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是一個人嗎?
昊天上帝是針對華夏文明,針對漢族來講的至高天神(需區分神話時代)作為華夏文明統治者的正典祭祀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昊天不依託於某一宗教存在,他是民族神話信仰。玉皇大帝,是宋代在道家影響下,對昊天上帝的形象進行的一次再設定。依託於道教存在,民間地位影響力雖然繼承了昊天上帝,但在道教內的地位卻不再是至高神,而是居於三清之下。對於廣大中華民族的百姓來講,在宋代這一出設定之後,玉帝更具人性,同時加上各種演繹,使得玉帝的形象豐滿於昊天,從而被更廣泛的接納。在之後的歷朝歷代,官方雖然繼續祭祀昊天上帝,但由於各方影響,也基本將玉皇大帝與視為同一神。
所以,再通常情況下,二者是可以等同的。
但是涉及到道教宗教信仰時,需要作一定區分。題外話,我更了解的是上古神話,在道教過多的和華夏神話交錯之後的神話體系實在不是特別清晰。我們現在接觸到的很多神話體系,都是道教二次加工了的,或者該更正確的稱之為仙話。我們的神話體系本來就極度複雜,要理清或是妄圖用時間系譜來解釋,個人感覺基本不太可能,本來就夠亂了,有仙話分支後的bug太多。謝邀。
前者是對天的崇拜,也就是天的化身,不是天空,而是上天、天道,或者說宇宙。
後者是道教系統化之後誕生的一個神祇。道教神仙被整理成了一個有那麼點像體系的東西,編排成一個朝廷的模樣,也就是政府機關。那麼一個朝廷里,文武百官誰都能當,就是皇帝這個職位,是必須要有一個特定的人的。他就是玉皇大帝。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玉皇大帝在天庭的地位並不是皇帝。他是天庭的運營者,仙凡兩界的管理者,但是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的地位是更高的。另外多嘴說一句,西王母和玉皇大帝真的不是夫妻也不是母子!謝邀,體系都不一樣
謝邀。我是基督徒。不知道為啥邀請我。沒了。
昊天啊,有這人,就是伏羲,當然是指第一個伏羲了。宋朝亡國君主宋徽宗自任道教教主,硬是把儒教伏羲的昊天稱號自創到道教玉皇大帝身上 ,於是天道不眷就亡國了唄!~~
昊天是誰,伏羲到底是什麼人?
這要看問的是哪個伏羲,中國至少有兩個伏羲,一個是最早的太陽神:(有巢氏昊天伏羲);另一個是後世女媧的丈夫:(太昊伏羲氏青帝風昊);有巢氏伏羲和伏羲氏風昊這兩人都是叫伏羲。
區別只不過(有巢氏昊天伏羲)是上古舊石器時期的中期大巢朝的君主,而(太昊伏羲氏青帝風昊)是中古新石器時期的初期太昊伏羲朝的君主。前者(有巢氏伏羲)的繼承者是燧明朝的燧人氏和弇茲朝的織女氏,後者(伏羲氏風昊)和女媧氏風希繼承的是弇茲朝織女氏的後代華胥氏。有巢氏伏羲是約20萬年前的人,伏羲氏風昊約一萬年前的人,一個是舊石器時代而另一個是新石器時代。
三皇時期的有巢氏伏羲發明了先天四卦,五帝時期的伏羲氏風昊頒布了第一本易經,兩個伏羲都在使用易經八卦。如果是問最早發明四卦的伏羲,那是有巢氏伏羲也就是昊天上帝。但是若問的是女媧氏丈夫的伏羲氏,那就是建立太昊伏羲朝的青帝風昊了。兩個伏羲之間相隔了20萬年,伏羲氏的生日是一月十五日,女媧氏的生日是九月十五日,至於最早的那個有巢氏昊天伏羲就不清楚了,只知道他最有影響力的一名後人伏羲登基的日子是64430年前辛未的舊石器晚期,算上這個由四卦推出八卦的後伏羲與伏羲朝推出十六卦的太昊伏羲就是文化上的三皇伏羲了。
文化上的三皇伏羲為:初三皇第三位是(有巢氏昊天伏羲四卦),中三皇第二位是(後有巢氏伏羲八卦),後三皇第一位是(太昊伏羲氏伏羲十六卦)。五帝伏羲主要是:太昊伏羲氏及其妻伏羲女媧氏。
附錄太一文明中國根系始祖上古人王文明——昊天伏羲: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昊天伏羲,人王文明始祖,中國根系始祖,是中國上古皇朝時期人王文明的第一位人皇帝王。前期立都蒼梧城,後期立都石樓城,遠古時期約20萬年-約5萬年前,紀元為巢皇伏羲元年,一畫開天創立了母系社會的原始儒教,後因氣候變異受禽獸攻擊,從九嶷山以南的蒼梧開始北遷,到達黃土高原山坡處後實行打洞、用石頭、樹枝擋住洞口的群居方式。大巢朝初期始將會打居住洞穴的有巢氏伏羲推舉為皇,以洞穴群居為一戶。大巢朝為舊石器時期的中期,大巢朝為母系社會時期,男子以打獵和捕魚為主,女子以採集野菜和挖掘塊根為主,禁止同族同輩男女通婚,群婚。大巢朝第一次誕生了以獸皮為主要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同時母系原始儒教文化作為人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大巢朝由此開始進入三皇文明的興盛時期。此朝人類為早期智人,具有成熟的智能。神話中的木族時代,蒼梧巢居伏羲的由來。
附錄太一文明中國人文始祖中古青龍文明——太昊伏羲:
伏羲氏,風姓名昊,字伏羲,又稱羲皇,青龍文明始祖,中國人文始祖,華夏文明始祖之一,與媧皇風希並稱中華始祖,是中國中古帝朝時期青龍文明的第一位先皇帝王。 距今9700多年左右生於成紀。相傳太昊伏羲立都陳州城,建立了伏羲朝,又名太昊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紀元為羅奉元年,以青龍為圖騰,立朝78位君主傳世2716年。太昊伏羲於羅奉元年(丁丑,西元前7724年)成為羲皇,頒布了《易經》創立了外儒內法的父系儒教,被尊為至聖先王(孔子是至聖先師)。其妻風希(又名鳳希)字女媧,於女皇元年(乙未,西元前7706年)繼位成為了媧皇,被尊為父系儒教聖母。伏羲女媧的後代也叫太昊繼任當了伏羲朝第五任帝,同時也將伏羲朝推向了盛世,是為太昊伏羲朝。伏羲朝一共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都以《易經》作為日常儒教生活的行為準則,先王聖教由此伴隨著人民開始進入五帝文明的興盛時期。
