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中為何美軍不反殺?
長津湖之戰,聯合國軍10萬餘VS志願軍15萬,在火力和後勤絕對佔優的情況下,為什麼陸戰一師不像國軍74師那樣「固守待援、中心開花」?
PS:請忽略孟良崮戰役的結果,而單純從戰役戰術的範疇上看。
長津湖戰役里有個非常重要的情況要注意, 那就是第10軍基本沒有部隊可以抽調出來機動了
在陸戰一師和港口之間, 是幾乎沒有美軍或盟軍的, 不然也不會有志願軍炸橋小分隊在那裡炸了3次. 因此, 當美軍被圍後的第一反應就是, 我孤軍深入了, 沒有友軍可以來救我.
另一方面, 美軍並不知道志願軍的具體情況, 但偵察出來的志願軍人數肯定不少, 要是正常情況絕對足夠完成對美軍的包圍了.
所以美軍選擇後撤在戰術上是正確的, 如果美軍了解到志願軍幾乎沒有冬裝, 幾乎沒有補給的話, 肯定會選擇就地固守來消耗志願軍, 甚至反殺. 後來美軍就發現了志願軍的後勤水準極差, 這才有禮拜攻勢和磁性戰術
只能說, 當時的美軍沒料到他的對手在後勤方面如此窘迫, 窘迫到超出了正常軍事教科書所能容許的最低底線, 還在不斷保持進攻勢頭. 這就是中國軍隊的氣勢長津湖戰役應該算是朝鮮戰爭前三次乃至五次戰役最有話題的一個地方。
當挾南下橫掃中國之威,志願軍當時最完備最具實力的九兵團與瓜島榮譽之師,譽為美國軍隊王牌的陸戰一師碰撞到一起,隨之爆發的連綿的戰火,連同漫天的暴雪一道的悲壯的戰事留給了雙方難以磨滅的印象。回到這個問題,美軍為什麼不反殺:
兩個方面,不想,不能!不想是因為自長津湖開戰以來,無論美軍的表現如何之好,事態上畢竟被動至極。面對洶湧而來的中國的精銳之師,史密斯的腦海里恐怕只有一個目標,把這隻部隊帶出包圍圈,帶到咸興脫離危險。戰爭從來就是一個比拼犯錯率的遊戲,在互相不清楚底牌的情況下,雙方指戰員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經驗和勇氣來面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事態。誰犯的錯誤少,誰就越可能獲勝。具體到長津湖,史密斯本人在這場戰役中幾乎沒有犯錯。這並不是本人神話這位二戰中長期駐守冰島的將領,而是最開始導致陸戰一師和31團被圍的鍋不是他職責之內可背負的。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誤判整個志願軍只有2-3萬人。聯合國軍被命令再東西兩線繼續呈蛇形冒進,東線總指揮的阿爾蒙德自然要忠實的執行了這個命令。在這個過程中史密斯不僅極力約束陸戰一師的前進別太過於冒進,還堅持在土古里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下碣隅里建立了中轉中心,這些在後面的作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饒是這樣,整體輕軍冒進的陸戰一師和周圍其他部隊在11月27日終於因為陣型拖得太長,而導致被晝伏夜出的九兵團20,27兩個軍分割包圍,等到12月2日陸戰一師下轄的5團7團突圍後,在柳潭裡匯合開始撤退時,已經付出了31團支隊已經被殲滅了代價。當時從史密斯到下級官兵的感覺絕對不會是我們認為是被九兵團圍了,這是上帝視角。他們面對的是擁有極高戰鬥意志和極強戰鬥技巧的志願軍,而且鏖戰數夜已經給予了他們最深的印象,這些士兵不畏死且無窮盡。嗯,就像那篇煽情網文中說的,移動的原木。在前期思想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陸一師被四面八方洶湧而至的志願軍震撼得無以復加。他們認為自己陷入重圍,突圍希望渺茫,只有極少人可能意識到數天鏖戰,他們那看似無窮無盡的「敵軍」同時也承受了數倍於己的傷亡。同樣的事情在美軍戰史上並不罕見,42年的瓜島爭奪戰,44年的阿登對決,結果來看美軍都沒吃虧,但是回憶文字的描述中透出的恐懼和低沉卻倍加沉重。甚至作為高級將領阿爾蒙德坐直升機來到下碣隅里發完勳章更是獨自一人失聲痛哭。這種情況下,半個月前還趾高氣揚的陸戰一師成了徹底的驚弓之鳥,誰能想到反撲一波?而12月6日開始的土古里大撤退更是被稱作「印第安納撻刑」,這種一邊前進一邊承受四面八方鞭打的酷刑形象的描述了後有追兵,旁有伏敵的情形,等到了水門橋修通,整支部隊才算走出了地獄之門。這時聖誕節還剩兩周不到,史密斯再談反撲,大煞風景之餘,只怕士氣頓時便要沉入低谷。從大方向上說,美軍用兵很少冒險,整體思路是以保守為主。除了中途島珊瑚海和瓜島這種非打不可的非主動戰役,基本上美軍的思路都是在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才會選擇主動出擊。
