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那些打算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一般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很多人對心理學依然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身邊有好幾個朋友甚至在初入職場受挫以後就打算辭職跨考心理學,雖然難度並不大吧...但總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當你的朋友來向你諮詢「跨考心理學」的建議的時候,「心理學相關專業」的同學一般會給出哪些建議呢?希望各位答主給建議,別再說體會了,好么?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心理學職業發展指南,更多「心理學職業發展」的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在[在行]上和很多想跨專業考研的朋友聊過,最常見的誤區是,大家對於心理學這個專業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像,不了解學校里搞的心理學是怎麼回事,不知道心理學研究生實際在幹些什麼。
下面是一些關於這個專業的碎碎念,如果其中的某一條對你來說很新奇,那麼建議多做一些功課,再做決定。
關於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大部分學心理的人都不會搞這個
- 但是,考研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想學這個,所以競爭尤其激烈
- 以自我治療為目的投身心理諮詢,在老師眼中一般不是一個加分項
- 如果立志投身心理諮詢,要做好心理準備,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回報周期可能很慢
- 我國的心理諮詢市場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魚龍混雜的狀態,作為科班出身的人士,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沒有野路子跳大神過得滋潤
- 心理學是一門轉入門檻比較低的學科,無論你是什麼專業背景,只要智力水平正常,肯下功夫,應該都能做到
- 考研這件事主要的困難在於心理學太熱門,機會又少。據說,某大學心理系的考研錄取率大概是幾千分之一,這個比例已經低於該校在很多地區的高考錄取比例
- 考研科目,英語和政治不論,專業課也沒啥難的,唯一有技術含量的可能是心理統計
- 許多地方會推薦一本國內泰斗寫的書作為參考書,其實這本書不適合初學者,我一般推薦科恩的《心理統計學》
- 盡量和你想報的導師提前建立聯繫,越早越好,理由略
- 選導師是門大學問。如果讓我來排序,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性好,然後才是學術水平以及有沒有錢
- 有的導師幫你介紹對象,有的導師不許你談戀愛;有的導師幫你推薦工作,有的導師不許你實習導致你丟掉已經到手的offer;有的導師定期組織大家吃喝玩樂,有的導師一旦臨時出差,學生們高興得集體春遊。都是真事。
- 導師人品如何,最重要的不是聽ta自己怎麼說,而是聽ta的學生怎麼說
- 許多人以為,只要自己能頂住魔鬼大牛導師的折磨,就能混出一片生天。對此我只能說:土樣土性頗,三太拿衣服
- 當然,如果你有資本自由挑選導師,大概也不需要看這篇東西了
關於心理學研究生究竟在幹什麼
- 心理學是一門關於人類行為的實證科學
- 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心理學研究生,你的主要工作是看文獻,設計研究,收數據,做分析,寫論文
- 所以你需要閱讀大量的專業文獻
- 值得一讀的文獻大多是英文的
- 心理學的文章一般又臭又長(就像這篇回答一樣)
- 作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學研究生,這種又臭又長的英文文獻你大概需要看幾百篇
- 你還經常需要做主試
- 做主試很累心,做一天實驗之後,你可能會暫時失去與人類正常交流的能力
- 在學校里有很多職業被試,你可能會發現從入學到畢業你都在和那幾個人打交道
- 你還需要學習統計學
- 心理統計不難,但如果你是懷著一顆文藝的心誤入這門學科,可能需要轉換下思維
- 你會發現,你的學業、論文、前途乃至人生都取決於一個數字:0.05
- 如果你想科研,那麼:
- 碩士只是個開始,博士是基本前提
- 讀研是一個很好的過渡,可以幫助你熟悉心理學科研,積累資歷,申請博士也將更容易
- 但是,總體來看,學術界的就業形勢不太好,因為博士的生產速度遠高於空閑教職的生產速度
- 這是現在的情況,如果你還沒開始考研,那麼等拿到了博士學位,那時候的情況大概會更糟
- 總的來說,學術之路的投入產出比是很低的,所以需要情懷的支撐
- 如果你想工作,那麼:
- 除了心理諮詢這個特例之外,心理學主要的謀生手藝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方法
- 這個手藝不如寫代碼、玩數據那麼硬,但也有用武之地
- 學心理的人,只有在研究生階段才會接受真正的研究訓練
- 所以心理系本科生不好找工作,但讀研的性價比很高
- 考慮在職碩士項目的一般有兩種人,一種是希望拿個文憑鍍金,一種是希望學到真東西
- 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鍍金,那麼:
-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申請的項目是單證還是雙證
- 單證碩士的含金量在HR界已經有共識,雙證的目前還好,但未來不好說
- 證書的含金量和申請、學習的難度成正比
- 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學知識,那麼:
- 對於在職項目的教學質量不要抱太高期望
- 教學形式一般是周末集中上大課,學員的背景參疵不齊,所以不可能講得太深入
- 在一些學校,你可能有機會和老師建立起類似於學術碩士那樣的指導關係,也見過有人把這種項目當成全日制碩士來念,但這取決於你和老師之間能否看對眼,分人,看命。
- 所以,如果想認真學習這個專業,還是考學碩吧
http://weixin.qq.com/r/dTmttUTE9RmKrQDW92xn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如果你準備跨專業考研時,請務必搞清楚心理學不等於心理諮詢,心理學的分支很多,臨床心理學只是心理學眾多領域中的一個。比方說北大心理系就一共有4個方向:腦與認知,發展與教育,工業與組織管理,臨床。
第二,幾個心理學的基礎科目需要務必了解,包括心理統計和研究方法,這些都是研究生階段必備的技能,無論你學習的是哪個方向。沒有這些基本技能,很難想像你可以畢業。因為心理學並不是很多國產電視劇所演繹的那樣,對著一個或一些非正常人類分析他是什麼性格之類的。心理學是一門實證科學,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數據說話的——如何科學地收集數據,這牽涉到研究方法,如何理解數據,這就牽涉到心理統計。所以務必了解心理統計和研究方法,務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第三,個人體會,英語能力和講故事水平也很重要。可能這屬於一種錦上添花的能力吧,但如果掌握好了,你的研究生階段會過得特別舒服。英語能力不用多說了,現在的學術界,大家都是奔著SCI,SSCI去的,英語說不好,別說寫英文文章了,可能就連看都吃力吧。而且學好心理學本身就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獻閱讀的基礎上的,寫作就更是如此了。(我聽說過有老師組會讓學生背英文文章的)。
為什麼還要提講故事能力呢?其實這裡並不是要求你去編造數據或者寫小說,而是給你的數據找出合理的解釋。很多時候大家收集的數據質量內容都相仿,為什麼有人能發到牛期刊,而別人不行呢?其差異就在於對數據的解釋,也就是你編故事的能力,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和解釋你的數據可能就決定了你的層次。
(每年跨考心理學的同學是不是多於別的專業呢?好想做個調查……)1. 請忘記你的跨考身份。先看下面一個問題:「你好,想請教一下心理學考研的問題。」「你說。」「我是跨考生,什麼都不懂……請告訴我blabla……」
我認為,在考試面前,特別是初試,沒有什麼跨考與非跨考這一說。大家都是一樣的準備,專業課就那幾門,參考書就那幾本。在選擇考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信息,明白心理學是幹嘛的。千萬千萬不要yy一個心理學,然後就去考了,這樣風險太大。很多同學都是大三開始準備考研,如果你的學校有心理學專業,我建議去這個專業聽聽課感受一下,去讀一些教材體會一下,這樣才叫掌握信息。還有就是要對院校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專業的排名,特長,是否統考等等。什麼都不知道,然後就去跨考,容易摔跤。
2. 我大膽臆測一下,可能心理統計、實驗心理學和心理測量這三科目是跨考同學比較擔心的。因為另外的幾門(普心,發教)基本是記憶的成分比較多。我認為,可以報一個輔導班,幫助梳理知識點。特別是實驗和統計這部分。我自己也帶過一些學生,發現確實這部分很不好搞。要麼是機械地把公式記住而不會應用,要麼是知道一堆實驗設計的標準然而就是設計不出來實驗……3. 安利幾本書,不僅僅是跨考的同學,本專業的也可以看。這是我必須要強推的一本!誰用誰知道!我大四保研之後讀了這本書,突然感到統計開悟了……第一次完整地寫下來方差分析的公式,且自己都會推導了,激動cry!所以,但凡有童鞋問我心理統計看哪本,我好不猶豫地推薦這個……坎特威次的實驗心理學,贊的不要不要的!特別是對實驗設計和心理物理法部分地闡述,清晰流暢,簡單易懂。
