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中國神話題材來寫《冰與火之歌》,著重點應該放在哪?

我目前想到的是把天庭的神仙全部隱去,會有一些散仙外道的角色,不過法術使用有限。以公元七世紀中亞地區為背景,用唐朝(三教)、西突厥、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天竺(印度教)、吐蕃(古佛教)、吐谷渾(薩滿教)虛擬六個主要國家,再往極西地區有一個大秦國(東正教),用西遊記的設定把絲綢之路神秘化,是一片充滿妖怪鬼怪,同時有著許多奇珍異寶的道路。不確定世界是不是圓的,大唐位於出中原大陸,自認為是世界的中心,往西而去就是絲綢之路,北方時刻要抵禦狼的後裔游牧民族的襲擊。中原大陸往東就是傳說中的神洲大陸,那裡有無數的仙島,是神仙、靈獸、凡人混居的地方,即便是凡人,壽命也遠高於中原人士。西土、中原、神洲三片大陸往北航行能夠抵達一片極北大陸,極北大陸上的人壽命極大,沒有精神上的煩惱與物質上的慾望,被所有主張修行的宗教視作為墮落的地區,然而,從來沒有人去過那片大陸又回到中原。

諸王國彼此暗算之餘,更主要的是想控制絲綢之路,以得到通往各國的經商道路。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要寫成小說,到底是把重點放在描述各國制度、宗教、地理、種族、家族脈絡方面,還是著重描述人文感情,生離死別的心理變化更重要?POV的角度是選擇幾個主要角色重點描述更好,還是把各國角色都拉出來玩弄一通,沒有明顯的主線更適合?


以下內容是拿《資治通鑒·周紀》改了幾句。

*代表對於資治通鑒的補充,來源包括但不限於史記和戰國策

**代表我的腦補和注釋

《七國演義》(300BC-221BC)

————————————

第一部 山雨欲來

主要人物:楚懷王,屈原,楚襄王

300BC

  秦華陽君伐楚,大破楚師,斬首三萬,殺其將景缺,取楚襄城。楚王(懷王)恐,使太子(熊橫)為質於齊以請平。

  趙武靈王愛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299BC

  五月戊申,(趙武靈王)大朝東宮,傳國於何。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並傅王。武靈王自號「主父」。主父欲使子治國,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將自雲中、九原南襲咸陽,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欲以觀秦地形及秦王之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

**趙武靈王傳位只是一個幌子,真實目的是拋開繁瑣的政事,專註於戰爭當中。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於黃棘,太子入質,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於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願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願也!」

  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發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並諸侯之心,不可信也!」

*屈原怒刷存在感,然後被流放。

  懷王之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將軍詐為王,伏兵武關,楚王至則閉關劫之,與俱西,至咸陽,朝章台,如藩臣禮,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強要我以地!」因不復許。秦人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於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於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於齊。齊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楚人立之。

*在齊國的劇情中,齊國線主角孟嘗君(田文)登場。

**公子蘭正要登基時,太子橫即時歸國。第一部在楚傾襄王的登基典禮上結束。

————————————

第二部 歸鄉之路

主要人物:孟嘗君

  秦王聞孟嘗君之賢,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以請。孟嘗君來入秦,秦王以為丞相。

298BC

  或謂秦王曰:「孟嘗君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樓緩為相,囚孟嘗君,欲殺之。

**這一段可以改成,孟嘗君偶然遇到了楚國官方宣布已經死去的楚懷王后,主動決定逃出秦國。

  孟嘗君使人求解於秦王幸姬,姬曰:「願得君狐白裘。」孟嘗君有狐白裘,已獻之秦王,無以應姬求。客有善為狗盜者,入秦藏中,盜狐白裘以獻姬。姬乃為之言於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時尚蚤,追者將至,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聞之皆鳴。孟嘗君乃得脫歸。

