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哲學是高級迷信,唯有科學可信」這個觀點怎麼看?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個推薦( http://weibo.com/taicu ),就點進去看了看,這位用戶基本上否定了文史哲。貌似這事兒最近也引起了一番爭論,我對派別之爭沒什麼興趣,單純想聽聽大家對「哲學(歷史)是高級迷信,唯有科學可信」的看法。

請大家表達觀點時盡量深入,細緻點哈,謝謝。


本來想在那個用戶微博里評論一下,但他設置許可權不許評論。

他的觀點具有強烈的實證主義色彩,各種主觀片面的臆斷,以及嚴重的邏輯錯誤。不僅是人文素養嚴

重欠缺,科學中的理性思維和邏輯能力也是不見蹤影。

「哲學是高級迷信,唯有科學可信」這句話當然是錯的。

迷信是不經驗證,盲目的相信,並只希望受眾只接受其觀點。而哲學恰恰是對世界的終極思考,通過理性和邏輯對這個世界進行形而上的認識和解釋。而科學則是認識世界的一種具體手段,並且通過對世界進行深入研究,在接觸到一些形而上的終極意義時由哲學進行解答。

「哲學是高級迷信,唯有科學可信」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迷信。

哲學最終的目的在於「善的智慧」,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一種明確固定的方式,重要的是在任何一種方式中都需要存在著一種精神,一種追求智慧的精神,而這也是人類追求知識的根本精神。所以,在任何學科的領域中,如果只單純的研究事物的知識本質而遠離了人類的根本精神,那麼這樣艱深的知識將與人類本身造成了疏離,如此的物化知識將不具有任何的精神意義……而哲學思考便是把疏離的知識回歸於人類本身,重新回歸到追求智慧的方向。

最後吐槽一句,那位哈工大教授說哲學是高級迷信的話,那一定也認為我黨是由馬克思主義高級迷信為指導,建立起來了錯誤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指導了最大的錯誤實踐了? 唔,這樣說好像也沒錯。


科學講究實證,人類社會的早期,如果凡事都按科學的標準的話,很多事情就無法回答,比如宇宙的形成,人類的由來,或者經濟學,甚至醫學,這都是當時的科學水平無法回答無法研究的,但是人類有尋求規律的天性,這些事情就交給了哲學。

但是啟蒙運動以後,科學蓬勃發展,可以說已經把大部分原來屬於哲學的領域都可以按科學更加紮實的解釋了,哲學也就越來越遠離現實,對於普通人來說,甚至對於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來說,幾乎都沒有太大用處了。所謂哲學指導科學,基本上來自馬哲狂熱者的幻想而已。

現代哲學所關心的範疇,我翻過一點,坦白的說,根本不懂。也不覺得對於指導現實有什麼意義。出去少數真的極聰明的人來說,對於普通人,說它是迷信,我覺得並無不可。對於普通人,扎紮實實掌握一些科學的批判性思維方法,比去看哲學有意義的多。


可以看看職業哲學家是怎樣看待哲學和科學的:

我對於哲學的看法或許有些與眾不同,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從肯定的角度去看待它。我們必須承認,哲學對社會生活沒有任何作用。... 哲學簡直就像是不治之症。我因為將哲學當做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十分了解哲學的「毒性」。

所以我認為,向別人推薦哲學宛如勸別人吸毒。 ...所謂的「兒童入門哲學」之類的話簡直是天方夜譚——完全沒有必要給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講什麼哲學的存在。

奉勸諸位選擇遠離哲學的健康人生。

——哲學毒品

劃界問題成了20世紀的科學哲學發展中首先被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在20世紀的科學哲學中,對劃界問題作出了突出關注並深入研究的,主要是兩個理性主義的科學哲學學派,即邏輯實證主義學派和波普爾學派。往後的歷史主義學派在這個問題上的貢獻主要是對以往的劃界理論進行解構,對於如何正面解決這個問題卻無多大的建樹,由於這個問題本身面臨的困難,其中一些人甚至企圖「消解」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逃避這個困難。蒯因、費亞阿本德、勞丹等人都有這種傾向。勞丹就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其題目就是《劃界問題的消逝》。但劃界問題畢竟是不可能「消逝」的,所以,進入20世紀80 年代以後 ,有些科學哲學家,如馬里奧?邦格和薩伽德等人就企圖另找思路,提出了「多元主義」的劃界標準。但這些努力雖有啟發,卻仍然難以令人滿意。經過科學哲學界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迄今為止,關於「劃界問題」似乎仍然難以找到能夠為學術界普遍接受的、令人滿意的解答。但是,這隻能說明這個問題的難度,而不是這個問題不存在。

——論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問題

分析哲學已從英美哲學的學術舞台上退出,但分析哲學已經造成了重大的變化,留下了巨大的遺產。因為分析哲學實際上可以分離為兩個方面:一是它的立場和意識形態,這就是通過語言分析消解哲學問題,或將其歸約為經驗科學問題;二是它的方法、技術和步驟,在這一方面,它要求竭力將精確和明晰注入到哲學研究中去,而不要滿足於模糊的觀念和未經檢驗的假定。因此,作為一種學說綱領,分析哲學已經證明是一條死胡同,是一次失敗。

——韓東暉:分析哲學與哲學史的關係

提供普適理論,為世界提供整體解釋,本是西方傳統哲學的任務。...科學革命之後,人們意識到,哲學—科學關於世界的思辨理論是失敗的,只有實證科學才能正確地為我們提供解釋世界的普適理論:「建立普適理論的衝動終於通過伽利略他們找到了正確的建構理論的方式。在近代科學聳立之處,對世界的哲學整體解釋土崩瓦解。」 「只有數學類型的技術性論證才能達到我們經驗不到的世界,把握獨立於經驗的客觀世界的結構和機制,從而成功建構關於客觀世界的普適理論。」

——哲學之為窮理達道之學

我重申不存在普遍的科學觀和科學方法,它們適用於一切科學和科學發展的一切歷史階段。當然,哲學並沒有資源來提供這樣一種普遍的科學觀。 ...