心理學與生活,叫我如何不愛你……我認識一個朋友,本科是河南某高校,大三的時候決定考研,報考北師大腦所,他在準備考試的時候把一本心理學與生活都快翻爛了。我問他,為什麼不直接看國內的普通心理學或者心理學導論呢?他給出了兩點理由,我深以為然:1. 心理學與生活是經典教材,裡面例證非常多,一邊讀一邊積累素材,積累感覺;2. 語言通俗易懂,看多少遍都不覺得累。國內教材,呵呵……所以,我強烈建議各位考生放一本鎮宅之寶,複習記憶累了,就來翻翻這本書,不需要你刻意去記憶,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找感覺。我們常說,英語學習要積累語感,其實心理學學習也要積累「心感」!剛好在別的問題的評論中被問到這方面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情況回答一下。我本科是廣告學,非211非985,跨專業考心理學,不過不是國內的考研,而是出國來日本。其他國家的情況不清楚,但是就日本來說,對想跨專業的同學而言還是有一些特別的吸引力,那就是日本大多數國立大學和優秀的私立大學都有的「研究生制度」。
雖然都是「研究生」這三個字,但是日語和中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中文裡的研究生大家都明白,就是graduate student,英式叫postgraduate student,大家所說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是這個意思;但是日語里的「研究生」的英文翻譯卻是research student,是正式進入graduate student學習之前的一個預科階段。而中文的研究生,在日語里則叫做「大學院生」,所以中文的研究(生)院順其自然在日語里就叫做「大學院」咯~~是不是有點雲里霧裡呢,如果用表來總結一下就是下面這樣了。沒有在英語國家上過學,英文表述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好了,上面是前提,下面說說跨專業考日本的心理學研究生的問題。因為單詞表現比較錯綜複雜,下面的文字帶引號的一律都是日語,而中文則會用括弧標註~~
首先說說日本的「研究生」制度。眾所周知國內的考研就是每年年初舉行的那次全國統考。跟高考國考一樣,考研也是一鎚子買賣,成敗與否,一年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考不過,要麼放棄,要麼寒窗苦讀一年後重整旗鼓。初試複試結束之後,才能正式在每年開學季(9月)進入大學的研究生院,成為一名光榮的碩士研究生。而日本的「研究生」則完全不同,只是「學部生(本科生)」和「大學院生(研究生)」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日本的「研究生」一般都是半年到兩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研究生」可以進入將來希望進入的某個研究室,跟研究室的教授和其他「大學院生(研究生)」一起上課、開seminar。雖然不屬於大學的正規學生(因此學費和學生證也跟正規的「大學院生」有區別),但是可以用這段時間熟悉研究室的環境,建立人際關係,惡補專業知識,做一些初步的實驗並找到自己將來的課題。
「研究生」制度的建立跟日本的就學觀念有很大的關聯。國內的就學觀念最近雖然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還是以「一條不間斷的直線」為王道的。從幼兒園到博士畢業,不間斷的升學過程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最理想的吧。而日本則不同,義務教育階段都是人人必修,但是從高中開始就會出現很廣泛的分流。所以日本的大學院生有很多都是本科畢業後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對這些人來說,在考取碩士研究生之前需要重拾以前學過的東西,或者嘗試新的專業,這就需要充足並且有專業性指導的準備時間,這個準備時間就是「研究生」啦。
對留學生而言,這段時間則可以用來適應日本的語言、環境以及研究室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研究氛圍。如果是跨專業的學生,那麼這最長可達兩年的「研究生」時間則是惡補心理學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因為大家知道,即使是大學四年,前面的兩年也會用在基礎教養(英語啊馬毛鄧之類的),真正學習專業課都是從第三年開始的。而「研究生」是真正掛靠在心理學專業的研究室里的,所以如果自己認真努力,學習的效果將會遠遠超過本科大三大四階段的兩年。
就讀「研究生」對於將來「大學院生」的入學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優勢,那就是可以用這兩年的時間跟導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日本的「大學院生」考試跟中國的考研不同,每個學校的每個研究生院都有很強的自主性。如果「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成果可以得到教授的肯定,那麼「大學院生」的考試難度則會大大降低。有很多國立大學的「大學院生」入學考試連筆試都沒有,直接presentation你「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成果和將來碩士階段的研究計劃。除了presentation要言之有物真的是在「研究生」的兩年里做了充分的實驗,實驗的結果和研究計劃能得到教授的中肯也是很重要的。
這麼說來,大家是不是覺得日本的考研有失公平呢。其實並不是這樣滴。首先,教授在接收「研究生」的時候是相當謹慎的。因為畢竟是接納他們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學習。對責任感爆表的日本人而言,接收一個「研究生」就要負責把將來他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大學院生」。加上每個研究生院能接納的「研究生」數量本身也是有限的,從結果來看,「研究生」的入學概率並不比國內的考研高到哪裡去。尤其是以舊帝大為首的國立大學和名門私立大,「研究生」申請成功的概率更低,而且,在日本並不是每所大學都有這個制度的。
那麼作為跨專業的留學生,應該怎樣申請日本大學的「研究生」呢。呃,首先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因為「研究生」的申請都是通過直接聯繫教授,獲得教授許可之後才會聯繫學校解決手續問題,所以只要你不斷發mail,不斷被拒或被無視,總會有一天會有天使般的教授降臨噠。當然,一顆堅強的心只是最基本的條件,最重要的還是寫好自己的mail和CV,好好研究一下教授和研究室的課題和方向,然後跟自己的專業盡量聯繫在一起。比如說我的本科專業是廣告學,雖然是跨專業,但是廣告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關聯還是很多的,結合教授現在正在做的課題或者有興趣的領域,把這些關聯說清楚,輔以充分的證明自己本科階段很優秀的資料(畢業作品集、英語或日語成績、資格考試證明、獎學金記錄神馬達都可以),希望還是蠻大的。
最後,不太建議找留學中介申請「研究生」。日本的大學,尤其是研究生院還是很反感「中介」這種銷售模式的。所以即使是中介,也只能偽裝成你個人的身份去申請,換句話說,中介申請跟你自己申請從本質上沒啥子區別(只是你自己不需要一顆堅強的心且省事而已)。而對中介而言,「研究生」申請不但油水少,而且特別麻煩,要嘗試很多次才能提高成功率。所以一般沒大有職業素質的「中介」都會推薦你先來日本讀語言學校(=中介的吸金桶),先把語言搞上去才能找到好學校好教授哦~日語不行怎麼能夠怎麼能夠去日本讀研哦~blablabla。大家千萬不要上當哦!千萬不要上當哦!!千萬不要上當哦!!!(重說三)因為即使你來日本讀了語言學校,那將來語言學校畢業後還是要自己去找教授的,而讀語言學校的這一年兩年的青春,只是為中介把麻煩事兒轉嫁給你自己省好多事賺好多錢的不負責任買單而已(說到這兒,這應該是本文最「內行」的建議了)。至於語言問題,真的不是什麼大問題,有時候中介staff們蹩腳的日語還會起到反效果。所以如果你日語不好或者根本不會,那就大大方方用英語做CV發mail吧!在日本崇尚歐美的社會大環境下,對很多日本人而言,華麗的英文絕對能比蹩腳的日文贏得更多好感,況且對於心理學而言,將來的業績(論文)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所以一個良好的英文基礎也是很多導師所看重的哦!(我個人的博士論文就是用英文寫的。Paper也都是英文雜誌。)
至於來日本讀「研究生」會不會比在中國讀研浪費時間。的確,「研究生」不算是正規學生,而且也不能保證「研究生」之後一定能考上「大學院生」,但是這種制度畢竟為想跨專業考研的人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緩衝期。而且從時期上講,考慮要不要來日本讀「研究生」完全可以在中國考研結果出來後開始準備,所以對國內考研落榜並且打算明年再戰的同學而言,是畢業後辛苦自學半年好呢,還是來日本進研究室接收專業指導好呢,這個就需要大家自己綜合各方面考慮明智選擇了。還有日本的「修士課程(碩士研究生)」與國內不同,統一都是兩年時間(醫學等個別專業除外)。即使你拿出一年半來讀研究生,那跟要讀三年的的國內研究生同學還是可以在同一個年度畢業的,所以整體來看不會浪費你許多青春噠!
