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家對於數學建模類競賽的含金量怎麼看?

評價一下主流,或者非主流的各類比賽:比如國賽,美賽,電工杯,SAS數據分析大賽。


謝邀!

曾經參加了三年數學建模比賽(2012-2014),有過輝煌,也有過失敗。最後儘管留有遺憾,但自認為也成為了那幸運的極少數。雖然現在已多年沒有親身參賽,但也一直關注建模圈子的的事情,喜歡幫助建模新手們解答一些問題。

談到數學建模競賽的含金量,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首先,數學建模比賽分為很多,有國賽、美賽、深圳杯、研賽等官方賽事,也有其他一些民間機構舉辦的賽事。因此對於不同建模比賽,不同建模比賽的獎項的含金量,不能一概而論。不過,整體上來說,數學建模競賽在大學生經常參加的各類比賽中,含金量整體還算是不錯的,儘管作為一項學術競賽它有點「水」,但是相比於其他的大學競賽,數學建模比賽的學術性和認可度都是比較高的。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項比賽含金量:

(1)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只要提到數學建模競賽,國賽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2016年全國已有三萬多支參賽隊伍參加,參賽人數接近十萬人。如果考慮到很多學校為國賽設立的校內選拔賽,這個數字可能還是會上升好幾倍。國賽分為國家獎和省級獎兩種。國家獎的獲獎率較低,2016年國一獲獎率不到1.1%,國二獲獎率大約5%-6%,國獎整體獲獎率大約在7%。由於明年將會進一步限制國獎獲獎數量(國一每題150,國二每題600),因此明年開始國獎獲獎率很有可能低於5%。省級獎由於各省情況不同,一般獲獎率最高可到30%-40%。因此省級獎還是比較容易拿的。但是數學建模競賽對於賽區和學校的獲獎數都有限制。比如,一個學校最多推薦10個國獎隊伍,且其中最多5個國一。也就是說,任何一所學校,每年國賽最多能拿5個國一和5個國二。因此,在建模實力比較強的高校,很多時候獲得數學建模的獎項都是在跟自己的同學競爭。如果你在你們學校排名第11,哪怕在省里的排名再高,最終也只能拿省賽區的一等獎。

(2)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簡稱美賽,分為數學建模競賽(MCM)和交叉學科建模競賽(ICM)。美賽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是官方的賽事,其主辦方是美國的COMAP公司,直譯過來是「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但是美賽是最早的數學建模賽事,是當今一切數學建模競賽的開山鼻祖。2016年的美賽全球有超過12000支隊伍報名參賽,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隊伍中,有超過96%的隊伍都是中國大陸的參賽隊,也就是說,儘管美賽名為美賽,但是你其實還是在與自己人較量。美賽獎項分為O,F,M,H,SP,USP等六項,官方說法為這六項是論文的分級,而不是評獎。官方翻譯分別為「特級論文」、「特級提名論文」、「甲等論文」、「乙等論文」、「成功參賽論文」和「不成功參賽」。但我們一般喜歡把其翻譯成,特等獎、特等提名、一等獎、二等獎、成功參賽獎(三等獎)、不成功參賽獎。整體來說,O和F獲獎率很低,含金量也較高,獲獎率要按照該題選擇隊伍數目確定,一般為幾百分之一。M獎和H獎為大多數人拿到的獎項,一般M獎前15%,H獎前30-70%。ICM獲獎率明顯高於MCM獲獎率。整體來說,一般認為H獎以上為獲獎,由此來看,美賽獲獎率基本可以達到五成以上,高於國賽獲獎率。與國賽相比,MCM的M獎含金量與國賽全國二等獎相當,ICM的M獎含金量介於國二和省一之間。MCM/ICM的H獎含金量大致相當於省獎。

(3)「深圳杯」數學建模挑戰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組委會主辦的官方賽事,與國賽主辦方相同,但含金量遠遠高於國賽與美賽。該比賽是一項精英賽事,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專家均可報名參加,每年四個題目,都是難度很大、實戰性很強的問題。比賽時間跨度也很長,四月中旬出題,八月份決賽答辯,目的是做出真正有學術價值的結果。四個題目每個賽區每題最多只能推薦一支隊伍參加全國決賽的答辯,一般每個題目有15-20支隊伍能晉級決賽。最後評獎是每題一等獎一隊(深圳杯獲得者,每隊10000獎金),二等獎兩隊(每隊6000獎金),三等獎三隊(各3000獎金),其他進入決賽的隊伍獲得優秀論文(提名)獎。深圳杯也是為數不多的有官方獎金的賽事。不過,由於最終能進入決賽的隊伍太少,所以深圳杯的獎項受益面很少。不過深圳杯的賽題影響力很大,基本各個學校都使用深圳杯賽題作為自己校賽的賽題,在選拔深圳杯決賽隊伍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鍛煉學生,為後面的國賽做準備和選拔工作。

