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路上大家有什麼經驗教訓?


別都聽導師的

下午閑了再慢慢碼字兒

還有一個點兒下班,把這個回答補充點乾貨。

碩博老闆,是中科院一個大牛,這裡的大牛,指的是頭銜等身,所以叫大牛,或者說,在外界看來是大牛。這回答好想讓國科大保研率那個問題下的小白們看看,你們以為科院是什麼好地方?圖樣圖森破啊!額,跑題了跑題了

我的碩博老闆對實驗室的管理策略是,一個人一個課題,並且是差的賊遠那種課題,所以組會上經常的狀態是,一個學生講的東西,只有自己懂,或者說懂點,剩下所有人都抓瞎。不過,老闆們,都是覺得學生講的東西他一定懂,可問題在於他知道的那點東西都是組會上聽來的,實際上都是不求甚解……不過即便這樣,我老闆指導學生也是自信滿滿的。

案例一

師姐A,做的是實驗室進化的課題。但是為了節省成本,我老闆讓這個師姐不做重複,對,你沒看錯,不設置重複,就一個系傳下來。設計課題的時候,包括我在內一共有三位同門極力反對這個設計,但是我老闆就是堅持不設重複。於是師姐A就照著老闆的設計,做了四年實驗!!!四年!!!

然後實驗室來了一位國際大牛做客。師姐A就諮詢了一下大牛這個課題能發什麼水平,大牛說,你這個實驗沒重複,不靠譜……然後,然後師姐A在組會上和老闆反映這個問題,老闆說,科研嘛,都是探索性的,哪能不出問題呢,出了問題,重做就是了……做就是了……就是了……是了……了……

案例二

我有一篇基於SNP的群體遺傳文章,偷到了ME,然後雜誌給了個resubmission,讓補充數據。於是我和師兄B還有老闆一起討論了一個下午,最終敲定,增加3-4個DNA片段,把SNP位點增加到200個以上,然後重投過去。然後,我老闆當天非常欠的給雜誌發了一封郵件,說我們會增加3-4個SNP位點。主編直接回了封郵件,大意是,你丫有病吧,這年頭3-4個SNP投我們雜誌,你莫不是瘋了吧,不給resubmission的機會了,再見,拉黑……然後我老闆跟我說,你看,你這個設計的思路有問題,說明你的知識掌握不夠紮實,不能把握雜誌的G點,讓雜誌高潮,你還是好好學習吧,別一天跟我叭叭的……沒錯,我經常就我們實驗室一些不靠譜的東西發表不同的觀點……

案例三

我一個師姐C寫文章,我老闆就總嫌她寫的語言不夠專業。終於有一天爆發了,我們就聽見我老闆在辦公室里對我師姐喊道,我寫過的文章比你看過的都多,你不要總辯解。我告訴你,英語不好就好好想想怎麼能寫好,你知道我怎麼寫文章嗎,我每次遇到不會的句子,都是把中文寫好,你知道有個東西叫谷歌翻譯嗎,把你寫好的中文粘貼進去,翻譯過來!!!不要總用你自己的句子!!!

現在想來,我能按時畢業,主要是後來跟我老闆鬧翻了,基本投文章修稿都自己決定了……

對了,我們實驗室還有個傳統,就是每個畢業生臨走以前都要給實驗室想一個課題,要不新來的人沒課題做……於是乎,我們實驗室就存在了一堆堆做了六七年還沒什麼結果的不靠譜課題,這裡我要和我的師弟師妹說聲對不起……

底下幾個人,不理解」別都聽」的」都」字是什麼意思?外賓嗎?

還有,在中國,遇到靠譜導師和不靠譜導師的概率哪個大,自己心裡沒點逼數嗎?你導師好,別的遇到不好導師的人就必須都得裝孫子唄?你是蠢還是壞呀?

