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金庸小說《越女劍》?
本人十七,自幼研讀金庸全集。
平心而論,金庸的小說是我看過最精彩、最絕望、最悲哀、最暢快的武俠小說。第一篇看的是短篇,越女劍。但我很訝異地發現知乎竟然沒有人評論越女劍的內容的。它確實不算是金庸寫得好的文章,它甚至也沒有白馬嘯西風這篇非純武俠小說讓人謂嘆,因為至少白馬里還有一句「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讓人心心念念思慮良久。但很奇怪的是我的腦子裡總有阿青,范蠡的影子。
看到鍾靈,總會想起阿青。甚至看到雪國里的葉子和駒子,挪威的森林裡的直子和綠子,都會想到她。翠綠的袖子里一雙玉手執著竹條舞者,少女用凄美的嗓音念叨,范蠡范蠡,清澈的眸里全是他的側顏。冷冷衝破兩千士兵直直刺向西施,少女目光惶惶地望著西施傾城的臉龐,劍落。終究是一場徒勞。如同作繭自縛的蛹,煤灰冷雨里一樹梨花繽紛自落。遇見你後,才發現生命竟是這樣的虛妄。這樣的美麗,這樣的徒勞,這樣的虛妄。
這些都是很傷很傷的,就算有bug又怎樣,我偏偏喜歡它。求知乎大神做書評啊啊啊\(^?^)メ(^?^)ノ
如果是王家衛或者徐克甚至是李安,把金庸的《越女劍》拍成電影,只怕隨便幾筆幾撇幾個鏡頭,也是經典文藝片吧?絕不輸於《卧虎藏龍》《英雄》《一代宗師》等片。金大俠的劇本太好了。這個ip還沒被誰挖掘,如果誰挖掘了只怕不得了。
我覺得這個角色是為章子怡而生的,武女氣質,劍氣,俠氣,清爽,乾淨,簡單,有味道,愛的無怨無悔,一往情深,偏執,甚至是哪一絲讓人酸楚的少女的寂寞。下面放點章子怡在電影中的劇照,是不是很奇妙?不是拍的越女劍,卻就已經像是越女劍里的阿青了——
圖1、4張藝謀電影《英雄》,圖2、3李安《卧虎藏龍》。或許吧,章子怡天生就是一個俠女。
起舞弄清影,飛雪連天,笑書神俠都還不曾出世,在那個遙遠的戰國。
一個叫阿青的清秀女子,單眼皮,柳葉眉,巴掌大清瘦的臉,她從小在山林中和白猿嬉戲,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卻也孤獨寂寞。她從竹葉上的一端跳躍到另一端,笑的清爽乾淨,她沒有父母,也沒有朋友,誰生的她,不知;活著有什麼意義,也不知。
不知不覺,葉里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十六年漫長的歲月須叟而過,鳳舞九天求其凰,天南地北雙飛客,小翅幾回寒暑,歲月的嬉戲之間,天地浩然正氣,雪花潤物而細無聲息,阿青領悟出了絕世的武功,這種武功清澈如水,來源於自然,卻以一敵萬,無人可擋。
——她連劍也不用,只用竹棍,就力拔山兮,攻城略池,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洲;
——她比孤獨求敗,東方不敗還神奇,她簡直不是武俠人物了,更像是遺落凡間的襄王神女,註定要遭受一次愛而不得的苦,註定要間接的拯救一個國家,滅一個國家。
——越國軍隊打不贏吳國軍隊,越國的劍客也比不過吳國的劍客。可是,可是,越國兵士只是偷看了阿青舞劍時的影子,沒錯,是影子,不是完整的舞劍,越國兵士皆驚,世間竟有如此劍法,渾然天成,不脫離帶水,一劍一江湖,一劍一浮生。天下無雙。越軍記住了劍法的影子,便戰無不勝,勾踐復國,西施回家,范蠡功成名就。
少女阿青見到了一個叫范蠡的男人,范蠡是越國含辛茹苦,心懷天下的謀臣,他的愛人是那個美貌的傾國傾城,美的詞窮的絕世佳人,西施。他為了國,把自己的愛人推給了吳王,他心裡苦,苦到對天真少女阿青的無數個問題都置若罔聞,敷衍的有一搭沒一搭,身上穿著髒兮兮的衣衫——這是愛人西施在上面哭過的。他也哭過。他,捨不得洗啊。
相遇相識,未曾相知,苦苦暗戀,終究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問世間情為何物?
