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一直沒有優良的馬種?
題主說中國沒有真正優良的馬種,應該說的是說戰馬、賽馬這一類
呃~~~我的意思就是說賽馬和軍馬,至於耕種,我真的沒想過。
@三皮 謝三爺邀請。隔輩經驗,略說一點,大家看看即可。題主說中國沒有真正優良的馬種,應該說的是說戰馬、賽馬這一類。從這一點來說,題主的論點是可以講的通的。但若是沒有這個限定,題主的論點就過於片面化。我就不引申了,直接說這個限定的論點。
- 良馬的產地
黃河以南自古就沒有產生優秀的可以軍用的馬種。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國嶺南有一種高度只有80公分左右的果下馬。果下馬_百度百科所以中國的不少優秀的馬種不是軍用型的,而是用作役使的。耐力很好。負重也很好。
- 氣候因素所決定的生產方式
- 在北境,馬匹是作為主要的日常性交通和生產工具使用。在基因的進化上,會有選擇性的向更有利的方向進化,可以參考鬥牛犬的繁育過程。
- 在我國的農耕範圍內,主要的經濟產業就是農業,而在農業生產力的變革中,能用來節省人力的方式,就是家畜。而在家畜中,牛無論是在耐力還是可馴化的程度上都要高於馬。另外,馬的四肢相比於牛要弱,不利於負重和挽使。以至於後來出現的騾子(馬驢雜交)耐力和負重都要優勝馬。但是騾子由於基因缺陷,無法繁殖。
- 飼養方式,牛、騾子都適用於粗養。而馬卻不能。成本收益上,牛更有利於在農業環境中使用。
- 雜交育種之「萌萌,站起來!」
- 育種是在人類社會變遷史上非常偉大的事情,同時也相當殘忍。大家都聽說過漢代的大宛馬引種的問題,大宛馬體格很大,中國馬體格普遍偏小。在沒有現在醫學的時代,交配並不是問題,嚴重性的問題是生育,簡單說就是生不下來。我曾經給雜交的牛接過生,牛犢子太大,卡在陰戶出不來,我用手掏的。如果不能分娩,後果就是母子都會········
- 有一個普遍性的觀點認為「回交」讓雜交的結果消失了。該觀點認為引進的良馬的基數太小。而待改良的基數很大,在回交的過程中,育種結果就消失了。
- 徵用軍馬
瘸子裡面的將軍,再不濟的種群都會有很多出類拔萃的馬匹,冷兵器時代,這些馬匹最榮耀的最殘忍的歸屬就是被徵用作為軍馬使用。而部分軍隊在對軍馬的處理上,是閹割之的。無論是閹割後的馬、牛,我都見過。他們有幾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認主易於馴化、精力茂盛注意力集中。比如犍牛(割過的),長的比種牛要高大壯碩很大。而且對陌生人極度危險。軍馬的徵用,從種群中抽離了很大一部分優秀的基因。一直到明朝,政府才對軍馬的進行轉向管理,分為官牧、民牧。當然官牧軍馬也是在邊鎮要鎮作為自給。而我國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邊鎮多是在西北境。
PS;
三河馬什麼的真的不能算數,在歷史馬種繁育的過程中,也不是主流種群。熱武器下的玩物罷了。伊犁馬確實很優良,但是伊犁馬屬於多馬種混合雜交,出現的也比較晚,冷兵器後期了。河曲馬:很多資料顯示河曲馬是蒙古馬的種群性後代,是蒙古大軍橫掃歐亞的時候留下的雜交的品種(也有資料說藏獒被帶往西域繁育出很多大型犬種群。待考),而且是和羌人等少數游牧民族的原有馬群雜交的。另外有記載的資料的也都說草原馬也很受到北歐北亞地區的種群的影響。說到底,以上三種馬都只能說是北方的馬。數千年來,中國的主要戰爭的線都在北方邊界。算不算中國的我也不知道。另外:緯度真的很奇妙,北方的馬體格很高大,如同北方的人一樣個子都很高。
