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人腦意識的精彩理論?

有沒有一些理論可以詮釋人腦意識的產生,發展,運作等規律?


謝邀……

意識的問題嚴格的來說屬於認知心理學的領域……我要承認我並沒有結識一些認知心理學領域的專家,我的認知心理學素養要比我的社會心理學素養差太多了……

不過心靈哲學方面倒是接觸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理論……大體而言是「我們認為是我們的意識的那種東西,其實從來都沒存在過」,當然,在細節上,其分支也還有爭議……

其中一個較為溫和的分支的代表人物是Daniel Dennett……他用「意向性立場出發的描述和解釋」和「多重草稿模型」來說明意識,在這裡,他認為「意識」僅僅是一種對於較為複雜的東西的解釋而已,當用另一種視角能夠給出更方便的解釋的時候,就將不再是必要的了……可以詳見《The Intentional Stance》與《意識的解釋》(後者有中文譯本)……

而一個較為激進的分支的代表人物是Paul Churchland(他還有個同時作為神經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夫人Patricia Churchland,他們兩個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相近之處的,所以一般將他們二人並稱為「丘奇蘭德夫婦」)……他則有一種更為激進的說法,認為任何意義上的意識都是從未存在過的,需要一場對Folk Psychology的科學革命來打破它,他認為人們只有神經活動,而從來都沒有過什麼「意識」……可以詳見《Matter and Consciousness》……

相比較之下的話,我個人更傾向於Paul Churchland Patricia Churchland的意見,至少這麼做的話會更簡單一些……而且不會對至少是社會心理學的領域的很多方面造成特別大的衝擊……


推薦意識探秘 (豆瓣)這本書。

作者主要以神經科學的實驗方法尋找意識的神經相關物,也就是尋找大腦皮層出現意識的區域,作者以視知覺為主要講述的對象,剖析了視覺皮層的生理結構後,用實驗確定了視覺意識出現的皮層位置。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講述了大腦皮層的分區和層級結構等神經科學的內容,分析了意識是什麼、由什麼元素組成,還有更多有意思的觀點和一些有趣的問題:

  • 初步斷定視知覺的意識神經相關物不出現在初級視皮層V1區,可能在處理運動視覺信號的V4區
  • 視覺信號的同步:為什麼視網膜產生的空間二維視覺信號經過傳輸到產生視覺意識的區域不會出現不同步的現象?

  • 視網膜的盲點為什麼沒在視覺中體現出來?
  • 感受野的概念(CNN的局部感受野的思想來源)
  • 注意力機制:自底向上的注意力(轟隆一聲巨響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被動的)、自頂向下的注意力(學習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
  • 工作性記憶:讓你讀一個電話號碼,十秒鐘後你會記得,一個小時之後你還能記住嗎?這就是working memory
  • 無意識微型人:看這段文字的時候你心裡肯定有個小人在叨叨吧?
  • 切斷左右兩腦:切斷胼胝體,會出現兩個意識?
  • 時間和意識:我們的大腦對時間的感知會因人而異嗎?
  • ....

都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和觀點,對做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researcher挺有啟發性的,比如RNN、PCA、Visual attention model等等,這些模型或者觀點的提出都和認知神經科學相關。

總而言之,比意識起源於量子糾纏這種猜測更有根據一些,儘管老闆對我的這種研究思路嗤之以鼻啊~

---------------------------------------------------------------------------------------------------

補充一下:

之前也讀過霍金斯的《人工智慧的未來》一書,其中提到的「記憶-預測」模型也十分有意思,儘管已經出版十餘年,其中的很多觀點的確得到了印證。

現在有關意識的理論大都缺乏實驗的支撐,推薦題主學習一下認知神經科學和深度學習,在計算機視覺和神經科學的碰撞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結論,也許是能打開意識奧秘的大門吧。

曾經在TED上看過一個演講,講者提出,萬物皆有意識,大到地球、社會,小到分子、原子。

也許我們最終需要回答的問題,不是錯綜複雜的神經元連接起來的工作原理,而是視知覺、聽覺、觸覺等等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會產生知覺?為什麼這些知覺感覺起來如此真實,它的原理是什麼?可以用計算機實現嗎?


連接組(Connectome)

私對這個理論的理解是:通過解釋人腦的物理/化學性質和運作規律,將人腦當作純粹的機器來解釋意識的產生的理論,用一句話概括為「你是你的連接組」。

相關的內容最下的書有較全面概括性而且非常的精彩的介紹,例如從體積論到顱相學到現在的連接組理論的

人類連接組計劃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 Mapping the human brain connectivity

PS.這個計劃只是研究區域之間的連接,而不是連接組研究的最終目的:細胞層面的連接。

維基百科

Connectome

相關中文科普書籍

《連接組:造就獨一無二的你》

http://www.amazon.cn/dp/B018Q3Q7WC/ref=cm_sw_r_qz_4_dp_FfA0wb1RBE4ST

個人總結一下這本書:門檻很低的語言很淺顯的關於腦科學發展和連接組理論的介紹(目前的進度,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書是近幾年被寫出來的,在前幾個月被翻譯成中文,可以算是對腦科學最前沿的假設和研究的對公眾發表的很好的總結(也是在吸引無知少年少女踏入生物的無底洞Orz)。

這裡給出一目了然的目錄

第一部分 尺寸重要嗎?

