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時間的朋友」羅振宇2017跨年演講?
【看了三年的羅振宇跨年演講,你可以學會的5個演講套路】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下朋友圈,大概有1/3的人在刷屏羅振宇老師的跨年演講。
朋友圈裡的李翔、蔡鈺老師本身就是這一場跨年演講的策劃團隊一員。
記得最早因為我給FT中文網寫了一篇關於CTO能力模型的文章,羅振宇老師拉了個小群給我介紹的李翔老師。
我不太喜歡追熱點,所以在羅振宇老師的跨年演講進行到第三年之後,我才把這三年的跨年演講看了一遍,分析了一下裡面適合我們每個人的演講套路。
1.開場
用一個提問開場,再給出三個用戶有代入感的人物。
優勢:快速拉近與聽眾距離,提供用戶願意聽下去的理由。
可以看出2017年羅振宇老師的演講開場越發的有套路了。
相較於2015年講了個自己的失戀時坐纜車的故事開場,和16年表揚觀眾,調侃颱風,17年提問式開場更有思考的深度,同時又通過提供聽眾有代入感的人物,完成了拉近與聽眾距離的任務。
2.如何把一件事說明白
舉個例子,比如說要說明一個點:用戶心智快速迭代
他是這麼說的:身邊故事(提供代入感)+播放錄音(讓用戶體驗)+提出概念(小結)。
身邊故事:
去朋友家,發現他們的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放著一部電影,一邊跟同學在聊天。手機+電腦+ipad三頭開火,但其實是個學霸。
讓用戶體驗:
來,放一段徐小平老師的錄音。
這是三倍速,來,我們聽聽他原來到底在說什麼。
你看,這才是原話對吧?但是我有一天,遇到一個用戶,他很有名,當然他不讓我說他是誰。
他說什麼三倍速,我是用五倍速聽。
引用概念:
那個童話故事,豌豆公主說的,我隔著20層床墊,隔著20床鴨絨被,我還能感受到一隻豌豆隔著我,這叫豌豆公主效應。
從故事,體驗,概念三個不同層面讓用戶去理解和感受,什麼叫做「用戶心智快速迭代」,說的還是很明白的。
3.讓演講高大上:動詞+大詞
大詞:用戶-》超級用戶,讓你感覺新穎
什麼叫超級用戶,什麼叫超級用戶思維,就是我不管關心我有多少用戶,我還關心我有多少超級用戶。
現在識別所謂的超級用戶,用的方法其實很粗淺,很粗糙。
就是找你交點費,但是你還真別覺得交費沒什麼用,交費就是識別。
動詞:對大詞進行通俗化解釋。之前,我們吸引新用戶,現在服務好已有用戶。
4.互動
--播放視頻,直觀體現一些變化與概念,關鍵點在於視頻不能太長,而且要能提供新穎的體驗。
「我們來看一段快手上的視頻。這是在吃飯。他在哪裡吃飯?這是工人在高壓線上吃飯。
他們腳下的電流500千伏。再底下,就是萬丈深淵。快手上有很多這樣的視頻,在高壓線上睡覺。」
--送你一個小的實用技巧,讓聽眾在演講之後產生收穫感。
帶著2017年,我自己非常重大的認知升級,給大家推薦一個新詞,叫演算法。
所謂人生演算法,就是找到那種不斷重複,永遠重複下去最基本的套路,這就叫演算法。
---邀請嘉賓,在長達4個小時的演講中提供新鮮感,也為主講人騰出去洗手間的空擋。
15年 滴滴程維 16年王石 ,時間上基本都是15分鐘。
嘉賓的分享可以起到調劑作用,又可以讓大家提升對於主講嘉賓的品牌價值定位。
---現場發布,給聽眾售賣參與感。
「今天,此刻,在2018年,即將到來之際,這本書,在時間的朋友第三屆跨年演講全球首發。
現場的朋友,掃描二維碼,電視機前和看直播的朋友,你們將成為全球這本書的第一批用戶。」
--請求聽眾幫忙
「不好意思,下面還要請大家幫一個忙。讓我在掌聲中,能把贊助商名單念一遍。
vivo,我們二十年合作夥伴,會支持我們到底,全面屏手機,X20。」
5.結尾技巧:乾貨+金句,讓聽眾記住一句話。
2017年跨年演講的結尾:
我、你、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說一句話,這句話是木心先生說的。叫「歲月不饒人,我又何嘗饒過歲月。」
從心理學上說,聽眾對於一個4小時能記住的往往可能只是演講終的高潮和結尾。
這就是每一個演講者都要面對的「峰終效應」。
和15年演講以排比句結尾、16年演講羅列得到專欄作者故事的結尾相比較,17年演講結尾是以「人生演算法」這個乾貨+金句結尾,對於普通聽眾的啟發感會更強。
小結:
17年的跨年演講裡面講的一個關鍵詞「人生演算法」,對我的啟發真的挺大。
今年8月曾經有幸因蔡鈺老師的邀請,給得到的一些專欄作者 做過一次關於演講技巧的分享,我也重新發現了自己對於演講+影響力的熱情,在18年我也會繼續在「領域不斷重複下去。
羅振宇老師的這場跨年演講要辦20年,我相信也許再重複精進個三五年,說不定會我也會有深度參與的機會。
當一個熱點事件出現之後,我們多思考一下熱點背後的規律,也許你會收穫更多...
PS:如果對你有啟發,歡迎點個贊支持一下。
聽完羅振宇老師3年的跨年演講 720分鐘的內容,我做了一張詳細的、有100多個要點的思維導圖。
關注公眾號賀嘉老師(ID:kuajie123),回復關鍵詞「跨年」,可以免費拿到這張高清的思維導圖,學會更多演講的套路。
從昨晚12點聽到凌晨4點多,坦白說:
感覺羅胖今年講的東西沒前兩年精彩。一是很多東西又回去了,只不過是換了概念包裝和案例。
二是大國崛起說多了。感覺羅胖這幾年很多東西基本就是反覆講。
比如平台生態,比如消費升級,比如資源整合,比如垂直分工,只不過每年是用不同的概念體系包裝。羅胖還是講創業者的苦逼熱血和世界的恐怖變化,更讓人有感覺。這一點和內容理念無關,純粹是從感覺和情緒上,他講起來你聽得更爽。都知道中國特色是「裝框」理論,今天算是體會了羅胖的 裝框手法,
前面閑聊一段後,整篇 應該是圍繞6個問題講 「中國式機會」 ……
對個人:
1 不是強者,能不能登上舞台
2後入場者,還有沒有新玩法?
