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最近釋放的七萬億流動性?


樓下有一個答案寫的很清楚,外匯占款下降,造成抽血,只能用各種英文詞的寬鬆手段去補充投放貨幣。

補充一下關於房地產的,那個帖子下有反對的論調說京滬漲是貨幣增發造成的,主因還真不是。我以前說過這一兩年投資一線城市學區房的理由。當然,是這一兩年,不是長期。

大家覺得京滬漲的原因是m2增發,這是普遍又錯誤的觀點。如果是因為貨幣增發,應該是全國都在漲,現在是只有特大型城市漲,一線城市都不怎麼漲。真實的原因是隨著各個產業的萎縮,尤其是劉易斯拐點的出現,普通城市的經濟活動開始逐漸收縮,尤其是現代城市的各項配套設施和就業機會因為沒有合適的優質人口支撐,消費越來越少,就業越來越少。適齡青年人去更大的城市尋找機會,因為只有特大城市才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城市配套設施,比如醫療和教育。這在劉易斯拐點後普遍出現,比如日本東京。你們看看周圍有能力的是不是很多人舉家掏錢支持子女在京滬紮根,在地方有頭有臉的人物也許傾其所有為了孩子在京滬來套房子。因為只有那裡能提供孩子的好就業機會和醫療教育,小城市越來越無人消費。京滬房子漲和貨幣政策關係不大,和人口流動關係大。

這就像肥料和陽光充足的時候,大樹和草都能漲,等大樹長大的時候,草就逐漸枯萎了,肥料就是優質人口,都被大樹吸走了。當然,這種對年輕優質人口的吸收也有上限,大城市本身優質年輕人口的生產是有限的,當外來年輕人口逐年下降,吸都吸不到的時候,特大城市房價也會停滯不前。


說QE和放水的,你們查過今年M2的增速嗎?

最近做的課題跟這個相關。連續6個季度外匯儲備下降,以前外匯占款是最重要的貨幣投放渠道,現在這渠道廢了,貨幣該怎麼向市場發?剛公布的三季度報告,外匯儲備少了1300億美元,那相應的外匯占款就少了1300×6.3億人民幣,將近八千億啊!這時候值得擔心的是通縮,而不是通脹

SLF,MLF,PSD,還有這回的信貸抵押再貸款,都是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用來解決原有的貨幣投放渠道不暢的問題的

今年的通脹目標在2%,現在是1.3%,比前兩年低多了,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補充三張乾貨圖:

CPI走勢平緩,一路走低(要不是豬肉價格在漲,CPI也跌到零點幾個點了);PMI連續三年負增長;貨幣M2增速也連續四年下降。現在最警惕的是通縮風險。

感謝下面評論裡面的提醒,三季度M2投放速度向上了彎了,六月增速11.8%,七月跳到13.3%,八月13.3%,九月13.1%,維持在13%以上了。今年的M2投放目標是12%,已經超過目標了。但是這種程度的輕微超過還稱不上QE(2009年11月的29.74%才是恐怖),跟歷史上相比也處於低位(近15年就很少有低於14%的)。所以今年還真就沒有QE…

*********************2015.10.19*********再更點乾貨***************************************

感謝諸位在評論區里的捧場和討論,再更新點東西

感謝 @孫東阿的指正,我國外匯占款的下降原因可能不在於進出口上。

前三季度貿易順差2.61萬億元,擴大82.1%,按說應該有大量的外匯流入才對,但外匯儲備反而下降了。

從政策層面看,原因可能在於最近推動的一系列外匯管理新政,比如外匯資金集中管理試點、放寬結售匯制度等。換句話說,通過允許藏匯於民,降低了央行購匯的壓力,也相應的減少了外匯占款。

從市場的層面看,可能在於國際市場的大宗交易,用外匯收購石油(儲備創新高,儲備庫都滿了)和黃金。

考慮到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放開,又有嚴格的外匯資金流動監管,所以個人認為不太可能通過資本項目的渠道把幾千億的資金神不知鬼不覺地跨國轉移…靠滬港通那每天130億的額度更是不靠譜。

關於社會需求:

社會需求三駕馬車,投資是最大的。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年里都在下降,房地產投資增速連續6年都在降。

不是因為錢都沉澱在房地產里才導致通縮風險的。

關於M2「增速」下降、總量還是上升的:

社會的經濟規模是上漲的…M2別說下跌了,漲得慢了都通縮…

關於通縮風險:

PPI是CPI的先行指標,現在月度的PPI已經連續三年低於100了!生產領域價格跌,消費領域跌下來是遲早的事兒。

通縮的問題不在於價格上,而在於社會產出水平上。

三季度GDP 6.9%,而且還是用了「新核算方法」。產出的增速下降才是最可怕的。

(順便一提,上午九點半看到這個數據之後,我們辦公室這邊都覺得這周末會出降準的消息…大家等等看吧,先做個預言)

(10月23日晚19:36分滾過來更新,降息降准了!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降0.25%,準備金率降0.5%。啊哈哈哈哈哈成功晉陞預言帝!)

