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有錢就變壞了?
我家在農村,聽爺爺說在以前,村裡面窮是窮,但是村裡每個人都很和睦,如果有一家蓋新房子時,鄉里鄉親都搭把手幫忙,那種溫情,想起來都是那麼溫暖,我小時候對村裡人的印象也是那麼可親。可是,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了,村裡面越來富了,可是人心越來越窮了,斤斤計較,自私冷漠,佔小便宜,為什麼?為什麼房子越來越漂亮?人心越來越醜陋!
以前窮,向女神表白,她說:你是個好人。後來我中了五百萬,她知道了後馬上發簡訊來說:好久都不聯繫人家,你好壞哦!
有錢這個概念太含糊了,過去一個月工資幾十塊,現在幾千塊,所以就變有錢了?那民國晚期真是富得流油啊。
以前大家消費能力不高,同時也沒有商品給你消費,甚至還有票據配給限制,就沒有那麼多利益糾紛,反正我賺再多,也就是吃飽,接近實現共產主義。
現在消費能力有所提升,可是市場發展比工資更快,也就是常說的內需不足,錢更重要了,就有了更多利益糾紛。所以說不患貧而患不均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不均的確比貧更可怕。因為窮人往往只有抱團、互相幫助才能生存下去。
而有錢了之後,自家就可以過得很好,親緣關係就淡了下來,我是這麼理解的。
題主說的情況我覺得是這樣,之前人對待他人那樣是希望自己也被這樣對待。大家都沒有獨自蓋房的能力的時候,而蓋房又是都會面臨的問題。有幾個人出於這種目的幫忙,剩下的人從眾也好,樂於助人也罷而相互幫助。我不覺得出於被回報的目的的人有多高尚,只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互相有所虧欠,溫馨的畫面讓人忽略了這個問題。還是拿蓋房來說,假如現在題主家要蓋房子,你會選擇專業的還是大家幫忙的?如果有人如上所說的幫助你你是覺得心安理得的接受還是覺得有虧欠?同樣,我去幫忙,怎麼幫?會不會添亂?所以我想很多人會選我蓋不用大家幫,大家蓋的時候我也不去。(接受邀請是另一種)所以讓大家交互的情感又或說人情上的虧欠不存在了,然後如上情況出現了。冷漠就是冷漠,愛佔小便宜就是愛佔小偏宜,以前是出於虧欠,如果我冷漠,如果我佔小便宜我就蓋不了房,我不相信一個村裡面生活好的時候就沒有古道熱腸的人,就沒有愛幫忙的人?同樣也不相信村子裡面窮的時候就都那麼好?也許這麼說過於功利,算提供個思路吧。
首先你要明白人都是有慾望的,隨著視野的擴展要求越來越高。資本社會中,錢是基礎,有錢了,自然選擇誘惑變多。最近關於富養窮養孩子好多,真想說說我的觀點。農村地區的孩子勤儉節約刻苦耐勞都是因環境逼迫而不得已的行為,一旦脫離了那個環境去一個更好的,只會比當地人更『瀟洒』。所以『土豪』在於兩字的對比,之前缺什麼,就越想拿什麼去炫耀證明自己。so,小時候一個優渥的環境教育出的孩子,心性要更美些,接受不同的東西也會更坦然。
不是變壞,只是暴露了而已
只能說只有變壞才能有錢吧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你可以想像你是一個癱瘓的人,你躺在床上只有右手能動,這時你想拿放在客廳茶几上的刀,這中間距離10米,但你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拿到。但如果有朝一日你的手突然變長了十米,相反你是不可能不去拿這刀的,因為那就是你的手變長的終極意義。錢就是如此,人在沒錢時你想拿刀你也拿不到,索性你也就不想,無論你想與不想你都拿不到,那拿不到肯定也就不會拿,不拿你誰能看到他到底是怎樣的呢,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到自己會有這能力肯定能拿到。
那這時你作為一個外人去看待他時,那你肯定不知道他有拿刀的可能,甚至拿刀殺人的可能,那你又怎麼可能認為他不是好人呢,即使你認為他不好那也是憑你過去的經驗或想像來進行判斷的,而判斷就會有失誤,也就會不真實。
而且世間的人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壞,好壞的劃分無非就是他的行為對你或他來說不利而已,不利就是壞,有利就是好。你的殺父仇人被人給宰了,那宰人的這個人對你來說就是好,對殺你父母的這個人來說就壞。
所以當一個有錢了,他能幹以前不能幹的事時,而一旦這件事對於他個人來說好處又遠大於坏處時,他是不可能不去乾的。當然肯定有人會說,那吸食毒品,賭博,搞外遇也是好事嗎?當然你要這麼問我們站在倫理道德的層面來說確實不是好事,但如果你站在他個人的角度呢,他當時當地最大的慾望就是能夠體驗吸毒的欲死感,就是想體驗賭博的刺激感,就是想體驗睡不同女人的愉悅感,你能說他對自己不好嗎,干自己最想乾的事難道是對自己的不好嗎。當然你如果要說他想過以後的代價嗎,想過他的親人朋友嗎,想過他的老婆孩子嗎,想過他的事業健康嗎。那我只能說他是一個人,他並不是一個神,是人就會肉眼凡胎,是人就有七情六慾,他不可能像機器一樣那麼按照一定的規律或程序進行運轉,他更不可能像神一樣那樣百分百用理智來看待一切(假如神真的存在的話),他只會用感情化的唯利化的外加先天與後天的繼承或加工過的所謂不確定性的相對理智來對待一切,或運行。