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和滿族什麼關係?


個人認為,錫伯語和滿語就如同河北話和北京話,重慶話和四川話。一樣,也不一樣。

族源問題很複雜,無法講清楚。錫伯族和滿族這個稱謂只是新中國成立後區分出來的。當然建國前的稱謂也不一樣。如果推到公元元年前,說不定還是兄弟兩個呢。

往前看,只要是能發揚這部分文化,不管哪個民族出來研究清文化,我們都應該支持他。剛好新疆的錫伯族會說錫伯語,又能看得懂滿文文獻,那不很好嗎?歷史就是這麼巧合,沒辦法。要不現在的滿族全民去研究自己的歷史啊?顯然不可能。所以,很反感,這部分是我的,那部分是你的,相互掐,沒意思。清文化本身就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誰去研究都是好事。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清政府的二百多年統治,那錫伯族的價值也不會體現,我的意思是說,錫伯族出來研究的東西大多數還是這二百多年的東西,因為統治過才具有價值。


這所謂的兩個民族都起源於女真人,而這兩個民族的正式的劃分來源於建國之後,但當時的劃分非常有意思。舉一個當時的事例,當時有的旗人被分為滿族,而他的堂弟被分為錫伯族。甚至當今西方的研究者並未將錫伯單列為一族。

錫伯這個稱謂,就如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建州一樣,本就是個部落名,當時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由於征伐明廷為主要方向,以致於後來多爾袞入關,影響了對更靠西靠北的女真各部的兼并進程。

而錫伯族真正決心脫離滿族,這又要從清末的新疆說起。當年新疆三大營,滿洲索倫錫伯,其中索倫因為瘟疫基本死絕,於是分錫伯營部分填充了索倫營,所以清末新疆駐軍其實是滿洲營一錫伯營二,當時清末國力衰微,新疆極端民族分裂盛行,叛軍以及外部侵略勢力四起,新疆的駐軍三大營就成了圍攻的目標,滿洲營寡不敵眾合營被殲,錫伯營在當時清朝無力支援的情況下,不得不力求自保,以求生存,自此開啟了與其用相同語言用相同姓氏的滿洲兄弟的分離之道,尤其清朝滅亡後,滿洲人受到相當大的敵視,滿人對自己的民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諱莫如深的,侯寶林這些一直都不敢自稱滿人的,所以這些女真民族的內部分化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滿洲人,赫哲人,鄂倫春以及遠在西伯利亞的那乃等民族,這些同屬通古斯民族共同體一脈相傳的女真人的直系子孫,他們的成長分化的歷史無不與清末當時各種叛亂各種強敵入侵有關。

而建國後被劃分開的民族,其一定也要為其獨特性、排他性找尋各種依據的,這樣的心理特點不難理解。在多了解一下整個當時的歷史背景的基礎之上,答案就明朗了起來。


同屬女真人,建國前沒錫伯族這個民族,其實,錫伯族就是建國後創造出來的民族,你懂的。乾隆爺那會兒,從東北的滿八旗中,抽調「錫伯營」官兵前往新疆戍邊,(後面好像還有一個叫「索倫營」的官兵及家眷被調去新疆,建國後也被劃分民族了,具體哪個民族不太清楚)我媽和我外公就是錫伯,他們說他們爺爺那會,新疆的錫伯人家庭都是吃皇帝撥下來的軍糧的,每個家庭如果有男丁,都必須要從軍,划進滿八旗里。我母親和我外公去察布查爾親戚家時,在村口就被後輩各種拜,完全前清那種禮儀習俗,飲食也是,也不吃狗肉。


說個兩族其實本為一體靠譜點的證據……

錫伯人的姓氏和滿人姓氏基本一樣。反倒和鮮卑人並不一致。

而又沒有證據表明錫伯人經歷過大規模改姓。

就像雖然有部分韓國人覺得自己不是朝鮮族,但無法阻止除此之外大家都覺得他們是一夥


@瓜爾佳老五首先看到您的答案真是感覺您是個有胸襟涵養的人,該是什麼就是什麼,敢直抒己見,真想有機會當面拜訪您,和您聊一聊。接下來說一下滿洲和錫伯到底是怎麼會事,然後問問題的兄弟你就一清二楚了

