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英文微積分教材的體驗是怎樣的?效率怎麼樣?

小弟作死壓了好多英文教材打算一個半月之內看完。大概就是美帝大一的部分數學物理教材。但是由於之前沒有很多實戰基礎(考過托福閱讀26算不算,感覺沒什麼用),導致好多單詞都不認識,一個一個查過去,效率十分低下。想問問各位dalao第一次看英文教材,要花多久才能適應,和讀中文教材一個速度。(PS:現在大概是這個樣子)


我看了下題主標註的筆記,我覺得題主首先要做的事情還是背單詞。基本上辭彙難度不超過托福水平,很多辭彙都是46級核心辭彙。我覺得一頁不會的辭彙低於5個左右體驗度就會高很多。

實際上我的第一本英文微積分教材是Barron的AP Caculus BC(美國大學先修課微積分BC)。由於之前學了一遍國內的高等數學教材,所以難度並不是太大。理科書籍的核心辭彙,除了專業辭彙,一般是不會高於托福水平(8000詞左右)。大多數學生通過6級(前提閱讀分不低),堅持閱讀英文理工科教材應該是可以讀下來的。

PS:6級辭彙和托福辭彙重合程度較高,只是專業辭彙比托福辭彙少一些,大概6700比8000這樣。

好吧,我看了題主托福26,那麼英文水平在留學生當中水平還不錯,但是我想了解的是,題主是否考過SAT?基本上我看你筆記上面的單詞基本上都是SAT數學裡面考察的,比如volume,比如prime等等。cube,square這些也是作為立方或者平方的常用詞。所以,你的英文基礎還不錯,可以上網查找一些數學專有名詞,趕緊背一背。然後就採用我下面的辦法,爭取找一本中文版的書籍,對照著學習一下。或者快速瀏覽一遍中文書籍,知道一個大概。

比如說,可以在看英文書之前,快速過一本國內的教程,比如微積分的教材有很多。或者買一本中文翻譯版本,先看英文版,閱讀到非常難以理解的地方就回去看看中文翻譯版本。可能中文翻譯地不好,但是至少可以知道英文在說什麼。

如果看一本英文書,每一頁查閱單詞數超越5個,閱讀體驗會非常不好,花費在查找單詞上面的時間以及理解英文本身句子的時間甚至會超越理解數學本身的時間。我本人由於參與過一些英文考試,也閱讀過一些英文書籍(理工科書籍,小說),深感沒有一定的單詞量基礎,讀一本英文書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在背了幾輪單詞之後,再看看一些書籍,就會對一些以前不認識的單詞,瞬間回憶起來。多刺激這麼幾次,這個辭彙基本上就會成為你固有辭彙了。

現在回國幾年,雖然英文水平有一定下滑,但是對於一些以前受虐式背過的單詞,現在看看美劇,看看教材,還是可以識別出來的。前提就是要努力努力地背單詞。

至於數學筆記,如果要去美國讀書,那麼以後還是堅持用英文記筆記吧,祝題主美國留學順利。


要記住,你看的是一本微積分的教材,而不是英語教材。看你的註解,完全是在學英語。大一的微積分其實很簡單,包括物理也是。

看教材的時候多注重數學部分,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就不要查了。

發現沒有回答體驗部分,體驗就是比國內的教材爽一些,畢竟沒幾本國內教材會各種講笑話逗你玩的。


蟹妖,我的第一本全英教材是「rudin」的《數學分析原理》。

雖然此書有中文版,但是被我數學老師吐槽過翻譯不好,於是抱著裝逼,不,認真的心態,我就去看了綠皮書,這個年代過來的國人對這個系列肯定是有感覺的。rudin這本書的特點是:沒有廢話。rudin的特點就是惜字如金,和人肉打字機E. Zeidler 完全相反,後者是一個講泛函分析的時候可以花3頁的長度解釋希爾伯特空間由來的人。所以我基本沒遇到「語言問題」,主要是理解問題。那個時候,我六級剛剛過(大二)。從那之後,我大概用了半年才完全適應看英語教材。

我後面筆記開始逼自己寫英語的,如果不會就去查,反正不寫中文,這樣的魔鬼了一段時間,後面就習慣了。

數學/物理用來用去就是那幾個名詞,證明的時候用來用去就那幾句話套話。

比較絕望的是看見下面這些話:

It is easy to see/ it is readily checked that/ it is trivial.