3 如果跟不上 ,會不會被淘汰?(只聽到這了,強答一記)
宏觀層面:
4 中國經濟 增長會不會遇到天花板?
5 中國經濟增長有沒有可持續性?
6 中國能否贏得良性的全球發展環境?
先不說這些問題之間的邏輯性,層次關係(有無重複)。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要點是:
1 消費品牌的分布 和人口分布正相關,二三線城市逆襲可能大(eg
三隻松鼠(蕪湖), 周黑鴨(武漢)……)2當代企業只需解決基本產品的基本品質需求, 創新大多顯而易見,
3 中國體量大, 一般的技術實力轉移到其他地方足夠應對(eg ,非洲 tecno, 東南亞JT)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要點是:
1 新接入點(廣大鄉村, 00後,小鎮青年 ,eg 快手)
2 新玩法, (超級用戶思維)
第三個問題的要點:
1 認知戰 (eg 新零售 ,小米)
2 …
… (其他的懶得整理了, 詳見網站內容,或看知友的整理)
》》》談談感想
1即興 調配自己框里的貨 ,加以反芻 和 集中,羅胖總能提一些新概念,
是的,除了上面這幾個問題,類似的他還能回答好多。 除了去年五支黑天鵝, 還能提出「認知升級」, 「中國式機會」, 「時間感」, 六個"獨角獸」……, ,他能著呢
別猶豫了,都在得到(今天反覆打廣告的APP)上。
2 結合的確實還是今年的新事情,觀點(如果 用過一段時間的得到朋友 可能有感覺)確都 是舊觀點了,
3 感覺說了幾年節目, 邏輯性確越來越X了。
就這樣漫天閑扯(普遍聯繫)的風格,如果我老闆聽了,保守估計要讓你大修。
是的, 互聯網(移動互聯,互聯網+)大勢確實裹挾而來了, 時代變了, 你們這些人想抓住機會, 談談看法, 想引領潮流,想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都沒問題。
可天天這思維,那個思維, 賣弄得感覺自己真發現了 能一以貫之,顛撲不破的秘密,未免對 「知識,經驗和 見解」這三個詞看得太多輕浮, 或者是自己真明白,把觀眾看得輕浮。
一家之言,羅粉輕噴
利益相關,《得到》用戶,購買過近千元得到專欄服務,還買了明天聽本書VIP。
羅胖現在的東西裡面私貨太多,而且很多東西前後矛盾。因為他之前有電視台經驗,很容易靠語言和節目效果吸引到大量用戶。問題是,今年的跨年演講講的主題太空泛了,用我其他幾位朋友的話說「聽起來都對,但是就是沒啥用」。現在我的這種感覺也越來越強烈。
順便,知識服務供應商確實最大的價值就是在製造焦慮。當邏輯思維面對幾千萬受眾的時候,已經決定了他的內容只能走向雞湯化。與人無害。
講了很多信息,沒有去解釋這些現象的底層邏輯。低弱代償解釋了商業劣化和頭部效應。鮑曼的液態社會解釋了社會不斷耗散分化,注意力經濟。理解這些底層邏輯後,你會發現這些社會現象是必然的。在碎片化時代,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拚命追求接受新信息,而是思考背後的底層邏輯。
大眾在接收到大量信息後會產生一種錯覺,信息過載會導致讓認知自負。信息的價值和獲取的難度成反比。一年內時間理解的一個概念,可以用一輩子。一晚上學習了很多概念,只能當未來一個月的談資。
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次,這句話沒毛病。但是得看主語是誰,未來的創業會逐步由精英主導。創業需要商業常識,也需要血性。大眾創業是偽命題。
最後,聖人執左契而不責,當你有這麼多粉絲和影響力的時候。要求大家現場發朋友圈是一件很Low的事情。能感覺邏輯思維在融資後的運營壓力,但是口碑營銷不應該綁架客戶,增加日活也不是發紅包這麼簡單粗暴。每年都要討論一次。今年這個話題有兩個問題,一個全是負面評價,1000多人關注,一個全是正面學習,600多人關注。
這真是互聯網畫地為牢的鮮活展現。
我覺得羅振宇或者說一系列傳道者對於我們而言,重點並不是說的內容正確與否,至於聽一次演講就改變人生更是渺茫,而在於——他們都有自己深信不疑的價值觀和目標。
不管你是正方反方還是乾脆佛系,一旦你有了明確的價值觀,有了穩固的立足點,其他發生在你周圍的困難、阻礙和狗屁倒灶的雜事,都可以覺得無所謂,因為你知道有更重要的原則,當然可以對其他分心的事情無欲無求。
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價值觀與目標,沒有一個立足點,這時候如果還是「什麼都可以」「隨緣沒關係」,那有可能最後只是在原地踏步。最起碼,不要讓「怕跟不上潮流」的恐懼,成為你最在乎的事情。否則,無論你是正方還是反方,其實都是徒勞無功的看客。跟著做了三小時筆記,你說怎麼評價,先把羅胖看的這些書看完再來評價吧
我覺得我被歧視了,
因為我不是羅胖講的,所謂的「超級用戶」 ㄟ( ▔, ▔ )ㄏ
(看的正開心呢,大概10點40突然屏蔽,聲音超大嚇死我了)
說明一下:
深圳衛視官方直播還是可以看的,就是pptv、華數tv等渠道轉發直播突然被屏蔽掉了。 (/▽\)
——導致直播錯過點內容,想要良好的觀看體驗,還是沖個優酷會員吧。
看完之後的感受:
1、這次深圳衛視挺給力的,廣告卡點非常准,沒有去年那樣都開始講了電視廣告還沒播完的現象;
2、本來就對跨年演講不抱任何高期待,觀眾聽得 爽 就行了,儘管觀點「新瓶裝舊酒」,跨年嘛,樂呵樂呵就行了,不要整嚴肅了;
