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與潼關有什麼關係或聯繫?

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漢武帝時曾東移洛陽新安縣。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

從所處位置來看,兩關距離很近,且都位於豫陝晉三省交界之處,都扼守著洛陽與西安之間的「兩京故道」。


我出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那裡有一座在歷史上很知名的關隘,函谷關,前兩年過年回家我順便去函谷關玩,之後就萌生了一個想法。

關中地區和中原地區自古以來隔著一條狹長的函關古道,在西周時期此地被命名為「陝」(就是陝西的陝,今與陝有關的地名還有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據考證原字形為「夾方」,意思就是狹長的道路,古道的最東邊就是函谷關。戰國後期,秦國把持著函谷關,進可攻退可守,逐漸統一了全國。到漢代,函谷關逐漸被廢棄,而在函關古道的最西端建立起的潼關(今陝西省渭南市境內)替代了函谷關。

我查了下資料,原因可能主要有兩點:

1.函谷關周圍的地形受黃河的沖刷淤積而改變,使得有可能被繞過。

2.漢以後是大一統的國家,在函關古道上設置關卡主要任務是防守關中,潼關在古道的最西邊,更容易補給和防守。

現在,函谷關和潼關已經成為旅遊景點,但是知名度、可玩性都不是很高,並且它們之間的函關古道也沒有被開發。所以我產生了一個對函谷關、潼關以及之間的函關古道綜合旅遊開發的想法(我本人沒能力實現,只是設想一下。):

1.我在百度地圖上測量,函谷關和潼關直線距離7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徒步、跑馬拉松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它是真實的古戰道路線,並且與西方的馬拉松相對應。可以開發成一個國際馬拉松、徒步路線。

2.具有國際宣傳噱頭,西方人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西方始終分裂,而中國會成為大一統國家,當然原因有很多,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函谷關以及函關古道獨特的戰略地形。

3.我沒做過深入的調研,但至少函谷關附近的函關古道,進入後有種身臨古戰場的感覺,兩側是黃土的峭壁,長著不高大也不茂密松柏,中間是狹長的小路,很有代入感。

4.函谷關和潼關附近發生的歷史故事太多了,不僅有春秋戰國的還有以後各個朝代的,幾乎可以走一路說一路,是中國歷史故事的一個濃縮地。

5.周邊還有一些獨特的與黃土有關的風俗文化,例如地坑院、窯洞等等,可以提供世界獨一無二的住宿體驗。


函谷關是戰國時秦國所建,位於今河南靈寶東北。當時,東方六國曾數次聯合攻打秦國,秦軍都憑藉險要的函谷關,成功抵禦六國聯軍的進攻,使他們大敗而回。西漢初,劉邦就因為函谷關的險要,決定在關中的長安建都。

潼關在今陝西潼關縣北。它位於黃河與秦嶺之間,道路狹窄,形勢險要,於是在東漢以後,逐漸取代函谷關,成為關中的東大門。自從三國時曹操與馬超大戰潼關之後,一直到隋、唐兩朝,潼關都是重要的戰略據點。特別在唐代,首都長安的安危,往往與潼關息息相關。

潼關與函谷關之間,是一條狹小的通道,長140里,蜿蜒山間,深險如函,因此稱為函谷。函谷的東頭,叫做函谷關,西頭,便是潼關。

對於單純防禦來說,守住潼關或守住函谷關,效果相同,都能切斷東面來敵進犯長安之通道。潼關離長安較近,補給方便,容易防守,而防守函谷關,從長安方向的補給需要穿越函谷。所以,東漢以後,潼關取代了函谷關。

那麼戰國時為什麼函谷關更重要呢?這是因為戰國時,關中的秦國是處在進攻地位的。對於從關中向關東進攻這一目的來說,是必須控制函谷關的。不然,如果關東勢力控制了函谷關,則秦國的東進之路就會被封閉。

也就是說,函谷關利於進攻,同時也有等效的防守攻能;而潼關則有防守的便利。


補充一點,開發道路的轉變,古函谷隨著道路的開發,而被輕易繞過,戰略重要性降低。


推薦閱讀:

在三江併流處把怒江和瀾滄江改道匯合到長江是否可行?
為什麼墨爾本或者悉尼都不是澳大利亞的首都,而是堪培拉成為首都?
為什麼給香港省級行政區待遇?
廬山是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嗎?
中國歷史上有過因為與其他縣重名而改名的縣么?或者各朝代都有一套制度確保無此情況的出現?

TAG:地理 | 軍事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