在女貞諸部時期,錫伯部和葉赫烏拉輝發哈達建州一樣,是當時的一個部落,沒有高下之分,後來老汗王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崛起,收拾了建州女真內部,歸攏了海西女真,也敲打了野人女真,其餘如蒙古,朝鮮,也都比較尊敬他(別管心裡咋合計的,最起碼錶面上做到位了),唯獨錫伯部不太服管,(人家原來不上稅不交錢,現在不自在當然不老實了)三天五頭的惹點小事,打他也不老實,老汗王本來是想徹底收拾錫伯人,但因為錫伯人比較剽悍(在當時其民風和蒙古人很像,故有錫伯是蒙古奴僕的說法)打起來費時費力費人費工夫,而且在那個時間努爾哈赤主要需要對付的是遍布在今天遼寧省內的明軍的各個城堡(說東北一直歸屬明朝管的歇歇吧,在當時漢人都不敢亂出瀋陽鐵嶺幾個城的城門,你們當瀋陽衛,鐵嶺衛,寧遠衛那名字是叫著玩的?)就好著脾氣的沒有收拾錫伯部人,等到皇太極時代,錫伯部仍然沒有老老實實的聽老大哥的話,一直和後金犯照,(蒙古與女真諸部都出兵或給予補給,唯獨錫伯部不出人不出錢糧)小汗王同志也是頭疼的要命,手痒痒但打不行(當時正忙著與明軍作戰),所謂在今天被錫伯族專家們看來的那句皇太極欽旨斷決錫伯部不是滿洲部的話估計多半是氣話(或者說是「憤忿之言」),錫伯部人不服管的情況一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有所收斂,並將其歸入滿洲八旗,但期間也是一直找事,這就是第一次兩家開始撕逼

到乾隆時期,正逢新疆回部鬧事,而此時從龍入關的大部分滿洲兵或大都分散於全國各地的旗城,或在其他的戰事,沒有閑人,就想起了還在關外駐守老家的八旗兵,就從東北抽掉了八旗的滿洲兵一部和滿洲八旗里的錫伯營一部,滿洲八旗索倫營一部,偕老帶幼借道蒙古,前往新疆駐防(也就是說西遷不只是錫伯族,還有滿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這時,滿洲和錫伯的關係還算不錯,一同衛國戍邊

可惜到了咸豐同治時期,滿洲和錫伯的第二次大分歧出現了,這就是著名的甘陝回亂(這幫傢伙一直鬧事,到現在也不消停)當地滿洲旗城分三個,分別是滿洲營駐軍,錫伯營駐軍,和索倫營駐軍,由於索倫人在乾隆後期基本上都得時疫死絕了,就抽了大量的錫伯人入索倫營代替索倫人,換句話說,回亂爆發之前,有兩個營的錫伯人,一個營的滿洲人,回亂爆發後,叛亂回民先是進攻滿洲營,滿洲將領要麼被殺要麼自殺,滿洲士兵全都力戰致死,剩下的老幼婦孺全都拿著菜刀剪子上陣與叛亂的回民搏命,最後滿洲營被屠,一人不存,全部被殺,只有不在當地駐守的二三十家滿洲人活了下來,從此回疆至今再無其他滿洲人,老早聽到滿洲營被屠的消息的錫伯人最後與回民議和,開城投降了........(也有說錫伯人是在抵抗後投降了,但還是投降了...)這就造成了兩者間較大的關係裂痕,是為第二次撕逼

第三次兩家撕逼是辛亥時期,也正是這次撕逼讓兩家在心裡徹底鬧掰了,真正的辛亥革命時期,是的確出現了針對滿人的迫害與屠殺,而之前一直在大清國時候一起吃香喝辣的錫伯兄弟們這時候翻臉不認人了,雖然沒有迫害,但站出來開始表明自己不是滿洲人,和滿洲人半點關係沒有.......雖然出於自保心理也沒錯,但總感覺有點彆扭......也就是從這次開始,錫伯要從滿族分裂出來的意向越來越明顯了

最近一次撕逼其實現在還在進行,只不過圈子小了,大家也就不知道了,但這次撕逼就個人感覺應該是最值得好好聊聊的,因為這次撕逼的雙方對手是被漢化嚴重的滿洲人和同樣漢化嚴重的錫伯人的撕逼,雖然撕逼主題很無趣,但可用來撕逼的材料很豐富,撕逼的各種根本原因也很多,牽扯了很多方面的很多問題,下面我就仔細地來講講