3、集體發朋友圈宣傳跨年演講,其實是很不尊重個人意願的行為;招聘、找合伙人、找男朋友必須要是得到APP用戶,這種宣傳對我個人來講,我持鄙視態度。
送給羅粉和羅黑:你的自大比你的無知更可怕。
作為一個偽羅粉,去年參加羅友線下跨年:你坐哪是直接是按圈子來的(說好的跨界交流呢?),你好我好互換名片(納尼,為什麼那個大咖這麼多人圍著他,這是來抱腿的嗎?),吹羅胖吹李翔(我跟你們講李翔bababa所以我也很厲害是不是),時不時冒出生態、迭代等名詞(同學,不好意思,你這個名詞解釋只能打0分),再加上去年「時間是究極戰場」這個討巧話題(是的,上升的維度太高無法反駁)。
我深深地感覺:救我,這就是個「宗教」啊!(還好不逼我交1024)
害怕,小心撲通撲通跳,所以今年只能在家看了。
今年的演講很棒,沒有請瞎咖上去尷尬分享,很棒。
一、溫情滿滿的廣告,我很喜歡。
二、導播切場,差評!你以為觀眾想看你建築外立面?想看你大景又中景又特寫切滑軌搖臂的?眼睛都被你切花了。應該是不懂羅胖粉絲滿眼只想看羅胖的心理,推薦大家直接聽音頻。
PPT今年有點不夠棒,最大的BUG在於,羅胖後面只要有人像(或者說只要背後的像素點是兩度比較高的)就很刺眼。
三、六大喜聞樂見的話題
今年最大的改變在於,羅胖把得到app的創業感悟融入到自己的演講中。作為一個創業者,感受頗深。被羅胖打雞血很好,因為創業真難!
1.我們不是強者,還能不能登上舞台?
羅胖舉了喜茶、韓都衣舍、三隻松鼠、周黑鴨的例子。觀點是很多消費品網紅品牌都是從二三線開始的。理由是人口的分布結構,中國最大規模的人口還是聚集在二三線城市。它們更能代表典型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並不完全贊同,首先:很多這個詞,很多是多少,80%,50%,10%,1%?其次:中國一線城市就5個,二三線有90多個,怎麼比?最後:這些消費品網紅品牌成功的原因,並不只只是因為人口的分布結構。
但是接下來這三句話很重要,雖然表達的是同一種思想:
你看,這種知識難嗎?這種知識,即使你不在大城市裡,聽不著熱門的創業課,也見不著矽谷大佬,你也一點都不可惜,因為這些知識只能來自於實踐中的點滴積累。
在很多人眼中,這不是技術,不是創新。但是不要忘了熊彼特的教導:「創新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創新最高的評價是,這太常見了,為什麼我沒有發現?
這一點,如果參加過創賽或者申報過科技創新的人可能會深有體會。評委們經常會問這個問題:你這個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遇到這種問題我就很蛋疼。因為評委想聽到的回到是:我這個技術非常好,天下獨一無二,只有我會。評委認為這就是核心競爭力,可這不是,這只是核心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他們沒有理解創新創業的本質。
我們先來聽下雞湯:創新創業的本質是:市場是存在著某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創業者通過自己的方式或方法幫用戶解決了這一需求,用戶等價回報一定的報酬(比如錢)。
簡單說就是:有需求,滿足需求,賺錢。
問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不是從用戶角度,是從競爭對手的角度。可惜這不是真實的需求,這只是競爭對手認為的需求。創新創業真的不全是高大上,高科技,它更多的是解決問題,解決需求。
波導的黑人手機、三隻松鼠的堅果,就是解決了用戶的需求,並且他們在日常生意中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變得價值連城。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更好的解決客戶的真實需求,有更多更好的經驗處理商業中的難題,更好地做了產品的管控。
說個題外話,我認識的一群大學生原來從來沒有做過麻辣燙,但短短一兩年時間就做得風生水起。為什麼?
因為全國的餐飲行業,大部分都很太粗放,一家把味道、品控、口碑、安全、管理、裝修做得稍微用心的商家就能得到認可。這絕對是一個賺錢的機會啊(這裡我不想黑雕爺牛腩)。
「動車組腦洞」你就當聽聽新名詞。
2.剛剛進場,怎麼找玩法?
土豆喊了N年的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最終由直播實現了。快手這個事情,估計很多人都經歷一個過程:看不上——看不起——看不懂——什麼還活著——好吧你厲害。
所謂的小鎮青年、快手、00後都只是告訴你一個事實就是,你老了。別糾結,真的,你至少可以晒晒你18歲的照片嘛,表面你曾經年輕過。
關於有的答主嘲諷羅胖流量思維只是老生常談這一點,請你回去看看開頭第一句話。流量的確講過,但這次只是講了流量?
超級用戶就是個新詞,沒什麼用。核心還是口碑、客單價和參與感。
VIPkid的20W超級用戶,50億收入是高客單價的體現。以用戶為榮,用戶以用產品為榮值得每一位創業者思考。在為用戶服務的時候,你是打著賺一筆走人的心態,還是我們做朋友的心態呢。創業到現在已經2年了,我們沒有銷售,全憑口碑。我往往會思考為什麼,用戶會選擇我們,就因為我們性價比高?就因為我們是創業支持下我們?
不是的,是我們時刻以用戶的核心需求為考慮,然後再順便多賺錢!
3.跟不上變化,會不會被淘汰
這是送分題,會!
