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拉黑一個人之後,他還能繼續轉發你的微博,這個拉黑功能為什麼會被設計成這樣?

問題參考背景:第一次微博拉黑了一個人,然後發現了他依然可以轉發我的微博並評論,並且他的粉絲轉發了他的這條轉發之後,會有信息提示,這就導致了博主也會自然的看到被拉黑人的字句。

我的困擾和困惑是:

1、黑名單是基於社交自由產生,只限制評論私信,但不限制轉發,這種不全面保護個人舒適度和安全度的拉黑設置是為了什麼?交互體驗不改善到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微博產品本身對傳播的需求優於對社交的需求嗎?

2、微博有個模糊的定位是公開社交,公開社交的本質究竟是傳播還是社交?如果還是屬於社交,那麼網路社交有沒有基礎法理,應不應該遵循自由自願?這種我不樂意跟你玩的訴求是否可以在網路上得到平台支持?(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看完了微博所有的社區管理條款發現並無沾邊的內容)


你可以選擇討厭這個人,但你不能阻止別人愛你啊。


可惜我喜歡的人不用知乎,要不然她就可以在這條問題下找到好多答案了。


我不愛她,她卻每天仍帶著糖果來我家找我。


你是我光輝的太陽,

我喜歡你,這與你何干?


因為他不登陸也能看你的微博,然後複製黏貼,和直接轉發微博沒什麼區別吧


@微博小秘書

感覺的確有點考慮不周的意思。想起《黑鏡》裡面的一集,把某個人從所有人的視野裡面變透明,這才是真正的拉黑。

-----2016-10-22-----

黑鏡第三季開始了。

順道推一波重金屬編年史...


就像你在現實中討厭一個人你可以自己不去理他,但你不能阻止你身邊的人和他有關係吖,大概吧


那個人對你是真愛啊


人人網還有好友推薦功能呢0.0天天給我推薦把我拉黑好久的人換都換不掉,從此告別人人網。


推薦閱讀:

哪些事件讓你覺得「群眾是盲目而愚蠢的」?
一場成功的「陰謀論」通常都有哪些要素和特徵?
心理學如何解釋評論中「保持隊形」的現象?
紀念離去的人對於生者而言,有什麼意義?
從社會學角度來說,為什麼當一個人自身過於高調,會容易被周圍的人排擠?

TAG:社交網路 | 微博 | 社會心理學 | 交互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