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化對普通人有多重要?

我們大多數人僅僅靠社會暗示和生活經驗已經能生活得不錯,那麼榮格所說的【自性化】對普通人而言有必要嗎?它是不是有跡可循、會為個體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它跟釋教的【自性化現】又有何異同?


「自性化過程是圍繞以自性為人格核心的一種整合過程。換句話說,使一個人能夠意識到他或她在哪些方面具有獨特性,同時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女。」

1,自性化過程的目的,是人格的完善與發展;2,自性化接受和包含與集體的關係,也即它不是在一種孤立狀態發生的;3,自性化包含著與社會規範的某種程度的對立,社會規範並不具有絕對的有效性。 用榮格自己的話說,「自性化的目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自性剝去人格面具的虛偽外表;另一方面,消除原始意象的暗示性影響。」

由於社會規範當中總是包含著某種非理性和反人類天性的成分,所以從社會規範當中分化出自己的道德和價值觀念總是分外艱難。我們需要有能力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感受來建立一種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榮格借取了宗教學的概念,實在是難以解釋清楚。不過,其中描述的自性化過程與較為新鮮的「心智化」過程的概念有類似之處。普通人也需要「心智化」的能力來建立實在的安全的依戀。然而心智化的能力和依戀方式(也可以說是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在此依戀方式代表一種心理狀態而非人的永久特質),都是可以界定和測量的。在此不得不佩服這些研究人員的智慧,將弗洛伊德和榮格沒有講清楚的現象進一步清晰的界定、測量、驗證和應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453623/#!/i!/ckDefault

http://wap.cnki.net/huiyi-ZGXQ201110001004.html

http://wap.cnki.net/qikan-ZQNZ201405007.html


一個人最終成為他自己,成為一種整合或完整的,但又不同於他人的發展過程。於是,自性化意味著人格的完善與發展,意味著接受和包含與集體的關係,意味著實現自己的獨特性。自性化並非是獨善其身,而是對自心靈下功夫,從自身的覺察做起,深入個人潛意識,然後,這份覺知自然會散發出去,跟人類的共同潛意識產生連結。無形中影響著你。 自性作為人類心靈內在的一種整合性法則,與一個人的心理生活,乃至其一生的命運息息相關,具有核心性的意義和作用。自性是心理生活的源頭,但他有時也把自性化作為一種目的。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與生命中,自性要求被認識,被整合,被實現。

若是用莊子的話說,意識層面的自我,多是人為的結果;而內在的自性,則更接近於「天性」的成分。 放在我們傳統文化的範疇說,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超越性境界。


推薦閱讀:

想搬到每月多1000塊錢房租的地方,值得嗎?怎麼區分亂花錢,提高生活品質和提升個人?
一無是處的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擁有一台MX-5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哪些冷門卻好用的東西可以網購?
怎樣的資本才能過上《舌尖2》小夫妻逃離北京定居大理的生活?

TAG:心理學 | 生活方式 | 榮格 | 心理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