關於再貸款要不要還:

再貸款是要還的!它也是個貸款,也是要還本付息的,付息的,付息的。

所以不是央行願意放水銀行就會去要的,商行要考慮自己是不是付得起這個利息(所以這個政策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導利率水平),如果實體經濟不需要那麼多貸款,商業銀行幹嘛要花錢去貸這個款呢?還得付利息

這項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最重要的目的在於盤活信貸資產。作用有些類似於資產證券化,但風險沒有留在金融市場裡面,而是由央行承擔了(不過央行也可以通過這一途徑向市場傳遞自己對信貸資產的偏好,引導商行改變自己的信貸結構)。

***************************最後一更**************************************

看到樓下評論「銀行放貸不就是投放貨幣,你老師沒教你?」收穫了十個贊,心裡蠻不是滋味的。回來寫點科普吧

銀行放貸不是投放貨幣 @羅俊3

思考一個問題:銀行放貸的錢哪來的?或者說,最初的人民幣是怎麼來的?

假如說央行不開印鈔機,社會上有存量的100億,那麼儲戶拿100億存銀行、銀行留下20億存准剩下的貸出去,如此往複,這就是最基礎的貨幣創造過程,在任何一本宏觀經濟的教科書上都會有。穩定下來後,社會上就有500億的流動性了(自行查閱關於貨幣乘數的內容)。注意,這500億是整個社會所擁有的流動性,包括銀行體系和個人。

(順便一提,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6月末我國的貨幣乘數是4.62)

但是如果500億的流動性不夠社會所需怎麼辦?

銀行繼續放貸?不行,銀行的錢也有限,再投貨幣那就破了存款準備率了;另外銀行的錢也是來源於儲戶,社會上本來流動性就緊缺,你去攬儲試試?利息高到沒譜。

這時候央行就要向社會投放新的貨幣,給社會注入流動性。

傳統的方法是,降低存款準備率。以上例中數據為例,若將存准降至10%,那社會上的流動性就擴張到1000億,夠用了。

或者用再貸款,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相當於給銀行在央行的儲備賬戶上增加一筆數字,銀行可以以此作為準備金向社會投放新的貸款)

還有現在新的工具SLF,MLF,PSL。

這次的新政,就是允許央行將自己以前貸出去的款打包質押給央行,央行再向銀行放貸,銀行以這些貸款為存款準備金向社會投放流動性。

銀行放貸不是投放貨幣!

投放貨幣只有央行能做到!


沒有的事


這個7萬億明顯是自媒體生造出來的,轉一篇孫海波老師的文章以正視聽。

我對自媒體誤導痛心至極!以《七萬億來了中國式量化寬鬆到來!》傳播為例

10月10日晚央行發布了一個簡短公告,擴容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範圍。筆者也據此稍微修改了一下之前的文章,併當晚發布了《央媽放水七種類型總結(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擴容)》,當天以及第二天(周日)正規研究機構及學者都很少高度關注這一舉措,因為很簡單這不是什麼大事,也不大會因此專門寫一篇報告發給金融機構。然而周日下午開始,自媒體擔當了推動這場辯論的先鋒。

一、荒唐至極的文章如何引爆微信圈

筆者也是自媒體之一,我們團隊也是最早發現了一篇(通過監測閱讀量是最簡單明了的方式)《七萬億來了,中國式量化寬鬆到來!》文章閱讀量尤其異常,平時閱讀量只有3-4千的公眾號此篇文章可以高達5萬以上。可是我很清楚這是一篇怎樣的忽悠文章,靠標題來博取閱讀量和進一步傳播這是整個媒體圈的基本功(儘管我到現在還沒學到這個基本功,所以自媒體也運行的不溫不火,多少有些可惜),但標題和內容至少不能產生嚴重誤導這是基本底線,突破這樣的底線只有兩種可能,小編壓根不懂基本的金融概念,只是憑藉監測自媒體圈閱讀量來判斷是否轉載;二是即便知道是誤導也抵擋不住10萬閱讀量的誘惑(其實這也可以理解,此處絕沒有詆毀任何一個公眾號編輯意思,運營公眾號辛苦大家都懂)。

於是我觀察了一下哪些公眾號開始轉載此文,或類似稍加改編的此文,並稍作統計:

七萬億來了,中國式量化寬鬆到來!》最大的傳播者當屬「黃生看金融」,大約500萬以上閱讀量在這次誤導的新聞傳播中充當絕對先鋒。也大概是這種誤導方式的發明者和始作俑者。周日即10月11日下午2點發出,在此之前倒沒有人會想到用7萬億和QE進行誤導式宣傳。