最後說一句,在現行科研模式下,導師和學生是兩個階級,多數時候,你覺得你導師好,只是因為你們的利益點恰好契合了,不是因為導師有多為你著想。別在學校書讀多了,就不知道社會的運作規律了,也別總為導師找借口,小心跪久了起不來了。教書育人是導師的義務,不是施捨,別被師徒這兩字忽悠了。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


早點發文章。不要因為追求完美而耽誤自己的學業進程。

學業進程和科研進程是兩碼事。當學生的時候,科研可以追求完美,學業只是追求學位證。

有些導師,只能和他討論課題,除此之外,天氣都不要聊。

導師交代的事情,不管你覺得是對錯,竭力完成。實在做不到,出示詳細試驗報告說明。

自己想進行的研究,如果第一次得不到導師支持,可以過段時間再和導師討論一下,導師十有八九不記得第一次的態度而表示非常感興趣。

合作,一定要在初期明確分工和成果分配。不夠強硬到最後大多是為別人做嫁衣裳。

積累,平時多攢點可以發表的成果在手裡,以備不時之需。

自信,在我的研究領域老子天下第二。客氣地拒絕不靠譜的意見。

交流,主動找導師,主動找前輩,主動要求做會議彙報。印自己的名片,在學術會議上遞給研究方向近似的同行。

如果對自己智商沒有信心,不要讀博。如果對自己情商沒有信心,少說話多看文獻。

工作盡全力,不要想著投機取巧使手段。前輩和導師總是比你段位高,你作的都是他們玩剩下的。

~~~~~~謝謝大家的贊同,感覺人生不孤單。補更一點點~~~~~~~

天下第一是誰?傳說中的獨孤求敗吧。雖然知道人外有人,但是還是忍不住有點小自負。自命天下第二,開個小玩笑吧。

偷懶的小手段,我自己也作過不少,但是能感覺得到導師和前輩有時候默默地不戳破。你肯定也有這樣的吃瓜經驗,看著某人小小作一下。大家都聰明著呢。

連天氣都不聊,原因多方面。其中一個很簡單,我的一個導師是話癆,一聊幾個小時還要下回繼續。複雜的原因,往複雜的方面想吧。

人生啊,在哪裡度過不是度過呢。論延期時長,我的絕對是在上四分位線之上。看淡一些有利身心健康。我們還是積極地生活吧(強行正能量)。


你很苦惱,為什麼實驗室老師最喜歡那個同學動不動就發sci,但是你的實驗卻總是發不了很好的期刊,你懷疑自己不夠努力,拚命的做。要畢業了終於知道了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那些好的項目,老師都給他最「喜歡」的學生了,而你的項目,註定發不了好的期刊。

老師讓你好好做,給你發好文章,信一半就好了,大多數老師還不是只是想讓你給他們一直做苦力,你能畢業就好,至於你的努力應該拿什麼項目發什麼文章,他們心裡都是沒點那什麼數的。


不請自來,我講幾條我自己混實驗室幾年的感覺吧

1. 選課題組比選單位重要的多,再好的單位也有垃圾導師,課題組的水平基本決定了學生的水平,課題組的平台基本上就是你能利用到的全部資源。

2.老闆的脾氣決定了你這幾年是不是開心,老闆的人品決定了你這幾年是否勞有所得,老闆的經費和大方程度決定了你這幾年做實驗是否順心。

3.如果你本人屬於沒想法沒主見的,不要去規模太大的課題組,當心出力不討好為他人作嫁衣裳。

4.大課題組內,小老闆的學生不太好做,如果自己導師在意這個,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會被人嫌棄。

5.如果一個課題組聯合培養的學生很多,那這個組大概率接了很多橫向,做出力不討好事情的概率增加,當然如果自己是高等級親學生,那麼恭喜,權利反轉。

6.讀文獻一定要有目的,沒有問題不要盲目讀文獻,讀再多也沒用。查文獻設置關鍵詞要有類似於計算機的思維,而不是人的感性思維。

7.初進課題組了解本實驗室研究情況的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方法,是挑選實驗室近三年來發表的最高水平文章,選兩三篇全文翻譯。

8.做實驗習慣懷疑一切,做不出理想結果,特別是遇到完全無法重複的實驗時,除了否定自己,還要懷疑試劑,試劑盒,儀器,方法,甚至前人數據的真實性,沒有證據支持的結論均不可直接相信。

9.不要老是想著把自己的實驗完全交給師弟師妹做,自己等著收結果,除了有欺負人招人恨的弊端以外,另一個弊端是你根本搞不清楚你收到的結果怎麼來的。

10.老闆的話不可全聽,不可全不聽,分寸只有靠自己把握。