哦對了,對於本專業直接考日本研究生院的同學,可以跳過「研究生」直接考取日本的「大學院生」哦。雖然有點跑題,但是還是要說明一下~~
最後上一張照片,來日本第一個月的時候在留學生會館拍的。留學生會館是我們大學專門為留學生提供的住宿設施,房租特別便宜,但是只能住一年,相當於為留學生適應日本(當時的)高物價社會提供的一個緩衝期,門外就是AEON mall,懷念當初每晚9點過後去搜羅打折便當的日子(笑)。再後面藍藍的就是大海了。不要吐槽清晰度太低,這是用2005年的手機拍的哦~~
以上,長文失禮!
先把統計學了,如果你還想考的話,那就考吧
我就是今年成功跨考的跨考生,財經本科跨社會心理學。建議說不上內行,不過畢竟是親身經歷,分享給同道。
(感謝的人不打算點個贊嘛 ?眼)
———下拉看最新完整更新6.21版—— 這個答案還在不斷添加內容中,權當是我這一年半從立志到如願的記錄總結吧,趁此良機分享出來 (已經志向明確的筒子們就跳過第一條,直接看第二條入門吧;又明了志,又入了門的筒子咱們就直接看第三條方法吧~)1.明志:先問自己「為什麼想跨考心理學?」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因為興趣、熱愛。但現在普通人理解的心理學,大部分還停留在民科的層次,以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東西為主,或者就以為心理學就是臨床心理學、心理諮詢。所以如果單純地是因為一些片面的信息而產生興趣,我覺得還不足以作為支撐跨考心理學的動機。畢竟選擇研究生的專業關係到自己未來的發展走向,還需慎重。但不是到這裡就勸你放棄了。我也是這麼過來的,一開始接觸的是弗洛伊德,被潛意識、三個我等這些概念吸引,只不過是我不滿足於此,後續搜資料、跟著看了諸如《心理學與生活》、《改變心理學的40個研究》、《這才是心理學》等正統的入門書籍。經過較全面的了解,我仍然喜歡心理學,而且更被它吸引了,才有了要在這個領域繼續讀的想法。最後還要想清楚,是不是喜歡到了需要讀研究生的程度。心理學很有魅力,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但不一定非得讀研究生才能實現這種感情。就我而言,我本身就喜歡學術研究,也有過經驗明白研究大致是怎麼回事,所以自然就決定下來了。這是在對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了解得很清楚的基礎上才定下來的。第一條就說了這麼多,感覺自己絮絮叨叨很不痛快。只是對於任何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必須要先潑潑冷水。因為心理學實在背負太多誤解了,作為一個了解的人自覺很有責任要去減少這種產生誤解誤讀的空間。我最初也是被各個學長學姐老師們潑過來的,今天傳承一下XD2.入門:這條是接上一條,為尚未全面了解但仍有興趣繼續了解的人而寫的。想要正確認識心理學,首先要明確心理學作為中間學科的性質——心理學兼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性質,研究的是心理現象和行為,用到的是統計、測量等方法,實驗設計要科學合理。這也是有些答主指出先學一遍統計的原因所在。其實這樣的方法論和思維模式也是任何科學的基石,我本科學經濟時,統計、計量都上過課,學得不精,但也明白了其中邏輯,算是接受了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因而也同其它答主一樣,推薦對統計做個了解,@狼寶寶 推薦的書我都十分贊同,行為科學統計那本我讀過,相當的簡明易懂。另外,清華大學現在開了公開課平台,學堂在線,裡面彭凱平老師的心理學導論通俗易懂,知識簡單,但基本覆蓋了入門所需了。除了讀書,還能讀論文,搜一搜感興趣的人的論文或者直接找本期刊看幾篇,便能對心理學研究有個初步的了解。我的入門就是畢業前夕,開始讀《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這不是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上彭凱平老師的公開課。其中更進一步的就是做中學,報名了國內的一個心理學會議,根據會議主題開始搜文獻看。正值投摘要的時期,我心癢難耐,竟開始考慮自己試做一篇,於是找文獻,照貓畫虎地做調查研究。當時是個完全的門外漢。結果當然是失敗了,但這當中趕鴨子上架的買了《心理學研究方法》(舒華)《心理統計學》等書,下載了spss練手,邊做邊看邊學地加深了對心理學的了解。3.方法:考研不管是初試還是複試,究其本質是應試,戰略戰術、謀劃是最重要的。選校選專業亦如此。下面就在我的經歷中闡述吧,我喜歡把得到的心理學知識用於實踐,這想是學習心理學的優勢。第一是環境造就了人。我15年六月底參加完畢業典禮告別校園,沒有回家,沒有畢業旅行,直接從宿舍搬到了學校附近的「考研特供」出租屋,開始了每天上自習的複習生涯。這是給自己一個「環境動力」,內行地講,行為是由習慣來推動執行的,習慣又受著環境的影響。和同住一屋的研友同作同息,結伴自習等,都助我在離開校園後仍能保持學習狀態。如果沒有順利租到房子,我可能真的都不知道如何開始。第二是邊學邊用。我在開始正式複習前,看了免費考研論壇的很多經驗帖。這些雖然是制定計劃階段的工作,但裡面很多知識和他們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思維方式極具價值。胡菠蘿油的經驗帖里有一句很有啟發的話我轉述如下:複習心理學的好處在於,教育心理學很大程度就是研究如何學習的。沒有專業基礎的人先看教心,可以掌握很多認知、學習的科學研究結果,進而運用到其它方面的學習。以我自己為例,在看普心的記憶那章時,我對於遺忘的規律,記憶的原理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它就涉及到我複習東西時怎麼記,怎麼防止忘。看到人格那章的認知風格研究時,我聯想到我自己愛一口氣把書全掃毒、泛讀,再精度的習慣,發現自己是整體加工型的。就肯定了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再猶疑。而自己這樣喜歡聯想,在讀教心時開始注意觀察自己怎麼建立知識結構,一邊用教心的知識來完善。期間聽了一門learning how to learn的coursera公開課,就是這樣運用認知、神經、心理學知識來增益學習的思維方式,令我受益匪淺,強推。第三是經濟法則。(未完待續)——————————15.6.21更新————————————給等更的同道們說聲抱歉了,辭職做了自由人等開學後,很快就閑散下來,居然連更新的勇氣和動力都沒有了。每每躺在床上想起來更新,都被自己的「完美主義」等等拖延症因素阻礙。這次一更到底,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經濟法則是從英文的economic來的,取「合算」這個意思。就是說,複習考研,基礎夯實很重要,但不需要很老實地完全面面具到。而是選擇重要的、關鍵的部分,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掌握自己的實際情況很重要,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各部分的重要程度,分配時間、精力。比如說,我是在職複習的,之前又沒有心理專業的基礎。英語、政治這兩門總共200分,我模考15年的題後發現普普通通地裸著,英語75、政治45,都上線了。所以就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300分的專業課上。而考前一周安排複習英語、政治。這其中,我分析了自己這兩門的卷子情況,找出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英語我的基礎可以,辭彙量夠,閱讀等客觀題基本不會錯,差就差在寫作、翻譯這兩項主觀表達題上。於是我也不浪費時間背單詞、做閱讀了。主要背範文、看翻譯的答案,去理解其中的思路。