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140以上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就是想知道智商高的人做什麼是不是都很輕鬆


很多人邀請回答這裡問題,還是寫一篇比較輕鬆的吧

小時候經常要做這方面的考試。很多學校和心理醫生都會要求的,而且比網路測試嚴格多了。
之前測過的都在145-168之間,但是個人估計在150左右。

體驗大概是這樣的:

1)遇到全新的事物或領域,只要產生興趣,學習速度就非常快了。有時候很嚇人。
記得當時第一次來中國,還一句話都聽不懂看不懂。
三個月後,聽力和閱讀能力基本上就沒什麼障礙了。

2)被扔到新環境,適應效率比較高。至少比一般人更容易更快適應。
比如去新的公司,大概就可以在一個禮拜之內就把各個部門同事的責任和關係搞明白。
或者說,剛入到新的圈子,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最適合做什麼樣的事。

3)不太需要別人來指導。基本上都是給自己提出問題或挑戰,自己去分析或處理。
上學的時候,老師和課本沒有提供多少幫助。主要是學校里開的腦洞不夠大,不夠刺激。
大概只有遇到智商更高的人才有收益。這才有機會和別人一起徹底分析。

4)很少出現理解障礙。或者說,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理解缺陷,然後努力解決。
如果無法理解一件事情,這就成了天大的煩惱。趕緊把問題拆開,找出核心矛盾所在。
比如說,看到了一個無法明白的邏輯,盡量在腦海裡面提出新問題或更多比喻來解決。
(如果發現新的不認識的辭彙之類的,也很煩,立馬會在心裡造新的各種句子,防止忘掉)

5)沒有任何腦子空白或發獃的時刻。永遠都在想東西。就算不說話,心裡也一直都在想事情。
比較明顯的是每次睡覺前還是在糾結和思考每天那麼多的事情,好多還沒想清楚的。可能要過好幾個小時才能睡得心裡穩定。
(很多人會說這是「想太多了」,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呢)

6)習慣性從多個角度看待一切。每次看文章(包括自己的),總喜歡把自己當做別人來閱讀。
也許,更大的優勢在於:腦子裡可以同時含有若干矛盾的思路。包括自相矛盾的好多思路。
主要是因為能夠把所有觀點背後的邏輯搞清楚。這樣也會更加鑒定自己的真實觀點和看法。
或者說,換位思考容易了一些,可以讓自己站在別人的角度,擅長通過別人的思路來解釋東西。

7)時時刻刻都讓自己開新腦洞。喜歡把兩個本來不連貫的事項想到一起去。
每次遇到新的理論、數據、現實、等,很快就會特意把東西用到其它領域上。
也是一種不斷地挑戰自己吧。不斷地想辦法在腦海建造更多腦細胞鏈接。
基本上都太抽象了,但是偶爾有時候很管用,因為真的可以解決好多問題。

8)在很多方面,都比較容易讓自己自信起來。至少很樂意跟專家辯論。
因為只要是自己耗時間思考過的事,總會有那麼幾個特殊獨立的看法可以分享。
至少可以讓對方領域專家也開個新的腦洞,給人家多提供一個思維角度。自己還能學到更多。

9)感覺辯論和理性衝突很刺激,非常重視這種交流。很可能是我最快速收益的方法之一。
說白了,就是一種求知心態。只有立場完全對立的人才能提供最多的消息讓我發展。
當然了,如果是早就遇到過的一套話一套老思維,一點興趣都沒有。

10)在許多社交場合會感到超級無聊。感覺大家討論的東西都太低級了,無法接受。
我承認這一點很傲慢。但是沒辦法,因為大家都在講一大堆沒用的話。沒有深度也沒有新鮮感。
有時候,我寧願直接回家,或者變得很安靜冷漠,對方會認為我也很無聊。
不好意思,並不是沒有話要說。只是懶得跟這類人分享我的看法。感覺很沒用。

11)同時對社會各種超級受歡迎的事項都很排斥。沒有辦法因為一個東西多麼流行而感興趣。
比如;流行音樂,唱歌,無內容電視劇(選秀等),明星八卦,汽車,足球,美食,美女帥哥。
這些東西(可能還有很多項),一點都不喜歡,或者沒有任何感覺。
不僅感覺流行文化毫無意思,也會感覺熱愛討論這些領域超級二,很膚淺。
可能只是沒有發現這些話題的深度何在。

12)有時候特別敏感。說實話,每天還都挺很鬱悶的。
主要是我不怎麼在乎錢或者來自別人的認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都是一些非常抽象的事情。
很難以解釋。比如說,個人心理概念上的改進。如果無法表達一個東西,心裡會超級崩潰。
而且天天都在想;世界永遠達不到我所追求的那個模樣。對大多數現實都非常失望。
因為我必須在這個世界裡混,無法把腦子裡面的東西講出來,感覺自己很沒用,很難過,很無力。

