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領域有哪些事實,是人們不願意相信的?


很多親戚都因為我不是兒科醫生而惋惜。

他們說:兒科醫生多好啊!我帶著我兒子/女兒去看兒科,排隊排的老長了。你要是當兒科醫生前景多好啊。

其實,他們搞錯了邏輯關係。

不是因為兒科看病的人多所以兒科醫生待遇優,前景好。

而是,因為兒科待遇差,所以兒科醫生少,所以看病排隊長……

--------------------

十月25更新:

十九大要解決兒科醫生荒現象,恭祝兒科。


對抗疾病,最好的方式是【預防】。

我聽很多朋友說過這樣的句式:現代醫學日新月異,到時候肯定可以balabala。

他們會用這種句式給自己的不健康習慣開脫。

「哥們兒,煙戒了吧?」

「嘛呀,我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不過醫學技術日新月異,到時候換個肺不就完了?」

「少喝點可樂,對牙不好,喝完漱個口啊。」

「愛喝就喝唄!牙掉了你給我種個不就行了?科技日新月異,沒準到時候都可以再生牙了。」

當他們沉醉於自己的慾望時,總是選擇性的逃避可能帶來的後果,用「科技日新月異,到時候肯定能……」來安慰自己。

補牙有繼發齲的風險,鑲牙邊緣做的不好可能會導致牙周炎,活動義齒的咀嚼效率遠低於正常牙,根管治療後牙體會發黑變脆,種植牙也不是100%成功,而且設計失敗或使用習慣不良,依然有高概率會產生牙槽骨吸收。

無論怎麼治,都不會有當年好好刷牙,別得病強。

每次勸別人的時候,都能感受到朋友們很煩我,久而久之也就不勸了。

他們的理念是:人活著不能想幹嘛就幹嘛,活著還有什麼勁?

我表示贊同,的確,人活得戰戰兢兢的,怕這怕那,小心的保護著自己的健康,到頭來還是免不了一死。

但為何,我看到的每一個有不良習慣史的老病號,還都那麼怕死呢?


我來談幾個眼科相關的殘酷真相:

1、老年性白內障是不可避免的!老年性白內障屬於年齡相關性疾病,80歲以上老人的白內障發病率是百分之一百!很多中年人在門診的時候問我:「我老媽有白內障,我會不會也得白內障?會不會遺傳啊?」,答案是你也會得,但不是遺傳,而且前提是你能活到得白內障的年紀!所以別再信廣告了,你整天泡在603168眼藥水裡面也還會得白內障,目前的科技水平,適時手術是解決白內障的唯一方法。一般50-70歲的人都會有初發期白內障,體檢發現也別驚慌,具體時間因人而異。高度近視患者白內障會提前,糖尿病患者白內障也會提前,這叫並發性白內障。

2、確診的青光眼是無法治癒的!點青光眼的眼藥水以及實施青光眼手術的最大目的就是降低眼壓,延緩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的進展。總結起來就是:積極治療,瞎得慢,不治療,瞎得快!我見過確診青光眼40年的老教授,長期點藥水控制眼壓,目前中等程度的視野缺損,做完白內障矯正視力還能達到0.8!所以不要放棄,還是要積極治療!

3、小孩子的真性近視是無法恢復的!各種保健護理的按摩和近視訓練的門面基本上都是賺你錢。該配眼鏡就配眼鏡,注意用眼衛生,合理膳食,積極補充葉黃素,每天保證1-2小時的戶外活動(估計很少能做到),定期驗光,合理更換鏡片度數,適時佩戴角膜塑形鏡,延緩近視發展,這才是王道!

4、白領辦公人群的乾眼症幾乎普遍存在!你可以把乾眼症理解為眼睛的亞健康狀態(嚴重的全身乾燥綜合征導致的乾眼除外),與個人體質、生活習慣、工作環境綜合相關,合理使用人工淚液,注意用眼衛生,減少手機電腦使用頻率,可以改善癥狀!有人說乾眼無法治癒,這句話可以說是對的,也可以說是錯的。因為我認為這個毛病不是非黑即白的診斷,而是一種癥狀輕重程度的區別。

殘酷現實不代表我們不能追求光明!只是希望用我自己的知識糾正一些大家認識上的誤區,歡迎指正!


1.繼發性高血壓在所有高血壓患者里只佔10%比例,皮質醇、ACTH、醛固醇、苦杏仁素兒茶酚胺、嗜鉻細胞瘤這些,查不出問題就別糾纏了,少妄想著有一天查出是繼發性的然後解決病因,乖乖遵醫囑磕降壓藥才是王道。另外求神拜佛那些,做可以,別妨礙治療就行。

2.當有一天自己的親友躺在搶救室里,心跳呼吸全無,裡面做CPR的大夫用非常遺憾的表情和你說要做好心理準備,或者說可能性很小,和你商量要不要繼續按壓的時候,請盡量保持冷靜,不要和醫生提出繼續按壓10分鐘的要求了,如果還有一絲希望,你都能從急救人員眼中看到一團希望之火。繼續按壓,只是為了讓家屬不那麼自責,不要為了這點自責感,使躺在裡面無法表達自己意願的患者承受多一分鐘的痛苦。

3.平時有什麼食物藥物過敏史,時刻留意,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隨身帶著腎上腺素的醫生。

4.醫院不是消費場所,不支持7天無條件退換貨,在辦理住院手續的時候要明白,就算在裡面住幾個月,做幾十萬的檢查,或許出院診斷只能告訴你4+5 ≠ 6,醫療手段只是在儘力去計算未知數罷了,能不能算出來甚至有沒有解,沒人能告訴你。

