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樂感好但是不會作曲是怎麼回事?

相信自己是個樂感很好的人(比如聽過的曲目的都能按原調記下來,然後內心聽覺也挺清晰),但是這麼多年聽歌就只像是在積累自己的素材庫,聽過了記住了很多不錯的旋律,但是自己想不出原創的,所以一直沒有在作曲這方面去嘗試。

想請問一下作曲行業的童鞋,作曲這個技能是練習量更為重要嗎,是不是像寫作一樣,一方面要讀,另一方面要落實到筆頭上,把想到的旋律記下來積累起來而不是光想才是最重要的?


卸腰。

怎麼說呢,因為我最近廚藝大漲,所以就用這種方法說吧:

「相信自己是個樂感很好的人(比如聽過的曲目的都能按原調記下來,然後內心聽覺也挺清晰)」,這相當於說,自己吃了好吃的東西,能清楚地記得它的味道。但能記得味道,不代表會做,對吧。

「聽過了記住了很多不錯的旋律,但是自己想不出原創的,」光記住一個美食的味道,是不能讓你知道怎麼做的。你得去看食譜,分析原材料,調配各種調料,然後經過很多次的實際操作,才能掌握做法。概括起來就是:理論加實踐。

「想請問一下作曲行業的童鞋,作曲這個技能是練習量更為重要嗎,是不是像寫作一樣,一方面要讀,另一方面要落實到筆頭上,把想到的旋律記下來積累起來而不是光想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上面說的,是在熟練掌握理論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寫作練習,才可以提高的。學習理論只是告訴你良好的寫作規則,寫作練習是讓你自己掌握如何去實際運用這些規則,並且在規則和你自己的樂思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另外,哪怕是寫最傳統的以旋律為主的通俗音樂,也是要靠規則而不是完全靠下意識的樂思(或者說「靈感」)的。有幾個東西是最重要的:旋律走向,和聲走向,結構音(骨幹音)是否流暢,以及旋律、樂句的高潮點放在什麼地方。如果以上這幾點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那寫出的旋律不太會有大的問題。這些東西,讓我憑空解釋我也沒辦法做到,跟我上過作曲課或者在和聲課里做過旋律寫作練習的各位肯定都知道。

另外一點,再強調一遍:旋律這東西(包括音樂作品),聽得多、讀得多、記得多肯定沒壞處。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地記得多,而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它們,那其實一點用也沒有。

另外,「樂感好,聽過的曲目的都能按原調記下來,內心聽覺清晰」的人,其實也有很多。其實大部分的人,去KTV都能完整地不出錯地唱出自己記下來的歌,對吧。所以,達到這個狀態,和「會作曲」,其實實在還是邊都還沒碰到啊。


你看,裝逼不成反被打臉吧。

本來我也想打臉的,但是看題主估計還不知道什麼叫樂感,我來說一下好了。

樂感直接體現在你對作品的分析上,不是什麼我聽出了小溪的流淌,聽出了森林。。。這叫缺心眼,不叫樂感。

樂感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這部作品會被你分析成什麼樣子,不好的人可能可以直接把這部作品「拆了」,或者把作品弄的很「奇怪」(試著理解下)。而樂感好的人會完整的把握住整部作品,每一個細節都能感受的非常清楚,也能知道作者這麼寫是想表達什麼。

然後才能有資格去自我表達,也叫二度創作(但這跟創作還是不一樣的),這些才是一個學音樂的人的必須要具備的素養,俗稱樂感。

題主說的最多算是聽力還湊活,跟樂感毫無關係。所以不能創作太正常了,因為你跟大家是一樣的,沒什麼不同。

聽力跟樂感是兩碼事。

樂感跟創作也是兩碼事。

老實點,學習去。


魯班門前再弄斧一次。。個人如此理解。

假如作曲=寫作,這樣類比一下。

「聽過的曲目的都能按原調記下來」,大概只說明感覺還算敏感,

等於是聽到(注意還不是讀到)別人念了一篇文章之後覺得有美感。於是這篇文章的讀音就大致在腦海里有了點印象。你可以念叨著記住模模糊糊的字音。但是具體哪裡美?就說不準確了。

就這樣么?是的,話說回來,好像有些叫鸚鵡的鳥類更擅長相似的技能呢。

這確實差的很遠。下面仔細闡述。

寫作需要啥?