阿青翻飛的清眸里,閃過的還是西湖邊那驚鴻一睹,那一刻她知道她為什麼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了。——為了遇見他啊。——她愛上了他。
世間多少痴兒女,情到深處無怨尤。
愛讓人成長,讓人瘋狂,也讓人變得不像我。少女阿青就好像初出古墓,張狂熾熱的李莫愁一樣,眼裡心心念念,只剩下了一個叫陸展元的男人,他有點小帥,也不算太帥,有點瀟洒,也不算太瀟洒,有點小聰明,會點機關術,武功差得不能再差——可他是我的陸郎啊。是我這一生唯一愛過,疼過,想過,後悔過的人啊。我們曾經美好的記憶,已經是我這輩子擁有過的最寶貴的東西。
功成名就了,范蠡要和那個西施在一起了。
他們傾國傾城的愛情,被青史銘記了。可我呢?阿青在歷史的角落缺席,吳越復國應該是英雄主義,大男子主義的史詩,而不應該和一個卑微的小女子神奇的劍法掛上鉤;范蠡和西施的愛情上呢?世人會討論的是范蠡愛不愛西施,西施後不後悔,卻不會管這個叫阿青的孤單的克隆的單戀范蠡的小人物。
阿青痴狂的,求愛不得的愛,少女的第一次初戀,卻連二人愛情的配角,第三者也稱不上。
她好像從沒存在過一樣。
因為范蠡——他從來不曾愛過我。
帶著瘋狂的嫉妒,和決絕的殺氣,阿青沖入宮中,無人可擋。那一刻她是李莫愁,她是想殺了西施的。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憑什麼呢。同為女人。身為女人。我有這麼高強的武藝,你不就是長得好看嗎,有什麼呢有……見到西施的那一剎那,她才發現自己滿盤皆輸的錯。——西施,絕不是何沅君那般普通。
震驚,失落,不忍再看,嫉妒,自卑,自殘羞愧。殺氣也退散,阿青幾乎是落荒而逃,她沒有敗給任何兵刃,卻敗在了情敵絕世的容光下。
西施的容貌——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姿若輕雲之蔽月,流風之回雪,翩若驚鴻,矯若游龍,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慚愧的讓阿青清秀的面容瞬間變得很蒼白,抬不起頭。看也不敢多看。
最後的結尾如同鳳凰點破了天藍,完美的收鞘,武俠和神話的結合,歷史上的典故竟在武俠小說中緩緩復活。
金庸寫的亦真亦幻,淡然清麗的小品行文,如西湖望川了千年的秋水。讓人不分歷史和小說,那個是真那個是假:
「吳越之爭為何勝利?越王如何卧薪嘗膽?西施為何有心疾?范蠡究竟是殘忍無情的男子,還是心中悲苦,與愛人分隔的可憐人?西施是不是真的美貌?」——
讓我們看看《越女劍》原文的結尾:
她凝視著西施的容光,阿青臉上的殺氣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成了驚奇、羨慕,變成了崇敬,喃喃的說:「天……天下竟有著……這樣的美女!范蠡,她……她比你說的還……還要美!」纖腰扭處,一聲清嘯,已然破窗而出。
清嘯迅捷之極的遠去,漸遠漸輕,餘音裊裊,良久不絕。數十名衛士疾步奔到門外。衛士長躬身道:「大夫無恙?」范蠡擺了擺手,眾衛士退了下去。范蠡握著西施的手,道:「咱們換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湖划船去,再也不回來了。」西施眼中閃出無比快樂的光芒,忽然之間,微微蹙起了眉頭,伸手捧著心口。阿青這一棒雖然沒戳中她,但棒端發出的勁氣已刺傷了她心口。兩千年來人們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是啊,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原來西施並沒有心疾,而是被阿青的劍氣所刺傷了心脈,才有了那「西子捧心」的風情啊。
補充:第一次在知乎上收到贊,感動,馬上過來補充了下作答。本來還羞恥自己的破文筆。還匿名了。0.0同十七歲少女。
西施被劍氣刺傷心脈,有了「西子捧心」的風情。阿青呢?