5.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殺我們之前麻煩先發條簡訊通知一下,我好和父母告別。另外,還是希望你能知道,對於你親友的疾病,我們真的儘力了……


很多心內科的疾病都是不能治癒的,很多常用的治療方法都不能保證一定是有效的。

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改善患者的病情。我們幾乎很難為患者做到一勞永逸,伴隨著患者的,往往都是終生服用藥物。

比如高血壓,我們讓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第一是為了控制血壓,第二也是為了延緩高血壓患者發展為心功能不全的這個過程。

又比如冠心病,我們讓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發生心梗的風險,若不能完全規避。

又比如心力衰竭,我們讓患者服用大把大把的藥物,只是為了延長他們的生命,而他們,終將油盡燈枯。

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人體的生理功能一旦發生了變化,很多時候都是不可逆的,無論是藥物還是手術。

這也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曾經我在學校,以為學習三年,覺天下無不可醫之病,而我走上了臨床,方感行醫三年,覺天下無可用之方。

診療指南每年都在變,膽固醇都被洗成了有益物質,倍他樂克從一線降血壓藥物中剔除,他汀類藥物被建議在45歲以上的人群中廣泛推薦服用。我經常會在某些瞬間會懷疑自己多年所學,是不是有朝一日都會被證明是錯誤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今天的我,到底是在救人,還是在殺人?!

我不敢想像下去。

歡迎大家關注我新註冊的微博:蓋房子的萌醫生


1.腫瘤病人在得腫瘤的那一刻開始,就像個正在往下滑的小車,化療,放療是可以讓他滑的慢一點,甚至可以倒車一段,但是還是會往下滑的。。。

所以一般我這麼說了以後家屬還是堅持「要回去調養一段時間再來化療」的,都是不怎麼願意治療的了。。。

所以家裡有了腫瘤病人的話,先調整心態然後看2

(非要說整個人生都是在往下滑的小車~那就好像別人問你叫啥,你說你叫中國人一樣,沒什麼意義,好像你出生的時候刀槍不入無比強壯一樣~人生是上坡再下坡的)

2.腫瘤得病的原因有很多,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家族史等等。。。總的看起來就是同一個地方的某種腫瘤是高發~所以家裡一旦有人得過腫瘤,請家裡所有50歲以上的親戚一年去體檢一兩次。腫瘤病人有條件的話一兩年做一次PET CT 複查,幾個月住院抽一下腫瘤全套

有不舒服或者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一定要注意。

3.我們這邊護工的工資是一個人一天80到100(CCU的估計會有200到300),一個護工往往能同時管3,4個病人,所以大部分醫生的收入是沒有護工高的。。。護工也是有組織的,所以會看到樓道口有人在毆打外來搶生意的護工。所以如果你們是外面請的護工,一定要串通好說是你親戚。。。

4.就算你沒給醫生塞紅包,他也會好好給你治療,做手術的,畢竟沒做好,他還要自己擦屁股。。。如果實在想感謝醫生,買點水果,飲料,或者植物放辦公室就好,錦旗又不能吃,掛了還佔地方。。。(如果有醫生各種暗示要紅包,那你就錄音,拿去舉報他,接著換一個醫生或者醫院,打擊紅包人人有責,這種人渣我不屑為伍)

5.如果醫生給你留了電話,記得在班內時間打,基本上都會接,不過還是實際帶過來看最好,把情況講清楚,讓醫生判斷下你是否有必要回來當面看一眼。晚上這種班外時間,醫生也是需要休息的,有急症馬上送急診,你打電話問,醫生也只是會告訴你馬上去急診。凌晨還打電話騷擾人的別怪人拉黑你啊。


人都是會衰老的。人也都是會死的。

上面一行字說的不只是生病的人,也包括讀到上面一行文字的各位,當然也包括寫出上面一行字的我。

個體的生命都是有終點的,而且許多情況下,我們都有突然面臨死亡的風險,死亡並不總是可以預料的事情。死亡至少是我們在這人世間存在的一個終點。

醫療服務是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而創造的一系列手段。但是它們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干預有效的情況下,我們推薦所有人接受必要的醫療服務,在現有技術手段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我們推薦患者和家屬調整期望,接受現實的不良結局。提高技術水平和壓低個人期望是提高幸福感手段的一體兩面。

換言之,當我們正視我們自己時時刻刻都處在衰老、走向死亡的過程中的事實,接受自己在這人世的時間正在一點點減少的命運,我們大概會對人生、對世界產生新的理解。直視生死,能使我們更加熱愛生活。當然,考慮到這個問題,也能幫我們更好地安排之後在人世間的生活,更好地處理在醫院需要面對的生離死別。

另一個要點是,腫瘤是人的常見死因。雖然人們往往放大對這種疾病的恐懼,這種不恰當的反應也增加了這類疾病患者的病恥感,然而事實上,隨著人群預期壽命的增加、個體年齡的增長,患有腫瘤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是正常現象。腫瘤是人走向死亡的一種常見形式,尤其是高齡老人患有惡性腫瘤,更是非常尋常的事情。惡性腫瘤和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是常見的人從衰老到死亡的結果。這些疾病都是需要干預的,而合理的治療可以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關於癌症:

1.目前絕大多數癌症沒有可靠的非侵入性早期篩查方法,也就導致了很多癌症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2.有的癌症在經過幾十年的醫療發展後,生存率依然沒有上升,比如最惡性的肺癌和胰腺癌