每年都要蹭大佬,今年也不例外。對不起我是雷馬粉,強東黑。小米的可怕就在於你並不知道,下一次他會不會出現在一個新的維度打擊你。
但是平效24W還是驚呆了。
價格戰的目的,是在比較中勝出。
認知戰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較。
新零售未來會兩個層面上比拼:一是快,剛下單,快遞小哥就到你家門口。這依託於大量基礎設施的完善(小區門口的快遞箱等)和大數據趨勢分析、倉儲調運。
二是性價比。性價比這種概念是從資源匱乏到資源泛濫時的新物種。信息資源匱乏時期,只能是有什麼選什麼。而信息資源泛濫時期,就成了選擇困難了。因為不僅選擇困難,你還要進行大量的比較,比較了你還不能百分百確定。因為你選大品牌吧,很多是貼牌,你選某東吧,也有假貨。說實話,現在技術還沒實現,但你需要的就是一個貼身大管家,什麼都可以幫你搞定,什麼都只給你一樣,進門就可以閉著眼選東西——對的,你就是這麼懶。但你放心,未來你會更懶。未來是直接就用?為什麼還要選?
關於比特化腦洞
其實我沒懂,當時還小興奮了一下,難道羅胖要推比特幣了?還是要講區塊鏈。很可惜他提了兩點雞湯。
第一,無論產業怎麼演化,都是往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演化。所謂的新零售,不過就是讓更多的人,以更便宜的價格、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體驗,買到更豐富的商品。這一點,不可逆。
第二,分工會越來越細。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只做專業的事。越專業的人,就越不會被時代拋下。這一點,也不可逆。
效率更高,從時間維度上是的……但這一般是廢話,誰都想更好的。
分工會越來越細,也是必然……但更大的必然是與機器競爭的工種將會衰敗。所以
做最好的自己,以更高的效率做好自己,比特世界自然會給你寄來船票,什麼都不用擔心。這就是比特化腦洞。
這種事你YY一下就好了,未來還是要往機器很難替代的方向去努力。
4.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遇到天花板?
羅胖的早期節目就表面他是一位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的自媒體人。他的結論是很可能不會。拔河腦洞——可惜我不信,資本的本性還是賺錢,所謂的人人在場共贏,只是因為在拳擊遊戲中你並不能一擊擊倒對手,或者說不能每一次。如果你能每一次賺到所有錢,你為什麼還要分給別人?你聖母?只是因為不擊倒對手,反而比擊倒對手更有利。所以選擇拔河,這涉及到很多知識,我知識有限就不瞎說了。
中國的耕地非常有限,大家都知道一個數字,就是18億畝耕地紅線,這是確保中國糧食安全的底線。其中有5.5億畝耕地是種玉米的,這裡面相當部分是做飼料用。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把這些飼料用地轉移到坦尚尼亞去,用他們的5億畝土地來種中國需要的飼料。這並不會影響到中國人的糧食安全,最多對豬的糧食安全有點影響,但是中國這邊就有可能騰出來幾億畝的土地。
這個想像還真不能想像,說明羅胖的知識團隊中還缺少一位畜禽專家,比如恬不知恥的我。羅胖團隊不知道豬肉對百姓的影響,這是其一。其二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不完美,但它不是最差的解決方案。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沒有這紅線,一批新的村鎮腐敗會崛起,同時更多的農民貧窮至死,永無翻身之日。
同樣這也暴露了羅胖團隊的一個巨大缺陷:對國民國情的理解精英化思想太嚴重。缺乏對中國特色化政治和底層人民的理解,也就是太理想化。
其實像劉慈欣這種人性洞察者加入羅胖團隊就是極好的。這裡再給大家推薦一個人:比如恬不知恥不要工資就想為羅胖工作的我。
未完,等我先去辦張還房貸的卡再來更……
我看的是圖文總結版,可能不全。
感受:洞見是他人的,(比如得到上的專欄主),老羅做了加工,面向渴望「成功」的普通(創業)青年佈道/打雞血。這個演講影響力不小。遺憾的是,傳達的價值觀是:「成功」最重要,手段不論-比如先侵權明星肖像再談合作。但對商業演講沒法要求太多「情懷」。老羅承認自己是知識的搬運工,坦誠。10分鐘帶你瀏覽一下今年演講主題
內容不深,老話重談,謝謝他的收集與加工
1.黑洞效應:又稱,馬太效應,在具體行業中的引力點體現不一樣
互聯網企業的引力點在於:網路協同,數據智能快消品的引力點在於:口碑效應,光環效應,明星效應而機智的雷布斯早就說過:專註,口碑,極致,快 其實,找對你所在行業的引力點,套上雷布斯的7字真言,走你就是了,這不就是應對黑洞效應最好的戰略?!2.動車腦洞:又稱降維打擊,牽一髮而動全身,牽全身而動社群
羅胖舉的例子是:中國的手機在非洲稱雄,中國的遊戲在世界前列,二三線的產品稱霸中國。這不就是中國公司在高維度平台上的勢能,
放到低平台上的一次爆發嗎?同樣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每個行業在時間的滄桑下總會有新技術和制度來提升效率,而在這樣的遺傳演算法的迭代中,自然會有越做越棒的「動車組」當然了,再加上中國的體量優勢,和高發達的互聯網技術這些動車組就能完美的銜接在一起來了 Duang~3.超級用戶:Quality over quantitiy 高用戶粘性和質量,就是比單純的數量要好
我眼中的好企業三要素:a.高粘性 = 高使用時間 = 高存活率 b.變現能力=高客單價 * 高銷售量c.品牌效應 = 品牌認同 = 忠誠度可能羅胖家的得到用戶會感覺良好的說:嘿,我可是買了N個訂閱專欄的,我每天都打卡哦
而用快手用戶大概不會說:嘿,我可是關注了N個主播,每天都刷禮物哦不得不承認Vivo Oppo 魅族的逼格,就是沒有蘋果強,
GTR跑車性價比再高,路人們卻只會馬山轉眼看去疾馳過來的拉博基尼說白了,目前數據的維度還太低,不足以分析透徹人心的方面,社會認同感,自我實現 等等
等數據維度高到一定程度後某一天,我們的每一秒神經元怎麼觸碰,激素怎麼水平變化,都被捕獲和分析後那邊是終極的看數據說話就好,什麼人性,人心 都只是浮雲了~4.熱帶雨林腦洞:守住不變,以應萬變
跟著效率更高需求 + 分工越細需求走,無論你做什麼事兒都不會太差的做遊戲的:那就設計出最能刺激高多巴胺分泌 (吃雞,王者榮耀)
做媒體的:那就打造出最能戳入人性的那一面(泰國廣告,安妮寶貝)做體育的:那就吃好,睡好,練好 (中國Weight lifting Youtube超紅,我會亂說?)5.拔河腦洞:從個體思維,變到思考整體,再加上時間維度即可
我們應該宏觀思考中國在全球的框架,廣義的納什均衡,捆綁式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只看GDP,國民收入,幸福指數,恩格爾係數 等等巴菲特是不看蠟燭圖和K線圖的,不是嗎?