阿青那一劍,殺氣十足,卻又因為看到西施的容貌,尷尬到落荒而逃,無地自容,只散發出一絲誅心的劍氣。
那一劍,的風情吶。
這一劍的風情,何嘗不是少女阿青,初戀愛而不得,辛酸成長的風情?這人世間百媚淺紅,唯有你是我情之所向,這世界上所有的相遇,其實都是久別重逢。
幾千年來花開花謝,倒了不知多少亭台樓閣榭。英雄白首,美人遲暮,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戲台上水袖唱腔的戲子,唱的戲本里,有情人總能終成眷屬。即使換了一個身份,一個空間,一個名字,在千年之後的地方,在喧囂至極的鬧市,在長安花開滿的青山,你在人群中靜靜凝望著我,還是會感到陌生又熟悉。一眼好像一千年。
如果,我不是阿青,你也不是范蠡,沒有西施,沒有吳越。
是我先遇上你。
我們有沒有可能開始一段「傾城之戀」?來似飛花,散似煙?醉里不識,年華限?花開花謝,一千年?也曾挑燈,看過劍?
可以說是一部短小精悍,看過之後儘是驚喜的小說。
豐富的歷史人物形象:略帶浮躁的王者勾踐:言語心機缺乏點帝王之氣。丞相度量穩重的文種,可以和「瘋子」一樣的范蠡與勾踐共圖大事。計謀多端為人深情的范蠡,可以一直不洗衣服只因為有西施的眼淚,瞬間想到多種謀劃卻又覺得和心上人一起死去也無遺憾。
各種情感情節:首先就是兩對三角戀,范蠡阿青白猿,阿青范蠡西施。還有一對鑄劍師兄弟相愛相殺,為了國家利益而開始相合卻又分道揚鑣。以及隱藏部分,阿青母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吳王夫差:西施我愛你么么噠。
神奇的武功:阿青的武功宛如天仙下凡,可謂翩若驚鴻,宛若游龍。同樣是離奇的情節:白猿授劍。金書里唯一一個個人武藝戰勝軍隊(一千劍士一千甲士),雖然只有側面描寫兵器掉落的聲音,但是可以想像,兩千人迅速的手腕都中了越女神劍,無法動彈。
在其中,我看到了獨孤九劍的影子,不輕易出劍,神劍一出必中破綻。還有如葵花寶典武功一樣的驚人,在幾倍敵人之下極速穿梭,敵人連阿青的衣角都碰不到。和其他金書的一點點關聯:射鵰里韓小瑩學的越女劍法,看來只是越女神劍的影子,說不定連影子也比不上。內功凌厲,竹棒上的劍氣亦可傷人。
神奇的阿青,神奇的越女神劍,可我以莫大啟迪:
兩千多年前也是個看臉的時代!!!謝邀,越女劍是一部象徵性很強的書籍,比起之前所看金庸小說表述詳盡,人物猶如畫卷一般的展現,越女劍更加是簡簡單單講了一個故事而已,這部書沒有像金庸其他書籍一樣,講述什麼武功的邏輯體系,即使是開篇吳越兩國劍士對壘,也不過是兵法,而阿青劍術的描寫,更傾向於劍戟片而非動作片,古龍而非金庸,坦白說金庸當時還說要寫三十三劍客圖,結果只寫了這一篇,這部最大的優點和缺點都是簡單描繪了一個故事,沒有太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武學體系,但意境真的十足,比起重劍無鋒和無招勝有招的理論,強就單純是強,一種碾壓式的強,可能這部不太受理科生歡迎,文科相對喜歡會多一點
《越女劍》很不像金庸的小說,但是也很體現金庸的功力。
總的來說金庸是靠營造扣人心弦的情節來引人入勝,並且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儘管有時候明顯看到迎合讀者的方面。情節中的致敬,模仿經典橋段,獨具匠心的巧思比比皆是,而且流暢快意,特別像《射鵰》《笑傲》幾乎一氣呵成,情節精巧流暢。
但是《越女劍》情節非常簡單,短到兩三句話就能說清:一個天才的俠女幫助范蠡勾踐復國,卻終沒有得到心愛的人。越女的武功,西施的美麗,戰爭的激烈都沒有明寫,然而整篇文章卻清新雋永,像少女初戀的詩。
