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的債券?

與其買這種債券,那把錢放著不動不就好了么…


謝邀 @司空摘星

這是個比較實務的問題。邏輯和前面的答主說得差不多——因為你把錢放銀行里要收管理費,而這個債券YTM的絕對值比管理費的費率低。至於你把錢提出來以現金形式存放……是有風險的,不是零風險。比如失火了蟲蛀了耗子咬了被入室搶劫了被家裡孩子撕了等等等等……

FT.com原文提了一句德國兩年期的國債YTM是-0.67%,換句話說你可以把這倆債券看成國債+0.52%。這麼一看就是典型的風險很低的公司債了。

然後,負YTM這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比如巴菲特老爺02年就玩過這麼個行為藝術,回顧見此:

Berkshire Hathaway Negative Coupon Bond Case Study

巴菲特老爺這個債券綁了一個Berkshire Hathaway股票的看漲期權一塊賣。所以這個所謂的「負YTM」其實就是因為期權費比(概念上)單割出來的債券的收益率高。同時,如果你賭Berkshire Hathaway的股票漲過行權價格的概率足夠高,那麼這個債券對你來說,預期收益就是正的。換句話說,就是你眼裡那個期權的預期收益是正的,而你手裡的單割出來的債券預期收益也是正的。倆正的加一塊,還是正的。

那麼什麼人會買呢?我不太懂債券交易,只能憑直覺說說。

首先,有些金融機構會受到一些監管要求,資產組合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債券。那麼這些機構需要找一個和自己的風險偏好最符合的債拿著。那麼你已經知道債的YTM越高風險也越高,風險最低的德國國債YTM又是負的,那麼你就知道最不願意擔風險的機構會拿德國國債,而比它們更願意承擔風險一丟丟的可能就會拿Henkel或者Sanofi的債。

其次,有些非歐元區投資機構可能會拿這個債。事實上非歐元區機構拿這個債,收益率不一定是負的。比如說本幣貶值了或者歐元升值了,那麼它們是可以用這個負YTM的債產生正收益的。另外,這個債也可以起對沖作用。所以或許也有不圖賺匯率也拿著的理由。

===================================================

評論區 @Lion Don問為什麼不買黃金。我想了想還是得說一下。經濟不好的時候黃金價格都會上漲,看上去是一項安全資產。但是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的波動率太高,很多面臨監管限制和股東要求的機構,即使看漲黃金,看得特別准,也不能all-in,不得不配置一部分低波動率+高流動性的資產——債券。機構投資者投資一般都會面臨很多限制,和個人投資者的行為不完全一樣。


說的還不夠全面。這裡要分類討論:

1)QE國家:以歐洲日本為首,自發自買,有固定的額度要求,不能不買,這部分剛需為市場提供巨大的cushion。

2)其他主權國家和大型基金:出於分散風險需要,負收益被分散風險帶來的回報所稀釋。

3)進取型投資者:並不打算持有到期,因為債券的利潤來自兩部分,一是利息,二是價差。預期是債券需求上升,大家都買則價格升高,利息虧的在價差上賺。此時你可以想像此債券已經成為一支沒什麼基本面的股票。當然也有可能有投資者認為利率還會下降。

4)匯率:負利率國債代表主權國家風險小,匯率上漲,境外投資者算上匯率可以帶來正收益。

這種現象主要還是來自流動性過剩,不能算可持續,市場參與者可以說沒誰經歷過這種情況,很容產生分歧,回聲效應顯著,但是市場已經覺得不對了,black rock和eloitte的paul singer上個月都表示看空國債,cushion&目前不論看哪種資產的核心核心矛盾都是市場流動性—錢必須要分配到資產上,不是股市就是債市就是商品等等,所以當我們把錢投到國債上的時候,不一定說明我們覺得國債好,更可能的是我們覺得其他資產是真的差。


這個問題,那個什麼怕錢被蟲蛀神馬的理論我覺得十分不靠譜。為此還特意找了一下答案。其實很簡單。每天結束前,如果以銀行所有賬戶里的現金超過一個額度,央行會罰銀行的錢。

所以利率的底線是這個罰款的大小。


題目沒說是什麼債券,我按國債、企業債分別說一下。這裡要提醒一句,決定利率的是市場供需結構,所以,就按照德國市場供給和債券持有人兩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1.國債:淨髮行額下降,央行量化購債不得不搶存量