3.接著上面,已經被證明最為廣泛和最為重要的致癌物「煙草」目前還在被廣泛使用!引起約全部癌症死亡的22%!而大家還在關注手機和Wifi輻射這類「致癌因素」。死者包括以下萬寶路的廣告模特。

4.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大多數是病毒引起的癌症,如HPV引起的宮頸癌和HBV引起的肝癌;另外還有過度暴晒引起的黑色素瘤也可以簡單通過防晒預防。

5.影響患癌症最大的因素是年齡,隨著年齡越大,患癌症的概率就越大,77%的癌症患者是55歲以上。也就意味著壽命不斷被延長的同時,老年人患癌症的概率不斷提高。目前美國終身癌症得病率是50%

6. 在癌症治療中,大多數的金錢都投入在最晚期的幾個月中,而這個時候病人已經離終點不遠了

7. 有的癌症治療真的非常非常貴,CAR-T療法目前定價47.5萬美金,好消息是收費的原則是沒有效果不收費

8.癌症大多數是後天引起的,遺傳性癌症大約佔10%

9.男性也有可能得乳腺癌


現代醫學真的局限很多啊。

無法抵抗衰老。

無法治癒慢性病,甚至連病因都無法確定。

惡性腫瘤除非早期切除,晚期轉移仍然辦法寥寥。除了類似絨癌、乳腺癌等少數腫瘤,實體瘤大多化療效果不佳。血液系統腫瘤化療方案繁多,但有效率仍不夠理想。

至於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等神經科疾病更是少有涉足之地,葯企投入無數,頂多延緩進展,仍無巨大突破…

學的越多,越了解自己的無能為力。

這一生,能專治一種疾病足矣。


作為一個眼科醫生,已經有幾千個人問過我同一個問題,那就是——

醫生,我近視度數並不高,有沒有可以治癒的方法?

對於這種疑問,一開始我還是非常用心的回答並解釋的,但後來我發現果然還是我太天真了...

說真的,我真的很理解各位有這個想法和願望,我自己也希望有一種方法能徹底治癒近視眼。

(如果有這種方法請先帶我上車,謝謝!)

但真的,別做夢了!

認清現實好不好啊!

真有可以治癒的方法,早特么就應用了!

還哪需要你們來問啊!我們也願意幫你治癒啊!

今天我真的要再告訴各位一遍,

在目前的醫療技術背景下,並沒有可以治癒近視眼的方法或手段,這是一件事實。

但是很多人還是不願意相信,並頻繁地聽信各種治能愈近視眼的謠言!

真的,有閑錢去嘗試各種毫無作用的偏方,不如配一副好點的眼鏡!

目前沒有一種藥物或器械被證實能治癒近視眼。

幾個被醫學界公認能控制近視的手段如下:

劃重點:控制≠治癒)

  • 使用散瞳用的阿托品,高、中、低三種劑量滴眼液。
  • 佩戴雙焦點鏡片眼鏡。
  • 佩戴單焦點鏡片的普通框架眼鏡。
  • 佩戴角膜塑形鏡。
  • 佩戴隱形眼鏡(包括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軟性角膜接觸鏡)。
  • 每周堅持戶外活動,每天兩小時左右。

激光矯正手術,有網友提到這個,作為補充講一下,激光手術是將角膜的一部分削掉,是將你身體的一部分去除,其實也是控制,而並非徹底痊癒。即便是在矯正以後,也有一定的複發幾率,尤其是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處於大城市裡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用眼過度和視疲勞的經歷,控制近視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之中...)

公認比較有效的、控制近視手段為使用阿托品藥水。

它對近視度數加深和眼軸變長的現象都有很明顯的控制效果

那既然它這麼有效,那為什麼大家沒有有空沒空就滴一滴呢?

因為它作為藥品也有副作用啊!!!

比如面紅、發熱、過敏、畏光等等...

你敢經常用嗎

值得一提的是,戶外運動控制近視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每天在外面跑跑步,看看天空,放飛一下身心,同時也放鬆了眼睛。

也能緩解現代人每天被各種「小空間」包裹起來的壓縮感。

(辦公室、出租屋、公交、地鐵、火車、飛機等等...)

所以看完這篇回答就別玩手機了,出去浪一波行不行?

點擊以下關鍵字了解更多科普內容——

眼睛:近視自愈丨護眼方法丨眼保健操丨近視手術丨控制近視丨碼農護眼丨高度近視

眼鏡:鏡片知識丨挑選眼鏡丨隱形眼鏡丨清洗眼鏡

科普:老花眼丨散光丨斜視丨色盲丨眼貼丨視力表

我們也開專欄啦, 關注來一波——視力有問題,良目幫你看

有視力上的問題,請私信我們(評論看的少),我們會第一時間解答您的疑問。

歡迎同時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良目視光」,保護視力,從良目做起。


1.醫生的地位不比護士高。

醫院裡面醫生和護士是平級的,醫生做醫生的工作護士做護士的工作,醫生不是什麼事情都能指揮護士乾的!年資高的護士我們還要管她們叫老師。請大家尊重護士。

2.男護士現在比例越來越高,在手術、急診和重症等領域有種族特長,所以看見男護士不要奇怪。

3.雖然有的醫生護士關係比較好,平時嘻嘻哈哈摟摟抱抱打打鬧鬧什麼的,結婚的也不少,但是醫院裡面的醫護關係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亂,請勿自行帶入FBI WARNING的部分劇情(?˙ー˙?)

