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也是一種資產嗎?


負債有兩種,一種是壞的負債,一種是好的負債。

什麼是壞的負債呢?

比如,你刷信用卡透支來吃喝玩樂購物消遣,這個卡債就是壞的負債了。當然,負債額度在你能償還的範圍內,還算馬虎過得去。如果超出了你的償還能力,你就會被發卡機構咬上了,高額罰息會讓你得不償失。繼續這麼超額地刷下去,恭喜你,你就成了發卡行的衣食父母,卡奴你是當定了。那些最後燒炭的卡奴,都是用「以卡養卡」的方式,把自己養上絕路的。

那什麼是好的負債呢?

這也有兩個標準

  1. 借債用於生產經營活動;

  2. 債務成本必須低於經營的利潤

比如,你開了一家店,急需2萬塊錢做周轉,因為這筆錢是借來賺錢的,這就符合好債的第一個標準。但如果這筆債務的利息要3千塊,而你借這筆債所賺來的錢只有2千,那麼這就不符合第二個標準,因此,就不是那麼好的負債了。但總比借債消費來得強。假如賺頭有5千,利息有3千,那這就符合好債的兩個條件,你就可以借這筆外債了。

最後,還要說一下的是,就算是好債,也不能完全靠債務來經營。像華人首富李嘉誠,他的企業通常的負債比率都在15%左右,也就是說,口袋有100塊錢,才敢借15塊來周轉。這樣就不會落入償不起債的風險。而對於特別賺錢的業務,李超人才敢把償債比率稍稍抬高,但都不會超過30%。

反觀國內的一些企業,負債比率動輒百分之80、一兩百,甚至好幾百,也就是說,手頭的資本抵消掉債務外,還有一屁股外債,這是最大的風險。一旦市場出現波動,這個企業就陷入破產的境地,而萬劫不覆。(2014-03-11)


負債能賺錢,其實就是利用財務槓桿效應。例如借款100W,利息10W,投資獲利20W,除去利息後凈賺10W。

從這個角度說負債是一種資產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但是,注意但是來了:

如果你沒有能夠超過負債利息的收益項目,負債如何帶來收益?

一個人能用負債賺錢,需要的不僅是能借到錢的本事,需要的是眼光和判斷力等各方面能力。


在銀行而言,大家的存款便是它的負債;大家的貸款就是它的資產。其中就是利用負債賺錢。但關鍵是你利用負債所賺取的收益高於你的負債成本。


總資產=凈資產+負債,負債當然是資產!

「我這一生光明磊落,從不會低頭向親戚朋友借錢!」說到對於負債的態度,不少人都是這樣的大義凜然臉。

除了不會跟親戚朋友張口,大義凜然臉們覺得辦信用卡都是洪水猛獸,這麼一身正氣,哪能跟銀行借債去消費呢,太罪惡了!(而且銀行哪會那麼善良,把無息的錢給你用一個月,這背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陰謀)「姐~~最近有資金需求嗎?」更別提接到這類小貸公司和P2P的蒼蠅電話了,大義凜然臉們簡直就像接到詐騙電話一樣頭皮發麻。

坦白講,曾幾何時,十三姨也曾覺得借錢是件丟臉的事情,直到某天和女友小Q下午茶,讓姨認識到,借錢哪需要放下身段,簡直是一種資源稟賦好嗎?

女友小Q在某國有金融企業上班,年初開始給娃張羅學區房的事情,咬咬牙首付七成搞了個二套。但湊來湊去都發現還有30w的資金缺口。小兩口急得火燒眉毛,都準備去找年化12%的小貸公司借款了,才猛然想到一件差點被遺忘的小事:

幾個月前,某城商行曾經在陸家嘴整棟整棟的掃樓,推XX通的信用貸產品,清高的小Q當時還有點不屑,但看小夥伴們都在歡脫地填表格,也就湊了個熱鬧。一周以後就輕輕鬆鬆拿到了30w的額度,年利率6%多,隨借隨還,但也一直沒放在心上。(咳咳,小Q未婚的小夥伴只給了10w額度)

現在來看,這借款條件,尼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啊!!買完房這半年,房價又蹭蹭蹭漲了5%,這欠債,簡直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得知這件事後,正在踩盤的十三姨當然也很激動啊,鮮格格地給該城商行打了個電話申請額度。卻被無情鄙視了——「不好意思,我們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金融企業我們也會嚴格甄選。」

