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成為古代重要政治中心的原因?
01-04
和洛陽齊名的古都西安,地處關中,沃土千里,東潼關、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易守難攻。那洛陽有什麼優勢。
謝邀。@錦熙 已經說的很好,我對他的某些觀點作以『補充』(主要是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不當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
洛陽古屬豫州,因居天下之中,故稱中都,中州,氣聚中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決定方便與周邊交流,是絲綢之路的東起點,隋朝大運河的起點,四周雖然不如關中據險,但也有自己的好處,這是地理上的。
河圖洛書的起源在洛陽,當時文字發明以後,只有上層社會使用,把文字和統治權力聯繫在一起,文字就具有了一種神秘性和神聖性。《尚書.顧命》「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河圖洛書說是典型的文字賜神說的代表,它認為漢字是天神派靈龜龍馬等靈獸駝到人間的,這也充分直接的證明了當時的人對文字的敬畏心理。洛陽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的國都,隸屬洛陽的偃師市所發現的二里頭遺址(主要分布在豫西晉南),所發現的青銅器禮器玉器宮殿基址等,顯示著夏已經初步進入國家階段,二里頭文化是認識華夏文化的第一手資料。這些是文化上的。謝邀。
實周人在東方建築的一座看押殷商遺民並協助豐鎬統治東夏的陪都。因此建都洛陽的王朝一般而言就是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以及五代十國時的三個極短暫的割據政權,而後晉常不被人承認,故而九朝古都,名不虛傳。
洛陽,出河圖洛書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華夏先民對祖地心理上的認同。最重要的是在隋唐以後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導致了行政中心的東移,靠近漕運所在,就是關鍵,這是歷史的大趨勢。在文化上洛陽是傳統文化里認為的天下之中。唐末五代的長期戰亂關中不再具備足夠支撐首都圈的經濟實力,從氣數上已經進了。而洛陽是有歷史傳統作為陪都和首都的能力,而且在和長安基本同一個緯度上,距離不是很遠,後來遷到開封就是為了靠近漕運,也是宣武軍節度使朱溫發家的老本營。1.隨著經濟的發展,首都的先東移再北上就成為了歷史趨勢,洛陽開封在五代北宋的地位是一個過渡時期,過渡期已過,就變成了在南京和北京之間的首都轉換。2.從局部小地域來講,洛陽北有黃河邙山,西有函谷關,南有熊耳山余脈,地理優勢不如關中明顯但也不是無險可守,有一定的支持。3.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洛陽的位置,文化屬性和後來的就近經濟區的便利使得隋唐時代的東都洛陽不僅僅是陪都。在隋煬帝,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很長時間洛陽才是唐帝國真正的首都。周振鶴先生寫過一篇關於首都變化的論文,可以去參考下。
如果玩過三國志11,看到3D的中國地圖,就能理解洛陽的地理優勢了:
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楊廣喜歡,大運河的中點。
推薦閱讀:
※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還有哪些急需(或值得)優化的地方?
※北宋為什麼不統一大理?
※揚州屬於江南還是江北?
※華北平原的形成時間?
※有哪些城市歷史上極其顯赫,如今衰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