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關注宋朝?


中二期去了趟上博,青銅館沒啥感覺,書畫館沒啥感覺,在瓷器館和一隻哥窯瓷器看對眼了。想著既然喜歡總得「表示表示」。

於是粗翻了一遍宋史,當時正好《新宋》很火,又受啟發找出長編來讀。後來湊巧看了@紅茶魔術貓 在漢服吧的一個宋史科普帖,順藤摸瓜尋到了宋朝吧,同樣是在翻當時的精品帖發覺了岳飛吧。

這裡要特別感謝當年在宋朝吧岳飛吧的岳飛黑們,為了懟他們第一次發奮看書(貼吧的生態也是神奇,精日或者其他朝代粉黑岳飛我能理解,竟然還有兔小將和皇漢黑岳飛)。《岳飛新傳》《宋朝軍制初探》《經略幽燕》《拓邊西北》《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研究史》《宋夏關係史》《文武之間》《荒淫無道宋高宗》當時都是幾天看完一本。期間知道了北朝,認識了一些有趣的人。

然後就趴在這個坑裡出不來了,而且看了一點科班出身的論文後,口味刁了。網文基本已經無法吸引我了,做了個四處向人討資源的伸手黨。

回過頭看看,這一路走來,主要靠的是興趣和刨根問底的習慣,還有就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正義感吧。


1、河南人;

2、前前女友開封人;

3、無論是在北宋還是在現在的政治區劃中,都跟岳飛是老鄉;

4、神煩慫吹,看到了就想懟回去;

5、有錢,買得起宋史史料和專著(但還不到有錢能買得起明清史史料的地步);

6、有閑,看得了那麼多書;

7、認識了知乎上古級歷史板塊大V@王建雄,教會了我一些專業的治學方法;

8、……

9、……

10、湊夠十條了


因為宋朝是中國的一個浪漫主義的時代。

那個時候的皇帝可以被大臣的唾沫星子噴到,不會像後來清朝大臣自稱「奴才」、或者明朝大臣被板子揍死。宋朝君權受到相權一定的遏制,趙家皇帝和大臣之間比較和和氣氣,甚至皇帝家族的內部三點準則也說「尊重士大夫」。

對比同時代西方吃土的中世紀,那個時候的中國具備高度發達的科技和文化,鍊鋼總量甚至高於常凱申治理下的民國(雖然這個對比不厚道……)。同時思想也自由開放,宋朝的女人可以被公公鼓勵改嫁、妹子也不用裹小腳、國家鼓勵貿易、沒有後來某朝的海禁。

文化高度發達,唐宋八大家獨佔其六、知識分子掌握了政治話語權的同時,傳統國學在宋朝得到發展。

宋朝的大人物很多都有種有料有趣:和民間一起嫖妓的皇帝、奉旨填詞的詩人、踢球的大臣、忠勇無雙的將軍們、失敗但盡責的改革家、卑劣的奸臣、逗蟋蟀的叛國者。形象豐滿的歷史人物很多,躍然紙上的立體感。

宋朝具有悲壯的結局,這是一個同情分的加分選項。

南宋崖山海戰的壯烈,甚至比君士坦丁堡的淪陷還要悲壯,兩宋也有漢奸,但是孟珙、岳飛、宗澤、狄青、王堅、文天祥等愛國志士放到同時代的世界史里,也是可圈可點的英雄人物。同時他們都象徵著民族的脊樑。

一些以訛傳訛的流言也增加了宋朝的關注點:什麼外戰八成勝率、全球GDO佔40%多、開封守城門的士兵吃的好於西歐國家的國王。

但這些流言還是不要信了。


我們為什麼關注宋朝?宋朝並重理想與現實,兼備大俗與大雅,是最適合生活的朝代。

最直觀的宋朝生活圖景當然是《清明上河圖》。它堪稱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街道交錯縱橫,民居鱗次櫛比,商鋪百肆雜陳,商旅雲集,車水馬龍,徐徐展開了一幅12世紀初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時節繁盛的市井風俗畫。

以往提起宋朝,往往說這是個「積貧積弱」的時期。宋史專家、北京大學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鄧小南說,這種認識框架基本是近代以來形成的,包含著當代人的民族情感和反觀歷史的體悟。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一大批海外漢學家以相對超然的心態去看宋朝,普遍認為,儘管從軍事威力和勢力範圍來衡量,宋朝是個虛弱的朝代,但就經濟和社會繁榮程度而言,宋朝確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養、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有位歷史學家說,如果把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對摺一下,宋朝正好處在中間點上。很多歷史學家相信,在這個對摺點的唐宋之交發生了一場「唐宋變革」,中國歷史從「中世紀的黃昏」轉入「近代的拂曉」。日本史學家內藤湖南在19世紀末最早提出這一觀點,「唐代是中世紀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孫隆基進一步闡釋:「在我們探討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標準,例如,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等。這一組因素,宋代的中國似乎全部齊備,並且比西方提早500年。」