第四次撕逼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八十年代顯現,近幾年才開始有點起色

建國初期,我國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有所揚棄,你們懂得)劃分民族,這個時候,錫伯人民族出現了獨立意願,並且改變了原來使用的滿文字母,創製了新的民族文字,錫伯文,由於長時間居住在新疆,錫伯語里吸收了大量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辭彙,發音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漢語辭彙和語法也進入了錫伯語,也就只有一些老人還會滿語,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了只有個別錫伯族老人能夠與滿族母語者交談,看懂滿文書了,而年輕一代的錫伯族人無法和滿族人交流,看不懂滿文書了

進入八十年代,歐洲新思想進入了中國,新清史學派和滿洲學傳入中國,國家開始建立相關學科,而這時才發現會滿文滿語者寥寥無幾,所以就找了大量老錫伯族人研究滿文滿語,這就出了一個很有意思,也是很具有爭議的現象,也成為本次撕逼的重點:

那就是錫伯人說的,寫的,還到底算不算滿文滿語?

錫伯人原來是使用滿文滿語的,但是在長期的生活中不斷回化維化,吸收了大量其他語言,甚至改變了字母的寫法,而且出現了滿語所沒有的大量的語音脫落現象,滿文是非常標準的語言(歸功於歷代皇帝的要求)單詞里每個字母都發音,字與音向對映,而錫伯語里則出現了類似於維吾爾語的語音脫落。我在和老師學習滿語時老師就一再強調過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滿語里人是niyalama(這是穆麟德拉丁轉寫,讀做nī yā lā mā,而且注意滿語沒有聲調變化)四個音全有,而用錫伯語的話估計就兩個音,錫伯人認為書上寫的是四個音,但讀起來就兩個音,樹上的是書面語,平時說話沒有人那麼念,都讀作兩個音,他們的口頭語才是標準的,但問題是滿洲人還會說滿語的如三家子、大五家子的滿語母語者仍然在說四個音。這個問題也就暴露了出來,到底是新疆察布查爾的錫伯語是原有的滿語,還是東北的三家子大五家子是原有的滿語呢?(簡直是廢話,難道印度人說的英語是英國流傳的英語?誰要是看寶萊塢電影要能聽懂裡面的英語我就給他買煙)

更重要的一點是錫伯人開始維化,回化,不吃豬肉了,改信伊斯蘭教,而東北通古斯民族的一大特點就是吃豬肉,甚至通古斯這個詞就是「養豬的」,而且滿族人原有宗教是薩滿教,後來多為無神論,這和神叨的宗教就基本上斷了聯繫(其實薩滿教也就是先民對於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根本沒有像耶穌,如來佛,玉皇大帝,穆罕默德,那樣的神)而現在有很多錫伯人在傳授所謂的「滿語」時,總會忽悠你去信仰伊斯蘭教,這和現在希望弘揚滿族文化的滿族人又起了矛盾(本人很討厭伊斯蘭教,但還不至於算到要抵制的地步,只是感覺這門宗教怪怪的,讓人各色)

錫伯族若用現在流行的錫伯語與滿族人交談的話,實在是很難溝通交流的,因為滿族人總會感覺他們說話怪怪的(有的單詞少音,有的是維吾爾語,漢語,或者哈薩克語,甚至有些語法也變了)這也就否認了錫伯語是滿語的一個方言,而是承認了錫伯語作為一個獨立少數民族語言的存在,況且現在的錫伯人也拒絕自己是肅慎人的後代(國際學界和滿族本身認為自己是肅慎人後代)而是鮮卑人之後,出於民族尊重的本意,滿洲人也就放棄了錫伯人也是滿洲人的說法(但問題來了,鮮卑人發跡於一個叫嘎仙洞的地方,而「嘎仙」是滿語「祖先」之意,那麼鮮卑人祖先是哪來的呢?)

現在除了民族語言和民族信仰,還有民族習慣以外,滿族和錫伯族的嫌隙還是較小的,這也和兩個民族不斷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原因分不開。

再說一下現在的發展,例如佟大為和佟麗婭,一個滿族一個錫伯族,你還能看出這倆人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么?幾乎沒有了,「大同小異」這個原則,會不斷深化下去,只有這樣,中國才會形成民族國家,保證統一而不至分裂,這也就是政府為什麼一直要提「中華民族」這個不倫不類的怪說法.......


