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紀錄片《衝天》為何用「沖」字而非「衝」字?
01-04
好奇這兩個字的區別
「衝」是「童」聲字 (與「重」頻繁交替形成異軆) ,義核可能是「撞」(還是「童」聲字) ,二者殆有同源關係。也許與「勭」有關?此處不贅述。
譬如「車童」陷陣車,要往前闖 (「闖」可能與「撞」有關,目前從門從馬的「闖」是訓用字) 出去;「衝」是要道 (要衝、首當其衝) ,幾條路「撞」到一起形成的關鍵地段;「潼」水壞道,即水流迅猛,撞壞了河道,「潼關」即是被水潼出來的關,後攺音「童」。
我們所謂的用水「chōng洗」,即是從「潼」引伸而來,藉助水流的力道來洗去污垢。可能由於「潼」較早固化為專名,因此chōng轉而以俗字「沖」表示,與表示「涌搖」的正字「沖」無關,不必聯繫。後又由於書寫的緣故,混入鑿冰聲的「沖」字。
因此,「chōng天」用「衝 (車童) 」或是譬喻性旳「潼 (沖沖) 」皆可。後人還曾以俗字聲符復造「翀」字分化其義,又是後話。「沖」這個字是「衝」與「沖」的異體字,在中國古時就已存在,並不是中國共產黨新發明的。依據「名從主人」原則,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必須寫為「衝天」,「沖天」或「衝天」皆為錯誤。
我再提一個人:陳冲,曾任台灣行政院院長。「衝天」 或 「沖天」 才是正確的說法,古語里說的 「折衝」,指的是擊退敵人的戰車。這裡可見 「衝」 指代戰車或車。《說文》也解釋說:「衝,陷陣車也」。
而 「沖」/「沖」,《說文》解釋說 「涌搖也」。指的是水波蕩漾搖動。後來引申成像波浪飛向天空一樣,所以說 「衝天」。
但後世把 「衝」 當作 「沖」/「沖」 的繁體,混淆了兩字的原始意思。
推薦閱讀:
※「著」是如何變成「著」的?
※「聽」字是怎樣簡化為「聽」的?為什麼是口字旁?
※「另」的本字是什麼?
※簡化字的淵源是什麼?
※簡化字「舊」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