兩宋時期偃武修文,需要一個更加龐大的文官體系。於是,通過科舉制度,一大批出身更多元化的士大夫階層,逐步佔據了貴族留下來的真空。據統計,北宋時,科舉出身的官員佔了總官員的40%,而在唐代這一比例只有15%。處在國家和民眾之間的士人階層,也是文明擴張中的重要一環。在朝為官的畢竟是少數,更多受儒家學說熏陶的士人滲透到民間,通過家規、家禮、族規、鄉約之類的規定,甚至通過祭祀以及儀式中的戲曲、說唱,將知識、思想與信仰迅速傳播,從上層到下層,從中心到邊緣。而這些士人也是文化的旗手,其「游於藝」的修養和美學趣味,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整體的精神追求中得到提升,風雅成為一時之風。可以說,相較於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宋朝是最接近儒家治世理想的王朝。在佛教和道教的衝擊下,宋代的儒學思想家們開始重新認識和理解古典思想,挖掘出了儒家思想中蘊含的人文主義和理性精神,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也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義,使儒學理論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務和私人生活。到了13世紀,儒學不僅是有教養的上層階級的行為準則,也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國家正統的意識形態,進而重塑了整個社會,形成「傳統中國」的典範。

誠然,在元朝統一了中國以後,宋代所代表的「近代化早春」就中斷了,歷史發生了某種程度的回潮。不過,宋代政治理念、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仍深深地滲透在中國社會的肌體之中,尤其是儒家的復興。德國宋史學家迪特·庫恩指出,許多脫胎於宋代儒家思想的社會準則和價值觀念,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加速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變革。而其中不少具有民族典型性的文化特徵,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

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峰,還是藝術與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學源頭,都當推宋朝。特別是宋代士人的修養和美學趣味,通過儒家思想的一脈相承,一直為後世所追慕。如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揚之水所說:「兩宋是培養『士』氣的時代,前此形象與概念尚有些模糊的『文人』『士大夫』,由此開始變得清晰起來。政治生活之外,屬於士人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因此愈益變得豐富和具體。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採菊、詩歌和繪畫,攜手傳播著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像的種種生活情趣。」


國強時以秦為鑒

國富時以宋為鑒

國傻時以晉為鑒


宋代經濟發達是個加分項,主要用於各類撕逼和自我感動,啊~我是多麼關心p民~多麼看重數據~

你看,那麼多喜歡三國的就很少提經濟,我是不是很有優越感啊。

實際上么,我覺得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看歷史第一眼看的都是帝王將相的歷史,戳到人的,一是軍事,二是文化,三是情懷氣節。宋代至少把文化和情懷氣節都佔了,而且大部分宋代名人身上兼具這幾點,比如王荊公搞變法的情懷,比如岳武穆寫《滿江紅》的文化,比如文丞相慷慨赴死的氣節……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士大夫是一個非常容易讓人自我代入的群體,所以讀宋人史書往往感同身受。


1.仁宗

2.蘇軾

3.王安石

4.歐陽修


以下純粹是一家之言,沒有乾貨全作一笑。

簡單來說,因為相似。

①.困擾多年的外患,民族主義與憂患意識

由於外患嚴重,從宋朝開始形成了一種自發的民族主義傾向,不同於大量吸收引進其他民族人才包容性極強的唐朝,宋朝是以漢人為絕對主體的國家,長年生活在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的危機中,幽雲十八州如一把利劍懸在頭頂上,因此宋代的士大夫一方面有著強烈的主人翁的意識,一方面也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憂患意識,以及民族主義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和今天的中國有很多相通之處,我國的國歌,有一句就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長期擾於外患,乃至發生了抗日戰爭這樣幾近於亡國滅種的戰爭,這種時刻擔心被外敵再次飲馬長江的陰雲直到上世紀70年代都一直籠罩著國人,即便如今已經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這種憂患意識並沒有因此消失,哪怕小孩子都知道「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都知道歐美日韓敵視中國,知道韓國部署薩德對我國的損害有多大。這種長久以來的憂患意識最終會催生出對民族主義的精神,無論是兩個世紀以來無數愛國志士的救國嘗試,還是進入21世紀後網路上不斷壯大的那兔與自干五等群體。也許有人會嘲諷他們「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想到范仲淹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兩個時代的人,相隔了千年而產生了共鳴。這種共鳴就是外患下的憂患意識與由此而產生的民族主義精神。