11.混實驗室謹記,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沒有人天生有義務教你或者幫你做實驗,即使是老闆的命令。只要有條件,受到幫助最好立即施以回報不要拖延,不僅指口頭上的感謝,還有實際利益上的,比如幫刷瓶子做雜活,合適的小禮物,請吃飯幫訂外賣,買零食眾人分而食之等等。無論對方跟不跟你客氣,直接把事情做了再說,人都是嘴上說著不客氣,見沒見到真正的回報,還是不一樣的。

12.永遠記住實驗室比你等級高者,特別是掌握技術的人,如果不願意幫你,只需要不說話不分享關鍵實驗的關鍵經驗,就足以給你製造障礙,都不用出手坑你。而他們本無義務幫你,所以你要拿你自己的東西去交換這方面的恩惠,不為別的,只為下回他們還能幫你。

13.對於老闆來說,除了做實驗寫文章厲害之外,同時也十分在意實驗室能否正常運轉少給自己找麻煩,所以跟實驗室里其他人處好關係很重要,特別是當自己是低等級。

14.永遠記住用擺事實講道理代替感覺,「他們都是這樣做的」不足以直接成為你也這樣做的理由,得看他們為什麼都這樣做。

15.時刻想著自己還有多久畢業。

16.別佔比自己弱的人的便宜,當然也不是誰弱誰有理。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一定是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求助,在實驗室這種地方,技術和能力上的欠缺最易遭到鄙視。

17. 請別人幫你做實驗,特別是自己做不好的實驗,準備和善後工作一定自己來做。

18.可以什麼都爭什麼都想要,但是請靠貢獻和實力,而不是靠臉皮。

其他想到再更

相關回答

於貓:實驗做不出結果是種怎樣的體驗?

於貓: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有哪些不同?

於貓:你在做生物實驗的時候經歷過哪些有趣的事?

於貓:你買過最便宜和最貴的化學試劑是什麼?

於貓:讀博讀傻是怎樣一種體驗?

於貓:如果是為了方便看文獻,記筆記,寫草稿,應該選擇 iPad Pro 還是 Surface Pro?


我有一個合集,是專門整理經驗的:

研路:小眾的科研之路

但是在這裡,我覺得是靠小文章湊成一個綜述的時候了:

從高中畢業開始的血淚史:

腳踩西瓜皮後的朝花夕拾

為啥要讀研

賤賤:為什麼要讀研?

讀研之後才知道

賤賤:有什麼事是你讀研讀博之後才知道的?

為啥要讀博

賤賤:哪一刻讓你覺得想讀個博士學位?

要不要在國內讀博

賤賤:國內讀博怎麼樣?

讀研究生讀不下去

賤賤:在top2直博兩年,好痛苦,特不喜歡科研,畢業後也肯定不會繼續科研的,該不該退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SCI發表經歷

賤賤:你發表第一篇英文 SCI 論文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想畢業相當老師

賤賤:生物本科畢業,繼續讀博士,博士後14年後在985高校任教授,年薪60萬,享受學校福利,投產比值得嗎?

關於學術誠信

賤賤:怎麼確定科研界的成果可信?

關於科研項目

賤賤:大型科研項目方案的制定和論證中,如何保證論證結果公平、科學並且平衡各方利益?

科研的根源:

賤賤:中國科研目前的最大問題及其根源是什麼?

最後,關於工作,關於師生:

教師節的猛毒雞湯

不知不覺,居然是個綜述!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苦日子過過,逍遙日子也過過,寫點以前沒說過的

1. 命最大,其他什麼都是浮雲。先說兩個事故

第一個是我導師告訴我的,在UIUC的cleanroom,有人在solvent hood(有機溶劑的通風櫥)里使用氫氟酸,與其中有機物發生反應,直接爆炸,學生被噴了一身,問題是沒帶面具,直接死亡。不要再solvent hood里使用任何酸鹼

第二個是我自己,cleanroon幹了10幾個小時之後太疲勞的時候將pirahna溶液(濃硫酸和雙氧水混合物)倒在了手上,只有一層橡膠手套,皮膚黑了一塊,還好沒事。過了很久才消

請一定要注意安全,

2 請看清導師人品

