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為什麼「以自我為中心」和「個人主義」是要被指責的?
中學政治課本上批判的說"個人主義"是資本主義和西方的糟粕,這是對個人價值的不尊重和藐視嗎?
如果是這樣我們獨立人格又何來,大家都是從眾的。這是當今教育對於獨立精神和創新缺失的原因嗎?
我認為這可能要追溯到儒家文化的源頭。其實在獨尊儒術之前,中華文明並不缺少「個人主義」的文化基因,實際上看看諸子百家的各種叫板掐架本身就是一種「我本位「的愉悅對壘。是在儒家一統文化譜系並綿延至今的過程中,」個人主義「才徹底被主流價值觀擯棄。
首先,儒家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三綱五常的社會秩序感(或者說是尊卑有序的價值等級),人作為個體並不直接構成最基本的社會單元,最基層的社會單位是」父父「、」子子「形成的宗親觀念,一個人要想被認可為具有道德優越感的存在,最重要的一點考量依據並不是」是否活得夠自己「,而是」是否遵從於社會單位賦予的天職「,比如盡孝道。
再往上尋溯,就是」君君「、」臣臣「的國家意識,儒家要求人必須臣服於絕對權威,這其實也就是儒家能夠為歷代帝王尊崇的最大原因。而在尊崇的過程中,人的」自我性「也就缺位了。
以至於到了魏晉,《世說新語》里的記載成為傳奇。那些追求自我獨立屬性的人,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就已經顯得格格不入,所以我認為這並不只是」政治意識形態「的產物,很可能還是文化對個體的某種霸權。當然,」個人主義「在主流價值觀里的進一步淪陷,是在建國以後才登峰造極,這和毛主義的社會烏托邦理想密不可分。當一群善於為個體分門別類的」貼標籤狂熱分子「成為驅動國家機器的主宰,並且掌握了由上至下施加國家意志時的絕對權威,很難想像還會有人有勇氣逃逸——與眾不同甚至能和背叛划上等號。
不過,即使是在台灣這樣並未受到毛主義感染的相對獨立地區,也依然極強烈地儘力抹殺個體性,將人首先放置於社會屬性和倫理架構之中。可見,這種」輕慢個人主義「之所以成為國民性,很可能只是因為某種政治壟斷的形態而加劇,其誕生與世代沿襲的深層原因依舊是文化性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文化基因就沒有出現裂隙甚至被打碎的一天。事實上,我覺得信息技術革命賦予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饋贈正是將」個體性「空前地放在突出地位。每個人都可以獨立發言,而不必成為公共意識的附庸;同時,以我個人的經歷和視角看,已經有許多人開始對」自我「有所覺醒,這並不是這個時代獨有的特徵,但這個時代的優越性在於,一定程度上為庇護這種覺醒提供了場所,我們可以隱蔽地棲居其中,而不被強大公共意志迫使流離失所。故意把「以個人為中心」曲解為「自私」了。其實在老祖宗那裡,是提倡「個人主義」的,先以自己為中心,把自己的事兒管好了,再惠及他人。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個人主義」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嗎?課本玩弄文字遊戲,你入套了,還以為自己有思考能力。
因為國家要把社會管理和運行的成本降低到最小。
個人主義指的是尊重個人,集體主義指的是要求每一個個人放棄自己的利益去為整體利益服務。
個人主義絲毫不等於自私,因為它不僅尊重「我」這個個人,也尊重「他人」的那些個人,並且要求「他人」和「我」互相平等地尊重對方。它所反對的,是讓大家大公無私地放棄自我,去為集體本身賣命。
除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外,還有「利他主義」這種東西,它要求個人放棄自私,為他人的利益不求回報地謀福利。大概相當於慈善的這種關係。個人主義也不等於利他主義,個人主義是要求回報的,等價有償是個人主義的基礎。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契約的存在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所以個人主義誕生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
教育和道德本身就是反人性的。符合人性的內容不需要教育。資本主義和西方重視個人價值,未必因為他們真的重視別人的個人價值,而是基於宗教觀點,認為個人價值的發揮是對上帝恩德的彰顯。同時相信上帝的這種安排是有利於人類整體的。共產主義者似乎是把自己當成了上帝,認為自己可以決定別人的價值如何發揮。所以它才與唯物主義不可分割。當然,我的這種理解可能很膚淺武斷。但是不論是強調個人還是集體的教育,都是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的。
