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geology)和地理學(geography)的區別是什麼?

請知友從研究範疇和內容解釋,最好有生動具體的例子。謝謝!


謝@袁霖邀,不過最近在山裡,爪機實在坑爹,所以先佔個坑,等過幾天再來答

這還是第一次被人邀請,媽個雞,好緊張


個人看法。地質學研究的是地表的岩石圈和地球內部,是作為物質實體的地球的一部分;地理學研究的是人類的生存環境與人地關係,是作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地球。地理學中有古地理學基本不涉及人地關係,研究的是人類出現之前的自然環境,與地質學也有交叉;但是古地理學似乎更側重闡述人類生存環境產生的自然歷史過程,而不是單純是地球自然物質實體本身的變化,應該說是側重點不同吧。或許有點像生理學和體質人類學的區別。


通俗的來講,地質學和地理學都是和地球有關的科學,地理一般主要是區域性的環境系統及其與人類相關的方面,地質一般是地質歷史時期及現代整個地球的物理化學狀態。

首先說地理學,又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按照百度百科包括人口、資源、經濟、政治、文化、旅遊、歷史、聚落、社會、社區地理學;自然地理按照《自然地理學》(林愛文,2008)裡面目錄的分類,研究包括地球系統、地球演化、岩石圈系統、地貌過程、地貌系統、地球大氣、氣候與環境、水循環與水運動、地球水環境系統、土壤過程、土壤環境系統、生物圈系統、地球上的生態系統、自然地域系統。其中前四個分類也是地質學的主要研究範圍,但對次研究的也更加深入。舉個例子,有一個很火的專業叫地理信息系統(GIS),主要是建立在地圖學的基礎上的,比如說mapgisgoole地圖,這些都是對於地理信息的應用,常用的百度地圖什麼的也屬於地理信息的應用。

地質學按研究內容不同可以分為構造學、岩石礦物學、古生物和地層學、礦床學、遙感地質學、第四紀地址地貌學等,主要的研究內容都以岩石學、礦物學、地史學、構造學、古生物學為基礎。按照定義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就比如會研究板塊構造的機制、洋中脊的物質組成等,會測定岩石的年代,可以找礦,這些。

第一次回答問題不知道講清楚沒,關於地質具體的研究還有疑問的可以再問,以上。


Earth sciences PhD,按照知乎抖機靈的潛規則,扯一扯關於地質和地理的淡。

吐槽:跟n多個妹子說過我學地質學,結果轉眼就變成了地理學,哀嘆。。

9年前,我在貝加爾湖邊的伊爾庫斯克國立技術大學參加15天的暑期實習,同去的有南大地理系的師生。在排隊等洗澡的時候,我開玩笑說,沒事,地質工作者很有耐性,時間單位都是以百萬年(Ma)來算的。結果地理系的同學完全沒有get到笑點。可能因為他們很少用這個時間單位。

在湖邊黑礦村實習基地跟指導老師們聊到地理,一個礦床學的老師吐槽地理說,他們那個不行,都是花拳繡腿。(我:吐舌頭加無語表情)

地質和地理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請看wikipedia有云:

地質學是對地球的起源、歷史和結構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在現階段,由於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為研究對象,並涉及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質學(Astrogeology)。

相當枯燥,對吧。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岩石圈。

地理學的定義比較特別,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
我看完表示一頭霧水。

為啥,因為地理學包含了兩個幾乎無法歸一的下屬學科: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然後還有一堆環境地理學,區域地理學等搞不好是某些教授們為了混飯吃弄出來的交叉學科。

於是看定義: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學兩大分支之一,注重於研究自然環境的形式和活動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的分支,相對於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球上人類一切社會經濟活動的科學

現在你知道為啥你不懂地理了吧。。雖然高中地理教科書什麼都教一點,但結果到頭來你根本搞不清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啥。

另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見圖):

發現了吧,人文地理學不在地球科學的範圍內,估計可能是屬於人文社科類。難怪HKU除了Earth sciences系還有一個Geography系。因為人家地理跨著地球科學和人文兩大學科呢!!!