少女遇上了心懷包袱的才子,才子賞識她卻心有所屬。少女可以一劍挫敗成千軍士,卻在情敵的絕世容顏面前知難而退。既沒有趙敏的「偏要勉強」,也沒有小龍女的凄然決絕,只是在西施心口留下一絲劍氣,看得到少女的愛和嫉妒,最後一嘆而走,也看得到少女的愛和無奈。
讀多了《天龍八部》的鴻篇巨製,《笑傲江湖》的波瀾詭譎,《飛狐外傳》的快意恩仇,《越女劍》這樣清新的小品,也是金庸筆鋒的另外一面吧。很棒的作品,讀起來覺得和魯迅的《鑄劍》風格有一點接近。
謝邀。《越女劍》是金庸武俠小說中少有的沒有什麼皇圖霸業,也沒有什麼家國大義的清麗故事。
我印象中最感人的地方莫過一處:
白猿一聲長嘯,躍上樹梢,接連幾個縱躍,已竄出數十丈外,但聽得嘯聲凄厲,漸漸遠去,山谷間猿嘯回聲,良久不絕。阿青回過身來,嘆了口氣,道:「白公公斷了兩條手臂,再也不肯來跟我玩了。」范蠡道:「你打斷了它兩條手臂?」阿青點頭道:「今天白公公凶得很,一連三次,要撲過來刺死你。」范蠡驚道:「它……它要刺死我?為什麼?」阿青搖了搖頭,道:「我不知道。」范蠡暗暗心驚:「若不是阿青擋住了它,這白猿要刺死我當真是不費吹灰之力。」白猿與阿青朝夕相伴幾年,阿青武功成就於它,她的之前的生命里除了母親便是白猿,對它早已是亦親亦友。白猿彷彿通靈,或許是怕范蠡日後會傷了阿青,便要取范蠡性命。而阿青卻為范蠡毫不猶豫斬其雙臂。可見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女子心中范蠡地位之中,她此時心中或許還不懂愛,但保護范蠡確實無需思考的本能。
阿青的愛沒有的「神鵰俠侶,絕跡江湖」蕩氣迴腸,沒有周芷若「倘若我問心有愧」的纏綿悱惻,沒有郭襄「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的隱隱心痛。
阿青愛的那樣單純,嫉妒的那樣單純,離開的也那樣單純。
或許她還不懂什麼是愛,這份愛怕是要她用一生去回味了。
阿青總讓我想起郭襄。
不知范蠡與西施泛舟太湖時,會不會想起那個牧羊的小女孩一雙明亮的眼睛望著他:「范蠡,我想拔你一根鬍子來玩,好不好?」點活了一個成語
西子捧心阿青對范蠡的感情 的描寫很簡潔,不拖泥帶水,有供讀者想像的留白,我覺得挺好的。如果說射鵰神鵰就是電視連續劇,那越女劍就是一部一個多小時可以講完的電影。
這算是金庸武俠里唯一一個年代最古老的小說吧,前言里應該交代的很清楚,金庸是看了一副什麼畫然後想到的。
而且跟歷史結合的很好,似乎歷史上真的有這件事一樣,真真假假~只想說說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第一次看越女劍,覺得十分凄苦。因此作為一段美妙的愛情故事,講給一個同學聽。因為還不甚了解劇情,於是邊略看邊講。於是,發現了其中流露的悲傷。我想由薛燭那段兒談起。這段兒,或許它在整篇故事中顯得有點兒突兀,因為它和阿青,和西施,並沒有任何關係。而如果僅僅作為為阿青遇上范蠡的引子,未免篇幅太過多了。仔細一想,薛燭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劇的提示?薛燭本與風鬍子師出同門,可是風鬍子卻被伍子胥請到了吳國。風鬍子並非玩弄權術之人,才未識出伍子胥之心,被伍子胥利用。被伍子胥利用的風鬍子僅僅為了一點兒虛情假意的厚待,為吳國監造武器,勞瘁過度,精力不支。並且,又有了後來薛燭慘被斬指的慘劇。伍子胥,被勾踐恥笑,被范蠡不屑。那,范蠡又如何?他為了西施,希望得到阿青的劍法。在阿青受到吳國使者欺負時,范蠡並沒有一心相救,僅僅輕言相勸。可在看到阿青超凡的劍法後,范蠡便想為自己所用,便虛情假意討好阿青。因為要賠幾隻羊,所以阿青一笑。因為虛情葬羊,所以就覺得是個好人。風鬍子因為白白接受了一把寶劍,弄得所失眾多。