把修羅之令交給盧雲的原因之一。」只是盧雲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最終用餘生來完善自己;而楊肅觀卻是一開始就走向扭曲,最終變成自己不希望變成的那個人。對了,還有顧倩兮,野狗自己也說過,如果沒有盧雲,顧倩兮會愛上楊肅觀。是的,他們都才華橫溢,都有吸引女子的地方(當然吸引點不同,不過艷婷也在長洲看到盧雲臉上泛紅了一下),都心高氣傲,都有著希望天下變好的願望。但是。但是盧雲——「看……盧雲活著回來了!他走過了千山萬水,終於守住了當初的約定,如今的他清清白白,不帶一分罪業,足以俯仰無愧地向全天下宣稱……」、「看!盧雲回來了!他已經通過了全部的考驗,完成了他的一生!」——盧雲就算是死了,他的頭銜也會越來越多,從狀元、知州、衛道者、殉道者,直到我們的……聖光。他,是一個好人。那楊肅觀呢?他自己也知道,他的身後評價不會太好了。弒師、殺父、除君,大掌柜、大佛國、獨夫民賊、專制惡人……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人」了……楊肅觀的無奈,在於他覺得自己發現了人性的無奈,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力圖維持政權的成立,力圖堅持法家的集權。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所以楊肅觀最欣賞的人,秦仲海、盧雲,最終都不得不和他對立,他們互相糾葛,耗費了大半輩子,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戰鬥,就像顧倩兮說的——「這世上有許多人,他們打一出生便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事。也因此,他們從不抱怨,更不會悔恨,不論結果是甘是苦,他們都會一件一件,把該做的事情一一做完。天命如此,所以不必抱怨,也犯不著後悔,只能鼓起勇氣,一路向前,直到上蒼賜一個答案」。景泰三十一年八月初一,敗將楊肅觀在伍府最後一次和盧雲說話,從此知道這世上還有一個人可以成為他做不到也改變不了的人。正統十一年正月十六,楊肅觀和盧雲在萬福樓見面,時隔多年,未發一言,一個是高高在上的大掌柜,一個是失蹤十年的賣面郎。「柳門四將,觀海雲遠」。在那段王朝復辟,怒蒼歸降的驚濤駭浪中,柳門三位都是天下矚目的角色,卻獨獨缺了那朵雲。像是給風吹散了,還是羞了臉躲到藍空背後,總之他失蹤了十年,下落不明。全天下沒人知道他是死是活,埋屍何處。一開始就暗示過了,盧雲和楊肅觀的關係很像一對人。沒錯,某種意義上,恰似關羽與曹操的惺惺相惜,而楊肅觀和秦仲海也同樣有著【煮酒論英雄】的情節。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刻意為之。大家將在紅螺寺,這個故事開始(為了描繪氣氛,讓我們把香山寺和紅螺寺合二為一吧)和終結的地方,開始最後的戰鬥。神和魔的戰鬥,人和龍都沉默。
極權行使程序正義,對社會實際情況分析後做出的最優解,只針對集體。個人層面上,他是認同盧雲的
把他名字反過來念,管束羊
柳門四將的設定非常有意思,幾乎是兩兩對照的。楊肅觀和秦仲海,自然是完全對立的兩種理念。楊肅觀的佛國理念,我個人理解為法家集權理論、恐怖統治與佛經中的一些理念的集合體,他的初衷是好的,手段是可行有效又容易操作的。政客可以將他的制度加以改良繼續使用,國家機器運行完全沒有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制度的問題,楊肅觀規定好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活法,只要人人遵守,自己用恐怖統治鎮壓異己。那麼,正統王朝無論是誰當家,都能夠正常運轉;而秦仲海的怒蒼山,其實並沒有啥主旨綱領,就是一句話:「復仇」。秦仲海要向皇權制度和楊肅觀復仇,怒蒼山要向朝廷仇人復仇,百萬饑民要向見死不救的貪官污吏復仇。因為有了仇恨,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對抗正統王朝和大佛國。因為要反叛,所以要推翻強權,打倒皇帝,摧毀舊制度和改變現狀。但是,與楊肅觀不同,秦仲海只是要摧毀舊制度,推翻強權,卻沒有切實有效的方法方案解決成功之後的問題。只留下一個爛攤子,等著人去收拾,自己並沒有解決的能力。而大佛國和怒蒼山都是特定形勢下,畸形的政治產物。