接下來舉例說明地質和地理的區別。

在地球上,地表十米以下,基本就跟地理無關了(除了水文可能還有一點點)。第四紀(260萬年)之前的時間,基本就跟地理無關了(除了古地理可能還有一點點)。但是這些岩石圈和漫長的地質歷史都是地質學研究的重點。所以,地質學是一門有始有果的學科。地理學嘛,鄙人不甚清楚。

其實要區分地質和地理,更好的例子是類似於火星,或者月球之類沒有人居住的星球。沒有人類,沒有植被,沒有水,沒有土壤,甚至沒有大氣。那麼除了地貌學,基本就跟地理無關了。但是,星球的岩石圈層結構,演化歷史,地表的斷層,火山,環形山等等都屬於地質學(太空地質學Astrogeology)的範圍。等哪天火星或者月球上有人類定居了,定居點周邊應該屬於地理學研究的對象。

NASA曾經把一個地質學家Harrison
Schmitt 送到月球上(阿波羅17, 1972年),實地觀察月球的玄武岩。這說明學地質的朋友們是有機會上月球的,學地理的朋友要上月球就。。。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不是學航天的,是學地球化學的歐陽自遠。緣起於1978年,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送給中國領導人一件禮物,僅有1克重的月球岩石樣品。這個樣品的0.5克交給了歐陽自遠。然後他就成了中國對月球最有發言權的人。學地理的朋友嘛。。。

我個人觀點加吐槽:地理學像是當年自然科學的博物學家們最後分學科大類時,沒分好,留下的一個類似克什米爾的東東。(最後一條純屬搞笑,不要當真)


地質學(geology)是關於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地理學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係的科學。主要研究地球表層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規律和空間關係。
簡而言之,地質學側重於地球地質構造演化過程;地理學側重於研究地球環境及與人文環境的相互關係與規律特徵(涵蓋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大分支)。


地質是自然科學,地理是少部分自然科學+大部分人文科學

(很久以前上課老師講過這個問題,按照上面答主一些什麼地表上下的劃分私以為不準確)


看到某蛋疼答案總算不在第一位了,我也就放心了。

簡單說:地理研究地表,地質研究地下。

PS:對於地理學不了解,就請別亂說話,顯得無知。

PPS:我就是來吐槽的。


我是南大地理系的。我們跟本校地質系的同學聊天,一般會講,地下歸你們,地表歸我們。但這只是通俗的講法而已。地表也有幾百萬幾千萬年的沉積,結構和礦物。

那麼,要用時間尺度去劃分呢?地質系也會做一些近幾百萬年的事情。另外,研究地震的是不是地質學家?既然是,那他們的時間尺度是多少?(請原諒我放蕩不羈的笑點)

說到考古,有些同學視野有點窄啊。東非古人類(百萬年尺度),周口店人(十萬年尺度),藍田人,研究他們算考古還是算地質?

倒不如這樣說清楚一點:地質是一門純粹的,研究地球結構的自然科學(說什麼地質只管地下的你們的學科視角也太窄了,海底呢?石筍呢?陸氣交換碳循環呢?大概也從來沒聽說過鄭洪波汪永進汪品先)

而地理學是一門主要專註於地球表層系統,著重解決完善人地關係的,綜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學科。

ps我還想問一下?地大的同學都那麼有優越感嗎?你們是怎麼做到的?(還是留著吧,不改了= ̄ω ̄=有誤會請看評論= ̄ω ̄=)因為南大地質系雖然好像排名跟你們差不多,但是地質系的孩紙們普遍很謙虛誒

加張圖:這是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迎新專刊的結尾


類似皮膚學和人體學


第一次被邀請,小激動啊!本人是學地質學的,在我們學校歸為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我看來,地質學研究的是地球從地表到地核的物質組成和結構構造,從而去推測曾經地球發生的地質事件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地質事件,研究手段主要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方法,研究尺度小至納米級,大至公里級。

