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這飛機到底什麼水平,按照蘇聯人分法和米格21不是一代的啊。和F15這種區別到底在哪裡?

航電?導彈?體系作戰


下圖是一個典型的蘇式劃代法(來源無法考證了)

下圖是一個典型的美式劃代法——來自於雜誌《The Aviationist》

基本上,無論美俄,都認為米格21是二代、米格23是三代。

*也有媒體——如美國《Air Force Magazine》——把米格21視為三代機的。


蘇聯人把它跟Mig21不分一代,首先是因為它在裝備次序上本來就是Mig21的下一代。其次,Mig23具備完備的雷達、航電系統(性能另說),而Mig21直到後期改型才有這個能力。

與F15相比,Mig23主要有這些缺點:

  • 操控品質極差。
  • 蘇聯的雷達、航電性能一直與美國有較大差距。
  • 機體規模大致上只有一半。

另外這玩意還是別拿來和F16比了。F16除了早期型號不能打中距彈和極速沒有Mig23快,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有實際意義的短處。


米格23的技術水平跟F-4相比,服役前期略微落後,後期略微領先。但是生不逢時,等冷戰期間最好的米格23MLD出來,對手的F-4已經基本不承擔空戰任務,主要的敵人變成了性能有明顯優勢的F16A和F15A;出口的各種猴版面對F-4雖然在有經驗的地面指揮員引導下可堪一戰,但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時候還是打不出好看的戰績。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米格23的操作系統過於「直接」,純手動調整,常用三種角度,沒有整合進飛控的變後掠翼使得米格23的飛行品質呈現一種非線性的變化特徵,號稱「學飛米格23,等於學會飛三種飛機,起降一種,巡航一種,衝刺一種」。這種複雜的操縱品質,加上變後掠翼固有的複雜設計和高使用維護成本,嚴重限制了米格23的作戰效能,也阻礙了它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和長期服役。

對於蘇聯前線航空兵來說,米格23是第一種擁有接近西方同時代標準的複雜航電設備,大口徑雷達和超視距交戰能力(雖然相當有限),還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戰鬥機。經過修改的米格23BN和米格27作為一種全天候攻擊機,個人認為是整個系列裡最成功的型號(沒有之一):變後掠翼較好地滿足了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對起降性能、航程、載荷能力和低空高速突防的要求,載彈量足夠執行對敵淺近縱深重要目標的突破打擊任務,經過(gua)改(diao)裝(cang)可以投擲多種不同的制導武器,也可以在事先進行電子偵察,充分保障電子情報的情況下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任務彈性是很大的,比起雖然能執行多種任務但戰術選擇很少的米格23M/ML/P系列強多了。


雖說米格23戰績不行,但其在米格設計局的歷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米格23徹底改變了米格設計局的傳統設計思路,即機載設備簡單、航程短、用途單一等特點。米格23有截擊型和對地攻擊型,足見其機體改進潛力。同時米格23是米高揚主持設計的最後一款飛機,(同期進行的米格25都是由格列維奇主持設計)米高揚的墓碑上就刻著一架米格23。蘇聯空軍的標準空戰手冊曾把米格23mld型(僅敘利亞和保加利亞裝備)和幼獅戰鬥機、f4戰鬥機、f16a戰鬥機、f15a戰鬥機來做過比較,得到的結論是:全面強於幼獅,稍強於f4,稍落後於f16a,全面落後於f15a。米格23mld的轉彎性能和急速躍升性能超過f4,同時其在每小時1150千米的速度上的急速躍升性也強於f15a,也就是說米格23mld在某些條件下的加速性比f15a強。與f16a比,米格23mld在5000米高度、最大速度時的持續轉彎性強於前者,在速度超過每小時1100千米時,急速躍升性也高於f16a。而幼獅的機動性全面落後於米格23mld。蘇聯空軍認為米格23足以跟西方這四種戰機交戰,只是面對f15a的勝算小很多,但米格23也並非沒有翻盤的機會,如伺機俯衝攻擊,然後急速躍升脫離,再俯衝進攻重複上述步驟,前提是米格23的飛行員素質較高且有良好的地面控制及早期預警支持,但不能迎頭攻擊f15a。以色列通過測試敘利亞叛逃的米格23也得出了相似結論,著重強調米格23的加速性能極其優異,其它方面與蘇聯有些出入,但雙方的出發點不同,且評估手段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有差異,更相信誰的結論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米格23的確是米格21的下一代戰鬥機。有一種說法,就是西方/美國的戰鬥機分代比蘇聯的少一代,大致相當於美國的三代等於蘇聯的四代戰機。但其實每一款戰鬥機的問世,都可以從彼此的敵對陣營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以下分代只是方便找到對應機種。