(翻譯:我不想解釋了)

最讓人高興的看見這些話:

Indeed, in fact,

(翻譯:好吧,我覺得解釋一下比較好)


高三時自學過高數,大學時用的也是中文教材,所以在我看第一本英文微積分教材之前已經有一些基礎了。體驗就是。。。很輕鬆,一些最開始不認識的辭彙,反覆看幾次也就記住了。而且很多時候,那些不認識的辭彙都是可以直接猜出來的,畢竟已經學過一遍「中文微積分」啦!

倒是看英文物理教材是用的適應時間稍微長一點,辭彙相比數學多了很多,但是一兩周以後也就基本都搞定了。建議題主死磕那麼幾天,就會找到感覺了。

其實相比中文教材,英文教材的邏輯性更強一些,理解起來更加順暢。


不怕大家笑話…我讀的第一本英文微積分是西交大的那本高等數學…是高三的時候讀的。

因為事先用同濟版高數自學過,所以其實數學上沒什麼困難,語言上的困難也不大。而且專業辭彙重複率非常高,很快就弄懂了(當時還買了一本小的數學辭彙英漢詞典)。

這對於英語成績只在班級排中等的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其實第一次看英文教材確實比較慢,但只要記住你在學知識而不是學英語,慢慢習慣就好了。

英文教材的辭彙分兩種,一種是核心專業辭彙,比如微積分中的導數,積分這些詞,一種是非核心的詞,一般用於輔助解釋核心內容。

對於核心辭彙,一開始完全沒有必要查中文釋義,你可以想像你學了一個概念叫derivative,而不是學了一個概念叫導數,它的英文是derivative。我記得學隨機過程的時候用英文教材,看了很久的martingale,後來才知道中文是鞅,但不知道中文並不妨礙我繼續學習。中文釋義完全可以等你學會了微積分之後,再找一本中文教材對照看看,那個時候就是學中文了哈哈。

對於非核心辭彙,不影響你對知識的理解就不用查,因為你是在學知識,而不是做翻譯。如果確實影響理解,當然要查,但目的是輔助理解,而不是記住這個詞的意思。沒必要刻意去記,下次遇到了不會,就再查一次唄,現在查單詞釋義也不是很麻煩。就算是背單詞,在不同語境下的多次重複也是很好的方式,看多了就記住了。


英文教材的語法和用詞一般來說都很簡單,不會的就是專業辭彙,開始的時候查單詞會比較慢一點。可以把生詞列一個表(常用表達),經常看看。等你習慣了英語對學科的表達方式就會快起來了。一些動詞形容詞副詞包括比喻性說法其實可以靠猜。


托馬斯微積分

仔細看了看

一種是專業辭彙,這個沒辦法,看多了自然會

還有就是一些修飾辭彙,這個題主太較真,rudiments即使不認識,也能猜個大概,而且把這個單詞拿掉也不影響理解


作為一名高二的學生,我覺得我的辭彙量好像比你大?