由於我已經否認哲學家有能夠提供評判科學標準的普遍科學觀,由於我已經論證只能通過仔細注意科學本身才能有對種種科學的合適論述,結論也許是哲學家的觀點是多餘的,唯有科學家本人的觀點才是重要的。

——科學究竟是什麼

對幾百年來科學積累起來的對宇宙和人類自己的知識那麼陌生,對圖書館從A到Z的眾多書籍的內容一無所知、沒感覺,就一心一意地相信http://B516.xxx的那幾本古舊的哲學經典表達了最深奧的思想,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哲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成了知識面最窄,知識最貧乏,又最相信自己掌握了最深奧的思想的人。我們都看到了哲學系培養出來的人的一種「精神分裂狀態」:一方面,自覺得學哲學的學生都是考分底,進不了別的系,不如別人,有自卑感;而另一方面又自負,相信自己掌握了最深奧的、別人理解不了的東西——某個最偉大哲學家的思想。...

很多哲學研究者不夠重視科學知識,尤其是不能全面地、均衡地重視我們所有的,從物理學到進化論和認知科學的知識。很多遵循中國哲學傳統、佛教哲學傳統、歐陸哲學傳統的哲學研究者,不能正視科學知識,甚至對科學過分無知。這種對科學的忽視甚至無知使得他們的很多論斷顯得很幼稚、無趣,就像有了現代物理學以後再去看古希臘物理學中的一些爭論一樣。即使在分析哲學內部,很多人也不能全面地、均衡地重視科學知識。尤其是很多人忽視現代認知科學關於我們自己如何獲得感官和知覺印象、形成概念、思考、使用語言、行動等等的知識。五十年前我們對自己如何獲得感官和知覺印象、形成概念、思考、使用語言、行動等等,還只能靠哲學上的內省、思辨來研究,但今天的情形已經很不一樣了。認知、語言使用和行動的主體不再是一個不透明的黑匣子,一個神秘的「心靈」。我們已經可以開始以科學的方式去研究感覺、知覺、概念、思想、語言使用、行動等等,即我們可以提出關於大腦的認知結構的假說,然後在這些假說的基礎上仔細分析感覺、知覺、概念、思想、語言使用、行動等過程,分析它們的構成成分,描述各成分的功能,它們的相互作用方式等等。這將比傳統哲學中基於內省的思辨要更深入、細緻、豐富得多,也更難、更有挑戰性得多。這將使得我們有可能構造足夠複雜、深入的,有足夠實質性內容又足夠精確的理論。與之相比,傳統哲學中僅僅基於內省的理論就要顯得簡單膚淺、模糊、缺乏實質性內容了,顯得幼稚了。即使你堅持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除了認知科學之外還有一個獨立的「哲學維度」,你也不得不承認認知科學提供的是硬證據、硬知識,是你的「哲學維度」要適應認知科學而不是相反。而且,隨著認知科學的研究越來越細緻、豐富,我很懷疑那個所謂「哲學維度」對我們的認知、語言使用、行動等等還能說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我們將面臨的是,對認知、語言使用和行動的傳統哲學研究從哲學分離出來,這一波新的哲學科學化潮流。

——哲學合作社訪談系列之葉峰老師

今天的哲學已經不再是文化的重要形式,不僅無法與科學平起平坐,而且遜色於文學和文學批評。哲學作為一門學科不具有獨特的公共價值或存在理由。隨著人類想要再現事物本質的衝動的消失,哲學漸漸淡出人類公共生活的視野。哲學家只能獨居於狹隘而封閉的學院,最好任其自生自滅。在人類面臨的現實性問題上,我們人類今天與其向哲學家請教,不如向經濟學家、法學家、文學家甚至詩人請教。

——哲學家和叫得最響的公雞

什麼是科學主義?實際上很難說清楚。奇怪的是,當其指稱沒有界定時,學者們竟也能大膽地批判之。

——什麼是科學主義?

科學只是科學,只是歷史上形成的有著自身邏輯的那個科學,絕非幾個自視不凡的哲學家批判一通,便可動搖。

——哲學的兩難

無論庫恩的意圖是什麼,我相信儘管他未對實在科學的實踐產生什麼影響,但他對一般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很不幸的,因為它被用來對科學加以「去魅」,加以「揭露」,以證明科學與普通人所設想的並不一樣。

——哲學的未來

回過頭去看,所謂「哲學的語言轉向」其實是個逃避,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分析思考心靈或認知主體的基本認知能力、構成成分等等而做逃兵,轉向考察表面上更看得見摸得著的語言。

——哲學合作社訪談系列之葉峰老師

哲學錯誤地以為能夠「知道」生活和思想的意義,因此以為哲學必須去「描述」或「解釋」生活和思想的意義,可是又描述不出來,解釋不妥當。

——一個或所有問題

哲學把世界當成了對象,於是有了存在論和知識論。存在論和知識論是哲學最大的錯誤,這一錯誤非常微妙,世界的確是所能思想的最大主題,但卻非哲學所能思想的,它不是哲學的責任範圍。在思想上,能力決定了思想責任。在世界這一問題上,哲學的思想能力遠遠弱於科學,因此哲學不可能給出更高的知識。

——趙汀陽:哲學將可能變成什麼?