push的導師不可怕,在保證身體健康的情況下,push的導師帶給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往往要在畢業的時候才能感覺到。技多不壓身,畢業時睥睨一群弱雞phd的快感還是能高潮的。說句不好聽的,有些既push又訓練得當的老闆能使你戰鬥力比你同級phd高2到3倍。具體體現在解決問題所需時間。

但是,以下導師一定是要深惡痛絕的

第一種,搞人身攻擊,多次 雖然剛讀phd的學生在PI眼中技能和知識就是sb,但是師生之情,不展開。

第二種,不給scientific training 只把你當苦力用,各種重複機械勞動。不訓練你獨立科研能力,主要為了快速發paper,工廠流水線運作,比如五道口那個生物驕傲。這種phd讀出來還是個小零件。

以上兩類極品我同時遇見,玩不得已第二年結束換了老闆,然後從此美滋滋,3年發夠paper照常畢業,與老闆亦師亦友,如膠似漆,只差搞基。

3. 認真帶幾個小弟,或者碩士或者本科生,絕對是1+1遠大於2,前期你可能給他講解實驗做科學培訓花時間較多,你覺得還不如自己做。但是半年之後,他就能幫你很多,說說自己的經歷

我博士期間帶了一個美籍亞裔本科生(中韓混血),從開始的實驗技能,軟體使用,到後來讀paper,寫paper,想idea,我們一起工作了三年,非常愉快。不僅幫了我很多(實驗上和idea上),加快了我的畢業進度,對他自己也是大有好處。他申請phd的時候已經有一篇if十幾的一作paper,各種掛名更多。重要的是,他在面試的時候對答如流,對方導師非常滿意,橫掃之後去了MIT。前幾個月還來中國找了我,這種愉快的合作經歷真的是一輩子都能暖心的事。

之後再碼


題目的難易很重要。

太難的,黎曼猜想,你做不出來,時間白花了,對自信心也打擊,對畢業也不利。太簡單了,學不到東西,也發不了好雜誌。那種需要自己踮踮腳努努力跳一跳能夠著的可能是好題目。

所以我老闆告訴我,領域裡成熟的優秀的科研者找合適的題目大概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然後做花三分之一,寫花三分之一。(領會精神,不要抬杠)

寫到這肯定有人說題目是老闆給的啊。naive!事在人為啊兄弟,老闆給你題目之前你能不能跟他說:「我先自己找一段時間題目,然後跟您彙報,如果實在沒合適的再做您給的」?老闆給你師弟師妹題目前你有沒有自己試圖代入老闆的身份、想像有什麼合適的題目?你自己讀文獻時除了被公式繞暈了以外有沒有試圖跳出技術細節、從宏觀角度看待論文可能衍生出的題目?老闆每天那麼忙,是不可能有時間看技術細節的,那為什麼他看個摘要就找到新題目了,你就不行?跟老闆meeting 沒有東西可彙報時是否想到和他討論找題目的經驗心得?出去開會是否能主動和人交流這方面心得而非悶頭吃飯?你是不是能弄個(電子版)備忘錄,隨時記錄想到的可能的新題目?等等等等。你如果有心,這個時代充滿了在各方面自我提升的機會。(當然我可不是說博士一定要自己給自己找題目,沒有這個意思!無中生有的東西,你如果也出去講一遍,等於你也有責任是吧……)我的意思是,最終找沒找到好題目是次要的,鍛煉自己的能力是主要的。

那我為什麼能想到這些?因為我碩士起就鐵了心要做科研。所以下意識地開始長遠地考慮問題,開始學習老闆的一切。老闆指導我時,我就會想:將來我能不能也這麼到位地指導我的學生?反正從我現在的水平來看是不行。那不感到焦慮嗎,老闆那麼優秀,而我那麼菜雞。所以我要從現在就開始培養自己當老闆的能力啊,笨鳥先飛啊!!

所以立志稍微趁早一些是有好處的。

當然有人會說這都是經驗累積,年頭到了自然就掌握這能力了。這種想法,究竟是出於對自己能力的充分自信,還是出於戰略上的懶惰短淺?自己慢慢品吧。反正我知道,很多老師歲數足夠經驗足夠,但其找題目能力不敢恭維。我是不想成為這種。

說是找題目,其實也是帶學生。把自己當做自己的學生來帶,早點鍛鍊出這種能力,不要什麼都指望導師帶你。現在坑導師那麼多,萬一你遇到了就認輸嗎?然後你就轉行了不搞科研了,甩鍋給運氣不好,甘願讓這一個人毀了你一生?那你這命運根本也不在自己手上啊,純屬買彩票,遇著個坑導師就認輸了。換我我是不甘心。

當然我老闆是很好的,和我非常契合。不過這不是我運氣好。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實根源上蘊含著大量的必然性。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等他日功成名就了再回來補吧。