有沒有想過西伯利亞,錫伯,席北,鮮卑有什麼關係?

懂南方保留古漢語方言的人,更容易明白它們之間的關係。

西伯利亞的利亞兩字,是拼音文字加上去,代表地方的意思。

滿族人和馬悉悉相關,西伯利亞考古發掘古代原居民也是。


關於錫伯族的族源,一種說法認為,錫伯族與滿族同源,持這種說法的清代學者楊賓在其著作《柳邊紀略》中寫道:「席北(即錫伯)……與滿洲同祖」(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錫伯族是古代鮮卑的後裔,目前鮮卑後裔說已成為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由於在同一地域共同繁衍生息,兩個民族難免有許多相通之處,錫伯族也有諸多受滿族影響之處。

錫伯族的語言屬於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80%以上辭彙都借用於滿語,文字是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加以改革而成。

明末清初,錫伯族人聚居在東北嫩江和松花江流域,隸屬於科爾沁蒙古。康熙三十一年(1692),被編入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在新疆消滅準噶爾和大小和卓木之亂以後,在伊犁建立了將軍衙門,但仍感兵力不足,於是從盛京所屬的17個城鎮抽調錫伯兵丁1000人,防禦、驍騎各10員,家眷3275口,共計4295人,遷徙伊犁駐防,形成了今日錫伯族的分局東北、西北的格局。


祖籍遼寧丹東東溝,爺爺奶奶都是純錫伯族人,根據家譜以及家族長輩敘述,錫伯族一直是與滿族有區別的,一直受滿族壓迫統治的,風俗習慣都與滿族區別很大,只是先受滿化後受漢化才看上去區別不大而已。


同一個民族,成為兩個民族是一種政治分化手段,


相同點:1大量的哈拉一模一樣。2語言是互為方言.母語者互相可通話,基本無障礙。3都是八旗兵。4同信薩滿教。5習俗接近。

不同點:1錫伯固倫女子頭飾滿洲應該是沒有,和北方的其他女真一樣。2滿族全漢化了。3文字差幾個字母,不影響閱讀。


錫伯族與滿族是有區別的,吉林大學依據古代拓跋鮮卑人的基因,與現代各民族做基因對比,發現與現代錫伯族人基因相似度最高,再加上錫伯族口口相傳的是拓跋鮮卑後裔,因此基本可以確定錫伯族是拓跋鮮卑的後裔。當然,畢竟經歷了1000多年,避免不了一些民族的融合,錫伯族與古代拓跋鮮卑人的基因,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同源不同源先不說,即使同源也未必就得非得在一族。漢zang同源、漢羌族,能都划到一個民族嗎?古羌系的,現在的民族多了。所謂的女真也與古羌一樣,是個泛稱。錫伯在金國時,只是金國的藩屬,而不是一個國家。錫伯其實基本一直在單幹。既然,開國時,錫伯族那些掌權的說是鮮卑,就是鮮卑。其它人議論有用嗎?


沒有關係。只是曾經被滿化過


來信砍的關係,有過合作,也有過互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類似於孟獲和孔明吧,不能說孟獲族人其實是和孔明的漢人一樣,只是建國後認為把孟獲分為了另外一個民族。我錫伯族可能在千年前和滿族同源過,很久之前人類還和猴子同源,不是嗎?


錫伯族的發展史,就是瓜爾佳氏部族的發展史

錫伯族的族源是女真人還是鮮卑人的遺存,爭論近二十餘年,錫伯族史學研究學者為了論證錫伯族的族源是鮮卑的遺存,挖掘了大量史學資料和民間家譜的資料,很不幸的是這些資料的證明卻越來越傾向於錫伯族的族源是女真!正如錫伯族史研究學者郭建中、郭超二位研究的結果:錫伯部的形成與金代瓜爾佳部關係密切,如能較深入的研究金代瓜爾佳部歷史,這將對錫伯族歷史研究很有幫助。

史學資料挖掘出新的關於錫伯部與鮮卑和女真的記載部分資料:

