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式建築風格很受歡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看見建築之美 ,更多關於「建築」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可能「日本建築風格」這個說法太寬泛了,我就講講日本現代建築(或者說現代設計)風格為人們所喜愛的原因吧。權作拋磚引玉。

————1.人們喜歡成體系的美學產品————

大眾其實很聰明,即使沒有學過藝術、美術、建築學等專業,但是他們天然懂得,成體系的美學產品值得擁有。我舉例來說,中國特色化的歐式、日本的侘寂(wabi sabi)美學、ArtDeco等。比如我喜歡逛宜家,即使不買東西。

日本的建築美學呢?是一個國家近600年來,數十代人共同發展起來的一套美學體系,這套體系的根基就是侘寂(Wabi-sabi ),是日本傳統文化、美學、世界觀、思想哲學的根基,由16世紀的茶聖「千利休」總集大成,透過茶道空間與儀式來具體呈現美,並且為其定調。

△侘寂的一種具現

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我們看到了無數匠人為這種美學思維進行具象化(concretization)。這種美學的關鍵詞可以總結為:極簡、質樸、安靜、素雅、淡然、沉浸、信任。具體解釋為:

Wabi-sabi: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現今一般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自然等等。廣義上Wabi-sabi是生存的一種形式, 狹義上是一種特別的審美概念。
Wabi-sabi 源自佛教(小乘)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Wabi (侘)原指遠離塵世,索居禪林的孤寂,sabi (寂)原指「寒」「貧」「凋零」。

更具體的解讀可以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8349

套用這些概念去理解,也就難怪人們常說日本的設計總是充滿一種性冷淡風格了,或者說遠離塵世的感覺。日本的設計師總體上創造和發展了千利休的美學思想,又反過來受到了這種風格的影響,而凸顯出了一種獨特的氣質。

如果你稍稍了解過日本設計,就會發現有一種似乎調性相近的風格貫穿了幾乎所有設計門類,這是日本二戰後的教育方針帶來的。

△精緻而體系的工業設計品

△具有明顯東方意味的建築設計

△性冷淡意味的時裝設計風格

實際上,面對這樣一套成體系的美學風格,你很難不喜歡。作為一個客戶,誰不喜歡被方方面面周到地關照到呢。選擇日本現代建築風格,就像買了一個懶人套餐,而且是為我們亞洲人量身打造的套餐誒。

————2.禪宗、日本風格和現代建築————

當然,性冷淡的氣質也並非什麼日本獨有的事物,所以我們也能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美。黑川紀章在《江戶文化與現代》一文中說道:「中世紀以後日本人的美感從『對事物的傷感中』抽掉作為實體的事物而只剩下傷感,並且逐漸由『閑寂』、『古雅』而最終停留於唯心的傾向上。」中國「宋代的禪可以說像洪水一樣湧進日本」。隨著禪意識對日本傳統美學思想的逐漸深入的滲透,「寂」與禪宗「空性」意識的結合使得「空寂」美意識最終得以確立。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說這是日本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所致的,自古以來,日本自然資源稀缺,加之處於火山地震帶的地理位置,導致生存空間狹小,經歷無數次的自然災害和資源短缺,日本人意識到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形成了尊重、崇尚自然的美德。所以在長期的生活中養成了簡樸、節約的生活習慣。在亞洲的其他國家,自古就對複雜煩瑣的裝飾情有獨鍾。日本卻恰恰相反,講究簡單、樸素,這起初是為了節約資源,要使「物盡其用」,拒絕一切浪費。

禪宗與日本的環境特這結合起來,共同影響了日本的審美取向。但是審美也不絕對,日本有一陣子西化非常猛烈,比如明治時代的日本建築,怎麼看也不能算很節約。

△明治時代的日本建築

隨著現代主義建築浪潮的臨近,日本的侘寂美學又得到了新的生機。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作為現代主義建築的先驅者,他提出著名的 「裝飾即罪惡」的口號,現代主義建築也隨著信仰者的腳步而席捲了全世界。而拋去裝飾,體現建築本身的邏輯和美感,也正符合了日本侘寂美學的一些特徵。因而,這樣的文化和思維得以在現代建築設計中傳承下去,我們喜歡日本現代建築設計,部分原因要歸於現代主義對我們審美取向的影響。

