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將來究竟能不能發展起來?


謝邀。

如果你作為安徽人,對未來現在都開始動搖,都沒有信心和辦法,那麼,我這個鍵盤俠,也表示看不到未來。


謝邀。

能!


我對面的安徽美女認為安徽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具體為什麼她也說不清楚.

所以就到這吧.

我是河北人,要不是今天和安徽美女出來外勤,上邊那句我也不知道呢,呵呵噠.

下次不是河北的題就別邀我了好不好呀


安徽屬於典型的眾核經濟,不依賴(實際上也沒法依賴)於某個經濟核心構成的大城市群發展——嗯,說的就是合肥經濟圈。

皖南的旅遊經濟圈,吃天下。

沿江的皖江經濟帶,吃滬寧。

皖中的環湖經濟圈,吃合肥。

皖西的大別山老區,吃開發。

淮河的兩淮經濟圈,吃資源。

皖北的平原農業帶,吃自己。

安徽的常規發展之路就是環湖經濟圈強吃皖江經濟帶;非常規發展之路就是皖江經濟帶強吃環湖經濟圈;文藝發展之路是打通黃山-皖山-九華山-大別山的旅遊經濟帶;偷懶發展之路就是做勞動力輸出大省,剩下的吃農業和礦產……


如果沒有什麼已有的核心競爭力,那隻能靠政治資源…安徽已有的核心競爭力是啥?讓我好好想想,抓耳撓腮的想想……………長江一帶好像還行


瀉藥,長三角協同合作的三省一市裡,安徽是最西邊,也是不靠海的一個,區位優勢最差,工業基礎最薄弱,人才也不足。

想想看,中科大,安大,安財等等畢業的優秀畢業生基本不會留在所在城市工作,可能會有一些選擇合肥,但是出省的還是佔多。

發展機會是有的,但是估計只能跟著江浙滬喝點湯。


先插一段不相干的,內心深處一直認為自己是徽州後人並為此而自豪,徽州在我心裡是一個崇高地方。老祖宗衣冠南渡時候來徽州做官,從而立基。再往前追先咸陽再洛陽,那是更久遠的歷史了。

插這一段是想說中國人如果自己追溯自己的來源,會發現自己無論現在身處南方北方,大多能追到北方中原腹地去。所以無窮盡的地圖炮能不開就不開,中國人這個身份決定了大家必須有這種境界。

作為一個合肥讀書定居南京的蕪湖人,我覺得可以說幾句。(我這三重歸屬的認同,是比較致命的地圖炮重炮陣地和災區,權且一笑了之)

發展,要看怎麼定義。如果指一些常用指標,比如GDP,我覺得安徽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安徽的人口雖然不是特別多,但是也是個人口大省,人口基數本身是一種資源。而且安徽人和各地中國人一樣,勤勞能吃苦。總體而言,安徽的教育不差,人才基數很大。雖然皖人蘇用皖人浙用皖人滬用是經濟發展現狀造就的現實,但是可以當做楚弓楚得,局部看可以當做安徽的失,但是畢竟是長三角的得中國的得也是每個個體的得,因為有更好的施展空間為什麼不去呢?

和中部比,現狀而言,地理區位相對有優勢,這是沿江滬為矢成渝為弓背的軸線決定的。安徽以及任何欠發達地區的理智選擇是利用發展的極差做承接,也許局部某點可以有自己的優異超長發揮,但是總體脫離不了利用極差,這是長期歷史和政策造成的現實作為基礎的現實路徑,想好高騖遠想一夜成功是不可能的。

地理優勢只是基礎,不利用則什麼都不是。全國交通的逐漸發達,交通的邊際效用逐漸遞減,不再是三十年前通了路就翻身的時代了。作為縣市的孤立競爭,在區域布局和競爭的時代不會有任何機會,因為一地的能力財力限制,決定了龐大產業鏈必然跨很大區域,除非志向就是做做紐扣什麼的。所以要發展,必須打破行政壁壘,做區域合作。從過去看做得並不好,概念好得很多實施起來要不太慢要不不了了之。

(不想引起地域衝突,但是作為陳述還是要舉個例子)比如蕪馬同城,這麼多年兩者的產業布局和交通及其他設施做得又如何?具體原因不知道也無法深究,但是現狀是喊了多年沒有做到。到底是各顧私利問題還是省市與市間扯皮推諉無從知道。總之現狀不好。