阿青為什要喜歡范蠡?范蠡已經長出白鬍子,而阿青才十四五歲。阿青相貌宛如脫俗,而范蠡已經四十多歲。難道不是因為范蠡假惺惺對阿青好,阿青才會喜歡他?阿青已經說過,她的母親已告誡過她,不要和男人多說話。阿青沒有聽,錯把范蠡當成好人,所以早已註定了悲劇。阿青才十四五歲,為什麼沒有爸爸,只能和媽媽在一起?為什麼媽媽又要告訴阿青不要和男人在一起?因為媽媽早已被欺騙。大白猿通曉劍法,性情通靈,它教授了阿青足以自衛的絕世劍法。可它第一次見到范蠡就知道範蠡騙了她,而阿青早已不顧一切的喜歡上了范蠡。它是阿青的守護者,像是薛燭勸解風鬍子一樣,白猿去殺范蠡。可它的結局,又和鑄劍師弟薛燭有何不同?范蠡本想利用白猿,伍子胥本亦想利用師弟。可當二者失去利用之便時,便遭受橫禍。薛燭斷指,白猿斷臂。被親近之人的背叛,只因玩弄權術之人利己的欺騙。阿青富於天賦練成絕世劍法,又怎會愚昧無知,連白公公和白猿也分不清?只是因為阿青喜歡范蠡,她只能這樣騙范蠡留在她身邊。她心裡對欺騙范蠡是愧疚的。所以她要在白猿面前保護范蠡,並且保護到不惜與白猿翻臉。可是被騙的其實是她。范蠡即使和痴心的阿青在一起,也只在想著如何獲得那絕世劍法,也只在想著和西施在一起會怎樣。阿青何等聰明,范蠡見過這樣一位絕世美人,並且流連忘返。那他一定喜歡那人,阿青如何不知。所以她要拔掉范蠡的鬍子,以圖讓范蠡回心轉意。可是,白猿出現了,自己的謊言破滅了,自己沒法再和范蠡這樣快樂的生活了。所以白猿離開時,阿青很傷心。她不僅為白猿在傷心,更是為自己在傷心。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快樂到頭了。文中沒有描寫范蠡如何讓阿青同意去教劍,因為這並不難,阿青早已預料到會這樣。范蠡終於讓阿青為越國教劍。阿青也明白了一切。伍子胥讓師兄監造武器,師兄憔悴不堪。而范蠡讓阿青僅僅一個放羊的小姑娘,與敢於拚死的數十武士相鬥。伍子胥無恥,范蠡又如何?鑄劍的師兄得到了榮耀,阿青得到了什麼?所以阿青離開了,帶著悲傷。可是范蠡終究依靠阿青的劍法與西施相見,阿青肯定不高興的,阿青定然不忿。所以,阿青才會想殺死西施。可是,最終,阿青的一切幻想都化為失望,離去……阿青沒得到范蠡。得到了范蠡的西施呢?范蠡為了西施,不惜利用阿青,大破吳國,可見范蠡對西施愛之深。可是,范蠡的愛又有多深呢?范蠡和文種為了一展宏圖,本欲前往了吳國,可在見到伍子胥治國有方之後,自覺無法超越,所以去了越國謀取功名。求取名聲的有權利者是狹隘的,虛榮的,自私的。本就是貪圖榮耀之人,便可以為了功名將西施獻與吳王。西施是可憐的,所以她聽到范蠡要為了自己放棄仕途之時,充滿了喜悅……可是這時心頭一痛,這一痛是阿青在她心口留下的告誡,不要相信男人。就像媽媽的教誨一樣,阿青羨慕著西施,所以才希望西施受騙。所以為西施提醒的更加深切:人如范蠡,面對阿青殺來之時尚且想下殺手。人如阿青,為西施留下了千古一嘆的西子捧心。西子捧心,為何絕唱千古,因為她是千古女性悲劇的一聲清嘯。阿青相貌脫俗,天真燦爛,其武藝更足以稱作金庸群俠之首。西施,美帽絕倫,無數人將其排在金庸美女之首,足以令阿青神色三變。可是縱使如她們,也逃不過古代男尊女卑的悲劇,也逃不過男人為了爭奪權利而帶來的傷害。西子捧心,正是這傷害的具現化。西子的心痛,正是阿青的心痛。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那來希望討論討論。╮(‵▽′)╭
不知道誰會把越女劍拍成電影。拍電影太合適了。
上學時,看到這本傳聞已久的《越女劍》,當下翻來覆去,看了兩遍。唯一感受:這哪兒是金庸作品啊?這分明是金庸新著啊!至今仍不相信它當真是金庸親筆書寫。
