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重物之後手抖或做不了精細動作的生理學或神經科學解釋是什麼?
生理學提到,在生理條件下,支配骨骼肌的傳出神經總是發出連續的衝動,所以骨骼肌的收縮都是強直收縮。(即使在靜息狀態下,中樞神經也經常發放低頻率的神經衝動至骨骼肌,使之產生一定程度的強直收縮,把這種微弱和持續的收縮稱為肌緊張。)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發生一次動作電位,隨後出現一次收縮和緊張,這是單收縮。在一次單收縮過程中,動作電位時程(相當於絕對不應期)非常短,2-4ms,而骨骼肌收縮過程是其上百倍,由此骨骼肌會在收縮過程中接受新的刺激並發生新的興奮和收縮。新的收縮過程與上一次尚未結束的收縮過程發生 總和(summation)。當骨骼肌受到頻率較高的連續刺激時,可出現以這種總和過程為基礎的強直收縮。當一個較重的後負荷時,肌球蛋白(粗肌絲)的橫橋頭部擺動速度減慢,使橫橋周期延長,因而每瞬間有較多的橫橋處於產生和維持張力的狀態(收縮張力增加)。1.骨骼肌調節收縮程度的方式有一個 大小原則(size principle),以使調節更為精細。停止搬重物後,骨骼肌停止收縮,轉而開始舒張,停止放電和收縮的首先是最大的運動單位,而局部小的運動單位在其之後停止放電和收縮,可能會表現為一段時間內的所謂的「收縮狀態」。(而在收縮過程中,小的運動單位和大的運動單位的順序剛好相反。)
2.
從鈣離子內流增加的可能性考慮。鈣離子濃度在一定範圍內減低時,一方面因膜屏障作用減弱而使細胞更容易興奮,另一方面,興奮-收縮藕聯未受影響,所以表現為肌肉「抽搐」。(具體分析見04/10/2014更新)
細胞的興奮性取決於其靜息電位與閾電位之間的差值,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降低將會導致閾電位向靜息電位靠近,因為胞內外的鈣離子濃度相差巨大,且雙方絕對值均非常小,所以當外部的鈣離子降低在一定範圍內時,使得其對鈉離子向細胞內運動的拮抗作用降低,從而可以讓相同強度的刺激使更多的鈉離子通道開放,這就使較低強度的刺激便可誘使單位膜達到是足量鈉離子通道開放,足量鉀離子通道關閉的正反饋起點,即閾電位。最終結果就是閾電位向靜息電位靠攏,即細胞興奮性(易惹性)增強,從而導致體內原本存在的,在正常情況下不足以誘使動作電位的,且不斷的刺激使肌肉神經不斷的興奮,從而表現為「陣攣」。3.肌緊張實際是牽張反射的一種類型,而其受高位中樞調節。在人類四肢遠端的精細、技巧性活動是受皮層脊髓側束控制。搬重物的這一隨意活動,可能在中樞對運動的調節和其接受反饋信息的過程中,有相應的信息傳導變化,從而使精確調節產生延遲或偏差。
------------------------------------------------04/10/2014 Update------------------------------------------------
@聶小開 謝謝你的提問。可能有些地方還需要在解釋一下。a.體內廣泛存在一種離子泵(與物質跨膜轉運相關的一種功能蛋白,屬於整合蛋白),叫鈣泵,也叫Ca-Mg-ATP酶,它位於細胞質膜、內質網和肌質網膜上。質膜鈣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一個鈣離子由胞質轉移至胞外;而肌質網或內質網膜上的鈣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2個鈣離子從胞質內轉運至肌質網或內質網內。兩種鈣泵的共同作用是保持細胞質內遊離鈣離子的濃度維持在0.1-0.2umol/L的低水平,僅為細胞外液中鈣離子濃度的萬分之一。在胞內如此低濃度的遊離鈣離子的背景下,細胞對胞質內鈣離子濃度的變化將非常敏感,以致經鈣通道流如胞內的鈣離子成為觸發或激活許多生理過程的關鍵因素。
b.鈣離子相對鈉離子而言,有一種「膜屏障作用」,即對鈉離子內流產生競爭性抑制。鈣離子可抑制鈉離子內流,當血液或胞外鈣離子濃度降低時(在一定範圍內),其抑制作用減弱,發生抑制作用動作電位的閾值降低,因此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加,且可對一個刺激發生重複的反應,使神經-肌肉組織有持續性的電位活動。
c.細胞的「興奮性」和其之後的「興奮-收縮藕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興奮性是指可興奮細胞接受刺激後產生興奮的能力,這種能力強,則容易興奮,否則,不容易興奮;而興奮-收縮藕聯是興奮產生之後的活動過程,是把電活動轉變為骨骼肌收縮的機械活動的中間藕聯環節。
鈣離子是興奮-收縮的藕聯物,其作用是正性的,但這是指在興奮發生之後。對於因快鈉通道開放引起的鈉離子內流而產生去極化為主的快反應細胞來說,鈣離子由於「膜屏障作用」的存在,細胞外高鈣使鈉離子內流抑制,興奮性有所下降。而當細胞外低鈣時,鈣離子的「膜屏障作用」減弱,細胞興奮性增高。
但另一方面,肌漿內的興奮-收縮藕聯因子-鈣離子,並沒有因為細胞外低鈣而減少。骨骼肌有豐富的肌質網,肌質網內貯存有足夠的鈣,肌質網內的鈣釋放,可以迅速提高肌漿內鈣濃度,引發興奮-收縮藕聯,故此環節未受影響。所以,鈣離子濃度在一定範圍內減低時,一方面因膜屏障作用減弱而使細胞更容易興奮,另一方面,興奮-收縮藕聯未受影響,所以表現為肌肉「抽搐」。
一般來說,對人體而言,血鈣降低,輕症時出現手指、腳趾及口周的感覺異常,四肢發麻刺痛,手足抽動;當血鈣進一步降低時可發生手足抽搐,嚴重時全身骨骼及平滑肌痙攣;在呼吸道,表現為喉及支氣管痙攣,哮喘發作,甚至出現呼吸暫停;在消化道表現為腹瀉、腹痛,膽絞痛;膀胱表現為尿意感;血管痙攣可表現為頭痛、心絞痛,雷諾現象。