隨後下午6點「21金融圈」自己原創了一篇類似風格閱讀量在150萬以上。周日晚間「21早新聞」也自己原創圖文並茂,閱讀量預計11萬;

其它大型公眾號「金融行業網」、「金融八卦女」、 「金融夢工廠」、「和訊網」、「金融第一教室」都是進一步轉發的都是上面三篇原創之一;這些眾號閱讀量大約在10-20萬之間,最多的可能在26萬,最低的金融夢工廠8萬多閱讀量。

另一種類型的誇張描述手法,但稍有收攬,主要有「信託圈」、 「債市觀察」、「金融城」大概內容是「忘掉降息吧 央行已拔出倚天屠龍劍!」;原作者公眾號「公民經濟學家吳迪」,號稱知名經濟學家。

第三類其實只是誇張標題,但內容仍然沒有什麼大的爭議,並沒有誤導成分(這招筆者也用過,如有不妥,在這裡致歉)如「券商中國」、「信託周刊」,其內容只是公允引用了李奇霖、魯政委、羅毅的部分判斷。

二、並不能用道德標準指責自媒體運營者的選擇

上面前兩種類型列舉如此多大號,其實監管君也面臨壓力。不過在100萬閱讀量面前,少有人能抵住誘惑,並不能用多高的道德標準來做標榜。100萬閱讀量按照正常轉化率1.5萬粉絲關注。這樣的誘惑實在太大,而且並沒有任何風險,如果抄襲原創或涉及敏感話題還有可能被微信處罰。此類文章安全邊際很高。

自媒體為閱讀量而蓄意曲解,是否至少有部分懲罰機制形成至少一點點制衡,或許是需要考慮的機制。

三、不經意間並不算反駁的反駁

一篇並不算反駁的較為難懂的文章卻成為反駁先鋒,然而有趣的是,再次印證標題決定一切的自媒體圈特色。

10月11日早晨7點《關於央行抵押品制度的正解》最早由「央行觀察」(這也是筆者比較推崇的公眾號,筆者並不認識公眾號小編,絕非廣告)通過素材預覽發出;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所謂通過素材預覽發出指沒有正式通過公眾號推送,只是一個普通的手機版網頁經過朋友圈進行傳播,儘管外表看起來和公眾號推送沒有區別,但這種方式發出來的文章除非極其受歡迎或新聞價值極高,否則非常難以快速擴散。這篇由央行金融研究所幾位學者型官員幾個月前的大作(作者:紀敏、牛慕鴻、張黎娜),實際上原標題《央行抵押品制度的國際借鑒|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所》,最早發表在《中國金融》雜誌第16期,同時在「中國金融」微信公眾號幾個月前已經添加了原創標識。

因為加了原創標識,所以其他微信公眾號如果想轉載則無法修改原標題和內容,但原標題非常平庸,所以通過公眾號轉載的閱讀量反而大幅度低於通過素材預覽發到朋友圈(素材預覽似於公眾號訂閱用戶為0)。以「金融監管」自身為例,公眾號閱讀量2600(公眾號文章參見《央行抵押品制度的國際借鑒|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素材預覽發出來的閱讀量2.1萬。

同樣「央行觀察」微信公眾號閱讀量7000,其素材預覽閱讀量3.9萬。為何一模一樣的文章在有10萬訂閱用戶的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反而大幅度低於0訂閱用戶的素材預覽?原因在於標題,素材預覽可以修改標題為《關於央行抵押品制度的正解》,朋友圈其實亟需反擊前面荒謬至極的7萬億和QE論調,這個標題正好起到這樣的反擊效果。

但略顯遺憾,其實文章內容主要是理論性研究,主要對比國外央行抵押品制度,並論述其作為逆周期調節作用,及對我國貨幣政策工具完善的作用。不過也沒有關係,標題適用即可。隨後各大媒體也開始轉載,包括Wind,華爾街見聞等。

隨後在周一(10月12日)下午至晚上,關於7萬億及QE的荒謬信息傳播引起各大傳統研究機構注意,券商研究機構、各路學者開始糾正之前自媒體傳播的錯誤信息,可惜此類糾正的信息一般傳播效果有限,局限在很小的投資圈內,當然這些機構主要服務於機構客戶也沒必要大面積傳播服務普通個人。部分業內人士也通過其自媒體予以普及基本常識,比如筆者也比較推崇的「王劍的角度」在12日晚發布《解開再貸款謎團》詳細闡述了來龍去脈及特徵。「奇霖金融研究」也進一步做了分析。

周一的股市大幅度上揚,或許更具蒙蔽效果,不少被誤導的中小投資者估計或多或少仍然相信央行此舉和QE有些關係,至少是一種預期。有關這些誤解,參考下面監管君總結的詳細問答。

--------------------------------------------

問題一:何為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

官方表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部分貸款企業進行央行內部評級,將評級結果符合標準的信貸資產納入人民銀行發放再貸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範圍。簡而言之就是金融機構向央行申請再貸款,但需要以央行認可的貸款作為抵押品。

質押再貸款的准入標準,以及針對不同央行內部評級適用差異化折扣係數。具體參見本文附件。

試點地區:從原先的廣東和山東省(2014年已經開始試點)擴展到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陝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

問題二:抵押的信貸資產需要符合哪些具體條件?