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個人認為地質學中的對於地球表層的研究與自然地理相類似。


查地質資料一步步追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地質優秀回答者的答案可以參考其地質部分,畢竟是真優秀,而關於地理的內容作為一個曾經學地理,並且畢業以後沒有感覺被騙的人,我回答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其他答案看完難免有這樣一種感受:地質學研究的範圍很大,涵蓋整個地球;地理研究的範圍很小,地下十米就與地理無關了(其實不只噢,比風化殼還是大一些,是把沉積岩石圈底都涵蓋進去的,大概2km左右),這種說法對不對呢?對呀。就像和大氣科學相比,也許它的研究範圍是整個大氣圈,而地理僅僅關注空氣以垂直運動的對流層。很小,地理或者說自然地理說了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層」。正是因為它只研究大氣、岩石、生物、水等自然要素能夠密切地「相互作用」的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很窄。地理關注的是相互作用,比如,在戴維斯侵蝕循環理論中,一個平原可以由於構造運動上升為高原、然後由於侵蝕、河谷的擺盪逐漸變成山地、丘陵、平原,地質學一定會關注到這個地貌的變化,但地理還會關注到什麼呢,在這個過程中,植被如何變化(草甸——森林——.....)、土壤會如何變化、局地小氣候會如何變化。地理認為這個地球表層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物理上的耗散結構),它關注這個整體存在的功能與特點。比如很熱的全球變暖,如何處理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如何固碳,很多人說植樹造林,可是樹木的壽命有限,一死還是得回到環境中去,加上對於一個原始群落來說,它的干物質是有限的,比如原始森林每公頃40噸,這個不會變,每年它不會多固碳,它有新生、也有死亡,這是一個平衡。而地理視角內,由於海洋裡面很多可溶性鹽已經飽和,某些條件下與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反應就能夠直接沉澱,這個固碳的時間更長,所以,地球表層這個整體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消除人類干擾的功能,地理有一個任務就是去找出地表存在哪些這樣的功能(負反饋環),當人類去開發環境的時候,不盲目制止、也不過度開發。

就驅動力來說,地質關注內力,而對於我們生活的環境,太陽能的作用也是地理相當關注的。比如太陽能決定了一個區域的生產能力,「大越竟期」間,地理學家黃秉維算出不同地方的最大糧食生產量及對應的人口最大承載量,說那是不可能的,然而並沒有人關注;太陽能對空間分布規律還起著重要作用,太陽凈輻射一定、降水量一定,一地的自然地理特徵是確定的,比如太陽凈輻射為45千卡/cm2每年、降水量為1000mm/年時,這個屬於暖溫帶濕潤區,它的地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地帶土壤為棕壤(在平亢地的條件下,地形低洼一點就會更濕潤一點,地形起伏更大一點土壤就會薄一點,這都會帶來改變),地理會去關注太陽能、地球內能對分布格局的影響,對地球表層進行劃區,這是有益於人類去認識世界、並改造世界(決策)的重要貢獻。其實從滿足人類好奇心的角度而言,地理一直都在是做事情的那個學科。

很多誤解起源於地理談的東西好像很宏觀,可以越小尺度的規律感興趣的人越少我們才不談,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發現陰坡的植物反而長得更好一點,因為除了極端濕潤的地區,山坡都缺水,陽坡乾燥、生長相對不良,土壤薄,植被不好。再比如在一些乾旱的過度放牧的地方,我們會發現當牲畜把草吃走以後,地上會形成一些鹼斑,因為沒有了植被的蔭蔽,陽光一曬,鈉離子和鈣離子很容易結晶。