即便在中途島這樣的勝局中斯普魯恩斯都極力約束海軍不許深追,生怕一鼓作氣跟IJN打起夜戰,把到手的勝利籌碼再次輸掉。何況在志願軍發起攻擊前後,因為西線開戰,陸一師的命令已經改為撤退收縮。在撤離行動中,自然也不會有將領要求反打,所以陸戰一師不反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即便我們讀史人哪天真的穿越回去告訴史密斯九兵團強弩之末的處境(其實依照撤離期間逐漸減小的壓力,老練的史密斯可能已經判定出來),他很大概率還是會選擇繼續撤離。
再說不能:
我們都知道,九兵團在長津湖畔付出的巨大犧牲一大原因便是最冷達零下40°的極度嚴寒!老天爺是公平的,雖然美軍保護要好很多,但是依然在作戰中感受到了冰天雪地的無情:先說單兵裝備,M3基本報廢;M1必須上槍油才能正常使用;勃朗寧隔一段時間必須發射一次,不然也會凍住,迫擊炮也是這個狀況;手雷扔出去後不爆炸也不必驚訝……史密斯師長後來對寫傳記的作家說:「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嚴寒和志願軍不懈的進攻讓美軍雖然能夠保證吃飽穿暖,但是必須大部暴露在室外連續作戰,凍傷就這樣瀰漫開來。冰冷的氣溫讓食物極難解凍,吃下冷熱不均的食物腹瀉也成了美軍的家常便飯。等12月6日開始撤退,陸一師就剩一個營是基本保持完好戰鬥力,其他的全部不滿員,多虧土古里的簡易機場運走重傷員,不然拖家帶口的陸一師走撤離的路將更加崎嶇。裝備不齊,戰力不濟,你跟我說現在要反殺,哪有本錢?另外一個不能的問題是,不論出於何種原因,陸一師為首的這隻部隊,身後跟著九萬多長津湖地區的老百姓。雖然一路上陸一師相當戒備時不時從百姓中冒出的志願軍小分隊,以至於用了很多手段威嚇這隻隊伍保持距離,但是到底還是默許了這隻隊伍的跟隨,甚至在全軍通過後,幾次推遲了炸毀水門橋的行動。
這個情況也算是對三國演義中劉皇叔的某種cosplay吧。
跟著這麼長的一個平民隊伍,哪怕齊裝滿員的打回去,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的鍋只怕是跑不脫了,所以這也是不能打得原因之一。所以,回到六十六年前的年底,陸一師無法轉身反殺。不過很多人設想過另一個問題,如果水門橋無法短時間修復,背水一戰的陸一師迎戰九兵團僅剩的3個殘軍,誰能贏?這是另一個沒發生過的問題……這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題目,因為這其實是一個IF推演。因為牽涉推演結果因素有太多。因為因素太多,下面我估計會顯得羅嗦。
靜態因素的重要的幾條就有1. 戰前的陸戰一師所在區域敵我態勢。即我們是否有足夠兵力能一口吃掉陸戰一師。2. 戰時的天氣情況以及對陸戰一師後勤的影響。3. 整個戰區的態勢。也即友軍是否能馳援包圍圈中的的部隊。動態的那就更複雜一些了。
比如1. 敵方指揮對我方動向的判斷.2. 敵方的兵力調動等等。可能與不可能,生存還是死亡就在這種種因素之間走向一個最終的結果。
如果這個問題能給一個答案,也只能是固定了某些變數的情況下的一種可能性。首先就題主所說的「固守待援、中心開花「。就有幾種可能性。
一、按照1950年11月27日的戰場態勢固守。也就是說陸戰一師5團和7團固守柳潭裡。陸戰一師的1團固守下碣隅里。(暫時忽略其他友鄰部隊)。二、按照50年12月4日的戰場態勢。陸一師的5團與7團縮回下碣隅里。三、按照50年12月11日的態勢。陸戰一師,縮回興南港周圍地區。
