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有時會出現主體評級與債項評級不同的情況,這時候哪一種評級更有參考價值?

初步的想法是和期限有關,短融可能債項評級更重要,期限較長的看主體評級,想和大家探討一下


謝邀

首先說我不傾向於按照題主的想法把主體跟債項按照期限考慮優劣,而且就算是這樣考慮的話也應該是反過來更好一些。以下是答案正文。

~~~~~~~~~~~~~

目的不同,結論不同

如果你考慮的是流動性,我覺得主體比債項更有參考價值。交易所不談(沒怎麼做過,但感覺交易所流動性更看重質押率吧),銀行間市場回購質押標的一般是按照主體評級做條件門檻的。

如果考慮的是信用風險,在國內目前這個AAA多,AA+/AA眾多,AA-以下少的鑽石型排布下,我覺得信用評級刻畫債券風險的能力不強。當然,這也跟目前信用違約事件較少有關。就題主的問題,分成下面幾種情況討論吧。

1)主體評級高於債項評級的。主要是金融機構的次級債,目前銀行間跟交易所只有商業銀行次級債跟保險公司補充資本債(券商次級是不是在固收平台?沒拿過,不記得了)。商業銀行短期內出現破產的可能性極小,中長期看有可能出現,但是由於銀行業監管力度較其他行業強太多,相應的風險也較其他行業小很多;保險公司我更是連破產的可能性都看不到。我覺得這部分就看主體就好了,或者說對可能出風險的中小城商行看他們的報表,看不良率(雖然有些是假的)、看存款佔總資產比率、看ROA、看貸款集中度等等。

2)債項評級高於主體評級的。我大概想了想,增信的方式好像主要是有這麼三種:提供抵質押物的,母公司擔保的,增信公司擔保的。

有抵質押物的,主要看抵質押物的變現能力,像土地、不動產、工業廠房、生產設備這種,可以不怎麼考慮債項,這基本只是個安慰,同時在破產清算時可以提前清償順序,但變賣時的流動性損失會比較大,即使抵押足值也不見得能全額清償。較為有效一點應該是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但還是要注意是否足值跟到期時或者行權時這部分股權是否限售的問題。總體看,主體一旦違約,債權人可能無法避免進入司法程序,償還的流程可能會很長,個人傾向於看主體評級(主要還是看企業的實際信用資質)。

母公司擔保的,我覺得主要看母公司是否全資或者有實際控制權,是否是國企,都是的話,可以看債項(一般也就是母公司的主體評級)。但是由於關聯度高,子公司經營困難,母公司一般也好不到哪裡去,還是應該隨時關注企業的經營情況(剛過去的二重債就這方面的例子)。

增信公司增信的,這應該是債項評級被認可度最高的一種,我覺得可以把他看成一種內置的,不可分拆買賣的cds,基本就可以完全參考債項評級了吧(嗯,假定增信公司跟對增新公司評級的評級公司都是有節操的)。

3)只有主體評級沒有債項評級的。能想到的就是SCP,反正都只有主體了,就看主體唄。報表的話主要看看流動性指標,還有未使用的銀行授信額度,未使用的發債額度。

4)只有債項評級沒有主體評級的。主要是集合債券,還有ABS?反正也都是只有債項了,就只看債項唄。好像現在新的集合債券、集合票據這種也不發了,改成了地方小微債這種形式,所以說原來那種模式就是胡扯嘛。

不過還是那句話,只看信用評級刻畫風險水平是對自己極大的不負責任,在沒有cds對沖的情況下,還是要睜大眼睛,避免踩雷。

以上


先說結論:在沒有大量違約事件檢驗的情況下,債券還是更看重發行人主體評級,而不用考慮外部增信。

據我的經驗,中國的評級公司在進行主體評級時已經考慮了一些隱含的外部增信。比如財務狀況,行業等情況差不多的企業,國有的評級一般比民營的高,評級公司已經考慮了政府可能存在的外部救助。極端的,對政府融資平台這種空殼公司,評級主要考慮的就是所屬政府的行政級別,財力,負債率以及對該平台的支持力度,主體級別反應的就是政府外部救助的情況。

其次,沒有大量違約事件的司法案例,債券違約時所謂的外部增信,包括擔保公司擔保,其他公司擔保,母公司擔保,土地抵押等等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值得懷疑。

先說擔保公司擔保,資質較好的擔保公司一般對被擔保的主體就很挑,能達到其擔保條件,主體根本就差不到哪裡去。或者是對擔保公司提供了足夠的反擔保,這些反擔保措施評級公司若認可,本身也能夠體現在主體級別了。信用債中由AA+以上擔保公司擔保的債券比例極小,主體很差的就更少。資質差的擔保公司,比如AA的,擔保的主體更差,都一樣償債能力差,更不值得考慮。