哲學的不成熟所導致的一個最大的弊病是,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發展,也落後於社會生活方式的發展。

——一個或所有問題

在目前心靈哲學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功能主義、同一論,甚至還有各種形式的唯物論主張,但沒有一種理論觀點可以說服其他觀點,更不用說佔據主導地位了。

——當代分析哲學的最新發展

我相信伴隨著目前在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進步,伴隨著對心智的和物理的等這些傳統範疇的哲學批判,我們將能夠為這些問題找到系統的、科學的解答方法。這樣一來,就像生命問題一樣,這些問題也將不再是「哲學」問題,而成為「科學」問題。哲學問題的這些特徵(即它們往往是框架問題,無法對其做系統的經驗性研究)解釋了為何科學總是「正確的」,而哲學總是「錯誤的」。一旦我們找到了系統的方法去回答一個問題,並且找到了該領域中有能力的研究者公認的正確答案,那麼我們就不再稱這個問題是「哲學」問題,而是改稱它為「科學」問題。

——哲學的未來

對分析哲學的性質或定義在他們之中並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從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可以明顯地感到,分析哲學無論是作為一種傳統信念還是作為一種現代理性主義形式,都面臨著無法避免的困難或危機。有的哲學家(如羅斯)把這種困難或危機的產生歸咎於對分析哲學性質的錯誤解釋,比如達米特把分析哲學就理解為一種對語言的關注,並試圖用語言哲學取代關於思想的哲學;但更多的哲學家則清楚地認識到,分析哲學的困境是由於自身的封閉性和排他性帶來的

——當代分析哲學的最新發展

胡塞爾作為現象學第一人,已經是無路可走了,能夠印證筆者剛才所說,生活的現實的發展已經逼迫著哲學不能再搞「純粹」哲學了。

——當代西方哲學的幾個影響非常顯著的流派

一個醉漢把鑰匙丟在黑夜的草叢裡了,卻到裝有路燈的電線杆下去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是因為這兒亮著。這就是心靈哲學研究的真實寫照!

——當代西方哲學的幾個影響非常顯著的流派

儘管他們進行了英勇的努力,但他們完全沒能提出令人滿意的『科學』定義。

——根與芽同樣重要

眾所周知,科學哲學在20世紀發展壯大,但也幾乎是在20世紀走向了衰落。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範圍內,對科學哲學的許多基本問題幾乎難以達成共識。

——上海辭書出版社全力拿出「看家本領」和新創產品

現在科學研究卻使純粹的哲學研究名譽掃地,幾乎喪失了自身的合理性。

——楊帆:哲學的科學化和科學的哲學化

現在呢,連哲學家都沒有把哲學當作一個公共平台,哲學家都是我來談海德格爾你來談康德,卻沒共同問題。

——陳嘉映:現代學科體制下的哲學家、哲學問題

認為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點超越了柏拉圖的觀點好像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哲學在進步嗎?

美國哲學家塞拉斯(Wilfred Sellars)以這樣的口氣表達這種對科學的崇拜:「在描述和解釋世界方面,科學是萬物的尺度,是什麼東西存在、什麼東西不存在的尺度。」

——程煉:作為元哲學的自然主義

世界再也不是神話的世界,再也不是詩意的世界,再也不是具有神性的世界,再也不是令人敬畏、神秘莫測的世界了。這都是現代科學研究無限泛化造成的意外結果。在這種狀況之下,哲學的權威也就自然喪失了,哲學研究的領域越來越狹窄,越來越繁瑣,也越來越沒有意義。

——楊帆:哲學的科學化和科學的哲學化

最好的一批「科學化論者」比許多鄙薄他們的人文教授更了解哲學,也更能夠中肯而細緻地做出論證。

——2013:西方知識界回顧

就目前看來,人文學科 ,特別是大陸哲學,已經不再具有一種準確地去思考自身可塑性的能力,也無法有效開展與以可塑性為核心的概念的神經科學的對話。

——馬勒布:人文學科的未來

哲學的錯誤一點都不愚蠢,相反它是過於聰明了。人類有強烈的慾望,總想追根問底,如果不是出於實際需要而是出於心理興趣去追問,就成了無節制的追問。這種追問很像兒童「打破砂鍋」式的追問,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種經驗,這種追問最後總是通向完全離譜的問題和毫無價值的解釋。同樣,哲學也捲入在無節制的追問中,盲止地追問思想鏈條末端的那些最大的問題,諸如本質、本源、終極目的之類。現代有些哲學家已經意識到那些最大的問題是無意義的,它們超出了思想能力。但這種反省仍不夠深刻,關鍵在於那些最大問題是無價值的,那種關於本源和終極的思考就像關於「死後世界」的思考一樣無價值。凡是不能實現為具體創造的思想決不是智慧;凡是不能轉化為行動的思想也決不是智慧。

——趙汀陽:哲學將可能變成什麼?