②.權利下移,平民政治興起,政治環境相對寬鬆。

日本的內藤湖南在『唐宋變革論』中提出,中國自隋唐開始,貴族政治開始瓦解,「到了宋代經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意義更加確實」;「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間等級的官吏亦改為選舉」,「官吏從君主獨裁時代的配合庶民方式變為容許機會均等」。宋一代,內政相對穩定,經濟繁榮,不殺文人的祖訓也使言論環境相對寬鬆,而貴族政治的瓦解與因商品經濟繁榮興起的平民政治,也使整個社會都洋溢著一種比較自由與民主的氣氛,宋真宗的『勸學詩』中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是吹噓之語,在宋代毫無任何背景的平民子弟經過科舉能夠進入統治的上層,對商人的限制也相對寬鬆,階級流動遠遠快於前朝任何一個朝代,皇權不再集中於皇帝一個人身上,而形成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樣一個體制,這其實與現代中國也是有共同之處的,從清人入關以來,直到文革結束,這段漫長的時間裡,要麼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而獨裁,要麼相對自由而社會動亂,直到撥亂反正後,才重新出現了這樣一種政權穩定又相對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環境,當然現在中國依然有特權階層,政治和輿論環境仍然不夠開放,民主政治不夠完善等等問題也是存在的,但也要看到,公共事務的決策開始越來越多地徵求民眾的意見,公民個人的聲音經由媒體和網路,可以直達中南海,平民不會因為其出身而失去晉陞權利頂層的途徑,這向上追溯到50年前,100年前,200年前,300年前都是不敢想像的,撥亂反正後的中國,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或許都要接近宋朝。

③.市民文學/俗文學的發展,娛樂至死的時代精神。

宋代最繁榮的文學是什麼?詞。

這是一個在宋初柳永革新詞體之前還被當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

當代最繁榮的文學是什麼?小說。

這是一種在新文化運動之前還被當做是不務正業的體裁。

宋代最受普通市民歡迎的文化產物是什麼?話本小說。

說話人(講故事的職業)說話的底稿,內容無非是邪不勝正啊,忠臣良將啊,才子佳人啊,冤案昭雪啊之類俗得不行的套路。可是汴梁的老百姓就是愛看啊,每當說話人要開講了,那下面還不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人。講到曹操敗走,講到岳飛破金,即便是聽過幾百遍的故事,下面不還是一片叫好?這就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當代最受普通市民歡迎的文化產物是什麼?電影電視劇。

票房高的永遠都是那些刷CG的爆米花電影,收視率高的永遠都是那些宮斗,狗血愛情,家庭糾紛俗得不行的題材,即便看了幾百遍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即便看了幾百遍宮斗的劇情,這個題材不還是一樣能卷一票觀眾的錢?這也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一個字總結: 俗

伴隨著商品經濟繁榮必然出現的文化下移,市民文學興起,使宋代的文學呈現出了迥異於唐代以前文學的氣質,從此以後,我國的俗文學開始逐漸取代陽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學,文學從花前月下走向市井勾欄。這既是兩個時代共同的特點,卻也是從晚唐初宋開始醞釀的市井文學,經歷了元明清三代的發酵,最終在我們這個時代揭壇,撲面而來的酒香吧。

正如不是日本人的我們,今天卻也會對那個大正時代深感興趣,今天很多人開始對宋朝感興趣,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在那個時代里找到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影子吧。


我能說我剛開始只是因為我世宗才去看的嗎……

然後喜歡上了潘美,哎堅持看看吧……

然後喜歡上寇準,哎繼續堅持看看吧……

再然後喜歡上男友力max的韓琦和富弼,算了算了入坑到底……

再再然後喜歡上文彥博……

就這樣關注了整個北宋。

說實在的沒這些可愛的人兒也是看不下去二資的orz


自從認識了藝祖威武,我特么真為宋史群界有個nc粉感到羞愧。


姓趙。


邵雍,濂溪,明道,伊川,橫渠,朱子,怎麼能讓人不關注呢?


經濟:GDP歷代最高,元明清未及;

軍事:募兵制(有錢),同時期抵抗蒙古最長的國家;

政治:三省六部;

文化:唐宋八大家占其六;

科技:沈括,蘇頌,蹴鞠,捶丸...;

外交:八荒爭湊,萬國咸通。澶淵之盟換120年和平。

「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陳寅恪


推薦閱讀:

如果北宋沒有被金國滅亡,那麼北宋在蒙古帝國征服亞洲的過程中會怎樣?
遼國為什麼滅亡,天祚帝真像正史上寫得那麼昏庸嗎?
宋朝初年的歸義節度使是怎麼樣的存在?
北宋的藩屬國是不是只有西夏和交趾兩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