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煤氣瓶爆炸受傷50餘人,90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為什麼血庫會告急?


血庫告急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我在上海某三甲醫院實習的時候,還看到有主刀醫生簽字的「保證不輸血」的紙。問科室里這是幹什麼用的,答曰:血庫血不夠,(手術室)讓主刀醫生寫這張紙才能給動手術。

特附上圖一張,必要處已打碼。


不邀自答。

首先,浙江省血液中心庫存正常,並未發生用血告急的情況。題主所謂用血告急的假設並不成立,也不知道你的消息來源。

見浙江省血液中心官方微博:

其次,血液的保存期很短,血液中心不可能在平時儲備過多血液,而一旦發生群體性事故用血量激增時,就需要鼓勵公民踴躍獻血,以備臨床救治的用血需求。


首先,杭州人民的素質是很高的,踴躍獻血。微博國際版

然後,大城市遠比你們想像的要脆弱。這次事故,已經有傷員被送到沒有燒傷科的醫院了,很難想像出現更大規模的事故或是恐怖襲擊會有什麼後果。以上次峰會為例,負責某類襲擊傷員處置的定點醫院,主要業務用房集中在一棟高層建築里,且不說收治能力,這個醫院本身就是一個脆弱的目標。

燒傷科是弱勢科室,各地都在萎縮。一是燒傷花費大,經常面臨病人欠費、逃費。二是現在安全生產水平進步較大,燒傷病人的主要來源之一是安全生產事故,這個來源現在少了。很多燒傷科要麼轉型向整形外科發展,要麼轉型皮損。現在生活好了、活的長了,糖尿病和褥瘡的病人多了。貴杭的浙大系統,邵逸夫醫院這樣的大醫院就沒有開設燒傷專業。

說完應急,再說獻血。一年獻血兩次的路過。

因為一群慫貨天天發謠言,說「我不獻不是因為我慫,而是因為balabala……」,現在本地的獻血主力逐漸從姿勢水平較高的人群轉為農民工。農民工不刷微博不看朋友圈啊。去年獻血的時候,護士還吐槽,說「以前獻血車開進大學校園,不用事先請校方宣傳,半天滿載而歸。現在跟入黨、獎學金掛鉤,一天都沒之前半天的采血量大。車子停在廣場上,來獻血的都是一看就挺樸實的新市民。」我沒好意思細問,「獻完以後有沒有提他在XX醫院XX科XX床有個親戚要用血」。嗯,現在血荒,有人為了家人用血,僱人獻血再冒充親屬關係,這樣家人能得到優先。家裡有重病人誰家不是焦頭爛額,處理這種事情不是添亂么。

看見馬督公點贊了,再補充一條。俺們鄉下地方的騾子驚了,出現的傷亡是個位數,可能傷員沒等被拖拉機送到縣醫院就死了,對醫療部門不構成壓力。大城市交通高峰期,地鐵因為信號故障發生追尾,再導致站內乘客踩踏事故,這就是一個傷員人數眾多、救援難度級大的事故了。大城市的脆弱性是很可怕的。而且醫療資源永遠是「馬路越寬人越擠」,醫院越大,號召力越強,病人來源地域越廣,大城市的醫療資源豐富,但是負擔更重,對突發事件的餘量很有限。俺們縣的城關鎮有縣人民醫院、縣二院、縣三院、縣中醫院、縣中西醫結合醫院、縣衛校附屬一院、二院、解放軍醫院、城關鎮中心衛生院、城關鎮第一至第八衛生院,這個月照樣有單家醫院遇到異物貫穿傷員因為沒病床長期滯留急診、四肢燒傷的餐飲店小老闆被告知燒傷科排除萬難也只能在平車上收治結果不得不轉院的。來一個群傷事故或是別的群傷事件,收治確實很困難。


你在知乎搜一下「獻血」,看一下答案就知道為什麼了。


鑒於一些小夥伴在評論里談各種獻血用血的「不公平」,我必須再次強調:

我沒有譴責任何人的意思!血站的操作和規章制度確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也經歷過家人無償獻血後,需要用血的親屬拿不到血的情況。所以獻血和不獻血是大家的自由。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目前臨床用血確實緊張!我們不得不想一些其他的方法來勉強維持手術用血!但是這些方法發揮的作用真的有限!