政治我是什麼都沒看的情況下考了45分,在做題的情況下,也發現其中的思維套路我能很快跟上,於是大膽地只背了一些考前押題的材料(也是因為時間不夠了。。。別學我。。。),最後四套卷必背。主要是理解其中的思維套路、押題都很准,不外乎那些國家大事和出題套路。。。都是套路。。你跟上後就好。。最後考下來,英語87,政治60,基本滿足了。我最後時間不夠,而有些鋌而走險地把複習時間壓縮到了極致。沒出事,一方面是我幸運,一方面是我摸清了自己的情況和套。。。路。。。哈哈哈,僥倖這點不值得向我學習,不過我的僥倖都是有依據的。你可能會覺得就模考一次的分數不值得信任,做去這麼大的賭注。這裡就說一下科學的依據。複習心理的時候,有一門挺重要的課叫 心理測量學,考試就是一種測量吧?測量都要保證一定的信度、效度,特別是考研這麼重要的選拔考試,出題的教育考試院會極力保證它有很好的信效度、不管是複本、重測信度、還是內容效度。那麼我在沒有特別因素干擾的情況下(之前從來沒接觸過考研題目、知識等信息,英語、政治也沒有接觸過信息,實際上,模考距離我上次參加正式英語考試、英語課程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裸考出的分數,其實就可以客觀地說明沒有複習時我的水平。(當然,要保證自己的模考是嚴格模擬考試的,可以找同學幫忙髮捲、監考、計時,務必嚴格模擬)——————————————————————————————————接下來說專業課的方法,我覺得我有三件事,做得非常對:1.把各本專業書的內容做成了一目了然的思維導圖。2.考前兩個月,分析透了試卷,再模仿歷年試卷的出題方法、思路,對各個章節進行出題。反覆地做這些「自製模擬題」。3.把知識點做成手機上可閱讀的知識卡片/flashcard,充分利用不在書桌前的時間,反覆複習。第一件事,我放張圖就明了了:如果理解了前文的內容,你就會發現,結構,知,識,結,構,對於消化一門學科真的是非常重要!!!而理解、掌握這種結構的最好工具,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把整個知識結構可視化了,你需要翻閱整本書才能線性地找到各個散落的部分,但思維導圖把它們都放在了一個平面上。學一門課,學到最後,大腦都會有這麼一張網,而你學習的效果如何,就取決於你的這張網全不全、整不整。有了可視化的思維導圖,你相當於把大腦中的那張網,先畫出來了,當然會更利於掌握。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使你很好滴掌握自己的進度,哪塊知識點熟練了,哪塊不理解是問題,一目了然,日後再分配時間會經濟很多。一切都是有準備的仗。我使用的是xmind這個工具去繪製。電子版的好處是,它很方便日後的修改、補充,你可以根據需要做出很多版本來使用。比如我有完整版,也有刪去分支內容的填空版(用來練習、複習)。下面就是我用xmind整理的社會心理學的知識結構圖,xmind可以在每個主題下不斷進行展開補充,織成一張很大很細密的網。而在瀏覽全局時又可以把細節全部摺疊,十分好用。(現在發現有一本書專門講思維導圖,實際上的思維導圖和這個好像不一樣,等我一探究竟後再分辨讀過的、了解的人歡迎和我交流)第二件事,給自己出模考題。這真的是一個炒雞棒的方法!想想就能夠理解,因為首先在分析試卷的過程中,配合著思維導圖/知識結構圖,你就了解了:1.歷年分值在各個知識板塊的分布;2.各個知識板塊的考察形式(愛出選擇、填空還是簡答、議論,出多少分);3.歷年都已經考察過什麼(有的會反覆考察,有的考過就不會再考,但每道題的你都要會答的)比如下面這張圖,是我對社會心理學的歷年試卷分析,對各個知識板塊一目了然。歷年題越多,這種分析效果會越棒。其次, 在自己模擬著出題的過程中,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就是「經濟原則」!在這一步中,你明白了什麼樣的知識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這對複習來說很重要,也是拉齊和心理學本科學生差距的一個方式!當然,這時候再找一個專業的同學/老師和你一起研究、討論就更好了。每個知識板塊都要覆蓋到,時間越充裕,當然越詳細,準備也就越充分。這個方法的另一個好處也是利於你掌控、調整自己的複習策略,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哪些棄哪些留,哪些掃過,哪些重點詳解。最後就是把題目都做熟,盡量不翻看資料,不會的地方特別標記出來,實際也是一種梳理、檢查。第三件事,做可隨身攜帶的flashcards(強烈推薦手機上的app:brainscape)flashcards找不到準確的翻譯,中文對應的可能就是「單次卡片」准一點。看圖就知道:一個知識點,一個卡片,正面寫問題,反面寫答案。對著正面問題,自己想答案,然後翻過來對,再根據自己的回憶程度用1-5評分。其他的細節,怎麼自己製作卡片等,大家上手軟體後就知道了。這個的優點一個是大大的利用了零碎時間,上廁所、乘車的時候掏出手機都能複習。另外是提高了複習的頻率。複習到記憶那章就明白了,記憶,和重複頻率的關係很大。不是說一個單詞看7遍,就能記住了嗎?最後就是可以很好的看到自己的複習進程,配合上面的模擬試題,可以將自己的知識網路織布的更細密。根本漏不掉什麼,考場上拿到卷子,看一眼就知道考的是什麼,不會的題也知道它在知識網路中的位置,用臨近的知識去聯想、填補,相當清晰。brainscape還有網頁版,在電腦上製作cards比較方便。然後第二天手機上複習。製作也是一種複習和組織。https://www.brainscape.com/library上面所有的招式,都和一篇大牛的經驗文章中的概念——clearity是一樣的。凡事首先要建立clearity,對自己的視野clear,目標clear,路徑clear,內容clear,結構clear,大局clear,才能制勝。終於寫得差不多了,以後偶爾補充一些小招式,番茄鍾、ihour累計投入時間等,都是旁的了。為了達成拖延已久的承諾,寫到凌晨,居然到最後還打起雞血了。。。。總之,希望能幫到你。附上幾條經驗鏈接,也是去年搜出來的。資料、經驗在精不在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論壇可以去免費考研論壇,自己也要多搜索、問詢著。心理學習題討論專區2015年三跨生一戰考上浙大心理學之經驗談精選心理學版各種各樣的資料,以供衝刺之用 (11.28更新普心/發展/教育關鍵詞背誦)可供參考的書單、網課:http://wsq.discuz.qq.com/?siteid=263905507c=indexa=viewthreadtid=915578source=pcscan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謝閱讀利益相關:工科背景走在跨考心理學的路上的人。
其實我非常明白並且能體會那種被心理學所吸引,考慮以之為發展方向的心理。畢竟我也是這樣,心理學自身的魅力也完全足以吸引大批的人去這麼做。
樓上直接推薦測量統計相關的書籍,大概是能嚇退一部分被pop psychology吸引,看了幾本心理自助類圖書就想讀心理的朋友。
我也推薦一本不那麼嚇人,但是充滿了心理學科學研究精神的入門類書:《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中英版都可以,有能力讀英文版更好。
對於不那麼堅定的跨考人員來說,這書屬於科普向,讀了就當長知識,了解了心理學的相關分支和主要研究內容,還能裝逼,沒壞處。
對於堅定的跨考人,這是必讀書。人能發現自己喜歡的並且可以發展為事業領域非常不容易,其價值程度大於遇到人生真愛。畢竟真愛不常有也不必須,事業領域是必須有的。
所以一上來就用統計測量嚇唬他們,並不是一個很友善的態度。也不符合發展心理學講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追求成長的赤子之心還是要鼓勵和愛護的。想必已經在讀心理的朋友應該能明白這種狀態。動機,目標,能力,方法,和練習,學以致用嘛。選個好老闆!