△阿道夫·路斯的斯坦納住宅

————3.喧囂之後————

剛才講了現代主義的建築浪潮與日本侘寂美學之間的聯繫,但別忘了,現代主義的浪潮是與資本主義全球化同步的。在現代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同作用下,全世界的城市都在陷入一種擁擠和混亂,過度喧鬧和高壓的情緒使得很多人迫切需要得到心靈的休憩與放鬆。

△香港

△東京

△北京

至少,全亞洲的頂級大都市都存在一種令人難以放鬆的氣質(眾多氣質之一),這種氣質可以是房價、物價,可以是社會壓力、職場壓力等等,也可以是城市公共空間、建築環境所帶來的壓力。這些壓力都迫切使得我們需要一種能夠放鬆心靈的生活方式,自然而言,我們對生活棲居的空間,這個我們休息時間最長的場所,要有一種心理和審美上的功能要求——放鬆感。

詩云: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因為一方面保留了傳統建築特色,又在二十世紀初期就西化,最後還能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流行風格。這很不容易,我國還差遠呢,傳統快沒了,新的西方又抄不到精髓。


謝邀

首先來說很難界定什麼是所謂的「日式建築風格」,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單純的把「日式建築風格」給定義為日本建築師所設計的建築吧

大家一想到日本的住宅就會浮現出一個曖昧舒適的空間吧,其實我覺得這種獨特的風格和設計方式是由日本獨特的政策和社會環境孕育出來的。

土地分權制

日本這個國家有非常獨特的法律,土地的所有權和開發權可以交易給市民,只要擁有土地的市民都能夠委託建築師為他們量身打造舒適的小房子,在歐洲和美國的話呢一般只有非常有錢的人才能體驗到這樣的服務。

所以日本建築師能夠接到很多很多住宅設計的委託,比起像歐洲中國一樣為開發商大批量出產,日本建築師所面對的委託更加私人化、個性化,經歷這樣長年的訓練讓日本建築師具有了很強的住宅設計能力

剖面設計

日本是一個人口密度很高很高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土地更為緊張,在東京的話呢一般來說住宅用地都以5*5為模度來進行交易。一層是車庫一層以上為居住空間。由於土地面積太小所以導致單純的從平面入手並不能完全的滿足委託人的使用需求,所以建築師必須要靈活的去設計剖面以在極小的用地面積上設計出空間豐富的建築。

結構技術的進步

坂神大地震摧毀了無數的建築,這次慘痛的災難激勵了日本工程師去探索結構領域,在那次大地震之後日本的結構技術突飛猛進,他們也發現了其實輕薄有韌性的結構體系會比厚重粗壯的傳統結構體系更能第一自然災害的破壞。輕與薄的空間感受也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我們所看到的舒適曖昧的空間也有很多結構工程師的功勞。

真實的材料表達

在日本很少有建築師會使用大理石這樣的材料去裝飾內部空間,也根本不會去做電視機牆,門檻石這中意義並不大的東西。他們常常使用自然的材料來表達出一種真實的空間感受,比如圖中的木材、沒有修飾的白牆、純色的窗帘都是具有真實並且溫暖的物質特性

巨大的社會壓力

日本的社會壓力非常非常大,自殺率極高,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人們會極度渴望擁有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這也激發了日本建築去思考怎樣在極小的土地、極其有限的預算下設計出舒適的居住空間。所以我們也能看見日本人設計的住宅是純粹的、簡潔的、去裝飾的。

然後我覺得日本的建築的確有極強的空間和剖面設計能力,有非常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但同時他們的設計也存在著很多缺陷。

不嚴格的保溫和隔音的規範

相信在日本留過學或者長期居住過的朋友都會覺得日本的房子夏天極其熱,冬天又特別特別冷,空調功耗非常大吧,日本在這方面的規範要求並沒有中國那麼嚴格所以長期居住的話舒適度也不是那麼的好。

文脈的切離

由於都是私人和企業委託,委託人都會去追求經濟實用,當建築師過度考慮這些之後會讓建築成為一個object,一個與context沒有聯繫的孤島,日本城市的context非常雜亂,接到也很不美觀,包括他們的建築教育也是非常非常不尊重context的

大項目控制力弱

有於土地的關係讓日本建築師具備了極強的小型建築能力,但大型建築的設計能力並不是很強,反而由於近年受市場泡沫影響的中國開始不斷反思,使得大型項目的設計能力突飛猛進,我覺得在大型項目上中國建築師的能力不比日本建築師差