另外,有回答引用官方微博證明這次血庫並沒有告急。災難發生後有很多熱心人紛紛獻血了,感謝他們。

以下原答案:

別說50人了,我們醫院有時候一台肝移植就能把某個血型的血用光。

血荒已經很久很久很久了,我曾經去上海市血液中心獻單采血小板(最後由於血壓不達標沒獻成),大廳里烏泱泱上百人,無償獻血的只有三個,其他的全是互助獻血的。

絕大多數人只有在親人需要用血時才不得不去獻血,平時根本不會獻血。也有不少原本想獻血的人被某些不合理的用血制度傷了心。當然我並不是要譴責誰,只是這個現象導致了目前血庫的血只能勉強維持常規手術。

我們醫院雖然自體血回輸、術前血液稀釋等等各種其他方法比較常用,但是能用這些方法的病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病人用血都是依賴於血庫的。

所以,50個病人已經遠遠超出目前已經勉強維持的血庫的承受範圍了。


我說一個小故事。

我在廈門讀的大學,一個同學熱衷獻血。

畢業之後他回到了他的老家福州。他的家境並不好,一般家庭,父親是老郵政員工。

後來他的父親生病住院了,他想,總算可以用他的血證來抵扣輸血了。卻被告知不能用,必須用錢買。

理由是:廈門是特區,和福州不通用。(因為地區不用)

WTF,這兩個都是福建最大的城市了,而福建也是沿海經濟發達的省份好么。

而要用血證報銷,整個流程,大家可以百度關鍵字「血證」,「報銷」。會發現整個流程有多麼繁瑣。你需要投入多大的時間成本來獲得這部分報銷。

整個流程寒了獻血者的心,又不讓公開賣血,那不缺才怪。

現在二代身份證已經植入IC,為什麼不能讓獻血信息直接植入全民資料庫,跟著身份證走。在獻血者本人或者親屬需要用血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在個人戶頭上抵扣,而要去走繁瑣的報銷?這塊要養活多少閑人,浪費多少社會資源?

我們理解血液保存和輸入的成本,為什麼不能設置一個抵扣,比如累計獻血800cc,可以使用400cc。這樣富裕出來的血量就可以抵扣掉成本。

我不知道現在這塊流程國家優化的怎麼樣了,因為我已經很多年不獻血了。

而至於我的那位同學,後來他父親在那次大病中去世了,作為獨子的他(80後出生,父親是郵政員工,計劃生育下,幾乎是理所當然是獨子),現在已經是家裡的頂樑柱了。

他父親醫療費上的血液費用也成為了他的家庭那次龐大支出的一部分,和他的獻血證一起,成為了對無償獻血制度的一個小小的嘲諷。

===================================================================

後記:看到大家反饋比較多,我這裡再補充一些細節。這位同學是我的初中同學,大學也正好是在一個大學,是我的好哥們。我們是2007年大學畢業的,他父親生病大概是在2011年前後。其他更具體的細節,涉及到個人隱私我就不多說了。整個事情也是源於我們的一次聊天,他向我抱怨了這個事情。

因為是幾年前了,可能當時獻血政策還未聯網,所以有異地不能用的問題。現在或許有改進。我自己在大學的時候也獻過血,在校醫院,不爽的獻血體驗,看到那臟髒的獻血環境,就越獻越少了。(采血人員的態度比較差)

這幾年政府各方面的辦事效率有改進,比如現在福州的市民中心,可以半天時間搞定新護照、港澳通行證的等級等,從拍照到辦證都在一層。節約了大量社會資源。

在采血用血這塊,我的觀點是應該簡化流程,優化整個獻血的體驗,讓獻血的人覺得爽。自然用血緊張的情況會改進很多。我要是來操刀這個事情,我大概會這麼做:

目的:

1)讓獻血者享有安全感。

2)讓獻血者享有榮譽感。

3)讓獻血者享有方便。

4)讓獻血者爽。

做法:

1)集中采血點,減少採血點,提高采血人員素質,提高專業性,采血站應該按照服務員的標準來做。不要搞得好像路邊攤一樣,搞一堆采血車,配上一堆不專業的采血人員。讓采血者降低采血被感染的不安感,降低心理不適。

2)采血和社會信用評級掛鉤。比如阿里信用。

3)用血終端到醫院,讓獻血者用血方便。獻血和用血數量不對等,來稀釋到成本。比如獻血累計1000cc,可以無償用血500cc。醫院直接和獻血中心結算。這裡需要強大的IT系統支撐。

