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房價降了,為什麼開發商都在拚命拿地,未必他們傻嗎?
新聞裡面天天說房價降了多少,多少,又出了什麼王炸政策啊什麼的。但是開發商確在拚命的搶地,這個不是很奇怪嗎
你做一個企業,現在死,未來死。你咋選?
現在房產商,像恆大這種,負債都很高,他們要靠不停地拿地才能從銀行拿貸款,盤活企業。你讓開發商拿不到錢豈不是讓他們破產嗎
去年很多拍賣你會發現,很多都是自己給自己加價,本來第一名已經是你了,下一輪你繼續給自己加價,連加很多輪。這不是說明他們一定要拍到某個價,才能貸到這些錢從而繼續生存。
有興趣的朋友直接看我這篇回答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739640/answer/184798168
我來給你分析分析!
就來北京來說!舉例的北京偏僻的地方。然後還要考慮下通貨膨脹。2008年:房價2000每平,媒體說金融危機,房價會暴跌!
2009年:房價4000/平,媒體專家說房價上漲太多,要觀望,說房價會崩盤!
2010年:房價/8000平,媒體大事宣揚國十條出台限購,房價逼定下跌!
2011年:房價12000/平,謠言說國家要出台房產稅!房價會跌!
2012年:房價17000/平,媒體說房價漲的有點離譜,估計要崩盤了!
2013年:房價21500/平,你沒有買房,你聽專家的泡沫來了,說房價快崩盤了!
2014年:房價28000/平,媒體國家要出台不動產登記,大面積限購,房價一定會跌!
2015年:北京市均價房價30000/平,不動產登記已經出台,房價瘋長。
2016年:首套房首付款最低20%,二套房首付最低降至30%;房貸利率、契稅、營業稅全面下調;二胎政策、個稅抵房貸。
2017年:媒體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如果你選擇的是在北京買房,2006年買入價280萬,2016年賣出價2600萬。十年漲2320萬,一年漲232萬,一月漲19.3萬,一天漲6352元,一小時漲264元,平均每分鐘漲4.4元,這就是房地產的價值所在。
媒體連你都忽悠不了,還不如去跳海!
媒體什麼時候叫你去買房,那房價肯定要崩潰了!就和炒股4000點才是起點一樣!你去百度搜索下。
查新聞08年就說房價跌了。
你百度搜索下明年就跌,下半年就跌,明年就跌,最早也能搜索到08年。國十條,國五條,限購,調控全是!
看看房地產申報價格吧!看看大頭在哪裡吧!這就是打個比方現在房價2萬,內部房只要1萬左右!因為不要繳稅!謝邀。因為人家要做生意啊,做生意就要進原材料啊,原材料就是土地啊。
第一。你不買土地,這麼多員工幹啥?吃啥?有不少房企還是上市公司或者合資公司,你不買地做生意,投資方咋辦?
第二。新聞說房價降,到底哪裡降,為啥降。開發商在拚命拿地,到底哪裡拿。這個要分城市去看。一線城市幾乎沒有土地供應,當然出一塊搶一塊。部分熱點城市價格可是剛剛漲過一輪,需求也釋放差不多了,本就該回調,正好就坡下驢。
第三。所謂的房價降了,是因為重點城市在銷售環節搞限價。但限價令你得細看:地方政府也不傻,人家限價限的是你之前的高額利潤,還是給你留了一些空間的。特別是近期拍的地王,政府還是一定程度給放行的,要不然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讓房企虧了錢,明年地還怎麼拍?所以現在的預售價格是這麼批的:你拿地早的,土地成本低的,我不讓你跟著市場賣高價。你的價格只能比上一期漲一點。你不肯賣?那就別賣,憋著。你拿地晚的,拿了地位土地成本高的,我價格可以稍微批高一點,讓你別虧錢。
房企也是看準了這個,土地還是要拍的,拍了只是少賺一點,政府並沒有逼著你虧錢。
第四。現在售價限了,拿地價格也限了啊,上海周邊都開始玩兒限價拍地,到了一定價格就不能再往上加了,怎麼辦?抽籤啊。那你說低於市場價拿地,你搶不搶?所以才出現前一段時間嘉興拍地的瘋狂場面,數十家房企,搞了幾百個馬甲公司,總共400家企業抽籤搶地。
第五。大家都知道,現在屬於非常態,我現在拿地,可以拖個兩年的開發銷售周期,一年後上市慢慢賣,兩年三年收官,兩年中如果政策有變數呢?我就賺到了。如果政策沒啥變化呢,參照第二條。我就去跑政府哭窮,哭訴我可是高價拿地,您預售價格給我批高一點,不讓我虧到就行。
這麼看下來,政府已經設計好了新玩法,雖然不如以前暴利,但是總歸有得玩,也沒真的虧到你。房企這夥人都是精明到了頭髮絲兒的主兒,他們敢於拚命拿地,還真不像咱這種腦袋一熱就殺進去了,你就別替張屠戶操心了。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
「相信凱撒」(inCaesarwetrust)