德國政府債券持有者情況

理解德國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行,我們需要知道另外兩個事實:

事實1:德國國債發行規模實際上在進入2015年後:發行數量減少、贖回數量增多,導致國債的淨髮行額是在減少的,也就是說市場可供購買的國債數量是不斷減少的。從德國政府債券持有者情況也可以看出市場手中的政府債券總規模是相對下降的。

德國國債發行情況

事實2:歐洲央行量化寬鬆背景下退出的ASP(資產購買計劃)每月要購買800 億歐元的資產,其中絕大部分是購買了歐元區政府的債券,而根據歐洲央行制定的資產購買規則,內部國債購買配比取決於期在歐洲央行出資比例:德國的佔比高達18.0%。

截止7月末的數據顯示德國國債的每月凈購買量達:170億歐元以上。

於是,呈現出這樣一個局面:一方面德國國債發行量不斷減少,債務處於凈回籠狀態;另一方面,歐洲央行不得不搜刮德國國債以實現量化寬鬆的資產購買目標。於是,存量市場上便出現了博弈(典型的對比是:在歐債危機期間,歐洲央行對中國承諾不減持國債表示感謝;而在歐洲債券供應緊張的背景下,出現了歐洲央行感謝中國減持德國國債的戲劇性局面),在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行,最終為負。

2、企業債

a.央行:海內外央行大量購入,收益率為負後有推手

1)量化寬鬆:本國央行大量購入國債

量化寬鬆政策的實施的方式主要是央行通過購買大量金融資產,擴充資產負債表,向市場投放流動性:

歐洲央行量寬每月要購買800 億歐元的資產,其中,絕大部份是歐元區國債,至今年7月份,它已累計買入國債和公營機構債券9542億歐元,佔比逾八成。

因此,國債負利率的首要推動方是:量化寬鬆下爭搶國債的各國央行。

2)儲備資產:全球對歐元區國家國債的需求旺盛

歐元區的眾多國家如德國、法國的貨幣資產以及國債都是全球儲備資產,是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的重要配置資產。

從日本的數據來看,海外投資者以同比15%左右的增速在增持日本國債;而德國國債在供需緊張的背景下,已然出現海外投資機構與歐洲央行爭持德國國債的情況。

3)央行需求剛性,負收益率對資產配置需求影響較小

國內外央行對於德國國債的需求是剛性的,在貨幣、國債在收益率為負的情況下,仍然有大量的購買需求,這是貨幣市場和國債市場負利率能夠存在的根本前提。

b.商業銀行:趕出央行的流動性,脫實入虛

根據Krugman(1998)的論斷,當貨幣和債券的名義利率都接近零的時候,兩者便成為完美的替代物。因而,配置債券是商業銀行非常重要的一項需求。這是負利率條件下,釋放的流動性推低部分國家國債、貨幣市場收益率的,直至為負的影響機制。

但是隨著貨幣市場和國債收益率逐步為負,同時銀行資金成本有底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商業銀行需要尋求更高收益資產,部分企業信用債也因此獲得增長的流動性支撐。

在此邏輯下,出現這樣的局面:德國的商業銀行實際上在增持負利率國債(歐元區銀行不良情況非常嚴重,商業銀行資產配置更為謹慎)

c.市場:流動性泛濫與避險情緒共同作用

政策負利率從實質和預期兩個方面都給了市場強寬鬆預期,同時,「英國脫歐」、「銀行業危機」等不確定性因素的衝擊,使得經濟下行條件下,投資主體避險需求更為強烈,在此情況下,市場主體也對國債等穩定資產需求強烈。

同時,由於流動性泛濫,結合避險資產匱乏、收益率下降,導致除央行外的市場主體的流動性也部分分流到風險資產,因而出現了電風扇式的市場特徵: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同漲。也就是問題中所問的:企業債怎麼也負利率了呢?