13)經常提前知道別人要說什麼。有各種預感和intuition。
跟對待數學題差不多,對最後答案有預感,但是還得花時間去嚴格證明。
90%的情況下,別人要說些什麼,我已經提早腦補過。
因為腦子裡都有各種人的思維模型,根據他們之前說過寫過的。
我會刻意花時間思考這些才敢說出話或者寫出一篇。不斷地通過這一些自我改善。
反而比較喜歡那些每次都讓我詫異的人,因為他們的腦子可能跟我一樣多元複雜,有價值。

14)記憶力超強。無論什麼方面,如果我曾經感興趣一段時間,都會記得各種細節。
從來不用刻意去記住,總是記得很多。
也許是我腦子不怎麼去存儲沒用的(個人感覺無聊的)東西,所以有很大剩餘空間存別的?
三國或權力遊戲等等,我都可以用半個小時列出來一千個,還不會重複。每次還都是隨機順序。
中國兩千多個縣,或歐洲,也差不多。地圖這方面最敏感。腦子裡面就有一張圖,沒辦法。
所有幾百個國家的人口、GDP,什麼的,(或者所有的Pokemon),也更加容易了。
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反正腦子結構很支持這類graph的東西?

還有很多體驗,特別是社交方面,我可能以前寫過。但是今天想到了就是這些。

如何總結?「孤獨」。
所有人都沒發現你到底在寫什麼,只看懂了表面意思。這就已經很孤獨了。

---

至於怎麼做到高智商,我不知道應該說什麼。
這些都是基因天生的,要麼腦子化學,要麼腦子結構無法改變的事。

跟小時候教育也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這一些會決定自己追求什麼,尊重什麼。

但是這些因素也一樣,都是在十歲之前早就決定的。

------分割線-----


蟑螂在遇到致死危險時智力可以達到340,但最後還是會被嚇到智商為5的人類一拖鞋丟死。

你看,任何詭譎的花招和智商在絕對的暴力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而聰明點的人會覺得這個段子編的不夠潤滑,該把智商改成341更加令人信服


面對身邊智商比自己低的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商不夠所以不能理解其他人


碌碌無為狗屁不是…深刻的覺得什麼醫院的智商測試是放屁…每天都在懷疑自己和世界。什麼東西都贏不了散漫和懶惰。


該吃吃該喝喝。

腦子有無窮想法

做啥都不太聚焦

總擔心自己說的別人不明白

總覺得賺錢是特容易一事

因為看啥很快就會

所以啥也都不太厲害

其實

人還是傻點好


智力測試這套體系,主要工作歸屬於 發育心理學和兒童保健科 。而普通人對智力測試和智商存在著嚴重誤解。

我自己神經外科專業,工作中會涉及到這一方面,有一些了解,所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自己不從事這一塊,可能不很嚴謹,專業人士請諒解)

1. 智商的意義

智力測驗常用的有幾個:

Gesell

韋氏

比奈-西蒙

我見得多的是前兩個。

其中Gesell用於0-4歲,更多是精神發育情況,如什麼時候抬頭、什麼時候翻身、什麼時候說話之類的,這與我們一般理解的智商區別比較大。

我們平時說的IQ,一般是指韋氏量表。

韋氏量表分三個段,小韋氏(3-6歲),大韋氏(6-16歲)和成人韋氏

韋氏使用離差智商,所以測試得到原始分之後,要進行標準化處理。

得分處於均數的為100,一個標準差為15分,130智商就是高於均值2個標準差,即前2.5%,145就是高於3個標準差,即前1%。

也就是說,韋氏智商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值....

2. 高智商的表現和意義

韋氏智商數值體現的是一個排名體系

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拿自己和普通人群比較(譬如和小學同學相比。小學還沒有入學篩查,可以認為是自然狀態,中學以後都受入學考試篩查影響了)

如果能處於前1%狀態,基本有145的智商

能處於前2.5%(1/40),基本有130智商

所以,一般來說,130以上智力的人,就已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了,周圍的人一般都會誇他們聰明。