看過一些人品無下限的,so...千萬小心!先和課題組裡面的人聊聊,哪怕請他們吃頓飯。。
切忌不要考完試了才去考慮老闆,你是跟著老闆讀書,不是跟著系讀書我很想說,其實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心理學這個專業。
心理學專業的人會經常碰到這些問題:
1.哇,你心理變態才學心理學的吧。
呵呵噠,你才心理變態!2.哇,那你知道我在想什麼么?
呵呵噠,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3.心理學好像很好玩的樣子。
呵呵,你們家數學、物理學、生物學才好好玩!類似的問題不勝枚舉。
因為很多人並不是了解心理學專業,總以為跨個專業自然要學感興趣、還容易學、還好玩的,那麼《盜墓空間》看過吧,那麼《電鋸驚魂》看過吧,那麼《犯罪心理》看過吧,那麼前不久被各種追捧的《他來了,請閉眼》看過吧,犯罪的行為側寫、心理描述啥子的貌似很有意思勒。OK,就跨心理學專業吧,炫酷牛逼叼炸天!!
然而,現實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給你們看看心理學本科的課程吧:
《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這個課程原名叫:異常心理學,吸引學生去上課才叫這個,理論性的知識非常多)《高等數學》《心理統計學》《實驗心理學》《神經生物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學》《學校心理學》《團體心理學》《營銷心理學》《工業心理學》《SPSS高級統計學》等等。剛進心理學班級,其樂融融,第一堂課也覺得光鮮亮麗,每個人跟打了雞血一樣,然後事實並不是我們期望的那樣。
(1)枯燥乏味。和所有的本科課程一樣,講歷史、講流派、講規律、講法則,考試的重點依然是背誦記憶。(2)文理兼收,側重理科。
你以為心理學跟算命的一樣啊,怎麼可能。心理學最後頒發的是理學學士學位,當初看到自己被劃分到理學還一臉的不理解,後來發現心理學更多地傾向於「實驗科學」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有人說,我覺得我像個「居委會大媽」,很能開導人,我覺得我適合去學心理學!!
Oh,shiit!感情居委會大媽都是心理學專業的呀!!!(3)心理諮詢側重疏導,心理治療側重藥物(重度心理疾病)
有人說你神經病,有人說你精神病,還有人覺得這兩者是一樣的,我只能繼續呵呵了。心理諮詢針對的多是較為輕度的心理疾病,沒有出現幻覺,沒有出現分裂,沒有出現自己無法控制的精神問題。一旦諮詢疏導已經無法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送醫院,然後由臨床心理學的專家(醫生)進行藥物+心理雙重治療。在中國,一旦被送到精神病醫院,多半都是比較嚴重的了。這個時候你還去心理諮詢、心理疏導,作用已經不大了。所以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非5年制的醫學生,跨專業只能進這個專業),課程+就業遠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容易,可以說是非常凄涼。
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能用上心理學。所以你學的應用心理學,去到哪裡都能被關注和錄用。我想說:你要是HR,你願意要一個什麼都不會,只會像居委會大媽一樣開導、教育你的畢業生嗎?沒個一點特長的心理學畢業生,你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嗎?儘管我不否定,也有心理諮詢師考了3級,接著2級,接著一輩子從事心理諮詢(企業團體心理輔導)的,但這種人太少(國內大環境所致,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也不否認有人去當了學校專職心理教師,但當老師要去考教師資格證,考教師編製,你考上了,去了學校,也很少只負責學校心理輔導課程的,多半會和某堂課一起執教,心理老師,也就掛名而已。也不否認有人利用基礎心理學的知識在營銷領域+企業管理+HR領域混得風生水起的例子。
但是,真正剛畢業的應用心理學本科生(碩士生差不多),沒經驗,沒技能,找工作真心很不容易。
補充一點關於催眠和變態的知識:
影視節目之所以把催眠或心理學的問題寫得那麼瘋狂,其根本目的是經濟利益的驅使,為了追求票房,犧牲心理學的某些關鍵性知識,或扭曲心理學層面的專業性知識,對他們來說都沒什麼所謂,反正是搞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就OK 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催眠,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學習心理學。
感性成分比較多的人,就是比較容易感情用事的人,相對理性成分多的人是更容易被催眠的。太過於感性的人(我讀文科,我愛人際交往,我喜歡教育別人等等),並不是十分適合心理學這個專業,因為記住:心理學屬於自然科學類,頒發的理學學士,課程里關於腦科學、神經生物學的知識比較多,不喜歡生物的學生儘可能不要去觸碰這個領域。如:大學那會兒,班上一堆女生參與解剖牛蛙的課程,受到驚嚇說轉專業的也有,直接嚇哭了的也有。我想說,學心理學怎麼可能不接觸到腦科學和神經學呢。想只靠「聊聊天+嘮嘮嗑+扮演柯南分析案情」(公安院校的偵察學和犯罪心理學,會涉及很多技術性層面的知識)就學完心理學的master和Phd課程的,不好意思,你想錯了!!!