太昊伏羲最先發明了飼養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術,把原始的農業實施於華北的黃土高原。創造圭表八卦太陽曆,觀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開天文學之先。建寅為正,頒行上元太初曆,開曆法之先。發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樂,開禮樂之先。創造文字,以文記事,開典史之先。首創牧草栽培,引種野生萊麥,開農業之先。發明魚網,教人結網打魚,開漁業之先。馴化和飼養家畜,開牧業之先。捕獸獵禽,格殺虎豹,開武術之先。發明測試風雨的石晷,開氣象預測之先。發明用樹皮編織蓑衣,開雨具製作之先。首創人工養蠶,化繭抽絲織布,開絲織業之先,第一次誕生了蠶絲為材料的絲織古典華服。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年),女媧宣布廢除舊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為主體的對偶婚姻,首創一夫一妻婚姻,開婚姻法之先,以獸皮為婚姻信物,開婚禮之先。
史載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源於有巢氏昊天伏羲,因有木德之瑞,故又號青帝。太昊伏羲的後代有炎帝、黃帝和蚩尤,為中華民族的人文三大初祖。炎帝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漢族。因此形成了後世的炎黃子孫和中華民族。太昊伏羲開拓了人文文化,對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進步做出巨大貢獻,也有人稱之為「伏羲氏」,太昊伏羲的後代就是每個中國人!
伏羲朝功績
一、團結統一中國各部落,定都陳州。劃分地域為九州,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
二、創造了八卦,以及「龍」圖騰,頒布了《易經》,創立了父系儒教。三、創造了陶符文字,用於記事和行政辦公,結束了「結繩記事」的形式。四、創造了農牧業,教人漁獵,馴化動物和飼養家畜,並發明了武術。
五、變革婚俗禮節,倡導男聘女嫁,改血緣婚為族外婚,結束只知其母的原始群婚狀態。六、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七、創造了絲織業,化繭抽絲織布,改苧麻為蠶絲作為古典華服的材料。八、創造了天文學,以及完整曆法,建立了氣象預測學。附錄中國朝代——
一、中國遠古氏朝(約400萬年前-約300萬年前):盤古朝(約400萬年前-約300萬年前)。
二、中國上古五皇朝(約300萬年前-約3萬年前):天皇朝(約300萬年前-約170萬年前)、地皇朝(約170萬年前-約70萬年前)、人皇朝(約70萬年前-約20萬年前)、大巢朝(約20萬年-約5萬年前)、燧明朝(約5萬年前-約1萬5000年前)。
三、中國中古九帝朝(約3萬年前-公元前2128年):弇茲朝(約3萬年前-公元前7724年)、太昊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神農朝(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軒轅朝(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少昊朝(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顓頊朝(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高辛朝(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青陽朝(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陶唐朝(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128年)。
四、中國下古十五王朝(公元前2128年-公元1912年):虞朝(公元前2128年-公元前2071年)、夏朝(公元前2071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03年)、戰朝(公元前45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晉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雙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元朝(公元1271年-1368公元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83年)、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昊天上帝是大道顯化,是華夏曆代國家正統祭祀的最高神,用二次元的說法就是阿賴耶和蓋亞的統稱,我們平常說的老天爺,上帝就是指的祂,玉皇這個概念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是從《西遊記》中得來的,祂主要是從宋代開始流傳的,祂的地位從未得過官方正式的承認,只是在道教神話中有所體現,位於三清之下。兩者實際天差地別,一個是整個華夏的民族最高神(從周朝到清朝),一個是道教神。