根據央行的相關文件具體規定,筆者摘錄9條具體要求如下:

1.貸款為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的正常類貸款,且貸款不涉及訴訟和仲裁;

2.貸款不包括銀團貸款及法人金融機構向其管理人員、大股東等內部人以及關聯機構發放的貸款。

3.貸款為人民幣貸款,且期限固定,剩餘期限在3個月(含)以上;

4.貸款的發放程序符合法人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要求;貸款的形態真實,還本付息正常,未進行過展期;貸款未被抵押或凍結;

5.單筆貸款企業是唯一的中國非金融企業,只接受完整合同層面上的整體抵押;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反洗錢中心、法人金融機構內部風險評估系統可得的信息,貸款企業近1個年度沒有違約記錄和黑名單記錄。

6.貸款方式為除股權質押之外的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及保證貸款,保證貸款擔保人是非金融企業。

7.貸款企業的中央銀行內部評級結果為優秀、很好、好、正常和可接受等五類之一。

8.不包括嚴重違反中國人民銀行信貸政策導向要求的貸款。

9.不包括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優先受償權的貸款。

問題三:抵押品的抵押率如何確定?

抵押率由基礎抵押率扣減附加折扣確定。即:抵押率=基礎抵押率-附加折扣。

基礎抵押率由央行根據抵押品的種類、剩餘期限等因素確定,並根據貨幣政策操作的需要和金融風險的評估調整基礎抵押率。

如果是證券資產的基礎抵押率:(證券類資產只包括銀行間債券品種,交易所品種被排除在外)

中央銀行票據的基礎抵押率為100%;

記賬式國債的基礎抵押率按剩餘期限確定,5年期以內為99%,5到10年期為97%,10年期以上為95%;

其他證券資產的基礎抵押率在相同剩餘期限國債基礎抵押率基礎上減一定百分點確定,具體見本文最後的《中央銀行抵押品基礎抵押率表》。

如果是信貸資產的基礎抵押率為50%-70%。

附加折扣的範圍為0-10個百分點,央行及其中心支行根據法人金融機構資信等因素確定。

問題四:央行到底有沒有放水?

無疑,再貸款作為基礎貨幣投放渠道之一肯定是典型的央行放水行為。但實際效果也就是真正形成的增量能有多少值得推敲。

其實「放水」兩個字過於粗糙,一般分析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時候筆者至少考慮三個層面:1.基礎貨幣投放量,是否比過去增加?如果增加,增速如何?換個角度來問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風向有沒有變?2.基礎貨幣投放期限;3.基礎貨幣投放以後能否順利形成真正的貨幣擴張,還是只停留在商業銀行體系內?

回答第一個問題,顯然只是再貸款抵押品管理方式的變化,並不能推斷出貨幣政策導向發生變化,其實央行如果想注入流動性,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而且有可能沒有任何抵押品,這顯然比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更寬鬆。比如之前傳動流動性管理方式的短期再貸款,降低存款準備金都是不存在所謂抵押品。所以如果央行總體的基礎貨幣投放節奏沒有發生變化,但從抵押品管理做政策判斷沒有意義。

從期限看,顯然信貸資產質押貸款期限比較長,這點有利於後續銀行資產端資金配置。

基礎貨幣投放以後是否形成了貨幣創造循環這個問題還是要結合第一個問題及整個資產配置的宏觀環境綜合來看。這也正是當前金融問題的核心所在:資產配置問題。正是因為整個銀行業信貸資產配置更加謹慎,導致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出現問題,而這種資產配置問題,央行通過改變基礎貨幣投放方式並不能改變。當然通過增加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向央行借款的渠道,或許可以從結構上稍微有所改善(以往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雖然有資產配置意願,但卻無法獲得央行的流動性)。但這個改變及其微弱,筆者雖然不能量化,但數量級應該在數百億級別。

雖然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在銀行的實際需求並不強烈,資產端問題,純負債端的定性灌溉效果不斷衰弱。但仍然有必要根據實際操作細節來估算地方性法人銀行實際申請積極性,還要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央行對信貸資產的評級標準如何,適用怎樣的折扣率,這個問題將直接決定地方法人銀行有多少合格抵押資產。從山東和廣東的經驗看,抵押品擴展到信貸資產後,的確可以大幅度提高可抵押資產。

