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會變為三星之於韓國嗎?
華為的薪資高於行業水平,獲得壟斷優勢,是否會綁架經濟。
國內兩個通訊大家,中興的營收大約相當於華為的15%左右,技術層面也有挺大的鴻溝,華為的核心網設備事實性的壟斷。題主有發現他們綁架經濟了沒有?
視頻監控行業的編解碼晶元,2016年大陸的視頻監控行業總採購量是2億顆的樣子,海思的份額超過95%,依然是事實性的壟斷,但銷售給用戶的產品價格反而降了很多。在此之前,這個方向的王者是TI,海思只是個小P孩,採用TI方案的1080P監控攝像機要價1000到2500之間,海思發力以後同等規格的產品在半年內硬摁到了300到500,TI因此出局。至少到目前為止沒聽說過海思有利用市場地位操縱價格的證據,以後不知道,拭目以待。以上,其他例子就不想寫了,沒意思
華為沒有獲得什麼領域的獨家壟斷權。現在就考慮這個,想得太遠了。華為的營收還不到800億美元,這個體量放在國際上,排名80左右,實在算不上個啥!中國如今在ICT領域,別看有個華為當代表,其實實力真算不上個有多強。去看看世界各大公司研發經費排名前50強。那麼大個中國就華為孤零零一個公司撐著,美國上榜了23家公司,佔了近一半。德國8家,日本8家。連韓國都有兩家。
這前50強,個個都是業務遍及全球的跨國公司。
他們的利益疆土早就延伸到中國來了,我們還挺歡迎的,世界500強來投資了。,,,,我一直強調的是:中國不能只有一個華為。華為有今天,是真金白銀砸研發經費砸出來的。美國,德國,日本捨得砸錢搞研發的公司滿地都是,這類公司在中國卻比大熊貓還罕見。如果中國的世界500強們,有2成願意向華為學習,題主擔心的事情還算個事兒嗎?,,,,,
所以,我們防止華為一家獨大的手段有兩個。1. 玩命砸錢搞研發在10個領域生長出10個華為。2. 限制華為壯大,讓中國公司個個都是一幫弱雞,誰也別想出頭當鳳凰,就不會有題主的擔心了。我們的下一代,就可以繼續為引進歐美日的世界500強家數而驕傲,我們還能為子女能進外資500強而自豪呢!首先華為基本不可能成為三星,其次三星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模仿榜樣,三星的核心資產是三星電子半導體電池,其他的基本都是沒多少技術含量玩意,韓國因為體量小一家獨大成為可能,但中國不一樣,比如三星在韓國的壽險基建等等,在中國是響噹噹的龐然大物,中國交建平安保險隨便都是千億市值的巨型企業,民營企業一般碰不得這類業務,只能做高科技業務,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美國精而強模式是最佳的,日本是財團模式但財團只是參股提供集團金融等支持具體像豐田就是認真做汽車,索尼日立等也做多元化但也是圍繞技術為中心進軍的都是前景廣闊的產業業務的相關性也比較近,總之比三星集團這種什麼都做強的多,所以三星集團並不是好的學習榜樣!華為目前的三大業務相關性非常強,且都不是壟斷,最強的通信業務也因為美帝的打壓連最優質的美國市場都沒進去及美國馬仔國日韓澳加英市場份額也與行業身份不符,至於企業業務差距思科還很遠只能說前景廣闊,大量的發展中國家需要華為這樣成本相對低快速反應靈活多變的方案,預計華為會未來會成為行業的巨頭之一,但也只是之一。至於手機業務更與壟斷無關,谷歌在系統的壟斷地位,蘋果獨家os在高端的強勢統治力,三星在顯存屏幕的強勢統治力在電子硬體高端的影響力,基本決定了華為做的再好利潤也差蘋果三星很遠,頂多依靠中低端在銷量上成為業內第三強,在中高端4000+形成一定的衝擊力,基本是極限,這還是在華為不犯錯蘋果三星或者其他競爭對手沒有強勢統治中端的預判下才能做到的。綜上華為三大業務都不是壟斷,2015年三大業務年利潤才不到四百億,與國際知名巨頭一個領域就近千億的利潤差距還很大,至於華為海思視頻晶元,光伏逆變器,華為海洋等業務規模都太小目前只能作為補充。總之華為目前根本談不上壟斷,最強的通信業務政治原因被打壓,其他業務都跟業內巨頭差距挺大,但華為的優勢是多點開花,並且形成萬物互聯的雛形,是業內唯一具備管道,雲,端全產業鏈的公司,抗風險能力強多個業務的前景也很廣闊,未來華為應該會繼續堅持聚焦傳輸連接的主業務,畢竟主業也要華為努力奮鬥才能成功哪來的精力搞亂七八糟的非相關業務多元化。最後華為厲害的絕對不是現在,而是未來!
