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亮劍劇照中李雲龍持刀的刀刃朝向虎口?
這是非作戰狀態下的正常持刀姿態嗎?有什麼作用?
更新於2016.01.28,最近一直忙著過年的事,好久沒上知乎,第一次收到這麼多贊受寵若驚(原諒我知乎小菜鳥沒見過世面),嘿嘿!之前沒有正式回答過問題,排版不太方便閱讀,我重新調整了一下。謝謝大家對我的寬容,下次有機會還會回答更多我感興趣的問題。
以下是原回答:
我發現幾個高票完全偏題,討論的根本不是戰鬥技術和原著劇情,討論的是電視劇的劇照,當然就應該按照電視劇的劇情來。幾位高票的老師應該是沒看過或者沒認真看過電視劇。這張劇照拍攝時的劇情是:黑風寨謝寶慶在加入我黨孔捷部前做的最後一票買賣中殺死了李雲龍的警衛員兼好兄弟魏和尚,李雲龍一怒之下領兵包圍攻破了黑風寨,謝寶慶從後山跑了,李雲龍俘虜了黑風寨二當家及一眾小嘍啰,而殺和尚就是這個二當家動的手,這張劇照就是拍攝於李雲龍接過遞來的刀準備砍死二當家為和尚報仇的時候。因為我黨是有不殺俘虜的傳統的,更何況黑風寨已經同意孔捷部的收編,在這個時間節點已經算是友軍。這段劇情的重點不在於他如何拿刀,而在於表現李雲龍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兄弟情義和民族大義之間的掙扎。所以這張劇照和最高票說的格鬥技巧,還有其他幾個高票老師說的原著中和日本兵曹格鬥的劇情沒有關係。
寫在最後,看知乎好久了,正式回答問題這是第一次,而且是不請自來。不為嘩眾取寵,只因高票幾位老師的回答實在有些牽強,如果我言語上有冒犯,在這先給幾位老師道個歉。李雲龍雙手握刀,刀身下垂到左腿前,刀背對著敵人,而刀鋒卻向著自己,幾乎貼近了左腿。日本軍曹怎麼也想像不出以這種姿勢迎敵有什麼奧妙,他不耐 煩了,呀的一聲傾其全力向李雲龍左肋來個突刺,李雲龍身形未動,手中的刀迅速上揚咔嚓一聲,沉重的刀背磕開了日本軍曹手中的步槍,一個念頭在軍曹腦子 里倏然閃過:壞了,他一個動作完成了兩個目的,在揚刀磕開步槍的同時,刀鋒已經到位,他來不及多想,李雲龍的刀鋒從右至左,從上而下斜著掄出了一個的殺傷半徑。軍曹的身子飛出兩米開外,還怒視著李雲龍呢。李雲龍咧開嘴樂了,這宋哲元29軍的大刀隊不愧是玩兒刀的行家,真是越厲害的刀術往往越 簡單。這招刀術是曾在29軍大刀隊干過的二連連長張大彪的絕活兒,李雲龍也學會了,這招確實厲害。
這是亮劍原文里的一段描寫,應該算對的上吧小說原作里寫的揚起來磕開槍的動作實際上是近身之後的動作,跟逆刃沒什麼關係。
大刀隊刀法第一式是單手的兩個大掄劈加側上步避開刺刀軸線,起手一般在肩上或者身後,第一下鬼子不退就是砍前手,退的話第二下緊追上去再砍對方的前手。如果對面是假動作或者很莽的衝上來那就是拼雙殺一刀換一刀。
總有人說大刀對上刺刀不好用,實際上刺刀不同於傳統的長柄武器,不能倒把,前手離槍尖也近,才沒長槍那麼好用,實際上前手離槍尖的距離比大刀還要短。。。並不佔長度優勢。
而刀刃朝里的用法是上面第一式的一種雙手握刀柄的變種方法,第一下的掄劈因為刀背在下所以變成掄砸,第二下後手一提直接虎口朝著敵人砍過去。這個用法的好處是不用步子避開刺刀軸線,刀放在身前直接衝上去狠命掄就有了。
不過歷史上的大刀隊會不會用這種方法又另說了,這種方法相比正常的動作也不見會有太大優勢。
至於劇照。。。拿反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原作和實際片子里都沒有體現上面說的用法。。。個人認為
第一種可能只是因為藝術處理才這樣的,因為這畢竟是電影,只是這種姿勢可以把整個一把大刀展示在觀眾面前,使之看著更加霸氣而已。第二種可能實戰當中刀沖虎口的技法是有(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導遊和作者並非針對性的涉足過冷兵器格鬥領域,可能也是知奇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尊重原著就讓主角擺了這個架勢(原作沒看過)至於大刀在刺刀刺過來的時候能不能格擋反擊刺刀的問題(筆者認為刺刀大刀各有優劣,在純冷兵器格鬥範疇,不涉及二種兵器具體的比較。)