簡單來講,昊天上帝脫胎於儒家的天命觀,是華夏先民所信奉的「天」的人格化;玉皇大帝是宋徽宗在昊天上帝的基礎上進行了道教式的加工的產物。
而且,玉皇大帝的形象更為人格化,無論是他的地位還是領導團隊,都和地上的皇帝高度一致,而沒有形成一身崇拜的中國人更喜歡這種有具體形象又看上去很美的男神。
如果想要徹底弄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知道民族神話和道家神話的區別。民族神話起源於氏族部落時期,是先民們對天地自然生死存亡的思考;道教神話嘛,其實就是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道家修行者和宗玄的士族文人集體編撰的故事。
道教神話與民族神話相比, 缺乏「神話就是歷史」的特性。
比如:在民族神話中,女媧從最初的青蛙的形象變為長蛇的形象,其實對應了母系氏族(青蛙象徵女陰)向父系氏族(長蛇代表JJ)轉變的過程;夸父逐日的故事,太陽象徵時間,代表著不斷流逝的生命,而夸父逐日的過程,其實就是先民們追逐時間,想要挽留生命的寫照;大禹治水的神話,所對應的,其實就是人類共同經歷過的大洪水……
這種神話轉變,有其內在的歷史關聯性,是對真實歷史的一種側寫,是由所有的先民們集體創作而後口口相傳流傳於世的,它深植於民族基因之中,所以,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無論哪一家,都能從中汲取營養。而道教神話不具有這種特性,它就是硬性的人為加工,具有功利性、文學性和故事性,不具有民族史詩的特性。
建議聯繫「太之初一」、「天帝」,來對比一下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你就能瞭然了。
謝邀,相當難言。比較複雜和混亂。
聲明:我所知不多,可能說的有錯。昊天上帝與玉皇大帝指向並非一致。昊天上帝是歷朝歷代國家祭祀對象:《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鄭司農云:「昊天,天也。上帝,玄天也。」
而在宋朝,昊天上帝被官方以玉皇大帝名號綁定,但在之後的朝代之中,又將這兩個名號分開了。
比如明朝記錄:《大明憲宗孝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六
乙酉,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商輅等奏:祖宗創為郊祀,歲一舉行,極為慎重。邇者傳聞,皇上推廣敬天之心,又於宮北建祠,奉祀玉皇,取郊祀所用祭服、祭器、樂舞之具,依式製造並新編樂章,命內臣習之,欲於道家所言神降之日舉行祀禮。臣等竊詳皇上為此,無非欲上為母后祝釐,下為生民祈福,聖心誠敬,人所共知。但稽之於古,未為合禮。昔傅說之告高宗曰:黷於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況天者,至尊無對,尤非他神可比,事之之禮宜簡而不宜煩,可敬而不可瀆。今乃別立玉皇之祠祀,並用南郊之禮樂,則是相去一月之間,連行三祭,未免人心懈怠,誠意不專。且郊祀所用執事並樂舞生皆神樂觀道士為之,但系刑喪病疾之人,一切不預,祖宗制禮,蓋有深意存焉。皇上為天之子,其於事天之禮豈可不斟酌典故而致有纖毫之不謹乎?伏望聖明將所建神祠停罷,神像送宮觀侍奉,祭服、祭器、樂舞之具送太常寺收貯,凡內廷一應齋醮悉宜停止,勿為褻瀆,庶幾天心昭鑒,可以變災而為祥,轉禍而為福矣。疏入,上命拆其祠,祭器等件送庫收貯。
昊天上帝無形無相,可以理解成道。玉皇不是
前者不是人,是世間的主宰;後者是後來人編造的,歷史比三清還短。
謝邀!昊天上帝是儒家至高神,而玉皇大帝是道教信仰的天庭統治者,兩者出自經典不一。但後世也有時會將兩者作為同一個神解釋
把神理解成人的形象就是玉皇大帝誕生的意義......
原始道教和大乘佛教都沒有那種擬人化崇拜,在俗世化社會中才逐漸形成。玉皇大帝是道教抄襲昊天自創的一個神,想假借天帝之名騙取人氣,還把它掛在三清之下,其心可誅。
就像他們借老子的名字捏造出一個太上老君來一樣。
昊天是皇家神,是天子的保佑者,國土的守護神。
順帶一提,歷朝歷代朝廷作為最大的政教合一,都把三清、釋迦看作是雜神野鬼。
不是一個人。昊天上帝是上古傳說中最早出現的全知全能的天帝,而玉皇大帝是封神之後用來管理天庭的一個官員而已,這兩個在能力上差了很多檔次。
從輩分上來講,昊天上帝是玉皇大帝的爺爺輩都不止
不是同一個 玉皇大帝是打雜的 誰愛坐誰坐 牛逼的人都玩去了
推薦閱讀:
※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為什麼沒人去整理?
※現在還有吸血鬼存在嗎?有的話大概在哪呢?
※有什麼有趣的希臘神話故事?
※研究中國神話第一人是誰?
※為什麼經常會感覺到歐洲的神話非常的成體系,然而我們的古代神話給人的感覺並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