4.醫院裡面的護工阿姨同樣也很重要,對於一些慢性病老年病而言,一個好的護工作用甚至超過醫生。所以請尊重護工。

5.內分泌科不看內分泌失調!

老百姓所謂的內分泌失調大部分指痤瘡、月經不調等疾病,內分泌科一般不管這些!

內分泌科主要管糖尿病和甲亢!

請大家不要再私信我了!!

以上。


打醫生是犯法的


修理人和修理機器很多地方是很相似的。

壞掉的拿掉,有新的換新,沒有的話就不管了湊合用。無非機器零件易得,人器官難求,而且別人的東西你用著總是不適用的。

然而人們得到了新機器,總是注意保養捨不得用,

年輕人對於自己的身體,卻總是肆無忌憚揮霍浪費。

趁年輕,多多愛護自己吧。

——~~——~~——更新——~~——~~——

人類進化至今,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相互協調共同運作才能保證人的運動和生存,每一個器官和零件都是有它的作用的,很多器官組織並不是說沒有退化完全的殘留,而只是人們尚不完全清楚它的用途而已,不然的話,一開始為什麼會長呢?

嗯。我只是想到了闌尾。很多人覺得闌尾無非只是回盲部一個無用的累贅罷了。如果不小心扭轉或者進了異物堵塞,還會引起闌尾炎嚴重點甚至於穿孔,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曾經聽有人建議說闌尾即使沒什麼事,切掉了也不要緊。反正沒什麼用嘛對不對?

然而,近年來闌尾有些人已經將其歸屬到免疫器官裡面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生理學教授勞倫·馬丁通過研究最近指出,闌尾在胎兒和青少年時期起有重要的作用。人類胚胎在發育到第11周左右,在闌尾中就已出現了內分泌細胞。胎兒闌尾的這些內分泌細胞,已經產生了種種生物氨和肽激素,以及有助於生物學控制(自我平衡)機制的化合物。闌尾的功能還包括使白細胞對各種抗原或存在於胃腸道的異物產生影響,這樣闌尾就有可能抑制破壞血液和淋巴產生的體液抗體反應,促進了局部的免疫功能。闌尾又像胃腸道其它部位很薄的派爾淋巴集合小結構———從腸道內容物中吸收抗原並對這些內容物產生反應。這個局部免疫系統在生物及控制食物、藥品、微生物和病毒抗原方面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局部免疫系統和腸道炎症,以及附屬於全身免疫系統的自體免疫反應的關係,目前還在研究之中。鑒於闌尾尚具的這些生理作用,科學家呼籲人們善待闌尾,不要動不動就將它切來甩了。當然,如果真的有闌尾炎不得不動手術,還是要做的。

你看,闌尾都這麼努力了你知道么。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哪裡能隨便就捨棄一部分呢。

當然,包皮過長這種情況另算,捨棄一塊。。也是為了以後的性福……_(??ω?? 」∠)_


說些跟病人密切相關的吧

1.不要迷信網上發布的所謂醫院排名

每年都會有各種權威機構發布所謂的醫院排名,科室排名。這對很多醫院都是一個宣傳的機會,很多患者也把這些排名奉作自己的求醫指南。事實是這種在這種排名和評分體系中,病看的怎麼樣並不那麼重要,科研能力、造SCI的能力以及申請基金課題的能力才是主要的評估標準,然而這些對普通求醫的患者來說並沒有多大幫助。我們這邊一個醫院就因為重金引進了2個國家級主委,整個醫院的排名一下子躥升了幾十名,然而我們都知道這個醫院在我們這兒也只是二流醫院。就因為這件事,其他幾個大醫院都坐不住了,也紛紛開始引進重量級的專家,不為別的,就為了排名好看一點。

還有就是科室的排名,我們明知道某個醫院的某個大科室水平很一般,但病人就是多,全國各地都往那兒跑,只是因為那個大科室裡面某個小科室出了一個院士,自此那個醫院和那整個科室的排名每年都居高不下,周邊其他幾個醫院經常要給他們收拾爛攤子。所以我覺的這種簡單的排名對患者真的沒有什麼幫助,往往還有誤導作用,對大醫院的發展也沒什麼幫助。現在為了排名而做科研、引進大量科研人才,消耗了醫院大量的資金,科室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我能看好這個病而你們不能「變成了」我們一年發了20篇SCI加起來八九十分,而你們只能水水中華「,這可能也不是他們做排名的初衷吧。

2.其實不找熟人,不託關係也可以看好病

很顯然所有人都覺得在醫院有個熟人是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不管什麼事都要找熟人幫一下忙,其實我們不是不想幫,真的很多時候是沒有必要幫。掛個號總會把,我幫熟人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挂號,因為自己也上門診。我不喜歡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不認識的穿白大褂的或護士帶個熟人進來打擾,但是往往又不好拒絕,只能讓下一個病人再多等一會兒。這樣既破壞了秩序,也讓後面的病人對我們心生怨氣。自己掛個號,好好排隊,我們都會認真對待的。所以有人找我的時候我都是自己跑過去給她們掛好號,陪著他一起等,到我們了再陪他進去。這有時候耗費了我很多時間,但是熟人又不好拒絕。

託人情真的是惡習,但是這好像又是這個人情社會裡潛在的法則。但是有很多病人因為是拖了關係進醫院的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叼,對醫生護士各種頤指氣使,真的有必要麼?有一次一個病人把護士罵哭了,我當時就衝過去對他說:你不就是某某主任介紹來的嗎?你自己問問這幾十張病床上有幾個病人不是托關係進來的,不想住就出院。之後著病人態度好多了,那個主任也打電話來道歉之類的,其實很能理解那個主任,這些人都是拖了好幾層關係進來的,但是又不能不做。只要好好配合,醫生肯定會儘力,就算你託了國家領導人的關係又怎麼樣,看病還不是一樣的看,還能整出花來不成?