4)通過多種手段,提高獻血者的榮譽感和社會聲譽,比如用血通告。獻血者可以自願選擇是否接受用血信息,接受用血者的感謝等等。

很多事情,看上去是道德問題,實際上產品問題。看上去是社會問題,實際上是流程和社會資源問題。(做產品的,職業病)


看了一圈回答,好像大家都是從血液的來源,如願意無償獻血的人少,血液檢測嚴格,能用的少,血液有保質期等等來談論的。

而我身為燒傷科的醫護人員,看到這條新聞的第一反應就是,爆炸,那就是燒傷了,人員這麼多,用血量巨大,血庫告急很正常。

我之前回答過燒傷的病理生理,手機貼不來鏈接,有興趣的自己去我回答里找,很好找,燒傷時候炎症介子的釋放,刺激血管壁,細胞間隙變大,血漿滲出至組織液,說人話就是,你血管里的血都不好好獃血管里了,死命往外跑,你血管里沒血了,腎臟沒營養了,要死了,腦子沒營養了,受不了了……類似於這種。

燒傷休剋期就類似於失血性休克,既然失血,那就補血啊。

燒傷休剋期有一個補液公式,以成人為例

燒傷後第一個24小時的補液量,燒傷面積乘以體重再乘以1.5,另外還有兩三千的生理需要量。

以一個燒傷面積百分之50體重60的成人舉例,燒傷後第一個24小時需要的液體量就是4500,其中晶膠比是2比1,晶體液和膠體液大致以分子大小作為區分,晶體液就是大家在醫院日常會輸的那些液體,如乳林啊,生理鹽水啊,膠體液首選血漿,當然另外也有啊,我們科常用的有盈源和人血白蛋白,俗稱代血漿,從俗稱就能明白吧,沒有血漿時可以用,但是,有限制,每天有不能超過的用量,治療效果更是遠不如血漿。

4500的液體,晶膠比2比1,那麼需要血漿就是1500ml,每個人一次獻血量就兩三百吧,再說爆炸事件,肯定有大量大面積的傷員,燒傷面積達70,80,90甚至100的並不會在少數,而且男性患者,隨隨便便都超過60kg吧,而且,這只是第一個24小時,還有第二個24小時呢,一樣需要輸血,甚至過了休剋期進入感染期,還是要輸血,最後,受傷人數達五十多,你們自己隨便算一算吧,用血量會有多大,反正我沒算,腳趾頭想就能明白血庫告急是一件多正常的事。

就我們醫院,算是本省最大的醫院,有時候來幾個重病人要輸血還常常告急拿不到呢,一邊等著血漿來救命,一邊又暫時沒有,說是等著血站送來,只有大致時間,具體時間不定,所以常常會一遍一遍老打醫院血庫電話,喂,我是燒傷科,血來了嗎?所以血庫的人,真的很嫌棄我們的。


我們大型的骨腫瘤手術時不時就是備血2000ml甚至更多(例如Tomita剛創造出全脊椎切除術時出血13000-20000ml),能把大部分縣、市級醫院的輸血科、血庫主管人員嚇得坐不穩。再加上內科有時會有一些莫名其妙內出血、上面輸下面拉的,急診以及其他外科也有各種創傷巨大的手術,所以大城市的血是永遠不會夠用的。

杭州基本常年處於A型、O型緊張的狀況,分攤到各醫院血庫後限期、擇期手術想用A、O型血基本都要靠互助獻血。

最後,給杭州人民獻上誠摯的敬意。


2500cc飄過,b型永遠不缺

aff91fe7c5bbb1e7f324986c0d5f7141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參加過公衛信息化建設的三腳貓來告訴你一下哈

是這樣,我們輸入的血叫全血,它有三個特點:

1, 每袋血在使用前必須做極為嚴格的測試,以杜絕艾滋,梅毒,乙肝等各種傳染病通過血液傳染給你,據我所知一袋血在上海市血液中心(SBC)需要做11個測試才能合格,指標嚴格到什麼地步呢,你去獻血,然後血液中心同志你去醫院或者疾控中心再去抽血化驗,那你多半被SBC查出有艾滋或其他病的嫌疑,這袋血不能用,而你去醫院或疾控最後檢查下來可能會是好的