*孟嘗君回國後成為齊相,挑起了抗秦的大旗。

  楚人告於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秦王怒,發兵出武關擊楚,斬首五萬,取十六城。

  趙王封其弟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嘗數千人。有公孫龍者,善為堅白同異之辯,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魯適趙,與公孫龍論臧三耳,龍甚辯析。子高弗應,俄而辭出,明日復見平原君。平原君曰:「疇昔公孫之言信辯也,先生以為何如?」對曰:「然。幾能令臧三耳矣。雖然,實難!仆願得又問於君:今謂三耳甚難而實非也,謂兩耳甚易而實是也,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其亦從難而非者乎?」平原君無以應。明日,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辯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終必受詘。」

  鄒衍過趙,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鄒子曰:「不可。夫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指,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相迷也。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辯可為也。及至 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崐繳紉爭言而競後息,不能無害君子,衍不為也。」座皆稱善。公孫龍由是遂詘。

*鄒衍去了燕國,燕王拜鄒衍為師。

**鄒衍用陰陽家的超自然力量說服了燕大將軍樂毅。

**燕國的pov會簡單交代一下十年前被齊國攻佔首都,被迫北遷的事情。之後隔兩部會給燕國一個pov的篇幅,展現燕國的勵精圖治。

**平原君代表了趙國的中立勢力,在趙國pov佔一定比例。

297BC

  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

296BC

  楚懷王發病,薨於秦,秦人歸其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孟嘗君得知楚懷王死訊後,下定決心反抗秦國。

  齊、韓、魏、趙、宋同擊秦,至鹽氏而還。秦與韓武遂、與魏封陵以和。

*在戰爭中趙武靈王長子安陽君趙章刷一下存在感。

**孟嘗君痛斥韓魏兩國只在乎蠅頭小利,不能顧及大局,但是聯軍的崩解已成定局。第二部在孟嘗君的歸國旅途中結束。

————————————

第三部 三晉風波

主要人物:張儀,公子無忌,趙主父,趙安陽君

  趙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韓襄王薨,子王咎立。

*按《史記·魏世家》,張儀時任魏相國,襄王死後立刻返秦。

**不妨假定秦國在這裡做了點手腳。

**正太控福利:公子無忌(信陵君)此時約十歲。

295BC

  秦尉錯伐魏襄城。

  趙主父與齊、燕共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歸,行賞,大赦,置酒,五日。

**趙國進行這些征伐的目的是鞏固後方,為對秦戰爭做準備和練兵。

  趙主父封其長子章於代,號曰安陽君。

  安陽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禮相之。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田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陰謀。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而禍之所集也。子何不稱疾毋出而傳政於公子成,毋為禍梯,不亦可乎!」肥義曰:「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易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言已在前矣,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

  李兌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肥義謂信期曰:「公子章與田不禮聲善而實惡,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出入不可以不備。自今以來,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以身先之,無故而後王可入也。」信期曰:「善。」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從旁窺之,見其長子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公子章於代。計未決而輟。

  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公子章、田不禮以其徒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 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是時惠文王少,成、兌專政。

  公子章之敗也,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公子章死,成、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而食之。三月餘,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司馬光關於廢長立幼的批評刪去)

**趙國內亂這一段可以大幅改寫。

**長子趙章是和趙主父一樣的武人,而次子趙何則不擅長戰爭。趙主父立次子的目的是為了讓長子跟隨自己參與到戰爭中,他向安陽君許諾,將未來打下的土地分給他,但是安陽君不相信趙主父的安排。在中山國之役後他要求趙主父兌現承諾給他中山國的土地,趙主父考慮到此時不能暴露趙國的野心,只將安陽君封到代地。這引起了安陽君的不滿。