首先要學會拿筆,認識字,學會讀,學會寫。音樂也是如此,你要了解五線譜,了解音符,了解節奏,學習視唱——你要把音唱出唱准加深記憶,還要練耳——你可以把你聽到的變成書面的音符,為下一步打下基礎。最後甚至要學習一門樂器,因為這會是你的另一隻筆。

然後,掌握了讀寫的基本技能之後,我們會學到不同的辭彙,是的,字組成了詞,而在音樂里,很多音符組成了和聲,有的具有功能性,有的則偏向於色彩,能讓你抒發快樂或者憂愁。寫作閱讀,一眼只能看到一行字,但是音樂呢,一次卻可以在聽覺里疊加很多的音。大概會覺得神奇,但是學到這裡,只能算是入了門,音樂的真正奧妙還在後面。

寫作里,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意圖,你要謹慎的選擇辭彙,語言,一字不同,可能感覺就有了微妙的差別。而音樂里,你要選擇節奏律動、調式、和聲;寫作旋律,可能光有一條旋律還不夠,還需要另外的幾條復調來襯托。此外,你還要考慮用什麼樂器來呈現,如何把上述這些亂七八糟的一堆整理成有序清晰的曲式結構。

跟寫作一樣,作曲需要經驗,不但是專業修養,還有人生閱歷,這都是時間積澱。

就像知乎某位博士的至理名言:「學不夠二十年,何言音樂?」。


演奏專業告訴你 這根本不叫樂感好 甚至跟樂感沒什麼關係 不要再沉浸在自己給自己的光環里了 這根本不算什麼


和聲是音樂的基礎,復調是音樂的拓展,曲式是動機的源泉,請問這三本學了嗎?


本來不想說啥的,被幾個潑冷水的噁心到了。

一句話:任何專業技能(包括作曲)只要稍微系統學習都是可以掌握的,並非必需。

這也是為什麼草根也能作出不錯的歌曲,很多職業作曲家卻只製造一大堆精緻的噪音。

最後,我再舉倆個成功案例:鄭智化,龐麥郎


你能嘗很多美食,但你不會做菜


胃口好但是不會做菜是怎麼回事?


@圭多達萊佐 快抽他,快!


特別好奇到底怎麼才叫樂感好?


腦中會有很多的音樂迴響,但是發現不會樂器,無法彈奏出來,畢竟不是音樂系的,荒廢就荒廢


如果對自己的天賦這麼有自信的話,那就去進行系統的學習呀。


話說我以前小時候。覺得自己特牛逼。左撇子嘛。右腦人啊。說自己對音樂十分敏感「現在想來不知道自己怎麼有臉說這種畫」,後面在一次次的自我認知與內省中發現。我。只。是。愛。聽。歌。而。已。


這跟閱讀理解好,卻寫不出著作是一個道理。習慣就好。


發現了pan xingzimin(圭)大大!

俺不是學音樂的,也沒有太系統的作曲知識,但就是挺喜歡有閒情逸緻的時候鼓搗點小曲自娛,「一點也不高級,但是應該不會摧殘你的耳朵」那種程度的(其實pan大大在soundcloud like過俺幾個track,俺竊喜過好久哩!)

在俺看來作曲最重要的能力是yy力(谷哥告訴我這叫audiation?)。俺小時候俺娘經常放一些梁祝莫扎特之類的磁帶給俺聽,俺聽過後,腦內常常會餘音繞梁般地yy風格類似的曲子,能yy好久好久(不光是旋律,是帶著伴奏的...好像梁祝什麼的說伴奏不太合適?總之就是很多樂器一起演奏的聲音,還帶和弦)。

俺從小到大腦內yy過無數的曲段,只要給俺放有調的音樂,俺腦子好像就會自動進入yy模式開始即興。無論是阿拉伯的還是日本的還是印度的,只要有調就行!有時候挺煩的,因為不思考其他問題的時候腦內總是有聲音,很累的說!還有就是聽音樂的時候,俺會不由自主的預測下一句是什麼...所以俺特別討厭在超市裡聽到bgm,因為超市音樂大多很無趣但俺的腦子就是會被拐跑... 反而是圭大那種風格的預測性低的現代怪曲聽起來特別舒服。

俺直到N年後嘗試midi軟體才發現,原來這無盡地yy,就是------傳說中的作曲!俺只要把腦內的聲音挑選出別緻一點的寫到譜子上,掛上音色,把不精確的地方調整一下就ok。當然俺的設備落後,經常感到midi音色的演奏效果離俺腦內的聲音差太多!

俺不知道專業學作曲的人是怎樣構思曲子的。也許專業人士沒有俺這種「腦子裡就是停不下來地自動放音樂」的困擾吧。。。


推薦閱讀:

劉若英的歌和梁靜茹的歌有哪些區別?
專輯的含義真的就僅僅是把最近單曲組合起來的合集嗎?
網易為什麼做音樂?
如何評價小野麗莎?
五音不全的人唱什麼歌才能不被人取笑?

TAG:音樂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