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出現了哪些值得經濟學界研究的社會動態?
2015 年你關注到哪些值得經濟學界研究的社會現象或者經濟動態?
相關問題:2015 年出現的哪些經濟趨勢,經濟學界曾經預測或討論過? - 2015 年盤點----本問題已收錄到知乎圓桌- 2015 年度盤點,歡迎關注圓桌參與更多討論。
說一個關乎我們切身利益的吧:2015是個體戶的危機與轉型年,尤其是街邊商鋪迎來了倒閉潮。
雖然官方數據顯示:個體戶就業人數並未減少,反而有所上升——這可能是因為許多實體店與網店進行了緊密的合作,使得部分店鋪得到了軟著陸的機會;再加上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勵性政策所造成的一種趨勢。不過,傳統個體戶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亦不容忽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從服飾行業到食品行業,小微型實體店所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以淘寶、京東為龍頭的網購平台造成的衝擊,看看雙十一全民狂歡所產生的巨量交易額,消耗的都是實體店的生命啊。雖說淘寶在雙十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也是促使人們超前消費的一種手段,雙十一一過,淘寶京東的交易額在之後的一個月都會陷入低谷,當然損失最重的一樣是個體戶們,因為他們沒有因為雙十一狂歡獲得一分錢的收益,反而丟掉了一個月的銷售量。另一個危機則是:從2007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長率逐年下滑,雖說每年的增量還是很可觀的,可是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如果大家留心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其實獲益最多的是國有企業。當然在這裡不是批評國企,而是說鄧爺爺主持的改革開放其目的之一就是盤活國企,增強它的控制力與影響力,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可是因為2008年的4萬億全部投給了國企,使得國企得以在全球危機之下加速擴張,並且暫時緩和了金融危機對私營企業的影響。然而當前的國企也因為過度擴張造成了資源的嚴重過剩甚至其自身亦處於虧損狀態,最後沒有得到相應發展的小微企業、個體戶、私企亦要跟著國企一起來承擔危機所造成的影響,則使得個體戶的生存更加舉步維艱。打個比方:國民經濟是走在發展道路上的士兵,而國企就像是抵禦經濟危機的鎧甲,在鎧甲之中的實體就是各類私營企業,並且這個實體幾乎是依附於鎧甲之上。一旦危機來臨,這名士兵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厚自己的鎧甲,但是當危機過後,鎧甲越來越重以至於這個實體幾乎無法支撐其重量,那麼這名士兵的步伐就會愈發緩慢,可是他卻永遠也離不開包裹於身體上的鎧甲。
不過從中國經濟整體來看,悲觀的局面只是暫時的,就長期而言我還是持謹慎樂觀態度。因為前十年中國所走過的道路與其他國家都不一樣,這一點只要看看與我們國家起點相同的印度就能夠發現。————————華麗麗的分割線————————
下面我就來說一下在如此的巨大的壓力下,個體戶該如何生存:
以書店為例, 在經曆數年的低谷後,一大批特色書店在各地區悄然興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活得很好,甚至比受到衝擊前活得更好。為什麼?因為即便是在經濟低谷中,有特色的事物愈顯珍貴,對他們而言所謂的危機就是過濾器,將千篇一律、質量不夠高的企業全部淘汰,來一次大換血。換血之後更優秀的企業便煥發出勃勃生機。(雖然不少人反對物競天擇的說法,但在有些領域這套法則還是很適用的)即便面臨的互聯網的挑戰,書店仍有兩個網購無法比擬的優勢:1、環境氛圍2、特色服務。在廣州有一家書店是開在高端商務區的,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在作死——地租高、學生少、書價貴、書的內容與其他店鋪無異更要命的是:去那裡的人一般沒有時間看書。不過正因為去那裡的人屬於中高等收入群體,他們更看重的是品位而非價格,再者由於此地本來就是高端消費區,一本書貴十幾塊錢對書店生意影響很小。另外在那一帶遊玩的主力還是情侶與遊客,屬於一次性消費群體。人家好不容易過來玩一次其實不會太在意書的內容,主要還是享受逛書店的過程和體驗與自己朋友在一起的情調,他們買回去也就當是一件紀念品,並不把其當作一本需要閱讀的書來看待。所以這家書店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成功地應對了來自各方的挑戰。
總結一下:當前個體戶將要迎來的倒閉潮不可避免,但其本質也是一種淘汰——會讓最優秀最有特色的商戶存活下來並發展壯大,以填補那些被淘汰店鋪所留下來的空缺。———————————更新———————————
2015年還有一件影響看似不那麼深遠的事——「三體」受到了以雷軍為代表,各路企業家的持續熱捧,在中國尤其如此。這可能是自科幻小說誕生以來,首部得到商界高度評價的科幻小說。 其在各大BOSS眼中的地位就如「德川家康」(書)在日本企業界高層心中的分量無異。