**趙何則並不喜歡這個在幕後操縱一切的父親,分趙而治的危機讓他感到緊張。他雖然不懂戰爭卻懂權術,於是趙主父跟安陽君都死了。(在前兩部積攢了大量人氣的趙主父在第三部突然死於內亂,這個劇本簡直就是馬丁寫的。)

**秦國在魏國和韓國搞的小動作,加上趙國內部的大動作組成第三部。第三部以趙武靈王之死結束。

————————————

第四部 巫山神女

主要人物:楚襄王,春申君,公子無忌

294BC

  秦敗魏師於解。

**安排莊周在此時到魏國弔唁惠施(惠子約於十年前去世),搞個pov。

293BC

  韓公孫喜、魏人伐秦。穰侯薦左更白起於秦王以代向壽將兵,敗魏師、韓師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為國尉。

**韓魏兩國發現先王之死與秦國之間的聯繫,憤然起兵。

  秦王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願王之飭士卒,得一崐樂戰!」楚王患之,乃復與秦和親。

*註:楚倍秦的倍貌似是通假字,指背叛。

*春申君出使秦國。

292BC

  楚襄王迎婦於秦。

**楚襄王原本的戀人以巫山神女的身份登場,視情況可以添加巫山神女成噸的戲份。

**第四部的重點是戰爭場面的描寫。

————————————

第五部 雄心壯志

主要人物:孟嘗君,宋康王

291BC  

  秦伐韓,拔宛。

290BC

  魏入河東地四百里、韓入武遂地二百里於秦。

289BC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

288BC

  冬,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王為東帝,欲約與共伐趙。蘇代(蘇秦族弟)自燕來,齊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願王受之而勿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望,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梁、衛皆懼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謂以卑為尊也。」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復稱王。

**可以將「齊王稱帝二日而復歸」部分說成孟嘗君的成果。

**孟嘗君阻止了一場浩劫降在齊國,但他預感到危險還會再次到來,開始發展自己在國外的勢力。

  秦攻趙,拔杜陽。

287BC

  秦攻趙,拔新垣、曲陽。

286BC

  秦司馬錯擊魏河內。魏獻安邑以和,秦出其人歸之魏。

  秦敗韓師於夏山。

  宋有雀山於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為敵國,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為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齊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於溫。

**最後再給垂暮之年的莊周一個pov,而後第五部完。

————————————

第六部:兵臨城下

第七部:存亡之秋

To Be Continued?


謝邀。

沒看過《冰與火之歌》,不過基本清楚其世界觀。以下若有錯漏,歡迎有經驗的讀者/觀眾指正。

《冰與火之歌》作為奇幻小說的主要特色是:

一、低魔法,即使借用了一些傳統奇幻的概念,也能作現實化的處理。比如龍,在《冰火》的世界中是一種超級武器。從長達幾十年的夏天進入長達幾十年的冬天,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是對應現實中羅馬帝國末期的氣候變化。

二、書中提及了各種神明,但大多只是代表一種宗教信仰,很少有真正顯靈的時候;

三、所有劇情和設定,大多取材於英國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真實歷史(上至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下至亨利八世與羅馬教會決裂),只是打亂次序,移花接木,造成亦虛亦實的效果,類似於架空歷史小說;

四、地理設定更是皆有所本,如韋斯特洛大陸對應大不列顛(只是把尺寸誇大到了跟南美洲相當),埃索斯大陸對應歐洲大陸等。

保留上述特色,套用到中國,應該變成這樣:

一、法術方面,參照對象為《三國演義》(裡面也有會法術的人),而不是《西遊記》、《封神演義》;

二、可以描寫三教,但只能作為宗教信仰來描寫,各路神佛魔仙都不一定真實存在。也可以加入土地神、財神之類小神仙顯靈的情節,但不能對劇情有太大影響;

三、劇情可取材於中國魏晉至宋金各王朝;

四、地理設定以真實的中國及周邊地區為藍本(中國已經夠大了,不需要誇大),再套用一下四大部洲或大九州的概念。比如《西遊記》就是把四大部洲的神話強行對應到現實世界。

以上是總體原則。具體設定等有心情再陸續填上。我曾經設想過以五代十國為原型:沙陀、契丹等民族入主中原,與《冰火》中的異鬼、蠻族入侵相似;五代與十國併立,與鐵王座上的王統領七國相似;十國(其實不止十個國家)君主中有的向中原王朝稱臣,有的自立為帝,也類似於「列王的紛爭」;至於丹妮莉絲一線的故事,可以放到西域或東南亞。