一個具體體現是,中小學考試的水平不會太差。

因為一般中小學考試測試的理解、記憶、邏輯、語言,與韋氏量表有很大重合。

如果測出來智商140,考試卻班上倒數,那多半是用了假的測試題了

熟悉醫學統計學原理的朋友都知道,醫學上小於5%的,都認為是非正常情況。

130以上的智力,已經是前2.5%的水平。這時候,智力測驗題目對這群人的區分度是很差的。

更準確的說,智力量表的測試題目,根本不是為前2.5%的人設計的。130和145,其實沒什麼區別。

另外需要注意到一個事實是,語言、常識、計算之類,都可以通過教育習得。

換言之,智商是一個人認知能力的綜合評定,而不是一個人的天賦水平,這與多數人對智商的理解完全不同。

尤其在兒童階段,如果一個兒童早慧,常識、計算等習得比較早,那麼相對於同年齡段的標準值,其優勢就很大、體現的智商水平就高。

這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好的結果,而非天賦高。

3. 智商測試的意義

事實上,智商測試不是用來評估高智力的,

恰恰與之相反,這類測試是用來篩查智力低的人,尤其應用在兒童中.....

因為智商題目涵蓋了正常人應該具備的語言、邏輯、計算、類比、記憶等能力,如果這個題目下比較差的那部分人,日常生活就存在問題。

一般來說,95%的人為正常人(70-130),日常生活沒問題。

而低於2個標準差的人(70以下)就存在比較大的生存障礙了。當然85以下(即一個標準差一下,人群後15%左右)日常生活也是比較吃力的

由於教育本身可以改善智商,那麼低智商的兒童被篩選出來,就能使用特殊的措施促進其智力發展。由於兒童可塑性較強,合理教育之下,低智商兒童,有機會回復到正常。

4. 智商與成才的關係

智力越高,成才的機會一定越大,兩者必然是存在明顯正相關的。

但是,如前所述,這兩者未必構成直接因果,因為教育是一個嚴重的混雜因素。

教育好的人,智商也就高。

反過來,智商高的人,在選拔性的教育體系中,容易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

到底是智商是主要因素,還是教育是主要因素,很難說。

5.天才與智商的關係

智商與人才直接相關,而對於天才,我一向認為是無關的。

韋氏涵蓋範圍很廣,包括類比、計算、記憶、邏輯、常識等理論性的,以及圖形、迷宮這些操作性的。

也就是說,韋氏比較的是整體水平,而非專項能力。

然而,高智力的人,往往會呈現出一項或幾項能力出眾,而非全面出眾。

譬如,一個人邏輯、計算能力非常強,在邏輯計算題目中是滿分,但記憶的項目中只是中上水平,這時候其最終分數不會非常高。

所以,韋氏智力量表對篩查天才是乏力的。到目前為止,使用測試的方法篩查天才一般行不通。

另外,天才在一兩個方面有突出能力,這個突出能力,往往要與對應的事業相匹配。沒有對應的事業,天才就不能體現出天才。

譬如,莫扎特、梵高明顯是天才,用韋氏量表去測,他們邏輯、計算之類的表現未必高。

而如果莫扎特不從事音樂、梵高不畫畫,他們都可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而已。

6. 智力量表對普通人的意義

我的觀點:高於70的人,就說明是正常人,沒有太大意義。

腦子沒病的成年人,沒必要去測。

從我的另外一個答案中複製過來的...

創建於 2017-02-04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有什麼用啊?

高數依然會不及格,而且在與凡人交流尤其是解釋一件事物時還會比較不耐煩一些,就醬。(-?_-?)


我測試過IQ,135-145之間,感覺還好,很平凡,就是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比一般人強,另外邏輯能力很好,其它感覺和別人沒區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聰明就高高在上,這個世界不缺IQ高的,缺的是有內涵還內斂的能人


推薦你看特斯拉傳。特斯拉有多牛逼呢,是男神musk的偶像,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特斯拉電動車,是愛迪生的死對頭,發明了特斯拉線圈和交流電。我估計他智商應該180吧,有誰知道嗎 ?學什麼都輕鬆,各個領域都手到擒來,也肯下苦功夫。十幾歲的時候曾經一度半夜三點睡早上很早起來基本不睡覺(小孩子不要跟著學)地刻苦學習,取得了優異成績,但是父母和老師都很擔心他猝死把他領回家了。下面摘錄一下,他超越常人活躍程度的神經和大腦給他帶來了怎樣的體驗。

最後插一個自己的讀後感(?????)