3.醫生沒有那麼多桃花、軼事,可以放心的把女兒嫁給他

同事在地鐵上聽一個老太對另一個老太說:哦喲,你要小心點噢,醫生都很花的,什麼葯代的小護士啊,整體身邊轉,早晚出事情,讓你女兒考慮清楚了。

這就很尷尬了,葯代有沒有?有!小護士有沒有?很多。但是真的有那麼親密嗎?沒有。護士姐姐是共同奮戰的同志,我們經常被他們教訓,但是還是要極力討好之,沒有他們配合,我們幹不了活。私下一般不接觸,只是微信點贊關係。葯代嘛,真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見面就給醫生塞錢,下班還要給醫生特殊關懷。絕大多數葯代就是常常混臉熟,有時被嫌棄,現在男葯代也越來越多了,大部分醫生跟他們接觸不多,個別同志出現道德滑坡,那也是個人問題,不能隨便開職業炮,一棒子打死,然後請放心把女兒嫁給他。


說說腫瘤領域大家不願意相信或者誤解很多的九個事實吧。

第一:得癌症是因為命不好或者你的人品不好報應來了,否則你看人家吸煙幾十年都沒得癌症為啥你不吸煙倒是得肺癌了呢?

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多階段的過程。體內細胞都是各司其職並且以正常的方式新陳代謝:當體內細胞磨損老化或受損時,老的細胞死亡新的細胞生成替代它們。但當我們體內細胞內DNA發生損傷或改變使得細胞過度增殖的時候,癌症就發生了。DNA的這些變化大都是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遺傳因素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有一些變化原因目前是未知的。

所以吸煙沒得癌症但沒吸煙得癌症了說明癌症是命不好之類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我們要做的還是如何儘可能避開或降低這些風險因素的影響。

第二、有癌症基因意味著你註定要得癌症;或者由於癌症是有遺傳性的,只有家族成員得上了,你才會得癌。

兩個說法都是錯誤的,具體見上一個解釋: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是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遺傳因素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基因僅僅只是其中一個致癌原因。

第三、癌症就是個概率問題,碰上了就是碰上了,基本上什麼都做不了,什麼也不必做。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每個人一生中患癌症的概率約為40%,死於癌症的概率約為22%,具體數據如下,不能說癌症不是個概率問題。但這是根據大樣本數據統計後得出的平均數據,平均就意味著有高有低,風險因素高的人患上癌症和死於癌症的風險可能會遠高於平均數

與此相反,我們要結合我們自己的癌症風險因素,採取積極的行動。第一就是儘可能改變和降低可以調整的風險因素(家族史是不可更改的),例如戒煙。第二就是接受合理的癌症早期篩查。就算癌症不可避免了,早期篩查出來,預後會好很多。根據美國的調查,接受低劑量CT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第四、醫生應該懂得癌症怎麼篩查。

普通民眾對肺癌篩查有種種認知誤區都並不奇怪,但實際上中國的非腫瘤醫生懂如何合理篩查癌症的很少,因為缺乏這方面的教育。2014年7月份柳葉刀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Cancer screen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medical schools》中國醫學院的癌症篩查教育。文章描述的是華西大學2011年做的對中國排名前十的十個醫學院的學生做的一個調研,調研非腫瘤專科的醫學生對腫瘤篩查的認知。結果發現醫學院基本上沒有教這些學生關於預防和篩查的知識,更沒有教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的知識。1135份問卷中的1065份和1078份回答分別錯誤的認為CA199和癌胚抗原可用於癌症的篩查(中槍沒?你是不是也以為腫瘤標誌物可以篩查腫瘤?)。

想要了解平均風險人群的癌症早期篩查,可參考這篇文章。如何給父母家人制定全面合理的癌症早期篩查計劃?

第五、盲目迷信民營或國外一些體檢中心高大上的癌症篩查項目例如PETCT等,覺得體檢套餐越貴越有用。或者覺得篩查就是一個消費行為,無所謂想篩就篩。或者認為只有身體狀況不佳的人才需要癌症篩查。

篇幅所限就不具體回答了,可以參考深度解析肺癌早期篩查的是與非。

第六:得了癌症就是判了死刑,且很快就會死,治療也是花很多錢活遭罪。尤其是晚期癌症,根本沒必要治療

篇幅所限就不具體回答了,可以參考類似的問題癌症晚期出現奇蹟情況有多少案例?我真心需要繼續生活的信心 - 尚方慧診的回答 - 知乎

第七:認為做手術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或生長導致患者很快死亡;或者認為放化療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或生長導致患者很快死亡。這個認知誤區非常的要命,主要是由於我國腫瘤規範化治療程度較低造成的,也是患者缺乏正確的科普知識,腫瘤診療質量巨大的城鄉差異以及一些腫瘤醫生以利益驅動造成的。

腫瘤治療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規範化同質化治療—同一癌症類型同一分期的治療方案是一樣的,實施質量也是一樣的。腫瘤這一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就是美國的NCCN Guidelines。規範化這一要求在所有的醫學領域都是適用的,但是在腫瘤這個領域規範化更為重要。比如說骨科關節置換,因為手術感染等原因關節翻修十次以上的患者都有的。但腫瘤治療是不可能像關節置換一樣一次不行就翻修幾次的,一次不規範的治療或者一次低質量的治療就會導致腫瘤患者很快複發轉移,白白送掉性命。