沒有怒蒼山的強大軍力威脅,大佛國的「鎮國鐵衛」實行恐怖統治也就無法長期持續,必然會有人揭竿而起;而怒蒼山沒有大佛國的制衡,那麼,他們面臨的就是——一旦推翻舊王朝,打破舊制度,又沒有利益再分配,也沒有解決當前問題的切實方案,最終只能內部分裂、土崩瓦解。所以,我覺得,怒蒼山和大佛國的結局,按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只能同歸於盡。而且,怒蒼山會先行滅亡。因為秦仲海撐不下去了,他返回京城尋找阿秀,尋找七夫人,就是他開始動搖的結果。怒蒼山基本是以怒王為精神領袖的,而怒王跛者變成了鐵腳大叔,連他都開始動搖了,怒蒼山覆滅已經是可見之事。大佛國也撐不下去了,因為楊肅觀已經發現了大佛國的致命死穴和缺陷。我認為一是他自己,二是怒蒼山。沒有了楊肅觀的坐鎮指揮,大佛國就失去了最高領袖和神經中樞;沒有了怒蒼山的外部威脅,正統皇帝和義勇人就要發動政變奪權。我們都知道,正統王朝面對十年大旱和連年對決,已經是難以為繼。而十年之後,盧雲出山,也見證了正統王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楊肅觀也明白,一旦兩強並立的平衡被打破。大佛國覆滅則怒蒼山將摧毀一切,只留下一個爛攤子,然後繼續軍閥混戰。怒蒼山覆滅則大佛國政變在即,一旦政變成功將無力回天,正統王朝就會重新變回景泰甚至是武英。或者,潛龍出世,帶來更多的殺戮和陰謀。這些都不是楊肅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把修羅之令與「靈玄吾志」托胡媚兒交給了盧雲,也把日月朝的希望寄託給了盧雲。盧雲和伍定遠也是相反的一對,從西涼風暴到亂世文章,二人相識,結下生死之交。後來,二人的區別就顯露出來了。盧雲是一個理想高於現實,甚至不要現實、不食煙火的聖人,從豁出性命搭救伍定遠和秦仲海,堅定不移自己的道德標準和人生底線,乃至拋官棄婚、不遠千里庇護阿秀,以至於十年困於白水大瀑布,都代表了盧雲的高尚人格與不接地氣。十年磨礪沉澱,盧雲武功突飛猛進,道德依舊高尚,失去了大好前程,失去了平生摯愛,也讓他在痛苦中選擇,有了些人的活氣。而伍定遠呢?與盧雲相反,他是一個很接地氣,很現實的凡人。與盧雲追求道德與正道不同,伍定遠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沒有成為英雄的想法,只想做個平凡的凡人,娶妻生子、平淡生活。但是,命運偏偏要讓他成為「一代真龍」與後來的「龍手大都督」,這讓伍定遠非常痛苦和迷茫,他一直是被命運推動著走的,所以顯得很窩囊。與其他三人不同,他既不是縱橫捭闔的政治家,也不是滅國毀家的反叛者,更不是高山仰止的聖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他能夠站在萬千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更平凡,也更質樸。英雄志里最不能拋開的一個人,就是秦霸先。在景泰朝的故事裡,伍定遠繼承了秦霸先的絕世武功,秦仲海繼承了秦霸先的怒蒼基業,楊肅觀繼承了秦霸先的政治籌碼,唯獨盧雲沒有繼承到秦霸先一樣東西,可能么?正常么?答案是否定的。我覺得,盧雲繼承了秦霸先最重要的東西——秦霸先的遺志:「撥亂反正,結束亂局,還天下太平。」根據孫曉之前微博里透露出來的章回題目,我大膽做出了推測:楊肅觀代表的大佛國,會和秦仲海代表的怒蒼山同歸於盡,舊制度被徹底毀滅。秦仲海攜阿秀回歸塵世,怒蒼覆滅,客棧解體,義勇人消亡。潛龍、琦小姐與楊肅觀同歸於盡,隆慶帝當年作孽所得惡果,徹底了結。八王世子里勝出的那一位,就是未來的新皇。而盧雲真正的做出自己的選擇,接過楊肅觀的基業,繼承楊肅觀的志向,與伍定遠一起,結合理想與現實,在大佛國制度基礎上建立新的制度——「聖光」(姑且這麼稱呼),結束亂局,協助新皇迎來新的盛世。
楊其實是比盧還要固執的人,盧為了蒼生可以犧牲自己,而楊為了眾生可以犧牲別人,哪怕是至親。少林寺殺羊喂虎,他不懼集諸般罪孽與己身。沒有羊虎要死,沒有虎羊也會亡,為了虎羊都活著,他願拿起屠刀,解眾生苦。所以為了大佛國,誰擋殺誰。都是為了天下眾生,楊與盧,只是路不同,楊是果敢實幹派,盧是多情寡斷派,總之這兩個老頑固,都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人。
要評論楊肅觀就得讀下佛經,尤其是無量佛經,更得明白超世志的意思,不然以現代哲學觀點是評論不了的
去勢了
推薦閱讀:
※《帝霸》好看嗎?
※什麼樣的同人文才是好的同人文?
※《英雄志》怎麼樣?
※怎麼評價鬼吹燈之牧野詭事?
※如何看待惡魔法則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