然後我在學校圖書館看過一本AP calculus,總的來說是由淺入深的全面講解,從函數開始講的,然後我把導數看完就沒看了(那時候班上還沒學)。問題不是很大,效率不好說,畢竟沒看過中文版的


英文的數學教材絕對比中文的高好幾個檔次。特別是初級的微積分,數學分析教材,很多具有小說的潛質。它能激發你的學習和研究興趣和慾望,還有成就感。英文只要多練總會不成問題的。記住,英文數學的作者都是真正積累了多年的教授,不像國內,是個人就敢出書。


終於見到自己能回答的問題了,來回答一個。

由於本人專業為中外合作專業,大部分課程都是英文教材,老師上課時採用雙語教學。我講講自己的體會。(貼幾張教材的圖,沒找到高數的照片233)

以後我們都是要閱讀很多英文期刊、文獻的,提早閱讀英文教材對以後專業水平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但同時也需要注意,讀英文的教材和英文故事、小說是不同的。讀小說我們的目的是把握故事的大意,體驗閱讀的愉悅,提升英語水平。而讀教材則是為了學習專業知識。我們應該更多的把重點放在知識內容上。

而題主經常查單詞,這實際上中斷了連續的數學理性思維過程。這可能會影響我們掌握數學知識。很多名詞不認識並不影響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而對於經常出現的學科辭彙,我們應該著重記憶,以免影響之後閱讀的流暢性。(由於我修的是化工,化學英文書上的辭彙遠比英文書要多,所以我會提前整理一下關鍵的學科辭彙,經常看一看,就能保證閱讀的流暢性。)同時還應該注意英文教材中關鍵的邏輯連接詞 if and only if 之類的,這些對於概念的理解還是非常重要的。

說說我對於中英文教材差異的一點拙見吧。

我課上學的英文教材是Calculus(書名具體是啥我也忘了,寒假在家沒書=w=,題注需要可以私我),平時課後也參考了同濟大學高等數學第七版。我就以這兩本書為例。

一.課程難度

毋庸置疑,國內高數教材的難度是普遍高於英文教材的,不過這裡的難度限於習題的難度。兩者在知識講解上的難度還是近似的。

二.課程內容

在大體內容上,國內和英文教材差距並不十分明顯,畢竟國內的教材最開始也是參照國外的編寫的。但其在授課順序上是有一定差別的。(由於暫時沒書,順序可能並不精確)國內教材一般是先講解函數,再講導數、導數應用,然後就是比較難的微分定理泰勒公式等,之後才是積分的內容。而英文教材把積分內容看的十分重要,有很大部分都在講不定積分的運算方法、積分的應用。把泰勒公式等內容就放的比較靠後。(再之後的內容我也還沒學233)

在細微內容上就不得不稱讚英文書的用心了。對於比較難懂和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我用的這本書都十分耐心的進行了標註,並對其進行了解釋。令我記憶最深的是剛開始學極限的證明,很難差點想棄掉,結果看到書裡面有段話大概是這樣的:「極限的證明從模糊到科學化花費了無數著名數學家數百餘年的時間,如果你感到十分困難,不要灰心放棄233!」;類似的還有「如果你很好奇為什麼取這個特殊值,那是因為…………」。此外,英文書對於一些科學應用的講解十分詳細,比如我用的書中還拓展了Newton"s method,Simpson』s Rule,Slope filed等方法,雖然沒有什麼卵用,也不會考到,但開闊了我的數學思維。

英文教材在更新修改這一方面做的也是非常好的。在學習分部積分法的時候,就由最近發表的論文開始引入了Tabuler integration 這個比較新穎的方法。這是我在中文書中從來沒有見過的。

三.敘述的方式

題主多看看書就會發現,中文的敘述非常簡潔。但英文教材對概念的敘述是比較長的,而且語序與我們中國人是不同的。(英文教材喜歡把if放在後面)這還需要我們去慢慢地習慣。

剛開始接觸英文教材確實可能有些困難,但也是很好習慣的,我從入學到現在也只有半個學期,接觸英文教材也僅僅半年。但我現在已經能做到一直讀下去不會覺得厭煩了。學科關係密切的書不查單詞也能理解大意。希望題主能夠不斷進步吧!

我能繼續說的也不多了,題主如果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可以問我,我會儘力解答的。


辭彙水平要提高。那一頁你標出的辭彙都是很簡單的,很基本吧。


相信很多在國外學微積分同學用的書都是Calculus: Early transcendentals.