2, 每袋血在使用前要進行必要的加工並冷藏,那叫血液製品,而血液製品不是機器設備,它是有保質期的,一般是七天,極限是十五天,所以汶川地震上海這邊太多人獻血最後浪費很多,因為來不及檢測,也送不上去,

3, 人是有血型的,基本分A,B,AB,O,還有很多亞型,比如號稱熊貓血的 Rh陰性,而獻血者的血型是隨機的,用血者的血型是隨機的,誰也不知道突然有某種血會突然多很多,你又不能備用很多血,因為用不完只能浪費

所以知道為啥了吧


如果獻血小板,兩周就可以恢復獻下一次。人體內血小板只有十幾天壽命

我周天獻的,當天大約有二十人獻血,檢測完周三就被醫院買走了,看樣就是醫院在後面急等著用

我看大部分獻血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市民,以我短淺的眼光來看,很多文化層次並不高,但都是血站的常客,獻完直接預約下一次

那天遇見一個好像是得過小兒麻痹的殘疾獻血者,獻完居然領到一個銀獎,也就是兩年內獻血小板30個單位,看得我驚呆了,身體雖然殘疾但是道德不殘疾

獻血小板使用的一次性針管,工作人員說一套需要一千塊錢,不知道是不是有那麼多,不過以我在醫療器械行業的了解,這套針管便宜不了

所以我有個疑問,血小板成本(加上給獻血者的補助)比全血高的多,是不是醫院裡面的售價也高得多

吐槽一句,我也就一年多沒獻血了,工作人員為什麼一直問我,為什麼來獻血,有沒有什麼高危行為,問了我最起碼五遍,是不是覺得我是懷疑自己染病才來查的

提示

像下面這種,認為因為抽血造成身體造血功能受影響的千萬不要去獻,認為獻完血之後會百毒不侵長命百歲的也不要去獻


上個月收了一個地中海貧血是病人,重度貧血需要輸血。於是就發了用血申請單去血庫。什麼血型忘記了,反正當時懸浮紅細胞是沒有的。只能等。結果連續等三天還是沒有(也不是完全沒有,應該是量不多,需要留給急診搶救病人)。

病人這個時候有意見了,為什麼等三天都沒有!是不是你們醫院苛扣了?是不是有潛規則!我當時真是日了狗了,好一通解釋才打消了他這種想法,於是他又開始抱怨為什麼沒有人肯去獻血!現在的人素質太低了。這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要不你發動發動你的親人,朋友去獻血?到時候就算血型不合,起碼我還能以置換用血給你爭取一點過來?」「不行的,我那些親戚,朋友不肯去獻血的。」「就說是專門給你獻也不行嗎?」「他們不會獻的。」「哎,那就難辦了。你看你的親戚朋友都不肯給你獻血,你又怎麼好去責怪那些和你素不相識的人呢?」。這個病人便不再抱怨。默默的辦理了出院。


血庫告急並不是沒有血

某種血型成分血庫存低於警戒線就是血庫告急

像杭州這種級別的城市,O型紅細胞的庫存大警戒線應該在4000單位(重量400公斤左右),AB的應該在2000

大型城市寒暑假中期以後庫存量都是接近警戒線的,一旦發生大事件,分分鐘就跌到大警戒線以下,而沒有學生群體的支持,庫存回升速度是非常的慢的

4000單位紅細胞是什麼概念,杭州每年50噸血,摺合每天680單位,其中差不多一半是O型,如果到達大警戒線然後遇到極端天氣(暴雨等)和大事故的組合,一周就能耗盡庫存。不採取特殊措施的話,有可能急診的血都不夠用

急診血液不能按需供應造成的結果,大家用腳後跟都能想到

因為血液採集後不能立即使用,所以一定要提前拉警報

昆明曾經發生過更嚴重的情況(O型庫存只有一兩百單位),但是那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下次再講


強答一發。

杭州不知道,我在南京獻血4次,第一次三周後、第二次十天後、第三次10月4號獻的10月7號,第四次五天後,紅會血液中心發來簡訊告訴我血已經用了。

貼個圖證明一下。

全國看來估計都好不到哪去。


這個問題一定要強答一下。

大城市,醫療資源集中,危重疑難患者集中,臨床用血量是遠大於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脊柱截骨矯形,輕輕鬆鬆全身血液換一遍,也就是要用掉二十個人獻的血,更別提全脊柱切除,骨盆腫瘤,肝移植,多發傷搶救什麼的。有時候辛辛苦苦為第二天手術備的血晚上來個急診統統用掉。