傳送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691833/answer/201092016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的確是一個建築技術發達,小型建築設計能力極強的國家,他們設計的很多中小型建築都在世界範圍內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同時他們的approach也是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的,在學習他們優點接納他們優點的同時也要反思他們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這樣我們中國的建築師才會越來越優秀,設計出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的建築。


謝謝邀請。

我想日本現在的建築,在吸收潮流和科技感現代感的設計風格之外,還保留了好多日式傳統的點在裡面,其中體現出來的和式思想應該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吧。

日本建築,尤其是住宅方面,講究四種文化。

就是這四種文化構成了日式建築的和式思想,也在方方面面體現了日本人的生活情調。

一是「氣」文化

受土地資源的限制,日本住宅不可能像美國、加拿大那樣分布得十分離散,為了保持居住環境擁有新鮮的空氣,日本居民都自覺地維護居住環境的健康。

現代的住宅設計中滲透了這種文化意識,通過對煙塵污染的控制、綠化植被的營造,設置寬大的門窗、隔扇,採取簡潔的室內陳設布置,有效地提高了空氣質量及其流通性能。

住宅設計上的「氣」文化,給日本人帶來的好處之一是,日本人的壽命延長了。

二是「季」文化

日本國土狹長,四季氣候分明,為了使居室融入自然,日本人在現代住宅設計中注意根據地方氣候、風土來考慮安排居室布局,使住宅空間努力追隨自然的陽光、風和綠色,把室外的景物納入視野之內。或者通過種種人工手法,建造充滿著自然情趣的庭院。

人們身居室內,亦可飽覽自然界的變化,感覺自然生命力的脈搏,從中體會人生的意義。

三是「木」文化

日本在建築材料的開發方面居於世界前列,但這並未改變日本人對室內木料裝修的偏愛。

木料裝修能帶給日本人回歸自然的感受,而且對於居住在地震帶上面的日本人來說,木料無疑是較安全的建材。

日本人的木裝修做工精緻,線條簡潔,頗具原木風格,不像歐陸的木裝修那樣繁雜、豪華,而且與室內小空間流動合一,給人親切、高雅的感覺。

四是「座」文化

日本人樂於在充滿木材、紙張(糊於移門、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氣息所形成的氛圍中,盤腿屈膝坐在榻榻米上無拘無束地交談、飲食,進行心靈的對話。

這種赤腳文化,也可叫做「座」文化。在現代住宅設計中西洋風日盛的今天,日本人仍保留著這一民族傳統習慣,亦屬難得。

----------------------------------------------------------------------------------------------------------------------------

大家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口袋地陪】,了解更多關於日本自由行的信息。

最近口袋地陪推出簽證優惠套餐,可以加微信客服號:chuqulvxing01 進行諮詢(加客服備註「知乎」,會有買三免一的驚喜哦。)


大阪上空

拍攝於Octobre, 2015

あべのハルカス頂樓

有人點贊再加圖


日本人眼中的日本建築

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建築

我覺得問這種問題的人好無聊,過會又要湧出一群心機表貼滿從網上扒來的消息。學建築的與其問這種問題不如踏踏實實看完近10年的新建築。


人多地少的日本一直以來住房條件就很擁擠,所以有很多開發空間的設計。

加上日本是發達國家,採用這種設計不會覺得low。


瀉藥

前兩天有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缺乏工匠精神?
有人答:不是缺乏,而是你看不到。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回答,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日式風格的建築,答:你沒怎麼見過好的,更沒使過好的,葉公好龍罷了。

-----

青山周平在北京改建了一個四合院,住戶是北京大爺大媽,用的是「日系」的手法,色調,材料都很漂亮,成果很不錯,還細心的怕物主不會用給畫了份說明書。上海的電視台拍出來之後的確效果顯著瞬間圈了一大票粉,成了網紅建築師。

但在我看來這簡直是在侮辱「設計」二字。

一段時間過後有人回訪,房屋使用狀況亂七八糟,理想中一家人聚餐的摺疊式公共廚房變成了雜物間。儼然沒有了當初上電視時候的小清新樣。

青山周平活到這歲數了,在設計業從業多年,這點道理他會不懂?不懂得是觀眾罷了。

樓上的一個回答說的挺好的。

都市生活壓力巨大,人人都想要找個避風港,離開自己的context,在避風港里暫時享受一下出世的愉悅。

問題就出在,離開context上。偶爾旅行試用一下是美好的,但可惜,建築其實是一部機器。

意思就是,跑車再好,如果你連自動擋的前驅車都開不好,給你一輛500hp的大功率手動擋後驅車,那簡直就是明擺著要害你。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 SANAA