女友也不是看臉才想嫁給我的,不是嗎?我們看中國不僅要志存高遠,仰望星空,還要俯瞰地球呀!
6.終點站腦洞:勢能即使紐帶,我們是世界的連接者
如果拿之前的觀點來看,中國是世界工廠的觀點,那麼勞動力價格一旦上去,我們就失去了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形式不容客觀可現實是,我國的供應鏈效率和彈性,配上高度發達的移動支付,再加上大數據的演算法
新零售和互聯網+ 打破了這一僵局,只要有效率,我們就能在市場是有一席之地7.樞紐腦洞:承上啟下的連接點
記得我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孩子問銀行家爸爸怎麼賺錢。爸爸讓兒子把一塊牛排從廚房放到餐桌,再放回去,重複了很多遍。兒子問:牛排還是牛排啊? 老爸說:你沒看見手掌的油嗎?承上:我們給發達國家製造工業用品,讓他們的想法落地
啟下:我們一帶一路,給落後國家提供資本,基建,和就業機會8.人生演算法:人生就像打棒球,你只需要等到最好的機會全力揮杆即可
不管是滾雪球,風口豬也罷?只有一個人有實力,才能抓住機會,不是嗎?每一天24h有無數過個86400秒,有無數個決策機會當我們每一次儘可能的給出最優解,未來一定是量變引起之前的所以呀,做最好的自己,等待上天的遴選順手隨筆,如果有更多人需要的話,我可以沿著羅胖的內容,在講深兩層
此致。他沒有我們想像的高深,我們也沒有自己想像的淺薄。
開場回顧過去一年,不管是中國的騰飛,馬雲的焦慮,馮唐的中年油膩,還是比特幣的瘋狂,我們多少都知道一點。後面的傳音手機、新零售和坦尚尼亞港口,也一度是微博熱門。羅胖講這些,讓我又喜又憂。
喜的是,原來我也懂一點中國社會,說不定還和羅胖有一樣的信息來源。憂的是,他不過是把平時的新聞整合一遍。直到,他問:洗摸杯是什麼意思?全場寂靜無聲。我明白是什麼意思,上B站的都知道,但是在場的大部分人不知道。我明白了,人跟人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正如科大訊飛,在業界知名度很高,而我卻是在鎚子發布會後才知道。
《時間的朋友》系列演講的意義就在這裡。它盤點過去一年的熱點,讓不知道的人知道,讓知道的人加深印象。我們需要一個這樣的東西,雖然對它永遠不會滿意。我感謝羅振宇,讓一個在家跨年的單身狗,有一種特別的跨年方式。以後的演講,我還會繼續看。
不過,它的意義也就只是回顧,不可能創造和提供新的知識。兩個東西造成了這個結果:
一是成也熱點,敗也熱點。回顧過去,總是要提到眾所周知的事情,也就是熱點。但是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心裡對它就有刻板印象。羅胖的演講能脫離嗎?很難,為了吸引用戶,他要說些大家愛聽的話;而準備這場演講的時間也就幾個月,在準備的過程中,形勢在不斷變化,新的成了舊的。
另外,我對眾所都知的事情保持懷疑。十九大很重要嗎?很重要!但是對大多數人的來說,我們只能接受它的影響,不能去改變什麼。
二是觀點先行,都是為了賣書。羅胖是商人,辦演講也是為了宣傳自己。從15年第一次演講開始就是如此,過程中會不斷出現羅胖想推的書籍和作者,今年是何帆、施展……這讓我很懷疑,羅胖是先選好要推的書籍和觀點,再去找熱點來配,寫出文案;還是先想好要說什麼,碰巧發現有書可以推,有人可以推?不管是哪種,都決定了這場演講,不會有新的知識出現。
我平時也寫文案,知道資料的搜集有遺漏,可信度會打折扣,選取有個人喜好等。當這場演講出現在你的面前,它已經經過了羅胖和他的團隊的層層篩選。他們會講自己相信的東西,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為了節目注的水……
寫了那麼多,說白了就是:
我不是羅胖的超級用戶,甚至也不是他的目標用戶。
那我為什麼要去看演講?
各位沒有看到場內的那些小孩子嗎?跨年夜,他們應該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卻被父母帶過來看這些「無聊的東西」。他們的父母很焦慮,所以這樣做。
我呢?我也很焦慮,所以看了《時間的朋友》。
生命中有無數個瞬間可以用來浪費,我花幾個小時看羅胖的演講,沒什麼的……
用演講里的一句話總結吧:
做最好的自己,保持開放心態。
2018年,要過得有意義啊
本人所發的數條狀態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中產階級的可悲之處就在於,任憑你如何哈天喜地跨朋友圈直播開心的過年,一隻看不見的手還會讓你1/2號老老實實叫爹叫媽給我去上班。
然而,他們還是沒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究竟何在。這是看每天邏輯思維,每周提高認知水平,自己終生學習能夠解決的?
工人階級的理想,從解救全國同僚,讓他們的子孫後代擁有平等地免於住房、教育、醫療、工作等資源恐懼的權利,到心甘情願996,向資本勢力低頭爭寵,只求自己爬上去過得好即可,還美其名曰個人奮鬥。
從低級工人變成了高級工人。而自己從還房貸,找學區房,擠地鐵的壓迫中,工人本色其實絲毫沒變。工人復工人,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不去改變集體的宿命,個人的努力意義何在?