Tips:前期沒做足功課的學生,不要隨便說一句「我對心理學感興趣」就跨專業,這是對自己將來的不負責任。如果了解了心理學的基本課程和將來發展前景,覺得自己各方面都很適合,也願意以後往更高層次的心理學研究發展,那麼我支持你去,因為找到適合自己又自己喜歡的專業,確實很不容易。之前別人也問過我這個問題,我是這麼回答的:心理學可以被簡單的劃分為兩類,一種是實用心理學,一種是科學心理學。大部分人都會因為淺嘗了實用心理學的美好滋味而興緻勃勃地立志做一名心理學家,而真的心理學研究生絕對不只是學習所謂的實用心理學,而這也是有人說不要考心理學的其中一個原因,當一接觸到科學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數據分析方法,編製問卷,對事物進行概念化,編碼訪談,眼動試驗,情緒思維認知理論等等方面的時候,我們捂住臉說「這不是我想要的心理學」。但這其實才是心理學比較全面的樣子,我們現在看到可以拿來牛刀小試一下的心理學理論,這些讓你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很多都是一點點經過定性定量來提取出來的精華,這跟所有的學科都是類似的。最後一句,分清楚自己感興趣的是那些可以直接應用的實用心理學,還是一想到將來自己的見解會影響他人就興奮的要死,前者,實用心理學多看幾本書,談幾次戀愛基本上能感受到五六,而後者是需要科學家精神的!!說得不對,請噴~
- 心理學不是文科。
- 如果你覺得生活不如意,跨考心理學不會讓你變得更好。
- 如果你是奔著催眠、解夢這些奇技淫巧,跨考不如自學,真心的。
- 選擇去哪所學校時,記住,你是報導師。不要貪圖學校的牌子有多麼響亮,那和你沒有關係。
- 越來越多的學校脫離統考而選擇自主命題,書目可能與統考相距甚遠。如果你心儀的導師恰巧在自主命題的學校,你就得早做準備。
- 不要因為自己是跨考生而自卑。如果你本科專業是理工科,反而要比科班出身的更受歡迎。
- 近幾年的趨勢是,心理學專業課題目難度越來越大,方向越來越偏,複習時多注意麵面俱到,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所謂的重點上。
- 好好學政治。當你的專業課分數贏不過別人時,英語和政治可以救你一命。
- 好好學英語。這是你研究生生涯最需要的技術。
- 湊夠十條的強迫症。
背景:本科化學,研究生華南師大心理碩士。屬於跨專業考心理的「內行」。下面結合自己的經歷提一些小建議吧。
建議:1假如是對心理諮詢感興趣的跨考生,請選對導師。運氣最好的也就是挑中搞諮詢的老師,Ta可以給你提供觀摩諮詢現場的機會,提供各種工作坊的參與機會,你會有一些在心理諮詢行業有著資深經歷的師兄師姐。運氣不好的就是只能跟科研導向的導師,更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只能是後者。如果你成為了科研大牛的學生,一般是他們對你放任自流,Ta用不了你,你也從Ta那裡學不到你想要的知識。不過你可以利用學校資源提高自己的心理諮詢技能。資源包括:①有機會獲得各類院校的心理諮詢中心的助理崗位。②很多學校會給研究生開心理諮詢相關的必修和選修課,如果運氣好遇上能認真給研究生上課的老師,還是有一定的收穫。運氣最不好的就是跟著很較勁的科研青椒,Ta需要你在科研上助Ta一臂之力,這時你的整個心理學研究生生涯估計只能自求多福了。
2假如是對心理學感興趣,還想在心理學科研之路走地更遠的同學,請做好虛心學習大量統計知識和軟體操作技能的準備。這時,你肯定會選擇一個科研導向的導師。不過也需要謹慎,挑選導師有3個建議:①選擇與學生關係不緊張的導師(這點需要與老師所帶的學生先好好聊聊)②選擇有學術追求的導師(了解近3年的文章發表情況,期刊的水平等)③有條件的話選擇有深造資源的導師(如課題組有海外念phd的傳統,課題組近5年選擇繼續讀博的學生比例較大)。心理學的研究,問卷離不開SPSS,結構方程,實驗目前常用Eprime,MATLAB,ERP(事件相關電位),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眼動設備,以及SPSS等軟體。 3假如是對單純覺得心理學研究生相對而言更容易考上,混個碩士文憑好找工作。那麼在研一最遲是研二,你就應該最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目前本人已經是處於畢業找工作的最後階段,環顧四周發現,同學院的碩士畢業生的出路大都限於:中小學心理學教師、大專院校輔導員、互聯網行業的運營或用研、EAP公司、諮詢公司、心理測評公司、培訓機構講師、淘寶店主等。找工作並不是一件難事,找到讓你覺得自己心理學研究生沒白念的工作會更難得。所以建議跨專業過來的同學更需要找准自己的職業定位,並在整個研究生過程中注重去選擇性積累自己的本領。 每次有跨專業的師弟師妹過來諮詢備考經驗的時候,我內心無數次想勸阻他們趕緊回頭是岸。但想想讀研之前的自己,我就會明白即使前人告訴你前方儘是沙棘石礫,一個決心跨考心理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跨步向前。所以我都會認真給他們備考建議,並為Ta加油。雖然旅途的目的地並不如人意,但這個過程可能成為讓很多人享受的,實現夢想的旅途。這個問題被問的次數還真不少……
1.想清楚。包括考什麼?學碩還是專碩?為什麼考?喜歡心理學,想做研究還是為學歷證書?考哪個方向?諮詢,發展與教育,人才測評,認知神經?畢業了繼續讀博還是工作?想做什麼工作?2.看清楚。不要光看那種所謂關於心理學的暢銷書,而是去看看考研參考書目等等的專業書,你還有興趣和信心扎進心理學坑嗎?3.了解清楚。和了解想考的學校想學的方向甚至想跟的導師的人問清楚任何你想知道的信息。我一般都建議謹慎做決定,倒不是說心理學坑人神馬的,我還是很喜歡心理學的,也還要繼續學;但是身邊不乏勸別人別學心理學的同專業同學,說實話,特別是畢業生,常常後悔學心理學,抱怨找不到工作。因為現在存在太多對心理學的誤解了,不要等到盲目決定後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作為一名心理學本科生來回答一下。大學專業是我自己選的,心理學,嚮往很久了,源於初中看畢淑敏的《女心理師》,覺得真tm神奇。高中看了《二十四重人格》就是覺得人的心理怎麼可以這麼分裂。總而言之就是覺得心理學很牛逼也很能裝逼。如願學了心理學。大一上學期,普通心理學不說,統計學,面對大數據的計算公式,懵逼;解剖學,面對各種腦神經生物名詞,懵逼。然後陷入低潮,怎麼和我想的不一樣呢。。⊙▽⊙然後我的朋友們以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們,知道我的專業,第一句問的是,那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_⊙拜託,心理學不是讀心術好嗎!!現在混到大三了,也在大二就考到了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聽起來很牛逼其實不然……)也決定踏上考研不歸路。。是的還是心理學。在接觸了這麼久,慢慢了解之後,越發覺得自己對心理學的掌握和理解還很淺薄。嗯,心理學本科能學到的東西真的挺廣也挺淺的。我專業的心理學是偏教育的,有幸去台灣交換了一學期,才真的接觸到心理咨商(我們叫諮詢,台灣叫咨商)的實際訓練。講真,沒有三五年慢慢磨慢慢練習和積累,真的很難獨立去完成一個諮詢療程。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也有很多自我的東西要去解決。在別的回答里,認同 心理學不論是之後打算從事科研還是諮詢,都不是讀個研就掌握其中能力的,還需要更漫長的(熬經驗……?)所以,還是慎重吧。。ps,比起統計,實驗心理學更讓我崩潰(︶︿︶)=凸考研狗深夜手機碼字,先這樣,有空再來整理修改。以及,我只是學渣一枚,上述有任何不恰當,歡迎大神指正!感謝。
我是新聞專業跨考心理學專業,應該是有資格回答這道題的。