《光的教堂》 - TADAO ANDO

《圓形幼兒園》 - BOW-WOW

《U HOUSE》 - ITO TOYO

《仙台媒體中心》 - ITO TOYO

《小篠邸》 - TADAO ANDO

這些都是「日式」現代建築里的傑作。優秀建築的落成是一個共同完成的結果,圖我就不找來一個個放了,去找找相關的文字來讀,這些建築背後的,館長,園長,主人,都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普通人看到的所謂「日式」,其實是一個發達國家最先鋒的一幫人吃下的殘羹剩飯,被本國的二流撿來標準化生產,加幾句悅耳的廣告詞包裝一下,然後舶到海外被三流拿來充當廉價設計的招牌。

日本文化的審美內核是wabi-sabi,是分寸感,是收斂,是儀式感。我才疏學淺,說不上來中國文化的內核是什麼。但你要讓一個個愛好江湖,愛好俠義,暢想詩和遠方的中國漢人,或者是習慣了大洋房,大車庫,後花園的美國人澳洲人,去在一間用分寸,儀式為內核設計搭建的房子里生活,那結局一定是後輪打滑,車禍現場。

噢,或者說的直觀一點,中國版《深夜食堂》。


瀉藥…我不是建築設計專業,單單從個人審美經驗上談談這個吧

(不專業之處,也沒辦法,科科)

首先,日式建築風格也是細分非常多種的,傳統和風和現代日系就明顯風格迥異。

前面的答主對傳統和風的描述已經挺全了,我更多關注的應該是指現代的日系風格吧。

日本地少,民居及內部大都小而美,簡約清新,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文藝范,又很重視內部細節的功用和整潔。尤其在節省空間方面,真的經常給人在不經意間就發現新天地的感覺(你覺得是一個櫃門,打開是一個廁所……剛好坐進馬桶又不碰到腿 就問你醉不醉)

還有一點就是日洋並存,和風和西洋風的神奇結合。像客廳,廚房這些頗具西式感,但卧室又保留著日式傳統的風格。

另外,比起高層公寓,日式的二層小別墅民居更有味道,每家每戶都有片小小天地,條件優越點的還有小庭院,門口的信箱,柵欄門都有很大發揮個性的空間。

其實,從日劇中,就可以看出不少有意思的日式風格,既鮮明又有趣真實,比國產劇中千變一律的毫無煙火氣的豪門別墅配置好玩多了。

《海月姬》中的天水館

《legal high》中古美門的房子,沒找到全景圖 庭院綠植 木製傢具 古典西洋風 猴猴看

《螢之光》的可愛庭院

看完這個劇,跟女主一樣產生了庭院情結

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獃獃的站在零贊前~

喜歡就留個贊再走!


謝邀。

瑞典建築師 Sverre Fehn 說過:「所謂好的建築,便是讓你在看到它時也會注意到它旁邊的一棵樹。當自然開始與建築對話時,自然顯得更美。」

我沒有去過日本,對於日式建築的印象只停留在日劇、雜誌、設計、繪畫作品裡。可能因為學設計,對於日本的平面設計、室內設計是真真切切的欣賞。最廣為人知的當屬MUJU無印良品的性冷淡風了吧,原研哉的留白設計印象太深刻了。

最近看到星爸爸在日本京都開的店,著實驚艷了一把。

星巴克以後的主色調可以考慮定為這個顏色,門帘與LOGO的結合、顏色的搭配,真的讓人忍不住嘆一聲 「妙!」

木頭、石頭、竹簾、榻榻米,一瓦一礫,這些元素拼湊在一起竟如此素雅、如此古樸、如此靜謐。

這個地方已經被我列入去日本必去打卡的地點之一(努力攢錢中...)。

在這樣一條街道走著,應該可以洗去都市人的急功近利與焦慮,從而回歸內心的平靜吧。

李碧華曾在《荔枝債》里說:「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日本京都更像魂牽夢縈的長安了。」