資本主義最成功之處就是用物質上的小恩小惠,徹底瓦解了工人階級的組織,理想和奮鬥目標。
現在,他們雖然看起來過的比40年前好了,但是為了買房,為了學校,為了工作,40歲被裁員後的那種悲愴和瘋狂,只能說這是毅種循環。放棄了解放全人類理想的工人,這輩子是必然要活在資本家的枷鎖里,看著邏輯思維在家裡哭了。
「時間的朋友」應該更名為「知識變現的韭菜」或者「幻想成功的中產」,又或者是「一晚昂貴的年夜雞湯」,這樣比較務實。成功學是21世紀最可怕的騙局。
我知道資本主義的特點就是避免用政府去干涉任何商業行為。那麼這也導致了一個極端的後果:那就是越會偽裝,欺騙,割韭菜的商業行為,越會賺錢。畢竟法律的完善可跟不上商人的頭腦的。雖然是騙子,但披著成功學的外衣,讓顧客還樂在其中,就沒人管的了了。
商業社會就快變成韭菜社會了。
歡迎加入反韭菜官方群:https://t.me/joinchat/GKK3uxGFQbWGVEcaopfeFQ
昨天是我第一次聽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個人的整體感覺是,開篇很好,後期賣書,在8點半到午夜12點的時間的深夜沒有解答什麼問題,反而製造了更多焦慮。私以為這跟羅輯思維和「得到」在求知中的位置是一樣的——即求知可以始於羅輯思維,但不能止於羅輯思維。
開篇直接切入抓大眾的痛點——2017年大眾的恐慌焦慮應該確實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比如:
0. 幼兒園這樣的基礎設施已經不再那麼地讓人信任了。
- 比特幣的迅速崛起,大眾開始關注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是其大門向大眾關閉的時刻(越認可就越買不起)。
- 遊戲,直播,甚至知識付費這些東西無不是奔著快速刺激我們大腦而去的。用戶也越來越快了,像王者榮耀這樣的體量的遊戲,在以往應該能統治一整年,但是在2017年卻不行,大量的用戶轉向吃雞類遊戲。
- 華為大量裁掉35歲以上的員工以及中興的一個技術大佬被辭退而跳樓。原本光鮮的中產階級其實並不穩固。
- 強者恆強,資本的運轉,大佬的布局已經可以讓全民直播,解決全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甚至可以消滅大城市家庭中的冰箱。
而與之相對應的我們,卻只是感覺到這一年過的快了,看了幾個電視劇,關注了一下十九大,關注了一下江歌案,這一年就這麼過去了。我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奔流,簡直不能再焦慮了。
優秀的開篇,確實給了人一種「後面的故事更精彩」的感覺,讓人停下腳步,願意跟著一個胖子一起跨年,確實展現了自己優秀電視人的水平。
開篇之後,羅胖順勢地拋出了幾個問題。乍一看頗讓人興奮,不過其實這也是2017年知乎上的熱點問題,比如中國的未來是否被看好,以及知乎2017年絕對的熱詞——階級固化。整體聽下來之後,我只是覺得,羅振宇只是知乎上的一個回答,你會想要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去回答這個問題。看起來,在回答問題方面,知乎的優勢確實是得到比不了的。
另外這幾個問題的推出,其實跟開篇是割裂的。相信羅胖自己心理也清楚——羅輯思維的成功源於大眾的焦慮,但羅輯思維不是解決辦法,求知也沒有捷徑。
最後我其實想 @知乎市場團隊。為什麼呢?因為羅振宇在宣傳自己的「得到」的時候,提出了兩個核心要求——要做給用戶長臉的事,以及不做讓用戶感覺丟臉的事。今年9月,波蘭蠢驢CD PROJECT RED在witcher10周年紀念日上也說,公司只有一條法則,就是"Can we explain our decision in a room of full of gamers「。
與之相比,我覺得知乎現在的廣告推廣很多時候讓用戶非常為難。
最最後,我還是想要吐槽一下一些我認為羅胖不對的地方:
- 羅胖在開篇的時候說到用戶快的時候,舉例了王者榮耀到吃雞,遊戲公司的作息從996達到了247. 這個對於廣泛非企業家的廣大受眾來說,用處除了製造更大的焦慮,還製造了更多的誤解。996和247並不是健康和高效的,也不可持續,應該找到更高效的方法。
- 羅胖提到了新一代的人接受信息的帶寬跟老一代不一樣,舉例朋友家的學霸孩子能夠多台設備同時運轉下學習。我認為這也是不對的。我相信這名學霸孩子如果只用一台設備進行更專註的學習,能夠達到更高效的結果。羅胖這麼說,我認為也是在製造焦慮。同理我認為羅胖在放出3倍速的學習音頻時,也是在製造焦慮而已。
1.
第一次見到羅振宇老師本人,是2012年,四川。
在成都市郊的度假酒店,一家私募公司為LP合伙人舉辦了一場交流會。羅振宇老師負責的是第二個演講環節,演講內容我已經沒什麼印象了,大致是企業的文化輸出和品牌塑造。
當時,參會的一些LP對羅老師可能不太熟悉,主持人重點介紹了羅老師在央視的從業經歷,算是拆除了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隔閡——央視出來的,水平了得。
在他之前,上一個主講人是某位金融學教授,主旨是一級市場的機會和風險,在場幾十位億萬富翁聽下來,有點疲憊。羅老師口才出眾,風趣幽默,一個多小時下來,氣氛舒緩了不少。
同樣在2012年,央視主持人的王凱,在每天午飯後準時出現在財經頻道,主持一檔名為《財富故事會》的節目。
還有樊登,名氣雖然在當時相對小一些,但是對於喜歡看辯論賽的年輕觀眾來說,也不會覺得陌生。
而知名財經作家、復旦新聞+新華社出身的吳曉波老師,帶著科班出身實力,從《激蕩三十年》到《浩蕩兩千年》,通過一本本著作,在主流商業敘事中牢牢卡位。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王凱創立了「凱叔講故事」,解決了「上百萬家庭為孩子睡前讀書的痛點」;樊登創立了樊登讀書會,幾乎所有的企業老闆,都會在朋友圈轉發樊登讀書會的文章;吳曉波也創立的吳曉波頻道,成為知識付費大潮下的新銳力量。
今天打開朋友圈,以羅振宇老師為代表,早早行動的媒體人,以一種新的方式佔據我們的時間線——他們不再代表背後的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機構,他們代表的是鮮活的個人。
或者,更準確的說,代表的是你。
2.