從歷史上說,無論是宇宙的起源和發展,生命的起源,還是意識的本質,先天與後天的重要性等許多有關自然界的問題,哲學家們很少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在注重禮儀的學術圈,一般不會提及這個話題。

——轉一篇關於意識研究的訪談

毋庸否認,分析哲學無論是作為一個學派還是作為一場運動,都日漸式微,已經或者正在走向衰落。

——陳波:分析哲學的價值

羅素對蘇格拉底有一段極嚴厲的批評: 「他的論證是不誠實的和詭辯的…… 他把理智用於證明投合自己心意的結論, 而不是對知識的無私追求…… 他的思維不是科學的, 而是在刻意證明宇宙符合他的倫理標準。 這是對真理的背叛, 是哲學中最嚴重的惡行。」

——微言小義

人文學科和科學的邊界必須重新界定。這是因為目前對什麼是前沿,最具有準確性和精緻的描述,正在為科學所給出,而不再只是被人文科學的種種條令所規定了。科學正在逐漸變成一種有關前沿限制的話語,並正在搶佔人文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目標:對於前沿和限制的反思。

——馬勒布:人文學科的未來

決不能把哲學作為任何一種科學系統的基礎,哲學家在提出自己的主張時應當更加謙虛一些。

——卡爾.波普爾:辯證法是什麼?

以下是科學家評論科學與哲學:

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起立發言,我發現這是我出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那麼多關於磚的天才的說法。後來,就像所有典型的哲學家一般,場面一片混亂,好笑的是,在先前那麼多次的討論中,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究竟像磚塊這類簡單物體是不是「本質物體」,更不用說電子了!

——磚塊算不算是一種本質物體

哲學家是那些知道很少,而且越來越少,直到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一無所知的人。科學家是那些知道的很多,而且越來越多,直到他們知道一切的人。

——哲學家將對任何事情都一無所知

人類自古以來敬重動腦的人,用動手的方法理解世界則是近代科學興起才有的習慣。古代中外各路哲人全都熱愛說理勝過熱愛事實。他們或者引用神話典故,或者引用先賢明言,而完全不屑於對照一下實驗結果。據說亞里士多德也不知道出於什麼理論計算,認為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他結過兩次婚為什麼就不數數自己妻子的牙齒呢?

——亞里士多德為何不數數妻子有幾顆牙

這麼多年來,科學理論的細節雖在不斷演化著,但科學的理念始終是非常樸素的。哲學流派及觀點的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這種樸素性,它們在對科學的貢獻上走向衰落是早晚的事情。

——小議科學哲學的功能退化

我們未能找到任何顯示現代科學哲學對科學研究有貢獻的無爭議例子,因此,起碼在我們討論所及的範圍內,現代科學哲學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基本為零。不僅如此,我們甚至沒有發現上述判據允許的科學家自己完成研究所需的科學哲學思考的情形,這表明極有可能存在一個更強的結論:即不僅現代科學哲學作為一門學科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基本為零,現代科學哲學思考-包括科學家的思考,但不包括從早期中期科學哲學中吸收的樸素觀點-對科學發展的貢獻也基本為零。科學發展的基本動力來自於自身的傳承、實驗、數學推理、以及早期中期的某些樸素的科學哲學思想。

——小議科學哲學的功能退化

昨天夜裡我們一起看斯賓諾莎寫的東西——那些最幼稚的推理!全是那些屬性啊,物質啊,到處都是這些無意義的反覆。我們開始發笑,哦,我們怎麼能這樣呢!我們面前的可是偉大的哲學家,而我們竟然嘲笑他。

因為我們找不到原諒他的理由!與他同時代的有牛頓,有研究血液循環的哈維,這些掌握了分析法的人,正在用分析的方法取得進步!但是你拿任何一個斯賓諾莎的命題,再拿一個與之相反的命題,然後對照這個世界——你無法判斷哪一個正確。他們確實令人敬畏,因為他們有勇氣去研究這些偉大的問題,但是假如你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一點成就,你的這種勇氣就沒有什麼價值。

——斯賓諾莎的無價勇氣

我讀大學時曾經為哲學著迷過幾年,後來清醒了。跟物理學和數學的輝煌成功比起來,我學的哲學觀點顯得那麼昏暗和空虛。從此以後,我有時試著讀了一些關於科學哲學的新書。我發現,有些書的術語簡直無法理解,我只能認為它的目的是去感動那些混淆晦澀與深刻的人。...

也許有些讀者 (特別專業的哲學家讀者) 會認為像我這樣與科學哲學格格不入的科學家,應該從容地避開問題而把它們留給專家。我知道哲學家怎麼看科學家的哲學努力。但是我不想在這兒充當哲學家,而願做一個無悔的科學家的樣板——他沒有在專業的哲學裡找到任何幫助。...

即使是哲學思想過去幫助過科學,但它們已經徘徊得太久,在今天的危害大於曾經起過的作用。

——終極理論之夢

什麼是好的科學,這是由實際做科研的科學家決定的,而不是由哲學家或者「基比澤(kibitzers)」決定——基比澤是意地緒語里的詞,指的是那些到處瞎嚷嚷、說話卻空洞無物的人。

——物理學,全速前進吧

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科學哲學,科學哲學早已分崩離析,有相當多的門派實際上是在從事貶低科學,否定科學,埋葬科學的工作。

——還有科學哲學這樣一門學問嗎?