設定好比舞台,角色好比演員。

著重點是舞台還是演員?當然是演員。

不管是超能力還是神仙鬼怪都是為人服務的。異鬼這種超自然力量必然需要一個意志堅定又有大局觀的人來對付,你把喬佛利放到長城去,這個人物還有什麼戲?紅袍女適合的就是史坦尼斯這種性格頑固目無全局的領主,你讓她跟在泰溫·蘭尼斯特旁邊,兩個人物都不出彩。龍媽年紀最小,所以要開掛,不開掛就不好玩。你給小指頭一條龍,這本子還怎麼往下寫?

POV這種寫法,其實國外暢銷小說多得很。以前丹·布朗寫的懸疑係列,都是多視角平行敘事。只不過像馬丁老爺子這樣一次玩這麼多視角,穿針引線還能不亂的,著實少見。這需要極其強大的謀篇布局能力。

相反,主角少一點,視角單一一點,寫作難度就低一點。

制度宗教地理種族家族脈絡,那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波隆家族要沒有小剝皮,鷹巢要沒有變態夫人,玫瑰家族要沒有荊棘女王,你會記住這些家族名?鐵群島不事耕作專事搶劫,就是為了讓席恩先背叛羅柏然後被騸掉。東方那堆城採取奴隸制,就是為了讓龍媽推翻。

=====

話說回來,光唐朝自己的歷史就夠寫出冰火的感覺了。隨便寫個人物百科:

李隆基

真龍的傳人,東方唐國李氏家族第六任帝王,青天眷顧之子,草原部落共同追奉的主人,騰格里的大汗。

別號:戲子王、痴情王。

生平:

幼年,家族失勢,女帝執掌天下,太后所屬武氏家族把持朝政。

八歲時,親母被害,隨即在幾個忠心耿耿的家臣保護下,逃出都城。

二十歲時,忠於李氏家族的皇帝之手張柬之依靠御前衛隊發動兵變,擁立真龍的傳人,隆基的伯父李顯復辟,史稱「神龍政變」。此次政變五位功臣均受封為王,故又稱「五王政變」。

二十五歲,隆基重返都城,很快在御前衛隊中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真龍傳人李顯很快被證明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他的皇后韋氏試圖控制朝政。然而,依靠御前衛隊的力量,隆基發動了政變,先發制人除掉了韋氏。在權力的遊戲中,勝者通吃,敗者只有死。

隨後,隆基擁立自己的父親登上帝位。懦弱的父親最終不堪忍受成為兒子傀儡的命運,將帝位正式傳給兒子。

隆基登上帝位,卻需要在各大勢力中追求平衡。

李顯的複位,是李氏家族全力支持的結果。隆基即位之後,也必須倚重家族的力量進行統治。家族為他選擇的國王之手是李林甫。

唐帝國建立之初,高祖依靠的是關中平原的貴族集團。數百年來,曾經厲兵秣馬的貴族們被都城的繁華、運河的補給、儒生的文辭與藝伎的歌舞軟化。這一集團在軍事上已經沒有能力守衛帝國的邊疆,卻侵蝕著李氏家族的基礎。李林甫是李氏家族這一代中頂尖的權力遊戲高手,但他身上已經沾染了太多貴族腐敗之風。

而在西南方面,吐蕃雖然在名義上順從,私底下卻暗流涌動。為了應付西邊可能出現的亂局,隆基下令疏通大運河航道以運輸糧草,卻遭到儒生集團的反對——暴君隋煬帝的江山,就是毀在運河上。