其實答主很想把三體的方方面面都講到,因為於我而言,我的整個青年時期都若有若無地活在三體的影子里。大劉對我的影響不言而喻,當然這也跟我本身的興趣相關:我在高一時就加入了我們學校的天文社,仰望星河是我的愛好之一。
(以上圖片均來自答主高中的天文社)
首先介紹一下這部小說:三體是一部囊括美學、文學、哲學、自然科學、宗教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政治學和軍事學的科幻作品——當然我更願意稱其為藝術品,因為其表述的全部都是大劉多年思考的結晶,並且幾乎不摻雜商業元素,在這個物慾橫行的時代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對於企業家而言,他們可以將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奉為商業聖經;對於社會學家而言,他們可以從中窺視在各種極端狀況下整個人類的社會的反應(這是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對於心理學家而言,他們可以從各類人物的活動中去揣測微妙的心理變化;對於天文學家而言,他們看似枯燥的工作瞬間就被賦予了不可估量的實際價值;對於哲學家而言,他們又多了一些仰望星空的理由;對於普通人而言,其精彩、曲折的故事情節再次讓他們夜不能寐,也成為了茶餘飯後的絕佳談資。 不同的人在其間找到了不同的看點,就如同每個人所看到星空都不是相同的那樣。不論或多或少,人們都短暫地摘下了近視眼,舉起瞭望遠鏡——至少幽遠的深空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以下是知友馬駿從商業角度對三體的內涵進行的總結:
· 生存是創業公司的第一需要。· 公司需要不斷擴張,但市場總量有限。
· 小公司隨時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一下子遠遠走在大公司前面,滅掉大公司。·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某大公司老闆經常說,公司離倒閉只有半年)· 毀滅你,與你何干。為了實現公司戰略,哪管其他公司死活。· 趕盡殺絕是對競爭對手最大的重視。· 藏好自己(創意隨時會被山寨的小公司)。做好清理(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大公司,通過收購等手段消滅潛在對手)。· 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某些公司覺得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降維攻擊,不惜把市場環境做得更惡劣,自己寧可活得慘點,也要讓競爭對手先死(比如電商幾乎都在虧本),不能在低維生存的小公司就只能滅亡。從三體中,企業家們可以提取極具價值的商業基因,這也成為考核與激勵員工的工具並間接影響著未來的商業模式。
--------------------------------第二次更新------------------------------
關於集體所有制與中國「貧民窟」問題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多年。2015,南風窗與雜文月刊等數家報刊雜誌又對此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下面我給出自己的觀點:中國實行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其初衷並不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支撐城市化。這項制度本身是1953年三大改造的產物,而且在當初是為了發展農業經濟與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才進行確立的。 然而可以說是歪打正著——土地的國有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可以看到,這三十餘年的高速工業化進程中,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過的貧民窟問題,唯獨在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完全沒有蹤跡。 但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也與西方國家一樣:大量的農民湧入北上廣或者其他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他們也如現在印度的年輕人一樣懷抱著夢想或是迫於生活壓力來到城市。可有所不同的是,其中的失敗者並沒有在大城市裡建起大量的貧民窟,不少人在城裡過不下去的人又回到了家鄉。反觀大多數印度與拉美農民則不行,因為他們進城前已經將土地變賣給地主了(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們幾乎是孤注一擲地將全部的家產帶到城市,一旦失敗他們就無家可歸,於是這些「失敗者」就在城市裡建起了大片的貧民窟。當然這也跟那些所謂的「民主」政府處理不當有關(比如缺乏戶籍管理制度保障房建設),不過其發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土地私有制,使得當地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就如同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兼并。只不過古時的農民在喪失土地所有權後只能當人家的佃農,現在的農民則可以進入城市作社會的最底層。————————華麗麗的分割線————————