第一代, 亞音速噴氣式,機炮作為主要攻擊武器,後掠翼。

例如 米格15及米格17 和 F84及F86

第二代,超音速噴氣式,空對空導彈,雷達,三角翼

例如 米格19及米格21 和 F100,F5, F104及F106。

第三代, 超音速,多用途,開始考慮空中機動性能,載彈量增加,大功率雷達,下視下射能力

例如 米格23 和 F4

第四代, 強調空中機動性能的空優戰機,

例如 米格29 蘇27 和 F14 F15 F16 F18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米格23的確是符合當時的世界空軍發展潮流的,也大膽採用了許多新技術。不過蘇聯在米格23的研發和裝備時間上,比較滯後,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無論從發動機到操控,還是電子設備以及機載武器,都已經明顯落後於它的對手,出口型又基本是減配版,面對的大多是F14F15F16這樣的新一代戰機,只有挨打的份了。

單獨跟F15比的話,就是落後幾乎一代。所以,如果說F15是三代戰鬥機,那麼米格23基本可以算是2代或者是2代半戰鬥機了。


Mig23有這幾點好

1、改為兩側進氣…這樣機頭就可以塞下一個好一點的雷達…(雖然出口的米格23裝備的是21的雷達)而且當時蘇聯的機載雷達也差不多是渣渣…但是這個問題很快在米格25上得到了解決(飛行微波爐)

2、可變後掠翼…這個在邊條翼/翼身融合體發明前無奈的設計方案…但是很不幸-。-,米格23的智能化水平比F111和F14爛很多,據說米格23的可變後掠翼只有手動的幾個角度選擇(這意味著打仗過程中飛行員很容易因為高度緊張而放棄調節,並且可變後掠翼的效果也不明顯),而且可變機構還非常複雜,以至於朝鮮軍隊裝備的米格23因為備件原因很少出鏡…而且解放軍從埃及搞來的猴版跟頂尖飛行員駕駛的殲7交換比非常不理想,以至於仿製Mig23的強6計劃胎死腹中


米格23可謂米格設計局的標新立異之作,君不見米格23之前的米格15,米格17 ,米格19,米格21皆為機頭進氣大法好?到了米格23這一代,終於改成了和西方接軌的兩側進氣(TG的五爺似乎要比米格局開明得早一點)

未完待續

接著填坑

說完了進氣道的問題,再說說其他,可變後掠翼這一技術,美蘇都搞了一下,美國搞出了海軍用的艦載機F14,蘇聯搞出了米格23,但二者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米格23的可變後掠翼角度很固定,且結構複雜,而F14則要優秀的多,角度變換非常靈活,而且結構上要比米格23簡單,且作戰能力更強。比如F14裝備的不死鳥遠程空對空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後不管的空空導彈,而米格23則不具備發射同類型導彈的條件


米格23是大毛第一種成熟的量產的變後掠翼二代戰鬥機,然而她最好的比較對象應該是美帝同樣是第一種量產的變後掠翼的F111和歐洲的狂風,這樣才有可比性,拿她跟f15 f16這些真正成熟的符合戰鬥機黑手黨理念標準的堪用的三代對比是不公平的,題主這麼問估計是因為23服役時間比較晚,所以才跟f15比較,然而從航電,氣動,發動機所有方面出發23都是全面落後的~


當時導彈制勝論盛行,二代機笨鴨和人操火箭又不少,機動性不好也不是一個特別大的黑點。

至少是蘇軍能第一個獨立於國土防空網作戰的戰鬥機,同時也是蘇聯向進攻式空軍轉向的一個符號。


幻影F1、米格23、F4都算2代半。

比幻影3、米格21、F104先進半代的。

起碼能打中距離彈了。

而且按俄羅斯五代標準。

這米格23第三代,F15第四代,F22第五代。


41


據說開這個比較玄學…三種狀態三種飛機。毛子有大神玩6了很厲害


做攻擊機比做戰鬥機靠譜。


毛子多出的一代是可變後掠翼


毛子的主力外貿機之一,非要說的話,性能在同時期橫向比較不算好,可變後掠翼可動部分太長,發動機不給力,航電又是蘇俄傳統弱項

至於戰績,畢竟毛機的客戶一般體系也不健全,戰績難看在所難免╮( ̄⊿ ̄)╭


變後掠翼不是未來,更何況毛子還沒平衡好。


被mig21暴打的貨色


推薦閱讀:

印度買了那麼多西方的先進軍事裝備,日後有可能發展出強大的軍工仿製能力嗎?
"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實戰能力究竟如何,與美國差幾個十年?
雙筒瞄準器用於激光制導和激光突擊步槍如何?
如何評價長灘級核動力巡洋艦的防空能力?

TAG:軍事 | 空軍 | 戰鬥機 | 軍事裝備 | 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