李林甫建議隆基引入新的軍事貴族來對抗儒生集團,隆基採納了這個意見,卻讓朝政分裂得更加厲害。

而為了對抗李林甫,一些失勢的儒生找到了另一個突破口:隆基性格中的浪漫因素。他們找到了一位以美艷著稱的女子楊玉環,在道士的配合下(道士們同樣不喜歡這些軍事貴族集團)將楊玉環送入宮中,並將她置於道觀的保護之下。

與此同時,隆基為了制衡李林甫日漸強大的力量,也在打算扶植新的力量來與之對抗。玉環入宮恰巧是一個契機,他在公眾面前展現自己對這位女子的愛意,大張旗鼓地迎娶了她,並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接連將她的家人擢升為皇室的重要官員。

一些最堅定信奉儒家學說的大學士認為皇帝此舉是發瘋了,但李林甫感受到了這背後的用意。他與之展開對抗。

然而楊玉環的哥哥,年輕的楊國忠成為這場遊戲的最終勝利者。他等到了李林甫的死,又在他死後剪除了他的力量。隆基不經意間發現,楊國忠竟然依靠情報收集和關係網建立起了比李林甫更可怕的勢力。他不得不再度尋找可以依靠的力量,這力量就是河北新崛起的軍事貴族,帶有胡人血統的安祿山。

楊國忠是權力遊戲的天才。他依靠情報網和暗殺活動把控了都城,隆基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監視之下。不得已,他授安祿山密詔起兵勤王,誰知安祿山見過楊玉環之後,游牧民族脾性爆發,回到幽燕之後,竟然起兵自立為帝。

隆基一招布錯,滿盤皆輸。馬嵬坡下,他的士兵縊死了楊玉環,殺死了楊國忠。然而,隆基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他駐馬劍閣,回首江山。他並沒有真正愛過楊玉環,卻在游吟詩人的嘴裡成為浪漫的天子,為愛失去江山。他念念在茲的只有保持自己的帝國與愈發墮落的李氏家族,然而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他已經失敗。


藤崎龍已經寫過了

重要角色各種死啊,連主角也被無名小卒莫名其妙就搞死了……

一開始以為是神話歷史劇,各種宮廷派系鬥爭,後來發現你妹原來是科幻劇

情節反轉太快……效果拔群啊!


電視劇基本看完了,看完臉色有點發黑。希望馬丁老大爺能把書寫完,別再挖坑了。我怎麼感覺山姆哥哥越來越有男主氣息了。╮(╯▽╰)╭

冰與火之歌的設置,大體是這樣的。

第一,低魔法設計。有魔法和龍的存在,但絕不輕易地在小說里運用魔法,不能影響到讀者閱讀的細膩感和真實感。故事裡面的主角,死了就真的是死了,極少有人能脫離現實中人的生命規律。

第二,氣候異常的冰與火世界。維斯特洛大陸的季節持續時間毫無規律,長夏,暖冬,整整一代人的長夜。

第三,多信仰的存在。舊神,七神,光之主,淹神信仰的並存。不過搭配上低魔法的設定,超自然魔力的使用不過是劇情發展的一個點綴。

第四,歷史主線和地理環境,有現實世界的投影。馬丁老大爺在大學時候輔修過中世紀史,書裡面也滿是歐洲中世紀歷史的隱喻和反射。既有虛構,又有紀實。恢弘氣勢和厚重真實並存。

如果把故事的主場放在神州大陸來,就發生在一個亂世吧。多主線的存在顯得合情合理,故事應當有中國特有的風味。一一對應著來寫。

神靈是不管用的,不過我們有讖緯預言和童謠。皇孫死,燕啄矢。河南種穀河北生,白楊樹頭金雞鳴。

每逢亂世,一般也都是災難頻發,天災人禍,基本上也都撞上氣候異常了。元朝末年的黃河決口,明朝末年的西北赤旱。

談到多信仰,那更是滿是槽點了,中國人民一直是秘密宗教的好朋友。東漢末年的太平道起義,東晉的五斗米道孫恩盧循之亂,元末由明教彌勒教白蓮教徒掀起的紅巾軍大起義,清朝有白蓮教大起義。民間的秘密宗教,也算是花樣百出。