先碼一個。【挺慚愧,談不上驚艷,教訓倒是一大堆】

下面說的全是我的教訓:

1,圍繞目標學習。所有的實驗和文獻閱讀,平時的寫作中心,都圍繞著你的研究課題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信馬由韁地放飛自我,這裡一鋤頭那裡一鋤頭。最好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才發現做了很多無用功。這樣才能深入,才能高效。

2,多跟導師商討。經常遇到問題的時候,本著獨立思考的原則,我想自己解決,花了很多時間很多精力,結果做的並不好。找導師一討論,導師隨便就可以指出問題。會節約很多時間。

寫論文的時候,盡量寫好,後面很多部分寫不動了,自己花大量精力也寫不好。適當的時候交給導師,他指出問題,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幫助很大。

3,獨立思考。依靠老師,但是不能總指望著老師來背鍋。我經常做了實驗之後,寫完實驗步驟,整理好數據,把數據描述好,交給老師。但很多時候我並沒有對數據進行很好的分析,或者分析不出來,沒有深挖背後的理論等知識。結果老師看著數據看著我說:你這只是數據,你需要給出解釋。

我本來是指望著導師來給我指出方向的,指望老師幫我解答的。但畢竟是研究課題,老師也不可能全懂。所以很多東西需要我去挖掘,然後由老師點撥修改。

4,研究理念是需要培養學習的。這也許也算是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天分吧。我這方面很差,課題組這方面也很淡泊,基本上沒有人討論這個(當然他們的能力是有的)。所以我決定我整個學習階段在科研素養上學到的東西是很少的,每次寫好報告交給老師的時候,才會聽到他給我說哪裡的不足,每次那時候我覺得受益特別多。然後這樣的機會不多。

5,多讀多寫多思考。不要盲目泛泛的讀文獻,最好是讀過的文獻做好收錄筆記。大量的讀才能保證知識的輸入,有輸入才有輸出。寫文章的時候才知道從那裡調入知識點/文獻。寫的時候才知道,以前覺得自己懂的東西,要完整的寫出來是多難。

6,所有的安排自己抓緊(我現在就十分被動);好東西要自己爭取,你不爭不會落到你頭上。


  1. 三多一少:多看、多做、多思考,少糾結
  • 多看

「看多」——泛讀,了解整體發展與趨勢

「多看」——精讀,重要文獻,帶著問題讀,每次都有新認識

  • 多做:

無他,但手熟爾;做實驗、做模型、寫文章——細心、耐心、平常心

  • 多思考

貫穿始終,必不可少;知易行難,反覆提醒

  • 少糾結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問題往往是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提煉的

2. 重視交流與協作

  • 與老師交流:不要成為「反饋黑洞」
  • 與同學交流: 小分隊協作解決問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同方向同學討論,跳出來看問題,萬變不離其宗
  • 組會報告:表達交流能力鍛煉,關鍵節點把關
  • 出國交流與學術會議:展示自己工作的平台;迅速追蹤前沿工作

3. 有關Paper的撰寫與發表

  • 端正的態度:不刻意追求,水到渠成的事;多寫多投——對一段時期工作的階段性總結(或思路構建),審稿意見開拓思路
  • 一些寫作Tips: 閱讀大量文獻,總結學習文獻中的表達方式;先立框架再逐步豐滿內容;慎重寫題目、摘要、引言與結論;參考高水平期刊的圖

4. 其他的實用Tips

  • 計劃與總結

每天的工作計劃——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便於各種數據查找

每學期的計劃與總結——把握大方向與節奏

  • 實驗與模擬記錄

儘可能詳細——便於發現問題與傳承

  • 有用的工具軟體

NoteExpress:文獻與筆記管理;論文添加引用方便

Latex:論文排版

任何一款可以做日程規劃的軟體:Excel、Windows日曆、有道雲…


其他更多關於我讀博期間的體會與經驗可以參考我在另一問題下的答案

July:讀研/博期間你積累了哪些重要的科研經驗?