(4)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

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簡稱研賽。顧名思義,為研究生量身打造的數學建模賽事,與國賽一樣有著教育部的官方背景。現在參賽規模也達到了一萬支隊伍左右。研賽不同學校重視程度不同,有的學校十分鼓勵,在政策上也比較支持;也有的學校基本無視這個比賽,學生們都是自行參加。當然,還有很多學校根本沒有資格招收研究生,更談不上參加研賽了。整體來說,研賽對於研究生來說的重要程度並不會太大,畢竟研究生更關注的還是學術成果和將來的就業前景。據說研賽在上海非常火,因為上海的落戶政策對於國家級獎項側重很大,很多之前沒有參加過建模經歷的上海高校研究生很多畢業前強行參加一次研賽,希望通過獲獎拿到戶口。至於獲獎率,一般是一等獎比較難,1%-2%,二三等獎比較容易,都可以達到20%左右,整體獲獎率超過40%。

至於其他的比賽,個人覺得很難評價,因為其他比賽基本都不是官方賽事,不同學校認可度也大相徑庭。個人覺得電工杯是一個不錯的數學建模比賽,因為沒有報名費,可以拿來練手。至於其他的賽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興趣選擇參加。

最後想談一下參加數學建模比賽到底有沒有用。個人覺得,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最大的作用時對於你個人能力的提升,比賽本身的魅力遠遠大於獲得獎項的價值。「一次參賽,終生受益」,國賽的這句口號是大多數親身經歷的參賽者的真實感受。數學建模競賽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天,但卻可以鍛煉你從文獻檢索,到建模求解,再到論文寫作的完整科研過程。相信即使最終沒有拿到獎項,你也會受益匪淺。

值得一提的是,數學建模競賽偶然性很大,並不一定是要拿很高的獎項才能證明自己。很少有人可以穩定地在多次建模競賽中都獲得很好的成績,因此,只要自己盡心儘力去做,即使沒有獲獎,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次極大鍛煉。

針對數學建模獎項的作用,有人曾經有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國賽獎項在國內用處很大,美賽獎項對出國用處很大。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無論是國賽還是美賽,我想說的是,任何一項數學建模比賽的獎項,在國內的用處都是遠遠高於國外。有人認為美賽對於出國很有用處,其實並不是,我想用一個數據說明這一點,美賽每年只有400個美國參賽隊(其中相當比例還是華人或中國留學生),而美國一共有3500多所高校,也就是說,平均每10所美國高校才有1支隊伍參加美賽!!!儘管美賽有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這種名校參賽,但基本上每個學校也就一兩支隊伍,美國絕大多數的教授和學生都並沒有聽說過這項比賽(或許在中國學生的申請信裡面第一次聽說)。因此,想通過美賽的獎項提高學校申請成功的概率是絕對不可能的。不過無論是國賽還是美賽,都可以寫進自我介紹,與獲獎高低無關,參賽本身是一種科研的訓練。國外教授更看重的不是你的獎項,因為他們沒聽說過這個比賽,他們更看重的是比賽期間你的做題經歷。反過來,在國內,無論是國賽還是美賽,對於國內的學校申請,保研或者考研複試,都是用處很大的,國內教授很多更看重你獲得了什麼獎項,由於數學建模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高於國外,因此數學建模的獎項,在中國是很有說服力的。


我們的老師說做數學建模這些東西還不如多刷幾道幾米多維奇。

我感覺挺對的......


總比沒有強


那個小美賽數學建模含金量怎麼樣?


首先你要學會word排版,不然你的答案是不會被接納的


我感覺:省二及以下的獎含金量不高甚至是很低。

我僅參加過兩次全國數學建模競賽。

2015年

我們得的是國二(我們省國一就一組)。

那年我們組很認真做的,甚至因為編程渣,數據都是我們組長人工算的。

不過答辯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全體蒙圈,我們只強行解釋了實際沒有做的相關性分析(但論文中隨手提了一句←_←),然後答辯通過。

所以,國二也沒太大的含金量。

2016年

這一次數模是一次很不好的經歷!!!!!

(咳,不能跑題)反正我們的論文結果是編的數據,程序也是不能正確運行的,有些公式還亂碼了。。。。

就這,還得了省二。

所以,省二是很水的。

——————————以上————————————

據說,不同地區標準不一樣,每個學校是有獲獎名額的。


推薦閱讀:

拉格朗日乘子法如何理解?
怎樣看待摩拜推出摩拜紅包車?
參加2016年美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ATM交易狀態的特徵參數有哪些?
在數學中一個非凸的最優化問題是什麼意思?

TAG: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