一 從天才到瘋子

(講述一開始人們對天才沒錯就是愛因斯坦和患有精神病的人以及正常人的大腦的體積差異以及由此催生的早期依靠統計學的不靠譜的腦理論例如根據各部分體積差異來研究大腦的顱相學)

二 邊界爭端

(講述各方糾結如何給大腦劃分區域引發的各種爭論)

第二部分 連接主義

三 神經元不孤單

四 一路向下,全是神經元

五 記憶的形成

(這部分簡單講述了神經元的工作原理的假設以及大腦如何工作,例如記憶,為什麼有些記憶很短暫而有些可以長久存在,提出了突觸建立的「原則」等)

第三部分 先天與後天

六 基因森林

七 更多潛力

(關於先天和後天的問題例如基因造就了你的身體,但是否會影響「你」的存在,以及成長時期和成年後大腦可塑性的差異的原因)

第四部分 連接組學

八 眼見為實

九 沿路追蹤

十 劃分

十一 破譯

十二 對比

十三 改變

(講述了連接組學)

第五部分 超級人類

十四 冷凍還是腌制?

十五 另存為……

(關於希望大腦永存的例如很有名的冷凍人公司以及冷凍人/大腦的詳細介紹和是否可行的預測,以及關於將你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世界的可能性和問題)

關於上面的一些「切斷左右兩腦」的實驗,書裡面當介紹相關內容的時候會舉出,仔細想想一本書裡面舉出了很多的東西,不過是為了論述整個理論所以只講描述實驗的結論。書裡面每一處使用的當作論據的實驗和結論都會註明結論的來源(像是wiki)

也可以在書裡面見到很多對於大腦的研究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方法的最前沿的科研人員。

一本300多頁的書書才能概括性說明的東西別指望一個知乎回答能描述了,去看看這本書吧。


去看頭腦特工隊吧!


說個牛x的,史鐵生的《靈魂的重量》一文。而且該文有一個特點,看了第一句話我就被吸引了。

第一句是「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只要你這樣問了,答案就肯定是:有。」

這是一篇長文 ,深刻的長文,當你看完就會明白何為「深刻」

靈魂 思想 肉身 愛情 愛 性

好像和題目相關度不高,算了不改了,都碼了這麼多字了。


「意識是完全由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的行為和構成它們的原子、離子和分子的性質所決定的」

——克里克


混元整體理論


有。

這書是真正的哲學書,需要一定基礎才可以讀。推薦這本

當然只看這一本可能不夠的,看哲學書,一定要靜下心來,它雖然很高深,但是很有邏輯。每遇到一個概念,要想清楚它的定義,邊讀邊想才可以理解。那本關於意識的書和大家平常所見的《論語》等論證方法有較大區別,如果你沒學過高等數學或者沒看過哲學書,建議先看一點邏輯方面的書,如這本


機器人叛亂


神經元群選擇理論


沒人提下號稱「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的肯威爾伯的那堆理論么?


能簡潔點嗎?意識很明顯是有問題的,如果把他分為兩部分,一種是靈魂,注意我不用自我認知,因為自我認知似乎也是環境的,比如你對你身體的認知,你對你的理解力的認知等等,似乎是對環境的再認識,一種是對環境的認知,包括知識等等,不贅述了。

靈魂有指向性,似乎是天生的,或者是在3歲、5歲之前形成的(這也是我的假設,也許根本就沒有靈魂,但是為了方便與現有學科關聯,姑且認定為早期形成),他有非常的連續性,會持續你一生,而且幾乎不會發生變化,我沒有在我的觀察目標中發現了本質變化的。他可能隨著你對環境的認知而表象不同,但是心理學上講幾乎是持續一致的,我幾乎不會認為一個高尚的靈魂會變得卑微,而一個卑微的靈魂會變得高尚,當然這個理解需要認知來支撐,一個黑社會未必沒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一個卑微的靈魂未必沒有一個顯赫的職位,或者不錯的建樹。靈魂的相似性是很強的,也許靈魂性來自遺傳基因的自我進化,比如愛,比如恨等等,但是他也有很多差異,愛的程度,恨的程度,恐懼的方向性和程度等等。

對環境的認知,個體差距巨大,這個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悟性了,這個不同人生階段差距巨大,我用個圍棋來做例子吧,個體之間的計算力相差其實並沒有大到不可逾越,為什麼棋力相差那麼大,完全是思維的角度和方向的問題,圍棋是有勝負的,所以相對正確的思維就比錯誤的思維更容易獲勝。對環境,對知識的認知也是這樣,我不認為知識對於人來說有什麼障礙,很多人學不好,只是恐懼、焦慮等不健康情緒造成的結果,而情緒是環境造成的,環境造成了你對環境認知的缺陷。開放性的環境對人們明顯有幫助,包容能提高全民智商,這都是值得肯定的。

說那麼多也不知道有人討論不,先寫這麼點吧。以後討論意識為什麼明顯有問題。

我對這個問題很搖擺,有時候我傾向用現有知識來解釋,但是有時候就未必。


《我們懂個X》,建議看有張德芬解讀的。

之前看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關於自我意識、自我情緒管理、自身能量等等學到了很多,裡面也有很多推薦的書。這些書適合反覆膜拜,且讀完後還要有意識的去實施,不然就是浪費。我讀得也不獻醜了,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很簡短和有意思的一本書。


推薦閱讀:

人類能否想像出不能被感知到的顏色?想像力的局限是什麼?
當人什麼都不做的時候,大腦在做什麼?
三體人有意識嗎?
認知神經科學的終極問題是什麼?
認知科學有哪些有趣的應用領域?

TAG:心理學 | 哲學 | 意識 | 認知科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