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

我完全不同意坂田的那種看法。我認為坂田對物理學有相當貢獻,不過這不起源於他的哲學,而起源於他對物理實際的認識。我不同意他自稱起源於哲學。他從哲學出發的那些做法都是不出結果的。我認為他越少用哲學,他的成就越大。

——科學與哲學:楊振寧篇

現代科學哲學家越來越無法深入理解科學前沿的東西。當年Russell對數學基礎中的哲學問題進行研究的時侯,他能夠寫下任何一位數學家都不敢小覷的數理邏輯巨著。而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深入理解科學所需的基礎知識及悟性要求越來越多。科學哲學家-哪怕是受過一定科學訓練的科學哲學家-對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分支所具有的理解,已經越來越不可能象當年Russell對數理邏輯所具有的理解那樣深入,從而也越來越不可能提出對科學家有啟示作用的新東西來。

——小議科學哲學的功能退化

若干年前, 聽丁肇中先生報告, 報告結束後, 按照慣例他開始回答在座聽眾的問題。 報告是英文講的, 問題也是用英文問的。

在他回答了一大堆技術細節後, 某個年輕模樣的人站了起"You are also philosophy doctor, what is you opinion of blalblablabla philosophy blablabla(省去聽不懂的一千字) "

丁回答(記得是用中文回答的):俺沒有學過哲學, 也聽不懂你在說啥, 要不... 找個人幫你翻譯翻譯。

——看到有人說哲學, 我來講個故事

對人文學科低迷狀況的診斷結果,直指我們文化中的反智潮流和大學的商業化。但是坦率地說,有一些傷害是人文學科自己造成的。伴隨著它的目中無人的蒙昧主義、教條式的相對主義、和令人窒息的政治正確性,人文學科還沒有從後現代主義的災難中恢復過來。他們制定不出發展規劃。好幾個大學校長和院長向我哀嘆說,當科學家走進他們的辦公室時,他們會宣布一些令人激動的新的研究機會,並要求資助以便開展實施;而當人文學者過來的時候,則是來懇求對他們一直以來的行事方式保持尊重。

——科學不是人文的敵人

最為極端的反科學觀點發源於歐洲的愛丁堡學派,稱作科學知識社會學SSK。他們全盤否定科學研究內在的客觀性和合理性,認為是各種社會因素,尤其是社會利益決定了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把利益看作科學家從事研究活動的自然動因和各方爭論的內在理由;他們渲染科學發展的「恐怖」,聲稱現代科學是西方帝國主義統治東方陰謀的延續,主張清除「後殖民主義」;他們鼓吹以「生態主義」抵制所謂科學的「工具主義」,主張人類應回歸自然狀態;他們反對核能利用、反對轉基因、甚至反對一切工業文明。

——反科學思潮辨析

不能因為在某些方面物理學和哲學一樣無能為力, 就認為兩者對現代科學所起的作用可以比擬。 其實別說哲學, 在某些大家一樣無知的領域, 物理學甚至不比神學、 巫術, 乃至街頭混混的癔語高明多少 (所有的 「零」 都是差不多的), 但最終將是物理學而非其它成為探索自然本原最銳利的武器。

——什麼是科學

容易被物理學家拋棄的是那些只涉及原則上不可觀測的東西, 或者以那些東西為主體卻對可觀測現象缺乏良好描述能力的理論。 要注意的是, 在這裡被接受與被拋棄之間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 把這一界限搞清楚通常是科學哲學家喜歡的課題。 不過我覺得科學哲學之所以有那麼多流派,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科學哲學家們往往試圖把一些沒有可能、 或沒有必要精確化的東西加以精確化。 對一個本質上模糊的東西精確化顯然會有許多不同的做法, 在模糊地帶各人可以有不同的劃界方法, 每種劃界方法都有其道理, 同時卻不免都有反例 (否則就不模糊了)。 出現反例大家就修改界限, 結果改來改去, 把界限改得跟分形似的, 卻依然說不清道不明, 形成永遠爭論不完的話題。

——什麼是科學

近年來有人指責自然哲學,說它逐漸遠離由共同的語文和歷史研究聯結起來的其他科學;而自辟蹊徑。其實這種對抗很久以來就明朗化了,據我看來,這主要是在黑格爾派哲學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至少是在黑格爾派哲學的襯托下,才更加明顯起來。上一世紀末,康德哲學盛行的時候,這種分裂局面從未有所聞。相反地,康德哲學的基礎,與物理科學的基礎正復相同,這可以從康德自己的科學著作,特別是從他的天體演化理論中看出來。他的天體演化理論是在牛頓的引力定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後以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的名義為世所公認。康德的「批判哲學」的唯一目的,在於考驗知識的來源與權威,並確定同其它科學相比的哲學研究的確定範圍與標準。根據他的學說,由純粹思想「先驗地」發現的一條原則,是一條適用於純粹思想方法的規則,而不及其它;它不可能包含任何真實的、確鑿的知識。……黑格爾的「同一性哲學」要更果敢一些。這種哲學,從一種假說出發,以為不但精神現象,就是實際世界——自然與人——也是創造性的心靈的一個思想活動的結果,它認為這個創造性的心靈在種類上與人的心靈相似。根據這一假說,人的心靈,職使沒有外界經驗的引導,似乎也能夠揣度造物者的思想,並通過它自己的內部的活動,重新發現這些思想。「同一性哲學」就是從這一觀點出發,用先驗的方法構造其他科學的成果。在神學、法律、政治、語言、藝術、歷史問題上,總之在其題材的確是從我們的道德本性中產生出來,因而可以總稱為道德科學的一切科學中,這個方法也許可以有或多或少的成就。但是,即令承認黑格爾用「先驗方法」構造道德科學的重要結果大體上是成功的,仍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所根據的「同一性假說」是正確的。本來自然界的事實才是檢驗的標準。我們敢說黑格爾的哲學正是在這一點上完全崩潰的。他的自然體系,至少在自然哲學家的眼裡,乃是絕對的狂妄。和他同時代的有名的科學家,沒有一個人擁護他的主張。因此,黑格爾自己覺得,在物理科學的領域裡為他的哲學爭得象他的哲學在其他領域中十分爽快地贏得的認可,是十分重要的。於是,他就異常猛烈而尖刻地對自然哲學家,特別是牛頓,大肆進行攻擊,因為牛頓是物理研究的第一個和最偉大的代表。哲學家指責科學家眼界窄狹;科學家反唇相譏,說哲學家發瘋了。其結果,科學家開始在某種程度上強調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掃除一切哲學影響,其中有些科學家,包括最敏銳的科學家,甚至對整個哲學都加以非難,不但說哲學無用,而且說哲學是有害的夢幻。這樣一來,我們必須承認,不但黑格爾體系要使一切其他學術都服從自己的非分妄想遭到唾棄,而且,哲學的正當要求,即對於認識來源的批判和智力的功能的定義,也沒有人加以注意了。

