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和財富的區別在哪裡?
平時我們說某人/某公司或者資本主義制度等創造了財富,但這句話顯然不能換成說某某創造了金錢,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又把有錢人說成是擁有很多財富的人,這兩個概念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挺值得分辨清楚的,如果能很清楚區分,可能對大家認識人生的價值都有幫助。
謝邀。
貨幣是價值的尺度和等價物,當金錢與財富的比價關係,處於不變狀態時,兩者可以同義。
但是,貨幣的幣值及實物狀態的財富可換取的貨幣,經常處於變動狀態。因此,他們經常的狀態是不恆等的。
當貨幣不再等於原有的財富,或只能用其取到原有財富的一小部分時,屬信用失守。當貨幣能取到大於過去的財富時,那意味著貨幣的流通量少了,升值了。
由於貨幣是一種金融索取權,因此,貨幣的增多或減少或者多向調度,都意味著權利的變動。現代條件下,尤其是電子傳輸條件下,貨幣的變動可以瞬間跨區域跨國界發生成千上萬次,而具體的財富可以不動。
但是,由於貨幣是一種財富索取權,此種變動,只要和具體的財富結合,則意味財富的變動。因此,貨幣在組織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在虛擬經濟過度發達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貨幣增發,或藉助於各種工具,空手套白狼。
貨幣的各種變動,有可能導致你的財富沒動,但他能換回的錢變了,而且當你再想用換回的錢去購買你期望的等量財富時,要麼會增加,要麼會減少。
金錢本身不是財富,但代表財富,是一種可以取走財富的憑證和權利,所以需要或者攝取金錢的目的,要的是所代表的財富。離開了具體的財富,金錢就一錢不值。我嘗試簡單地解釋:
金錢 是 Cash,流來流去,在你賬上也不代表就屬於你。財富 是 Asset,雖然會隨時間和市場浮動,但大浪淘沙,留下的終歸是有價值的。「財富」 和「錢」 是兩碼事,「財富」可以追溯到整個人類歷史,而「錢」只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東西。財富是那些最本質的東西,是「我們需要的東西」:食物、衣服、房子、車子、旅遊等等。你不需要貨幣也可以擁有財富,如果你有魔法機器,可以幫你做飯、洗衣、造車、或者其他任何事情。
所以財富是你需要的東西,而不是錢。那有人會問,如果財富是最重要的,那為什麼每個人都再談怎麼賺錢呢? 因為錢是轉移財富的一種方式,錢是「社會分工」 的產物,在社會分工之前,每個人都得去做自己需要的東西,因此沒有什麼交換或者貿易,也就不需要錢。而社會分工之後,你不可能一個人生產你需要的所有東西。如果你需要土豆或者大米,那你就必須找別人去獲得。
那麼如何讓種土豆的給你一些土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他所需要的東西來交換。但是僅通過以物易物的渠道你是不可能方便實現你所需要的所有東西的。比如說你有一個小提琴,但是農民們沒有一個需要小提琴的,那就沒人跟你換。而隨著社會化分工的發展,人們找到了個解決辦法,你不需要直接用小提琴換土豆,而是拿小提琴和一個「中間物」交換比如說 - 銀子或者金子,然後你拿銀子去和其他物品交換。這個銀子或者金子日後就成了各種貨幣,人民幣或者美元。
中間物的好處是他使得交易能夠進行,但是不好的方面是它容易讓人弄混了這個交易的真正含義。人們常常認為一個企業做的事情就是賺錢。但是錢只是一個「中間物」, 僅僅是人們需要的東西的一個媒介,而大部分企業,要真正做成交易獲得財富,他們做的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製造「人們需要的東西」
拋開精神層面的財富來講,我覺得更好理解錢和財富的區別,可以引用陳志武《金融的邏輯》裡面的回答。
陳志武關於錢、資本和財富的解釋是:簡單講,錢主要是一個貨幣的概念,流動性最好,可直接用於交換,並同時又是市場交換的結果,是具有最普遍接受性的價值載體。錢既可以是紙幣,也可以為東西,比如金銀、絲綢,只要大家都認就行。資本也是活的價值,儘管其「活性」較錢低,但它是能夠生產價值的價值。而財富既包括流動性的,也包括不流動的價值,即死的有價物,一般的財富不一定嫩產生財富。從契約理論的角度講,財富往往是物、是「東西」,貨幣是把「東西」賣掉之後的價值載體,而資本更多是「東西」的「產權證」,它是廣義的貨幣,是與具體的「東西」相對應的產權。