說實話,當年我什麼都沒考慮,僅僅因為這是我的夢想,很理想主義也很簡單的一個理由。知乎的政治正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能夠承擔這個選擇的所有後果。已經畢業近一年,我已經變了許多,心理學教會了我許多,我也終究是個俗人。寫了這麼多廢話,進入正題吧。首先你要弄清楚,你考入心理學研究生想要獲得的是什麼。
我就是沖著心理諮詢去的,所以研究生三年都在心理諮詢的圈子裡玩,玩得挺開心。玩了三年,看到了心理諮詢的局限性,看到了它在中國的限制性,也最終沒有進入心理諮詢行業,只能說我不夠努力吧。如果你是跨考生,有個就業現實希望你注意,很多崗位招收心理學研究生時會要求本科是心理學,很多崗位需要實實在在的證兒,請你重視並認真對待。其次你要有心理準備,雖然你是跨考生,雖然你的基礎薄弱,但是你和心理學本科生一樣,進入碩士階段主要靠自學。
導師各有各風格,各有各流派傾向,你要師從哪個導師,你對哪個方向有興趣,你願意之後從事什麼行業,都在之前想一想,因為導師方向會影響到你的研究生生活的重點。大部分的導師並不會手把手教給你知識,大部分靠自己領悟。雖然你是在學校讀書,雖然你是研究生,但你已經進入社會的大學同學們一樣,是個成年人,學習、機會、未來都是你自己把控的,培養自己的社會思維、獨立思維很重要。最後,你會知道,心理學不是萬靈丹。
如果你希望學習心理學來自我救贖,希望學習心理學能幫助他人,可能我要給你澆一盆涼水,它做不到你想像當中的那些事情。它只是一門知識。不要神話它,也不要低估它。我依舊熱愛它。我在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寫過一篇關於讀研後悔的小論文,最終我發現,有時候人類無論是選擇哪條路,他針對這個選擇所產生的情緒情感與這條路的關係也許並不是那麼大,而他對待自己的人生本身的態度才是最關鍵的。
我希望你捫心自問,你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希望你一路無悔。這是我喜歡的一句話,送給無悔的你們,也送給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的你們。
「無論選擇哪條路,肯定都會對沒走的那條路念念不忘吧。所以這世上沒有毫不後悔的選擇,而且生活也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只要堅信選擇的道路就是正確答案,並把它變成正確答案就行了。對自己過去的選擇毫不後悔地堅信並愛下去,那就是生活的正確答案。」 ——請回答1994前面已經有很多答主答得很贊了,答這個題就是為了讓這個題能出現在很多關注了我的小夥伴的tl上,從而讓他們看到那些優秀的答案。
從我的角度講,我希望各位跨考的小夥伴慎重慎重再慎重,心理學很難學,不是你小說電視里看到的那樣。相對本專業考研的學生,跨考的學生面臨著更大的痛苦――在找不對工作的時候會更加後悔,我要是本專業考研就好了。
心理學就業率真的很低,被紅牌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專業20個人,12個人是需要找工作的,前天學校要求統計找到工作了的人,我們專業,嗯,4個。要知道我們6月畢業,現在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很多人都寄希望於省考和教師編製考試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擔心找工作的事,那ok,我們聊聊畢業的事,我建議所有想跨考心理學的小夥伴,放下你手上那些所謂專業書,什麼夢的解析啊愛的藝術啊烏合之眾啊,去知網上搜一搜心理科學和心理學報,挑最近兩年的任何一期,你看看,裡面的文章,你能模仿著做出來的比例是多少。雖然說發這兩本核刊比較難,但是,對於大部分不水的研究生而言,你的畢業論文,大概不會比期刊上的文章簡單多少,就我們這屆論文而言,問卷類的,現在不建模不做中介和調節的,基本開題都過不了,實驗的最起碼是兩因多被試間設計了,一般一個論文少於兩個實驗也不太容易開得了題,畢業的時候可沒人會看在你是跨考的份上就給你放點水的。了解下我們心理學究竟產出的是什麼,自己究竟做不做得到,可能更實際一點。
什麼?你說不會沒關係研究生會學?抱歉讀研老師不會跟本科一樣手把手教你了,研究生課程更像是研討會的形式,老師介紹某一方面最前沿的東西,最新的研究結果和技術手段,那些基本的東西在老師心中,是默認你已經會了的。你就只能自學自學以及,自學。而且你並沒有很長的時間,一般而言研一下學期你就要用到這些東西做發表的小論文了。哦,對了,這期間你還要看大量的中外文獻和基本專著,學各種統計軟體和編程軟體,(這個沒有人提及,大概常用的包括spss,amos,sas,eprime,哦對如果你的導師是認知那一塊的話還有可能涉及fmri和erp的儀器問題)自問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基礎我應該會超級痛苦。
所以,你還要考么?三思而後行啊各位,心理學就是個坑啊,進坑難走下去更難。
然而,我還是很愛這個坑。我是過來人,下面從多個因素講一下跨考心理學的注意事項。
一、對心理和對心理學的認識
Ⅰ. 心理是指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這也包括了口語和常識範疇內對「心理」的理解,比如「想法」「心思」「脾性」等。 但有時掌握並預測這些東西,不是學習心理學的充要條件。比如老江湖、老司機具備的洞察力,不一定要通過學習心理學才能達到。同時,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也沒有義務與人比較這些方面。Ⅱ. 心理學可以大致理解為研究人類意識與行為的學科。在目前的中國大陸,它實際上由自然科學的地核,社會科學的地幔,和玄妙與荒唐的地殼外衣共同構成; a.自然科學成分包括對行為與意識的生理結構的探索(生理學、神經科學等),對心理指標的測量儀器的設計原理(心理物理學),對實驗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統計學、測量學),等等; b.社會科學成分較為顯眼,比如社會心理學就結合了社會學,而教育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等,讀者可以甚至從字面直接找出來; c.心理學多年來存在著多種誤讀與偏見,如果你有一位心理學專業的朋友,你會問他什麼?你給我算算命看看手相吧,女朋友不理我你給我分析分析吧,你們學心理學的是不是都有點變態呢,你們是不是經常研究精神病啊,等等。如果你對心理學的認識目前處於此階段,實際上是不足為奇的,在目前的中國大陸這些都是有相當代表性的大眾觀點。心理學本是一門掙脫出哲學懷抱的偉大學問,這些說法則顯然有著深刻的「中國特色」,為什麼會這樣呢?由於題主謝絕討論體會,那麼此處從略。Ⅲ.心理學是psychology,而大多數人接觸的則是流行心理學,pop psychology。 後者長期被我視為是快餐文化的延伸,一句話,這是生意,不是科學。流行心理學的實質是借用心理學的神秘氣質,披上心理學的概念、專業術語的外衣,以匹配目標受眾的通俗易懂、信息轉化率頗高的表達方式,進行文字生產工作,而非嚴謹的學術知識的傳播。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需求也就沒有產出,大眾想了解心理學,實際也沒有義務去讀津巴多和彭聃齡,它的存在意義值得討論。 如果你嚴謹地拜讀了數本流行心理學讀物而對心理學芳心暗許甚至決定跨考,懇請三思。你能讀破《影響力》《重口味心理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能不能讀下去《心理學與生活》《行為科學統計》?這就像讀《三國演義》和讀《三國志》的區別。文化產品可以在無形之中架空你的自我覺知,這種錯覺和用刷知乎代替讀萬卷書是異形同質的。接近知識就代表掌握知識,和接近權力就彷彿握有權力在幼稚程度上沒有本質區別,何況它們還不是知識,而是商品。 接受心理學的科班教育,或者說贏得接受心理學科班教育的入場券(考研)所具備的知識與思維,是前面的書給不起的。你需要在流行心理學的洗禮中考證一下自己對心理學是不是一夜情。二、對跨考心理學的認識