其他公司擔保主要是地方平台公司來擔保,這種情況也較少,實際情況有可能是政府無知被利用,或者實際借款人是政府,趁機甩包袱,擔保人賴賬的可能性很高。

母公司擔保大多數情況母公司主要資產就是發債的子公司,評級公司都不一定認可債項增級。對於公開發行的債券,子公司發債要佔母公司凈資產額度,還不如母公司直接發債給子公司用。此類債券比例也不高。

土地抵押也沒啥效果,大多數抵押物早就給銀行貸款了,銀行都看不上的抵押物本身就很難起到增級效果。以前審批不嚴的時候還有企業臨時辦土地證用於抵押,現在查的嚴了不敢造假,乾脆就不抵壓了。其他抵押物很少見,什麼林權,應收款,收費權,水域灘涂使用權,海域使用權。變現能力極差,也存在造假嫌疑,基本不用考慮。

還有兩類特殊情況,一是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償還順序劣後於其他債券,還附減記條款。債項比主體低半級。實際中基本不考慮銀行破產的情況,也不考慮銀監會,人民銀行要求減記的情況,債項低半級也就不用考慮了。二是資產證券化產品,本意是主體較差而有優質資產的企業,可以通過證券化資產回收資金,評級公司對此也認為是專業性很高的評級技術,根據不同的結構設計,給出各種優先順序債項級別的都有。然而中國的法律環境下,這些資產是否可以實現破產隔離,實現真實證券化還有待違約事件發生後的司法實踐。目前發行的案例,實際上還是看做融資的噓頭比較好,不挑主體亂買就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準備。

綜上,中國的債券市場目前缺乏違約實踐,各類增信措施效果存疑,買債主要還是參考主體評級比較好。

另外,中國的評級公司評出的級別是否可信,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在缺乏大量違約數據的情況下,評級所依賴的違約率,違約損失率的數據很難準確估計。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評級公司的主觀判斷。很多評級實際上是溝通出來的。最好能有自己對行業,對公司財務和經營的理解,建立自己的選債標準。盲目相信評級,應該會死的很慘的樣子。


看增信手段。比如aaa評級的中國石油 為 a-評級的"中共中央國務院山西省委萬榮縣國營工業水泥廠"做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那債項評級aaa肯定更有效。如果該水泥廠的母公司用其所擁有的某塊鬼知道在哪兒而且每平米單價比湯臣一品還貴的土地所有權做了質押擔保,把債券的信用等提高到aa級,那這aa的債項評級就是虛的。


增新措施,擔保 等。

主體級別低 債項級別高 可能是債有擔保等強有力的增信措施!

主體級別高 多見於AAA級別企業


二級市場信用債一般看主體評級,債項很多時候還沒有最新的評級。

另外,誰評級也很重要。


我一般只看主體評級,這個最關鍵。債項評級比主體高,也就是擔保、質押等手段,除非很強的公司擔保,或者中投保或者中債資信擔保,其他一概無視。

就算是同樣的主體評級,實際的差距也很巨大。aaa實在太好拿。


前公司的信評規模龐大,中長期信用債看內部債項評級,短融和超短融看主體。


額,題主的問題本身有問題。。CP和SCP債項評級本來就和主體的評級系統不一樣,肯定是看主體為主的。


一般看主體評級。因為要看媽是誰。也要關注實際控制人及股權結構這些。另外看增信手段啊。你可以多看券商固收小組的賣方報告啊,一般會有再打分的。


企鵝進軍知乎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債券發行期限一般都是 3、5、7 年,而不是 2、4、6 年?
回過頭來,如何看 2013 年的債券市場?
如何搭建債券信用研究框架?
為什麼中央不直接放開地方債卻又默許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累積了高額債務?
代表債市走勢的10年國債和10年國開債的大幅波動能反映什麼問題?

TAG:債券 | 債券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