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歸化日本要起日本名字?

單純放棄外籍國籍倒不是太奇怪。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就是「起個日本名」這條,似乎有點入贅的意味?有什麼歷史淵源嗎?如果說是「方便其他日本人認識你」,未免太敷衍了。


普及一下。下面說的名字,都是指姓名。

第一,改日本名字是自願的,沒用強制性規定。

第二,即使起了日本名字,還可以保留中國名字作為別名留在戶籍里,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號。你讓別人稱呼哪個都可以。

第三,人名漢字的讀音可以任意設定,比如你起名 大島一郎 讀音 da wang ba dan,是給你登記的,但你見每個人,都要教他這個發音,很麻煩吧。

第四,基本都改日本名,為什麼?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日本的姓名是不能改的,要改,必須經法院判決,法院認可的改名原因限於孩子送個別人家這樣的,其它的原因不被認可。因此,對歸化的外國人來說,給你一次機會,取的名字,要世世代代用下去的。

2.因此,取名字要考慮後代,明顯的中國名字,你死以後,第三代,第十代後人,在談戀愛,就職或從政的時候遭遇歧視,或者,如果中日爆發戰爭,遭遇暴力也說不定。你真有權力讓你的後代永遠冒這樣的風險?所以還是入鄉隨俗,當創氏老祖吧。

現實中,一個跟父母到日本的中國孩子,上大學後,如果是中國國籍,以結婚為前提地跟他談戀愛的女孩是幾乎沒有的,如果是歸化了的,和日本男孩的機會沒什麼差別,但如果是中國名字,女孩的父母會有顧慮。這不是因為對中國人的歧視。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女兒回來說,要嫁給一個菲律賓人,也許你還能容忍,但那個人跟你說,我不會加入中國國籍,而且不知道哪天就回菲律賓,你女兒必須跟我去那裡生活一輩子,將來你孫子孫女也要姓菲,你會一棒子把他打出門外吧。


歸化就是換日本國籍,日本是單國籍國家,必須放棄原國籍。至於改名,中國人的話,名字包含在常用日文漢字里,就可以不用換,發音自己決定了交上去。


根據日本戶籍管理法,歸化日本國籍的時候,如果戶籍里沒有這個姓,需要變更成戶籍里有的姓才行。如果戶籍里已經有這個姓,這不用更改。

這是怕戶籍里姓太多管理起來太複雜。事實上日本的姓好像就是最多的。


實際上指的是姓,不是名。

孫正義在加入日本國籍的時候,因為日本戶籍里沒有「孫」這個姓,所以法務局要求他要取一個日本姓。

孫正義想出的辦法是「曲線救國」:先讓他夫人改姓(隨夫姓;與外國人結婚不需要改姓,所以孫正義的夫人一直沒改姓),這樣他夫人的戶籍姓就是「孫」,就符合法務局的要求了。


「起個日本名」實際上是因為很多中國人的名字里有超出「常用漢字」範圍里的字。

要說歷史淵源,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回答:戰後美國人為何推動日本放棄漢字?

漢字總數約20萬,「常用漢字」里只有2230字,其中「人名漢字」只有285字。戶籍法規定名字必須使用常用平易的漢字。

行政雖然會建議選擇像日本人的姓,實際上並不是強制的。只要在「常用漢字」範圍里就可以。


日本其實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掌握政權的大和民族對其它民族政策相對嚴厲,幾乎不給少數民族發展的空間。所以我認為姓名其實是日本民族政策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消滅少數民族的認同感,最終實現單一民族的目的。


以前有要求,現在不用了。我打工店裡剛歸化小哥姓張,現在還是張……但是他說了考慮改姓,為了他剛出生兩個月的孩子。


其實我覺得想問題的角度不對,加入任何國家的國籍,難道不需要取一個當地語言的姓名么?你要是在中國看一個歸化中國籍的歐美人,身份證拿出來還印著拉丁字母你不覺得奇怪么?

只是在各個國家實行的時候對於如何界定是否是這個國家語言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程度。中國就一定是要漢字,英語國家有的只需要使用英文字母就可以,像我有認識泰國同事Trakarnvanich,俄羅斯同事Vyacheslav,甚至華人同事Ng(吳)這些都是「合法的」英文名,並沒有強行規範拼寫規則,比如一定要能方便拼讀等等。可是這樣難道不是改名么?你入籍了美國難道護照上印的是中文字?還不是拼音(泰文/俄文/粵語)對照的英文字母?只是沒意識到這也是改名罷了。

日本只是在這一方面有稍微嚴格一點的規則,一個美國人的英文名,我不能完全靠發音全轉成假名當名字吧?中文名字,如果日文沒有這個對應的漢字,不能為了你造一個字吧?有這個漢字,不是常用字或者如果不符合什麼命名的規範,不能不改吧?