當然,還是建議看一下《金融的邏輯》第一章的內容,會有更多的理解。資本 ( Capital、Asset ) 某種意義上跟財富 ( Wealth、Fortune) 挺相近的,但是財富可能也涉及到精神層面,比方說某些體驗讓人覺得物超所值之類。以下我用一些較原始的形態來說明比較好掌握脈絡。
● 工具、器械 ( Tool、Machine ):早期人類補捉獵物或採集果實...獵食所使用的工具,其實都可以算是資本的一種 ( 標槍、陷阱、採集籃...)。● 土地、不動產 ( Land、Real Estate ):兵家必爭之「地」,有「土」斯有財...因為人類目前沒辦法像魚類天賦般沉浮於水中般持續漂浮在空中,每個人都必須仰賴土地生存。不同的群體開始有領域性的劃分,有領域的劃分就有利益衝突,像是大家都想要有水源豐沛的河流、肥沃土壤的平原、豐富獵物的獵場...等等。得不到就是搶、偷、拐、騙、打、戰爭…( 於是佛洛伊德發展出心理學中防禦機制的假說。這題外話XD ) 國家就是目前群聚型式上層的一種,國家的元素尚且要有領土,早期的國家多為封建或君主世襲,由底下平民繳保護費 ( 稅 ) 給權貴,而國家底下也有握有大量土地的土豪,這些土豪亦可以藉持有土地蓄奴( 佃農 )● 通貨、金錢 ( Currency、Money、Cash ):貿易使利益最大化,通貨能使交易更有效率,是丈量商品、其他資本與勞務價值的尺,價值又會隨不同意識形態而有不同。持有通貨意味著持有支取別人商品與勞務的最終權力,而通貨的穩定又必須與商品與使用商品的需求成正比,過多叫膨脹,過少較緊縮,所以服務業是衍生在製造業與農漁業之上的,沒有基本物資,通貨再多,任何的服務都是空氣。
應該說,資本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上述只是比較明顯的東西。我個人的批註大概是:以高槓桿來獲取大量利益、利潤的東西。
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魚叉 VS 魚網,魚叉捕魚效益小(低槓桿),魚網補魚效益大(高槓桿)。現在有如各種名目有價證券 ( 股票、債券、各國的廢紙通貨 )、專利、版權、知識產權等、各種商品租賃事業或中介合約 ( 只要有商品都能出租,只不過要有人買單 ),女色某些程度也可以算一種,只不過還得算算折舊攤提。金錢不是真正的屬於你,而財富是真正的屬於你。
當人去創造出他人需要的物品/服務,有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被淘汰掉,但被淘汰被更替的只是產品而已,人們還可以再生產適時的產品,去創造出新的東西來滿足他人所需。人們如此循環交易,去獲得「中間物」——錢,進而置換自己的生存所需。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個人的眼光、洞識、經驗、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做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或某些專業能力)、甚至體能——這些就是技能層面的綜合素 質,算是財富的一部分。而在生產的過程中,精神層面的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決策、影響生產力,比如自我、自尊、信念,會使人處於特定境況時影響其行為取向,所以,精神層面的素質和抗壓、抗打擊,也是財富的一部分。
技能素質和精神素質構成了一個人財富的整體。擁有這些,那麼顯現在外的財富現象或許就不那麼重要了。「即使盜走他所有的財物,扒光了他身上的衣服,把他丟在沙漠里,只要有一支商隊經過,他還是能東山再起的」——他身上的財富可以使他再次積累大量金錢。金錢是一種純粹的理性的貨幣感覺,財富是中與生命相融合的感性覺悟。金錢是現實和冷冰冰的,財富可以使一種長時間持有,具有升值的巨大潛力,更多的是心理的一種認可。。。
財富是你創造價值的能力, 金錢只是財富的商店或載體
金錢讓人饑渴財富讓人滿足
金錢只是錢。代表物質性的財富。財富卻是可以包括精神上的財富。。。甚至更多。
金錢是財富的最大公約數。
推薦閱讀:
※如何評論大陸21歲妹子在澳門賭場中910萬?
※有什麼行為or買什麼東西,大家以為需要多錢,其實不需要很多錢?
※年薪百萬的人是怎樣投資的?
※對你來說,是榮譽重要,還是錢重要?
※如何看待母親責罵我接受男生的飲料 ,卻同意我接受男生送的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