少喊概念,規劃做了就要落實,也不能大而化之無法細化,最終會不了了之。先修路連通,交通及設施配套先行,其他慢慢扯,不管這種理念的同城啊圈啊能不能成,把所有市縣間快速通道先建立起來,扯概念也有個好的基礎。

另外,很憂心合肥的房價。房價問題不是絕對值高低問題,而是承受力問題。上海八萬不高,合肥兩萬不低。因為你需要人口增長,需要大學生留下來,甚至需要安徽在外的人才迴流。如果你把房價炒得強二線甚至一線城市的水準,而你的整體生活環境設施配套城市品位遠遠比不上(要追上需要時間,不要幻想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卒功),在外的高層次人才憑什麼迴流?就憑回歸家鄉報效家鄉的激情?江浙滬大城市過高房價本是欠發達區域中心城市的機會,本可以利用,如果自己也炒,則不但無法利用極差機會甚至加速人才外流。

用優厚的條件和滿意的生活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在發展中分享發展的溢價,在達到相當高程度發展水平後個人資產能隨之自然增長,這種滿意度才能夯實信心。

最後,無論初衷多麼高尚,指望平均主義全省發展是不現實不可能的,因此不要做扶貧式發展規劃,不要做違反規律的事,可以通過極差的成本優勢,在良好交通等設施及政府服務水平之下,用資本的逐利本能助力發展。

如果做到以下兩點,我相信安徽會穩步地發展起來:搞好交通;不炒房價。


作為一個湖北人,我表示沒來過安徽,沒法回答


瀉藥。

這個問題我先用我被封掉的號子上的一個回答來湊活著答一下,有時間我詳細寫。

作為在安徽讀了好幾年書的湖南人從旁觀者角度來湊個熱鬧。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東不西地跨南北是個居中的位子,但實際上安徽是從南到北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地理經濟單元,一個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此地以阜陽為中心,是傳統的中原地區,面積很大,一直以來以農業為經濟發展的重心,計劃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勞務輸出的重要地區,但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個是淮河和長江之間的江淮地區,此地以合肥為中心,積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國後由一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總量才超過省內的蕪湖,現在雖說是安徽的經濟重心,卻是靠舉全省之力硬拉上來的,安徽大量的資源被用來投資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產業發展就被拉了後腿。一個是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地形複雜,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積狹小,但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區,在安徽GDP中佔了很重要的比重,此處以蕪湖為中心,但因離南京太近,經濟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個說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個地區形成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整個安徽的經濟建設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個地理單元實際上形成了三種不同地域文化,單從口音上講皖北地區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區則是江淮官話,皖南地區主要是徽語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吳語,這完全就是三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實沒太多認同感,皖北學生到皖南來剛開始都很不適應。合肥和蕪湖長期以來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慣,蕪湖一直認為自己省會的位置被合肥搶了,要造反,合肥則是要鎮壓。( 建國以後以曾希聖為書記的安徽省委就沒有考慮過安慶當省會了,但是在蕪湖和合肥當中糾結了好久,比較傾向選蕪湖當省會,並向中央打了報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視察,給曾希聖一封信上寫:「 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驕傲,以為如何?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會地位。所以說蕪湖人一直認為合肥搶了蕪湖的省會)。 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合肥對皖南等長期以來經濟發達地區的控制力之薄弱。從交通來說自從鐵路發明之後,水運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極大宗貨物還靠水運外大部分運輸都依靠鐵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處於鐵路交通末端的老省會安慶越來越難以成為省會。而安徽鐵路運輸之糟糕是難以想像的,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等幹線鐵路要麼繞開了安徽要麼擦著安徽過,並未將省內的幾個重要城市串聯起來,鐵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鐵路,皖贛鐵路,寧蕪鐵路,這幾條鐵路還並未連在一起,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蕪湖長江大橋修通之後安徽南北鐵路才連為一體,只到現在安徽大部分鐵路還未進行電氣化改造,路上跑的是東風機車,運力非常緊張,實質上安徽一個地處南北交界過渡的地區成為了中國鐵路交通的支線末梢地區,這極大的制約了安徽經濟的發展


作為一個吉林人,更多的思考吉林究竟能不能發展起來,東北能不能走出困境。

安徽的就不答了。


謝邀!

只路過沒待過不了解。

N面前曾和朋友看地圖,安徽的旅遊資源實在太豐富了,不知道有沒有規劃發展中再大力發展旅遊算一條,結合其他優勢互相促進,持續發展是否實際。


安徽我不懂,不過這個能不能發展起來,要看和誰比了,和北上廣,沿海地區比,很難很難;和湖北湖南山西比,沒問題;和江西比,你們已經發展起來了(逃)


挺懷念金龍書記的……

今年合肥的房價已經讓其失去了對人才的吸引力,見過小半年時間房價漲50%的城市嗎?