以下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化的一些資料:
「從1860年開始,英國殖民者在印度全國推行土地私有化,不到10年,全國80%以上的土地都被1%人口不到的大地主佔有,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現在,10億印度農民中的8億多沒有土地,世代靠給地主當佃農租地主的土地為生,辛苦一年,風調雨順的話,收成的80%要繳納地租給地主,災年就只能賣兒賣女賣老婆還地主的地租,4億多印度農民食不果腹,每天能吃到一頓飯,忍飢挨餓,連電燈都沒有見過,印度每年的糧食產量不到中國的一半,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人均口糧不到中國人的60%,還都集中在地主手裡,每年500多萬農民被地主餓死也就不足為奇了,印度地主將農民繳納的地租糧食出口給自己掙錢,也比給印度農民「白吃」划算多了,「天經地義」的,這也是印度地主創造了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的「奇蹟」的原因.....」(以上內容源自百度文庫)
由此可見土地國有化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沒有貧民窟,犯罪率與販毒情況相對緩和了許多、社會的不穩定性大幅降低以及失業人口下降等等。這就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創造了極好的社會條件,也便於中央的政策調節。 可以試想一下:假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將土地所有制放開,內地的許多農民就會變賣土地——尤其是那些年輕人們,狂熱地追求美好的生活,要到沿海城市去闖闖。但至少有50%的人會失敗,因為城市裡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產生如此多的工作機會,況且現實與他們的設想相差甚遠。如果要估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失業率會有高的話,那麼就直接看看現在的農民工有多少即可——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是工人,回鄉務農即是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又在城市裡無法工作,那麼他們都是失業者。 這樣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首先影響的就是就是年代朱鎔基的國企改革——如果城市裡本有如此多的失業者,那麼再讓一批工人下崗,這種做法對整個社會穩定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是極具毀滅性的:印度遲遲不敢進行國企改革,也是害怕下崗的工人會造成支持率暴跌,最後落得政府下台的悲慘結局。(這個不是全部理由,但至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下面的事各位知友也都可以想到了:沒有國企改革,中國經濟的騰飛就永遠只能寫在紙上。 總結一下:中國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極大地減輕了中央各項改革的阻力,基本解決了進城農民高失業率導致的社會不穩以及貧民窟的問題。可以看到發達國家所走過的路中國基本上重走了一遍:空氣污染、貧富兩極分化、城鄉一體化等等,唯獨貧民窟的問題在中國得到了非常妥善的解決——其中集體所有制是這些問題的特效藥。可以說沒有集體所有制就沒有中國經濟的今天。----------------------------------年終更新---------------------------------
近幾年教育問題在社會上不斷發酵:因為教育牽扯到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國民綜合素質等方方面面。2015,教育依然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下面我對一部分人提出的分層教育方式(也就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分為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來分別考試及培養),來闡述我自己的看法。從中國社會整體角度來看:分層教育的推廣會舉步維艱。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將讀書、考試、做官緊密聯繫起來,他們並不在乎你所學到東西有沒有用。中國人苦了幾個世紀,求的只是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光宗耀祖,即便進行分層也不會有很多人去選擇走職業教育路線。 具體地來講:日本與韓國都屬於經濟比較發達的東亞國家且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俗稱「小中華」。