不談城市談樓市都是耍流氓高票的意思是十年之後北京一平米上百萬?買不起還躲不起嗎?我家也是北京的,按著我當時的工資自己買房只能在家附近買個40平左右的然後三十年房貸不然就把家裡掏空,那麼幾十平米我不認為值得搭上我的一輩子,買不起我認了,出國還不行,現在是底還是頂都無所謂了
搶地是為了續命。
不恰當的比喻:我有套房,市值1000萬,經評估,房屋評估值70%,可以獲得銀行貸款700萬。
旁邊拍了個地王,地價猛漲,我的房價肯定也跟著漲,原本1000萬,現在翻一番,值2000萬了,房屋評估值70%,可以獲得銀行貸款1400萬。所以你把700萬按時還清,重新從銀行貸了1400萬出來。在下個還款周期前,繼續拿地,把樓價炒高。
而銀行呢?貸出更多的錢,收更多利息。
謝邀。
房價降或者升,開發商都會拿地,企業要經營,就要採購原料。談不上拚命也談不上傻吧,它畢竟不是產業鏈的最下游,貴了就疊加利潤仍下去就好了。
現有的競價機制就是這樣,越競越高。如果走工程招標模式,技術打分,商務報價,可能就會出現價低者得了。但XX不會願意。
答案是開發商除了買地修房子一般也不會幹別的(不絕對)。
這個問題就好比問:氣象局說明年有洪澇災害,那農民為什麼還在播種。我來說一下我看到的現象,坐標成都。
我也在成都十多年了,十多年前,那時候成都還沒有地鐵,我經常坐公交車環繞成都,到處走走看看,發現成都有很多閑置的荒地,都被圍牆圍了起來,但是並沒有修房子,近幾年房價大漲,開發商紛紛開始修樓,當年的拿地價格和如今的拿地價格那怎麼能比,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通貨膨脹每年都在繼續,開發商手裡的錢大部分是銀行貸款來的,貸款利息和通貨膨脹一比,完美的利用通脹稀釋了貸款。換句話說,現在開發商就算拿地是天價了,那也只是目前的物價指數對應的,放在過去北京才2000一平的時候,你敢想像10000一平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嗎?你可能覺得那是修給神仙住的吧,所以任何時候,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個結論並不適用於所有城市,因為以後中國會出現大量的超級城市,人口基數大,目前成都來說,1500萬人口,每年100萬人口增量,市中心滿了就一環路,一環路滿了就二環路,二環路滿了就三環路,然後就是繞城,二繞,延線。這個圓越來越大,這樣的城市,就用簡單的供求關係來看,人口遞增,房子不愁賣,要想留下來享受城市發展的紅利,那就對不起,請掏錢為城市發展買單,具體表現就是城市的房價。當然城市發展會讓其他地方富裕的資本流入,搭乘城市發展的東風,進一步推高房價,有很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看著城市發展的越來越快,焦慮也越來越大,等到自己有一天面臨買房的時候,該怎麼辦,既然是一個賣方強勢的市場,開發商根本不怕房子賣不出去,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就只能父母幫幫,自己拼拼,趕緊首付個房子止損。現在的開發商先拿地,囤一囤,國家不允許囤,他們就磨洋工,修的奇慢無比,然後就說什麼資金不夠,修的慢,其實就是囤地,等通脹的差不多了,開始修,溢價數倍賣出。
這裡順便說一個不相干的話題。我朋友問我,以後人人都有一套住房,父母再留一套,老婆父母留一套,再到孫子這一代,最不缺的就是房子,那時候房子還值錢嗎?我的回答是這樣的:1.超級城市,只會越來越強,所謂的父母留一套,老婆父母留一套,自己本身還有,這些只是賬目上看,好像是很多套,父母在世房子不可能賣吧,等父母百年歸去以後,說不定遺產稅出台把你的資產拿一半,這個是我個人預測,請勿吐槽。2.原來的結婚標準是三轉一響,就是縫紉機,洗衣機,自行車,收音機,這些都是原來女方嫁男方的標準,現在是有車有房,標準提高了,往以後走,也許就是別墅洋房,賓士寶馬。以後要求會隨著發展越來越高,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3.孫子拿著原來的父母爺爺奶奶留下來的資產,每個人都是房東,但是隨著發展,住宿條件一定會改善,也許智能住房又會取代目前的住房,更科學的建築,更加人性的小區環境,這些都不是你手裡有多少房的數量問題,就像原來的瓦房換樓房,樓房換成獨棟電梯樓,電梯換成綠化小區,以後對住宅的要求一定會越來越高。成都那些老小區的居民我們在一起聊天就能夠聽他們說,原來70平米的房子,現在賣了還得自己貼錢才能買一個新房,如果貸款,連裝修的錢都不夠,所以能湊合就湊合,等著拆,地段好的老小區,開發商拆不起就不拆,所以很多人盼著自己手裡那套老房子換新房,一等就是數十年。4.你要相信,想要玩下去,我朝可以365天不帶重樣的玩,一句遺產稅就可以回收大量的資產,然後推平修的更好,再賣給你的子孫。不要用小農經濟的思維方式去套房開企業。如果我告訴你某家全國性的超大房企幾乎所有項目的單盤利潤都接近零你敢信嗎?