(李賽鳳版阿青)金庸的經典14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越女劍不在其中,相比前面14部,比如天龍八部,人物結構複雜,情節構思恢宏大氣,越女劍相對簡單清新,打個不適當的比喻,14部是鋼琴交響樂,越女劍是鋼琴小品。有人喜歡交響樂,有人喜歡小品,各有特點,口味不同而已。 具體內容我就不講了,有部以越女劍改編的電視劇,港版的,李賽鳳主演(李賽鳳長相甜美可人, 又學過功夫,會北派腿法和南派詠春拳,是上世紀80~90年代著名武打明星),我覺得她跟小說中的阿青很神似,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哦。 這部越女劍是根據33劍客圖裡面的趙處女改編的,金庸原本是想寫完全部33個劍俠故事,不知什麼原因,只寫了第一個就停筆了,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啊!
金庸《越女劍》「賞析」
2015-04-05 18:52:35
金庸的圍棋水平只有業餘2段,劉小光在弈城講棋時親口說的,我親耳所聽。那天還有不知趣的棋友說,劉小光和葛優一樣都是光頭丑星。劉小光當時很不爽,說我就是眼睛小點,其實人長得很帥。我也覺得劉小光長得很帥,身材挺拔,性格儒雅。可惜那年全國圍棋個人賽在本市舉行,我去的幾次都沒遇見劉小光。還有聶衛平,也沒親眼見到。這次長達兩個月的維護吳清源之戰,使我對圍棋國手的感覺又好起來了。對了,金庸是吳清源的粉絲,我也是吳清源的粉絲。我們自家人為什麼要打起來呢?所以,我決定以後改為吹捧金庸,有請金粉做好心理準備。2015-04-05 18:58:21
《越女劍》:「請!」「請!」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於右手手背,躬身行禮。點評:兩個「請」字,僅僅是短短的兩個字,就把當時表面客套,實則劍拔弩張的氛圍,描述的是淋漓盡致。使人聞其聲想見其人,雖然小說還沒有開始,但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武俠之戰,那如詩如畫的動作場景,那如夢如幻的武林絕招,已經在讀者腦海中像美國大片一樣自動鋪開。像一幅丹青潑墨的山水畫卷,像一曲慷慨激昂的傳統古曲,像一朵燦爛盛開的牡丹,像一頁永不合上的史書。令人心嚮往之,神為之奪。如此,云云。
2015-04-05 19:07:03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於右手手背,躬身行禮。點評:兩名劍士,劍士一詞,充分表明了作者的歷史功底深不可測。古代所謂士農工商,士為四民之首,又為貴族之尾。在中國傳統的語言中,有戰士、衛士、志士、義士、武士、勇士、力士、鬥士、道士、居士、辯士、俠士、名士、術士、方士、策士、謀士、助產士、衛道士、白衣秀士、觀音大士,以及美國的嬉皮士。而作者所提到的劍士,就是春秋戰國時代曾經在吳越之戰中,以當眾集體自吻而為吳國立下不世奇功的一個階層。請看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這就是當時一種最高深的劍術,首先把劍尖對準自己,向對手發出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宣言。而右手握劍,則表明了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就是禮儀之邦,因為左手用來上茅房,屬於不潔之手,所以要以右手握劍,以示對對手的尊重。可笑歐美各國到了幾千年後才能學會這種文明衛生,在中世紀時他們是長年累月不洗澡,結果招致死亡幾千萬歐洲人的黑死病,而中國人從沒有被黑死病打倒,因為我們從小就養成了飯前便後要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而作者能不動聲色,在片言隻語之間,把上述內容隱藏於貌似平淡的文筆之中,正所謂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飛花摘葉,無聲無臭,而傷人於無形。