1、 高麗史中的記載:公元1117年,朝鮮睿宗12年,遼天祚帝天慶七年,金太祖天輔元年)「遼來遠城牒曰:昨為生女真及東京渤海背亂,金兵攻取遼開州,遂襲來遠城及大夫、乞打、柳白三營,盡燒戰艦。統軍尚書左僕射開國伯耶律宇與來遠城刺史檢校尚書右僕射常春孫等,率其官民、載船140艘,出泊江頭。…已會借糧推進,…。以來遠、抱州二城歸於我。遂泛海而遁。我兵入其城,收錢物甚多,王大悅,改抱州為義州。以鴨綠江為界。曰:「鴨綠江舊墟,雞林故壌。越自祖宗之世,本為中世之陵夷,頗遭大遼之侵蝕,非惟人怒,實作神蓋。又曰:「兩敵有爭,頗慮二城之所屬,靺鞨之請獻,殆從天啟,鮮卑之潛遁,固匪人為。」(註:固匪人為」意即鮮卑人的潛逃,是強盜們所為造成的。朝鮮人說的鮮卑是指契丹室韋等部。)在這裡鮮卑人很清晰的指向是契丹室韋,不是女真夾谷部人,後來形成的錫伯部是女真夾谷部(瓜爾佳部族)的分支,也就是說女真夾谷部人與鮮卑人不是一個群體。

2、 《開源圖說》中記:「女真一種所不盡為奴酋並者,皆恍惚太(錫伯部瓜爾佳氏)之力也。」這裡講的女真一種就是錫伯族人,明人不會把蒙古人稱為女真,也說明恍惚太是錫伯人首領。

3、 《烏拉國簡史》中說到瓜爾佳 氏的時候,用的說法是「女真錫伯部瓜爾佳氏」。

4、夾谷部人於世宗二十五年(即1187年)大團聚於西至海西伯都訥、東至活龍河、南至長白山。這就為以後以瓜爾佳氏為主的瓜爾佳部族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到了元朝初,終瓜爾佳部族,以伯都訥為中心,北至齊齊哈爾蒲玉路,南至吉林,西至興安嶺,東至黑龍江,東南至錫霍特山、琿春河等地。

錫伯族的發展史既然指向瓜爾佳氏家族發展史問題就明了了,瓜爾佳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族加古氏部落,亦稱夾谷氏、古里甲氏。其族甚繁,多散處於蘇完(今吉林雙陽)、葉赫(今吉林梨樹)、訥殷(今吉林撫松)、哈達(今遼寧開原)、烏喇(今吉林永吉)、安褚拉庫(今吉林安圖)、蜚悠城(今吉林琿春)、瓦爾喀(今俄羅斯濱海)、嘉木湖(今遼寧新賓)、尼馬察(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輝發(今吉林輝南)、長白山及各地方,即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牡丹江流域及長白山區的廣大地區。早先,「夾谷」是分布在黑龍江中下游及 松花江下游一帶地區的 黑龍江女真加古部首領的名稱,本義為「居所、樓閣」,以部族名稱為姓氏,與女真蘇完瓜爾佳部屬於同一宗脈女真族人的夾谷氏得姓歷史至今有八百多年,,在中國姓氏歷史中是時間比較短的,其在 元、 明時期也譯作 瓜爾佳氏。後夾谷氏的早期漢化姓氏即為 仝氏,即今天的 童氏、 佟氏。所以,錫伯族是女真加古氏部落的一個分支。

女真最早見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渤海國之後人。


主子和包衣的區別吧,滿人主體建州女真勢大以後統一了整個滿洲及滿洲各部落民族,核心的八旗部落是建州女真,剩餘的部族都成了奴隸(包衣),錫伯也應該是其中之一


現在的錫伯族是清八旗的錫伯營。因為被派去新疆駐防所以與東北兩地分開,民族識別的時候有了滿族,不同於滿族逐漸漢化,遠在新疆的錫伯人保留了滿語滿文,但在歷史變遷中錫伯人去掉了滿語第六母音,個別滿文字母寫法也做了改變,被識別為錫伯族。所以說,錫伯族與滿族同源。


錫伯族是金國女真人的一支


推薦閱讀:

羌族從商朝就有記載,羌是中國延續至今最古老的民族嗎?
土家族到底是怎麼來的?
民族大融合是否是被征服者的自我安慰?
為什麼說察合台語的烏茲別克人,其族名來自欽察汗國的烏茲別克汗?
「中華民族」這個稱謂是何時出現的?

TAG:滿族 | 民族史 | 錫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