二是央行的抵押再貸款的利率水平如何?利率水平設定依據筆者尚未清楚。

三是央行對抵押再貸款的申請人的授信准入條件,即哪些地方法人銀行有資格申請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根據規定,省級中心支行根據法人金融機構提供抵押、質押的抵押品評估價值,向法人金融機構所在地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以及法人金融機構下達《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抵押品授信額度確認書》,確定其再貸款授信額度;法人金融機構可在授信額度內,根據需要申請辦理短期再貸款、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再貸款業務。

由此判斷應該對法人的准入比較寬鬆,央行主要通過抵押品的評估估值以及抵押率設定這兩種措施來進行風險管理。從上面幾個問題來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如果有意願申請,流程並不複雜,門檻很低。

問題五:能否生成中國式QE的預期么?

所謂信貸質押再貸款並不是簡單只看信貸資產(不同於信貸資產證券化已經和發起人隔離),這裡央行仍然需要嚴格審查申請人自身的信用狀況,即便不試點抵押品制度,央行完全也可以通過其他信用方式釋放流動性,只是期限較短,所以實質上是央行希望激活商業銀行資產端長期資產配置的能力,但在普遍貸款意願低下,瓶頸在商業銀行的放貸意願情況下,僅僅是質押再貸款並不能真正激勵銀行,銀行在獲得資金後如何配置,定向貸款增幅如何執行,這些都是知易行難,具體操作細節困難重重。

我這裡的問題是「能否生成中國式QE的預期」而不是「是否為中國式QE」,前者或有一點點依據,而後者筆者已經不想回答(因為問題太傻)。

所謂QE,是指央行直接購買(購買完全不同於這裡的質押再貸款)信用資產,因為QE前提條件是利率價格調控已經失靈,所以央行需要以直接市場購買信用資產來改變金融市場信用價格,或者說同時兼具修正利率曲線之功效(多數央行此時購買資產久期一般偏長)。

能否形成預期,關鍵看當前或可預見未來能否出現QE實施的前提條件。筆者至少目前看不到,即央行的利率政策已經完全失去操作空間,政策利率接近於零。

問題六:為何要在地方性法人銀行試點?

這主要考慮到國有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在央行的流動性工具相對比較豐富,現有其他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如MLF, SLF)的抵押品要求是國債、央票、政策性金融債、高評級信用債(主體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均為AAA的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主體信用評級為AAA債券評級為A-1的短期融資券和超短期融資券);但地方性法人銀行此類抵押品較為有限,所以信貸資產質押再融資更符合地方人銀行需求。再加上支持小微貸款和三農貸款的「結構性貨幣政策」美名,聽起來似乎更加符合大的政策導向。

以下為江蘇省的數據供參考:

2014年底江蘇省城市行、農商行和農信社持有各類債券合格抵押品2188億元(且有16家金融機構無法提供任何合格抵押品),將信貸資產納入合格抵押品範圍後,江蘇法人金融機構可提供的合格抵押品將增加到3361億元。

問題七:央行為何要豐富一整套貨幣政策工具?

最近2年多來央行先後引入了多項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1.常備借貸便利(SLF);2.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3.抵押補充貸款(PSL);4.中期借貸便利(MLF);5.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

不斷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為何?

原因不外乎兩個:最主要是外匯占款持續下降情況下的新要求;從2014年開始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開始同比增量大幅度下降,進入2015年更是開始存量下降的通道。因此創建一整套新的流動性投放渠道也是央行自身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必須,央行不可能通過單一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應付外匯占款的下降。所以SLF, MLF以及將信貸資產和地方政府債納入抵押品都是應付手段。二是在實施貨幣政策同時,兼具定性調控職能。關於第二點,其實一直頗具爭議,即央行所謂定向工具有效性如何,是否有越位嫌疑?但至少從央行自身來看,其認為前述一整套貨幣政策組合工具肩負完成上述兩項職能的使命。

筆者更傾向於此次央行擴容信貸資產再貸款擴容只是其流動性管理和定向工具的新嘗試,難以起到大規模刺激,更和QE相隔甚遠。

問題八:和其他基礎性貨幣投放渠道比有什麼特點?