個人一點點小看法

1 別都聽導師的

2 別都不聽導師的

3 如果想出大成果,選題比努力重要,如果只想比普通人過得好一點,努力比選題重要,如果不努力會比普通人慘很多

4 如果畢業了接著混學術圈,好文章比早畢業更重要,當然如果肯定沒好文章了那還是早畢業吧

5 懂得感恩,人走茶涼,別人對你哪怕一點點好是情分,得感激,別人對你不好是人性使然,以後留神


(1) 跟對人,做對事比什麼都重要。

(2)如果要混博士文憑,選學校比選導師重要;如果要安心搞研究,選導師比選學校更重要。當然,你如果一身神裝,能選世界上最好學校的最好導師,那也不用糾結了。

(3)讀完研後,讀博之前最好問自己幾個問題。即將踏入的領域大牛有哪些,大牛的弟子又有哪些,國內該領域建樹如何,國內稱的上國際領先的實驗室有哪些?如果回答不上且立志讀博,第二條還是選學校比較靠譜。

(4)請放棄用幾篇SCI或EI來衡量一個人或表達一件事(例如一些回答,「如何發表SCI」之類)。真的讓人覺得品味low到爆,瞬間喪失了繼續交流下去的慾望。

(5)很多時候,發不了文章(哪怕是篇SCI或EI)真的不是你的錯,實驗室和導師的水平直接決定了99%的人的上限和下限。這時的你應該慶幸從(3)到(2)選擇了名校,同時經過了一兩年的博士生涯,應該對所在領域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回答(3)中的問題。名校的老師即使自己水平不行但是資源圈子還在,這時最好想盡辦法利用他的資源或者學校的資源和牛導合作或者去牛導的實驗室交流(例如CSC聯培之類)。

下面是聊聊自己。一路走來,經歷的,聽到的,看到的,心酸感悟其實挺多。

剛開始讀研的時候每天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一兩點,然後兩年下來,什麼都沒有。看著其他不如自己的同學玩著也能發文章,內心的痛苦沒人知道。在小導師的辦公室傾訴過,痛哭過,真是努力後一無所獲的心酸與絕望。慶幸保研所在的實驗室國內還算top,大導師又開明,趁著轉博的契機果斷請求更換到了一個剛留學回來的小牛導,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小牛導在他的研究方向上,國內可以算得上第一,國際上也是青年一代的翹楚。接著就是研究生最後半年加上博士上半年,名師指導下朝九晚十的努力工作,陸續在還可以的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兩篇一作論文,作為計算機的博士,在國內大多數高校畢業基本夠了。

再後來,放棄了國內輕輕鬆鬆讀下博士的生活,懷揣著頂會的夢想,在大導師的支持下,出國重新開始了博士生涯。出國後經歷了見到了更多心酸的事和人,後面慢慢更新。


碩博連讀,在保研的時候想的是五年發個CNS,在實習做本科畢業論文的時候想的是五年畢業就好,一年級的時候想的是六年一定要走,現在四年級了,只祈求一切隨緣吧。下面是我總結的關於導師和學生的幾條經驗:

1. 對導師而言,有表型的結果才是有意義的,你做了很多,但是運氣不好都是沒有表型的,老闆看來你就是啥也沒做。和其他領域不大一樣,生物一個基因有沒有表型真的只有天知道,老闆的資源,各種福利,獎學金都會傾斜。

2. 老闆在乎的是整個實驗室的運作,而不是某個具體學生的培養和成績。某個老闆曾經總結的很精闢:我在三四級的五六個學生中找一個我覺得很好的,然後一半的精力傾斜在這個人身上,其他的幾個學生share一小半精力。所以對於老闆不喜歡的學生,想課題?不存在的。改文章?不存在的。投文章?門都沒有!

3.我們老闆還好,堅持不讓造假,對很多老闆來說,挑選有表型的數據很正常,造假也沒啥,學生老師雙方保持默契的沉默。所以遇到這種老闆,請機靈點

4.理論上老闆跟學生是師生關係,相比於其他人跟老闆,是一種更緊密的關係,但其實很多老闆心裡並不會把你當回事,只是把你當民工,累活苦活都是學生被坑,君不見每個實驗室老闆一般最信賴或者最不敢得罪的是掌握著小黑帳的管家


在德國讀文科博士學位,匿名答。

這幾年最大的經驗,就是博士生(博士候選人)要把自己當學界一員,當成一個成熟、獨立、主動的研究者。具體如下:

1. 主動找資料,找檔案,去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查,別等著導師催。