——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

不管它在哲學上的價值怎樣,在科學上,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說要比它以前或以後的任何學說都更接近於現代觀點。它在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摧毀性的批判下,實質上遭到壓制。從科學觀點來看,這應該說是不幸。後來幾個時代竟讓各種形式的柏拉圖主義代表希臘思想,這個事實實在是科學精神從地球上絕跡一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柏拉圖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但是在實驗科學史上,我們不能不把他算作一個禍害。

——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

他們寫得越多,就錯得越多。

——他們寫得越多,就錯得越多

費曼舉了一個例子。二戰期間的索羅門群島,飛機曾降落在島上並給駐紮島上的士兵帶去各種好吃的東西。戰爭結束後,島上的土著居民為再次引來飛機,舉行了一系列的模仿儀式:如修建人工著陸帶,旁邊點上篝火以模仿燈光,人坐在一個木盒子里,再戴上木製的耳機,上面甚至有豎起的竹竿代表天線,等等。一切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卻沒招來飛機。這一切或許會令現代人發笑,但費曼說,我們現代許多領域的活動,正是土著人意義上的科學,形式上與科學一模一樣,但卻得不出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結論。他指的是社會科學。

——費曼眼中的科學與哲學

現在經常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大談數學的哲學,而不能坐下來做紮實的計算。這個競賽的內容就是數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功,通過這個競賽將能夠非常有效地改變這種狀況。

——就舉辦大學生數學競賽致數學同仁的一封公開信


文史哲科,各有其研究領域和意義,不存在非此即彼。笛卡爾、萊布尼茨、培根、羅素、哥德爾等都身兼哲學家科學家二職,我可不記得他們說過類似的蠢話。

呵呵,如果人人都和這個博主的想法一樣,那麼不但哲學,科學也早就淪為迷信了。說難聽點,沒有文史哲,科學就成了製造科學怪人的那種玩意了,早晚把人類都滅了。

不明白為啥現在的科普作家特多這種二貨,方舟子土摩托啥的,還有這位連名都沒聽過的。


哲學討論的是世界的終極問題,是個人與世界的關係,以及個人內在與外在的關係,它試圖概括任何一門具體學科,從高度的抽象和宏觀上來認識人類和世界。

不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到底有多大影響,也不知道中國式的古代「樸素哲學」是否在樓主的討論之列,

我只知道,接觸過西方哲學的孩紙,對於西方哲學嚴謹的推論,周密的邏輯,以及「用自己的邏輯駁倒自己」這些事,應該都有深深的佩服。(起碼我是)

而在豆瓣上看到一位武大哲學系的孩子也說,哲學系的人,沒有一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是不行的。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推動了西方科學的發展,但是,他們依然是哲學家。

哲學也是最早產生的學科之一,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從哲學中來,回歸到哲學中去。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美國哈佛大學的熱門公開課《公正》,討論的,正是哲學。

哲學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不是偽科學,它有著自己的科學。

而科學,真的「可信」「靠譜」么?

不一定。

人類社會在發展,科學和哲學也在發展。

在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之前,人們認為亞里士多德關於重力的理論,是科學;

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前,人們認為,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是科學;(當然,現在只是加個「在宏觀上」的前綴而已……)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DNA,量子力學,等等等等。

但是,既然如此,怎麼證明科學是「科學」呢?

很久以前,科學松鼠會一篇帖子給出了答案:經過嚴密邏輯和計算,並能夠得到證實的,便可以承認為科學。(大意如此,找了很久找不到鏈接了……當初給我影響非常大的一篇帖子)