今年羅振宇老師的跨年演講,比去年收穫了更多、更廣的關注度。
偌大的舞台,雖然講話的人只有羅老師一位,但是為其背書者卻很多。
出現在羅老師跨年演講中的大佬,我做了一個不完全統計,大致有以下幾位:
創業者:吳聲、宿華(快手創始人)、應書(英雄互娛創始人)、牛文文(i黑馬創始人)、章燎原(三隻松鼠創始人)、陶石泉(江小白創始人)、徐正(每日優鮮創始人)、柳青(滴滴高管)、曾鳴(阿里集團)、雷軍(小米創始人)、馬雲(阿里創始人)
創投界:沈南鵬(紅杉資本),李豐(豐瑞資本),林利軍,喻穎正學界:王煜全(得到作者)、何帆(得到作者)、劉潤(得到作者)、魏傑(清華教授)、施展(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除了創業者、創投界和學界三類群體,還有幾位被當作援引的名人,比如木心,比如彼得德魯克。作為商業教父的德魯克是被提及最多的,如果使用名人名言需要付費,那跨年演講舉辦的成本一定會陡增。
羅老師提到這些大佬級人物,主要希望發揮兩個作用:一類是做例子,一類是做論據。名人A做的這件事,名人B早就做過預言,同時名人C就此梳理出了另一條名言,好了,現在你可以記錄了。
用名人的觀點,驗證名人的故事。在合理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了讓人感到舒服的平衡。
長期來看,羅輯思維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場域,吸引力極強的場域,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專註哪個領域,只要你希望被關注,被理解,被解讀,被升華,好的,沒問題,我來成全你。
或者說,互相成全。
3.
我簡單查了一下,羅老師的跨年演講,元旦第一天我看到八個人在朋友圈做了分享。考慮到我屏蔽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朋友圈,真實的數據一定更高。
和去年跨年演講相比,羅振宇老師的格局更大、立意更廣。一上來就說:我們國家的GDP大概是12萬億美元。
這確實是一個壯舉。在新年之際,撫今追昔,暢談未來,只有兩篇文章會從(或者說敢從)世界大勢和國家命運作為切入點。一篇是羅振宇老師的演講,一篇是習大大的新年致辭。
不管怎樣,相信所有看完羅老師演講的受眾都有一種感覺:我會在時代的洪流中迸發力量。
其實從人的認知角度來說,我們很少感受到個人命運與世界命運的息息相關——每天忙於奔波的我們,不會想到,未來我們在北京西二旗買的肉夾饃、上海五角場買的陽春麵,可能來自的是產於廣袤的非洲平原的小麥(源自跨年演講中提到的坦贊鐵路和巴加莫約港口的重要意義)。
這種全局觀的意識,其實是一種社會層面的進步。前幾年有個風靡網路的段子,大意是:一名網友在網吧花10塊錢玩了兩小時電腦,在鐵血論壇等BBS上,積极參与阿富汗戰爭、朝核問題、美國大選等國際問題的討論,然後回到500元每月的地下室,小心翼翼地泡了碗熱氣騰騰的速食麵——因為那是他唯一買得起的食物了。
當然現在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畢竟500元一個月的群租房已經被徹底取締了。
4.
這類段子背後,反映的還是我們對於「到底應該關心什麼」這一問題的態度——整個社會對於宏大敘事的態度一直的搖擺而曖昧,在柴米油鹽面前,追求更大視野的人往往會收到輿論的壓力。
對於所有經歷羅老師價值觀洗禮的受眾而言,肯定就不會有這種壓力了。
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感覺是如此讓人激蕩,是的,它來自我的心。這種感覺甚至勝過初戀,即使我根本沒談過戀愛。
人在激動的時候,有時會忘記理性和感性之間的邊界。比如不是所有的理念都是客觀中立的,它一定包含了商業社會的潛在控制力。
一帶一路、地緣政治……政治本身更多的是藥引子,羅老師想說的還是商業。
比如大家熱議的:新零售的時代,你不需要冰箱。
其實羅老師並不孤獨,持有類似觀點的人太多太多了。
滴滴的程維一定也會興奮地站出來說:是的,未來的你也不需要擁有汽車,滴滴會為你負責和出行有關的一切。
這時候你應該說的是:不,我可不幹。
因為每一個擁有汽車的中年油膩男子,都把狹小的車廂當做自己的溫柔鄉——雖然我開不起法拉利,但十萬塊錢的寶駿730也能在下班路上,讓我忘記媳婦的嘮叨,孩子的苦惱,幫我褪去一天的疲憊。
現在你告訴我,我不需要擁有車。
你好討厭啊。
對於商業社會的每個參與者,都是研究數據、人性的高手,他們告訴自己要不斷變得理性,最終讓更多人變得不理性。這才是未來生意的本質。
對了,這是金句,可以記下來。
5.
