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越來越 「重」 ,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有哪些?為什麼?

近期新浪微博新版升級之後,功能增加不少,頁面也越來越複雜,速度也有所下降。


新浪微博的「重」,不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新浪微博自己的需要。營收是新浪微博下個階段的重點,即圍繞新浪微博建立完美商業模式。

Twitter模式的輕,難以承載重大的商業企圖,這從Twitter與Facebook 10倍的估值差距就能看出來。新浪微博最希望的是,借Twitter的雞窩,孵Facebook的鵝蛋。但問題是,這兩種模式是完全不兼容的。Twitter因其輕便,而獲得了用戶,用戶因其輕便,而沉溺其中,而信息因其受關注度,而獲得傳播。一旦Twitter的timeline中充斥大量與用戶興趣無關的商業信息,一旦大量複雜的操作(如遊戲)在Twitter上鋪陳開來,則Twitter原有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新浪僥倖抓到一隻母雞,卻總是希望它下的是鵝蛋,這就是新浪微博變重的內在原因。隨著新浪微博變重,隨著新浪微博營收壓力的增加,核心用戶的流失是可以預見的。


新浪不是越來越重,而是facebook野心慢慢顯現而已,這點我很看好,很多人從現在的三欄布局發現了它的facebook野心。而我從它有api的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這一點。api才是核心的信息架構,twitter也有api,但是使用api的開發者做出來的客戶端,而不是象facebook開發者那樣作出用facebook登陸的app。而新浪微博一開放api就出現了大量類似facebook內應用的app。

這說明兩個問題:

1、國內的開發者需要,可以讓產品在其關係鏈中爬行的api,而國內的sns沒做好(私心太重),他們對大的應用很好,這點沒錯,大的火的應用是用戶可能選擇你的原因,而多的優秀的小應用是用戶不離開的長尾壁壘,他們對小的應用開發者不夠友好和親和。

2、新浪自身的立足點在於此。

這是我很看好的。


雖然微博越來越「重」,我還是比較樂觀,期望看到新浪微博從45度用戶關係逐步發展成騰訊一樣的0度關係,這種挑戰性來自於從45度到0度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在15度和0度都能卯實基礎,有效地滿足用戶需求和良好體驗。

45度關係(粉絲與關注)是新浪微博的基礎,但這種關係要靠不停地事件營銷來保持熱度,對於新浪微博希望拓展更多的用戶群體是沒有用處的。接下來,我認為新浪微博應該重點經營15度關係,也就是草根博主與達人,據此把新浪微博變得更加下里巴人。15度關係的運營重點不再是名人而是話題,通過話題讓新浪微博構建的這種生人關係更加穩固。現在來看話題在新浪微博的重要性正在越來越凸顯,這是新浪微博之所以遠遠超越其他微博的原因。

不管是名人還是話題,用戶關係還是生人關係為主,靠生人關係無法完全切入到騰訊的領域,新浪微博最終的目標一定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搶佔騰訊的地盤。接下來爭奪的熱點就是熟人關係,對應到新浪微博也就是互粉關係的合理化和價值化。目前看這一步可能需要靠成熟的開放平台才能達成,遊戲的切入是一條捷徑,所以我們看到微遊戲平台只支持互粉關係,應是希望能夠藉此引導用戶有意識地去經營熟人關係,而應用開放平台並沒有這麼做。

新浪微博面臨的誘惑太多也許是他們最大的風險,比如企業微博的經營,很明顯的正在走向一個非良性的垃圾廣告泛濫的不歸路,這絕對是飲鴆止渴。


我覺得,可能我們不應該擔心新浪新版產品的重,當然這個重確實帶來了差的用戶體驗。我載入一個新浪微博的頁面,居然帶寬速率可以跑到300K!我覺得現在最擔心的是新浪微博的雜。信息太雜了。前一段時間被大家唾罵的殭屍粉被新浪整理了一番以後,現在的微博信息則幾乎80%以上都是社會性的,浮躁的,偏見的,虛假的信息。新浪微博越來越像報紙,而不是「親密」信息與強關係鏈沉澱的地方。這一定是曹國偉最擔心的。而新浪微博新版所做的努力就像各位所講的,走向FB之路相信也是新浪微博不多的幾個選擇。

是的,新浪微博上可以賣出百萬首歌曲,推薦出百萬下載量的應用,但是這與那些動輒滿屏社會性消息轉發相比,這可能只是雜草叢中的一朵花。新浪而且還為此擔負巨大的監管壓力。新浪應該計算過這個得失。養一堆「騷客」在國內現在的環境下是一個0與1的遊戲。