相比中國,日本有更多歸化入籍的外國人,在入籍取名字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法規和自己的風俗文化規定,相對的走在了前面,遇到了這些問題,更多的是針對非東亞漢語文化圈的其他語言使用者的外國人。

中國也會在未來幾十年里迎來歸化入籍的高潮,到時候說不定在Quora上就有人問了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入籍中國一定要有個中文名?」,然後有人回答「你入籍中國總不能用拉丁字母當你名字吧?改了漢字,你總不能叫艾森豪威爾克里斯托弗吧?這特么哪是中國名字啊?"


方便讀音是一方面。

不改名字只是入籍的話,日本人還是會偏向於把你當做外國人,改了名字對於他們來說感性上接受得更多-----------其實換做中國人也是一樣的,中日韓民族情結都很重。

PS:我認識一個人把「張」姓改成弓長,6得不行。


很多人都說了,我就簡單說說。

入日本國籍,只要日文中有的漢字,就壓根不需要改姓,因此中國人韓國人的話,很多人壓根不需要要改名。

歐美人的話,就必須了

,,,,,,,,,,,,,,,,,,,,,,

2015年9月8日

用假名也可以作為名字


  • 吳清源:圍棋棋手。
  • 何智麗:歸化名「小山智麗」。乒乓球運動員。
  • 吳子靚:歸化名「鈴木惠美」。日本著名模特。
  • 孫 暐:日本著名模特。
  • 李建伊:歸化名「梨衣名」。著名女性模特。
  • 齊 心:歸化名「上戸愛」。日本著名才女、藝術家,設計師、哲學家、唱作人。
  • 戴 峰:歸化名「中村戴峰」。科學家。
  • 石 平:歸化名「石平太郎」。政論家。
  • 韋晴光:歸化名「偉關晴光」。撞球運動員。
  • 蘇 薇:歸化名「馬淵崇英」。跳水運動員。
  • 王岑靜:歸化名「王新朝喜」。籃球運動員。
  • 李明陽:歸化名「杉山美由紀」。籃球運動員。
  • 李莎莎:歸化名「川村李沙」。籃球運動員。
  • 和雪梅:歸化名「高堰雪梅」。體操運動員。
  • 張天傑:歸化名「張本天傑」。籃球運動員。
  • 任彥麗:歸化名「宇津木麗華」。壘球運動員。

改名還是比較重要的,有利於融入日本,尤其是小孩子,在日中國人韓國人後代因為民族不同會受到霸凌。本身日本就不是移民國家,叫 歸化 也無可厚非。

現在不需要改名了。


加入國籍放棄原來的名字很正常的,大山,陸克文,裴淳華,沙伯利難道是外國名字?


與其說是「方便其他日本人認識你」,

理解為「方便其他日本人更自然地認識到你為一個日本人」。

更長遠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為了保持民族的一致性。

如果改了名,

即使歸化的這代人還保留著原國籍的影子,

但是他/她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很多代以後,

就能更加完全地融入大和民族。

各個國家政策不同。

不過像日本這樣堅持傳統和相對保守的社會文化下,

再加上嚴重少子化的背景(需要人口,最好是能保持原有民族面貌的人口),

有這樣的政策我認為是合理的。

補充:日本目前是否還在延續「取得日本國籍必須改名」這個政策,

我沒有去確定,我只是討論下我對這個政策的看法。


主要還是針對非漢字文化圈的人加入日本籍的吧,也就是說改姓氏的問題。

你讓 John Smith 入了日本籍之後姓スミス?子孫數代都是這個姓?


李惠美 ——————惠美梨


姓林最好了 不用改 難怪那麼多福建人去日本


because it"s a part of

Naturalization

[?n?t?r?la?"ze??(?)n]

  • n.歸化;入國籍

-- monoethnic countries have much less risk of civil wars - comparing to polyethnic countries


為什麼某人要起名為石田介雄呢??


推薦閱讀:

日本皇室的名字是和中國家譜一樣循環使用的嗎?
中國的極簡主義現狀如何?中國的極簡是否有種矯揉造作之嫌?
日本圍棋是如何衰落的?
大阪這個地方在日本人心中是什麼地位?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