2015-04-05 19:13:40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於右手手背,躬身行禮。點評: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武俠都是愛國的讚歌。作者在以右手表明中國傳統禮儀之邦,講文明講衛生鐵證如山之後,又以左手搭於右手手背,再次向無知老外發出了愛國主義的宣言。請看我們中國人,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拱手禮,而老外的握手禮因為極易傳播病菌,因此是極不衛生的。作者明寫拱手禮,實則在嘲笑歐美不講衛生的握手禮。其大義凜然的愛國主義情懷,深深地感動了幾十年來無數金庸愛好者。作者最後又以躬身行禮四個字,再次向老外發出了紅果果的挑戰。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拳頭要縮回來再打出去才有力量,先把身子彎下來,然後中國人民就要站起來了,就要騰飛了,就要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的征途是好五倍。
2015-04-05 19:21:11
兩人身子尚未站直,變然間白光閃動,跟著錚的一聲響,雙劍相交,兩人各退一步。旁觀眾人都是「咦」的一聲輕呼。點評:身子還沒站直就發動突然襲擊,作者在這裡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孫子兵法》之精髓,所謂兵不厭詐虛則實之的絕妙用兵之道。而「錚」的一聲響,則在激烈的武打動作描寫之外,又為讀者插上了一雙想像的翅膀。聽,「錚」的一聲響,彷彿就是那傳說中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俞伯牙,在以曼妙的動作鼓動古箏琴弦,向所有金庸愛好者發出一聲請來做我知音的召喚。雙劍相交,相交二字,中國傳統文化最高深的陰陽五行理論已躍然紙上。所謂陰陽相交,然後生生不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兩人各退一步,作者再次以傳統章回小說賣關子的慣用筆法,為小說的後文留下了一個深深的懸念。相信在讀到此處時,除了浮想聯翩心潮起伏熱浪翻之外,我們每個人都已經被作者高超的文筆所吸引所震撼,而在內心深處像小說中的旁觀眾人一樣,同時發出了一聲「咦」。當時上概率論的時候一節課看了兩遍好像,還跟同學安利…… 評價什麼的,寫得達不到心裡所想,刪了。
唯一一本讀不進去,至今沒有讀完的金庸武俠。
前半段歷史典故掉書袋太多,「西子捧心」的戲說也有點雷。
金庸寫單相思的戀情有痛心之感。
對阿青闖宮和西施容貌的側面描寫很高級,值得注意。
看不太習慣裡面的描寫
推薦閱讀:
※金庸筆下少林寺對元清統治者態度為何不一致?
※你看好 2017 版《射鵰英雄傳》嗎?
※有哪些武俠小說值得推薦?
※孫曉的《英雄志》出結局了沒有?
※為什麼每個武俠門派都要有一個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