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會任何方言,自幼就說普通話,但普話仍然不好?

想補充點困惑,nl不分如何解決?


謝邀。自幼說普通話還說不好的原因主要是身邊的語言環境差。

本人成長於吳語區某發達城市,能發現如今大人們常不用方言而是用帶濃重方言口音的不標準普通話跟小孩交流,哪怕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會在與孫輩交流時強行打官話。於是小孩習得的並非標準普通話,而是帶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話變體(也就是所謂的「地方普通話」)。這樣的結果就是地方話不會講,普通話也說不標準。

個人覺得大人們還是直接用方言跟小孩交流吧,強行打官話反而教壞孩子。教普通話的任務完全可以交給學校和電視。


說明家長一方面不教孩子方言,一方面自己普通話又不好,弄得孩子兩頭沒著落,真是害了孩子。


我方言跟周圍人學,普通話跟電視學,說得都很好。

現在看到很多家長無謂地擔心孩子學不會普通話,就消滅孩子的方言環境,教孩子他們自以為標準的普通話,真是心痛。不管他們說得標不標準,其實都不該這樣做。


方言和普通話都說得很標準的對題主表示同情。

這個現象說明普通說得怎樣與是否會說方言沒有直接關係。普通話標準與否取決於當地普通話的口音環境。

即便從小堅持不說方言,如果沒有刻意訓練,普通話口音仍然會和當地帶口音普通話趨於一致。

同樣,如果營造好標準的普通話訓練環境,即便時常說方言,也不會影響到普通話的標準與否。


我建議你,把家有兒女365集全部看一遍,普通話肯定有提高……

假設你普通話水平是-2的話,

又因為現行一般影視作品的普通話如果對你是+0的話,

除了家有兒女的夏東海是標準普通話以外,其他主角的普通話都是帶有北方口音的(三個孩子是北京腔,劉梅是遼寧辭彙北京腔,倆小雪都是北京腔),換句話說如果你對其印象更深刻的話便會自動地模仿其說話,綜上,我認為「家有兒女」可能對你的普通話提高是+5,也就是存在北方口音但是不至於讓人反感的程度,而且劇情精彩。外加你是從小就說普通話的,說明你對標準普通話是有一把尺子的,應該是更能接受家有兒女口音的普通話的。

至於為什麼父母不教方言,你也講不好普通話,其實很簡單,因為你父母教你的普通話是帶有當地口音的,而和你交流的人的普通話也是不標準的,你自己就把普通話的標準線定為有口音的普通話,就成這樣了。

語言環境很重要,如果沒有的話,就自己創造一個唄,比如把自己想像成家有兒女其中的一員。


第一次被邀請來裝逼,好緊張呢, 謝謝~

很多人關於「說普通話」都有類似的疑問:我明明學的、說的都是標準的普通話發音啊?為什麼還是被別人說有方言味呢?

所謂標準的普通話,除了大家了解的最基本的發音之外,其實還跟輕重格式、調值、重音、停連等因素有關。這是大多非專業從業人員在學習普通話時經常忽略的問題。

簡單的說,除了正確發音之外,不能達到「最標準普通話」的原因,基本都是由於生活所在地語言特點及說話習慣導致的,在平時交流中就帶有濃重的地方特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方言味」。比如四川普通話,湖南普通話,南方普通話,東北普通話等等等等,大多都是這類原因導致的。至於題主所說的"不會任何方言,從小就說普通話,但還是說不好」的原因,八成是因為環境影響,平時說的就是您所在地的 XX普通話。

所以,在普通話考試中,有一項大幅扣分項叫做「有方言傾向」,根據考生方言傾向不同的程度,來決定扣分或減檔,在一級甲等的考試中,如出現「有方言傾向」的情況,即使發音標準正確、格式準確清晰、沒有明顯錯誤,一般也會直接打為一級乙等。

逼要是往簡單點裝的話,那就是:作為專業從業人員, 我們在與別人的日常交流中,很容易就能聽出對方老家在哪,或者曾經在什麼地方待過很長時間,有利於快速建立類似於「老鄉」的感情(您是XXX人吧,我以前也常去,你們那的人果然都是直來直去從不繞彎子、對人友善熱心等等)

這種方言傾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需要通過練習和學習去改正。如果您的發音正確、沒有明顯的錯誤發音,且輕重格式、調值、重音、停連基本正確,有少許方言區特點,通過簡單的練習和指導後,考取「一級乙等」還是很容易的。

而我們熟知的「普通話一級甲等」這個級別,由於受日常語言環境的影響,即使您所在地的教育水平再高,家庭語言環境再好,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練習的話,基本很難直接達到。前面回答中關於:「沒有學過直接裸考一甲」這樣的情況,要麼從小接受過專業的語言發聲訓練,要麼就是在不了解真實情況前提下的強行回答,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吹牛逼」

