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現在的黃河改道流入黃海,從長遠看是否更有利?比如增加領土面積?

以下論據摘自網路:

歷史上黃河有過多年入黃海的事實,說明現代黃河是完全能夠改道再入黃海的。如果讓黃河改道再入黃海,在黃海為我們中華民族淤造新領土,其意義要遠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首先,因為黃海沿岸的自然條件比渤海沿岸優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渤海是內海,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法律地位等同於領土,我國享有全部主權。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陸地也延伸不了我國的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而在黃海淤造領土則可以向太平洋公海無限延伸我國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

其次,現代黃河在渤海的萊州灣入海,而環渤海是我國沿海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基地,是首都的門戶。我們不希望內海渤海逐日變小,從而影響周邊的海洋性環境。萊州灣面積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積77000平方公里,如果繼續讓黃河入渤海,照當今平均造陸速度31.3平方公里/年估算,200年內可淤平萊州灣,2500年內可淤平整個渤海。如果讓黃河改道入黃海,就可以徹底避免渤海日日變小、趨於消失的厄運。

第三,現代黃河改道入黃海,黃河三角洲沿岸就會有穩定的海岸和水深,利於建大港口及勝利油田和東營地區的的開發。

第四,黃河入黃海的路徑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徑短,這樣可以節約土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暢。

第五,現代黃河改道入黃海,不僅可以阻止廢黃河三角洲海岸不斷被海侵蠶食的現狀,而且還會重新淤造出新的陸地。


且不說黃河流量的事情,在黃海沿岸填海造陸根本不會增加新的領土(領海)

因為

(1) 中國的黃海沿岸領海基線已經公布了,填海造陸也不會改變既成事實;

(2) 中韓目前在黃海的爭議是關於專屬經濟區的——因為黃海的寬度並不夠 400 海里,最終的劃界還是要依靠外交協商解決。修改領海基線在此種談判中所佔權重並不大,貿然修改還極可能引起對方的憤怒,不利於最終的解決。


不是沒改過,最後還是選擇了現在的河道,主要考慮便於修堤壩和束水沖沙。

假如按提問者說的那樣,黃河將會形成河南那麼大的一片黃泛區,而且黃河會迅速填平現有河道,並3~4年改道一次,淹沒農田、城市、鐵路,洪澤湖會被迅速填平,會因為黃河泥沙的淤積,改變整個淮河漏斗形的地貌,會形成小澇小災,大澇大災的局面。

南水北調把400億方水從長江流域調入海河流域,而黃河改道會形成一個北水南吊的局面。在一個缺水的地區突然減少了500億立方的淡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你可以想像華北平原可能出現的生態、經濟、政治災難。

=======================我是分割線=======================

中國的經濟中心在哪裡?這是政治、經濟、地理學者都特別好奇的問題,答案是長安-----洛陽地區。中國的性格地圖就是燕京諂媚,江淮偏安,河洛開放。研究宋史你會發現,北宋和南宋的土地制度迥異,北宋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是都城選址不當,不選洛陽,選開封。中國的經濟中心自南宋始,開始向長江流域轉移,自此以後,再沒有恢復。中國人有一個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那就是怠政,沒有人願意恢復長安------洛陽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地位。

故事一:黃河禹道。黃河原本就是奪淮入海,通過蘇北平原,在公元前2000年突然改道華北,在天津七裏海入海。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中國人最偉大的歷史事件----大禹治水。這條河道也叫禹道,直到戰國才逐漸斷流。大禹治水的思想是,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和黃河堤壩打造一個受控的黃泛區,即使出現潰堤,也會在短時間內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形通過海河迅速疏浚,不會長時間的出現大災、大害。(大禹的治水思想,就是今天都非常有借鑒意義。)

故事二:黃河之害。黃河禹道改堵為疏,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但是在戰國時期,黃河邊的齊國和對面的趙、魏國兩國競相加高黃河大堤,黃河在河道內迅速淤積後形成了地上河,迄今為止開封(歷史上又叫大梁)城比黃河河底還要低20米,開封城下20米是大梁城的遺址。公元前605年,周定王五年,黃河再次改道,從宿胥口決口,奪漳河入海。公元前132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今河南濮陽西南瓠子決口,再次向南擺動,決水東南經巨野澤,由泗水入淮河。公元11年,王莽建國三年,黃河在今河北臨漳縣西決口。

故事三: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漢明帝召見王景,王景提出黃汴分流,漕運無患的觀點。於是漢朝撥十萬人,花費百億開始重新修築黃河大堤,至此800年,黃河相安無事。

故事四:黃河漕運。漢朝始開漕運之先,當時的漕運很簡單,就是把河北、河南、山東的400萬斛(同石)糧食通過黃河運至長安即可。隋煬帝大興土木,向南北分別開工,花費奢靡,鑿開了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直到唐朝漕運才開始顯示出對國家經濟生活的重要性,並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南糧北運。(假如中國把武漢定為陪都,武漢的長江運河優勢將會使中國的製造、物流上一個台階,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將會上一個台階,以這種不對稱的經濟戰爭,把以鐵路運輸為主的歐盟、美國比下去。長江水運的運輸潛力是2014年全國鐵路運輸總量的五到十倍,而且還不用花太多錢搞征地、基建等。徹底把中國的南北經濟模式改變為東西經濟模式)