別問我是哪家,我隨口編的哈哈哈哈拿地,不一定賺;一直不拿地,肯定死。
因為房地產公司是靠流動性維持經營,不是靠利潤。
利潤高固然好,但是喪失流動性,那坐吃山空,撐不了多久。
一個房地產項目,拿了地,辦好前期手續,就可以到銀行批幾十上百億貸款,還可以發企業債,上市公司可以增資,再融資。
後續供應商的貨款可以拖,員工工資最多一個月一發,外包工程也是分批結算,支出的部分很少。那麼大筆剩餘低利率的資金拿在手上,幹啥不能賺錢。
要是拿不到地,沒法巧立名目向銀行貸款,發企業債,上市公司也沒法出利好,沒法再融資,那才是沒了接盤俠,真正的滅頂之災。最靠譜的解答是,開發商拿地是為了生存,拿了地才能繼續在銀行貸款,還之前的欠款,沒地了,資金鏈就斷了,嗝屁了。像那些自抬地價的都是出於這個原因,地價越高,在銀行貸的款越高。跟房地產商能不能預知房價走勢一點關係都沒有。房地產商不是算命先生,更不是神。
每次提起房價要降,我都要再看看這張截圖
--
另外多說一句,房價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種降。要麼是其他行業振興,大家收入增加,抵消房價增長帶來的不適。
要麼就是崩,是崩,崩,崩,崩,請讀三遍,崩和降可完全是兩碼事。
一線城市的房價如果落到幾千塊一平。那你省吃儉用的幾萬塊完全可以當柴燒了。別白日做夢可以抄底入手了。
從來都是買不起房子的人長篇大論,就沒問過手握3套以上的人到底怎麼想的嗎
我來說個有點偏的答案,這個問題背後體現了我朝的治國精神,什麼土地開發商都不過是國家發展的一粒塵沙罷了。
現有土地政策我覺得這是我朝最高明的地方,很有可能解決的人類歷史中從未解決的大難題。我的靈感是從中國的改朝換代來的。每一次改朝換代的根本就是土地不均,這一點毛爺爺早就告訴我們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哪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一次土地的再分配?明朝就是最典型的,後期土地集中在士子大族手中,還他媽不用交稅,你說國家能扛得住?所以有想改變的嗎?有,王莽穿越回去想改來著,誰知遇到了位面之子劉秀。雍正想改,到後來呢?他那寶貝兒子一上台就給推翻了,僅僅為的是眼前的榮華富貴。有人說現在已經不是農業社會了,土地已經不能代表生產力,那我問你,你老家的一畝三分地反正也是租給別人種,為啥不獻給國家?至少目前為止到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土地依然是這個世界唯一的硬資源。因為土地伴隨著能源,工業基礎,糧食等等。那有沒有辦法讓土地資源不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呢?不能,毛爺爺試過,到最後還是改革開放了,畢竟這種方式很難吸引大家將注意力提高在發展上。那現在這樣呢?土地是國家的,通過鋼筋水泥來控制資產的再分配,沒有比這更易於管理的了,控制房價遠比控制土地來得更容易些。古代:「今年欠收,只能把土地抵押給王老財換口糧食,明年咋辦?沒吃的,造反吧。」
現在:一邊吃著小龍蝦喝著冰啤,「房價太高,五十萬一平米了,怎麼辦?根本買不起,造反吧!」,「容我再考慮考慮。」說完吧咂著蝦皮陷入了沉思……現在都在堅挺著,就像08年的經濟危機,全球大蕭條。挺過08年,09年的春天就來了。短期看房價不會再漲了,至少到明年六月都不會大漲。但是後面怎麼走還要看zf的調控政策。如果堅持現在的政策,那麼未來房價不會暴漲,穩步上升還是可能的。長期看房價也不會一直漲,畢竟人口總量在下降,出生人口不斷下降,二孩政策也就是持平,但是很多人受各種壓力並不願意生二孩,當60後退出歷史,人口會有大幅下跌。到時候會有很多舊房子,那麼租房價格自然下跌,新房價格也就順勢下降。
一、房價沒降,因為降了也沒用,賣不出去,現在手裡有房子,降了幾次價了,根本沒人買。不是沒市場,而是很多人沒資格買。二、不管房價漲落,開發商都得拿地,手裡沒地還叫開發商嗎?