讓我捂臉偷偷哭上一會兒……

經歷過被傷害,姨總算參透了一個其實再也簡單不過的道理,回歸到財務報表中那個最簡單的公式:

總資產=凈資產+負債。負債明明就是每個人擁有的一筆資產啊。

負債也需要資質。辦信用卡是如此,各種信用貸抵押貸是如此,即使問親朋好友借錢,別人的「二話不說」也是對你靠譜人品的敲章,不然你讓街邊一個混混二賴子去借借看。

當你年富力強,當你有穩定收入,當你有穩定家庭,當你有資產保證,當你的徵信記錄很漂亮,你就擁有了負債的能力,也能享受到負債的福利。

比如,首次購房最高貸款七成,利率較基準利率下浮10%-15%就是政府發的大紅包。姨身邊就有

擁有家庭年收入50w的白領小夫婦,早幾年在父母支持下買了小兩房,卻沒敢欠銀行一分錢,公積金分毫未動。如果當時能夠適度撬動一下資金槓桿,那大三房也是So easy的。

積極的負債並不可怕,當它所帶來的收益大於負債的成本,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為何不勇敢地去負債呢?

於是,身體力行地,拍了一年多終於搶到8w多最貴鐵皮的姨,前兩天在國拍中心排隊繳費的過程中,耐不住寂寞辦了某宇宙行購買滬牌的信用卡分期,年利率只有2.6%。這麼便宜的錢,何樂而不借呢。

負債不僅是資產,有時也是一管雞血。

也有人跟姨說啦。欠著債一定覺都睡不好吧,壓力山大。姨想跟你說個身邊的反例,這哥們兒負債以後,反而睡得更香了。

P仔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張江男,是姨神交多年的朋友。P仔一度患有很嚴重的抑鬱症,覺得自己的人生灰暗無光,經常整宿整宿地不睡覺,在深夜失聲痛哭,這些年姨沒少收到過他的吐槽信息,後來還離群索居過幾年。

消失了一段時間以後,再次聯繫上的P仔不再是垂頭喪氣的樣子。除了再次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了心愛的女友,沒有上海戶口的他,也貸款買了套公司附近50多平的小商住房。當拿到產證的那一天,他跟姨說,回歸社會不容易,一種如釋重負的語氣。

是的,無債一身輕,不過也就失去了奮鬥的雞血。

不過也有反面教材需要警戒。前段時間在逛小陸家嘴某老牌豪宅盤的時候,就有中介略感可惜地跟姨說,前兩年好多炒房客為了放大槓桿殺進來,普遍採用做高總價零首付買入的打法,結果頂不住每月高昂的還貸,房子被查封,成為法拍房。中介說,如果再抗半年,就能賺錢了。可是沒有如果,財技再好,也要做足對償還能力的評估。

(怎麼做到零首付?eg:市值1400w的房子,把交易價做高到2000w,假設首付3成的話,就能實現貸款1400w,將購房款全覆蓋,相應地,月供壓力也會加大)

債務不是令人畏懼的魔鬼,而是管理的對象。

最後,姨想摘錄某炒房論壇大神的一段話,供各位提神醒腦:

人的一生中,大約只有一次機會,負債率可以達到70%。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唯一一次機會就是買房。

為了達到這個70%的「負債率」,你還需要一些額外條件。

1)你是按照「上限」貸款的。很多人買房時其實貸款完全不貸足。

2)你沒有「其他」任何資產。而一般人總還有一點儲蓄,股票,基金。此外契稅和裝修費其實也是「資產」。所以總負債率是到不了70%的。

3)僅限於「剛買房」第一天。在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任何物資價格都在上漲。你的負債率會不停被稀釋。


個人或家庭的負債在我們的生活里幾乎無法避免,利用負債我們可以做很多原本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有效利用負債規模也可以帶來好處。

負債可以分為積極的負債和消極的負債。

所謂積極的負債是指負債帶來的收益大於負債的成本(利息),譬如把錢投入到能產生比貸款利率更高的項目上,如房產、教育等、投資等。

舉個例子:買一套房首付30%,另外70%進行按揭。對於購房者而言,即期利益是馬上可以享受更高水準的房屋,遠期利益是今後房子升值帶來的收益。有時候人們會認為買房時多付一些首付,以後每月的還款額少一些比較好。其實不盡然,將多付的首付款拿來做收益率高於貸款利率的投資,那麼這個是划算的。

