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嚮往著去西藏旅遊?
01-04
有地質奇蹟,高海拔的喜馬拉雅,狹長蜿蜒的公路
有人文奇觀,藏族令人敬畏的神秘看天之純,感受內心之寧靜
當然了,以上言論純屬沒去過西藏的人的YY因為不了解,和自己身邊你的生活差距大,所以好奇,所以想了解
因為我國的主流哲學從20世紀初開始向二元論發展。所以人們在生活中間一直尋找天堂在哪裡,蘇杭、桂林、鳳凰、大理、麗江、香格里拉、西藏就是這麼一脈相承下來的。我估計再發展,人們只能奔南極去了。
高海拔的誘惑。對未知的好奇心。追求信仰 突破自我。純粹裝逼。
去過雲南的梅里雪山,以前對此類高海拔的地方沒什麼特殊的感覺,這次腳踏實地的上去了,你會覺得天這麼近雲這麼低山這麼高,這就是愛上高原的全部理由
因為沒有去過啊
吹NB的時候有的說比如:A:前段時間幹嘛去了?B:去西藏了…哇啦哇啦…A:怎麼去的?B:開車去的…哇啦哇啦…A:我那次是騎車去的…哇啦哇啦…B:…
確實美得讓人窒息,那裡沒多神聖,也有傻逼,但是那裡的宗教人文氣息,風景確實讓我覺得每次都不虛此行
(往複在讀讀日報上線啦,搜索往複,即可關注~)總結一句話:不再相信人間有凈土,才是真正的悲哀
西藏遊客的層次有三——
第一類人,止於欣賞美景
第二類人,執著尋找信仰
少數第三類人——
是一個生命在叩問和聆聽另外的生命
你看火車經過青海無人區的時候,那些終年寸草不生的土地和石頭,才發現盛夏中也是有地方在荒涼的,熱鬧中也是有人在寂寞的。有些石頭在為沒被女媧選中悲傷,可有些石頭是連悲傷的權利都是沒有的。
去西藏「尋找凈土」的裝逼青年不可怕,不再相信人間有凈土的年齡才是真正悲哀。我們都背誦默寫過的《桃花源記》,越長大越讀越心痛—說最後一個尋找桃花源的是南陽劉子驥,「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看似荒誕,其實在說最後再沒有人相信有桃花源了,再不相信人間有凈土,才是真正的悲哀。你看櫥窗里那串價值不菲的紅珊瑚佛珠,那麼刺眼的纏綿。一百萬年前,她是海底的紅珊瑚;一百萬年後,她隨著海陸變遷顯露高山岩石層;一百年前,她被打磨成佛珠陪哪個喇嘛為逝者念過長經;一百天後,她會被哪個男人買回家,和哪個姑娘訂婚過日子說我愛你。
「昨日黃土隴頭哭白骨,今宵紅燭帳底卧鴛鴦」。這句話我們小時候都會背,當左手是雅魯藏布江的洶湧澎湃,當對岸是文成公主走了3年的唐番古道。當在落寞幽靜的卡布林卡想著它曾經香火繚繞的鼎盛和威嚴,亂鬨哄,你當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到最後,其實都是給他人做了嫁衣裳。http://weixin.qq.com/r/10VdRSDEK31UrWQm9xDF (二維碼自動識別)
也許是因為那裡是國內唯一一個不會被安排出差的地方吧
現在的宣傳,對於西藏那邊,都是聖地,純凈,信仰一系列美好的辭彙形容,論壇的照片都是風輕雲淡,草原雪山,美景。 其實,我覺得,西藏是一個和內地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內地的城市,每一個都大同小異,而西藏不同撒~ 去一個沒去過的地方感受不一樣的風情~
想去尋找這世俗里唯一凈土吧!
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宗教聖地,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不同的是主修密宗,在文化上更加具有神秘色彩,更加吸引人。且是中國大陸內為數不多的自然環境沒有被污染破壞的地方。
因為西藏很不一樣
因為那裡離天最近吧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覺得他們可能是因為西藏地理環境的獨特性,藏文化的獨特和神秘,還有炫耀心理作祟吧。我因工作去年六月在青藏高原生活至今,西藏下屬各區我都去過,我非常尊重西藏,但同時我也覺得這裡不適合非藏族人士生存,有親朋想來我都建議他們不要來。
離世俗最遠離自然最近
受蠱惑的多吧.如果說景色和凈土.其實川滇線更好.
你有沒有下雪天看到鬆軟的積雪就有踩上去留個腳印的衝動呢?對。這種原始的佔有慾在西藏這個旅遊目的地尤為明顯。對於外界的誇讚,總想自己去佔有一遍,破壞一遍,心理才會痛快。不是么?
推薦閱讀:
※大家怎麼看進藏路上藏民帶小孩攔車要錢財和外地遊客給予的現象?
※在麗江、西藏這樣的地方開文藝小店、酒吧、客棧,一般賺錢多嗎?
※我想去中國各地旅遊,尤其是小鎮跟沒商業化的地區,但第一次不完全敢自己去,有誰能給建議嗎?
※有沒有一款西藏旅行相關的APP?專供懶人、路痴、結伴搭夥~~
※如何看待「大眾官方微博幫豐田怒刷一波廣告」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