科學如此,哲學如此。他們提供看待世界的兩種不同的角度。

而至於可信不可信,邏輯和現實來判斷。


迷信科學就是迷信,我們構建的世界只是我們在一定假定上構建的,科學和哲學都不能獨立完全地解釋這個世界


我同意「哲學是高級迷信,唯有科學可信」這個觀點,但是我不認為文史哲沒有價值。

首先說明一點,個人理解:科學是一種方法,但下面還是把科學理論之類的統稱科學。哲學就是

Lanz所說的虛的哲學,那些叫喊科學屬於哲學的同學們先冷靜下。

科學有公理的話,也是實踐中來的。因而可以脫離人類的思辨而被檢驗。哲學最大的問題在於只用思辨去檢驗假說,而人是會犯錯的。哲學家們曾經(應該是在《西方哲學史》里看到的,說的是古希臘)斷言地球不會運動,因為地球如此完美,如果向左移動的話,為什麼不向右呢?這個論述我至今認為很有吸引力。另外笛卡爾關於靈魂存在的論證也是十分精彩,當然還有那些上帝存在的證明了。這些是哲學犯的錯誤,思辨本身非常精彩,但是只有思辨不能帶來真相。這大概是那位教授「鄙視」哲學的原因。

我們不知道科學理論是否正確,但是嚴謹的科學結果是現階段最好的闡明。科學自然不能證明什麼,科學從來只是證否,但這是科學的優點,允許科學理論不斷發展。實際上一切可以實踐的事物都可以去檢驗,也就是可以證偽,並且可以多次檢驗。因而可以說凡是能實踐的,都可以成為科學的一部分,無論是被證偽了,亦或是被接納。

順便說下中醫,中醫自然是可以被檢驗的,雙盲對照什麼的是可以用上的。只是目前中藥在這方面很弱,中藥的說明書上一堆的不明,實在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採用科學體系可以排除不少無效甚至有害的藥物。當然這方面的工作其實是已經開始了的,只是進展較慢。

在建立,檢驗與發展理論方面,個人認為科學方法是唯一可以信賴的。(科學作為方法,本身也在不斷進步。科學與其說是一個體系或是一套理論,不如說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它是不斷在改變的。)科學發展至今,其精髓在於運用了邏輯與實踐兩種方法去發展理論。純粹的人類理性思維(先不考慮人類理性是否是從自然中習得的)與實驗方法一同揭示我們生存的世界的規律。這是在人類之前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之前我們或者擁有神學和哲學的思辨,或者擁有傳統醫學之類(不單是中醫)的純粹經驗判斷(沒有考慮一些心理效應,專業名詞我記不得了,展開太長,總之就是沒雙盲)。

哲學的意義不在於理論建設,而在於指導方向。誠然在實踐中,想法是不值錢的: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曾思考過宇宙的起源與終結,生命與非生命的統一性或本質區別,意識的起源,也許這些想法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或者態度,但是這無法成為客觀事實(食素之類的實踐並不意味著動物與植物有著根本的不同)。然而哲學引導了人們思考的方向。我們渴望了解這些宏大的問題,因而我們能夠埋頭解決一些困難而又瑣碎的問題,不顧一些世俗的困擾。

事實上哲學也確實孕育了不少的社會科學,例如經濟學,社會學。哲學也催生了心理學,早期的自然哲學。科學也是在思索的過程中萌芽的。不過這些是哲學過去的作用了。也許未來地球上仍會有著一批自詡哲學家的人去發現新的問題,開展新的科學,這是我們不能斷言的。

哲學可以是迷信,但是沒有這種迷信,又怎能讓世上聰明的頭腦埋頭做著相對幸苦的科研,拿著相對較少的收入呢?值得強調的是:把哲學思辨當作揭示事實的可靠手段則是愚蠢的迷信。也就是那位教授說的:文傻。

至於文學,光憑閱讀文字所能給人帶來的美感,這就足夠作為其存在的理由了。至於歷史,歷史事實是必須記載的,否則人類便成了沒有父母的孤兒。而歷史觀點是可以用未來檢驗的,人類有記載的歷史實在太短,橫向樣本也不夠豐富,目前積累史料應是重頭。


看到這句話,就忍不住想吐槽一下。

「哲學是高級迷信」,好吧,正如前面有人說過,我黨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而馬克思主義最核心的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了,好吧,我黨一直在宣傳「迷信」思想,這不是直接扇我黨的耳光么,我黨幹嘛一直強調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

「唯有科學可信」,科學可信,因為科學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律的認識,在建立在其可以被證明,可以被再現。從科學史來講,科學本來就是從哲學中孕育而出的,否定哲學的正確性,從本源上就可以否定科學的正確性。

另外,科學和哲學的思考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推演,最重要的是,兩者都需要有批判精神,都要獨立思考,敢於質疑。任何要求我們盲從的言論,都應該被我們唾棄。

還有,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每個人正在談論的「哲學」與「科學」,與別人想表明的是不是用一個概念,所涵蓋的範圍到底是不是相同。不然我們這就是雞鴨對話,誰也不明白對方究竟想表達的意思。

並且,這種直接從文章中截取一句話談論的行為,這種斷章取義的引用,很容易造成我們對原文的錯誤理解。很抱歉,我沒有閱讀原文,不明白是作者是怎麼推出這個結論的,所以也深入不了這個話題。


科學的目的是什麼?


唯科學論才是真正的不科學,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呀。

因為大學已經降格成了職業培訓學校,青年導師從精神支持已經淪落到指導就業——世界觀匱乏,亟待烏七八糟的方法論來濫竽充數。科學也被當成「主義」來信奉這種天方夜譚,我也只能說……祖國人民實在是太奇妙了。


我們的物理老師說,科學歸根結底到最後,都是哲學。

比方說,科學中的觀點「一切事物都存在規律,而一切規律都可以被人類認識。」這個觀點本身就來自於哲學。

再者,像數學中的平行線公理,我們無從證明,但是對於這種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公理我們卻深信不疑,這一點上也很迷信。


1,科學歷史不過500年,哲學已經綿延5000年。一個10歲孩子和一個百歲老人話人生,你更trust誰?