其實「集體利益」在西方也很受推崇。每次美國大選,黨內選舉人出現勢均力敵的情況時,就會有一批人要求他們內部解決,弱勢一方退選,保證黨派利益。美國軍人在國內享受極高的尊敬和法律規定的極大優待,因為他們為了集體犧牲了個人。企業更是在任何崗位要求上,都會有一條「團隊精神」。
「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類社會是無法生存的。無視個人價值的社會環境會增加溝通成本,浪費社會資源,一旦「上帝」出錯就容易脫軌。不能單純強調某一個方面。我國封建王朝延續這麼多年,這種家族集體主義環境下,文化裡面就已埋下對個人主義的排斥
中國歷史以來的社會秩序就是非常嚴格的,歷史如此,共和國延續了這一傳統,卻不是始作俑者。
東方文化十分講究尊卑資歷,因此對於年輕人一些突破常理的行為採取的是不鼓勵的態度。其目的是為了將人們的意識趨同化。嚴格的社會秩序,需要的就是上下統一的認知,趨同化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不被指責很久了。
因為個人主義反對國家掌握經濟命脈,強調個人權利不能收到民意的侵犯,反對民主,反對集體主義。簡而言之,與我國國情不符。
首先,「個人主義」與「以為我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些人覺得這都是一回事,這是被洗腦洗得放棄治療了。LS很多人認為國人對個人主義的排斥與共產主義有關,但個人覺得當前政權並不是這種意識的開端,他們只是繼承並發揚光大了這種意識而已。整個東北亞文化,其實就是共性文化。中國、韓國,包括日本,在大規模西化之前,對於異於群體的人,都是極端排斥的。我們是農耕民族,農耕人少遷徙,社會關係是由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制維繫的,在這種情況下,融入集體可以更多的保證利益。
隨著社會的發展,上述的社會關係被打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調個人的取向與價值,這種意識實際上是在更大程度的適應當今時代的遊戲規則。
個人以為,「個人主義」會導致人格獨立,追求人與人的平等,進而產生對民主自由的嚮往,獨裁專制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就有瓦解的危險,必然會動搖既有利益集團,所以當權者會千方百計抹黑「個人主義」。
最近在寫大學畢業論文,就是關於個人主義的。稍微看了點文獻,斗膽過來回答一下。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作為一個詞語正式出現是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中,托克維爾之所以創造這個詞,是為了和「利己主義」相區別。很多文獻試圖尋找西方個人主義的源流,就找到了犬儒學派,找到了洛克、霍布斯,有些人試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個人主義,找到了楊朱、魏晉名士等,但我認為,這頂多算個人主義的因子,中國傳統文化是沒有產生過系統的個人主義的。個人主義有以下幾個信條:1.人是目的,而非工具。2.強調個人自由,個人自由發展。由此能夠進一步推演出人人平等、反對權威等主張。可見這與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利己主義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利己主義不關注其他人的自由和尊嚴,在他們心中,其他人只是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在我看的一些文獻中,不少學者在概念上模糊了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區別。進而批判個人主義。事實上,我覺得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區別在學術圈之外的人群心中,也並不是十分明顯,所以會被很多人誤會,包括題主把「以自我為中心」和「個人主義」並列,也是有一些混淆這兩個概念。當然,兩者也不是完全割裂的,托克維爾也在書中提到,個人主義如果走歪了,會陷入利己主義的深淵。所以,我覺得,我們批判的更多的其實是利己主義,而非個人主義。或者說,是個人主義中多少存在的利己主義因子。在我看來,是存在普世價值的,比如自由。不然為什麼世界各國都把監禁這一限制個人自由的行為作為一種刑罰呢?不論是西方學者強調的「消極自由」還是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一種保障他人自由的主張,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限。而利己主義便是侵犯他人自由獲得自己的自由發展的行為。為什麼不背批判呢?當然,其他答主所提的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觀念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但是這種影響應該會逐漸變小,或者說中國必然越來越能接受個人主義。