步槍加刺刀,除去手部之外,攻擊範圍是70cm+,
攻擊時幅度較小的動作和最能避免對手快速近身貼入的動作,除了直刺沒有別的,既然是直刺,大刀方需要格擋的地方顯然不是握持長度30cm+的步槍桿部分而是近40cm長的刺刀刃部部分,刺刀不包括刺刀柄充其量也就300到400g那樣,大刀方進行上下左右的格擋「因為受力的方向不在一個平面上」也並非格擋不開。至於步槍拼刺時的虛招試探,一個很沉重,攻擊節奏很慢的武器,想做到在試探時收發自如,幅度小,速度又快就更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刺刀方使用步槍的功底到位,在步槍上施力的話倒也不好說,但問題是現代軍人使用步槍格鬥,這麼沉重的兵器,想把力量運用到這件兵器上,除非是進行長期而又系統的挑撥揮擊訓練,還有發力訓練,否則是不可能的。
現代軍人從拼刺訓練的強度和周期上看,若是沒有幾門超重兵器格鬥練習的功底,怕是很難。二戰日軍的格鬥水平只是橫相對比其他國家的軍隊強,但是就絕對水平來看,使用的技巧也仍然是以實刺和衝刺為主,充其量會一些簡單的對峙罷了。參考回答最後面的超級鏈接
引用:
【如果刺刀的首次攻擊偏離了目標或者被格擋住了,那麼在敵人穩步堅守的情況下收回武器發起再度攻擊並不容易,但是劍的情況就不同了,可以很容易在攻擊後收回,可以迅捷地揮舞,攻擊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頭部和手臂,還能在揮舞中防衛自身。麥克萊共殺死六人,用他的闊劍(高地軍團的軍士通常使用的類型)將他們砍倒,最後他脫離陣型,攻向一個土耳其人,將對手砍翻。但是在他返回方陣的途中,他被身後的一擊所殺,他的腦袋幾乎被一柄馬刀劈成兩半。」(大衛·斯圖亞特少將,《蘇格蘭高地團簡述》,1825)】參考我在另一個關於步槍vs大刀問題上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187586/answer/124295462還有答主虎襲來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187586/answer/113416084這是原著關於這一段的描述,可見電視劇在這個細節還是挺尊重原著的,回答裡面太多主觀臆測了。
「這是場硬碰硬的肉搏戰。。。。。好一場混戰,軍人的意志、勇氣和戰鬥技巧的完美結合。。。。李雲龍的第一個對手,是個日本軍曹,他不像別的日本兵一樣嘴裡呀呀地叫個沒完,而是一聲不吭,端著刺刀以逸待勞,對身旁慘烈的格鬥視若無睹,只是用雙陰沉沉的眼睛死列盯住了李雲龍。兩人對視著兜了幾個圈子。也許日本軍曹在琢磨,為什麼對手擺出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姿態:李雲龍雙手握刀,刀身下垂到左腿前,刀背對著敵人,而刀鋒卻向著自己,幾乎貼近了左腿。日本軍曹怎麼也想像不出以這種姿勢迎敵有什麼奧妙。他不耐煩了,呀的一聲,傾其全力,向李雲龍左肋來個突刺。李雲龍身形未動,手中的刀迅速上揚,「喀嚓」一聲,沉重的刀背磕開了日本軍曹手中的步槍。一個念頭在日本軍曹腦子裡倏然閃過:壞了,他一個動作,完成了兩個目的,在揚刀磕開步槍刺刀的同時,刀鋒已經到位。。。。。他來不及多想,李雲龍的刀鋒從右至左,從上而下,斜著掄出了一個180度的殺傷半徑。軍曹的身子飛出兩米開外,還怒視著李雲龍呢。李雲龍咧開嘴樂了,這宋哲元29軍的大刀隊不愧是玩兒刀的行家,真是越厲害的刀術往往越簡單。這招刀術是曾在29軍大刀隊干過的二連連長張大彪的絕活兒,李雲龍也學會了,這招確實厲害。。。。。。白刀刃戰就像體育競技中的淘汰賽,不到十分鐘時間,雙方大部分人都倒下了,倖存下來的都是些刺殺高手了。」
業餘水平,僅供參考。
根據上面的答主解釋,以及我的一些分析,這類似於撩刀
【單刀法選】中的刀法有這樣的描述:
先立低看勢,彼槍札左腳,低插一提,彼槍起札面,刀背開槍,斜進右腳砍殺。
(圖片來自網路)簡述就是先用刀背格擋襲來的槍,然後砍他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國在抗日期間沒有足夠的能力鑄造可以與日軍的武士刀,更多的是
30年式刺刀