2. 公開場合攻守得當。在會議上用一手資料討論問題,建立話語權;全面掌握二手資料,防止別人攻擊。

2. 主動找同行、找高手切磋,別理會(專業上的)弱雞。歐洲學術市場相對飽和,教席太少。我的合作者大多是教授、院士,至少也是有教職的博士。他們對提升我眼界和水平很有幫助。實踐證明,只要我提出好主意,位高權重者也並不介意我是外國學生,同樣願意合作。專業上的弱雞會被淘汰,將來也不會是你的同行。他們可能是你生活的好伴侶,遊玩的好朋友,但絕不是工作中、專業上可以信賴的夥伴。

3. 主動找導師彙報進度,詢問建議。好導師學生眾多,一旦淹沒其間,將來論文答辯和找工作都可能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持。不斷在導師眼前晃,但又不要惹煩他,是智商加情商的挑戰,但能夠帶來巨大的利益。

4. 主動詢問理想工作院系是否有職缺,主動提出期待加入該院系,讓對方管事的記得有這麼一號人。狼多肉少,僧多粥少,找工作時可含蓄不得,在這之前也是一樣。

總而言之,成熟、獨立、主動。以我目前經驗和獲取回報來看,這個策略還算得當。


好像沒有一個說在企業,做產品的研究所做科研的


以前總覺得導師培訓的太少,自己很多知識/技能不知道不了解不掌握。後來覺得還是自己本身惰性,沒有脫離舒適區。

分享NYU柯朗數學研究所的經典段子:

導師看到學生:我做的東西你不會,都沒有共同語言我憑什麼招收你?我做的東西你會了,那你都能自己做數學了,我帶你還有啥意思?結論:學生沒必要跟導師學了。。。。。。

當然這只是段子,但是也反映了這些智商高超的人的某種思路。

自己解決問題,就是研究生。導師的作用,並非虛無;而是給你指明:什麼問題值得做,什麼問題是大坑,什麼問題既是坑也值得做。

再有,導師的作用還包括但不限於給你打幾針雞血,讓你在數據不self-consistent,程序不work,segmentation fault,NaN, Inf, ****,System blow up,單點SCF/CAS不收斂,優化不到極小值,自由能不收斂,1-D不夠看要做2-D/3-D自由能,結果跟實驗不match,自己干不下去了,掀桌罵娘,痛哭流涕,懷疑人生的時候,或者想去玩遊戲/撩妹而不想幹活的時候,被導師的個人魅力鼓舞,繼續把科研做下去。


不要聽信自己導師辦公室里,除他之外其他任何人的任何話。尤其是剛剛進入的青年教師。他們壓力巨大,為了出成果,畫餅,搜數據,安排橫向項目掙錢,會把學生壓死的。底線低的人,沒有臉的(博士學位倒都有的)。

干工作越多,後續工作就越多。自己花在畢業課題的精力舊越少。裝傻,賣萌,說不會某某方向的東西,可以大量節省你的精力。

當他們說,你的課題換了,讓你作某某某的時候,切記和自己正式導師通氣,否則工作做完之後,你的利用價值就大大降低了,而且因為你不是課題組成員,人家沒必要考慮你的利益。導師也會說,你自己的畢業課題怎麼毫無進展,能力太差,無培養價值。


做實驗之前一定要想好為什麼要這樣做!做實驗之前一定要想好為什麼要這樣做!做實驗之前一定要想好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定要多看文獻,一定要多看文獻,一定要多看文獻,和老師交流實驗時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是被別人灌輸。

做好記錄實驗數據的習慣,要規範,各種條件寫清楚,指不定你後面就忘了反應條件和步驟了。

堅持每天晚上日總結,每周周總結。

有好的想法馬上寫到手機便簽裡面。


讀博期間學到的:不要太相信老師的話

有些老師脫離一線科研很久了,很多時候給出的建議不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得到的,要有自己的判斷

博後期間學到的:不要認為自己能成為全才,尤其是交叉前沿學科。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要知道自己的重點和特長是什麼,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花錢或者找合作。

人際關係方面,吃虧就吃虧了吧,吃一塹長一智。學生之間的關係還是簡單點,吃虧也不過就是浪費一兩年時間,丟一兩篇文章的事情。