@Angkor Wu 如上所述,對正常人來說,這種短暫的現象只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不必太擔心,一會就會消退。但是如果長時間地出現這種情況,那就需要注意,去進行檢查,明確病因、診斷。
閾上刺激導致不應期
特發性震顫癥狀
多在緊張,激動,飢餓,疲勞等情況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無規律的抖動,常與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等有關。
你這種情況是因為過於在意別人看法,所以就心理緊張導致身體肌肉痙攣所致。你想一下,如果你一個人在家裡,你會緊張抽搐嗎?或者地球上沒有其他人只有你一個人,就算抽搐了一下,你會緊張害怕自己再次抽搐的表現嗎。所以根源是在意別人看法所致。在意什麼就被什麼所束縛。
你可以睜眼或閉眼覺察自己一分鐘有多少個想法,閉眼覺察自己有多少個想法,若一分鐘產生6個想法,一天就有8640個變化的想法。人的想法就像流水,一念接著一念。怎麼可能不變呢。過往喜歡到不喜歡的變化、行為上的變化、想法的變。化。中學物理學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人坐在房間里看似靜止實質是運動的,靜止是假象、運動是真相。他人的想法也會不停的變化,我們無法抓住別人的想法不變。變是宇宙的真相,無論你看見沒看見這個真相,宇宙一直在不斷變化。宇宙從無(奇點)經歷一次宇宙大爆炸,膨脹成宇宙,然而宇宙最終會坍縮成一個奇點。然後又膨脹。一切都是變化的,都要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
執有為常既為念頭的慣性,以為有的就會一直有。以桌子上的水杯為例子,說明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消散而滅的規律。
所以,有後面一定是無,所謂有無相生。但人的思維慣性是有了後,還想繼續維持有的這種狀態讓自己維繫好的感覺,然而這是一個執著的妄念。
人的痛苦就在於執著的抓取,想通過保留物質、別人的愛(喜歡、接納、認同)、身體(生命)來讓自己維持快樂的感受。
人的成長就是面對現實,戳破童年期的美麗的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別人的認同你是可以抓的住的。這個誤以為能抓住的別人的愛和認同永遠不變只是兒童美麗的肥皂泡泡的遊戲,一戳一抓就破。所以這只是我們的妄念。
然而,這一切都是在宇宙真相面前註定無法永恆不變。
愛自己是誰的責任呢?實例:張國榮糾結於唐鶴德喜歡了別人而跳樓。 美國鄉村歌后卡朋特因想減肥獲得歌迷的喜歡而患上厭食症,因營養不良死亡。即使是歌星、影星,成為萬人迷,然而只要不懂得愛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執著的以為要通過抓取別人愛自己才覺得自己夠好的這個念頭,而承受痛苦。有誰可以確保別人喜歡自己就不會變化想法喜歡別人呢?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我變的夠好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然而這也是美麗的肥皂泡泡,也是一個幻象。很多人不斷的想往上爬,以為爬高了,成就大了,表現好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然而即使當了公司一把手,即使成為國家領袖。俄羅斯首富妻子跟她離婚。
這世界有誰曾被所有人喜歡而不被人罵呢?毛澤東有人罵嗎?周恩來有人罵嗎?雷鋒有人罵嗎?破掉我做好了就會被人認同的妄念,偉人做出對國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依然有人說他不好。就連孔子、佛陀、耶穌這些慈悲眾生,所有行為都是善行的聖人,都被人罵和釘死了。我們以為我們變的更好就會有人喜歡,拚命的向上想自己更美、更有知識、賺更多錢、更多權利和地位,然而,縱然是國王,無論國王怎麼做都會有一批人罵他們。只要在意執著別人的看法,抓取別人的認同,就會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受苦了。我在20多年前也曾經是非常在意別人看法,因此而會患得患失導致緊張,破解掉這個在意人就輕鬆自在。我的電話和微信18071122930 QQ362890071
這個可以治好嗎?
一樣,網上查叫特發性震顫,老被人笑狂抖,家人和醫生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加強身體鍛煉,放鬆心情之類
①神經元老化而引起的神經功能異常。②有家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
③大、小腦神經元病變,使人體神經機理髮生異常病變。
推薦閱讀:
※意念控制仿生義肢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精確度是如何控制的?
※英國和美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神經科學或者神經工程的科研機構?
※為什麼辛辣作為痛覺卻讓很多人喜歡?
※為什麼本科教育有神經科學專業的很少?神經科學未來的就業前景如何?
※幽默感的形成與什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