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建立大清時是怎麼同蒙古人漢人交流的?滿族人又是怎麼接受的漢文化?


交流問題其實很簡單。

後金及清初,女真人用女真語說話,但文字盡失。高層長期與蒙古諸部落聯盟,通婚。後代會雙語是正常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無圈點滿文「和」有圈點滿文「的建立,重新使女真人有了自己的文字。而後八旗建立和改稱」滿洲「,使得滿洲族這個現在的概念誕生。

所以,建立後金之時,他們還稱為」女真人「,自己改成了」滿洲人「。而滿人內多有蒙古血統,高層在為創造滿文之前,也多使用蒙文交流通訊。所以蒙滿之間,在清初是無交流障礙的,因為滿人高層大臣多半會說蒙語,甚至很多蒙古台吉們也混有滿族血統(互相通婚)會說滿語。大家都會說對方話,即使不會,找一個會的非常容易。

至於滿漢之間的交流,那就更容易了。先看看建州女真愛新覺羅部的歷史: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州左衛一個小部酋長的家裡。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原是元朝斡朵里萬戶府的萬戶,明永樂三年(1405年)應明成祖朱棣的招撫,入京朝貢,封授建州衛指揮使,後掌建州左衛,晉陞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揮僉事裴俊,被阿速江等衛「野人女真」殺死。其子董山是努爾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揮使,後晉陞右都督,與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成化三年(1467年)以屢掠遼東人畜,被明朝斬殺。建州三衛遭到明軍殘酷征剿。董山的長子脫羅及其子妥義謨,先後襲職,多次進京朝拜明帝,貢獻方物。董山的第三子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是努爾哈赤的四世祖。錫寶齊之子福滿,後被清朝追尊為興祖直皇帝。福滿第四子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氣,生三子,長為努爾哈赤,次為舒爾哈齊,幼為雅爾哈齊。

另根據《四夷附奴酋》記載,努爾哈赤在撫順期間,曾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

根據這些,可以知道,愛新覺羅部在努爾哈赤之前的幾位祖宗給明朝任職當差,努爾哈赤更是被李成梁所收養過。而努爾哈赤本人也是熟讀漢文版的《三國演義》。他本人漢語使用熟練流利。這也影響了皇太極。皇太極時期,滿洲大量翻譯漢文經典,他本人亦是通讀這些漢文書籍。再者,皇太極創建了滿蒙漢二十四旗,大量漢軍旗的加入,也使得一部分滿人更流暢的使用漢語。因此初期的皇帝們漢語水平是可以的,雖然達不到吟詩作對的水平,但是夠用了。

但手下大臣可就不行了,隨著清朝成立、入關和逐步接管全國各地政權,清朝一度還制訂了大臣必須學會滿語的制度。漢臣們苦不堪言。可沒學會怎麼辦,你說滿語我說漢話,雞同鴨講啊。因此,清朝初期特別設立一個官職:啟心郎。掌管滿漢大臣翻譯交流之職。當然,理藩院(對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管理的部門)中也有專門翻譯蒙語的啟心郎。至於文書典籍的互相翻譯,各部院中專門有一批人:筆貼式。滿蒙漢之間的文書由他們筆譯即可。

題外話:清朝實行了新的民族制度(好壞另說),在很多時候都是三語同時出現,例如:滿蒙漢三體字書。順治朝時,紫禁城門匾一度使用滿蒙漢三語。雍和宮門匾至今也是四語。很多詔書奏摺都是三語。


建州女真是大明的合法少數民族………你說和漢人怎麼交流?

看了幾篇雞血帖子,認為當初的滿族是「類似日本的」「異族入侵」,這也太被害妄想症了

東北自古屬於中國也不是清朝的功勞,是明朝的功勞好不好!


很簡單啊,一開始有通譯。

漢化這個嘛,不是有一句名言:

文明人向野蠻人打開了學堂,

野蠻人向文明人打開了朝堂。

野蠻人隨野蠻,但並不傻啊。


謝謝提這個問題的朋友。說個題外話,我對古代中國與周邊各國的語言交流很感興趣(就是怎麼聽懂對方說的話的,有點翻譯史的意思),有沒有朋友知道這方面的知識或書籍能分享的?謝謝。


滿清建立時並不存在滿族,事實上所謂滿族其實也很難說得上存在。所謂滿族事實上是滿洲奴隸制軍政集團,而這個集團本身就有由大量明奸組成的漢八旗,滿清早年的統治是在漢八旗奴才的輔助下實現的,當然,政策主要還是女直人自己定的,漢八旗畢竟只是奴才。


推薦閱讀:

清朝前期擴張的動力是什麼?
為什麼清朝造反的人很少?
濟南的大明湖和小清河在清朝為何沒有被改名?
如果清軍不入關,中國邊境是否真的在長城了?
假如沒有外部勢力清朝還能再續多少年?

TAG:中國歷史 | 清朝 | 滿族 | 漢族 | 蒙古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