相較中國,他們的教育資源比我們要豐富很多,可是一翻他們的高考試卷——不論是數理化還是哲學倫理等科目都不比中國簡單,而且每年高考日韓的家長也同中國家長一樣地焦急。那麼這是經濟發展水平與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造成的嗎?當然不是!這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傳統讀書考試做官教育理念的束縛。像法國高考要考十門科目,並且每門都不算很簡單,有些東西亦不見得有用。但是每次臨考,他們的家長也並不那麼著急——因為只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會選擇參加一年一度的大學入學考試,其他學生則會去其他職業學校安心學習技術。雖然這種情況跟法國高中的教師推薦制度有關,但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於:當地學生與家長都認為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甚至當他們聽說「改變命運的機會雖有很多,但決定命運的機會只有高考這一次。」這句話時會啼笑皆非,由此可見這與傳統文化觀念有極大的聯繫。
—————————————————————————
從國家間競爭的角度而言,現有的教育制度是比較合適的。中國前有日本美國,後有印度——尤其是印度,日本NHK稱印度是當之無愧的頭腦大國,並為印度崛起拍攝了幾部紀錄片:其中包括印度從小開始的數理化趣味教學、IIT(印度理工大學)的教育模式等等,他們的教育部長自信地說:「在物理與化學方面我們不輸給任何國家。」(鏈接在最後) 因為有印度這樣強有力的競爭者,中國自然不敢冒然放鬆高強度的理工類教育。 總結一下:教育改革從頭至尾都涉及科學、經濟、社會穩定、國家競爭力、國家凝聚力等方方面面,而現有的教育改革基本上換湯不換藥,因為這種高考制度順應了廣大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學生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像我的初中老師開家長會時所說的:「減負減負只會越減越重,不如在這個時候逼孩子一把,難道你們願意看到自己的後代越過越差嗎?」https://m.baidu.com/from=1012852q/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1320_1004%2Cta%40iphone_2_4.4_11_2.1/baiduid=E2D1FDDD2ADD100FCBE66BBD4B52361A/w=0_10_NHK%E5%8D%B0%E5%BA%A6%E5%A4%B4%E8%84%91%E5%A4%A7%E5%9B%BD/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9589274013107235766order=7vit=osrestj=www_normal_7_0_10_titlewaput=7waplogo=1cltj=normal_titledict=-1title=%5B%E9%81%93%E5%85%B0%5D%5BNHK%E7%BA%AA%E5%BD%95%E7%89%87%5D%E5%8D%B0%E5%BA%A6%E5%B4%9B%E8%B5%B7%E5%85%A8%E9%9B%86_%E5%8D%B0%E5%BA%A6%E5%90%A7_%E7%99%BE%E5%BA%A6%E8%B4%B4%E5%90%A7sec=8909di=1c19ecea6d984d6bbdenc=1tch=124.442.37.948.3.2522tch=124.79.61.966.0.0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huYNy5K1De8mVjte4viZQRAUnKhVinGUp3bcTPOthaeqid=8513f1e8a524280010000001567f734bwd=一帶一路,TPP等等
人民幣加入貨幣籃子,使中國挑戰美元霸權有了新進展。
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漲停,還有花千骨。
股災、傳統產業倒閉潮、電商成交量新高、O2O泡沫破解、互聯網金融詐騙、新媒體、網紅經濟、大學生賣燒餅買房的可能性、馬雲是否在扼殺中國經濟、王思聰到底有多少個老婆…
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把人才、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首先從殭屍企業釋放出來,其次主要是把資金人才從超級企業釋放出來,最值得期待;希望通過張弓效應能夠解釋、研究。
羊群效應的各種實例
就是互聯網+,還有股票了,在互聯網的衝擊下所有的實體行業都不是太好做。
分析透徹
美聯儲加息
難道我們馬上會變得很窮很窮?
節假日路上人多→高速公路免費→經濟學原理 人會很多→車禍易發 高速公路免費真的是正確的么
在電商足球大有衝擊地產足球天下一統地位之時,恆大卻又奪得亞冠
專車
推薦閱讀:
※97 年到 03 年期間,中國是如何實現物價浮動在 1% 左右而人民收入卻接近翻一番的高增長低通脹發展模式的?
※有哪些可以指導日常生活的經濟學原理?
※眾籌是怎樣的一種金融模式?
※科技發展會擴大還是減小貧富差距?
※經濟/金融的論文有必要寫的那麼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