在日常生活中,非相關行業從業者所使用的所謂「標準普通話」,基本都是二級甲等左右,好一點可以達到一級乙等的水平。(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日常使用水平」,考試是考試,運用是運用)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太在意,除非您的工作要求要說非常標準的普通話,否則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達到一級甲等水平,一級乙等就非常優秀了。


語言環境。

我是廣東人,身邊很多家長怕小孩學不好普通話,從小就只跟小孩子說普通話不說白話(粵語),然而這些家長說的普通話非常爛,於是小孩自然而然說的也是這種普通話了。。

就算家長普通話說得很好,孩子從小到大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都要接觸大量在校同學,普通話口音會自然而然地受他們影響,除非他的同學全都是普通話非常正的(但是在廣東的落後地區,你知道的)。於是在這種語言環境長大的小孩普通話依然會被本地人同化……當身處這種環境時唯一說好普通話的途徑就是練

結果這小孩長大大後,不僅普通話依然帶著濃厚的本地口音,白話也說不熟練甚至不會說,和我這種白話和普通話都好的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不知道這些家長有沒有後悔

【插句題外話,從小在本地生活的本地人不會說白話,事實上是很受鄙視的,當然同學之間不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如果是中老年人會直接吐槽,「嘩本地人都冇識講白話?」】


謝邀~

跟我的情況其實是有點像的,我是北方人,不會任何方言,從小在廣東長大,但是沒有認真學過粵語,所以也不存在方言干擾的情況。

當初學普話時候遇到的幾個問題其實跟方言也沒有關係,純粹是說話習慣的問題。包括我身邊很多的同學也是這個樣子。

就比如你的前後鼻音不好,也許只是因為你學漢語拼音的時候沒有注重前後鼻音的區分,導致你從根本上分不清前後鼻音。又或者是當初教你的老師和你身邊的人前後鼻音都不分,所以你根本沒有意識到之間有所不同。

再比如舌尖音jqx,很多人其實是無意識的在說,所以發出尖音是正常的。

總而言之,普話不標準有很多種原因。你要找到自己對應的根源,才能夠徹底改過來。

——————————

個人公眾號:梁同學的播音日記本

聲音還行,三觀良好。


本人在大學時考過普通話一級乙等,曾經是學校電台的播音。

方言?嗯,本人廣東人,就是印象中被大家嘲笑普通話的。

我從小在家裡說粵語,上課說普通話,下課和同學朋友也是粵語為主。

但從我個人經驗出發,我覺得正確的語言環境以及輸入渠道對於一個人的口音影響是深遠的,而這往往在幼兒時期到青少年時期就奠定了。對我學習標準普通話影響最深的有兩件事。

第一個是我的小學語文老師, 因為她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教拼音的時候也特別認真,所以我學的也是正確的發音,打下了好的基礎,這個影響對我是終身的。

第二個是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小時候家裡吃飯晚,都是7點聽著新聞聯播吃飯的(6:30-7:00聽香港台新聞,7點到7:30聽新聞聯播,7:40如果還沒吃完就是焦點訪談...),字正腔圓的播音腔無疑是最好的普通話聽力訓練工具...久而久之平翹舌和前後鼻音就都門清了,而且小時候愛模仿,那時候是學羅京和邢質斌,所以新聞聯播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幫助一個廣東人學好標準普通話。

對於英語,雖然小時候接受的是美音,但中學之後又變成了英音,導致的結果就是現在說得慢的時候是偏英音,說快了是美音夾雜Chinglish,現在反正也無所謂,工作上能交流清楚就是了。

總結起來就是一定要有正確的渠道,保證你聽到的學到的是正確的。


謝邀。作為一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恰好還帶過一段時間的少兒口才,大概是有些淺見的。首先要明白,所謂普通話,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大致上意味著,因為地域不同,小時候所接觸到的,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所說的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普通話,都會帶著各式各樣的當地口音,只不過大致上發音一致,互相都能聽得懂。其次,小孩子們學說話,只是模仿教授者的發音,並不清楚發音部位的變化,各種成阻方式和各種不同的共鳴。從而在養成了自己的發音習慣後自己適應了這種發音方法,即使是錯的,但因為聽起來與正確的發音方法發出的音差不多,也並不自知。舉個栗子

這是a的標準發音方法,但是,除了新聞播音員很少有人會使用,因為跟長久形成的發音習慣不符合,不適應,自然懶得糾正自己。也就是說,如果有相對標準的語言環境,再加上後天語音學習時父母能教導正確的發聲技巧,那才能說出流利標準的普通話。