另外,微博的新版其實還突出了搜索,搜索是新浪一直在謀局的。就像twitter推行實時搜索一樣,新浪希望成為集大成者,而不僅僅是FB。

anyway,新版真的體驗很差,本來信息很雜,頁面布局也變的很雜,希望微博團隊能夠看到這些信息,好好思考一下。比如說左邊的消息與右上角的消息在功能設置上重複性為什麼不能更精簡一些呢? 每次翻到新頁面,總是先跳出很多推薦能不能針對用戶少一些。唉。。。。


對於設計師來說,所謂「負面的影響」,就是要克服整天面對一個一個毫無秩序、美感的產品帶來的痛苦。所以,我不忍了,做了一款插件#微博急簡#,以此來改善新浪微博新版的界面。僅僅是以css為武器,以display:none !important為彈藥,來摧毀、清理新浪微博新版來帶的一切多餘的物質。

有興趣的來此圍觀吧:微博急簡

--

更新:弄了個小捐贈https://me.alipay.com/diffwang,大家隨意...


感覺新浪在做一件南轅北轍的緣木求魚行動。

緣木求魚,是新浪看準了 Facebook 過去 7 年做的那件事兒——沒錯,做的很大的一件事——想複製之。

南轅北轍,是不知新浪為了雙向的通訊和人際關係,可能會破壞其原本單向的廣播機制。

這一切只是因為今天 Facebook 是一家一千億美元的公司,而 Twitter 是一家以百億美元的公司。哦,還有那隻企鵝。

當然,新浪也許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小心翼翼的拐大彎實現 Facebook 和 Twitter 也不曾完成的壯舉:1+1&>2.

但 1+1 沒有大於 2 通常是有其理由的。

我很遺憾新浪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對廣播式新聞媒體的熱忱,其實這是很好的機會,當它擁有大量的權威和明星用戶,有效的廣告機制甚至直接營銷很可能即將破殼而出。我完全相信 @veggieg 在新浪上一塊錢賣一首歌,一周就可以賣出百萬首去。我也完全相信@李開復 在新浪圍脖上推銷自己最喜歡的應用或書,可以賣的很快。

新浪不去跑通這個體系,令人遺憾。


微博這麼巨大的信息流,加上處理各種類型信息的功能很正常,各取所需,但成千上萬的人總有些想整明白所有功能的,然後他們把自己累死了,個人覺得大部分用戶只會感覺到UI的變化,從這點上微博變化不大,微博的新功能也沒有影響到微博快速的核心屬性,TIMELINE還是那個TIMELINE。僥倖抓到母雞之說,一方面我覺得是對別人付出努力的不尊重,一方面讓我有一種機會等同於行業領先的錯覺,說有點得罪的,那飯否哪去了?SNS是個新興行業,個人覺得就算FACEBOOK也是一種探索的狀態,它們心裡整明白了一種模型,但市場也不一定符合它們期望的這個模型,在市場未成熟前,誰也無法以自己的一種所謂模式俯看吞併另一種模式。有不同的聲音說明大家重視這個東西,是好現象,同樣的,從現象發起主體來說,有改變比沒嘗試好。而新浪應該注意的是在這些嘗試中聽取意見,希望培養用戶的同時儘可能小的讓用戶迷失。


轉載一篇文章《新浪的觸頂和騰訊的逆襲》,個人感覺在這裡看來還是有些對題的,原作者為:http://weibo.com/cicada

-----------------------------------------------------------------------------------------------------------------------------------------

元旦前,騰訊微博開放新版測試,試用後頗多感慨。因懶惰拖了一個半月,才來寫這篇文章。

整個2011年,一直有人說「新浪微博不行了」「新浪微博滑坡了」。狼來了喊了一整年,到年末似乎聲音越來越大,這倒不是什麼大災變,有可能僅僅是輕微的觸頂回彈,甚至只是上升速度放緩而已。

對淡出新浪微博的用戶做了幾個小樣本訪談,原因很雷同,都對公共話題感到麻木,又厭倦了大路貨轉發。看上去,似乎正印證了「社交才是微博的出路」「騰訊微博才是最後的贏家」,我可不這麼想。我訪談的用戶在新浪微博也有自己的社交關係,同事/同學/家人等等,小圈子裡經常發一些生活類的話題。尤其在淡出新浪之後,他們並沒有回歸原本常泡的人人、豆瓣,或轉戰騰訊微博,而是處於一種「什麼都玩膩了」的飄忽狀態,像是被重口味「吃傷到了」……

對於社交之於微博,我有幾個觀點:

國內用戶分享生活的頻度並不高,主打社交牌的話,無法維持微博的熱度與速度,因此還需要引入公共話題來調和信息生態。加入媒體的基因,會讓微博這盤菜的口味更香更豐富。

公共話題與社交網路並不是對立面,被公共話題吸引來的普通用戶,他也會自然而然地分享生活並擴大社交圖譜。精英的互動來自其話語權,草根的互動來自其社交關係,各行各路便是。