許多人正是藉助著舉債貸款的槓桿買房,實現了自己的資產翻倍的。

積極的負債可以起到加速器和財務槓桿的作用。我們可以接受積極的負債,而要避免消極的負債。消極的負債是指純消費性的負債,譬如信用卡、車貸等。這類的負債不會帶來收益,只會帶來支出。這類負債的增加就意味著投資的相應減少,降低了依靠投資獲得更多收益的能力。

同時,我們還要掌握相應負債在收入中的佔比,預防過度負債,它的風險是短期內導致生活品質的下降,長期會造成家庭的斷供或成為「負」翁。有關住房的負債,國際通行的原則是月供不要超過月收入的28%。消費型負債的原則是月還款不要超過月收入的20%,當然越少越好。既有住房月供,也有消費性貸款的月付款時,兩者加起來不要超過月收入的36%。這就是家庭負債的36/28/20原則。在中國情況做些改變,即房屋月供不要超過38%,而消費性月還款不要超過16%。但是家庭的總負債不要超過50%。

總而言之,要注意負債的類型和負債的比例。如果你有較好的投資機會,或你有不錯的投資經驗和渠道,並能取得高於銀行按揭利息的話,應該適當利用負債槓桿來增加自己的收益,取得更好的回報。


公司的負債不是公司的資產。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通常所說的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指的是在「數額」上的相等,比如「你的腋毛數等於我的歲數」。

負債和資產根本不是一個性質的東西!

完全不是一碼事!

請停止胡說八道!

不是同類物怎麼能劃等號?

對於一個公司來講,什麼構成了這個公司?是資產。你可不要說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也是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會計要素,但不是公司的組成部分。因為公司是獨立法人,有獨立財產,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本質上是公司外部(股東、銀行、員工等一切可以和公司簽訂合同的主體)對公司的請求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如果你理解為別人的資產,這是沒有啥問題的。但萬萬不能理解為公司自己的資產。


負債當然不能直接等同於資產。

負債是權益的一部分。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表達為資產=權益,權益包括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債權人權益即負債,故可以理解為企業的資產來自於債權人和企業所有者投入。

所以負債表達的意思是資產的來源是來自於債權人的那部分。而不是在概念上直接等同於資產本身。


看了別人的回答,我準備用最基本的會計學知識來回答。

根據會計準則:

1、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2、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很明顯,兩者有嚴格的區分。但一些答主錯了嗎?不能說全錯,只不過混淆了概念,即:將「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可能導致資產與負債同時增加」混淆成了「資產在一些情況下就是負債」。

舉個好理解的例子:企業向供應商購買原材料1000元,原材料入庫,可以用於生產經營活動,那麼,它必定是企業的資產,但企業可能暫未支付貨款1000元,所欠的貨款必定是企業的負債(將來要付嘛)。實物原材料,價值1000元,需付貨款,1000元貨幣資金,那麼題主會覺得它們是一回事嗎?

而且根據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許多人都沒理解好所有者權益這一個概念。所有者權益揭示了企業的真正所有者:投入實收資本的股東或合伙人們。所有者權益總額可以是負數,那麼這將導致負債&>資產的狀況,即資不抵債,企業所有者股東或合伙人需要替公司償還債務。所以,很明顯資產與負債關係密切,但完全是不同的連個概念。


首先開宗名義——根據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負債毫無疑問是一種資產。

為何很多人會困惑負債到底是不是資產?

那是因為負債從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被認為是一種虧欠,而不是一種佔有。

計算企業資產時,我們不需要考慮虧欠的問題,而只需要看清負債是一種佔有。

例如:從銀行借貸100萬元用於生產經營,企業實際佔有了100萬的資金,因此資產就增長了。

至於負債,那是關於凈資產的問題,這時才需要考慮虧欠的問題。

例如:你開一個燒餅鋪,自有資金5萬,找朋友借了5萬,那麼簡單來說你的燒餅鋪總資產是10萬,凈資產就是5萬,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其中有5萬是你借的,雖然你在使用,但這筆錢是負債。


推薦閱讀:

如果國家通過超發貨幣來阻止房價下跌,普通老百姓是不是無能為力?
市場到底可不可預測?
最適合中國股市的股票技術分析理論是哪幾個?
如何資產過億?
土豪金紙幣發行的意義是什麼?

TAG:投資 | 資產 | 財務管理 | 金融 | 負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