Ⅰ. 跨考心理學意味著你選擇考研,考研對一個人的智力、自律性、時間管理能力,和目標選擇能力等等有著無形的要求,並相對可信地體現在初試成績中。Ⅱ. 學習心理學也對一個人有無形的特質要求,最基礎的一點是對抽象概念的認知能力。我們幾位錄取的考生事後發現大家的MBTI職業性格測試結果,第二維度絕大部分都是N型(直覺型),雖然尚缺乏嚴謹的論證,但依然能體現一定的問題。Ⅲ. 學碩目前最流行的專業課考試是312心理學綜合,又叫「統考」,因為它是教育部出的統考試卷,好處是目標誌願學校範圍較廣。2014年起絕大多數自主劃線院校已經退統而自主命題,比如北大606,北師大765等。如果你的深造願望較強,可以挑戰非統考院校,並好好學英語。如果只是選擇心理學專業作為研究生專業,建議選擇312統考中的一本院校。專碩目前流行347應用心理碩士,大家共用同一代碼,但參考書目不同。專碩情況了解有限,請翻閱其他答案。三、對準備成為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的認識Ⅰ.如果你決定考研,你最需要思考的,是「考上」的情況。你要確定研究方向。心理學不給人算命的,心理學也不光研究神經病,也不是隨便哪個學生都能拉過來給你做心理諮詢,因為方向太多了。確定研究方向時不要憑字面理解。研究方向和學科分支是一對多、多對一的映射關係,比如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可以同時被人事測評方向納入,而發展病理學、臨床心理學這兩個方向也可以同時包括變態心理學。Ⅱ. 你需要接觸大量文獻,參與大量的實驗設計工作。篇幅有限,現只討論其中一點。以後可能更新完畢。英語。 本科之前(包括考研)的英語很大比重是篩選作用,而研究生階段顯得更加實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求我們要忍受很多東西,比如為什麼老得讀寫英文文獻?那還不是因為我們目前研究不過人家?從這個角度考慮,英語已經超出了被界定為是「篩選」還是「實用」的幼稚範疇,它像計算機一樣成為了基本技能,內化在一個人的學術能力之中。既然是處於打算的階段,所以更多的問題應該是如何選擇具體的專業方向。心理學碩士三年,博士三年(正常情況),因此一旦確定方向,就面臨相當大的時間成本。所以謹慎選擇方向是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判斷:
1. 自己的人生規劃:
是有志於在科研圈有所作為,還是想拓展知識面,得到碩士學歷,以便有更好的工作前景。
如果選擇前者,其實心理學的各個方向都可以,但最嚴謹,最主流的,應該是認知方向和心理健康方向。
如果選擇後者,應該考慮應用性比較強的方向,也就是應用心理學。主要包括企業方向的管理心理學,工業方向的工程心理學。
另外還有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
要想了解這兩個方向的研究問題和趨勢,可以在相關的心理學論壇(考研論壇就算了),高校心理學院網站,比如52brain,中科院心理所的科研報道,還可以看看招生導師的研究方向,一般也都會有介紹。另外,可以關注一些心理學的公眾號,比如三倉心理學界,神經科技等等。還有就是,可以想辦法認識心理學專業的碩士博士生,然後可以從他們那裡了解學習的內容,研究的方法以及以後出路。當然,最系統的了解,就是看相關的書籍。推薦《心理學與生活》,《心理學》這兩本國外經典著作。
2. 自己的背景
心理學不同的方向,對已有教育背景的偏好是不同的。這個跟學校水平關係不會太大,主要是本科專業方向。
心理健康方向的,因為會涉及很多生理方面的內容,譬如基因,微生物,動物實驗等(我們所是這樣),因此,對有醫學背景和生物背景對,偏愛比較大。
認知方向的,除了心理學背景本身的,會根據具體的研究問題而有所偏好。語言認知,自然就偏好語言學的。
發展的,可能會對有教育學背景的更青睞。社會的,則可能偏好社會學背景。
然後,很多方向都需要用到統計知識。甚至社會心理學會用到更高級的統計方法,因此,有統計,數學背景的也會受到照顧。
3. 自己的興趣
雖然會有專業背景的偏好,但是畢竟不是限制。沒有相應的背景,也要追隨自己的內心,勇敢試一試。知識是後天的東西,都是可以彌補完善的。如果你確實對某一領域的問題感興趣,可以在多讀相關的文獻的基礎上,嘗試提出一些問題,跟心理學專業的同學,老師交流。可能的話,你可以去相關的老師那裡幫忙,聽聽組會之類的。都會有所收穫。對於跨考生來說,交流,可能跟看教材一樣重要。剛被某211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調劑錄取的跨考狗來回答。
首先,在決定考之前,務必到圖書館借閱如,心理學與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國外專業教材瀏覽,如果連國外教材都沒法耐心讀下去。只能說明兩點:一、你對心理學的興趣只停留在入門或者獵奇方面 二、複習過程非常枯燥,看國內的教材更加難啃,你確定你可以堅持?
?
分割線如正題,建議有如下幾點
一、務必學好英語。在本狗初試專業課成績很爛的情況下,英語一83,以及比大多數不重視口語的人好一些的口語,才有了被補錄的機會。(當然,如果你專業課可以秒殺眾人,我也就沒資格說什麼了)二、學好統計和測量複習時,買了張奶奶的教材,同時自己列印了《行為科學與統計》,厚度大概8cm的書,看了兩遍,覺得對於概念的理解和應用非常有幫助。自己的測量就比較水啦,複習到後面時間不夠,所以也沒怎麼好好看。複試的時候被導師問起會不會spss,答,沒學過。導師一下就...你懂的。所以,在過了初試的前提下,統計和相關軟體好的學生導師是大大的喜歡。三、還是要問自己:我是真的喜歡心理學嘛?否則,複習考研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信心不足或者耐心不足的情況而放棄。四、平時看一些心理學的著作,比如《路西法效應》《影響心理學的四十個實驗》培養一下感覺~五、如果題主不是一個如我般喜歡孤軍奮戰的人,有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和你一起準備考研,一起分享經驗是極好的。投資額,到後期很容易焦慮,甚至抑鬱,影響進度(我就是因為中後期有抑鬱傾向還去了學校心理諮詢室,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六、考研請以能力範圍內能考上的學校穩上為目標。冒險想著衝擊名校金牌專業不是不可取,但一旦失利,之後的路就有些坎坷。最好一次成功。
就醬~祝好。助人自助
所有在你心裡的東西,都在你的心外。
心理學最終是研究世界的。
人們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為什麼,還會有多少人看到這些世界......所以對於一個人,一個獨立且自助的人,我們從來沒有任何資格去指手畫腳。人有人權,在心理學上更是如此,因為它更接近人的本質,是我們一切行為的起始和歸宿.
選擇考研這條路,你將必然會做很多的研究,觀測很多人的心理,路過很多的世界。
但請務必保持清醒,你是觀察者,是測量者,是過客。我們可以提供自己的心理原型,但最後做決定的人,永遠它自己.助人自助,今生永不說教。
ps:
與野獸搏鬥的人要時刻注意,小心自己卻成為野獸。當你凝視著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沒人知道下一次研究中會遇到什麼,罪惡,良心,絕望,乃至整個人生的否定.....
務必保護好我們的被試,保護好那些參與到我們研究中的人。
務必保護好它們務必保護好它們在此之上,保護好你自己。此致,所有,從事與將要從事心理研究者。謝謝。以上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