當然,第三種似乎不太符合局部地區「中心開花」的定義。那至少也有上面兩種可能性。這裡我們就來看看第一種情況先,也就是說,陸戰一師的5團和7團不打算走了,就死守柳潭裡。那情況會怎麼樣呢?11月27日時候,柳潭裡(Yudam-ni)的情況是這樣的。志願軍與當夜開始發動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役。到了11月30日的情況如何呢?柳潭裡西北的1403高地在11月28日已經在我們手中,74師如果真是全美械,而且彈藥充足,後勤有保障(比如足夠的空投),外面的部隊硬實一點。確實可能結果不一樣。(也只是可能,固守待援的難度很大)但放到長津湖就不一樣了。首先天氣非常非常惡劣,這不光給中國軍隊帶來大量的傷亡,而且給美軍也帶來不小的變數。你要固守待援,首先要肯定能否固守下去?士兵能在野戰挨過這個低溫嗎?空軍是否能在惡劣的天氣下保證持續的支援?其次固守是否可行,戰力足夠嗎?傷員能否得到救治,彈藥是否充足?軍心能否固守?要知道陸戰一師的減員也非常厲害了。在這種情況下固守難度可想而知。最後,美軍對中國軍隊的實力其實當時也不了解。這漫山遍野的士兵哪兒來的,美軍也不知道,這和開始戰役前的判斷完全不一樣。黴菌指揮官奇怪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比包圍了?這種情況下,還固守?
戰爭有時候比的就是誰能撐到最後一口氣。從長津湖戰役來看。我軍比美軍還是敢於犧牲。敢於戰鬥。
下據說是長津湖戰役中死鷹嶺阻擊戰的一個戰士的絕筆。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地)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摘自網上,侵刪
網友問:長津湖之戰中 為何美軍不反殺?我的所見所聞。1950年10月25日,我第四野戰軍 身穿朝鮮人民軍的衣服,『把聯軍』的英奧旅、土耳其旅 在朝鮮安州、龜城一代包圍起來了,打了四天之後,美軍從東線過來增援。到了長津湖(我軍叫新興里)被我軍20軍、26軍截住。我們27軍秘密的由零下40度的長白山 繞到美國陸戰騎兵師的後面,切斷其供給線,將其包圍。長津湖戰鬥前,美軍不知道中國軍隊進入朝鮮,因為20、26、27軍入朝倉促,仍然穿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衣服,美軍突然發現 中國軍隊來了,而且已經把他們包圍 美軍發慌了,用了200多架飛機,炸開個突破口 就慌忙往回逃跑了。這時安州、龜城的『聯軍』一看 沒有勝利的希望。也往回逃跑了。這時我軍 在後邊追。直追到南朝鮮37線。因為我軍後方供給困難,被迫停住。
問題如此: "長津湖之戰中為何美軍不反殺?"
問題描述摘要如此: "長津湖之戰,美軍10萬餘VS志願軍15萬,在火力和後勤絕對佔優的情況下,為什麼陸戰一師不像國軍74師那樣「固守待援、中心開花」?"好幾位答主答得都非常精彩,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不過到具體這個問題,其實本質很簡單:
陸戰一師 不 知 道 以下信息:我們"美軍10萬餘VS志願軍15萬「,而且我們 」在火力和後勤絕對佔優"。我們知道我們投入了10萬餘,現在還剩多少?對面有多少軍隊?只有志願軍嗎,有沒有化裝混編的蘇聯陸軍精銳?蘇聯在火力和後勤投入了多少支援?他 們 不 知 道 !!!
他 們 不 知 道 !!!他 們 不 知 道 !!!就這麼簡單。
對這種中二的問題就沒法客氣,必須報以如此中二的回答。謝謝。對面神靈武士開了大
對面神靈武士開了臂章瘋狂對面神靈武士對我狂A對面神靈武士被加了薄葬對面神靈武士開了bkb我看他血狂掉,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他能撐幾秒鐘但是我知道我再不跑一秒鐘都撐不了我說的不是我一個,是我這裡五個!長津湖之戰,是整個二次戰役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的一個縮影。美軍以少數精銳之師為先頭部隊,在遭遇極端天氣的情況下,頂住了友軍太坑,援兵不利,後勤斷絕和數十倍於己的志願軍瘋狂反撲的壓力,圓滿完成了牽制任務,為聯合國軍順利向南朝鮮挺進贏得了時間,實現了總統下達的戰略目標,是美軍戰史上一次重大的勝利。我猜大刀會這麼說。答完翻了一下,啊呀,大刀怎麼說的這麼保守這麼敷衍啊,連個引用都沒有,和一貫賣力的風格不符啊,不怕老闆扣獎金啊?→_→而且每次我一吐槽,大刀的答案就不見了是咋回事兒,干你們這行還要講究走位?
