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日本作家筆風都很黑暗且許多作品描寫的是一個黑暗的社會?
比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在書中那個時代,桐原父親是個戀童癖,雪穗母親會為了錢獻上女兒的處子之身,導致兩個未成年孩子犯下兇殺案在後來的二十多年在陰暗中度過餘生……還有《嫌疑人x的獻身》等,以及最近讀村上的《1Q84》,有關宗教,社會和女權,隱晦地表達小小人和老大哥的關係,夾雜著對性的描寫……我怎麼覺得日本作家筆下都略帶黑暗系?是否日本作家的作品都映射著日本當下的社會?
如果題主指小說的基調的話,太宰治的奔跑吧梅勒斯,三島由紀夫的潮騷,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芥川龍之介的橘子,村上春樹的很多短篇小說,吉本巴娜娜的廚房等,基調都無法被稱之為「黑暗」。
筆風而言,很多作家的文字的確相對側重心理和觸景生情這樣的刻畫,不免讓人讀起來沉重一些,但是倒不會黑暗。所謂黑暗的描寫,答主認為應該是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金閣寺,假面自白,人間失格和豐饒之海二三四部這樣的。
拿各個現代著名日本小說家來說,首先川端康成小說里對社會環境的描繪很少是重點,但不難看出他對還原社會現實風貌是很忠實的。川端是忠實於美的,對於自己的美學探索在小說里極少偏題,而社會現實對於他而言則是他美學中必不可少的參照物和作用力。伊豆的舞女里社會現實就是傳統階級思想和家庭觀,是阻撓了男主女主在一起的力量,但卻是鑄造了全篇和結尾處動人哀愁的直接力量之一,千隻鶴里,傳統家庭觀和女性地位也是與文子的「純潔本身的反抗」相持不下的力量。「黑暗」和「惡」,在川端的小說里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力量,主觀上也被極大的削弱了,很難說川端的小說與黑暗掛的上鉤。
三島,村上和谷崎的小說是我認為與題主所說黑暗最相關的作家,不過三島和谷崎的唯美思想是重中之重,所謂惡,很多時候是以道德的對立面存在的,也就是所謂不道德,但唯美主義的理念並不把不道德與惡混為一談,這一點,在金閣寺,曉寺和天人五衰里可見一斑。
至於村上春樹,我認為他的小說很多的的確確是在以「惡」和「黑暗」這一力量作為立意中心被表現在小說里的,尋羊冒險記,奇鳥行狀錄等都再明顯不過。村上意在揭露,解剖這些「黑暗」,而且沒錯,他就是想要描寫出這樣一個社會。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關於一部小說的立意,不同的讀者和觀點會有不同的闡述的,比方說題主傾向於聯繫到社會背景,把文學中的黑暗與現實社會的黑暗緊密聯繫。這種文學分析很常見,而且是國內目前在某極度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領導思想下最慣用的文學分析,也是對讀者最容易make sense的分析。比如說對於金閣寺,普遍的解析是三島對於社會現實的失望致使他筆下的溝口選擇了毀滅與現實格格不入的金閣寺以求金閣寺美的永恆,但是莫言卻很機智的指出了另一種解析金閣寺的角度:燒毀金閣寺的整個過程是三島對於xxoo的美學理解。
黑不黑暗是題主自己的感受,是否反映社會現實取決於題主自己的解析。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覺得還是得題主自己去博覽群書才能有個解答啦!(別光看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哦,這兩人都不能算是典型日本文學風格的代表人物哦)
1,你讀的不夠多2,不都是
因為那些揭露社會黑暗人性醜惡命途多舛結局悲催的中國作者寫的(姑且不論是不是好書)被某些主義和政策和諧了,大部分不給出版,或者作者自費出版幾百本根本沒有影響力,相信你也看不到。另外日本文化里對黑暗的包容性是相當強的,他們作品裡每個人物性格的彈性也非常大,同樣他們不太在意逝去,認同消逝之美,認同消逝的存在的一切都有其本質的原因。日本的黑道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黑道文化。其實,緊抓生活之細節,男女情感之細節乃至性愛之細節來寫作,很容易就會陷入略帶黑暗的筆觸感,因為一切人的情緒變化,究其根本都會有自私,自卑,自利等特點,當作者帶你你深入剖析之後發現原來主角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看上去那麼光鮮那麼理直氣壯,自然黑暗感就出來了。而且村上的男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斷深入的反省自己,反思自己,這種特點也容易揭露人性之短。人性本來也沒有什麼長處,不然就寫成樣板戲了,人性之短和實際做出的決定之間的衝突最好看。
以下都是個人觀點
1、大部分書籍的出版不會涉及紅線,內容需求市場化。
2、大部分作家的風格是日本美學,是一種悲傷和哀嘆事物消逝的美。3、主觀先入為主吧。我小學以為中國現代只有紀實文學···4、每個人的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就連三島由紀夫都寫過讓人看完了心裡暖暖的短篇。好方啊,我都沒讀過幾本書卻來強答這麼高深的問題…
我先開始也和題主感覺很像,覺得日本人骨子裡陰鬱啥啥的。(講不了村上春樹,一是覺得他太西化了,不像是典型的日本作家,二是我看不懂[這才是關鍵]他故事中豐富的隱喻)
有這種感覺是因為讀的是三島由紀夫,谷崎潤一郎和太宰治《人間失格》,都是大家讀過的那些篇目。主人公為了情感或者是美學追求走向極端的故事。
但是後來機緣巧合讀到了太宰治的雜文,比如說他的文集中的隨筆之類的作品。《滿願》中得知丈夫病好轉的妻子快活的樣子;《奔跑吧梅勒斯》中輕快的語言;最重要的是,《御伽草紙》,很明顯的《聊齋》風味,有著傳統文人的風趣。三島由紀夫似乎不喜歡太宰治,然而唯獨對他的《御伽草紙》的看法比較溫和,而這本書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太宰治總是很陰暗的認識(這麼說可以嗎?)。 還有《萬葉集》里,清少納言腹誹吐槽的小心思…
我自己感覺的是,霓虹國文化里有著武士道精神的毀滅特質,給人陰鬱的感覺,正如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里的那樣;然而另一方面,也有繼承的唐代文人的氣質(我並不是學這個專業的,這個只是我自己的讀後感,有問題的也請多多包涵…);還有他們對鬼神的崇拜,反映在文學作品裡是和《聊齋》《六朝怪談》很像的神神秘秘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
再比如說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芥川龍之介(好喜歡他的文字)的隨筆,很明顯和我們古代文人們寫的雜記筆記小說隨筆一個風格嘛,輕鬆幽默風趣;還有大江健三郎,他有一個身體上有缺陷的兒子,在隨筆里寫的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很暖心。
這幾年渡邊三島太宰治谷崎似乎很火,他們的小說可以說有點陰鬱;但是如果你看這些作家的隨筆,你會感覺到,這幫子中二期萬年不畢業的竟然還會有這麼貼近現實的一面。推薦閱讀:
※華語圈用電腦寫作的作家們寫作時是用「搜狗拼音打字法」居多呢,還是「五筆輸入法」居多?
※一名作家或者編劇一定要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嗎?
※你最喜歡的「小說開頭」是什麼?為什麼?
※有哪些作家的文字很幽默有趣?
※怎樣成長為一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