這些古建築在茵茵綠綠、山山水水的襯托下,愈發顯得空靈、素雅,讓人神往。沒有去過就不多加贅述了,畢竟眼見方為實。

但,長安的美,我是著實領略過的。站在古城牆外的時候,心裡是真的感動。

大雁塔外,紅色的城牆與枯木相互映襯,冒出來的一縷炊煙為建築加了一些生活氣兒…

屹立千年的大雁塔。

最後,以日本的古建築美照作為結尾。

讓人感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謝謝你看完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文字。

圖侵刪。


因為容易模仿。而且便宜。。。你讓人照著凡爾賽宮裝修一下自己家試試看。。,錢不錢的不說。很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謝邀,簡單來說,可能是有一種民族認同感吧。平安時代日本學習中國建築風格,現在保存下來的寺廟建築基本上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建築風格,很可惜中國人想看唐朝傳統建築群只能去日本了啊

再說日本房屋內飾,因為房間太小了,傢具都很精簡,顏色也多用禁慾的各種高級灰為主色調,主要是被現在的文青和小布爾喬亞們喜歡,畢竟現在年輕人大部分還是住比較小的房子,日式傢具是最好的選擇了吧。

在上課手機碼字,請見諒


感覺是更喜歡圖紙的表達。

拋開專業(zhuangb)術語、

1.圖紙有趣、即使非專業人愛看。

2.看的懂。

所以,一個有意思又讓人樂於主動接受的形式對於文化和知識的傳播是多麼重要!


不得不說中日兩國骨子裡的審美其實是一樣的,在日本的建築上看到中國曾經擁有的東西


說到喜歡日本的建築風格,人們更多的是喜歡日本建築風格所傳達的一些視覺、觸覺、心裡感受。

大多是人僅僅是喜歡日本建築嗎?應該是日系風格。

日式風格又稱為和風,清新、原始、淡雅,講究的是禪意、融合、節制。表面不會設計過多的裝飾元素,講究貼近自然,追求一種回歸感,基本已原木色為主,簡潔而不簡單,簡潔的表面不會替代多功能的"內心",內在功能的完善以及對細節的追求,是日式建築的基本特點。

日式風格恰恰反映出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在這浮躁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渴望能有片刻的寧靜,可以在這份寧靜中釋放壓力,發現自我,思考一些平時根本不會去思考的東西。

原始的材料,清新自然,讓人們有 一種回歸自然的舒服與放鬆感覺,讓我們從「活著」進化到「生活」的層面上,原始的木質材料加上綠色的清新裝飾,猶如身在大自然之中。

細緻,講究,是日式產品的共同特點,日本的工業產品,甜品,建築,都充分的提現了這一特性。

大多數人的浮躁往往產生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而日式建築恰恰相反,在簡潔的表面下,隱藏著強大的「內心」,這也往往是人們所追求的。

總而言之,能讓人們喜歡的,必定是能觸碰其背內心的東西。


日本人審美好的可怕,各方面的審美簡直令人讚美


以個人之拙見,因為日式建築風格多樣,而且繽紛絢麗。

下面是幾座日本的古城

看了這幾張圖就明白了

而且,日本文化的受歡迎,離不開日本的發達帶來的影響力,和日本動漫作為日本文化的傳播媒介推動一堆哈日的出現。

另外,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其它民族長處的國家,它能把自己本土的文化、中國文化、西方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比如他從中國引進了豆腐,然後從西方那裡學來了用奶油,發明了日本豆腐。建築上也是一樣,既崇尚傳統又與時俱進。


北歐跟日本極簡審美傾向,剛好跟現代主義風格不謀而合,, ,

話說不反對裝飾那邊,還有賴特這個nc精日_(:з」∠)_

這個圈子對日本有好感很正常吧,,,


曾經喜歡傳統建築,尤其唐風,現實中拆了重建的真的是說不出的丑,結果搞得好像就應該是那樣的,反而日本重建之後還是原樣,中國的重建技術真的是,辣雞,也只能在日本建築上找回一點對本民族的榮譽感,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推薦閱讀:

造價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螺紋鋼(熱軋帶肋鋼筋)上的螺紋是幹啥用的?
如何評價 MUJI 的「無印良品の家」或「MUJI House」?
為什麼城市規劃(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會往建築方面靠?
當代中國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有價值嗎?

TAG:日本 | 建築 | 日本建築師 | 建築設計 | 日本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