其實這是核心問題,前面也提及了,不否認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也即放水,但核心問題是效果怎麼樣?尤其和其他幾項貨幣政策對比來看。

和MLF,SLF對比差異來看,其實最大的差異,顧名思義,就是抵押品的差異。SLF,MLF,PSL合格的證券資產抵押品包括記賬式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國家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金融債、中央政府代發的地方政府債、同業存單、主體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均為AAA的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主體信用評級為AAA債券評級為A-1的短期融資券和超短期融資券等;今年五月份出於多重因素考慮,將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納入SLF,MLF,PSL抵押品範疇。

但適用於一般性金融機構的SLF, MLF並沒有將信貸資產納入抵押品範疇。

執行效果重點和降准稍作對比:

如果央行降準則效果要相對好很多,主要是降准不完全是負債端變化,二是央行強制改變銀行的資產端的流動性組合。將商業銀行原先的存放央行轉變為其他資產配置(在非常短的時期內可能是超額存款準備金,但時間稍微拉長,完全可以配置到債券,BAD,或少量信貸資產);至少在第一輪貨幣創造過程中效果相對較為明顯。

資金期限不一樣,儘管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已經是期限比SLF, MLF更長,但相對於降准而言仍然缺乏更穩定的預期。到期能否展期的問題仍然是不確定性因素。而降准就不存在此類問題,至少在整個經濟周期里,降準的趨勢不會改變,那麼釋放的資金就沒有期限約束。

---------------------------------------------

附表央行抵押品基礎抵押率表

抵押品種類

剩餘年限

0-5年(含)

5-10年(含)

10年以上

中央銀行票據

100%

記賬式國債

99%

97%

95%

中央政府代發的地方政府債

60-90%

50-85%

40-80%

1、主動歸還專項借款或無專項借款的省份

90%

85%

80%

2、財政部代扣歸還專項借款的省份

85%

80%

75%

3、欠還專項借款的省份

60%

50%

40%

國家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金融債

94%

92%

90%

1、國家開發銀行

94%

92%

90%

2、進出口銀行

94%

92%

90%

3、農業發展銀行

94%

92%

90%

同業存單

90%

AAA主體評級、AAA債券評級的企業債券

80-90%

75-85%

70-80%

1、十家中央企業

90%

85%

80%

2、其餘中央企業

85%

80%

75%

3、一般企業

80%

75%

70%

AAA主體評級、AAA債券評級的中期票據

80-90%

75-85%

1、十家中央企業

90%

85%

2、其餘中央企業

85%

80%

3、一般企業

80%

75%

AAA主體評級、A-1債券級別的短期融資券和超短期融資券

80-90%

1、十家中央企業

90%

2、其餘中央企業

85%

3、一般企業

80%

信貸資產

50-70%

@Sgt Pepper 老師的 如何評價中國央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 - Sgt Pepper 的回答 也值得一讀


知乎現在幾千上萬關注的人已經懶到自己百度一下都嫌麻煩的境地了嗎?

先問是不是。

先問是不是。

先問是不是。


這就放死的嗑藥吧。。。


洪荒之力。


先問是不是,再問怎麼看


無疑是加槓桿,比較認同以下觀點。

經濟運行的簡單原理(附點評)

作者:Ray Dalio

橋水資本創始人

第一,經濟是由無數個買賣構成的。賣的是貨,用錢或者信用來買。

第二,賣方代表供給,供給相對穩定,畢竟要造東西出來不是那麼容易。

第三,買方代表需求,需求波動相對大,因為錢和信用這東西,在當今,創造出來比較容易。所以,經濟周期的主要驅動力是需求變化。

第四,買貨用錢結算,如果用的是信用卡,那不是結算,只是承諾會結算,用的是信用。

第五,錢和信用這兩者相關但不是一回事,美國社會總信用是錢的15倍左右。錢的擴張取決於央行印錢的節奏。信用的擴張取決於整個社會中賣方接受買方延期結算承諾的意願。樂觀的時候,意願強,信用擴張;悲觀的時候,意願弱,信用收縮。

第六,短經濟周期中,央行通過利率影響信用的擴張與收縮。

第七,長經濟周期中,即使央行把利率降到零也無法驅動整個社會的信用擴張時,信用收縮就不可避免。這就是減槓桿。它表面上跟信心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槓桿率過高了。

評:中國並沒有進入利率降到0的時刻,因此我們仍有辦法繼續運用政策來驅動信用再擴張,當然這是最後的瘋狂加槓桿過程(看看債市走勢和債市政策就能明白),我預計還會進一步降息,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消耗。就像那句俗話說的一樣,任何改革都是倒逼的,所以我們不消耗掉最後一點政策的調整空間,我們就不會停下來。不出意外,中國被動的信用收縮時刻即將來臨,明斯基時刻也即將來臨。

第八,減槓桿有四種辦法:削減債務,就是債權人承受損失;轉移支付,就是有錢的補貼缺錢的;財政緊縮,就是少花錢;債務貨幣化,就是央行大量印錢。只要問題足夠嚴重,總會走到央行大量印錢這一步。

第九,大量印錢有三種可能後果。第一種是雖然印了許多錢,但全社會信用還是擴張不起來,畢竟錢跟信用不是一回事。這是通縮型蕭條,所謂錢不進實體經濟。第二種是央行印了許多錢,人們預期本國貨幣將貶值,因此換成其他貨幣,加劇本幣貶值,造成通脹型蕭條。前兩種Dalio稱為醜陋的去槓桿;第三種是美麗的去槓桿,就是印了許多錢,貨幣適度貶值,競爭力增加,信用收縮轉向擴張,經濟機器開始下一輪運轉。區別在一個度字。

評:我們未來會美麗的去槓桿還是醜陋的去槓桿呢?從目前的數據和情況看,極有可能是放了很多水但信用仍沒辦法擴張,因為無效僵化的企業太多,大量資本不斷沉澱,至於匯率,因為外匯管制的因素,不太會出現太大的貶值(20%以內)。當然國企改革如果能成功,我們就會進入美麗的去槓桿。


增加市場活力,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力!