我瞎猜的……
誰都不想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走上絕路。房企不想到了特定時候被放棄沒了活路,於是強行高價拿地再去巨額貸款。他們想做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人性如此,我真的只是瞎猜的!說到底還是開發商篤定不是接盤俠,他們高價拿地高價賣,羊毛出在羊身上。坐標無錫,開發商開盤都選某輪土拍過後那個節點,然後用高額的樓麵價做宣傳。朋友圈中介全是新地王樓麵價都比房價高了,你還在猶豫什麼?這種論調刷屏……不管買地還是買房都要搖號了,比菜市場還嘈雜,卧槽,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雖然很反感這種現狀,雖然知道他們的各種套路,去年剛開始漲的時候就是因為反感他們這種造漲的論調沒去理會,結果全款接近變首付了。出差安徽看到路邊的廣告:年底不買房,一年又白忙!尼瑪,這特么何止一年啊?雖然現在翻番都不止了,但是普通小老百姓剛需還是沒辦法。不買的話,就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買得起了。
單純從房地產公司角度來說,也是要看層次和區域的:
1. 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已經出台了新政策,小的乃至中等規模的地產公司是拿不到地的。拿地首先要對準備報價的地產公司有個評分,這個評分實際評下來中等規模的地產公司(全國地產公司排名50名左右)是沒有競拍資格的。
2.在二線或三線城市是能夠拿地的,在個別城市出現了新政,即土地出讓金採取封頂形式,譬如杭州;土地出讓採取抽籤形式,譬如南京。在這些城市中,存在政府對土地出讓價格的調控,而且政府的目的是調低土地出讓價格,也就是說不想開發商房子太貴。
3.從房地產公司定價角度考慮,其實他們也不清楚這個房子應該是什麼價格,他們最喜歡參考的價格是周圍房子賣什麼價格,也就是說某個區域其他房子在賣的價格。如果該區域在賣房子的價格本身就很高,那麼房地產公司也傾向於認為這個高房價在該區域是會繼續持續下去的。
4.也就是說房地產公司也可能存在事實上的非理性,造出一套房子後由於種種原因,價格沒有達到預期,從而賣不出去。所以我們從房地產公司買地皮推出中國房價的持續上漲這一點是沒有基礎的,原因在於這種邏輯有最少兩個前提:A. 房地產公司是理性的;B. 房地產公司相對於普通大眾有更多的資源、信息優勢,而這兩個前提可能並不正確,最起碼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正確。
5.房地產公司自身對於房價也是存在看不準的情況的。舉個例子:萬科在2017年年度財務報表中計提了金額較大的存貨跌價準備。我們觀察其存貨跌價準備能夠很容易發現兩點:1.跌價準備項目所在城市都是二線或三線城市;2.一線城市沒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我們把上述信息綜合一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房地產公司之前存在競爭,目前的政策導致一線城市土地拍賣是大的地產公司之間的競爭;而二三線城市土地拍賣則呈現加劇情況,因為大量中小體量的地產公司沒有資格加入一線城市地產拍賣遊戲了,只能集中在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進行競爭,這將一定程度上導致二三線城市拿地的激烈程度上升。
2.城市之間存在巨大的房地產政策差異,這些政策差異可能導致城市間土地出讓金規模的顯著差異。
3. 房地產公司本身也沒有明確的定價邏輯,地王容易推出另一個地王,此種情況下,拿地成為一種競爭手段。且這種手段不一定是理性的。
4.房地產是門生意,有賺有賠。雖然萬科年報中的存貨跌價準備可能是有其調解利潤的目的在裡面。
最後想吐槽一下:
1. 新聞說房價降了,這一點真的成立嗎?恐怕也要分區域討論吧,你說鄂爾多斯這樣的鬼城房價腰斬我都相信,你說上海這樣的城市房價掉1000我都不信。
2. 開放商真的在拚命拿地嗎?也要分情況討論吧,理由同上。
推薦閱讀:
※2014年的房價到底會不會跌?
※新聞「中國貨幣供應量首次破 100 萬億」是否說明2013年房價根本不可能降?
※大城市,房價、房租這麼高,有人考慮過一輛合適的「房車」嗎?
※南京的房子都是誰在買?
※廈門房價為什麼會那麼高?
TAG: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