有人說公共話題與精英體系壓制了草根的話語權,這是沒譜的事兒。相對來說,微博的公開屬性對個人分享帶來干擾更大,隱私問題不會因為「目前都是朋友們關注我」就變得無足輕重。

信息的高速流動既是微博最大的魅力,同時也稀釋了最有價值的信息,單單靠關注分組、悄悄關注並不能根治。從「稀釋」的角度來看,相對於公共話題,大量轉發「廉價娛樂推」對社交的禍害會更嚴重一些。

援引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的觀點:「Twitter一直在為公共對話提供服務。社交於我們不是唯一被用戶使用的的部分,我們看到Twitter更多是一個信息工具。」這也正是我對微博客的理解。

歸根結底,微博的社交化,生活化,都是順水推舟的生態發育過程,產品設計或運營無法強行加速,更不可能華麗逆轉。不論騰訊喊出「心聲」口號,還是新浪加強對生活推的引導,都得在漫長的時間裡見效。

從急功近利的角度,我更建議新浪在運營上強化「有時效性的本地生活信息」。如果用戶能夠以微博的形態,便捷查詢同城最新的電影/場次、最近的展覽/演出、名牌打折消息、數碼新品上架、附近的餐館特價、酒吧優惠……會不會有吸引力?發布消息的認證商家只需要按格式發一條推而已,即便對網路無知也能輕鬆應對。

再說說騰訊微博。對於騰訊微博、騰訊開放平台我一直很好奇,這麼大的一個生態圈,沒法走馬觀花就得出什麼結論。但既然玩不進去騰訊微博,熟悉的人又都在新浪微博,找個人訪談都沒轍。只好霧裡看花。

恰逢騰訊微博新版測試,跟去圍觀之後,對產品設計讚不絕口。體驗版借鑒了Twitter的Phoenix界面風格,又有不少創新細節,如微群與主界面的結合,輕巧的消息浮窗提示,人見人愛的清爽UI,乾淨流暢到讓人歡喜。這些交互層面的改進都還是毛毛雨,真正打動我的是「實驗室」,相當於用插件的方式來添加新功能,豐儉由人,拿到足夠的實測數據後再考慮全面發布。

這一擊,恰好打在了新浪微博的軟肋之上。新浪微博最大的問題不是有人厭倦了,離開了,而是產品越來越臃腫,像個三四百斤的胖婦人。新浪的想法太多,目標太多,試錯也太多。每一項新功能的推出都滿足了一部分用戶,也讓另一部分人抱怨然後無視。不斷的疊加與試錯,堆積成山,產品重得喘不過氣來,至少帶來三條隱性傷害:

1、產品被塞得太滿,新功能的插入不便,阻滯了更多試驗進行

2、界面元素太多,分散了用戶注意力,試驗效果受到干擾

3、即便發現了什麼潛在機會,受限於產品複雜度,也很難快速集中突擊

我在12月底的一條微博對此評價道:騰訊微博的新架構能容忍更靈活,更敏捷的嘗試,並在一擊而中後更迅猛地發力。它現在還不能打敗新浪微博,但製造了「未來有可能」打敗新浪微博的機會——在以前,連這個機會都是完全沒有的。騰訊借改版輕裝上陣,勇敢探索和新浪微博不一樣的打法,產品架構強有力地支持了冒險精神。給出一年,兩年時間,未嘗沒有翻盤的可能……俗話說一命二運三架構嘛。

反觀新浪微博,作為市場領先者,作為和Twitter差異越來越大,獨一無二的中國式微博產品,「高處不勝寒」正是最迷惘之處。我本人是新浪微博的鐵粉,但在兩年多的使用中,並未發現它有著鮮明的產品理念、產品價值觀、產品原則性;或者說「有求必應」就是新浪的風格。用戶要什麼,運營要什麼,政府要什麼,領導要什麼,新浪就加什麼。最後做出來的產品雖能滿足「各方面需求」,卻是個氣味混亂的大拼盤。值此觸頂之際,正當是新浪銳意探索之時,產品的笨重卻拖得跨不開步子。

說白了,這還是基因在骨子裡作祟。誰在台前代表新浪微博?陳彤?曹國偉?又有哪個產品大牛手掌微博實權?對比清一色產品出身的騰訊高管,新浪微博雖遙遙領先,卻過早患上三高。即便無視競爭對手,「產品三高」對急於靠微博營收提振股價,分拆上市的新浪來說,亦是極大拖累,人胖體虛打不動拳。

坊間盛傳,新浪微博今年會開放個性化的顯示廣告業務,又有流言說,廣告公司摩拳擦掌興奮得很喲。對於微博廣告能賺錢,我不懷疑,追隨Facebook的輝煌則無可能。微博的信息焦點過於集中,頁面結構過於簡潔,用戶行為過於單一,顯示廣告的天花板不算太高。即便照著Twitter的另類銷售套路來,國內客戶又無此覺悟。

算了,賺錢的事情我是外行,多說容易漏底。曾考慮買新浪的股票,被i美股的老同事打擊了一番,深刻認識到自己對理財完全白痴,悻悻拋下貪念,在下崗歲月,在通貨膨脹中流著淚坐吃山空。


【跑題】

推薦 chrome 應用 adblock,從此擺脫亂七八糟的新浪微博頁面。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adblock/gighmmpiobklfepjocnamgkkbiglidom


can be light, can be heavy, while typically light. it"s all up to you to decide.