2,最初科學取代宗教的時候,可是說的很好聽,說科學會解釋一切,可是後來等了幾代人,問題都沒有解決,信仰被打碎了,大家在等待中心裡焦慮啊,能幹什麼呢,就改善一下生活,就滿足一下慾望吧,再過幾代人,貌似最初科學的目標都快忘記了,科學作用成了滿足慾望和徹底改進生活。於是你看到地球上森林沒有了,世界大戰毀滅性越來越大了,污染到處是了,信仰危機蔓延了至少中國這個16,17億人口的國家。

3,我沒否定科學好,至少它能保住很多人本來要洗白的生命。

4,討論科學和哲學什麼好什麼不好,基準每個人都不同。我想說的是,至少從「科學的發展觀」角度看,哲學,宗教信仰比科學強大10000倍,從人心安靜,幸福圓滿的角度看,也強大10000倍,只有在證明自己是對的時候,科學好用,因為立竿見影。還能證明。—— 問題是,對了,然後呢?


前半句把哲學抬高了,哪有什麼高級,直接說迷信有何不可?就因為哲學扯的名詞更多更陌生?如果看不懂還要信,那毫無疑問就是迷信,看懂了還信更是迷信,就如同其後半句一樣


一笑了之。

難道他不懂得「哲學博士」是比「科學博士」更高的頭銜么?


科學是最大的宗教


哲學嘛,不過是各種各樣的人的各種看法。把自己看法歸納下,舉出各種例子來驗證,於是就成了哲學。所以,歸根到底依然是某種看法,這個東西依然很人看事情的角度、觀點、自我歷史有關。既然是某種看法,其實我認為不必過於在意,除非這個看法符合你的某種認知或者恰好符合了自我之信仰,終歸要接受它還是在於自己,在意自我背後的信仰。所以,哲學不可能是真理。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真理。我的觀點,看法而已!就像一個點發出了漫天的射線,要落到實處,還要收的回來,這是重點,否則都是瞎想而已。

科學這個東西,顯然也不是真理。可信不可信,其實不關科學啥事,依然在於人。科學似乎現在也沒有什麼統一的定義。大約是這樣吧,總結所觀察到的現象,通過一定嚴謹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形成一定的規律知識。好吧,這裡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科學顯然需要一個觀察者,分析者。只要是人,只要參與了,其實已經在其中了,已經有自我主觀的判斷了。永遠不可能是身在局外所謂的客觀的。就像量子力學說的,觀察是有力量的。科學總是在說概率,換句話說,總有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說明什麼?要麼科學不完備,要麼其實還有另一套不同於科學的方法,比如周易。本質來說,科學也是一種宗教,一種巫術。只要不是經驗學可以直接明白的,其實都可以看做是某種巫術。科學是對這個世界觀察的某種角度,但絕對不是唯一角度,否則這個世界太無趣了。

注意,我不反對科學,只是反對把科學作為真理,作為唯一標準。凡是不科學的都是錯的,這顯然不科學。


顯然是反科學的跑來拉仇恨……


哲學是研究本質的東西

本質不等同於物理架構上的本質 而更多是脫離物理架構之外的本質

劉慈欣短篇有寓言性質的科幻小說 朝聞道里就有很好的例子

外星生命排險者發現地球的某個科學研究可能會導致類似物質大規模湮滅的危機

從而到地球干預讓這個粒子加速器消失 並且不能透漏給地球人未知的科學理念

當物理學家們得知原因後心灰意冷 為不能得到物理學終極的奧秘而抑鬱

主角想到一個主意 請排險者告訴自己宇宙的終極奧秘 然後毀滅自己

物理學家們也紛紛贊同

最後世界各地的一些追求真理的人也都加入

各種物理學 歷史學 生物學的學家得知了想知道的真理後淡然的接受毀滅

最後一個提問的是史蒂芬霍金 他問的問題是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那個排險者化作的毫無表情的地球人形象第一次有了反應 是尷尬

「您可以走了」

「你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怎麼知道?」---排險者喃喃自語

----------------------------------------------

無論是科學還是哲學都秉著追求真理與真相

而哲學研究的東西並不以一個實驗一個發現都能完全有定論

這些如宇宙的目的或者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高於物質本身

我不知道認為哲學是迷信是什麼意思

也許我們都如駭客帝國里的人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 連這個世界的物理性質也是一種隨機的編程

執著於物是必要的 但高於物質的思考更是必要的

無論你存在於什麼思維的迷宮 混亂的世界

哲學都是通往本質的燈塔


科學是認識物質世界的一種應用,哲學是認識超越現實的一種應用.科學是形而下,哲學是形而上.兩者範疇不一,談不上可以比較的部分.


迷信應該指的是盲目的信從吧,無論什麼問題都應該抱著理性和客觀的眼光去分析和處理,而非一概而定,一棒子打死。哲學有好的地方,科學也有壞的地方,兩者是不一樣的學科,卻又相互影響。唯科學論或者唯哲學論才是迷信的吧。


推薦閱讀:

會有機化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幾億年的進化都沒有產生完美生物?
為什麼哺乳動物腰腹部位沒有骨骼保護?
法國科研實力弱嗎?
蛹羽化為蝶時真的不能受到外界幫助嗎?它的生物學原理是什麼?

TAG:哲學 | 自然科學 | 迷信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