第一,沒有援。最近的援軍在歐洲。
第二,固不住。空中補給無法維持兩個師的基本生存。
第三,不爽就去阿靈頓罵街。長津湖一線反殺不太現實,長津湖一帶地形不合適,不能充分發揮美軍的活力優勢。只有空軍支援,還因為是山地,不太適合美式防禦,重武器使用不靈活。但是興南港就不同了,美軍不少軍官要求在興南港設防,為聯合國軍保留一個突破口。興南港地勢相對平緩,物資充足,能得到美海軍的艦炮支援和飛機支援。設想一下,美軍的輪換部隊從海上進入興南,傷員搭乘飛機離開,一切補給從海上來。猶如釘子一般扎在中朝聯軍後方,發揮著「吸鐵石」般的作用,吸引著一批一批的中朝聯軍進攻,一旦時機成熟,大量美軍就從興南港登陸切斷中朝聯軍退路,那是多麼可怕。但是,美軍被志願軍打懵了,情報工作也沒做好,不知志願軍具體人數,所以選擇了撤退,要是有人意識到志願軍的弱點,在興南港死守,整個朝鮮戰爭的過程將改變。
美國軍隊在東線戰場戰略任務是進攻,但根本不知道中國志願軍用15萬來伏擊他們。從戰場上來說,美國人根本不知道中國人有多少兵力。uhe 其次,美國在東線主要是山地高原,地形非常複雜,非常善於防守,卻很不利於機械化部隊的進攻。美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會冒大風險去主動進攻,進攻很難。事實上,除非有必要,美國軍隊不會輕易進攻。 再次,酷寒讓美國人也吃了大虧,很多裝備都不好用。此時打仗卻沒有多少軍事意義和政治意義。 最後,朝鮮不是美國的領土,美國對中國和朝鮮也沒有徹骨的仇恨,美國只是來幫忙的,只是為了維護的地盤利益,其國內戰鬥激情遠遠不足。自己的命很重要,何必要為高麗棒子去拚命呢?趕快撤退找個地方休息,過聖誕節要緊。 退一步說,想反殺的想法適用於比較熟悉戰場,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被敵人包圍,你搞什麼反殺。一旦反殺失敗,已經極度分散的美國陸戰一師很可能被中國軍隊徹底分割包圍,輕而易舉消滅。最致命的是,美國人根本沒有強力的預備隊,沒有後勁的部隊支援東線部隊,這和孟良崮戰役有很大不同。美國軍隊從來不高估自己,而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軍事軍事迷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實力/更會高估美國人打仗決心!
美軍其實有非常多的反殺動作,只是,沒有體現在陸軍上而已。長津湖戰役,所有人都習慣性地把這場戰役當作是一場2.5萬美國陸戰隊跟中共15萬人的對決.其實,美軍陸軍參戰的有10萬人,陸戰隊前鋒被包圍,後面的趕緊逃跑,解圍的活兒讓美國空軍去干.真正殺傷中共的主力,第一是嚴寒;第二,是美國空軍;第三,才是美國陸戰第一師.美國空軍在這場戰役中才是那個最強有力的拳頭,卻往往被人習慣性地忽略掉了.美軍空軍的力量有多強 ?在附近海面上有4艘大型航母,3艘中輕型航母,一共500多架戰鬥機和攻擊機參與了戰鬥.而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用了兩個波次的飛機,一共才用了350架飛機;炸毀珍珠港一共也就用了幾個小時就搞定了.長津湖戰役持續了10天,美軍飛機全天候24小時在天上飛,對中國軍隊進行攻擊掃射.美國空軍對中國軍隊投射的火力,我估計炸毀10次珍珠港都足夠了.然而,就算是如此強度的空中打擊,依然沒有擋住中共軍隊的攻勢。所以,美國陸戰隊撤退,實在是很有道理的。.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F%E6%B4%A5%E6%B9%96%E6%88%98%E5%BD%B9.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重要戰役)11月29日晚上,志願軍集結準備進攻,但在行動之前,集結的中國軍隊受陸戰隊第542夜間戰鬥機中隊的空襲,美軍得到了喘氣的時間。
美軍光是穩步撤退就承受了不小的損失,反殺不是不可以,政治和軍事上的風險太大而已
題主啊,你知道打牌玩錢和不玩錢有啥區別嗎?你知道「戰爭遊戲」賭命和不賭命有啥區別嗎?