不是。

連高贊回答都寫不出來。


遇見比自己智商高的就跪舔


每天充滿著奇思妙想。

總提前說別人想說的話。

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缺對人際關係一竅不通。

總是把穿衣吃飯當成小事,對於哲學與數學有獨特的感知。

喜歡活在自己構建的世界裡。

敏感,自卑,又偏執。

有時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庸的廢物,又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獨有的天才。

上帝給你的世界打了一個明亮的窗子,而凜冬將至,你無法擺脫幼稚!


s=vt v=at

智商高類似加速度a大

可以比大多數人更快達到高速狀態(熟練運作)

腦子一般也可以通過努力達到這種狀態

但是要出活兒還得靠持續努力


並不是做什麼都很輕鬆,分領域的。不感興趣的領域一樣做不好。我在醫院測過智商,140,符合要求吧?但是從小討厭數學,所以一直是數學學渣。然而我對於感興趣的東西可以做到過目不忘,而且是想忘也忘不掉⊙ω⊙。

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也有不擅長的。錢鍾書數學考零分不妨礙他博覽群書。你要讓錢鍾書研究數學不如殺了他。

順便提一句,江蘇高考,歷史A+,數學剛及格(?_?)萬惡的葛大爺

————————假裝自己是分割線——————

我還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江蘇現行高考制度對於副科好或者數學不好的人來說真的好不公平。本來本一錄取率就不到北京上海的一半,試卷又難到炸,還只考三門,而且文科理科數學試卷又一模一樣。高中三年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堪回首,,,那tm過的是什麼日子啊(?_?)?

去年江蘇減招,家長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很多不明就裡的人都說,又不是只有江蘇一個省減招,太小題大做了吧。其實是家長們對江蘇高考制度早有不滿,朝令夕改,三年一變,完全是把江蘇人當小白鼠。這次減招事件就像導火索,徹底引爆了不滿情緒。

說了這麼多,現在我才發現考研才是大福利。全國統一卷,經歷過江蘇高考的孩子競爭力簡直不要太強哦。O(≧▽≦)O


智商高但是情商低就比較痛苦。

只能靠智商來彌補情商。

感覺就和用cpu來干顯卡的活一樣。

如果再外加一個記性差,那簡直就是悲劇。。。


有些回答看著好中二....尷尬症都犯了。


沒人邀請,舍了臉面強答一波。

自幼體弱多病至今也是,小時候在北京兒童醫院住院的時候查過,後來轉到301的時候也查過,結果拿回家裡,家父和祖父表示不信,又分別查。總體在145-155之間。

家父和祖父作為教育工作者,那個時候接觸的更多的是蘇聯體系的教育理念。50年代左右,祖父接受的是:智商測試是資本主義的那一套,不適應社會主義,是錯誤的需要批判的。所以當幾個舅舅和家母在讀書時表現出過人的聰慧時,祖父是不屑的。但祖父一輩子讀書一輩子在轉變思想接受新事物,等到看到我的分數的時候,並沒有不屑,而是嚴肅的對待,所以才有分別測試這一說。

說回我個人的體驗:檢測的這個數字與我來說無用切累贅。

雖然從出生到現在一直經歷著不停的休學、請假、辭職治病,但這並不能成為理由。高考數學不到滿分的三分之一,全仰仗著很高的文綜才讀了本科。學習中工作中也並沒有像很多天賦很好的人那樣過目不忘學東西奇快,智商高這件事在我身上除了那幾次測試的數字之外沒有任何體現,原因有很多,試著列出幾點:

1.愛好過於廣泛且不精。從小到大涉獵的書籍科目無數,每一項都是淺嘗輒止。

2.多病的身體,這個的確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天災人禍小概率事件都被我趕上了,這不是主要原因但讓人很蛋疼,比如去年本以為身體可以了開始備考考研,結果準備了3個月,複查的時候發現舊疾加重,不可再有任何憂心和勞累,不得已放棄備考。每每想起,懊惱不已。

3.高中後沉迷網路遊戲直到現在。當然我並不認為遊戲本身有問題,很多大牛遊戲玩的好,正事也不耽誤。同時玩遊戲並沒有轉化為有效的謀生手段,一直只是遊戲。這應該是最大的原因,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至於累贅之處,有點玻璃心的嫌疑,大概是是家人親朋會寄以厚望,每當做不好的時候,總能聽到周圍人說:「你做不好,只是你沒用心,稍微努力一點,就不會是這樣」之類的。還是會覺得有些困擾。

總結一下,大概就是沒有耐心,沒有毅力,意外不斷,心智不夠成熟。

所以祖父對於智力測試的不屑並非毫無道理,很多時候,在智商沒有高到不在一個層級上的時候,很多優秀的品質比智商高重要的多。


十二歲測智商154。平時和其他人沒有感覺有什麼特別大的差別。就是剛玩狼人殺之類遊戲時經常高估別人智商。發言經常過於模糊而別人理解不了被推死。


可能會活得很痛苦,如果什麼都明了,又什麼都改變不了。


他那時候還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推薦閱讀:

有兩個兒子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個陝師大女朋友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女性特多的大學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退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小時候長得好看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高智商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