然後是調值問題。大部分普通話不標準除了聲韻母不標準,就是調值不夠,或是太過。但我認為這個其實是扯淡。播音不像音樂,有鋼琴可以對比,規定好的什麼算高音什麼算低音,我始終覺得,每個人聲音本來就不同,沒必要非得一個字都要發到怎麼才算好,又沒有相對客觀的東西作標準,自己難為自己。但普通話等級考試是會考慮這個的喲。

再然後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人說話,只注重吐字,而忽略歸音。真正標準的普通話發生要求每個字的發音都是棗核形,每個字要字頭叼住,字腹飽滿,字尾有餘。但不是單純的拖長字音。

最後,如果人人都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播音員和主持人豈不是要失業?


謝邀,但是抱歉,我不知道原因。

印象里我姥姥姥爺帶我長大的時候,從出生到接近三歲吧,都沒有教過我普通話。我說話晚,又沉默寡言,有個愛好就是看各種廣告和聽劉歡唱歌。

接著在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就驚奇地發現,我不僅會說普通話,辭彙量還很豐富,我甚至字正腔圓。

得益於小初高學校要求都必須普通話授課和溝通,我的普通話一直不錯,回到家就是一口龍口方言,出去玩就是煙台話,自由切換,這麼多年過去依然是這樣,以至於我不太清楚你說不好普通話是因為什麼。

大學四年播音專業課,從未因為發音問題而被糾正,反倒是看著一個個來自各地的同學,替他們擔憂。

就我觀察的規律,普遍來說北京學生髮音懶而粘,山東山西陝西學生髮音硬而扁,東北學生髮音沒問題但一口大碴子絕對影響表達,河北學生無論是發音還是表達普遍優秀,成都學生平翹舌困擾多年,然後再往南發甜的那些方言區就休要再提了。

那你發現問題所在了嗎?通常而言靠近河北北京一帶的學生,他們發音問題很小,因為普通話和他們的方言較為相似,我猜測東北相對外來人口不多,三省互相感染熏陶鞏固得很好。同樣是遼寧省的大連,方言卻和隔海相望的山東煙台的膠東話像得一匹(?ì _ í?)。南方的城市離普通話發源地河北承德某地較遠,保留了較多古語古音,聽起來也各有特色。

我不知道你身在何處,只能猜測你在南方的可能性大一些,要麼就在最北邊。我的建議是每當你想要懶懶地脫口而出某句方言的時候,擰著勁兒來,別彆扭扭地說普通話,久而久之你就改過來了,具體一些字音呢,強加練習沒事多念叨,形成習慣就十分自然了。

對了還有,不是拿了一甲一乙什麼才是標準,要看他平時鬆懈下來說話的時候什麼樣,就像看一個人字寫的怎麼樣就要看他沒認真寫的時候。

標準不等於動聽,動聽也沒必要標準。我就喜歡聽川普,喜歡pdd喜歡敖廠長喜歡55開喜歡小智,他們說出來一樣很動聽。


我和你一樣,到普通話自認還不錯,起碼我說普通話什麼人都能聽懂。

應該是環境問題,我從小家裡人跟我說話都是普通話,雖然他們可能不標準,但學校老師說的標準啊,同學們也都不錯。直到初二轉校到農村,才學會說方言………直到現在都是能聽不能說………


這跟方言區有直接關係

你可以從小不學方言

但是環境問題,你會被熏陶的有口音

這種口音直接反映了你在哪個方言區


謝謝邀請,你愛玩遊戲么?在lck的解說舞台上有個解說叫昊愷,標準的nl不分,但是近幾年他的發音慢慢標準了,為啥?就是因為每天都在說話,都在練習,每天逼著自己練習,把nl發標準,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改正。播音專業的練聲也是這個原理,產生肌肉記憶,說話時自然就會如此。


哈哈,題主你不是孤例

我老婆也一樣n和l不分,她自己也不知道錯(她說錯了,我沒告訴她,怕她發脾氣,哈)

舉例子:「里」字。

你在哪裡(li)? 變成ni(你)


是什麼造成了你會說方言;普通話一定說不好的錯覺


因為身邊有口音吧。


看來還是你們這邊教育太落後了。現在吳語區普通話是全國90後學生里最標準的,很多理工科學生考普通話都裸考一甲,經常被誤認為是播音專業的。


推薦閱讀:

閩南語中的福佬話和潮汕話之間有什麼異處?
「靚」在「靚女」裡的發音是方言麼?
教寶寶學說話是先教普通話好還是先教方言好?
「贊」一詞的來源是什麼?
用越南語字母書寫粵語是否可能?

TAG:語言 | 方言 | 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