先問有沒有,再問是不是。。。

引用:七萬億會造成新一輪惡性通脹嗎? - 張嵐拓的回答

央行信貸資產質押大放水七萬億,說明中國式QE來臨了?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對於一個根本就不是消息的新聞,樓上有些人,都分析如此透徹,如此活靈活現。。。真是跪了


雖然這個答案下有無數人給我黨洗地。不管這叫放水。也認為不會造成通脹。

可是貌似市場並不這麼看。

貨幣寬鬆帶來壓力 離岸人民幣匯率大跌

擔憂人民幣貶值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跌

歐央行暗示寬鬆歐元大幅下挫中國意外「雙降」離岸人民幣承壓

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價差擴大 雙向波動常態化

市場的反映是人民幣及時貶值了將盡1%。貶值2%指日可待。

既然放水導致的人民幣貶值已經實現了一半了,那麼所謂的這不是放水啊 不會造成通脹啊 之類的。就歇歇吧。

題外話:

我估計這輪放水還會繼續。所以人民幣還會劇烈貶值。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之前的一個答案。

北京房價能降嗎? - wheeler 的回答


七萬億,大放水,嚴格來說當然是媒體的意淫,不能說又是四萬億那樣,不過樣子改了,里子不變啊!貨幣寬鬆的態度還是一樣啊,你不能說不是七萬億就不代表它不是放水啊!同樣是貨幣大放水吧!不管現實中M2增速如何,領導層面都是想讓貨幣寬鬆的,只是天不遂人願罷了!

好了,既然是頂層的決定貨幣放水,那麼頂層就註定要挨罵了!君無戲言,前年剛放的屁話今年就不承認了?報紙上寫著那,要堅決調結構促改革的,怎麼又走上老路了麽?言而無信,小人之為!

一個國家領導的話,都不可信了,那這個國家的貨幣怎麼能值錢。紙幣都是信用,現在國家信用明顯下降了,RMB怎麼會在國際上堅挺。


我悲憤的說:中國發展需要錢。

1、人民幣國際化。第一天亞投行開張,第二天金立群走馬上任,第三天人民幣貶值。

2、外貿、消費、投資。先講個故事。顧客甲去住旅店,給了旅店老闆乙100元,旅店老闆乙欠商店老闆丙100元,所以立馬把這錢給了商店老闆丙,商店老闆丙欠供貨商丁100元,因此商店老闆丙立馬把這100元錢給了供貨商丁,而恰巧供貨商丁因住店還欠旅店老闆乙100元,把這100元還給旅店老闆乙。資金周轉一圈下來,為什麼現在誰也不欠誰的錢了?外貿型製造業就是這個故事中講的顧客甲。由於房地產導致成本上升,資本家沒有利潤,資本家罷工了!浙江50%,廣東70~80%的外貿企業關門大吉!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消費不足。由於中國的石油價格超跌,而煤炭、天然氣、電力價格不跌,導致資本家沒有競爭力,資本家罷工了!浙江50%,廣東70~80%的外貿企業關門大吉!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消費不足。由於中國人民幣堅挺,而日本、歐盟等其他發達國家匯率超跌,導致資本家沒有競爭力,資本家罷工了!浙江50%,廣東70~80%的外貿企業關門大吉!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消費不足。至於你們講的那些所謂產業經濟,我就暈死。所有的故事都要從那一百塊開始,沒有那一百塊,所有的構想都是意淫,都是空中樓閣。