等你想明白這兩個問題,你就知道PC里的戰爭類遊戲和真實戰爭有啥區別了。遊戲里,你可以指揮你的部隊戰至最後一個單位;現實中,你如果這樣把部隊往死里逼你說不定早就被逼瘋的下屬給幹掉了。
電子戰爭遊戲就是太簡單了,才讓人有了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自己能夠指點千軍萬馬,而真正能這麼做的人,正在每天學習各種軍事理論還要在訓練中累的像一隻要死掉的狗。軍盲強答一個。二次戰役前期中國戰略欺騙做的很好,麥克阿瑟對中國的兵力和作戰慾望嚴重低估(認為志願軍只有十幾萬),所以極端樂觀的美軍想要滅此朝食,結果慘遭打臉,完全被打蒙了。這直接導致了美軍上下畏敵如虎,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所以有人開玩笑說「砥平里打破了志願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因為他們不知道中國人裝備水平到底怎樣,要是大鬍子直接給志願軍整了一套西伯利亞部隊的裝備,你去扛嗎?
單看第十軍王牌陸戰一師,非戰鬥減員7000多人,全師也就一萬多人,70%以上的都是非戰鬥減員,你拿啥反打,加上王師那時候意志力不如我軍所以也就不打了。
剛在野區被人包夾一波團,好不容易閃現跑出來,現在野區沒視野,又是殘血技能CD,你還敢進野區反殺?
想說陸戰一師萬一反殺失敗 那對整個美國的心靈傷害太大 老子精銳沒了 就跟舉個例子 38軍被人整建制全殲 那別的部隊還打毛線呀
長津湖之戰,美軍自己經過初期對抗,評估結論是必須突圍,而不是把穿插之後阻隔美軍之間聯絡的志願軍部隊消滅(其實對於志願軍穿插部隊來說,也是處於美軍的包圍圈之內,後來的松骨峰38軍成名之戰,性質也是一樣的)。這個評估結論,導致了美軍是突圍一方。——美軍自己評估的,認定了就地堅守下去自己這一方會是被首先消滅的。
由於裝備的巨大差距,志願軍方面對美軍陸戰一師的圍攻最終功敗垂成。其中最關鍵的是那座橋!志願軍的奇襲部隊已經超常發揮成功破壞了三次!三次都被美軍以當時的志願軍方面難以達到的工程力量給修復了,最後一次志願軍方面已經破壞了所有可以現場利用的承重結構,但是美軍後勤方面的最終搶修答案是從日本基地空運了一座鋼橋過來,終於成功的將陸戰一師剩餘部隊和裝備接到了興南港,在銷毀了大量儲存於興南港的物資同時,上船跑路了!
那個時候,就是主席總結的那句話:人家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
這個戰例加上西海岸附近那次甚至導致美軍潰敗途中連自家集團軍司令都在潰軍之中車禍身亡的戰例,導致美軍後來李奇微上任,直到戰事結束也沒敢對志願軍方面採取類似的大規模穿插戰術,而是以謹小慎微的一線平推方式來操作,懟到38線附近,雙方常規平推角力達到均衡點,誰也搞不定誰了,就此和局。
有個段子說的么:美軍聽說TG出兵了,曰撐死了比老蔣那堆廢柴強點兒,沒什麼大不了,我見過;志願軍這邊不就美械么,老蔣的美械部隊打垮了也就那麼回事,我見過。於是兩邊開懟,互相幾個回合下來,各自鼻青臉腫的蹲在三八線那裡齜牙咧嘴,突然想到點兒啥,一起扭頭對著台灣島:花生米你個大騙紙!
美軍從此患上了夜戰恐懼症、地道恐懼症,幾十年下來夜視儀、鑽地彈發明了一茬又一茬;
中修從此患上了鋼鐵恐懼症,全國上下大鍊鋼鐵,十五年超英五十年趕美,現如今一個唐山的產能比美國全國都多。
推薦閱讀:
※如何在網球比賽中掌握主動權?
※如果你掌握了阿根廷的最高權力,你如何利用現有的軍事、政治和外交等資源,奪回馬島呢?
※古代陣型中弓箭手的位置一般是在哪裡?有什麼學問么?
※關於戰術運輸機的起飛?
TAG:朝鮮 | 戰役 | 戰術 | 朝鮮戰爭1950-1953 | 中國人民志願軍 |