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市發展程度越高,結婚年齡就越大?
這個歸根結底還是產業結構問題吧。結婚的根本目的是合法的生育後代,為後代提供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不養孩子的兩個人其實是沒有什麼必要結婚的。
在『非城市化』的情況下,孩子就是勞動力,多養孩子就多了勞動力,養孩子是正收益,養孩子是必需行為,那麼結婚就會儘早儘快。
在『城市化』的情況下,孩子是負擔,養孩子實際上要求對工作與事業的精力分擔一部分到孩子身上去,而且由於退休年齡越來越高,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對身體的消耗越來越多,多數人可能沒到退休就掛了,身體有幸還好能頂得住的人,通常也會考慮社會保障以及商業保險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因此也逐漸開始不存在需要等到自己退休讓子女養自己的問題。——在這樣的各種情況下,養孩子就變成了一件奢侈行為而非必需行為。只有在穩定了自己其他方面之後,才會考慮結婚生孩子這樣的事。
實際上,觀看歐美髮達國家來看,城市化進程已經走在我們的前面,就必然出現大量人群不願意生育的現象,那麼政府就得使用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人們生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學角度分析,婚姻理論的中心命題是為了最大化婚姻的收益,夫妻雙方在互補性的特徵上存在著正相關的關係,在替代性的特徵上存在著負相關的關係。例如,如果夫妻雙方的教育水平是互補的,那麼兩者的教育水平就是正相關的;如果夫妻兩人中有一個人教育程度較高,那麼另外一人的教育程度也會較高。如果夫妻雙方的收入水平是互相替代的,那麼兩者的收入水平就是負相關的;高收入的男子娶低收入的女子,或者高收入的女子嫁低收入的男子,這樣才能最大化婚姻的收益(當然,由於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是夫妻雙方的收入同時都很高或都很低。)除此之外,父母輩的壓力導致結婚延遲,如果沒錢拿什麼養父母,就更別說養孩子,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加速,人口問題開始日益凸顯。另外與西方相比,亞洲國家在養老金等社會保障方面投入較少,一旦家庭無法為老人養老送終,「老有所養」就會落空。結婚率下降還會導致生育率直線下降。1、經濟越發展,不想生育的人越多陳志武在《金融的邏輯》里講到過中國的養兒防老。養兒防老中的兒,其實是一種金融產品。你年輕力壯的時候養他,把價值存入,年老的時候價值兌現。這是跨期交易。但是城市化後,有一個發明讓這種金融產品作用大為降低。那就是養老保險。有了養老保險,你退休後領工資,不需要再依賴兒女贍養。
-------------------------------------
* 未來知識圖譜丨futureknowledge,這是一群醉心科技財經、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組成的社群。在這裡,拒絕空話套話。每周2~3篇更新,解讀未來科技,判斷前沿趨勢,思考智能產品。
http://weixin.qq.com/r/70jRye-EHrJhrauq9x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關注後回復「投資未來」查看《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目前觀察很多朋友是因為負擔太大,沒有要孩子的計劃不會結婚,然而結婚和孩子需要買學區房、掏奶粉錢和照顧雙方父母的資本。
還有一個挺特別的原因,不知道典不典型。一個朋友講過:不想結婚是因為結婚的責任太大,妻子孩子雙方父母,需要分出很多精力金錢還有感情維護,他不是不想,而是根本分不出。目前的工作就已經讓他精疲力竭。再加上發達城市的現實性和不確定性...多少讓人對婚姻有些飄忽的感覺。
我覺得他說的挺對的一句話是:如果沒有到心智成熟和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絕不將就絕不隨大流結婚生孩子,水到自有渠成時。城市發展水平越高,通貨膨脹也越嚴重,貧富差距越明顯,如果你收入不高,很難過上高品質生活,如果你沒有收入,你就會很難生存下去,更別提娶妻生子。
現代社會就是這樣,缺乏物質生活基礎,將直接形象你的精神生活。因為隨著城市化發展,1. 人的生活豐富性大大增加,不像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會被更多東西佔去精力和時間。2. 現在退休年紀變晚,整個人的生命周期和心理年齡也是相較城市化前晚熟的,本科畢業二十四,很多再念研究生博士,出來也基本三十了,但是從學校出來心理基本就是個孩子,所以。。。3. 城市化帶來更多思想觀念的轉變,不再是小群落的生存模式,人們以社群歸屬感為重,現在的人際交往更碎片化,所以趨同效果減弱,自然受周圍影響都結婚生子的程度也減弱了;4. 隨著現在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同性戀的觀念正在越來越被接受吧
選擇太多,房價太貴,人太現實.