========================我是分割線========================

東西漢之交,就可以照這樣的體例講故事。

成帝溫柔鄉,王氏借勢起。哀帝無長壽,漢祚飄如絮。讖緯里巷傳,安漢公登極。南陽帝氣勝,昆陽立奇功。蜀中有白帝,睢陽梁王據。

第一部,帝星搖落。

三大主線,

一是漢成帝的皇帝生涯,貪於安樂。

成帝本來就不得父親漢元帝的寵幸,母子俱不得寵。

由於外戚史高的力保,漢成帝終於熬到了繼位稱帝的這一天。

成帝繼位後,年方十九,朝野也沒有什麼大的小集團掣肘他,本是乾綱獨斷大幹一場的好時機。成帝卻不願意多事,重用自己的舅舅們,自己貪於安樂。

二是王氏外戚的逐步做大,權勢日張

成帝繼位之後,想起以前和自己一起擔驚受怕過多年的舅舅們,覺得他們可以依賴。

就重用王氏外戚,長舅王鳳被立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權傾朝野。

河平二年(前27年),漢成帝又詔封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世人稱之為「一日五侯」。

為了獨攬大權,王鳳著力排除異己。

丞相王商被王鳳構陷免職憂憤而死,定陶王被強迫退回藩國,京兆尹王章因為彈劾王鳳也死在了監獄之中。

王氏「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直到最後促成了王莽代漢。

三是成帝後宮的愛恨糾葛。

先是寵幸接髮妻子許皇后,但所生兒女皆夭折,以後漢成帝又有了班婕妤衛婕妤等寵妃。還有一個和漢成帝關係很好的男寵張放,在成帝死後不久也死去了。

漢成帝鴻嘉三年(公元前18年),漢成帝遇見趙飛燕趙合德姐妹,俱為婕妤貴壓後宮。但成帝雖溺於淫樂,終無子嗣。

第一章 史丹

夜色清冷,長安的春色中帶著點濕潤溫和的味道,但是史丹的心情卻是焦躁不安的。作為駙馬都尉兼侍中,皇帝的藩邸舊人,他的身份是尊貴而顯耀的。

陪伴了皇帝幾十年了,他的生命終於要走到盡頭了嗎?

皇帝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了,未央宮的夜幕沉沉之下,卻牽動著整個漢帝國的命運。

自從建昭年間開始,陛下染病開始,他就對太子的態度越來越差。反倒是傅昭儀和定陶王母子兩人,崇信日曾。

皇帝精通於音律之道,會彈琴吹簫,雅愛儒學才藝。定陶王劉康也多才多藝,皇帝多次誇讚他的才能,對他的寵愛非常。反倒是太子年長之後,更不得寵,皇上沒給他過什麼好臉色。

現在皇帝宿於未央宮,卻不讓皇后太子覲見,定陶王母子時時探望。這並不是什麼好的兆頭。

『『大人,平陽侯那裡又有書信來了。皇上昨天又讓定陶王入宮了,據說定陶王為皇上彈奏雅樂,皇上大感欣喜。。』』

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家奴站在史丹的旁邊,小聲說道。史丹握緊手中的溫潤暖玉,在屋中踱著小步。

合浦的明珠,西域的寶玉,南國的利劍,他應有盡有。但他感覺,這世上若是還有一樣東西是無價的話,那必然是帝王的崇信。

孝宣帝的崇信,讓他的父親史高封侯拜將尊貴無雙,讓一個小小的寒族史家在朝堂樹大根深。和今上的舊時情誼,使他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年老的官員對他帶著諂諛而又謙卑的恭順,太子的長舅對他畢恭畢敬。