從歷史上看,自由市場是個人主義產生的重要推力,洛克、霍布斯、加爾文這些對個人主義發展傳播起重要作用的思想家都是文藝復興以來,市場發展之後對個人的財產、權利關注後出現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必然會催生出與之適應的個人主義。再看當今,美國一直都是標榜自己個人主義的國家,但近些年來,也出現了「集體個人主義」這種思潮。就是說,可能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相融合、借鑒是可能的趨勢。中國不可能放棄集體主義這個總的意識形態,但不排除以集體主義為主,添加一些個人主義,形成某種思潮。
答得有點散……題主湊合著看吧。有人說存在即合理,但我想說,客觀存在的才是合理的,主觀存在的,當然只是某些人主觀理所當然的。
東方的傳統文化是用倫理和權威來約束人性。
其實不光是中國了,台灣,日本,韓國,也是很強調集體,甚至多於個人。西方的文化更多時候表現出對人性的妥協,順勢而為的利用人性的光輝與弱點,而不是從小強調超越人性的東西。
另外也有宗教文化方面的不同,這個我也沒有信過教,不好評論。如果你與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相處一段是時間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反對這些
我活了三十歲了,我以前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個人主義者,個人主義給了我很多東西,獨立的學習自我實現,我負責任地告訴你,實踐證明個人主義沒什麼不好的,那樣人才會更有創造力。
西方社會的核心就是個人主義。
李登輝說過大陸更應該推行個人主義。
這個是中國社會大部分問題的癥結。是西方和中國社會不同的地方,有個人主義就會有西方那樣的道德和社會,人的思想就會變成那樣。
個人主義主要是家庭教育問題,意味著應該給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的自由。
我現在在家裡也不能接受很多東西,我跟我媽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不要管我,我吃喝拉撒我自己會做主,不需要父母管我這些,其實他們就是閑的吃上飯轉不動。
個人主義意味著孩子自己的生活學習上的事情自己決定,比如德國父母讓孩子穿衣服孩子說不冷,父母就不會再說。
那樣才是理性的。西方人也向我們證明了個人主義沒有什麼不好的。
不個人主義會怎麼樣呢,看看我們周圍的人有創造性嗎?我經常帶情緒地說大家只是吃上不餓罷了。
我們經常聽到外國五六十歲的人學外語什麼的,我們這裡我媽要是學外語就成了笑話了。
我們這裡還有虛偽的客氣,我討厭這些,我更喜歡外國人直來直往地說話。
其實我們周圍大部分人根本不理解個人主義的真正的含義,它是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和個人的自由也有關。
個人主義意味著自我實現,也意味著個人的自由。
特殊歷史環境下產生的意識形態。
建國初期就是這樣一個歷史環境,物資極端匱乏,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忽略一些個人的訴求。隨著物資豐富起來,這種意識形態就不受提倡了。原來提倡為了集體財產可以犧牲個人生命啊現在都不提倡了,小學生現在都不提倡參與救火啊跟壞人作鬥爭之類的了,各種招生就業比以往更加強調個性的張揚了,等等。不過話說回來,你說的"以自我為中心"和"個人主義"中,除了尊重個體利益之外,「自私」這一部分還是為主流文化(不僅是天朝)所反對的,「分享」和「奉獻」也是普世的價值觀。所以今晚我想分享一下可以讓我幸福的方法,我的方法只有一個核心思想,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與所有人保持距離感哦。
Q:什麼是以自我為中心?
A:是愛別人前先愛自己,想著任何人都可以給我委屈受,但是我不可以讓自己受委屈。
Q:什麼是與所有人保持距離感?