在下計算機系統方向,談一下自己這些年在美帝讀博的感受。對其他學科或領域可能不適合, 輕噴.

1 基礎要紮實

做系統的需要很多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從硬體架構, 系統內核到編譯鏈接再到數據結構, 演算法證明。

雖然不需要對這些知識全面深入的了解,但至少要有個概念性的認識。

在第一次遇到時不會一臉懵逼, 在需要時知道去哪查找更多的資料。

如果本科時沒有打好基礎, 那麼一定要在博士的第一年或者一年半惡補這些基礎。

另外, 寫代碼對搞系統的人來說是家常便飯, 平時要多寫多練, 沒事就刷poj, topcoder之類的吧。

2 大量讀論文

讀論文是博士的必修課。 (其實在本科就應該鍛煉讀論文的能力, 本人太懶了。。。)

首先要知道和自己領域有關的重要會議和期刊。

比如,操作系統相關的會議有SOSP, ASPLOS, ATC, NSDI, POPL等等。

之後就要大量讀這些會議的論文, 先力求有個概念性的認識, 再和老闆討論重點文章和關鍵技術。

不要認為論文和自己當前科研問題無關就不去讀。 積累是最重要的, 厚積而薄發。

我老闆說畢業前要讀1000篇論文。

讀論文時, 要搞清楚1) 解決了什麼問題 2) 和其他工作的差別是什麼 3)是什麼關鍵技術使得它比相關工作好 4) 它是怎麼用實驗來支持自己的結論。

當然,一篇文章可能要讀幾遍,才能弄明白上面的問題。

3 有針對性地讀代碼

除了寫自己系統的代碼, 讀別人的代碼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自己的經驗是,讀其他人的代碼時,一定要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讀。

盲目的,不分輕重的讀所有代碼, 竊以為實在是痛苦。

比如讀sel4系統的代碼, 可以只關注kernel object revocation。

讀並發數據結構的代碼, 就注意how to synchronize concurrent writers。

不堪回首的調試多核系統的經歷

4 擺正心態, 做打持久戰的準備

既然讀了博士, 就要有八年抗戰的毅力和情懷。

尤其是最開始的三年, 完全不要想什麼時候畢業,早點工作之類的。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博士的最重要目的是學習, 研究, 寫論文只是學習的形式, 讀書,做題同樣必要。

只要學習到了知識或技術, 博士就沒有白讀; 否則水最多的論文, 也只是虛度光陰。

5 管理好時間

博士期間一定要學會靈活地管理分配時間, 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

比如趕deadline的時候,我和老闆經常連著三五天通宵, 這時候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

平時寫代碼累了, 就可以看看論文轉換思維; 論文看煩了, 就可以寫代碼放鬆一下。

要好好利用零碎的時間。 比如我自己就利用地鐵上的時間看一些小說, 論文或科普文章。


一點點淺薄的經驗,給初學者:

1、不管怎麼樣,要盡量在導師面前刷臉,保證出勤率。研究生和博士階段時間安排稍微自由了,容易散漫。

2、抱住靠譜的學長的大腿,他們有很多經驗和建議是導師都給不出的

3、接上條,一般課題組會有大群,又會有若干個小群,進課題組的頭幾件要做的事之一是進群

4、不要當面和導師頂嘴,有不同的見解點到為止

5、別和坑貨合作,別想著多一雙手多多少少有點幫助,坑貨只會伸手給你製造麻煩讓你頭痛想打人,並且最後還會分到一杯羹

6、如果你課程遇到瓶頸了,導師讓別人加入進來,那多半你的位置不保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讀phd?
中國科學院的一天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知網為什麼要收費,無限制開放不好嗎?
如何在已畢業的情況下在校外下載學術文獻?
在物理研究中,你都見過哪些「還有這種操作」的神操作?

TAG:大學 | 科研 | 學術 | 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