我的感想:物有其數,好像馬生來就是只能在胯下賓士在戰場上,他不能像牛一樣耕作,也不能像豬一樣供來食肉。或許這就是宿命吧。從來他們只和鮮血榮耀站在一起。完---
因為自近代以前國內牧民基本是用群牧的方式在飼養馬匹,使得每匹馬駒只識其母不識其父,造成沒有血緣培育,沒有優良種馬基因的延續。話說回來,蒙古馬競賽基因並不優良,跑不快,跑動耐力也不出色,造成國內很多民眾認為蒙古馬優秀的原因一方面是歷史的虛榮心一方面是不了解蒙古人打仗的方式,他們長途奔襲一名戰士身邊要帶三到四匹馬,輪著騎。................有人說蒙古馬不管怎樣,耐寒耐飢耐操啊,那是因為蒙古馬血統不純,所以皮實,不宜生病。純血馬稍微有個傷口都會有可能得病,
以今日賽馬之標準看,中國古代的主要馬種,蒙古馬確實不行,矮小,爆發力弱。但在古代來說,蒙古馬綜合來看可以說是最好戰馬。因為其適應力極強,生存要求低,不善衝刺但耐力極好,所以蒙古軍隊能有堪比二戰時裝甲部隊的機動力,以及強大的長途行軍能力,可以一路攻入歐洲但戰力不損。於是乎對於軍隊來說戰略價值高於那些嬌氣的馬。就像二戰單獨戰力最強的坦克是虎王,但對於國家來說,虎王的價值遠比不上皮實耐用,便宜量足的T34。
中國沒有育種科學,別說馬,目前全球流通的好的牛羊豬雞也都沒有一個是中國自己培育的
@丹楓 提到了純種馬(Thoroughbred)
這個概念本身指得就是英國賽馬,而不是其他馬。基本上,所有賽馬都是三匹阿拉伯馬的後代,這個在 wiki 上能查到的。
這個從本質上,是因為商業觀賞體育在英國興起。這就包括賽馬。
賽馬只有富人玩得起,是身份地位的像征。賽馬的過程本身就是天然的選種過程。賽馬可以讓窮人過一把賭癮。
所以就發展起來了。其實也不過是 200-300 年的時間。好多人都不理解中國古代根本沒有育種科學這回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邏輯當初是極大的震撼中國人的。
中國古代可能有時候會朦朧的也知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或者虎父無犬子。之類原始粗糙的育種認知。但是實際上這種事情根本入不了士大夫的眼。一般只能靠底層的牧民和農民自己去實踐。
而往往牧民農民貧窮同時也缺乏教育去完成這一過程。
這麼一來中國古代幾乎不存在刻意育種的。
現在我們吃的雞是白羽雞,原產於法國。中國人只是在此基礎上做了些進一步培育。
現在吃的白色的豬是英國人培育的。中國本土豬我小時候見到的是黑色毛還挺硬的,有點野豬的意思。國內幾乎所有白色的豬都是在大白豬基礎上培育出來的。
牛,黑白花奶牛是荷蘭育種的結果。
羊基本也是國外培育的品種我們在加工。
除了動物沒有育種的概念,植物其實也沒有。
偶爾可能會有個別農民牧民刻意去做這種事情。但是沒有官方的支持,缺乏系統的理論。
並沒有形成一項長期的社會性的行為。
這麼一來沒有好的馬種就很好理解了。
士大夫光顧著研究不著調的倫理道德了。根本不在育種這種事情上用心去思考過。
中國南方的自然環境絕對不是不能養馬的環境。本身還是科技落後技術缺失的體現。近現代的戰馬是經過普通馬匹很多代的基因提純(簡單的說就是直系交配,其中會淘汰無數的不良馬),優選出來基因穩定的純種戰馬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所有馬匹身高體重差別不大於5%,體力耐力也相差無幾,通過一代代選育這樣的馬不怕槍炮硝煙且訓練起來無比簡單,任何一匹放到古代都是汗血馬中的汗血馬,更可怕的是這樣的馬居然是量產的,只要養得起數量你想要多少就要多少,這比古代那種靠人品的選育進步得多。根本就是碾壓的態勢。
但用這個辦法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就是要懂科學第二就是要大量的投入我國古代既無科學也沒有這方面的投入