(圖片來自網路)所以就儘可能的用厚重來彌補品質的不足(圖片來自網路)這樣就有一個問題,用大刀的體力消耗大於刺刀,如何利用大刀特點一擊必殺就成了關鍵。
由此誕生了大刀刀法——破風八刀
刀決: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由此分析,李雲龍最可能的招式為: 上撩刀
上撩刀區別於下撩刀,雖然犧牲了部分重力效果,但更易發力。
對戰情況假想:
日寇刺刀直刺襲來,寒鋒閃耀
李雲龍右手持刀,絲毫不見慌亂,姿勢怪異卻極為有效,大刀厚重的刀背像一柄大鎚錘開了刺刀
日寇中門大開
李雲龍借勢,遞步,擰腰,左手也抓向了刀柄,這股力道包含了格擋反彈的力量和全身的整合力
右斜上撩刀
厚重的大刀毫不費力的劃開了日寇的軍服,日寇的皮膚,日寇的前胸,隱隱有將其一分為二的趨勢
日寇亡
李雲龍大吼一聲「殺」,沖向了下一個敵人。
出刀勢而已沒有強制要求。
謝邀
有人說起破鋒八刀用刀背磕刺刀這茬,我必須說這玩意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刺刀多重知道么?三八大蓋3.9KG,上刺刀我算4KG可以吧?加上前刺的衝力,想磕開刺刀沒那麼容易,你要沒磕開可就捅到你身上了。而且對方未必就傻呵呵的上來就全力捅刺不留後路。我假裝捅刺快速回收做個佯攻可不可以?那你貿然去磕,磕了個空,那可就胸門大露來不及回防了,再往前來個真突刺,大刀就死了。大刀不上當對刺刀也沒損失。你不上當我刺你手行不行?你要躲只能往後縮,手縮回去我再來個大力突刺你想磕開可就不好使勁了。你要後退我刺刀依然不吃虧,再換個法子搞你。看出來區別了么?刺刀長,大刀短,刺刀能夠得到大刀的距離,大刀夠不著刺刀,所以大刀想近身,就得弄險,這就是為什麼說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你要冒險,一旦失敗你就死。但是刺刀無需冒險,怎麼試探都可以,抓住你冒險的破綻就捅死你。
其實說了半天只是想科普下大刀對刺刀其實半點優勢都無。真那麼有優勢鬼子就不用刺刀,大家都用片刀好了。傳說的破鋒八刀破刺刀,那都是拿命填的。一點都不容易,一點也都不輕鬆。
圖上李雲龍是單手握刀,根本就不是戰鬥姿態,不存在單手能用1.5KG的刀磕開雙手握持的4KG刺刀這種事。要真能做到那就不是李雲龍了,他是楊過還差不多。所以其實就是拿道具的時候沒注意,他拿反了
個人覺得沒必要過度解讀,你試試這個姿勢持刀怎麼順手舒服,就用家裡菜刀試,我拿菜刀不切菜的時候都刀刃朝虎口,因為正常持刀總感覺會一不小心割到什麼東西,以前也不小心割破過手,所以習慣上一般拿刀都不會刀刃向前
這是槍法
什麼刀法什麼這個那個的都是胡扯自己找把菜刀拍個照你刀刃沖向鏡頭拍出來就是一條線這是個劇照又不是抓拍
未曾學藝先學禮,習武之人須牢記,刀刃萬不可沖向師長。
所以這應該是李雲龍對面站著劉伯承。純粹是拿反了 怎麼這麼多人說大刀厚重呀 我不覺著它比日本刀厚呀 而且那麼短
我記得原劇情里是拿起來要砍俘虜吧,拿起來掂量一下的時候拿正拿反無所謂。
電視劇你當真拉 就是好看而已
這張照片不像是白刃戰的場景 是後來圍剿謝寶慶砍二當家腦袋時候的吧
提這個問題說明您沒有看過小說,或者沒有仔細看過。某邊疆兵擊圈新晉小V一看就是個也沒看過小說憑藉自己大腦或自身經驗在編排。
沒能找到這個圖片在電視劇裡面的出處,所以拿第六集白刃戰時的截圖來強答一下吧。
先說結論就是,純粹擺拍拿反了,和刀法沒關係。
首先是李saber砍人時候:
砍完人衝鋒(李saber在右邊),截不到很好的圖,但是也能夠看出來是刀背向虎口:然後是緊接著持刀上前和軍官對峙,很明顯是刀背朝虎口:(上方圖,和尚身前是李saber)可以看到,砍人前和砍人後,都是刀背朝虎口。而整個劇集中,李saber也並沒學過新的「武功」。所以我覺得可以認定,題圖中的拿法跟所謂「刀法」沒有一毛錢關係,純粹是拿反了。李.緋村劍心.雲龍
這是英靈李雲龍(saber)的執劍方法。
英靈自然不能和普通人類相比。推薦閱讀:
※藏刀砍鐵挑戰世界名刀是真的嗎?
※冷兵器見血後可以直接歸鞘嗎?
※怎麼用磨刀器磨武士刀?
※中國傳統廚刀都有哪些?一般怎麼用?
※你握過最舒服的刀柄是什麼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