事先說明,此回答只涉及華為與三星的手機,不涉及兩家公司其它業務。
中國企業得益於龐大的國內市場,人口基數,在市場份額上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如果中國企業成功突破國內市場,它就會在全球市場上站穩腳跟。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華為、聯想和小米及步步高系在內的中國企業,雖從低端產品開始起步,但眼下已經開始在中高端產品上直接與三星電子競爭,如華為這幾年陸續發布的P8,P9及mate 9。
近來,中國消費者對國產智能手機的信任度大幅提高,在之前傾向於購買蘋果或三星的中國消費者當中,很多消費者已經轉而選擇購買國產智能手機。如2016 Q3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名依次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國產手機已經佔據出貨量 前五中的三個席位,並且從銷量增速來看國產手機 2015~2016 年均呈現向上勢頭,後序有望繼續強勢發力。
實際上,中國企業在猛烈追趕韓國企業的場景,與上世紀90年代韓國企業在電子、造船和半導體等產業上追趕日本企業的情況非常相似。以價格競爭力為利器,韓國企業從低端市場開始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在此基礎上往中高端市場發展後,蠶食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甚至有些企業成為了領先企業。
眼下三星電子雖面臨著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嚴峻挑戰,但同時三星電子的競爭優勢也十分突出。三星電子在全產業鏈上垂直一體化優勢非常明顯。比如在智能手機方面,其核心零配件從內存、顯示屏、應用處理器(AP)到電池,三星都處於市場領導地位。此外,三星電子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CM)非常完善。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去年三星電子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在全球跨國企業中位居第八名,雖然不及位居榜首的蘋果,但在亞洲位居首位。雖說16年三星遭遇了note7及洗衣機危機,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對三星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
就如同在十年前,誰也沒想到三星電子取代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商。那麼十年後,華為會不會超過三星電子?一切有可能,當然,難度係數有點高。
很難,三星不光是手機家電這些哦,
直接上百科吧:這真是鬧笑話,三星財團高峰時營收占韓國GDP的五分之一,這除了說明三星夠大,也說明韓國體量有限,中國今年的GDP還是十萬億美刀,百分之二十是什麼概念?!兩萬億美刀吶,去查查這幾乎夠世界五百強中前五十名的營收之和了,別說中國,這個世界都不可能出這樣的公司!當然了GZW不算。。。
不會,外部環境不一樣,中國和韓國不同,各個領域大企業多的是,看看國內從軍工,保險,到承包工程企業,三星一個分支,國內就有巨頭,甚至不是一個。內部也不一樣。華為企業業務甚至會和終端分裂,知乎上的華為員工大多不認同終端的作為,拿企業業務的發展管理理念硬套終端,提倡酒香不怕巷子深,簡直扯淡,剛發展終端時大嘴就開微博親自下場開撕了,面向企業和面向消費者不是南轅北轍,但肯定不是一條道,尿不到一個壺裡,任在可以壓著,不在沒人壓的住大嘴發展終端。
呵呵噠,看看美國哪家公司像三星??中國這麼大體量,不會出現某個行業,某個公司綁架國民經濟的,參見美國。。。不過題主這思維也很可怕,也難怪人企業家,有錢人都想轉移資產,國內賺錢國外花,還沒怎麼樣了就有人開始猜忌,想剪羊毛了?
三星在韓國經濟的地位..論經濟佔比和涉足產業...比國內的GZW對中國的影響還要大.....
華為...科技產業中的強者..之一....
影響力能多大?
華為是華為,三星是三星,而且華為在通訊技術和手機行業成就很不錯,但是華為的意義更多是一種商業模式代表,而不是像三星是韓國舉國之力建造出來的商業帝國。
不希望華為去跟三星比,華為應該跟隨的是歐洲的科技公司,不能什麼產業都去涉及。縱觀世界,任何一個人口超過五千萬國家的現代化都需要數十家,乃至數百家五百強企業支撐的。
不可能,問:三星有什麼?
永遠不會,華為是中國企業,不會成為三星之於韓國
不可能。。。
我認為短期內不會的
因為華為只是一個通訊技術公司,而三星是一個大的集團公司,它旗下有很多很多的產業,除了華為的通訊技術方面,還有金融~~~建築~~~軍事等眾多領域,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樓就是三星修的,還有雙子塔也是三星修的。。。。。。。還有就是三星還有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造船廠,規模巨大。。。。。。。。。三星軍工也不錯還有自己研發的坦克,智能邊境線防禦機器人等等,太多了。。。。。。。。。三星還造過汽車,雖然不好,也是和雷諾合作的。
太多了,就不說了。華為能說進步突飛猛進,這個和三星直接比較確實沒有意思嘍。
當華為變成三星那樣,感覺國家會出手的。
不可能。三星在韓國不僅僅是電子,還有軍工,酒店,數據,半導體,汽車等等,可以說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華為遠沒有這個能力
不會。三星還賣戰車。
就目前知道華為做過的除通訊之外的事應該就是紅酒貿易吧,不過這些連打開市場都談不上,還能說華為壟斷?
最起碼任正非不會接受質詢!
華為很大也很小。很大在通訊行業確實有優勢地位。但在整個龐大的IC行業很小。前面的三星蘋果微軟Iintel,台積電。一大串企業。
華為在國內的排名,不會太高吧。前面一票國企,BAT
推薦閱讀:
※為何三星能在5G應用落地上率先取得突破,搶佔先機?
※如何評價 1 月 23 日三星 Note 7 自燃原因發布會的公關效果?
※如何評價:三星公司稱貴州炸傷小女孩的三星手機爆炸事故中電池為假貨?
※三星在手機供應鏈中很重要嗎?
※如何看待夏普富士康明年不再向三星提供 LCD 電視面板?這與夏普重振電視機業務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