3、中國資產泡沫化。中國已經流失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流動性資本,這個時候中國要留住錢就需要資產泡沫化,用資本收益挽回遊資信心。人民幣國際化、一路一帶、伐遼定邊都需要錢,但國家的錢那是國家的,周奎的錢是周奎的,只能用那個、那個誰的錢,然後朝堂之上笑聲一片。中國有了股市,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成功了一半,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成功了一半,中國的一路一帶就成功了一半,中國的伐遼定邊就成功了一半,所以中國是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投機倒把、買空賣空就要股市上萬點,外國有句名言,預想籌到大筆的伐遼定邊資金,就必須讓牛瘋狂。但是操刀股市的還是事後諸葛亮,難道還有比牛市更容易的事情?每到周日,證監會就會出來製造恐怖信息,於是我看清楚了,誰都有誰的小九九啊,利益面前人都是脆弱的。所以說幹什麼事情,都不要帶豬隊友玩。證監會女處長因配偶違規炒股被開除股市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結果卻成了周奎遊樂場,於本來一鼓作氣的中國牛市,被一群宵小搞的烏煙瘴氣,沒有錢怎麼搞亞投行?怎麼搞一路一帶?於是國家號召周奎進股市,周奎說:你們先進去我看看。於是國家第一支陷隊之士進入中國股市,最後血本無歸,這個時候國家考慮這個洞是無底洞啊!萬一、假如亞投行、一路一帶失敗了呢?會火燒連營啊!所以還是洗洗睡吧。於是國家隊開始有序撤離,市場構建牛市的信心迅速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崩潰,央行迅速看出端倪,大肆配合市場做空人民幣,責任還能怪到股市頭上,真是金融界最有政治頭腦的央行啊!而大量資金開始外逃,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4、總結。信心比黃金重要!!!


興奮劑不能吃太多,過量是會致死的╭(╯^╰)╮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一,二,背。"


宣告了李科長的自以為是的政策徹底破產。

有個說法,人類歷史上三大發明:車輪、原子彈、中央銀行。剝削社會,要麼接受央行不斷印錢,要麼忍受金融危機。


亡羊補牢之舉。今年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房地產遇冷,各行各業發展均受到不同影響。不說tpp究竟能讓多少外資企業撤離中國,製造業目前的發展也不容樂觀,產業若不能儘快升級,只怕寒冬會來的更快。別說領死工資的人感受不到經濟不景氣,因為目前不只是生意難做,部分國企央企(具體比例不清楚,但顯然已有這種趨勢)已經下調工資,只不過國人這些年多少手裡都存了點錢,目前消費起來還不至於過於緊縮。(不過今天看到某港十一似乎遭遇最冷黃金周,客流量比去年增加2.3個百分點,但酒店入住減少八成,零售業及生意減少四成,恐怕是港人「反中」和經濟遇冷的雙重作用。)

四萬億救市紅紅火火,形勢一片大好,誰能想到當泡沫再也捂不住的時候,一切來的都那麼快。

————————————————————————————————————————

不是每筆大資金都能像四萬億那麼有「效果」。前一陣養老金救市救好了么?還不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樣子。試點城市放開購房標準,成交量就上去了么?成都這樣的二線城市成交量依然回跌。

不過比起這七萬億,我更關心人口統計,顯然目前國人的生育意願已相當低,老齡化與少子化的問題並行將給經濟帶來雙重壓力。

————————————————————————————————————————

(雖然全面放開二胎貌似對我來說沒什麼用,不過聽說再過五年適齡男性比女性多出了1000萬就好開心~開心~開心個鬼,不見得能有多少優秀的男生可以選擇,倒是這麼多單身漢會不會帶來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

話題討論的人還不多,可以看看:

全面放開二胎,你怎麼看? - 經濟

為什麼 2015 年初,上海有衛計委官員呼籲大家生二胎? - 社會

政府為什麼要全面放開二孩政策? - 計劃生育


和四萬億的區別大概在於

一個是擼管的開始時候,電影放到男優調戲女優時候,提前準備好了紙巾在手上。

另一個是馬上要射了,你手裡還沒紙。

所以後者大概率是射了自己一臉的同時,另一手卻捏著剛抽出來的紙巾。

我真的沒寫小黃文,只是寫了單身時候的一點經驗。你們啊別老想著整個大新聞。(╯-╰)/ 。

普通人好好備好人民幣,劍聖傳送拆塔去了


所謂中國版qe,或者說取消存貸比,僅僅是一種理論演算法理,以往規定銀行存貸比75% 也就是說我們存100,銀行最多能貸出75塊。那麼剩下的25%那裡去了,其中的18%要交給央媽做抵押 ,剩下的7%幾乎是不流通的。 好了 現在取消存貸比 那這7%是不是就活起來了?這7%不就可以拿來做貸款么 這不就足足增加了7萬億 比四萬億還多 咱們不就有錢投資了。 好了 回過來,一般商業銀行的存貸比平均為65% 離75%挺遠嘛 也就是說央行的存貸比限制並沒有實際限制商業的放貸!!所以算出的7萬億僅僅是理論推導 實際是不存在的 不可靠的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美元加息完畢,房地產利用價值就沒有了」?
如何看待「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經濟新引擎」的說法?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什麼帶來這麼嚴重的環境問題?
如何理解「產能過剩」?
過高的房價是否抑制了其他產業發展?

TAG:經濟 | 經濟學 | 經濟形勢 | 中國經濟 | 中央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