什麼叫腫瘤規範化治療呢?舉個例子就是:只要是非小細胞肺癌IIIb期的患者,無論這個患者在北京上海還是省城還是四五線城市,治療方案應該都是一樣的—即放化療綜合治療。如果醫生給這種IIIb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那麼就是不規範的治療,無論這個外科醫生手術的技巧多高明,都只會導致這個患者可能在幾個月後很快因複發轉移而死亡。如果醫生給這種IIIb患者實施放化療,但是放療的質量很差,或者化療次數遠多於指南推薦的,那麼也不是規範化治療。

我國腫瘤診療規範化程度比較低,一方面表現在很多不適合開刀的中晚期患者,因為首診醫生是外科醫生的原因,都被開刀治療;或者接受遠多於指南建議的化療;另一方面表現在整體診療質量較低,如外科和放療的質量差,腫瘤診療的城鄉差距尤其大。學術會議上對於治療方案,腫瘤醫生的認知都是一致的,但是實際操作是兩碼事(包括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了。醫患的溝通,加上患者和患者之間的口口相傳,最終導致不同醫生和患者對於到底應該接受什麼治療各有各的說法和理解。

日本和美國的腫瘤規範化程度比較高,主要原因有三個:1)嚴格的醫保審核體系以及完整的轉診體系;2)日本美國醫生的精英式的、同質化的培養。3)全國範圍內醫療設施,藥品的同質化提供。這都是從體制上對規範化進行約束,但是很不幸,這三點我國做的都很差。所以我國腫瘤治療的規範化任重道遠,對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建議是1)自學一點正確的腫瘤診療知識2)確診和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至少到省一級專科醫院或專科腫瘤醫院 3)治療的實施,尤其是放療和手術,有條件最好也是到省一級或者北京上海專科腫瘤醫院找經驗豐富的醫生。具體可參考另外一個回答—不同等級醫院放療設備放療效果是否也不同? - 尚方慧診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說體制上改變才是根本呢?舉個杭州卵巢癌患者的真實例子。該患者60多歲了,卵巢癌晚期,醫生說不適合開刀。但是患者的大女兒硬是塞錢給醫生要求開刀,可能她認為只有開刀才能治癒吧;又可能她認為醫生是因為沒收錢所以不願意開刀;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醫生還是給開了刀,此後患者情況一塌糊塗無法收拾。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這個外科醫生,你開不開?不開!那麼我問你這個月醫院給你的患者指標你完成了嗎?你說真話說不適合開但很多其他醫生願意給開刀的,到時候患者家屬投訴你,你還怎麼混?再說了你的錢多到人家給你的紅包像手紙一樣不值錢的程度嗎?……一思量就發現醫生的節操就像手紙一樣不值錢,這個醫生當然給開了。所以說只有從體制上約束,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沒有開刀的適應症,哪個外科醫生都不敢開,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八:癌症是一場你必須贏下來的戰鬥

對癌症的過度恐慌,會導致有些人認為和癌症的鬥爭必須贏,那麼這些人一定是傾盡所有的力量、期望、金錢等來治療癌症,恨不得畢其功於一役。這會導致盲目就醫和過度就醫,而結果往往可能總是不盡如人意的。其實目前我們是贏不了的啊,根本不知道癌細胞哪天捲土重來!我從不建議患者抱著你必須贏的態度,相反我的建議一直是「你只要力爭保持不敗」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如果你的目標是不敗,那麼你懂得養精蓄銳的重要性,你也懂得合理適度的重要性,才會真正回歸醫療的本質—對症治療和合理治療。 同時心態也會積極樂觀和理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接受規範化治療,不貪心相信偏方;及時隨訪,調整自己的生活,如有複發和轉移也在最早期發現並予以治療。

第九:過度把對疾病原因的認知和對疾病的治療高度掛鉤。現代醫學是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不是因-果醫學Not Root-Cause Based Medicine。就拿腫瘤來說吧,當前對腫瘤的認識已經發展到了(或者也可以說只限於)分子層面上的認識,可是這也沒限制我們每年都在腫瘤的治療上取得進展啊,很多早期的癌症都已經能夠治癒了。

醫學是經驗學科,對疾病認識越多固然越好,但不是治癒疾病的根本原因或唯一原因。就像我們懂得了人生的很多大道理仍然過不了這一生是一樣的。又或者就像你到Pub,並不需要你認識女生男生的內心,但根據經驗只要你顏值高、大方多金、運氣好、情商高這幾樣佔一到兩樣就所向披靡一樣了。要說把因果掛鉤最成功的就是中醫了,陰陽五行解釋了一切疾病的原因啊,可是中醫治癒了所有的疾病了嗎?

祝各位順利!