均價趕上鄭州超過武漢,牛x的一筆雕鑿……

至於安徽的發展,糾結了這麼多年終於痛下決心「向東看」,好東西學得慢,房價學得挺快……


僅從個人角度看,安徽是一個跟江蘇很像,內鬥也很厲害的省,未來的走向來看,沿長江地帶有著經濟優勢,合肥本身佔據政治優勢都能發展起來,皖北發展較為困難,個人看法。


瀉藥。。。

作為一個安徽人我表示合肥房價已經一路超神即將超越南京杭州了。

什麼時候安徽能不集全省之力只發展合肥

我相信安徽會慢慢發展起來的。。。


看了很多安徽人的回答沒有太樂觀的,可能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我倒是覺得安徽未來會非常好。首先是沿江的皖南會發展起來,和江蘇上海的沿江城市帶連成一體。皖北發展會稍微慢一些。

現在要是手裡有錢趕緊到馬鞍山買房子,很快南京的地鐵就通到馬鞍山了。房價會大漲一波


瀉藥。

最大的瓶頸就是人才外流,安徽人到上海或江蘇工作已是常態,因此,除了合肥外,沒有相對的優勢資源,尤其是安徽北部,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使人才回遷,目前看來,並不如意。


謝邀,經濟我不懂,政治更加無知。只能說說我們這個三線城市還在做實業的朋友們的現狀,平日里聊天喝茶,閑扯的時候都特開心,一說到企業現狀個個都像老了十歲似的,話題被一層霜裹著,除了搖頭嘆氣就是使勁抽煙。不覺明歷。


慣例,感謝邀請。

安徽相對於江西,河南,安徽剛好介於兩者兼有的地域特色,皖北大量的平原,人口。皖南秀美的山川,河流。這是其他省不能比的優勢。

如果五年前看山西,安徽自嘆不如,黑金帶來的財源滾滾,讓浙商都鎩羽而歸。而如今真是一報還一報,本應該浙商背起的包袱都由山西自己留給自己了,轉型之路何其漫漫。

而安徽好在雖有四個資源型地級市,都是地域狹小,衰落中不傷全省筋骨。在近幾年的行政區劃給予土地,助其轉型。

拆分巢湖市,馬鞍山得江北和縣,蕪湖得江北無為,合肥得廬江,巢湖兩地。銅陵得江北樅陽。讓原本的皖江江南沿線城市帶變成真正的皖江城市帶。並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江南江北地域概念,沿江兩岸文化沒有太多隔閡,融合度高。可以說安徽未來看皖江,並非皖南,皖南宣城,黃山兩地坐擁地理優勢,且有皖江與江浙的倒逼壓力,預計省政府的意思就是讓皖南自己發揮好,別掉鏈子。

皖北,淮南剛剛拿到壽縣,淮北地域擴大預計不久就會。雖然淮河一馬平川,卻沒有發展出一條沿淮經濟走廊。(淮河泛濫)一定程度上皖北經濟難以整合資源,淮北往北心向徐州,蚌埠阜陽若即若離,感覺上皖北區劃需要重新劃分,整合皖北形成犄角之勢,當下皖北還能享受人口紅利,加大基礎設施,壓倒皖南不過幾年時間。(關鍵是改變觀念)

滁州,六安,都是東向發展,毫無懸念。

(如果真的要打造雙核的心態發展蕪湖,真的可以讓銅陵,馬鞍山,蕪湖三合一。)

皖南,除了宣城能有所突破,其他區域估計也是刻意保留最後的一片青山,不能都砍柴了。

安徽未來的希望是大大的,細看浙江,福建兩地,浙江南部以及福建的大部分山區,恐怕這兩個省有時候也是有心無力。安徽未來的包袱要比他們輕很多。


根據2015年統計數據,安徽的貧困人口數量為15%,與廣西並列第九。

中庸之道。


推薦閱讀:

山西轉型發展要如何轉型?
香港是否存在反壟斷條例?
台灣和韓國為什麼不加入 TPP?
為什麼可口可樂等飲料沒有隨著通脹而漲價?
樓市崩盤後我們就買得起房了嗎?

TAG:經濟 | 安徽 | 區域經濟 | 區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