這本書1400多頁,看起來很多,但當我用一年的時間分成4節課學完了後,不禁感嘆道,其實也沒什麼。

如果再給我一個重新自學的機會,我有把握在半年內學完。

講講我的感受吧。

單詞方面,在我學的過程中並沒有給我造成多大的阻礙。至少在我的記憶中,我是沒怎麼查過單詞的。個人覺得是因為在讀書的同時也在學校take了課。生僻的單詞在老師上課講過一遍後,就有了一定的認知,再在自己讀書後加固了一遍理論基礎,就在腦中有了一定的框架,也沒有再去查其中文的必要了。所以我建議,既然你是在學習英文教材,一些不必要的名次就不要去查了,只有一些實在必不可少的動詞,可以查查。但是...這樣的問題就是...無法與用中文學習微積分的同學好好溝通。(兩臉懵逼

再來就是書本結構方面

我是讀過國內的教材的,主要是好奇國內是怎麼教的。(同濟高數綠本)但是,說實話,我看的是很懵逼的,因為它竟然是從序列開始講的。如果我以一個初學者的角度來看的話,它對我是非常不友好的。相對而言,英文教材,以我的角度來說,非常接地氣。從導數講起,並且運用其到斜率的以及對原方程的分析上(高中就學過啦),讓初學者們很快就能感受到付出得到的收益。然後再derivative的運算進階到intergral運算,求面積求體積。到了第三個學期,才學到國內一開始教的series,進接到Taylor series,然後向量空間什麼的,再到偏導(其實後面的東西也沒什麼順序可言了,在我看來都是分支展開學科)。個人覺得學下來絲毫沒有阻礙。(所以我才會覺得再給我一次自學的機會的話,半年內就可以讀完這本書)(之所以我現在是花了一年時間學完...那是因為我也不是只學數學的...還有很多課得操心)

ps.本人物理專業,對數學水平的要求不是一般低("▔□▔)/。為了儘快提高姿勢水平,其實我很早就開始了一個quarter同時take兩節數學課,現在已經在攻偏微方程啦,被虐的不行不行的T-T~,自認不是很聰明,只能靠勤奮補了,和大佬沒得比。

pps.這本書我有電子版哦,想要可以問我要,可我不敢大肆傳播的


第一次用的英文微積分教材忘記是哪個版本的了(???︿???)以後再補。

我們系用的英文教材是比較重視應用的,所以相對於國內的教材來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國內的教材應該基本上都是模仿蘇聯的結構,畢竟當年是從蘇聯引進了一大批教材。主要是先定義,後證明的結構,並且比較嚴謹。

但是我們用的英文教材感覺看起來就有點讀文章的感覺,先blabla講一堆,然後不知不覺中你就得到了定理啊,公式啊之類的東西。而且我個人感覺英文教材看起來比中文教材輕鬆 |?ω?`)但是我們的英文教材有一個缺點或者也不算缺點,就是它的證明過程會省略一些條件,雖然你知道,但是...總感覺怪怪的不是?還有習題也是,它的條件不會給的很多,完全就是要靠你自己感覺....

英文教材其實開始看起來感覺很累,但是看多了之後就習慣了。不過我一直覺得看懂題目是很困難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原來使用的都是國內教材導致不能理解英文教材里那些清奇的問法_(′□`」 ∠)_反正每次都是:xxx, 這道題是讓我幹什麼呀 真·看題兩小時,做題五分鐘 →_→

還有就是由於我們的教材是偏重應用的,所以習題很簡單(不過我這種渣經常算錯),所以經常會找一些中文書...最後,感覺中英文書一起看,那才是墜吼的!