-----------------------------------------------------------------------------------------------------------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醫務人員首先是人,然後才是醫務人員,請將人性放在所謂的神性之前。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報道刷屏朋友圈,大概就是說說一個心內科醫生為了工作來不及照看自己心肌梗塞的老父親。為了突出最令人感動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報道上還說他父親在上手術台的地方和他在做手術的地方只有一牆之隔。

且不說這位醫生是不是湊巧在做手術的時候碰到老父親發病,也不說媒體到底對這件事寫了多少個版本多少後續出來 ,僅僅說報道角度,我也已經開過無數次了。

每當我看到這些大肆宣傳醫生為了病人放下七情六慾,只為懸壺濟世的形象時,我感到的並不是自豪和欣慰,更多是惶恐。

因為我想到以前看過的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隻老狐狸想吃一隻信鴿的肉,但是鴿子太靈巧了,它抓不到,眼看著自己的身體日漸衰老,而信鴿卻越來越長大。狐狸感到很焦躁,於是想了辦法,它整日在森林裡說信鴿有多善良可愛,多麼好心腸,不管路途多遙遠,只要拜託就一定準點必達。

鴿子一開始還覺得奇怪,這真是一隻不一樣的狐狸,怎麼到處幫宣傳業務,樹立形象。

隨著鴿子的口碑越來越好,鴿子的業務幾乎每天爆滿,也成為森林口中的「天使」,一天有時得送幾百單,就算找同類幫忙,有時也應付不過來,所以鴿子想提高收費價格或者休息幾天。

鴿子一提高價格,私下狐狸就來收費,「你看都是我幫你製造的口碑,難道不該分一杯羹?」鴿子當然拒絕了,這是它努力的結果。

然而,抬高了服務價格,安排好了休息時間。森林裡的其他動物不買賬,認為鴿子沒道德,要不是大家光顧你,你哪來的生意,你還坐地起價?還動不動就歇業,還任性起來了?

「什麼天使啊,明明是吃血的衣冠禽獸。」

鴿子原來口碑有多好,最後就有多差,精神壓力加上身體壓力,使他疲憊地倒下了。然後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狐狸趁機潛入鴿子家中,順勢把它吃了。

我沒有說什麼那些媒體的壞話,也沒有揣測他們的動機,我就想到這麼一個故事,把自己的惶恐解釋給大家看。

寓言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一個行業給人民的道德期待有多高,職業風險就有多大。

我很反感在出現一個事件的時候,評論都是著重點都在情緒和感受,而不看事實情況。

一位醫務人員自己的父親都沒辦法照看到,而去照看外面的病人,就站在正常人的角度,這樣真的好嗎?

一位醫務人員拿著微薄的薪水在最年輕有體力的時候一個個倒下或者離職,這只是敬不敬業的問題?

我覺得醫學行業目前最悲哀的是,行了大半輩子的醫,大多數人卻照顧不好自己的身體,不能時常陪伴得了家人。

發人深省的媒體報道不止該歌頌神性行為,更應該去討論為什麼一個醫生連自己的父親動手術都沒辦法去看?為什麼那些年輕的醫生在最有精力的年齡一個個倒下?為什麼醫學行業負能量這麼多?

而不是把這些所有的問題都歸成什麼感動啊,偉大.......這些一點都不實在的詞。

任何拋開人性談神性的吹捧,我覺得都是在下套。白衣天使隨時都可能變成煮熟的鴿子。

就是因為有太多神性的詞放在醫務人員身上,所以當這個行業出現一粒沙子的時候,人們的眼睛都容不下。

拿著婦科問題問兒科說:「你可是學醫啊。怎麼這都不懂。」

看到值夜班的人從值班室起床出來:「醫生值夜班怎麼能睡覺。」

看到行業里有個哪個醫生出現了操作失誤:"天哪,他們可是醫生啊,怎麼能錯呢。」

一個個站在道德高地指責曾經捧成天使捧成神的醫務人員。原來誇得多厲害,現在就有多不滿意。

其實大家在穿上白大褂之前,首先是人,會哭會笑,有悲有喜,有迷茫也有追求。

多談談薪水,待遇,人手,談談背後對原因,而非只是用一些虛詞歌頌帶錯方向。

其實很多公共服務的職業都是如此,老師,警察,基層幹部,包括醫學行業也就只是千百種行業里的一種,把他們放在平凡的世界裡去理解,而非總是當成不求回報的神靈去一味索求,要求。

從事任何行業,首先都是先為了家活著,然後才有餘力為別人。

醫學並沒有那麼神聖,也不檢驗人性,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站在平凡眾生的一邊與死神較勁的努力罷了。


一個外科醫生選擇不去做手術的決定往往比做手術的決定要難得多,要考驗水平的多

建議你回家喝喝水睡睡覺不要吃藥不要開刀的醫生絕大多數都不是壞醫生

開刀前醫生要你或者你家人禁食,就是禁食,一口都不能吃,一滴水都不能喝,湯也不行,一口都不行,為了你好

如果你或者你的親人心臟停跳,即使這發生在設備完備的三甲醫院,並且他們身體也很好很年輕,他們能夠活著走出醫院的幾率最高也不超過20%,沒錯,五個人中最多只有一個可以活著出院。如果是你年邁的至親,或者停跳發生在醫院外,那死亡率更是比九死一生更低

大病重病面前醫生能做的真的很少

再三流醫學院的學位也比百度的強多了


學醫之前感覺就那麼幾個絕症治不好,學醫之後發現就那麼幾個小病能治好。。。


一,醫生治不好的病遠遠多於治的好的

二,以前說ICU里才有多重耐葯菌,現在社區就有,並且你我可能身上就有定殖,一旦外傷或者手術創傷造成感染就沒藥可治

三,對上一條的補充,治療嚴重感染,去定殖往往比抗生素更重要


脫髮無法根治——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從早期的某光、某王,再到各種各樣的生髮產品,這個行業是我見過最奇特的一個行業——市場容量早已突破百億級規模,有3~5個上市或者准上市級別的實力,但是無論是誰生產出來的產品其實都沒什麼效果,而且存在了10年、20年甚至以後更長的時間都還有發展的空間,你說奇怪不奇怪?按理說沒有價值的產品不可能長期存在市場上,但是生髮產品做到了這一點。

原因就是——「大家不相信脫髮治不好」

——————————————————

在傳統觀念里,掉個頭髮是小事,額頭大還被認為是「天庭飽滿」,富貴的象徵。哪怕掉了,到時候用點XX生髮水,頭髮就「Duang」的長出來了。實際上如果你真的脫髮嚴重的話,會發現這個問題基本是無解的,不然為什麼國內那麼多脫髮的明星和高官不把頭髮弄好?他們缺錢還是缺醫生資源?