第二部 ,


簡單說兩句認識。。冰火的pov是很有章法的,並不是沒有主線隨便玩弄一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第一章從布蘭引出一整個史塔克,第二章以貓姨的視角介紹了小半個維斯特羅的基礎文化設定同時隱約提及其他家族,第三章是丹尼里斯,因為前文已經介紹了一些維斯特羅的情況,因而這一章里對維斯特羅的描寫不會顯得過於遙遠,反倒親切,第四章再回到奈徳和勞勃的對話,說起當年推翻龍家的舊事,談及小半個維斯特羅的主要家族,一切便對接到了一起。。我們自己寫pov很難在宏觀敘事上做到如此緊密相連。。這可能是你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小敘事要和大敘事交織在一起,各有各的邏輯,不能亂套。。


霹靂布袋戲啊


。。。這些傢伙。。。怎麼死


你們想的都很美啊,但是如果沒有winter is coming,就永遠也寫不出那種悲劇感來。


九州志嗎?


講到這得推薦一部樹下野狐的小說《搜神紀》《蠻荒紀》,可惜第三部《雲夢紀》這麼多年不出估計是沒了。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好嗎?

且不說地勢地形氣候問題,根本意識形態全都不一樣要怎麼把不同的劇情揉合到一起。

你能讓一個古代淑女騎上長長的東方龍嘛?

而且古代沒有堅實的對於自身的宗教意識,根本無法依靠信陽成規模地堅定去守護什麽東西好吧。


女主是女媧後人不


我們有祝融共工啊


題主的描述有點像亞爾斯蘭戰記,也是低魔架空


會引起民族矛盾


人間 ,仙界 ,佛界,分為同一時期三片大陸,人間和仙界,佛界由通天河隔開,皇母娘娘就當瑟曦吧。

西遊記里的五位為主線,分散在各地保護世界


三國改改就可以了。

曹操,對誰都不放心,又擔心後輩不擅長朝廷暗戰,所以放任兒子內鬥,擴張的同時還是防部下。

曹氏三兄弟,該陰的陰,該淫的淫,該詩的詩。

司馬老賊,知道曹操對他不放心,也洞悉了曹操放任兒子內鬥的目的,在父子官間遊走。

郭嘉,對曹操有忠心,可惜放縱酒色,身心虧空,和賈詡倒是好朋友。

魏其他人太多了,誰有空評論里補充。

孫權,好龍陽,所以提拔了周瑜,呂蒙其實沒怎麼讀書,但是活好。

張昭,沒事愛用仙術霹雷,不過有一次不小心劈到了孫權宮殿的屋檐被冷藏。

黃蓋其實是個S不是M。

其他人,同魏。

劉備手長那個短,所以很懷疑阿斗是不是自己兒子。

關羽就是楞頭青。

其實張飛很聰明,故意做老三的目的是隱藏自己。

趙雲和馬超不對付,總感覺馬超要背叛。

其實馬超真的背叛了,上了大小喬,準備走後宮路線恢復西涼。

諸葛亮一直很喜歡四川,也知道飛鳥盡,走狗烹的道理,總差一口氣就能打上去了,其實都是裝的。


推薦一部小說《貞觀幽明錄》,作者燕壘生

簡介看豆瓣:以唐代貞觀末年的長安為背景,登場人物有來自日本,西域,新羅,百濟等周邊國家,巫師術士各個身懷異術,在長安施展拳腳以達成自己的目的或效忠自己的主人。


推薦閱讀:

《冰與火之歌》中,魔山對瑟曦是怎樣的感情?
《權力的遊戲》里最讓你心痛的是哪一幕?
還有哪些電影或劇集的開場音樂像美劇《權力的遊戲》那樣令人印象深刻?
「winter is coming」這句話該怎麼翻譯?
外國人看新三國,會不會有我們看紙牌屋或者冰與火之歌的感覺?

TAG:文學 | 奇幻 | 權力的遊戲美劇 | 冰與火之歌書籍 | 中國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