地理是不是都泛泛而談,用外因去解釋這個世界呢。其實以前是的,包羅萬象的自圓其說(直到現在有很多地理知識也是這樣,但這是人的原因,這個學科已經不是那樣了),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樸素的知識,這些知識逐漸自成體系,逐漸科學化,慢慢也脫離了地理學,這個過程中地理學實現了自己的科學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可以去搜一些比較好的地理論文就能感受到,遺憾的是,真正的地理學家越來越少了。

回到開頭,第四紀之前,如果它對現如今的全球格局有深刻意義的話我們會了解,但也不會很深入,地理的研究地質真的真的不如地質,但也許我們還可以談談土壤、生物群落,或者它們的相互作用:比如針葉樹下面的植被長的都不怎麼好?;對流層之上,電離層那些,我們會了解也不會深入,但對於大氣科學的朋友們也許我們可以談談地貌。當然這只是開一個玩笑,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使命是嗎。

至於出野外,我想每一個大學地理系的老教授說起野外也是毫不含糊的,只是現在一方面有遙感可以看,有數據可以買,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地理不那麼地理了,功底就弱了。當然地理出野外的側重點不一樣,去年系裡面有組織一批教師去沒有被人踏足過的山地考察,主要是區域自然環境考察,這就不僅有地質這一方面了。


從起源說一下吧,

地質學是從博物學分化來的。博物學就是自然物件愛好者的興趣而來,在近代,其先以有機無機分化為地質學和生物學,後者進而分化為植物動物等,接著繼續分化,分科越多就越「科學」了。

所以,從一開始地質就是由對客觀事物的愛好與研究而來。

而地理自古以來便有(俗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的),這是由其實用性決定的。人類活動與土地密不可分,無論是定居,種田,開礦,行軍打仗,都要研究地理。近代地理是經過科學思維改進過的地理,其本質與宗旨並未改變,即從現實角度為社會服務。

因此,與自然關係較弱的人文地理是地理,與自然關係較近的自然地理也是地理。但地下較深處的土地與地理無關(能為人利用的地下水再深也屬於地理研究對象)。


geo 蓋亞 大地

graphy就是graph,圖景,地理只研究地球的外觀相關的

logy 是正經的學科 地質學就是地球科學,全面研究地球


地質學研究岩石,及岩石怎麼相互之間變化的,剩下的地球上所有都是地理學研究範圍。地理學綜合性特彆強,號稱是科學之母,到現在也是簡單來說地球上的現象,如果別的專門學科不研究,那基本都是地理學的學科範圍,因為但凡有個東西都有空間位置。而對空間性的研究就是地理學核心之一。


社會學專業,不過最近發現,城市研究大部分都是地理學者在搞,當然還有規劃學者,不僅技術層面,還有社會生活層面~震驚,還是自己的面太窄


地質是古代的自然地理,地理是現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光說研究自然環境,地質人比地理人出色,但是涉及到人文地理和人地關係,地理人更出色。


海大了。地理很綜合,包括文科和理科,逼死強迫症。地質學就有趣多了,而且純理科思維。鄙人學地理的,地質方面就學過宋春青的《地質學基礎》,涉及到岩石學,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感覺挺難的。我想學一下怎麼看寶石。


我是學地理科學(師範的)從我們學校安排的課程來看 你們學的 我們都要學!所有地理相關都可以說是地理科學 然後再去細分 什麼遙感 水文 氣象 植物 土壤 人文 還有地質地貌


研究對象不同,地質更傾向於土壤以下的,地理土壤以上的。


術語也不同

在英語里叫NE的方位,漢語語境下一般場合以及地理學都叫「東北」

但到了地質學那裡不能叫「東北」,要改叫「北東」(手動滑稽)


推薦閱讀:

地質工作者是根據什麼判斷岩層年代的?
長江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地質專業想出國讀研本科時期如何找科研項目或發表論文?
河流,溶洞,海洋,地下水斷層,冰川,這些地形形成的礫岩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流體的加入可以降低岩石的熔點?

TAG:比較 | 地理學 | 地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