大多數人其實看不到這一點,即使看到了,也不願意去相信,這就是為什麼生髮產品一直都有很大的市場。有時候產品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給人一個希望,而有些人就是願意給希望來買單,在我認識的發友中,明明知道這個生髮產品基本沒用,但是還是願意掏錢試試的大有人在,因為太想治好脫髮,即使最後真的沒效果也不是很計較了。

舉個例子來說,老徐曾經見過一個花費將近10萬治療脫髮的發友,當初第一感覺這人肯定是個富二代公子哥兒,但是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是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攢下來的錢大多數都用於治療脫髮上面了,包括昂貴的健發療程、進口的藥物、一針好幾千的血清注射等等,能找到這些方法,他絕對不是不懂,我問他:「你都研究這麼久了,肯定也知道希望渺茫,為啥還要花這麼多錢去嘗試呢?」他覺得脫髮實在太痛苦,做夢都想長頭髮,只要有希望就願意去嘗試,到最後甚至衍生出一種「反正這麼多錢也花出去了,再多花點也無所謂,只要能治好」的思想!

當然上面這個發友,屬於極端的個案,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有部分脫髮的發友心態不對。

——————————————————

治療脫髮的事實真相是什麼呢?

只要稍微了解點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脫髮無法根治。哪怕是FDA認證的米諾地爾和非那雄胺,都只能起到一個改善的作用,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即便是植髮手術,也遠遠達不到原生髮的密度。米諾地爾是外用刺激毛囊生髮的藥物,非那雄胺是長期抗激素的內服藥,植髮手術是拆東牆補西牆的藝術,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比大多數生髮產品要強很多——因為生髮產品連國葯准字都不可能通過,頂多是國食健字型大小的保健品,或者壓根三無產品純靠忽悠。

老徐再次敲黑板重點強調:到目前為止對脫髮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上述這麼三種,其他的基本沒必要去嘗試。當然輔助治療脫髮的方法有很多,但輔助治療不是主幹線。做好長期用藥或植髮後長期用藥的準備,他們能最大限度的緩解你的脫髮,但也僅限於此,這就是現代醫學能為你頭髮做的全部事情了。

其實老徐這麼多年,一直都希望脫髮患者在治療脫髮的時候要帶著信心,如果用藥之前就認定這葯沒啥用,那肯定不會有什麼奇蹟發生,安慰劑的效應對脫髮來說非常有用。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一個脫髮患者,植髮和用藥時一定要有信心,對治療脫髮絕對有幫助,就算不能治癒也沒關係,延緩也是一種成功,延緩20年以後,誰知道醫學會怎麼發展呢?老徐想提醒的只是誤入歧途的求醫者,不要把希望寄託到黑心廠商的文案策划上,花錢事小,失去信心事大,做自己信念的主人,而不是被宣傳軟文迷失了方向。

以上。

——————————————————

有脫髮或植髮相關的問題可以參考老徐答過的過往相關問題,亦可私信或邀我回答:

老徐:如何選擇植髮醫院?

老徐:植髮大概需要多少錢?

老徐:長期脫髮,頭髮厚度薄,如何料理?

老徐:脂溢性脫髮真的不可逆嗎?

——————————————————

更新

有人反駁我說章光101這些產品對有些人是有效的,誰誰誰就用這個真的治好了頭髮,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即使自來水塗抹在頭皮上也有一定幾率治好脫髮,這叫做安慰劑效應,何況這些生髮品牌這麼多年的口碑積累,深信不疑的大有人在,這就讓安慰劑效應更明顯。另外目前脫髮至少有10%是可以自愈的,比如:

1、斑禿,普通的斑禿不需要用藥,一般可以自行恢復。

2、產後脫髮,女性在生育前後的雌激素水平變化會導致頭髮生長周期變化,產後大量掉發,但是可以自行恢復。

3、精神性脫髮。精神壓力大會導致短期大量掉發,但是這些屬於毛囊提取進入休止期,等進入生長期之後頭髮還會正常生長出來。

4、營養型脫髮,缺乏維生素B族、微量元素和蛋白質都會導致頭髮合成緩慢或者停滯,通過飲食可以調節恢復。

以上這些情況在醫學上都叫暫時性脫髮,特點都是可以自行恢復,如果這類患者去了生髮中心,那麼肯定會得出生髮產品有用的結論,但實際上不是這樣。這類暫時性脫髮的人群其實是很大的,如果生髮中心有針對性的過濾下客戶,那麼他們的「治療率」其實會相當高,而且人家也沒騙你。


推薦閱讀:

零度可樂這種號稱0卡路里的可樂是不是怎麼喝都不會肥?
低血糖暈倒是怎樣一種無助?
你抽哪種煙?哪種煙對身體的危害較小?
過敏性哮喘平時該注意哪些以防再次發作?比較輕微發作的哮喘,又該如何調理或者說該怎樣做減輕痛苦?
洗冷水澡有哪些好處?

TAG:健康 | 醫學 | 臨床醫學 | 醫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