其次,感覺現在獻血者是越來越少了,主力就是農民工兄弟,還有大學生。很多人出於各種原因,抗拒獻血。網上對於獻血有害的言論,也是層出不窮。結果就是,每周一查血情通報,「A,O」習慣性緊缺,「B,AB」間歇性緊缺。獻血者稀,至少在我科,以前常規備血800ml以下的就不備了,需要備血800ml及以上的,不提前數日讓家屬互助獻血的話幾乎不可能備得到血。

當然現在我們也廣泛使用各種血液保護方法,如自血回輸,自體采血,血液稀釋等,臨床輸血的指征也是日益緊縮,臨床醫生,輸血科,麻醉科也日常角力,儘可能規範並減少輸血。

但是臨床用血的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除了節流,大力推廣無償獻血才是更根本的解決方法。對於那些抵觸獻血的人,我無法改變你們的想法,但是請不要不負責任的宣傳各種獻血有害的言論。今天臨床用血的窘境,有你們的責任!

利益相關,獻血超過1000ml,「7.5」和「7.21」參與搶救。


因為大學生放假了


【40℃高溫下,杭州2000多市民獻血超84萬毫升!】#一周正能量#前天上午古墩路爆燃事故發生後,省血液中心第一時間部署啟動緊急供血預案,全力保障傷者的救治用血。這兩天,杭州一直被溫暖的愛心感動著,儘管氣溫高達40℃,但大愛的市民不懼高溫,從四面八方趕來獻血。


一篇完善了一下數據的舊文

徒有其表的獻血率,從無償獻血奉獻獎數量談起

12年7月1日開始實行新的標準,降低了獻血間隔期,增加了年度獻血次數上限。

2010-2011年度,金獎23,549名,銀獎24,692名,銅獎87,076名

2012-2013年度,金獎33,605名、銀獎40,398名、銅獎132,485名

增長數分別為,10056名,15706名,45490名。

分別取,40單位(最低要求),35單位(中位數),25單位(中位數),僅獲獎人數增加帶來的獻血量增加就分別是402240單位,549710單位,1135225單位,合計2087175單位。

新的標準是12年7月1日開始實行,即12年下半年5個月和13年全年,總計17個月,那麼13年折算獲獎者多獻血 1 473 300單位,摺合帶來獻血率上升 0.108%

2013年無償獻血率為0.94%,2011年為0.87%,扣除獲獎人數增加帶來的獻血率增加後,獻血率為0.832%,增長了-0.038%

也就是說,2013與2011相比,在國家出台好馬快跑的情況下,無償獻血率的增長完全依賴奉獻獎人數增加(即固定獻血者獻血量增加),而普通獻血者獻血量反而是降低的,而且由於無法獲得詳實數據,我只能忽略掉,金獎獲得者,從40到96的數據,以及20單位以下固定獻血者增加的數量,如果計入,恐怕只有更慘不忍睹的了。

如果再考慮醫療用血數量的增加,現實情況恐怕已經不是不容樂觀能形容了。

當好馬已經快跑了,普通馬卻不跑了的情況下,無償獻血的下個增長點在哪裡?

(衛計委在此文後不久,發出新規,提高獻血者年齡上限,即繼續盯著長期固定獻血者)


簡而言之,供不應求。

當你看這個答案的時候,可能在魔都、帝都的某個醫院裡,某位病人就會因為沒有血而不得不暫停原本排好的手術。

為什麼會血荒?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血液製品是有保質期的,一般都要隨獻隨用。而獻血人群的主力是大學生和一些社會底層人員,也就是那些賣血的人。且不說突發事件,單是每年常規性的血荒就有兩次,一次是年底到春節前後,一次是七八月份。為啥?學生放假了唄。而且相比之下,春節附近的血荒會嚴重得多,因為賣血的人也回家過年了。

