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壽大師為什麼被尊為凈土宗六祖?
永明延壽大師對凈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四料簡吧,但就憑這四句話就被尊為凈宗六祖是不是太過了,另外延壽大師的萬善同歸集應該對凈宗也有影響,但我覺得延壽大師更多是在強調事理圓融,批評當時禪宗執理廢事的風氣吧?
人藝有一位老藝術家——于是之。
他塑造的《茶館》中的王利發永遠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但是一個沒有學過表演,不懂戲劇,也沒實實在在演過一齣戲的人來說,這老頭子沒啥……
但是真等自己實實在在演起來的時候,才能對於老的成就管中窺豹,略曉皮毛
佛法也一樣,佛法不是知識,不是學術,不是學問,不是一攬子的知識點和一套知識結構。
而是實打實的定慧實修,實證之後的智慧境界和禪定功夫。
實實在在的知道怎麼用肉包子打狗的方法去念佛,怎麼督攝六根凈念相繼。
面對每一個對境的時候如是知道什麼叫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實證凈念相繼,得見本來面目。深諳凈土又是大密宗又是大禪宗的實相。
回過來由此來接引和度化每一個眾生,而在其中又時刻觀照自己的行持和功夫……
不做一做,只在旁邊看,永遠覺得不太難……
於老的偉大在於從不討好觀眾,從不賣弄技巧。他就這麼自信。他就知道該如何的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里去表達每一個人物,念好每一句台詞,演好每一個角色。
永明壽大師的偉大在於不以佛法做人情,不為了度化眾生而賤賣佛法。他知道智慧實相的如如不動,他知道眾生的難調難服,傳好每一部法,念好每一句佛,打好每一堂坐……
想學佛,想學文化,想讓自己別那麼蒼白和淺薄,有兩部書要看,一個是《資治通鑒》,一個是《宗鏡錄》……
打開宗鏡錄,隨便翻一頁,隨便找兩行。都夠他老人家給祖師們當祖師……
凈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1生平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延壽,字沖元,本丹陽人,後遷浙江余航。少時誦《法華經》。錢文穆王時,大師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輒買放生,自己薪俸用完,即用官錢買之放生。後被告發,當坐死罪,押赴市曹處斬。文穆王派人視之,指令監刑人,若見犯人懼怕,即殺之;否則放之。大師臨刑鎮靜自若,面無戚容,云:「我於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莫知其數。今死,徑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文穆王聞而便將大師免刑釋放.
被釋放後,大師投明州翠岩禪師出家,次參天台德韶國師,發明心要。受法嗣,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
大師常修法華懺,精進禪觀,常感瑞應。一日中夜旋繞次,見普賢菩薩像前所供養的蓮華忽然在手。大師思忖素有二願,一願終身常誦《法華經》,二願畢生廣利眾生。憶此二願,復樂禪寂,進退遲疑,莫能自決,遂上智者禪院作二鬮。一是一心禪定鬮,二是誦經萬善莊嚴凈土鬮。大師於佛前冥心精禱,信手拈之,七次並得凈土鬮。由是大師一意專修凈業。誦經三載,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口,從此發得觀音辯才。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師受吳越忠懿王邀請,復興杭州靈隱寺,次年遷住永明寺(即今天的江浙衢州天寧寺),接化徒眾。大師日行一百零八佛事為常課,其中重要的項目有:受持神咒(大悲咒,尊勝陀羅尼咒),念佛,禮佛,誦經(《法華經》,《般若心經》,《華嚴凈行品》),坐禪,說法。每日虔禮十方十佛,釋迦,文殊,普賢,彌勒,觀音,勢至等,每夜施食於曠野鬼神等。
大師發願求生西方,日念彌陀聖號十萬聲。日暮時往別峰行道念佛,隨從念佛者常有數百。清宵月明之夜,時聞螺貝天樂的聲音。忠懿王敬重其德,聞此大為感動,嘆曰:「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為大師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賜號智覺禪師。
大師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數千。常為眾人授菩薩戒,施食放生,泛愛慈柔。一切功德悉皆迴向眾生,以作往生凈土之資糧。勸勉大家老實念佛,以身作則,坐斷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義學藩籬,精行萬行,莊嚴凈土。
宋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焚香辭告眾人,趺坐而化,時年七十二歲。著作宏富,有《宗鏡錄》,《萬善同歸集》,《神棲安養賦》,《唯心訣》,《受菩薩戒法》等六十餘部(篇)問世。《宗鏡錄》一百卷,廣大博覽,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永明可謂一代碩學。
永明大師圓寂後,有一從臨安來的僧人,經年繞大師塔,旁人問他何故繞塔?那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過冥界,看見閻王殿左邊供了一幅僧人像,閻王常在像前禮拜,我私下詢問:閻王禮拜的僧人是誰?得到的回答是:「那僧是杭州的永明延壽大師。大師靈逝,未經冥俯,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閻王尊重大師德業故,天天禮拜。所以我來這裡繞塔,以示恭敬之心。」
2思想
永明大師集大乘佛法於一身,繼承慈愍三藏融通各宗,會歸凈土的思想,主張祖佛同詮,禪教一體,折衷法相,三論,華嚴,天台,以禪融合貫通之。大師持律精嚴,欣求往生,以〈〈華嚴〉〉一乘為究竟圓妙,以吾人之靈名妙心為萬法之本源,以西方凈土為最終歸宿。後世諸宗漸融趨歸凈土,以慈愍三藏開其先聲,以永明大師為實質開端。大師凈土思想略標有三:
(1) 唯心凈土不礙熾然求生
有人以禪宗理念詰問大師:唯心凈土,周遍十方,何得起欣厭情,興取捨念,有乖唯心之理,何成平等之智?大師針對這類發問,首引智者大師〈〈凈土十疑論〉〉之說:智者求生凈土,而了達生之實體不可得。須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理事圓融。《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唯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極樂佛土。」可見空有相資互成。若信力未充,心散浮動,觀行淺薄者,必須發願往生,以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增上緣,速成菩薩道,爾後倒架慈航,救濟苦難眾生。故了達唯心凈土之理念,正須熾然求生凈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否則,便屬邪見謗法人。
(2) 往生凈土之因
大師以持戒念佛自行化他,重視戒律,尤重菩薩戒。認為發心受菩薩戒,信受大乘,即使因煩惱力強而導致破戒,然念佛懺悔,亦可往生。若受戒又造惡業,以過去持戒力,聽聞大乘善根力,臨終念佛,遇善友開示,又因善業弱,惡業重,但以菩薩戒,成為往生必要條件,故以菩提心為往生凈土之正因。
大師佐證惡人臨終十念往生,臨終時,心力能勝終身業力,是時少許,心力勇猛,如火量隨小能作大事。由於臨終之心決定勇健,能勝百歲行力,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得以衝出重圍,此為臨終十念法門之神效。
(3) 禪凈四料揀,修持之龜鑒
料揀是衡量抉擇的意思。大師以禪宗法眼宗祖師與凈宗祖師的雙重身份和資質,詮釋禪宗與凈土的內在聯繫,為後世修行人建構了禪凈理智抉擇的參照系,影響後人甚大。印光大師對四料揀極為推崇,贊云:「夫永明料揀,乃大藏之綱宗,修行之龜鑒。字字皆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移。」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大師四料揀是: 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對四料揀的詮釋,諸家多有不同,茲謹依印光大師之說,略敷陳之。要理解四料揀的含義,首須詳知,禪是什麼?凈土是什麼?「有禪」指的是什麼?「有凈」指得是什麼意思?印祖認為:禪與凈土兩個概念,是從理體與教義的角度而言;有禪與有凈,是從對機與修持兩角度來立論。從理教的角度來看,禪凈無二無別;然從對機與修持的角度判言,禪宗與凈宗卻大有懸殊。修持門徑不同,所證理體並無異致。何謂禪?即吾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何謂凈?即信願持名,求生安養,非偏指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而言。何謂有禪?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明心見性的境界。何謂有凈?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凈土之事。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懇切,皆不得名為有凈土。
由此,可將大師四料揀簡譯白如下:若人明心見性而又念佛求生凈土,其人威猛猶如帶角的老虎;現世堪為人間導師,來生即可成佛作主。若人未能開悟但念佛求生凈土萬人信願念佛萬人得以往生成就;彼土花開面覲阿彌陀佛,又何愁不大徹大悟?!若人明心見性而不念佛求生凈土,十人中便有九人將會蹉跎耽擱;假若臨命終時中陰身現前,隨其業力重者受生於相應的善惡道中。若人既未開悟又未念佛求生凈土,臨終現出地獄的鐵床與熾熱的銅柱,於中經受萬劫與千生的劇苦,無有善業感召他人來作救助。
大師四料揀,言簡義豐,立意精當,無論何種根機的眾生,均能從中獲得無窮的受用。上跟利器無妨禪凈雙修,中下根性自應穩守凈宗陣地,老實念佛,總以西方凈土為最後指歸。大師身體力行,理事雙修,為後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如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早年修禪悟道,每謂:「永明禪師乃禪門宗匠,尚歸心凈土;況今末法,允宜遵承。」於是專修凈土,弘揚蓮宗。近代圓瑛法師,早年修禪,三十歲後,受永明大師啟發,亦歸心凈土,自謂「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凈土)。
綜上所述,永明大師的凈土思想與實踐,頗具特色,以法眼宗第三代祖師的身份導歸凈土,並由此成為凈宗第六祖。一身雙任兩宗祖師,誠為稀 有,其作禪凈料揀亦最具資格。大師會宗各家導歸凈土的思想,延至今日尚有生命力。足證大師乃德業與學識俱皆卓著的凈宗祖師。凈土的歷代祖師是因為他們在凈土法門上異於常人的突出表現,而被推舉為修行楷模。
這種推薦的傳統,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大宋天台僧志磐在《佛祖統紀》(仿造《史記》中的本紀、世家、列傳等體例撰寫的以天台宗的角度看待整個佛教宗派的一本佛教史書)中首次把永明延壽大師等列為凈土六祖。
《佛祖統紀》卷26:
淨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一蓮社七祖始祖廬山辯覺正覺圓悟法師(慧遠。師道安法師)
二祖長安光明法師(善導雲是彌陀化身) 三祖南嶽般舟法師(承遠) 四祖長安五會法師(法照善導後身,師承遠師) 五祖新定臺岩法師(少康) 六祖永明智覺法師(永壽) 七祖昭慶圓淨法師(省常)((天台宗的)四明石芝曉法師,取異代同修淨業功德高盛者立為七祖。今故遵之。以為淨土教門之師法焉)。」
文中提到的四明石芝曉法師,也是天台宗的。他在志磐之前列了凈土六祖: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宗賾。志磐在此基礎上刪除了宗賾法師,增加延壽大師和省常大師為六祖、七祖。自此以後,就一直遵循了這個排列。
那麼,芝曉、志磐他們作為天台僧人,列出的凈土祖師,又是怎麼回事呢?