前面有人說的黃河以南不出好戰馬是不對的。這觀點忒成舊,現代好的馬種有哪種是牧區培育出來的?中國除了水田區都是可以養好馬的。育種技術也是慢慢發展的。但問題來了,在宋開始出現了奇葩
今諌議大夫東莞臧公丙予之執友也其先人事故魏王符公彥卿諌議亦頗熟王之家事為予言王之在鄴也多畜名馬其牝亦有良者為之息種嵗擇健馬以配之往往得駿骨居一嵗有牝産子與他駒特異者既壯圉人將以合其母當孳尾之出月而示之見其所生卒無欣合之態將強之則蹄齧不可嚮邇圉人復曰以是駒配是母幸而騮俚談以牝馬為騮牡馬為騍其駿必倍不幸而騍又獲其種明年將胥靡之腐刑也俚言改馬也不可失也乃以數牝馬誘之乗?作之勢以巾羃其目間而進其母既已句徹巾然後暁其所生因垂耳俯首若不欲活者旁顧適有永巷但取其巷之長也非謂宮中之名脩直百餘步巷際有閈閎閎巷門也春秋傳曰輦而入於閎扄鑰甚固葢常所不啓者遂哀鳴疾馳以首觸其鋪平如是者數踣而死嗚呼禮稱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夫馬本獸也古聖人調伏而策御之故曰伏牛乗馬是也是馬也獸其身而人其心乎圉人誘陷知恥而死於小人之心也逺矣圉人之心望於禽獸者又逺矣予嘗恨不目覩其事具敝帷以葬之又懼其事久泯而不傳且欲警聲色狗馬之家與世之內亂者故記
大宋多奇葩尤其士大夫,育種的母本子本回交等被這腦洞大開聯繫到了社會倫理。比較悲劇的是宋以後沒了張萬歲這種技術型人才,多是腦門有洞的士大夫掌管馬政。這些人在內地搞馬政除了把馬給養死就是大肆圈地斂財。
其二有些人吹噓的蒙古馬,以宋人標準來說蒙古馬(當時沒蒙古叫契丹馬)。這是一種什麼樣馬的呢?
凡馬所出,以府州爲最。蓋生於黃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有善種,出環慶者次之。秦渭馬雖骨格高大,而蹄薄多病。文、雅諸州爲下,止給本處兵及充鋪馬。契丹馬骨格頗劣、河北孳生者曰本馬,因其水土服習而少疾馬。又泉、福州、興化軍亦有洲嶼馬,皆低弱不被甲,唯以本道廂軍及江浙諸處鋪馬
也就是說說契丹馬實際是比較渣的馬。有人說蒙古馬多容易爆騎兵海,可騎兵不是騎馬步兵。沒有好的負重能力馱不起甲具。耐粗飼並不是啃草根不吃精料了。可以從上文得出,宋史本土依舊有好的馬種的。可在建國後血統調查,河西馬種基本都被蒙古馬混血了。在河曲以外幾無獨立的馬種。造成這樣的原因我想是軍事失敗造成的。蒙古人大量南遷導致國內馬種退化。
其三,馬政不興根本原因後世馬政弊端何其多也。像市馬扣可以高額「奢侈稅」-宋代幾乎扣以馬價一半的稅,寄馬於民-馬不是百姓的財產死了怎麼辦,大肆圈地搞國有馬政-很多地都是被圈走出租了,向民間括馬-幾乎是沒本買賣等。這些措施無一都是戕害古代養馬業的...像漢代民間養馬給你免稅免疫給你獎勵這才是好的政策。最次你什麼都別管也可以。清代中期以前對關內養馬是嚴格限制的。後面不限制也沒搞什麼馬政了。去掉關外,北洋時期中國馬匹的存欄量世界前幾位。
南方馬多為山地馬,在適應山地生活的過程中變得矮小。同時期(工業革命之前)在西方的山區,則大量採用驢作為運載工具。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就是以驢為主要交通工具。在山區的狹窄,崎嶇道路上,馬的速度優勢無從發揮,驢的耐力成為優勢。同樣,中國的山區馬在自發的選育中,也變得類似驢,耐力好而速度慢。中國在宋後對待游牧民族戰績差,恐怕不是馬的問題,這可以稱之為帝國的墮落。
因為古代中國人並不注重科技類,被視為奇淫之技,而歐洲王室貴族則相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