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都在帝都,常住人口2000多萬。

一、當年(2012-2013年)在帝都一個知名三甲醫院做急診一線醫師的時候,會有一些血色素很低的患者每過一段時間就來輸一次血以維持生命。平常日子還好,一般等一天甚至當天就能有血。但是如果趕上年底到春節的日子,就會非常難過,往往需要所謂的「互助獻血」。有一兩個親屬在身邊還好說,如果本身就是那種老兩口過日子的,沒有合適的青年親屬幫他們獻血,就只好找血頭買血了,偏偏這種人的經濟狀況又都不太好。雖然每次都會儘力去幫助他們跟血庫交涉,但是沒有血就是沒有血,這種僧多粥少的事情誰也沒辦法。而且這種事情,我遇上的僅僅是少數,幾個大醫院的血液科里還有大量這樣的病人。

二、一個關係很好的朋友,父親得了胰腺癌,分期相對還比較早,跟大夫溝通得也很好,準備冒險手術試一下。但是偏偏是去年十一月份查出來的這個腫瘤,等一切準備好可以手術。已經是十二月中旬了,也就是趕上了一年中血液最緊張的時候。首先做這個手術就需要備紅細胞800ml,不知道動了多少關係好不容易讓血庫給了這800ml。胰腺癌的手術很大,動的器官很多,堪稱難度最高的手術之一,而他父親偏偏年紀也大,七十多歲了,還有一身的基礎病。於是術後進了ICU,度過了艱苦的一個多月,基本上一周左右就在鬼門關走一遭,而輸血也是家常便飯。一開始,還因為病情比較重,可以從血庫要來一些,到了臨近春節的時候,血庫也拿不出血了,只好去找血頭「互助獻血」,每400ml紅細胞在2000元左右。據她說,開始還接受不了,為什麼要她一個什麼都不懂家屬去找血,感覺很無助。她跟血庫吵過,跟病房的大夫吵過,但是完全沒有用。到後來也就麻木了,醫生需要輸血,她就去找血頭。幸運的是,她父親後來也順利地出院了。而那一次,找血頭買血的錢加起來可能就接近十萬。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搜一搜「互助獻血」,無論在哪裡這樣的實例數不勝數。

我也明白現在國家的血液管理很糟糕,幾乎是靠開空頭支票來吸引人們獻血,在不了解情況的人群中引發了一種抗拒獻血的思潮。但是一味的抵制,只能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壞,不是么?誰能保證自己不是那下一個到處求血找血的人?所以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感到心酸之外還有些高興,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這個問題,推動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每年年底到春節的時候,夏天大學生們放假的時候,請大家都去獻血吧。越大的城市,醫療水平越高的城市,用血的需求越高。可能你的這四百毫升,就是某一個重病人活下來的保證。


這樣說吧,只要發生大規模傷亡事故需要大量用血的,一般血庫都會有短缺的情況。

平日里的血液供求大概是這樣的∶

1.獻血的人不多,量十分有限,且受客觀因素影響,比如逢年過節、惡劣天氣之類的,獻血的人自然會少。

2.平日用血的量是一定的,但都是節約著用,放開用根本不夠。但還有用血政策作為補償,比如互助獻血。

3.全血及成份血有一定的保質期,好像全血是20多天吧,成份血應該能更長久一些。

如果獻血少而用血多,血庫整體的運行取決於獻血者的獻血量,而不是血庫的存量。我們處於這個階段並嘗試得到更多血液。

如果獻血多而用血少,或者獻出的血無法在保質期內使用加工,就會造成浪費,這個時候存多少血才是血庫能決定得了的。很遺憾我們並不在這裡。

所以鍋 血庫不背。

所謂血庫告急不是庫存用完。而且現在浙江省血液中心並沒有到完全無血可用的地步,只是預期入不敷出才開口求助。去年冬天西安這邊血庫也缺血,血車冒雪開進學校,不過上學期來多了,這學期校團委不讓進了,可能是怕把學生抽幹了吧……

目前在杭州市民的努力下,血庫應該是爆炸的。但是燒傷患者治療是長期的,若是大家只是這次一擁而上,日後還會缺血。

整件事情是應該凸現杭州市民的正能量的,溫暖了我們……被烈日烤乾的心。這個時候就不要問一些影響氣氛的問題了。

本人不學醫,政法院校,紅十字會做志願了解一點,若有錯誤還請指正。


推薦閱讀:

如果給植物人注射毒品,他會有上癮反應嗎?在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下(比如被電擊擊暈)呢?
得了多年的慢性腸胃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女醫學生靠自己選哪個科室比較好走?
完美的醫療體系里醫生跟患者的比例是多少?

TAG:杭州 | 醫療 | 醫院 | 獻血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