以上


用普林斯頓AP微積分BC自學的這一門 感覺用全英教材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辦法跟國內數學老師溝通 就比方說極值點我當然知道這個點不一定是函數的最大最小值但是你讓我怎麼翻譯啊!!!說成「最值點」被數學老師一通嘲笑說你丫啥都不會學個毛微積分


學托馬斯的飄過~~

當時的感覺已經記不太清了,但是現在在國外搞學術,很多詞聽起來理解起來用起來很是得心應手。


目前國內大一,因為課程設置原因學的是英文版的微積分教材(就是國外數學工程類學科用的原版教材),來說一說感覺吧。

一開始是真的很崩潰,作為一個文科生拿英文學數學不要太酸爽,適應期是肯定有的,大學我們是兩周五節高數課,老師拿英文講課我基本是聽不懂的,寫作業只能靠自己看英文教材自學。我每周看教材的頻率與上高數課的頻率基本保持一致,每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當然題主有更多時間)一開始會很艱難,但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樣子吧就會慢慢適應了

再說一下方法(當然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僅供題主參考)不認識的單詞是肯定一個一個都要查清楚意思的,然後稍微記一下有個印象,後面就會慢慢熟悉,然後看教材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最後說一下體驗吧,因為是在國內學的英文版教材,宿舍裡面其他人(不同班)學的是同濟那本中文教材,借來看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區別,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國外的教材講的太詳細了,一步一步列得清清楚楚,讓我這個聽不懂課的完全可以自學

希望能給題主幫助(?&>ω&<*?)


效率巨他媽高,我反正讀不懂同濟綠皮微積分。


恕我直言,你的辭彙量太小。你標出來的辭彙基本上都是中學辭彙啊。


作為一名學渣來補充一點體驗。

大一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腦子一抽買了本英文的卓里奇數學分析,然後在微積分零基礎和英語很差的情況下根本看不下去。體驗就是…我特么看了三頁查了那麼多生詞你這就是一個引出問題的小例子???感覺效率太低一怒之下又買了個中文版(不過也沒怎麼看過)。

後來有剛將近兩年都沒接觸過英文教材,每天就是上課寫作業複習考試混日子。期間學完了數學分析,實變函數,高等代數,抽象代數這些課,中間還背了遍六級和托福單詞,辭彙量大概也提高一些(ps但我的托福閱讀只有25,大概是不及格的水平)。等到大二結束的暑假突然覺醒,感覺自己不能這樣墮落下去,應該好好學習。當時想起來抽代的老師告訴我們Artin的Algebra上面有幾個不錯的例子,我就從這本書開始看。因為很多知識已經學過一遍,我就斷斷續續從群論,模看到了Galois理論。英語單詞的障礙不太大了,因為腦中已經有知識體系只需要和英語對應起來,一節也就需要查三四個單詞吧。這次的體驗就是,原來很多概念在英文裡面是這樣表述的(一開始我連map是映射都不知道),這個定理的證明很好,這個例子構造得很巧妙,上課沒聽懂的那幾個概念原來是這回事。英語上的障礙就不大了,而且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數學本身上。對代數的概念和英文教材有了初步認知之後,後來再看交換代數,群表示,拓撲學這些我也是從頭學起的書,英語已經不是問題了。分析也是類似,對名詞和概念了解之後,比起大一時候看數分的絕望,現在直接看英文的泛函也沒有什麼障礙。

不知道題主的數學基礎怎麼樣,看樣子應該是初學微積分?並不是要你學習我先學渣水過再突然想學習,但是我感覺你現階段同時掌握微積分和英語效率最高的辦法大概就是,先不求甚解地看一本中文的微積分教材,可以先忽略證明,對相關概念和知識結構有個明確的了解之後,再拿起英文教材看細節。線性代數也可以這樣對待。如果題主的專業不是數學,以後其他專業教材能不能用這種方法我就不太清楚了。

然而,volume這種詞都不認識的話…還是去背單詞吧。


推薦閱讀:

自旋為半的光子有什麼意義?
門外漢如何學習量子物理大學課程?
數學專業出身的人,自學物理(主要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電動機的動力和電壓有沒有關係?
有哪些優秀的科學網站和科研軟體推薦給研究生?

TAG:英文教材 | 數學 | 物理學 | 微積分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