A: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是外人,包括父母、夫君等。保持距離感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他們是外人,我的事情我做主。
很自私對不對?我用幾個小場景列舉下我的自私哦。
場景一:父母催婚
乖寶寶方式:面對父母及家人的催婚,催孩子,花式各種催,乖寶寶們一般逆來順受,即使左耳朵進右耳朵,潤物細無聲,久而久之也會滋生愧疚之感。許多乖寶寶們在這種情緒下,嫁的別彆扭扭,還有出抑鬱症的。
我的方式:首先我不認可任何人有資格和權利催我,你憑什麼催我?因為愛嗎?我愛一個人的方式可不是催。其次我不會給父母開口的機會,每當他們話匣子剛開,我會非常淡定的告訴父母,「爸/媽,你們相信我嗎?如果你們相信我,我希望可以得到你們的支持。」很多時候,即使父母百爪撓心的催,我也堅持我的原則,實在不行就放大招,如下:
你一定會說,我很不懂事。「懂事」這兩個字最毒害人的心靈。我懂事我才會這樣說,我順著父母說,父母和我的生活是沒有距離感的。父母干預太多的孩子不會成長,父母干預太多的婚姻不會幸福。所以要從小事上劃清界限,保持距離感。千萬不要做假「懂事」的孩子。
場景二:領導/同事讓你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乖寶寶方式:好噠,做噠,然而,心裡不痛快。很多個小不痛快累積在一起,Bang,爆炸了!(認真臉)
我的方式:當有人讓我做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首先愛我自己,愛自己不等於任性,愛自己是一種理性的愛。任性的愛自己是害了自己。理性的愛自己是當我們遇到負面情緒時,我們要重視內心的聲音。在他人說服你前,你先說服你自己。當我接到自己很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問自己,我做這件事情對我有沒有好處(成長、升職、利益、私人感情、個人social image等),如果有,即使不喜歡,也要去做。所以,我選擇做這件事情,是因為我選擇了去做,而不是任何人壓迫我,自然也不會滋生「你看,當時我這樣做了,但是我真的很委屈」balabala的怨婦心態。但如果你說服不了自己,這件事情對你沒有好處,你也不想去做,那就和讓你做的那個人溝通,說出你的感受,或許在溝通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benifits,有助於自我說服。總之,做一件事情哦,或者你認可,或者你認慫,即使認慫,你也沒有可怨的,因為這個慫是你認的,你不認,沒有人會硬塞給你。
場景三:朋友麻煩你辦事
乖寶寶方式:好與面子無法推辭,做了又心不甘情不願。
我的方式:
作為求助者時,距離感很重要,關係越親密,更是如此。我不喜歡下面這類人,有事沒事麻煩別人,放佛關係好就可以隨便麻煩,麻煩好朋友不要錢一樣。當我有事相求時,我一般會想好幾點:第一,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這樣做?第二,這位朋友有沒有能力幫我解決這件事情?第三,如果麻煩,我應該如何減少這種麻煩?比如我母親生病,我會和我朋友說:
「親愛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我有點事情想麻煩你,大概溝通十分鐘左右。」
「我的母親生病了,我想問問你有沒有這方面的醫生?如果有的話,我想拜託你幫我安排,所有的費用我來承擔。事後我也會感謝你的。」
上面這位朋友是我非常非常親密的朋友之一,我麻煩他時,依然小心翼翼,這是距離感,距離感讓彼此都舒服。
作為施援者時,我也常問自己幾個問題:第一,這個人這個事,是否非幫不可?第二,做這件事情,需要我付出什麼?第三,有沒有什麼風險點?所以,把該說的話說在前面,先小人後君子,也是一種距離感。
舉了這麼多栗子 ,大家get到「以自我為中心,保持距離感」的要義了嗎?要記住哈:愛自己是熱愛生活的源泉。
轉自我的wx公眾號:worldiscircus
先把高中政治書扔了,再研究問題。
推薦閱讀:
※社會學專業的知友都從事什麼工作?
※精神勝利法在現代的中國還普遍嗎?
※如何理解「don"t judge」(別評判 )?
※在東南亞各國里,為什麼泰國華人地位相對於印尼華人、大馬華人高?
※一個瀟洒的人應該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