不管怎麼樣,作為當下優秀的媒體人,羅老師對於塑造我的價值觀,還是產生了積極影響的。
起碼我知道,中年人也要仰望星空,就好像我打開我家的壁櫃門,看到的這些尿布、隔尿墊、睡袋,都是浮雲,它們不能代表我的生活,我值得更遠的遠方,更浩瀚的理想。
馬伯庸老師,之前寫過一個自己的軼事,是關於嬰兒入睡困難的。嬰兒入睡,有時候需要抱睡(不知道啥叫抱睡的,恭喜你了),經常是一放下就醒,緊接著就是哇哇大哭,每個男人都有一種「我的人生他媽的完蛋」了的感覺。
當然,媽媽更加偉大,女性是最偉大的。
客套話不多說了,我來說說馬伯庸老師是怎麼處理的:
有一天晚上,我抱著他站在陽台上,小心翼翼疲憊不堪。那天剛下過雨,天氣不錯,窗外夜色深沉,天空隱約可見幾顆亮星,遠處CBD建築群那漆黑而高大的輪廓,好像巨人衛士們正站崗肅立。
……我感覺自己是一位剛剛結束征戰的君王,返回自己的城堡,正好趕上王子降生。我懷抱著他走上城堡的最高處,意氣風發地向黑暗中一指,說:「孩子,順著我指尖對準的方向望去,看到了嗎?你視線所及的廣袤天地,那一片燈火,繁華而榮耀的國度,直至遠方那莊嚴的地平線和白象般的群山,我許諾你,這些都將會是你的領土、你的治下,所以現在咱能不哭了嗎?」
雞年已經過去了,許多人還在沉迷於吃雞的遊戲,而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是雞血,就是雞湯。
羅老師打完了雞血,這碗雞湯,就交給我吧。說好的不讓我們這些用戶覺得丟臉,結果轉個鏡頭就是vivo20年冠名(捂臉哭)
拿吳曉波和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做個比較,也能看出來他們兩個人的區別,吳曉波是一個寫書的財經作家出身,羅振宇是電視製片人和編導出身,他們的思維方式有比較大的不同。
吳曉波上半場繼續了他的激蕩四十年,試圖以一種經濟學家和歷史作者的宏觀視角來給觀眾解釋,看上去乾貨頗多,下半場預見2018年,做了8個方面的預判,和去年一樣也是8個,仍然偏重宏觀。讓你聽下來,感覺是走進了一場知識大秀,但是卻和觀眾的個人命運無直接關係。
相比之下,羅振宇的演講有了很好的互動性,整體圍繞6個問題講 「中國式機會」,還給出腦洞,極力發揮了電視人的特長,特別是新年零時過去,拋出怎麼抓住機會的問題?跟現場的觀眾和看電視的人緊密相關,隨即來一個「人生的演算法」,自己強調說不是雞湯,卻有點高級雞湯的味道,那就是概率。「機會屬於別人在說你在做,別人狂歡你自律」的人,簡直是刷屏的金句。終結的時候,引用木心優美的一句話「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直達高潮!
總之,羅振宇是演講上的高手。
兩個美國人的爹,在上海賣門票,搞一個傳銷式的鼓吹經濟形勢大好的演講,這事本身是很魔幻的。
然後他讚揚的是小米網易騰訊誰抄襲吃雞抄的快,這就是所謂的新經濟,實在是笑死人了。按照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演講中的定義:90後,從2013年底第一期羅輯思維開始關注,得到專欄訂閱4+節目以上,在郵件中參與並提出過改進性意見,我應該屬於他們所謂的「超級優質用戶」一列。
然而,3個小時的節目一路聽下來,大寫的尷尬。
開場五分鐘,羅胖說:「現在全國人民都有機會用這樣一個特殊的方式跨年,給自己樹立一個和周邊人不一樣的界碑」,然而,在一個收視覆蓋率達到12億人口,即時收視近億的節目中,存在什麼「不一樣的界碑」?使用「特殊」「不一樣」的字眼,是為了突齣節目的獨一無二,給用戶和受眾一頂高帽的標籤,不得不說,目前《時間的朋友》和《得到》用戶中,擁有投機和虛榮心理的非純粹受眾居多,這和羅胖及其團隊在廣告和推介中有意鼓吹息息相關。
經過一個小時,重重概念與包裝之下,只是為了用來重複一年來營銷人皆知的經典商業案例,前一分鐘才說完中國社會的階層固化是純屬扯淡,後一分鐘就開始強化給超級付費用戶長臉的印象,極盡鼓吹一堆:選擇合伙人、招聘、找男朋友要求是得到專欄用戶云云的例子,(確實是長臉)說實話,羅胖和團隊有多了解90後和00後,對於他們眼中low不low的價值標準判定如何,是存在疑問的。如果說羅輯思維團隊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商業世界裡標準的中年人; 那麼,這次跨年的內容和講述方式,毫無疑問將團隊乃至羅胖本人的油膩屬性暴露得淋漓盡致。
五年了,面前的這個胖子減了肥,穿上西裝與窄腿褲,不再滿足於做一個有種、有趣、有料的書童,大大咧咧出沒於高端、前沿的互聯網和商界。羅輯思維也和申音分了家,停下視頻節目的腳步,嘗試去挖papi醬這種網路紅人的傳播價值;放下吆喝賣貨的電商變現模式,進軍知識付費領域。如果說,2015年《時間的朋友》,還有探討人類社會發展,與當代思想意志中迷茫一面存在的話,那麼現在,他可以坦然說:「 我就是一個純粹的,徹頭徹尾的商人。」
生活需要儀式感,商業更需要儀式感。和春晚搶受眾,是搖一搖紅包,和習慣於給全國人民拜年的大企業們才動得起的手筆。元旦,就成了內容欄目年前最後的秀場。
一年前,許知遠在《十三邀》中問:
你是不是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者?
羅振宇回答:
不是,我更像一個個人達爾文主義者。
如今,他的觀點多了急於達成共識的迫切,和讓存在主義者們感到恐懼的盲目自信。
當然,這不能否認得到專欄提供的巨大參考和認知價值。昨天的11時10分,我關掉深圳衛視直播,和朋友去到附近的居酒屋,點上一杯,聊聊這一年的生活。維特根斯坦逝世前說:「告訴他們,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我想聽朋友講:「管他的呢,我度過了美好的一年」。明年就聽錄音吧,我不想再和羅胖跨年了
賺錢這事兒,我一服馮唐,二服羅振宇。
一個重新定義了中年危機,一個完美包裝了知識焦慮。
厲害厲害,社會社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8年各大衛視跨年演唱會?
※如何看待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
※外灘跨年踩踏,從政府保障人民安全的職責來看,是否有必要禁止這種集會狂歡?
※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體育館看跨年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