所以你指望一個人會絕對的服從正確理智的命令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人還是環境化的產物,什麼樣的環境或土壤或條件造就什麼樣的人。就像金鑾殿長靈芝草,茅房長狗尿台一樣。這個世界萬物都互相具有一定的聯繫性,一個男人看到一個瓜子臉大眼睛身材苗條而且絲襪短裙的美女,他會不自覺的產生生理反應,一個女人看到一個像郭富城一樣的帥哥而且瀟洒出眾跑車風衣,她也會不自覺的產生生理反應,一個人如果從小就生活在非洲原始森林,他會習慣吃生肉,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被各種名牌豪車所包圍,他會不自覺的整天想怎麼開上豪車,人前顯聖鰲里奪尊。這時你如果不讓他想這些東西,想讓他想其他的東西那談何容易。除非有一種辦法,就是把他想的這個東西徹底的從他的世界摧毀,當然這談何容易。
當然還有先天的作用。人類具有大同思維也有小不同思維,大同就是集體公認的大方向,比如能住房子不能住野地,小不同就是我喜歡紅色的房子,他喜歡綠色的房子。但不管是大同還小不同,這其中都具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在裡面,比如人對重複的東西感到枯燥,對能引起神經興奮的東西感到喜悅,這都屬於先天。
那先天加後天再加環境,在加集體的大同或個體的不同,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每個人的認知感觀都不同,理智的方向或程度也不同,慾望的傾向或控制也不同的結果。也就造就我們每個人的最高需要與追求也不同,更也造就同一個人的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想法也不同。所以沒有什麼好人壞人,只有他有沒有能夠滿足他自己慾望或需要的能力,而錢就是這種能力的最大體現形式。當他有了這個能力,而這件事對他來說又是最想做的,而你偏偏還不要讓他做,那你幾乎就是在痴人說夢。除非他在你的勸解或說教中深深的體會到了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或通過某種巨大的刺激或現實的變故讓他徹底感受到了摧毀的力量,他才會相對性的限時限地的進行一些改變,也或是他的感受極為深刻,或許徹底的改變也有可能,但那種情況極為少見。
所以,終極答案就是人的理智與慾望的相對博弈。人性是一種由精神至靈魂至肉體至基因至環境的綜合產物,他在人類社會中叫人,它在生物界叫動物,它在唯物世界中叫有機體,它在唯心世界中叫凡器。他的理智隨著精神靈魂肉體基因化境的互相變動而不斷變動,他的慾望也隨著他的理智的變動而不斷變得,而理智本也就是由慾望而生,慾望本也就是由理智而創,他們共同存在於人性的一元多徑中,而也很難相交在時空的多層中。而錢就是人為了滿足他的性而發明的一種能夠很好打通一元多徑與時空多層的這個遮擋層,讓其交匯,使其不能夠而變為能夠。而錢本身也既是人性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改變物質現狀,也可以改變精神圖層,還可以改變靈魂歸屬,更可以改變肉體表象。它可以讓物質牽制精神,它也可以讓肉體改變靈魂,你只要會運用即可。慾望來自精神靈魂的空洞,理智來自物質與肉體的滿足,它們也同屬一處,而又互為分裂,縱橫交錯,但又條理分明,好了,如果講完講好我必須至少準備好一個禮拜時間。
(不想寫了,有些東西太深奧,不是怕大家看不懂,而是怕我自己寫不好,也累了,時間也晚了,而且也是走到這兒了順帶而發,所以不喜勿噴吧,有機會詳細給大家好好說說)
1.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題主小時候作為小孩子自己的想法比較簡單,以至於在判斷上有了誤差。2.如果不是。大家都窮的時候,互相幫忙(相處和睦也是為了能夠互相幫助)是生存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收穫了幸福感。部分人富起來以後(題主都說是部分人有錢就變壞了),我認為一方面在於他們對於原生態堅持的意志力本來就不強;另一方面,在他們獲得財富的過程中,他們受到了錯誤的引導(也許是大環境),得到了錯誤的結論(自私冷漠才能積累財富,保護財產安全。總之,財富是極好的東東,成為幸福近乎唯一的源泉)。再一個就是,同村的富裕群體和貧窮群體漸漸有了隔閡,難免會有利益觀念上的衝突等。
用村裡和睦的時候和城市裡負面的情況相比 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那我又要問問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融入 這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推薦閱讀:
※概括事物的產生與關係的理論除了因果律和共時性外還有其他的觀點么?
※如何使一個人對他現在所做的事的未來影響產生恐懼?
※厚臉皮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嗎?
※和情商低的人做朋友是怎樣一種體驗?
※是否男性越接受高等教育越保守,女性越接受高等教育越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