《佛祖統紀》作為一部佛教史書,除了記載天台宗的事情,還廣泛地涉獵了華嚴宗、律宗、法相宗、密宗、禪宗。那個時候,凈土還沒有成宗,但是有很多的凈土行人,也有一些大師在身體力行的提倡和弘揚凈土法門。基於這樣的一個前提,「四明石芝曉法師,取異代同修淨業功德高盛者立為七祖……以為淨土教門之師法焉」,志磐在《佛祖統紀》中「今故遵之」。也就是說,天台宗在收羅、記載佛人物的時候,從功高德勝、解行並重的(不管他是哪門哪派的)法師中,推薦出幾位對於凈土行人而言有標杆意義的大德,尊稱他們為楷模、祖師。
所以,您會看到和鳩摩羅什大師齊名的以般若智慧著稱的慧遠大師因為般舟念佛行門和123位大德一起往生凈土而被尊稱為東土凈土的實際提倡者。
善導大師因實證觀佛三昧並且標定了《觀經》對於九品往生的理解,解行並重,被尊稱為凈土楷模。
承遠法師實證難行能行的般舟三昧,被尊稱為楷模。
五會法師除了實踐般舟三昧積極宏教外,更是利用「五會念佛」的方便宣教。
少康大師與錢令娃念佛,善巧度人無數。
永明延壽作為禪宗法眼宗三祖,除了宗門教下俱通,在凈土方面的身體力行更是當世的楷模。
在更晚的時候,凈土才被看做是一個單獨的宗派。然後,一些大德會推薦出一些在凈土行門中功高德勝之輩,尊其為祖為師。比如說清道光間,悟開法師增推蕅益大師為九祖,省庵大師為十祖,徹悟大師為十一祖。民國的印光大師又改推截流大師為十祖,省庵大師、徹悟大師遞降為十一祖、十二祖。印光大師往生後,四眾弟子加推其為十三祖。這就是凈土宗十三位祖師的由來。
不謝邀!
以後評價祖師大德的事情別邀我,我還不夠資格。
要評論一個祖師,起碼你要到達祖師的程度才可以。一個小學生評論一個大學教授,那就是一個笑話。
四料簡:「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中,"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奠定了其凈土六祖的地位,以禪師身份示現凈土法門,私以為是針對當時禪宗根器已很難一悟萬事休,需要悟後起修而言,其應為漢傳佛教由禪宗期向凈土期過渡的關鍵轉折點,所以被視為凈土教主的化現,隨順當時眾生的福報根基轉趨於下,而倡導凈土甚於所修自宗。其預見後世眾生的福報根器的智慧,也堪為至少菩薩智慧之證。
謝邀。肯定有答主翻歷史,我就不考據了,談點淺薄想法。
首先說,某宗某派的大師,被尊為"第幾祖",簡單的說,是後人對怹老人家貢獻的尊稱,不必要太過計較這個稱謂。
第二,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本尊再來,而且是得到廣泛公認的,這點非常難得。於是不管怹老人家被尊為"六祖"或者幾祖,絕對是最靠譜的。
第三,佛菩薩再來,關鍵在教學效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從真如本性的角度看,我們與阿彌陀佛本沒有區別。我們與佛菩薩之間的區別,在於迷的淺深不同而已。從某種角度上說,佛是不迷的,菩薩是迷一點點,我們是迷得挺多的,地獄餓鬼眾生是迷得太厲害了,如此而已。所以,我們與永明延壽大師,本是一樣的。我們要念佛或修行,功夫到了,也成為永明延壽大師,也成為阿彌陀佛而已。關鍵是,功夫到,這三個字而已。
阿彌陀佛,頓首!推薦閱讀:
※廢物弟想請教怎樣才能讓以下大德們願意在佛教知乎上回答問題?
※《法華經》中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 是何意?
※痛苦的根源?
※凈空法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水平」如何?
※為什麼全中國的佛教網站和廟宇絕大多數都是凈土宗,這個法門不是靠他力往生嗎,極樂世界也不一定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