新浪的大動作顯示出新浪投資人對微博的重視程度。

新浪的大躍進也顯示出新浪的急躁和沉不住氣。

他借鑒了推特的產品形式,想學非死不可的商業模式。

卻學不會非死不可的精髓。

看過《社交網路》的人知道,非死不可的第一個財務總監要快盈利。

但是後來被否決了,因為臉書要打造為時尚,而不僅是賺錢的項目。

非死不可和推特的創業者都是帶有理想的創業者。

但新浪是大門戶,他們的股東要的是錢,何來理想?

網站目的不同,結果也會往哪個方向走。

雖然新浪不至於倒塌,但絕對無法取代美國人看待推特的地位。

但也最終學不會非死不可的商業模式,微幣遲應該是失敗品。


負面大家都說了很多了,都是那個point,太重了就不是微博了,不是微博了還能吸引用戶么?

但是我還是覺得新浪做了一件挺正確的事情,因為微博承載了新浪太多的希望,一將功成萬骨枯,他不這樣做也是不行的。如果失敗了,只能說新浪不適合利用微博盈利;或者微博本來就不容易盈利


新浪微博在做加法,越來越複雜;twitter要做減法,趨勢是越來越簡潔!


個人小看法

新浪微博一開始是以twitter為藍本,但並不滿足一twitter的模式

現在改成sns模式,也是新浪的一種本土化嘗試

我們現在很多人的微博,包括微博營銷,包括官方微博.和twitter模式已經很不一樣

這可以說是中國特色,不能說好和壞

只能說 這是一種嘗試和改變

但是有個前提,我們80%的普通客戶體驗必須要好


最直觀的就是,批閱新浪微博越來越吃力了,很多時候滿屏幕的轉發…直接後果是我轉入推的陣營了。另一個問題是新浪輕博客的雞肋,這應該是有目共睹了。我心中的微博就是twitter加一個評論功能,可以不打擾到foer,這就足以。新浪微博越來越重,如果它的定位還是微博,即使這種改變是進步,新浪也不再是我所需要的微博了。

ps,新浪倒是可以把uc,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集合起來,做成google+模式,或許定位能更清楚一些。


新浪就使勁折騰吧

非要把簡單的事情做複雜、簡單的產品作難用

新版微博的各種惡評不就證明了這一點

有精力先把載入速度給搞上去好嗎,每次打開慢的要死


新浪微博有點兒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態度,自以為現在有領先優勢,就不顧用戶體驗,很多時候進入網站慢我就會離開,雖然不會導致轉移到別的網站嗎,至少會影響到它的評價和用戶訪問量,然後也會影響廣告收入和很多微博營銷的效果。


新浪微博原本的產品功能已經做好了嗎?起碼我發現很多人抱怨的滿屏轉發信息瀏覽不過來的問題還是沒有有效解決. 個人的暫時解決辦法是分組作標籤,但是默認還是全部都顯示的。用戶體驗上還有巨大提升空間。同時新浪每次就是做不好專註,老把自己想像成互聯網大鱷。在我看來它遠不是那幾巨頭的對手。


其實我覺得各位的回答有點奇怪。

因為很多人潛意識裡都認為你新浪微博是模仿twitter的,你現在怎麼越來越不像twitter了。

但是看看facebook和twitter市值的對比吧,他為什麼非要走twitter的媒體路呢?雖然它是以媒體的模式創建和成長的。

但是當年,QQ還是個聊天工具了,它走得跟MSN、ICQ不同,但這不代表它不能在商業上成功。

這種大公司的實質想走的模式只是賺錢模式,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問題在於,它們膨脹的慾望,而不可能真正關心用戶,用戶只是他手中的棋子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新浪微博不能修改登錄郵箱?什麼時候可以推出如 twitter 一樣的更換登錄郵箱的設置?
為什麼微博會自動關注不認識的號?
為什麼中國的 SNS 的增長和用戶活躍度會受到微博極大的衝擊,而 Facebook 卻沒有受到 Twitter 的衝擊呢?
新浪微博改密碼,想改回以前那個密碼,說不能使用舊密碼怎麼辦?
微博上@weed 是誰?

TAG:新浪微博 | 微博 | 社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