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的厭惡性模仿是什麼?

最早接觸到這個概念,是在CSI里看到這樣一句話——「受害者有時會變得和施虐者一樣(Victims sometimes identify with their abusers)」。

後來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又讀到這樣一句話——「受虐狂者把忍受虐待視為真正的愛,然而她們尋求報復快感的前提和忍受虐待的動機,是來自恨而不是愛。」

今天聽到精神病學老師提到這個概念,表示很好奇,特此請教心理學的行家們解答~


糟糕的關係比沒有關係(聯繫)強。

雖然這個很厭惡,但是強烈了刺激也引起了注意,激發感覺,活著的感覺。

所以還是會持續去刺激來體驗早期熟悉的存在感來提高存在感。

這就是水平線以下的,不是愛,而是恨。 來維持中間的人的感覺。

為了存在,早期的存在勢必會在對周的模仿和認同中。

還有句類似的話,有的人成為犯人,有的人成為抓犯人的人。


我突然對谷歌心生厭倦

她竟然連厭惡性模仿是什麼都不知道!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5%8E%8C%E6%81%B6%E6%80%A7%E6%A8%A1%E4%BB%BFoq=%E5%8E%8C%E6%81%B6%E6%80%A7%E6%A8%A1%E4%BB%BFaqs=chrome..69i57sourceid=chromeespv=210es_sm=119ie=UTF-8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學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