那麼我們總結一下負利率的影響機制:

(1)央行端,由於量化寬鬆以及儲備資產屬性影響,國內國外央行對歐洲特別是德、法國國債等類貨幣資產需求旺盛,且為剛性需求,國債收益率下行,為貨幣基金、國債市場的負收益率提供可能性;

(2)商業銀行端,大量被趕出央行體系的流動性,無法進入信貸通道,只能脫實入虛,尋找類貨幣資產,但隨著類貨幣資產收益率逐步為負,根據監管原因和收益需求,部分流入相對高收益的理財、企業債等投資渠道;

(3)市場端,避險情緒和流動性寬鬆環境下,避險資產推漲,但由於各方需求強烈,穩定收益的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市場對於風險資產的配置需求也隨之增高,加大了對於企業債的需求。

供需不平衡,供嚴重小於求,自然而然也就有負利率了。


負利率主要是靠央行買出來的,沒有央行做推手,哪裡產生的了負利率的債券。這裡需要央行狂買國債,把國債的價格買到高於收益。然後央行對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收錢,強迫銀行把錢投出去。然後即使如此,還是擋不住通縮的趨勢。

雖然是負利率,但普通存款利率還是還是大於等於0的,對於普通投資者,買負利率的債券等於是吃飽了撐的。主要還是央行,商業銀行和一些機構去買。


因為某些央行會對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支付負利率,比如說-0.75%。於是銀行就會覺得與其把這部分現金放在央行並支付0.75%,還不如買收益率為-0.5%的國債。

其他投資者也差不多,銀行會把超額準備金的這部分成本轉嫁到客戶上。散戶存10 CHF在銀行,銀行最多也就是不付利息,機構要是存10 billion CHF,那可就得付銀行利息了。


1. 有些金融機構必須持有government bond,比如central bank用來implement monetary policy(repurchase中的collateral);commercial bank必須持有部分government bond作為比較liquid的資產。

2. 部分投資者認為即使負利率,實際收益率也為正。(1)在deflation的情況:根據fisher equation,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預期通脹率,當預期通脹率為負,實際利率存在正的情況。

所以對於domestic household來說,他們持有負利率本國債券,是因為在deflation的情況下,在本國的實際購買力還是提高了。

(2)在外匯市場上,如果投資者預期外貨升值,那外幣升值帶來的收益可以抵消掉負利率外幣債券的損失。(日元的例子)

3. 相對其他更糟的投資工具,負利率債券顯得還行。。。

來吧自the economist explains

"Why investors buy bonds with negative yield"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economist-explains/2016/02/economist-explains-6


謝邀!

你問我為什麼有負利率的債券?那我想問你為什麼出租保險柜要收費?按你的邏輯不是應該出租保險柜的人給你錢么?ˊ_&>ˋ


看好匯率上升是一個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債券價格和收益率是負相關,實際上是買負利率債券是賭收益率持續下降,也就是qe繼續嗎?

和超額準備金扯上關係的請問下,市場上這麼多債可以買,如果只是要比超額準備金高完全可以買美國的債啊,至少都是正收益。


說得很清楚了,比起政府債和銀行存款,這種債券「傷害」更小一點。

這麼說吧,所有的收益都是比較出來的。

風險大,利率高;風險低,利率低。

風險最低的,收你0.05%的手續費。

大概這個意思。


1雖然利率為負,但是相比較於存到央行里更低的負利率(意味著更大的成本),國債還是划算一些

2 經濟通縮時期,政府未來可能會購買更多的國債來刺激經濟,因此未來債券價格可能會上漲,capital gain取得的的利潤可以對沖負利率。

3 和其他投資品種比較,是一種有保障的損失(如德國的信用好,基本上沒有風險)

4 全球的機構配置各類資產,分散風險的需要

5 負利率國債反映出該國的country risk比較低,未來預期匯率上升的話,會有更多的收益。

6 名義利率=實際+通脹。在通縮背景下,通脹為負數,因而實際利率還是正的,或者是投資者預期未來通縮的情況不會改善,所以名義利率略負關係不大。


推薦閱讀:

銀行間債券放槓桿的具體方式是怎樣的?
美聯儲加息為什麼可能會引發經濟衰退?在時機選擇上有哪些關鍵考慮因素?
等額本息20年和等額本金30年月還款差不多,怎樣最划算?計劃10年後賣掉這個房子。
對於畢業一段時間的年輕人,住房公積金應該如何使用才能達到個人理財收益最優化?
螞蟻借唄的實際利率到底是多少?

TAG:債券 | 金融 | 利率 | 負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