故事五:劉晏督漕。隋朝開掘的大運河,在經過安史之亂以後,運河基本被廢棄,而商人運輸來的商品糧成本太高,一般人根本吃不起。朝廷開始考慮恢復漕運的問題,任命劉晏負責恢復漕運水道,他採取王景治河的策略,不再使用徭役(秦、隋滅於徭役太重),用鹽政專款,招募工匠;把一個大型的工程分為很多小工程,然後逐段恢復運河漕運,這樣做對國家不會造成很大的財政壓力。

故事六:宋人改道。1048年,黃河改道向北奪衛河入海。1126年,金兵南下後以水淹大梁(開封)要挾北宋投降,成就靖康之恥。1128年,東京守將杜充為防禦金兵南下,在滑州決開黃河堤防,黃河奪淮入海。至此中國人再也經不起這樣頻繁的折騰,中國開始重新布局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大量的向江浙轉移,因為那裡面沒有黃河,沒有政治家喜歡窮折騰,這種經濟局面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

故事七:明朝治河。潘季馴1565年至1592年主持治理黃河,提出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的治河策略,一直沿用至今。這一治水思路終於把以地治水、以人治水變成了以水治水,充分利用自然力,來實現人類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故事八:黃河改道。1855年,黃河又在河南蘭陽(今蘭考縣境)銅瓦廂決口改道,奪大清河入海,形成的河道存在至今。1938年,蔣介石命令扒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形成黃泛區,沿賈魯河、潁河、渦河入淮河。

=======================我是分割線=======================

現有河道依水文地質而選,採用束水沖沙的權宜之計,每年都有數以十億噸計的泥沙沉積在河道里,不管現有的黃河河道設計的多合理,河道終有一天會被填平。

=======================我是分割線=======================

河洛地區自古就是華夏兒女的發祥地,但是由於歷朝歷代無休止的破壞、掠奪,致使偏安一隅的江浙地區後來居上。這裡就要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江浙文化、燕京文化、河洛文化那個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正朔?不是那個文化都能算中華文化,都能算主流文化,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氣質、國運和未來。國人應該多考慮這些問題。


改河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的要改的話,黃河的地上懸河就是一個更應該迫切去解決的事,始終是隱患(只是目前沒有表現出來),但誰也不敢提出來改,歷史上的改道應該都是災害發生之後的事


同學你可知道黃河改道一次要死多少人,毀掉多少農田,道路,甚至城市,就為了那一點沖積平原,捨本逐末啊。


重點應該是集中資源去減少黃河道裡面的淤泥吧


想讓黃河改道黃海,看似是為了長遠考慮——避免渤海被填平失去對華北平原的氣候調節作用。但是,華北平原失去黃河以後,按照現在人類用水量大的程度,不用多少年華北平原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相反,如果黃河能再北移一點會對華北平原的環境承載力提高有很大幫助。 回頭想想,農耕時代黃河南移了一千年,北方不也就衰落了一千年么?(這個不是必然關係,但是必然相關)。再往長遠看,即使將來黃河的河口一直往東蔓延,那也不會把整個渤海填滿,將來的渤海會是一個由灤河 海河流入的內陸湖,也挺好的啊。 腦洞再大點。。將來黃河三角洲可能就長到了南韓,棒子們再得瑟一個試試?分分鐘同化了你!2333333..


我來說說東營~

黃河沉積下來的沙子形成的土地每年都有很多,但是現在用到的很少,基本都在黃河口濕地公園那邊,土地沒法直接用的,好像要牽扯到土壤改造的問題

一百年前還沒有東營這個地方呢,形成東營的土是黃土,又不是普通土壤的黃。用這種土基本養活不了植物,因為澆水以後會反鹼,表面一層厚厚的鹼。所以各種土要從其他地方用車拉過來。

(我就隨便一說,寫的什麼我也不知道了)

我應該是想表達 沉積下來的土地很難利用,這個意思


拱卒幾千年就為搞定那點領土,不值!


等現在黃河把華北平原於高的差不多了就會往南改道了,黃河改道你攔不住,只能預測和引洪


如果不是黃委會跪求上游各省少截流,現在黃河一年能斷流300天,出口在哪裡很重要麼……

再說沖積平原是以上游水土流失為代價的,為了這個折騰有點朝三暮四的感覺。


我年輕時也有這個想法,現在早沒了。大家分析了很多,歷史大勢不可強求,黃河如果東流,不僅影響濟南的地下水和趵突泉,也決定微山湖白洋淀的生死存亡,甚至可以影響長江口泥沙堆積狀況,崇明會更快地擁抱南通,同樣的海拔差,流程越段下瀉率自然大,渤海自身也在下沉,中游退耕黃河泥沙也在變少,小浪底調水調沙有了成效。我認為2000年後的地理,氣候的作用遠遠超過人類,誰也無法預測,目前更應該做的,是一是治理好涇渭北洛河和山陝峽谷,二是南水北調緩解北方用水壓力,同樣的投入,這些才是真的有價值的,國家沒那麼笨


我想起了葛優的想法:在喜馬拉雅山上炸開一個口子,甭寬,有五十公里就夠了,這樣,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就可以到達青藏高原,那得變出多少個魚米之鄉啊!


黃河穩定最重要,要那點領土有毛用


之前有看資料說,渤海海底其實是不斷下沉的,所以就算黃河一直造陸,渤海也永遠不會被填平。


兩百年後再說吧


這麼傻逼的問題你們竟然還認認真真地回答他


黃河水道多象人的心血管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黃河入海口沒有形成大城市?
為什麼黃河沒有奪長江的河道?
你會去黃河石林拍婚紗照嗎?
青藏高原是好幾大河流的發源地,那麼多水是哪裡來的?
長江、黃河的源頭在哪裡?

TAG:地理 | 戰略 | 黃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