我是這麼理解的:不發達地區要考結婚才能獲得的資源,在發達地區只要靠自身努力就可以得到了吧。
經濟獨立帶來個人自由的外部支撐,
一點淺見,我覺得以前人的生育率高是因為娛樂少。所以可以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來帶孩子。
現在娛樂節目太豐富了。選擇太多了。。年輕人又自私。。自己玩還來不及,哪有哪份閑心結婚生孩子。。我的觀點有局限性,因為本身不是大城市出來的。我覺得這跟結婚成本和生育成本有關。我這邊環境屬於比較封建的,普遍早婚。結婚成本基本上都是父母在支付,而且接受的教育低,大部分甚至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出去工作,到結婚的時候大部分都有幾年的工作經歷,有一定的能力來支付一部分的結婚成本。雖說也越來越高,都是相對大城市,還是低的。至於生育成本,在小城鎮和農村,小孩,基本上祖輩養,屬於放養,管吃管喝管玩餓不死。等孩子可以上學了,你知道的九年義務教育,花費也不大。孩子的父母支付的生育成本基本上就是出生去醫院的花費,還有做媽媽的懷孕坐月子的各種不方便,甚至這些都不必孩子的父母出,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都會樂意花這個錢,也樂意伺候懷孕或者做月子的孩子母親。所以基本上生育成本很低。必須提一句,產檢什麼的,在我這邊壓根不普及。如果你按照醫囑去,很有可能會被說瞎折騰,浪費錢,基本上,孩子的媽媽也沒有那個應該去產檢的意識。生育成本低,很大的幾率懷孕了就會生下來。大城市不一樣,結婚成本和生育成本都很高。接受的教育年限多,年齡就上去了。然後關於生育成本,產檢基本上普及了,還有孩子的父母一般會規劃,在哪個階段要孩子比較好,會不會影響升職加薪,有沒有哪個能力去支付奶粉錢,孩子的教育費用等等。而且普遍注重孩子的教育,興趣班什麼的不能少,還有早教等等。不多工作幾年,怎麼去支付這些生育成本?一般考慮到這麼高的生育成本,大部分人都會量力而行,生育了一個小孩後,三四年內基本上沒能力養第二個。等有能力養第二個,一個年齡上去了,二個大的那個也在燒錢的階段,很可能懷孕了,孩子的父母也不想生下來,感覺養不起。
因為結婚這件事,是成本很高,風險很大,失敗了就損失慘重的一場人生豪賭啊!只有足夠成熟,才能下的了這個重大的決定。晚婚就晚婚吧,人要活好幾十年呢,就讓對的人遲點出現吧,這樣就不會莫名其妙的分開啦!
確實,談朋友大家都願意,論結婚可能過於沉重
結婚成本高,加上生小孩養小孩需要大量精力和金錢,越是大城市結婚帶來的一系列成本就跟著提高了,所以城市化過程中整體上出現結婚年齡越來越大
我覺得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1.更加註重個人發展與實現;2.生活方式多樣化;3.更加註重生活品質;4.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壓力增大
因為除了結婚還有很多事要做。
因為忙著立足忙著謀生忙著生活忙著發財
結婚是一種投資,包括婚後的孩子,都是很耐的投資,隨著城市化率提高,機會變化越來越多,人們的不穩定性增強(特別是外來人口),自身的價值回報需要跟多時間來變現(更長時間的工作積累),這使得投資能力變弱,所以延後結婚年齡成為一種必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城市發展,本身說明是和平年代,人們的壽命也會延長,對繁育後代沒有災難時期那麼迫切,結婚這種繁衍行為自然退居自我價值實現之後了。
青年思想進步結婚成本大幅上升
因為,大城市複雜的社會和階級形態。導致擇偶需要的信息變得十分不充分。對自己的和潛在對象的精確定位,需要更多的時間。
大概是因為房價吧。。。。
歸根結底就是城市大了,生存壓力大,沒有那麼多時間考慮情情愛愛,更現實,考慮更理性。所以不易衝動結婚。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推薦閱讀:
※世界各國法定結婚年齡,為什麼其他國家這麼早,中國這麼晚?
※看著前女友結婚是什麼感覺?
※知道前女友結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結婚是應該找個喜歡的人結還是找適合自己的結婚?
※結婚必須買房?不買房就不能結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